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1218B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1218B
CN102291218B CN201010208030.3A CN201010208030A CN102291218B CN 102291218 B CN102291218 B CN 102291218B CN 201010208030 A CN201010208030 A CN 201010208030A CN 102291218 B CN102291218 B CN 102291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pattern
type
carrier wave
cq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80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1218A (zh
Inventor
丁铭
刘仁茂
张应余
梁永明
杨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080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91218B/zh
Priority to JP2012557330A priority patent/JP5705245B2/ja
Priority to EP11797896.5A priority patent/EP2583488B1/en
Priority to PCT/JP2011/058953 priority patent/WO2011162008A1/en
Priority to US13/806,034 priority patent/US1054811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291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1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1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1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天线多载波基站小区中,用户设备将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多天线(MIMO:MultipleInMultipleOut)无线传输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配置多根天线,对无线传输中的空间资源加以利用,获得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信息论研究表明,MIMO***的容量随着发射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的最小值线性增长。
图1示出了MIMO***的示意图。图1中,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天线构成多天线无线信道,包含空域信息。另外,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和较高的频率利用率,适合多径环境和衰落环境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将MIMO技术与OFDM技术结合起来的MIMO-OFDM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例如,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组织是移动通信领域内的国际组织,她在3G蜂窝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3GPP组织从2004年下半年起开始设计EUTRA(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及陆基无线电接入)和EUTRAN(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网及陆基无线电接入网),该项目也被称为LTE(长期演进)项目。LTE***的下行链路就是采用MIMO-OFDM技术。2008年4月,3GPP组织在中国深圳会议上,开始探讨4G蜂窝通信***的标准化工作(目前被称为LTE-A***)。MIMO-OFDM技术仍然成为LTE-A***的关键空中接口技术。
在LTE-A***中,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是一项新内容。其概念图如图2所示,即一个基站同时配有多个下行载波和多个上行载波,将多个载波虚拟地整合为一个载波,称为载波聚合。LTE-A***支持连续载波聚合以及频带内和频带间的非连续载波聚合,最大能聚合带宽可达100MHz。为了在LTE-A商用初期能有效利用载波,即保证LTE用户设备能够接入LTE-A***,每个载波应能够配置成与LTE***后向兼容的载波,然而也不排除设计仅被LTE-A***使用的载波。在LTE-A***的研究阶段,载波聚合的相关研究重点包括连续载波聚合的频谱利用率提升,上下行非对称的载波聚合场景的控制信道的设计等。其中,控制信道的设计就包含用户设备如何将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基站。
在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面,LTE***存在两种反馈信道,即上行物理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和上行物理数据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一般而言,PUCCH用于传输同期性、小载荷、基本的信道状态信息;而PUSCH用于传输突发性、大载荷、扩展的信道状态信息。在PUCCH上,一次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由不同的反馈内容组成,不同的反馈内容在不同的子帧内进行传输。在PUSCH上,一次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在一个子帧内传输完毕。在LTE-A***中,这样的设计原则将被保留。
反馈的内容分为三类,第一是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QualityIndex),第二是信道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ex),第三是信道秩(RI:RankIndex),以上三种内容均为比特量化反馈。在LTE-A***中,以上三种内容仍然是反馈的主要内容。其中,对于PMI,目前的共识是,PMI由两个信道预编码矩阵指示W1和W2共同决定,W1表征宽带/长时的信道特征,W2表征子带/短时的信道特征。在PUCCH上传输W1和W2时,没有必要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反馈W1和W2,另外,W1或W2有可能在反馈中被省略。参见文献:3GPPR1-102579,“WayforwardonRel.10feedback”(3GPP标准化提案,编号:R1-102579,“第10版本中反馈技术的未来研究”)。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对应的所有频率区域称为S集合(SetS),在LTE***中,只存在单载波的情况,S集合被定义等于***载波带宽。在LTE-A***中,由于存在多载波的情况,S集合可能被定义等于单个载波带宽,或等于多个载波带宽之和。
在LTE-A***中,定义了8种下行数据的MIMO传输方式:①单天线发射:用于单天线基站的信号发射,是MIMO***的一个特例,该方式只能传输单层数据;②发射分集:在MIMO***中,利用时间或/和频率的分集效果,发射信号,以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该方式只能传输单层数据;③开环空分复用:不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的空分复用;④闭环空分复用: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的空分复用;⑤多用户MIMO:多个用户同时同频参与MIMO***的下行通信;⑥闭环单层预编码:使用MIMO***,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只传输单层数据;⑦波束成形发射:使用MIMO***,波束成形技术,配有专用的参考信号用于用户设备的数据解调,不需要用户设备反馈PMI,只传输单层数据;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用户设备可被配置为反馈PMI及RI,或不反馈PMI及RI。在LTE-A***中,上述8种传输方式有可能被保留或/和删减或/和增加一种新的传输方式——MIMO动态切换,即基站可以动态地调整用户设备工作的MIMO方式。
为了支持上述MIMO传输方式,LTE***定义了许多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每种MIMO传输方式,对应若干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详细说明如下。
