CN102318227B -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8227B
CN102318227B CN201080008206.9A CN201080008206A CN102318227B CN 102318227 B CN102318227 B CN 102318227B CN 201080008206 A CN201080008206 A CN 201080008206A CN 102318227 B CN102318227 B CN 1023182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data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harq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82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8227A (zh
Inventor
徐翰瞥
金沂濬
金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5998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1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8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8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向中继站发送/从中继站接收数据的方法。该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包括步骤:使得中继站能够在下行链路的第n个子帧上从基站接收数据;如果存在任何要发送的数据,则确定数据要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子帧的位置,其中将所述子帧的位置确定为第(n+k)个子帧,其中通过所述n的值以及通过有关预设HARQ的信息来确定所述k;以及在上行链路的第(n+k)个子帧上发送数据。

Description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大体上可分为FDD(频分双工)方案和TDD(时分双工)方案。
根据FDD方案,通过不同频带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根据TDD方案,通过相同频带且在不同时间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根据TDD方案,信道响应实际上是互易的。这意味着在给定的频率范围中,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几乎是相同的。因此,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中,可以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获得下行链路信道响应。
根据TDD方法,整个频带经历时分被分为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因此,不能同时进行通过基站(BS)的下行链路传输和通过移动站(MS)的上行链路传输。在以子帧为单位来相互区分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链路传输的TDD***中,在不同的子帧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
无线通信***包括向邻近的小区提供服务的基站(BS)。通常,当在BS的服务覆盖范围以内时,终端或移动站(MS)可以与BS通信。但是,当存在诸如建筑物的障碍物时或者当终端或MS位于小区边界时,MS就不能与BS进行通信,或者能够以不良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
为了扩展BS的服务覆盖范围,提出过多种方法。
多种方法之一是向无线通信***引入中继站(RS)。RS充当BS与MS之间(或者两个MS之间、MS/BS与另一RS之间)的中介。具体而言,RS允许通过两跳或多跳,而不是通过用于直接传递的单个链路在BS与相距甚远的MS之间传递数据。这种BS可以扩展BS的服务覆盖范围,并提高小区边界的性能。此外,RS可提高小区吞吐量。
RS最早根据诸如移动WiMAX(例如IEEE802.16j/m)的时分双工(TDD)无线通信***进行开发。
为了提高性能,频分双工(FDD)无线通信***开始研究引入中继站。FDD无线通信***可包括基于FDD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或者支持FDD的移动WiMAX***等等。
图1示出使用中继站的无线通信***。
如图所示,无线通信***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BS)21、22和23(下面称为“20”)。
每个基站21、22和23向特定地理区域(小区)21a、22a和23a提供通信服务。小区可分为多个区域(扇区)。一个基站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
基站21、22和23表示与终端11、12和13(下面称为“10”)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称为eNB(演进的节点B)、BTS(基本收发器***)、接入点、AN(接入网络)等等。
下面,下行链路(DL)表示从基站到终端通信,而上行链路(UL)表示从终端到基站通信。在DL中,发射机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而接收机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在UL中,发射机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而接收机可以是基站的一部分。
在上行链路传输中,终端11充当源站,并向作为目的站的基站发送数据。在下行链路传输中,基站21充当源站,并向作为目的站的终端11发送数据。
如图所示,无线通信***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中继站31、32和33(下面称为“30”)。
如图所示,中继站31、32和33位于小区的***区域或阴影区域,在基站与终端之间中继数据。这里,基站执行诸如连通、管理、控制以及中继站与终端之间的资源分配这样的功能。
参照图2,基站通过中继站进行与终端的通信。
如图所示,中继站31中继UL和DL。
在UL传输中,充当源站的终端11向目的站,即基站21和中继站31,发送UL数据。然后,中继站31向基站21中继终端11的UL数据。
在DL传输中,充当源站的基站21向目的站,即终端11和中继站31,发送DL数据。然后,中继站31向目的站(终端11)中继来自源站(基站21)的数据。
如图所示,中继站在数量上可实施为一个或多个。也就是说,在基站与终端12之间可存在中继站32和33。
中继站可采用诸如AF(放大和转发)方案和DF(解码和转发)方案这样的中继方案。
在基站21与中继站31之间传递的数据称为“回程”数据。回程数据可以是终端的数据,或者可以是由基站与中继站31之间的基站21控制的数据。
为了防止终端接收回程数据,可将发送回程数据的子帧配置为不被终端监听。
为了防止终端监听回程数据,在3GPP中使用MBMS(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表示利用仅用于DL的MBMS承载服务向多个终端提供流服务或背景广播服务或多播服务。这里,MBMS可分为多小区服务和单小区服务,多小区服务向多个小区提供相同的服务,单小区服务向一个小区提供相同的服务。如果是多小区服务,则终端可以通过组合来接收以MBSFN(MBMS单频网络)的方式从多个小区发送的相同的多小区服务。
但是,不支持MBSFN的传统终端不进行关于分配为MBSFN子帧的子帧上的参考信号的测量。
在这种配置下,一旦将中继站30与基站20之间在其上发送/接收回程数据的子帧设置为MBSFN子帧,终端就不进行关于分配为MBSFN子帧的子帧上的参考信号的测量。
图3示出HARQ处理。
如图3所示,在传统技术中,为了有效的数据传递,如下进行HARQ处理。
1)首先,基站20向数据信道上的中继站30发送第一数据。
2)然后,当接收到第一数据时,中继站30尝试将第一数据解码。中继站30根据解码的结果向基站20发送HARQ反馈。也就是说,如果解码成功,则中继站30向基站发送ACK信号,但是如果解码失败,则中继站30向基站发送NACK信号。这里,从数据的接收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后发送ACK/NACK信号。
3)当接收到ACK信号时,基站20确定数据已经成功地发送到中继站30。然后,基站20从ACK信号的接收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后发送随后的第一数据。另一方面,当接收到NACK信号时,基站20确定数据没有成功地发送到中继站30。然后,基站20以相同的方式或者以新的方式,从NACK信号的接收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后再次发送相同的第一数据。
4)从NACK信号的接收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后,中继站30尝试接收第一数据。
5)当接收到再次发送的第一数据时,中继站30尝试解码处理。如果解码成功,则中继站30从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后向基站发送ACK信号。另一方面,如果解码失败,则中继站30从第一数据的接收时间点经过预定时间间隔之后向基站发送NACK信号。中继站30发送NACK信号并再次接收第一数据,直到成功解码第一数据。这些处理被重复进行。
从上面可以看出,当通过从中继站30到基站20的上行链路发送数据时,使用同步HARQ。
这里,同步HARQ表示数据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是恒定的。
具体而言,当中继站30将要再次发送数据时,从之前的发送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进行再次发送。
例如,在3GPPE-UTRA***中,分别以4ms的时间间隔,使用同步HARQ发送数据和ACK/NACK。在3GPPE-UTRA***中,不仅对DL使用同步HARQ,而且对于从基站20到中继站30的DL中的数据传输也使用同步HARQ。
具体而言,在3GPPE-UTRA***中,在一个帧的第n个子帧上发送数据包。并且,在第n+4个子帧上发送关于该数据包的ACK/NACK。因为子帧具有1ms的时间间隔,所以以4ms的时间间隔发送关于该数据包的ACK/NACK信号。如果在第n+4个子帧上接收到NACK信号,则发射机在第n+8个子帧上再次发送数据。数据以8ms的时间间隔被再次发送。因此,可将该处理称为具有8ms周期的HARQ处理。
如上所述,一旦将中继站30与基站20之间在其上发送/接收回程数据的子帧建立(设置)为MBSFN子帧,则连接中继站的终端不接收分配为MBSFN子帧的子帧,且对应的子帧不进行关于参考信号的测量。但是,终端必须在没有被分配为MBSFN的子帧上接收从中继站发送的信号。
图4示出使用同步ULHARQ时出现的问题。
如图4所示,一个帧包括0~9个子帧。上方的帧表示对应于从基站20到终端的下行链路(DL)以及从中继站到终端的DL的帧。另一方面,下方的帧表示对应于通过终端的上行链路(UL)以及通过中继站30的UL的帧。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UL中用黑色描绘的子帧表示不分配给MBSFN的子帧,并且UL中用白色描绘的子帧表示可分配给MBSFN的子帧。
如上所述,终端不接收用于UL回程数据的分配为MBSFN的子帧,且终端不测量该子帧内的参考信号。
控制信息是重要的信息比如同步信号以及寻呼消息。因此,不将控制信息在其上发送的子帧设置为MBSFN子帧。例如,因为将3GPPE-UTRAN***的FDD模式中的第0个、第4个、第5个和第9个子帧用于上述重要信息的传输,所以不将它们设置为MBSFN子帧。
因此,中继站30必须在子帧上将重要信息中继到终端,并且不将该子帧设置为MBSFN子帧。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信息在其上发送的子帧可能与用于关于回程数据的HARQ处理的子帧冲突。
例如,假定进行关于回程数据的具有8ms周期的HARQ处理。
如图4所示,中继站30在帧0的第1个子帧(n=1)上接收回程数据。然后,中继站30在帧0的第5个子帧(n+4)上发送关于该回程数据的NACK信号。
当接收到NACK信号时,基站20在帧0的第9个DL子帧(n+8)上发送回程数据。
但是,DL的第9个子帧必须用于中继站30来向终端发送重要信息。
在帧0的第9个子帧上,中继站30必须发送重要信息且必须同时从基站20接收回程数据。这可能引起冲突。不可能在DL的子帧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同样地,在帧2的第7个子帧上,必须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这也可能引起冲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要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而言,本发明是要提供新的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HARQ方案。
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化并概括描述的,提供一种用于通过中继站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得中继站能够在下行链路的第n个子帧上从基站接收数据;如果存在任何要发送的数据,则确定数据要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子帧的位置,其中将所述子帧的位置确定为第(n+k)个子帧,其中通过所述n的值以及通过有关预设HARQ的信息来确定所述k;以及在上行链路的第(n+k)个子帧上发送数据。
有关预设HARQ的信息指示是在偶数子帧还是在奇数子帧上进行HARQ处理。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括有关预设HARQ的信息。
要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关于接收的数据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接收的数据可以包括关于请求在上行链路上资源分配的许可信息。第n个子帧可以是MBSFN子帧。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化并概括描述的,还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基站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基站确定关于要发送到中继站的数据的HARQ处理;通过基站向中继站在下行链路的第n个子帧上发送数据;通过基站监听上行链路的第(n+k)个子帧,从而相应于从基站发送的数据接收从中继站发送的数据,其中基于所述n的值以及确定的HARQ处理来确定k;以及根据是否已经在上行链路的第(n+k)个子帧上接收到数据,再次发送已发送的数据或发送后续数据。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基站向中继站发送有关确定的HARQ处理的信息。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化并概括描述的,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基站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基站向中继站在下行链路(DL)的第n个子帧上发送数据;确定第(n+4)个DL子帧是否用于***信息的传输;如果第(n+4)个DL子帧是用于***信息的传输,则从第(n+4)个子帧移动到上行链路的另一个子帧,并监测来自中继站的数据接收;以及根据在上行链路的所述另一个子帧上从中继站接收的数据,向中继站再次发送已发送的数据或发送后续数据。