在PUC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有4种,分别为模式1-0、模式1-1、模式2-0和模式2-1。这些模式又是4种反馈类型的组合,它们是:
类型1——频带段(BP:BandPart,是集合S的一个子集,其大小由集合S的大小确定)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子带位置的开销是L比特,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开销是4比特,可能的第二个码字的CQI,采用相对于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差分编码方式,开销是3比特);
类型2——宽带CQI和PMI(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开销是4比特,可能的第二个码字的CQI,采用相对于第一个码字的CQI的差分编码方式,开销是3比特,PMI的开销根据基站的天线配置,为1、2、4比特不等);
类型3-RI(根据基站的天线配置,2天线的RI的开销为1比特,4天线的RI的开销为2比特);
类型4——宽带CQI(开销一律为4比特)。
用户设备根据上述类型的不同,相应地反馈不同的信息给基站。
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子帧偏移量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所述子带上的CQI信息。
MIMO传输方式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
MIMO传输方式①: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②: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③: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④:模式1-1,模式2-1
MIMO传输方式⑤:模式1-1,模式2-1
MIMO传输方式⑥:模式1-1,模式2-1
MIMO传输方式⑦:模式1-0,模式2-0
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1,模式2-1用户设备反馈PMI/RI
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0,模式2-0用户设备不反馈PMI/RI
在PUSCH上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有5种,分别为模式1-2、模式3-0、模式3-1、模式2-0和模式2-2。
模式1-2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3-0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第一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其中,子带CQI采用相对于宽带CQI的差分编码方式,以减少反馈开销。
模式3-1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其中,子带CQI采用相对于宽带CQI的差分编码方式,以减少反馈开销。
模式2-0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模式2-2的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宽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MIMO传输方式与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
MIMO传输方式①: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②: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③: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④:模式1-2,模式2-2,模式3-1
MIMO传输方式⑤:模式3-1
MIMO传输方式⑥:模式1-2,模式2-2,模式3-1
MIMO传输方式⑦:模式2-0,模式3-0
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1-2,模式2-2,模式3-1用户设备反馈PMI/RI
MIMO传输方式⑧:模式2-0,模式3-0用户设备不反馈PMI/RI
针对LTE-A***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目前的参考资料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标准化的进程还没有讨论到该部分。仅有的一些资料主要针对反馈的大体思想作出阐述,主要有:
1)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基本设计原则:周期性反馈最多可以支持5个下行载波,且采用与第8版技术相似的设计原则,映射到1个上行载波进行反馈。另外,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反馈开销以及如何扩大反馈信道的载荷。该基本设计原则中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实现方案,故该领域仍然是一项技术空白。参见文献:3GPPRAN1,“FinalReportof3GPPTSGRANWG1#58bisv1.0.0”(3GPPRAN1报告,“3GPPTSGRANWG1#58bis会议的最终报告”;
2)频域/时域/空域差分反馈:用户设备把反馈信息在频域/时域/空域上做差分处理后再反馈给基站,以减少反馈开销。但是,如何解决误差传播和多载波情况下的差分反馈仍然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参见文献:3GPPR1-101808,IntelCorporation,“EvaluationofenhancedMIMOfeedbacksforLTE-A”(3GPP标准化文档,编号:RI-101808,英特尔公司,“评估LTE-A***中增强型MIMO的反馈”);
3)多重表征的反馈方法:针对空域信道状态信息,采用从不同角度进行量化表征的方法,进行多次反馈。参见文献:3GPP,R1-102336,“ExtendingRel-8/9UEfeedbackforimprovedperformance”,Qualcomm(3GPP文档,编号:R1-102336,“基于第8/9版反馈技术的延展获得性能提高”,高通公司);
4)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反馈的新问题描述:W1和W2在双码本设计中的具体定义;非周期PUSCH上进行反馈的增强技术;反馈开销压缩问题等等。截止目前,上述问题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参见文献:3GPP,RI-102302,“CSIFeedbackEnhancementforLTE-Advanced”,NTTDOCOMO(3GPP文档,编号:RI-102302,“LTE-A***中增强的反馈方案”,日本电话电报都科摩公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技术不充分,以及操作性不强或不合理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颖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
优选地,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
更优选地,不同反馈模式的相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优选地,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和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出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
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规则,根据所述类型优先规则,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各模式具有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优选地,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规则,根据所述内容优先规则,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优选地,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优选地,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优选地,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更优选地,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优选地,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优选地,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优选地,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与类型3相同。