所述另一个子帧可以是第(n+3)个子帧或者第(n+5)个子帧。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新的在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HARQ方案可以解决传统问题。
此外,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新的在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HARQ方案,可以允许有效地发送和接收数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使用中继站的无线通信***;
图2示出通过中继站在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图3和图4示出由于中继站的引入而受到干扰的影响;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以及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都与涉及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普通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理解为与相关技术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中明确定义,否则不将术语解释为理想的或非常正式的含义。此外,当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是不能准确表达本发明技术的不适当的技术术语时,应当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的适当的技术术语代替不适当的技术术语。应当基于上下文解释本发明使用的一般术语,但是不应当解释为过分狭义的含义。
单数表达方式包括复数概念,除非在上下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本发明中,术语“包括”或“具有”不应解释为好像绝对包括本说明书的多个组件或步骤。更确切的说,术语“包括”或“具有”可以不包括某些组件或某些步骤,或者可进一步包括另外的组件。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等用于说明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只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区分开来。例如,在本发明范围之内,可将第一组件称为第二组件,或者类似地,可将第二组件称为第一组件。
当提及一个组件“连接”或“接入”另一个组件时,可以理解为一个组件直接连接或接入另一个组件,或者在这两个组件之间还***另一个组件。同时,当提及一个组件“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入”另一个组件时,可以理解为没有组件***到它们之间。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向一个实施例的与另一实施例的组件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提供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如果认为相关技术的详细描述不在本发明范围之内,就省略其详细描述。此外,还应当理解,实施例不受前面描述的任何细节所限制,而是应当在其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宽泛地解释,并且希望本发明涵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下面将使用术语终端。该终端可被称为UE(用户装备)、ME(移动装备)、MS(移动站)、UT(用户终端)、SS(用户站)、无线设备、手持设备以及AT(接入终端)。并且,终端可以是便携设备,诸如便携电话、PDA、智能电话、无线调制解调器和笔记本,或者可以是非便携设备,诸如PC和车载设备。
可通过TDMA、CDMA、CDMA2000、WCDMA、OFDMA等等实施附图所示的本发明。
可通过诸如GSM(全球移动通信***)/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DGE(增强数据率的GSM演进)这样的无线技术来实施TDMA(时分多址)。CDMA2000指的是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无线技术。可通过诸如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组织的UTRAN(全球陆地无线接入)这样的无线技术来实施WCDMA(宽带CDMA)。可通过诸如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和E-UTRAN(演进的UTRAN)这样的无线技术来实施OFDMA(正交频分多址)。LTE(长期演进)是使用E-UTRAN的E-UMTS(演进的UMTS)的一部分,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LTE-A(高级)是从LTE演进的形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下行链路资源表示FDD***中的DL频带以及TDD***中的DL子帧。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表示FDD***中的UL频带以及TDD***中的UL子帧。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并且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从图5可以看出,实施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使得进行周期为8ms的HARQ处理,而在用于基站200(例如e节点B)与中继站(RN)300之间的回程数据的链路中没有子帧的冲突。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从一个子帧移动到另一个子帧来防止子帧的冲突。
将如下更详细地解释第一实施例。
首先,检查UL子帧,即在基站200与中继站300之间分配的子帧。例如,检查分配的子帧周期是否为8ms。也就是说,检查从中继站到基站的回程数据的传输周期是否为8ms。
如果将第n个UL子帧分配用于回程数据,则检查基站200与中继站300之间的下行链路的第n+4个子帧是否已经被分配为MBSFN子帧。
如果基站200与中继站300之间的第n+4个DL子帧已经被分配为MBSFN子帧(即,如果第n+4个DL子帧不是第0个、第4个、第5个和第9个子帧),则将第n+4个DL子帧分配用于回程数据。在第n+4个DL子帧上发送的回程数据可以是ACK/NACK,或者也可以是关于请求UL资源分配的UL许可。ACK/NACK可以是关于在第n个子帧上通过中继站发送的回程数据的ACK/NACK。UL许可可以表示对应于第n+8个DL子帧的在UL子帧上通过中继站的回程数据传输。
如果第n+4个DL子帧没有被分配为MBSFN子帧(即,如果第n+4个DL子帧是第0个、第4个、第5个和第9个子帧),则检查是否已经将第n+5个DL子帧分配为MBSFN子帧。如果已经将第n+5个DL子帧分配为MBSFN子帧,则可以将第n+5个DL子帧分配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回程数据。类似地,如果第n+5个子帧是UL子帧,则在第n+5个UL子帧上发送的回程数据可以是ACK/NACK,或者可以是关于请求UL资源分配的UL许可。
如果第n+4个子帧和第n+5个子帧没有被分配为MBSFN子帧,则检查是否可以将第n+3个子帧分配用于MBSFN子帧。如果可以将第n+3个子帧分配用于MBSFN子帧,则可以将第n+3个子帧分配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回程数据。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中继站可以以8ms的周期向基站发送数据,并且用于响应该数据(例如用于发送ACK/NACK或UL许可)的子帧可以动态地移动。
参照图5,中继站可以以8ms(n+8)的周期发送数据。也就是说,中继站可以在帧0的第5个子帧(n)、帧1的第3个子帧(n+8)以及帧2的第1个子帧(n+16)上发送数据。但是,与中继站的第n个子帧上的数据相对应的基站的数据可以在对应于第(n+4-1)个子帧的第8个子帧上发送,或者可以在第(n+4+1)个子帧上发送。
从图6可以看出,关于中继站300的回程数据基站200可以分配一个或多个子帧。例如,关于在第3个子帧上发送的回程数据,基站200可以分配基于处理A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子帧(即第8个子帧(n+4+1)),以及分配基于处理H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子帧(即第7个子帧(n+4-1))。
关于第3个子帧上发送的回程数据,基站200可同时或依次分配基于处理A的子帧以及分配基于处理H的子帧。作为一个示例,当已经在第n个DL子帧上发送了回程数据时,基站200首先分配基于处理A的子帧。当在基于处理A的子帧上还没有接收到UL回程数据时,基站200分配基于处理H的子帧。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在第n个DL子帧上发送回程数据之后从中继站接收到UL回程数据,则基站200确定UL回程数据是否对应于基于处理A的子帧和基于处理H的子帧。并且,基站200确定接收的UL回程数据对应于基于处理A的子帧和基于处理H的子帧的哪一个。结果,基站200可以确定对应于接收的UL回程数据由其自身之前发送的DL数据的类型。
从图7可以看出,当以8ms的周期在偶数UL子帧(0、2、4、6...)上发送回程数据时,基站200可以没有冲突地在下行链路中操作4个处理(A、C、E和G)。也就是说,一个中继站可以没有冲突地同时操作4个或更多个处理。
从图7可以看出,当以8ms的周期在奇数UL子帧(1、3、5、7...)上发送回程数据时,基站200可以没有冲突地在下行链路中操作4个处理(B、D、F和H)。
如上所述,假定进行(n+4-1)HARQ处理(即(n+3)HARQ处理),则基站200能够解码在第n个UL子帧上从中继站300发送的回程数据的持续时间是3ms。
例如,如果如图5所示中继站300已经在帧0的第5个UL子帧上发送了回程数据,则基站200必须在第8个子帧(n+3=5+3)之前解码回程数据,且必须发送ACK/NACK。类似地,如果中继站300已经在帧2的第6个UL子帧上发送了回程数据,则基站200必须在第9个子帧之前解码回程数据。
基站200必须在短于一般周期(4ms)1ms的3ms内完成解码。
这意味着必须向基站200提供更快的处理能力。但是,当基站200由于数据拥塞而不能在3ms内进行解码时,ACK/NACK被延迟发送。
在本发明中,当基站200不能在3ms内进行解码时,基站200可以在第(n+3)个子帧之后的回程链路子帧中的第一子帧(即第(n+4)、第(n+5)......个子帧中分配给回程链路的第一子帧)上发送ACK/NACK。
ACK/NACK的延迟可限制在与同一处理相对应的子帧内。例如,当基站200操作用于中继站300的HARQ处理(A、C、E和G)时,关于在对应于处理A的帧0的第0个UL子帧上发送的回程数据的ACK/NACK可以在帧1的第2个子帧,即在解码时间(4ms)之后的多个子帧中第一HARQ处理A的DL子帧上发送。
或者,基站200可以操作用于中继站300的多个HARQ处理,并且可以尝试首先在用于多个HARQ处理中的第一HARQ处理的子帧上发送ACK/NACK。例如,基站200可以操作用于中继站300的HARQ处理(A、C、E和F),并且可以在用于发送回程数据且在解码时间之后存在的子帧中的第一子帧上发送ACK/NACK。
具体而言,当中继站300已经在对应于HARQ处理A的帧0的第0个UL子帧上向基站200发送了回程数据时,基站200可以在帧0的第6个DL子帧(对应于用于HARQ处理C的子帧)、在HARQ处理(A、C、E和F)的其中之一的解码时间(4ms)之后的子帧中的第一DL子帧上发送ACK/NACK。然后,中继站300在第0个子帧上发送回程数据,然后监测下行链路。为了监测DL,中继站300可利用有关向其分配的HARQ处理(A、C、E和F)的信息。中继站300首先尝试基于该信息在用于第一HARQ处理的子帧上接收ACK/NACK。当没有使用有关HARQ处理的信息时,中继站300监测下行链路中ACK/NACK的接收。当接收到ACK/NACK时,中继站300确定其自身发送的多个回程数据中的一个,该ACK/NACK对应于该回程数据。
该配置也适用于从基站200到中继站300的回程数据传输。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
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用于基站(例如e节点B)与中继站300之间的回程数据的链路中,使用周期为10ms的HARQ处理来防止用于回程数据的子帧与未分配为MBSFN子帧的子帧之间的冲突。
为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实施10ms的周期。这样可以有助于通过中继站300向终端100发送诸如控制信息的重要信息。尤其是,10ms的周期很好地与当前的3GPPE-UTRA***中规定的多个控制信号的传输周期相匹配。
例如,在当前的3GPPE-UTRA***中,对于终端100发送诸如调度请求(SR)、信道质量信息(CQI)以及探测参考信号(SRS)的控制信息是有规定的。可以以选自5ms、10ms、20ms、40ms和80ms的周期发送SR。并且,可以以选自2ms、5ms、10ms、20ms、40ms、80ms和160ms的周期发送CQI。并且,可以以选自2ms、5ms、10ms、20ms、40ms、80ms、160ms和320ms的周期发送SRS。大部分控制信息具有10ms的周期。因此,如果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10ms的周期,则中继站300可以更容易地发送回程数据。
具体而言,如下解释基于10ms周期的操作。
基站200在第n个DL子帧上发送回程数据(例如关于通过中继站请求UL资源的许可消息,或者ACK/NACK)。
然后,中继站300在第(n+5)个子帧上发送与在第n个子帧上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包括ACK/NACK)。
当在第(n+5)个子帧上从中继站接收到数据时,基站200在第(n+10)个DL子帧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再次发送之前发送的数据,或者发送ACK/NACK或许可消息)。
通过将10ms的周期分为5:5,中继站和基站可具有相同的解码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操作。此外,因为花费5ms来解码接收的数据,所以中继站和基站可更有效地操作。
具体而言,从图8中可以看出,如果基站200已经在第1个DL子帧上发送了回程数据,则可以在对应于第(n+5)个UL子帧的第6个子帧上发送对应于回程数据的数据。