优选地,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
优选地,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1的整数倍。
优选地,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
优选地,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相同。
优选地,多个模式共享一个W1。
优选地,多个载波共享一个W1。更优选地,所述多个载波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或者,所述多个载波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
优选地,多个W1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优选地,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优选地,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更优选地,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MIMO***的示意图;
图2为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3为多小区蜂窝通信***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描述过程中省略了对于本发明来说是不必要的细节和功能,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
为了清楚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实现步骤,下面给出一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适用于LTE-A蜂窝通信***。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应用,而是可适用于其他通信***,比如今后的5G***。
图3示出了一个多小区蜂窝通信***的示意图。蜂窝***把服务覆盖区域分割为相接的无线覆盖区域,即小区。在图3中,小区被示意地描绘为正六边形,整个服务区域由小区100~104拼接而成。与小区100~104分别相关的是基站200~204。基站200~204的每个至少包含一个发射机、一个接收机,这是在本领域所公知的。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基站,其基本范畴是小区内的服务节点,它可以是具有资源调度功能的独立基站,也可以是从属于独立基站的发射节点,还可以是中继节点(通常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小区覆盖范围而设置)等。在图3中,基站200~204被示意地描绘为位于小区100~104的某一区域,并被配备全向天线。但是,在蜂窝通信***的小区布局中,基站200~204也可以配备定向天线,有方向地覆盖小区100~104的部分区域,该部分区域通常被称为扇区。因此,图3的多小区蜂窝通信***的图示仅是为了示意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在蜂窝***的实施中需要上述限制性的特定条件。
在图3中,基站200~204通过X2接口300~304彼此相连。在LTE***中,将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单元和核心网的三层节点网络结构简化成两层节点结构。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单元的功能被划分到基站,基站与基站通过名为“X2”的有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
在图3中,基站200~204之间存在彼此相连的空中接口“A1接口”310~314。在未来通信***中,可能会引入中继节点的概念,中继节点间通过无线接口相连;而基站也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中继节点,因此,今后,基站之间可以存在名为“A1”的无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
在图3中,还示出了一个基站200~204的上层实体220(可以是网关,也可以是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通过S1接口320~324与基站200~204相连。在LTE***中,上层实体与基站之间通过名为“S1”的有线接口进行协调和通信。
在图3中,小区100~104内分布着若干个用户设备400~430。用户设备400~430中的每一个均包含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移动终端控制单元,这是在本技术领域所公知的。用户设备400~430通过为各自服务的服务基站(基站200~204中的某一个)接入蜂窝通信***。应该被理解的是,虽然图3中只示意性地画出16个用户设备,但实际情况中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是相当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图3对于用户设备的描绘也仅是示意目的。用户设备400~430通过为各自服务的基站200~204接入蜂窝通信网,直接为某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被称为该用户设备的服务基站,其他基站被称为该用户设备的非服务基站,非服务基站可以作为服务基站的合作基站,一起为用户设备提供通信服务。
在说明本实施例时,考察用户设备416,配备2根接收天线,其服务基站是基站202,非服务基站是基站200和204。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重点考察用户设备416,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只适用于1个用户设备。实际上,本发明完全适用于多用户设备的情况,比如,在图3中,用户设备408、410、430等,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方法。
另外,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带宽为20MHz的下行LTE***,除去控制信令区域,其在频域上共有频谱资源块约96个。根据定义,这些频谱资源块按频率由低到高排序,每连续的8个频谱资源块被称为一个子带(subband),于是,大约共计有12个子带。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子带的定义,只是遵循标准化协议,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做的举例,本发明的应用不受这些定义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其他定义的情况。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理解一般子带定义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0,配置用户设备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步骤S410,根据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分配各用户设备进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所需的反馈资源,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以及步骤S420,将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反馈模式和反馈资源通知给相应的用户设备。
为了避免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可以将同一用户设备的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设置为彼此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
此外,不同反馈模式的相同类型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另外,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和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00,根据基站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步骤S510,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的碰撞。
例如,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规则,根据所述类型优先规则,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再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各模式具有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又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类型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或者,可以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规则,根据所述内容优先规则,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此外,可以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或者,也可以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例如,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或者,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此外,可以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例如,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或者,所述指定反馈模式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或者,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进一步,所述指定载波是主下行载波。或者,所述指定载波是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此外,可以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或者,也可以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另一方面,可以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与类型3相同。
或者,可以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
再或者,可以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周期是类型1的整数倍。
此外,可以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
或者,可以为反馈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其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相同。
根据本发明,多个模式可以共享一个W1。
根据本发明,多个载波可以共享一个W1。例如,所述多个载波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或者,所述多个载波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
根据本发明,多个W1可以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此外,可以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此外,可以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根据新定义的模式2-2B或3-2,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
在说明本实施例时,采用如下传输方式与反馈模式的配置场景:
实施例场景a:基站202配备有5个下行载波,其为用户设备416所做反馈配置为按传输方式进行配置。即,#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对应的S集合包含#1、#2载波;#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对应的S集合包含#3、#4、#5载波。其中,#2载波为主下行载波(DLPCC:DownLinkPrimaryCarrierComponent)。
实施例场景b:基站202配备有5个下行载波,其为用户设备416所做反馈配置为按载波进行配置。即,#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对应的S集合为#1载波;#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对应的S集合为#2载波;#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对应的S集合为#3载波;#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对应的S集合为#4载波;#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对应的S集合为#5载波。其中,#1载波为主下行载波(DLPCC:DownLinkPrimaryCarrierComponent)。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例场景所采用的假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实施而做的举例,本发明的应用不受这些假设的限制,完全适用于其他假设的情况。应当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实施例,理解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28个应用举例。
例一(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分配反馈资源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所有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从而避免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此外,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可以与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为了避免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需使所有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即 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相同。
另外,在配置中,可使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与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即为零。
例一(b):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分配反馈资源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所有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从而避免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此外,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与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为了避免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需使所有反馈模式的不同类型的反馈周期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同反馈模式的子帧偏移量不相同。即互为整数倍数关系,且不相同。
另外,在配置中,可使同一反馈模式的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与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相同,即均为零。
例二(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所述类型优先,指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根据模式1-1中反馈类型和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长短,对反馈类型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当模式2-0的类型3与模式1-1的类型2发生碰撞时,且模式2-0的类型3的周期大于模式1-1的类型2的周期那么模式2-0的类型3将覆盖模式1-1的类型2,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模式2-0的类型3,而丢弃模式1-1的类型2。