参照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根据第二实施例,可操作6个HARQ处理,并且可将这6个HARQ处理分为两个子集。第一个子集的三个处理(A、C和E)占据偶数UL子帧,并且第二个子集的三个处理(B、D和F)占据奇数UL子帧。
为了防止在上行链路中用于终端的具有8ms周期的HARQ处理之间的冲突,可将中继站中用于回程数据的处理限制在两个子集的一个之中。例如,当为上行链路中向中继站发送/从中继站接收的回程数据分配偶数子帧时,为终端分配奇数UL子帧。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冲突。可实施相反的情况。因此,中继站可以允许用于回程数据的具有10ms周期的HARQ处理以及用户终端的具有8ms周期的HARQ处理这两者,而没有冲突。
中继站可以从上层接收消息,并配置该消息,该消息包括用于允许中继站仅使用偶数子帧或奇数子帧的控制信号。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并且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
根据第三实施例,像第二实施例中一样实施具有10ms周期的HARQ处理,这将如下进行更详细地解释。
基站200在第n个DL子帧(例如图10的帧0的第1个子帧)上发送回程数据(例如关于通过中继站请求UL资源的许可消息,或者ACK/NACK)。
然后,中继站300在第(n+6)个子帧(例如图10的帧0的第1个子帧)上发送与在第n个子帧上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包括ACK/NACK)。
当在第(n+6)个子帧上从中继站接收到数据时,基站200在第(n+10)个DL子帧(帧1的第1个子帧)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再次发送之前发送的数据,或者发送ACK/NACK或许可消息)。
通过将10ms的周期分为6:4,中继站可具有6ms的解码时间。通常,中继站的性能比基站差。因此,中继站具有更长的解码时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中继站具有更长的解码时间,所以不需要性能更高的信号处理器。这样可以允许以更低的成本制造中继站。
从图11可以看出,在第三实施例中,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可以包括A、B、C、D、E和F处理。
但是,因为在第三实施例中仅可以使用6个处理,所以当回程资源的利用达到60%时对于中继站与终端之间的链路分配存在很大的限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下述第四实施例得以解决。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所有可用的HARQ处理,并且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在第四实施例中,提出周期为10ms的另一HARQ处理来改进只仅能使用6个HARQ处理的第三实施例,这将更详细地解释。
基站200在第n个DL子帧(例如图10的帧0的第1个子帧)上发送回程数据(例如关于通过中继站请求UL资源的许可消息,或者ACK/NACK)。
然后,中继站300在第(n+k)个UL子帧上发送与在第n个子帧上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包括ACK/NACK)。这里,通过所述n的值确定所述k的值。具体而言,k可以根据下表1中n的索引而变化。也就是说,如下表1所示,可以通过n的值并根据对应的子帧是偶数子帧还是奇数子帧来确定所述k的值。
当在第(n+k)个子帧上从中继站接收到数据时,基站200在第(n+10)个DL子帧(帧1的第1个子帧)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再次发送之前发送的数据,或者发送ACK/NACK或许可消息)。
[表1]
如表1所示,一个下行链路中的第n个子帧可以包括多个对应的第(n+k)个UL子帧。
例如,如果基站200已经在第1个DL子帧上向中继站300发送了数据,则如表1所示当所述n的值为1时,所述k的值为3或4。因此,中继站300可以在对应于(n+3)的第4个子帧(如果偶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或者在对应于(n+4)的第5个子帧(如果奇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指示中继站300是在偶数子帧上还是在奇数子帧上操作HARQ处理的控制信号可以由中继站300在下行链路中从基站200接收。可以在控制信道上接收该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在物理控制信道,例如R-PDCCH(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R-PDCCH用于发送调度信息,且其中包括标识符、资源分配、分配持续时间、传输参数(例如调制方案、有效载荷大小、MIMO相关信息)、冗余度版本、新数据指示符以及HARQ处理信息的至少一个。HARQ处理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偶数或奇数的信息。或者,控制信息可以是R-PDCCH的DL控制信道(CDI)中的特定位。
例如,如果中继站300已经接收到具有为0的位的R-PDCCH,则中继站300可可以识别其自身必须利用偶数子帧来操作处理。具体而言,当中继站300已经在第1个子帧(n=1)上接收到具为0的位的R-PDCCH(其指示利用偶数子帧的处理)时,中继站300可以从表1检查所述n的值为1,并且对应于奇数子帧的所述k的值为3。然后,中继站300可以在第4个子帧上发送对应的数据。
关于中继站300必须操作使用偶数子帧的处理还是操作使用奇数子帧的处理的信息可以通过从上层发送的信号来指示。
如图13所示,图12所示的10个子帧可分为两个子集,用于防止在从终端到中继站300的上行链路中具有8ms周期的HARQ处理之间的冲突。第一子集包括占据偶数UL子帧的5个处理(A、C、E、G和I),并且第二子集包括占据奇数UL子帧的5个处理(B、D、F、H和J)。
为了防止在从终端到中继站300的上行链路中具有8ms周期的HARQ处理之间的冲突,将中继站300与基站200之间的回程数据配置为使用两个子集中的一个。例如,当终端使用奇数UL子帧时,将中继站300设置为使用偶数UL子帧以防止冲突,反之亦然。
中继站300可通过从上层发送的控制信息设置两个子集中的一个。
从表1以及图12、图13可以看出,在UL子帧与DL子帧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时间间隔(3ms、4ms和5ms)。具体而言,六个处理(A、B、C、E、G和H)具有4ms的时间间隔,两个处理(D和I)具有5ms的时间间隔,并且两个处理(F和J)具有3ms的时间间隔。
但是如上所述,3ms的时间间隔可能不足以解码数据。尤其是,当中继站300的处理性能不足时,或者当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量很大时,3ms的时间间隔不足以解码数据。因此,优选不使用时间间隔为3ms的处理。
当不使用具有3ms的时间间隔的两个处理时,可将表1修改为下面的表2。
[表2]
上表2共示出8个处理。这8个处理可通过控制信号的3个位来指示。因此,当与要求4个位指示10个处理相比时,位的数量可减少1个位。这样可以减少控制信号的开销量。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用于回程数据的HARQ处理具有10ms的周期,并且UL子帧与DL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在4ms~6ms的范围内。通过最大间隔,中继站300可具有充足的解码时间。
这将更详细地解释。