需要指出的是,相同反馈周期的反馈类型一般不会发生碰撞,因为一旦发生碰撞,此后将永远碰撞(周期相同),这种情况是基站在做配置时就会避免的。于是,相同反馈周期的反馈类型,即优先级相同的反馈类型之间的碰撞准则一般不需要定义。
例二(b):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类型优先,所述类型优先,指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根据#1载波的模式1-1、#2载波的模式2-1、#3载波的模式1-0、#4载波的模式2-0和#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长短,对反馈类型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周期越长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当#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4与#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且#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4的周期小于#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的周期那么#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将覆盖#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4,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而丢弃#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4。
需要指出的是,相同反馈周期的反馈类型一般不会发生碰撞,因为一旦发生碰撞,此后将永远碰撞(周期相同),这种情况是基站在做配置时就会避免的。于是,相同反馈周期的反馈类型,即优先级相同的反馈类型之间的碰撞准则一般不需要定义。
例三(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所述模式优先,指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根据模式1-1和模式2-0的反馈开销,对反馈类型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模式1-1的反馈开销小于模式2-0的反馈开销,故模式1-1的类型相较模式2-0的类型,具有高优先级。当模式2-0的类型3与模式1-1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那么模式1-1的类型3将覆盖模式2-0的类型3,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模式1-1的类型3,而丢弃模式2-0的类型3。
例三(b):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所述模式优先,指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根据#1载波的模式1-1、#2载波的模式2-1、#3载波的模式1-0、#4载波的模式2-0和#5载波的模式1-1的反馈开销,对反馈类型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当#3载波的模式1-0的反馈开销小于#4载波的模式2-0的反馈开销,故#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相较#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具有高优先级。当#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与#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那么#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将覆盖#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而丢弃#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
例四(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所述模式优先,指对模式进行配置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本实例中,模式优先级的配置可以由基站完成。在未来的通信***中,随着处理能力的增强,模式优先级的配置也可以由用户设备完成,并通知给基站。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基站对模式1-1和模式2-0进行配置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基站配置模式1-1的类型相较模式2-0的类型,具有高优先级。当模式2-0的类型3与模式1-1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那么模式1-1的类型3将覆盖模式2-0的类型3,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模式1-1的类型3,而丢弃模式2-0的类型3。
例四(b):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所述模式优先,指对模式进行配置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本实例中,模式优先级的配置可以由基站完成。在未来的通信***中,随着处理能力的增强,模式优先级的配置也可以由用户设备完成,并通知给基站。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基站对#1载波的模式1-1、#2载波的模式2-1、#3载波的模式1-0、#4载波的模式2-0和#5载波的模式1-1进行配置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基站配置#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相较#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具有高优先级。当#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与#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那么#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将覆盖#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而丢弃#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
例五(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指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此外,对于非主下行载波之间的碰撞,可以进一步定义载波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在实施例场景a中,#2载波为主下行载波,于是模式2-0的类型相较模式1-1的类型,具有高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当模式2-0的类型3与模式1-1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那么模式2-0的类型3将覆盖模式1-1的类型3,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模式2-0的类型3,而丢弃模式1-1的类型3。
例五(b):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指主下行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此外,对于非主下行载波之间的碰撞,可以进一步定义载波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载波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在实施例场景b中,#1载波为主下行载波,于是#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相较其他模式的类型,具有高优先级,并定义规则——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比如,当#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2与#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发生碰撞时,那么#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2将覆盖#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2,而丢弃#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