基站200在第n个DL子帧(例如图10的帧0的第1个子帧)上发送回程数据(例如关于通过中继站请求UL资源的许可消息,或者ACK/NACK)。
然后,中继站300在第(n+k)个UL子帧上发送与在第n个DL子帧上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例如包括ACK/NACK)。这里,通过n的值并根据对应的子帧是偶数子帧还是奇数子帧来确定所述k的值。
[表3]
例如,如果基站200已经在第2个DL子帧上向中继站300发送了数据,则如表3所示,当所述n的值为2时,所述k的值为4或5。因此,中继站300可以在对应于(n+4)的第6个子帧(如果偶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或者在对应于(n+5)的第7个子帧(如果奇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可以在从基站200到中继站300的下行链接中接收指示中继站300是在用于处理(图14的“B”处理)的偶数子帧上还是在用于处理(图14的“C”处理)的奇数子帧上操作的控制信号。
或者,可将指示中继站300是在用于处理的偶数子帧上还是在用于处理的奇数子帧上操作的信息设置为通过上层来指示。
通过使用偶数子帧和奇数子帧的其中之一,可以没有冲突地进行用于终端的HARQ处理和用于回程数据的HARQ处理。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在第六实施例中,像图14的第五实施例一样,UL子帧与DL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在4ms~6ms的范围内。
在第六实施例中,通过所述n的值并基于下表4可以确定所述k的值。
[表4]
例如,如果基站200已经在第2个DL子帧上向中继站300发送了数据,则如表3所示,当所述n的值为2时,所述k的值为5或6。因此,中继站300可以在对应于(n+5)的第7个子帧(如果奇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或者在对应于(n+6)的第8个子帧(如果偶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可以在从基站200到中继站300的下行链路中接收指示中继站300是在用于处理(图15的“C”处理)的偶数子帧上还是在用于处理(图15的“D”处理)的奇数子帧上操作的控制信号。
或者,可将指示中继站300是在用于处理的偶数子帧上还是在用于处理的奇数子帧上操作的信息设置为通过上层指示。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可以无冲突地使用的HARQ处理。
在第七实施例中,像图14的第五实施例以及图15的第六实施例一样,UL子帧与DL子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在4ms~6ms的范围内。
在第七实施例中,通过所述n的值并基于下表5可以确定所述k的值。
[表5]
例如,如果基站200已经在第3个DL子帧上向中继站300发送了数据,则如表4所示,当所述n的值为3时,所述k的值为5或6。因此,中继站300可以在对应于(n+5)的第8个子帧(如果偶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或者在对应于(n+6)的第9个子帧(如果奇数UL子帧用于处理)上,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可以在从基站200到中继站300的下行链路中接收指示中继站300是在用于处理(图16的“D”处理)的偶数子帧上还是在用于处理(图15的“E”处理)的奇数子帧上操作的控制信号。
或者,可将指示中继站300是在用于处理的偶数子帧上还是在用于处理的奇数子帧上操作的信息设置为通过上层来指示。
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例如,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或者,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相互组合。
此外,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它们的某些组合来实施以上各种实施例。例如,可将本发明的方法存储在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硬盘等等)中,或者可以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中的代码或指令来实施。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很显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中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希望本发明涵盖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中继节点执行,并且包括:
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响应于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在子帧中从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其中所述子帧相对于在其中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帧,具有基于k个子帧的关系,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用于HARQ过程,以及
其中,根据分配给所述中继节点的特定HARQ处理,k是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索引编号,以及所述特定HARQ处理是用于在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基站之间传输的多个HARQ处理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特定HARQ处理由高层来配置,
其中k的值基于分配给所述中继节点的特定HARQ处理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数据要在其中发送的所述子帧是从在其中接收所述下行链路数据的子帧开始的第4个子帧起并包括所述第4个子帧的后续子帧中的第一个上行链路子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数据包括ACK或NACK响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帧被分配用于从所述中继节点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一个:
当接收到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确定所述接收是否成功;以及
当接收到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时,通过所述中继节点确定在其中要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数据的所述子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从所述基站接收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R-PDCC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k根据n的值而变化,
其中所述n是子帧编号,并且是0~9。
CN201080008206.9A 2009-02-17 2010-02-17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02318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9833.9A CN105281876B (zh) 2009-02-17 2010-02-17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328609P 2009-02-17 2009-02-17
US61/153,286 2009-02-17
US15654109P 2009-03-02 2009-03-02
US61/156,541 2009-03-02
US21938409P 2009-06-23 2009-06-23
US61/219,384 2009-06-23
US22813109P 2009-07-23 2009-07-23
US61/228,131 2009-07-23
US24277809P 2009-09-15 2009-09-15
US61/242,778 2009-09-15
PCT/KR2010/000989 WO2010095857A2 (ko) 2009-02-17 2010-02-17 중계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9833.9A Division CN105281876B (zh) 2009-02-17 2010-02-17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8227A CN102318227A (zh) 2012-01-11
CN102318227B true CN10231822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26343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8206.9A Active CN102318227B (zh) 2009-02-17 2010-02-17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CN201510599833.9A Active CN105281876B (zh) 2009-02-17 2010-02-17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9833.9A Active CN105281876B (zh) 2009-02-17 2010-02-17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879469B2 (zh)
EP (1) EP2400673B1 (zh)
JP (1) JP5567601B2 (zh)
KR (1) KR101729562B1 (zh)
CN (2) CN102318227B (zh)
WO (1) WO201009585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27978B1 (ko) * 2008-08-06 2015-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과 중계기 사이의 서브프레임을 사용하여 통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741452B (zh) * 2008-11-07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1841404B (zh) * 2009-03-16 2013-08-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及其***和装置
US8289895B2 (en) * 2009-04-24 2012-10-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lay link HARQ operation
JP5537550B2 (ja) * 2009-08-05 2014-07-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信号中継方法、および信号割当方法
JP5482068B2 (ja) * 2009-10-01 2014-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中継局、中継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5150006B2 (ja) * 2010-02-22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2081798A1 (ko) * 2010-12-16 2012-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가 기지국으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30294282A1 (en) * 2011-01-23 2013-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by a relay in a wireless communcation system
US9319196B2 (en) 2011-08-23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n HARQ buffer for a dynamic sub-frame change and an apparatus for same
US9008018B2 (en) * 2011-11-04 2015-04-14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via a coordinating set of base stations
US9413496B2 (en) * 2012-04-25 2016-08-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3191522A1 (ko) 2012-06-22 2013-1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기-대-기기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479571B2 (en) * 2012-09-18 2016-10-25 Goog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interfacing multiple service provider trusted service managers and secure elements
WO2014123352A1 (ko) * 2013-02-06 2014-08-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75857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3114325B (zh) * 2021-03-19 2022-05-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127665A (zh) * 2006-08-18 2008-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1179320A (zh) * 2006-11-07 2008-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中继站以及中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2676B2 (en) * 2006-10-17 2013-06-11 Intel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 of large delay spread deployment scenarios