例六(a):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所述内容优先,指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在实施例场景a中,比如,当模式2-0的类型1与模式1-1的类型3发生碰撞时,那么,模式2-0的类型1携带较大信息量,模式2-0的类型1将覆盖模式1-1的类型3,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模式2-0的类型1,而丢弃模式1-1的类型3。
例六(b):为解决同一个用户设备,在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通过定义碰撞解决规则避免碰撞发生。在本实例中,将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内容优先,所述内容优先,指携带信息量越大的类型具有越高的优先级,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在实施例场景b中,比如,当#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1与#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发生碰撞时,那么,#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1携带较大信息量,#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1将覆盖#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即在碰撞发生时,只传送#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1,而丢弃#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
例七(a):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个RI信息(类型3)级联传输,无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a),级联后的类型3与其他非级联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模式1-1和模式2-0的RI信息(类型3)进行聚合传输,即2个类型3级联传输,且无编码处理。设模式1-1的类型3开销为3比特,模式2-0的类型3开销为3比特,那么,该聚合传输所需开销为6比特。
例七(b):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个RI信息(类型3)级联传输,无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b),级联后的类型3与其他非级联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和#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进行聚合传输,即3个类型3同时传输,且无编码处理。设#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和#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的开销均为3比特,那么,该聚合传输所需开销为9比特。
例八(a):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个RI信息(类型3)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a),聚合后的类型3与其他非聚合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模式1-1和模式2-0的RI信息(类型3)进行聚合传输,即2个类型3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以组为单位,对码块添加冗余信息),循环校验编码(在信息比特之后添加若干校验比特,使编码后的码字满足事先定义的数模特性),非平衡联合编码(为不同编码部分添加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差分编码(选取一基准,其他信息相对其做差分编码)等等。由于现有的联合编码技术不可穷尽,本例选取差分编码作为代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可以根据本例的说明,实施其他联合编码方法。
在本实例中,对RI信息(类型3)进行模式间差分编码: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
一方面,所述指定反馈模式为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
在实施例场景a中,#2载波为主下行载波,故以#2载波的模式2-0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1是一张R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1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表1RI的差分编码表
根据表1,设模式2-0的RI等于3,而模式1-1的RI等于2。于是,模式2-0的RI采用3比特(010)表征事件“模式2-0的RI等于3”,而模式1-1的RI采用2比特(10)表征事件“模式1-1的RI等于2”。将上述5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RI信息(类型3)。
另一方面,所述指定反馈模式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在实施例场景a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模式1-1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1是一张R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1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1,设模式2-0的RI等于3,而模式1-1的RI等于2。于是,模式1-1的RI采用3比特(001)表征事件“模式1-1的RI等于2”,而模式2-0的RI采用2比特(10)表征事件“模式2-0的RI等于3”。将上述5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RI信息(类型3)。
例八(b):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个RI信息(类型3)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b),聚合后的类型3与其他非聚合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和#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进行聚合传输,即3个类型3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以组为单位,对码块添加冗余信息),循环校验编码(在信息比特之后添加若干校验比特,使编码后的码字满足事先定义的数模特性),非平衡联合编码(为不同编码部分添加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差分编码(选取一基准,其他信息相对其做差分编码)等等。由于现有的联合编码技术不可穷尽,本例选取差分编码作为代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可以根据本例的说明,实施其他联合编码方法。
在本实例中,对RI信息(类型3)进行载波间差分编码,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
一方面,所述指定载波为主下行载波。
在实施例场景b中,#1载波为主下行载波,故以#1载波的模式1-1的RI信息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1是一张R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1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1,设#1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3,#2载波的模式2-1的RI等于4,#5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1。于是,#1载波的模式1-1的RI采用3比特(010)表征事件“#1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3”,而#2载波的模式2-1的RI采用2比特(11)表征事件“#2载波的模式2-1的RI等于4”,#5载波的模式1-1的RI采用2比特(01)表征事件“#5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1”。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RI信息(类型3)。