EP2075929A4 (en) * 2006-10-18 2014-01-15 Fujitsu Ltd WIRELESS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WIRELESS RELAY SYSTEM, AND WIRELESS RELAY METHOD
KR100906332B1 (ko) * 2006-11-03 2009-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복합자동 재전송 기법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247354A1 (en) 2007-04-03 2008-10-09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angibl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ackets based on a multi-hop relay standard
KR20090078723A (ko) * 2008-01-15 2009-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송신 요구 방식에 기반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JP5038924B2 (ja) * 2008-01-25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リレー伝送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局及び方法
US8971241B2 (en) * 2008-09-30 2015-03-03 Qualcol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00110964A1 (en) * 2008-11-04 2010-05-06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Relays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127665A (zh) * 2006-08-18 2008-02-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1179320A (zh) * 2006-11-07 2008-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中继站以及中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mmary and proposal of relay frame structure;Huawei;《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6》;200902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1876A (zh) 2016-01-27
JP2012518360A (ja) 2012-08-09
CN105281876B (zh) 2019-04-19
WO2010095857A2 (ko) 2010-08-26
JP5567601B2 (ja) 2014-08-06
US8879469B2 (en) 2014-11-04
CN102318227A (zh) 2012-01-11
KR101729562B1 (ko) 2017-04-24
KR20110121673A (ko) 2011-11-08
US20150009890A1 (en) 2015-01-08
US9473232B2 (en) 2016-10-18
US20110299452A1 (en) 2011-12-08
EP2400673A4 (en) 2017-04-12
WO2010095857A3 (ko) 2010-12-09
EP2400673B1 (en) 2021-03-31
EP2400673A2 (en)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8227B (zh) 在中继站与基站之间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
US9621314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MBSFN subfram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233772B (zh) 在无线通信***中处理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736819B2 (en) Relay node device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8781095B (zh) 用信号传送通信参数的多个集合用于增强型协作式多点操作
CN115136513B (zh) 非地面网络中的上行链路频率和定时补偿
EP2830236B1 (e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KR2017011491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989079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backhau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3504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et network cod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by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73888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ynchronization for mobile relay node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11979359B2 (en) Remo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CN104937861A (zh) 在无线通信***中测量基站之间的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21309B (zh) 基于干扰测量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577333B (zh) 一种确定中继链路harq时序关系的方法
CN103138897A (zh) 一种确认信息反馈方法和***
US201301486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node retransmitting backhaul uplink to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36383A (zh)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
US20170208458A1 (en) Inter-cel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bas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