另一方面,所述指定载波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在实施例场景b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5载波的模式1-1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1是一张R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1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1,设#1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3,#2载波的模式2-1的RI等于4,#5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1。于是,#5载波的模式1-1的RI采用3比特(000)表征事件“#5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1”,而#2载波的模式2-1的RI采用2比特(11)表征事件“#2载波的模式2-1的RI等于4”,#1载波的模式1-1的RI采用2比特(10)表征事件“#1载波的模式1-1的RI等于3”。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RI信息(类型3)。
例九(b1):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个宽带CQI信息(类型4)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b),聚合后的类型4与其他非聚合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3载波的模式1-0类型4,#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进行聚合传输,即2个类型4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以组为单位,对码块添加冗余信息),循环校验编码(在信息比特之后添加若干校验比特,使编码后的码字满足事先定义的数模特性),非平衡联合编码(为不同编码部分添加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差分编码(选取一基准,其他信息相对其做差分编码)等等。由于现有的联合编码技术不可穷尽,本例选取差分编码作为代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可以根据本例的说明,实施其他联合编码方法。
在本实例中,对宽带CQI信息(类型4)进行模式间差分编码,以指定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
一方面,所述指定反馈模式为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
在实施例场景b中,临时改设#4载波为主下行载波,故以#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2是一张宽带CQ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2中所采用的3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2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2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表2宽带CQI的差分编码表
差分编码的宽带CQI(3-bit) 宽带CQI
000 0
001 1
010 2
011 3
100 ≥4
101 -1
110 -2
111 ≤-3
根据表2,设#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于是,#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采用4比特(1100)表征事件“#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而#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采用3比特(110)表征事件“#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
另一方面,所述指定反馈模式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在实施例场景b中,设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2是一张宽带CQ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2中所采用的3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2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2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2,设#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于是,#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采用4比特(1010)表征事件“#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而#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采用3比特(010)表征事件“#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
例九(b2):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个宽带CQI信息(类型4)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b),聚合后的类型4与其他非聚合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3载波的模式1-0类型4和#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进行聚合传输,即2个类型4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以组为单位,对码块添加冗余信息),循环校验编码(在信息比特之后添加若干校验比特,使编码后的码字满足事先定义的数模特性),非平衡联合编码(为不同编码部分添加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差分编码(选取一基准,其他信息相对其做差分编码)等等。由于现有的联合编码技术不可穷尽,本例选取差分编码作为代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可以根据本例的说明,实施其他联合编码方法。
在本实例中,对宽带CQI信息(类型4)进行载波间差分编码,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
一方面,所述指定载波为主下行载波。
在实施例场景b中,临时改设#4载波为主下行载波,故以#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2是一张宽带CQ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2中所采用的3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2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2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2,设#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于是,#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采用4比特(1100)表征事件“#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而#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采用3比特(110)表征事件“#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
另一方面,所述指定载波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在实施例场景b中,设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以#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2是一张宽带CQ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2中所采用的3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2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2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2,设#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于是,#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采用4比特(1010)表征事件“#3载波的模式1-0的宽带CQI等于10”,而#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采用3比特(010)表征事件“#4载波的模式2-0的宽带CQI等于12”。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宽带CQI信息(类型4)。
例十(a):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种类型级联传输,且无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a),级联后的类型与其他非级联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1-1的类型3和模式2-0的类型4进行聚合传输,即1个类型3和1个类型4级联传输,且无编码处理。设模式1-1的类型3开销为3比特,模式2-0的类型4开销为4比特,那么,该聚合传输所需开销为7比特。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多个类型级联传输,可以是不同模式中的类型,也可以是同一模式中的类型。
例十(b):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种类型级联传输,且无编码处理。结合上述例六(b),级联后的类型与其他非级联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和#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进行聚合传输,即2个类型3和1个类型4级联传输,且无编码处理。设#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的开销均为3比特,#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的开销均为4比特,那么,该聚合传输所需开销为10比特。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多个类型级联传输,可以是不同模式中的类型,也可以是同一模式中的类型。
例十一(a):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种类型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非平衡联合编码,差分编码等。结合上述例六(a),聚合后的类型与其他非聚合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模式1-1的类型3和模式2-0的类型4进行聚合传输进行聚合传输,即1个类型3和1个类型4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以组为单位,对码块添加冗余信息),循环校验编码(在信息比特之后添加若干校验比特,使编码后的码字满足事先定义的数模特性),非平衡联合编码(为不同编码部分添加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差分编码(选取一基准,其他信息相对其做差分编码)等等。由于现有的联合编码技术不可穷尽,本例选取非平衡联合编码作为代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可以根据本例的说明,实施其他联合编码方法。
设模式1-1的类型3开销为3比特,模式2-0的类型4开销为4比特,对于模式1-1的类型3,给予较高的编码保护,假设添加2比特冗余保护,对于模式2-0的类型4,给予较低的编码保护,假设添加1比特冗余保护,那么,该聚合传输所需开销为10比特。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多个类型同时传输,可以是不同模式中的类型,也可以是同一模式中的类型。
例十一(b):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聚合反馈方法。在本实例中,多种类型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非平衡联合编码,差分编码等。结合上述例六(b),聚合后的类型与其他非聚合类型相比,通常携带较大信息量,因而将具有较高优先级。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将#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和#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4进行聚合传输,即2个类型3和1个类型4同时传输,且进行联合编码处理,所述联合编码包括各类现有技术,如分组编码(以组为单位,对码块添加冗余信息),循环校验编码(在信息比特之后添加若干校验比特,使编码后的码字满足事先定义的数模特性),非平衡联合编码(为不同编码部分添加不同程度的冗余信息),差分编码(选取一基准,其他信息相对其做差分编码)等等。由于现有的联合编码技术不可穷尽,本例选取非平衡联合编码作为代表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应当可以根据本例的说明,实施其他联合编码方法。
例十二(a):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针对W1的优化反馈方法。
在本实例中,可以为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设为类型5。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周期,
可以与类型3相同;或者
可以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或者
可以是类型1的整数倍。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
可以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或者
可以与类型3相同。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共享模式,
多个模式可以共享一个W1;或者
多个载波可以共享一个W1。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载波共享模式,
所述多个载波可以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或者
所述多个载波可以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聚合传输模式,
多个W1可以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3、#4、#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③开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比如,对于模式2-0,在LTE-A***中,需要反馈W1,于是,为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设为类型5。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周期,
可使类型5的周期与类型3的周期相同;或者
可使类型5的周期是类型2的周期的整数倍;或者
可使类型5的周期是类型1的周期的整数倍。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
可使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偏移量相同。
可使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的反馈子帧偏移量相同。
另外,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共享模式,比如,对于模式1-1和模式2-0,可使该两个模式共享一个W1,即该两个模式的类型5相同,不必重复反馈。
或者,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共享模式,比如,模式2-0包含#3、#4、#5等3个载波,使该模式只有一个W1,则#3、#4、#5等3个载波共享一个W1,即该3个载波的类型5相同,不必重复反馈。
另外,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载波共享模式,比如,#3、#4、#5等3个载波的传输方式均为“③开环空分复用”,使该传输方式只有一个W1,则#3、#4、#5等3个载波共享一个W1,即该3个载波的类型5相同,不必重复反馈。
或者,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载波共享模式,比如,对于模式1-1和模式2-0,可使该两个模式共享一个W1,即该两个模式所包含的所有载波的类型5都相同,不必重复反馈。
另外,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聚合传输模式,比如,对于模式1-1和模式2-0,可使该两个模式各有一个W1,即该两个模式的类型5不同,可以采用之前所述的聚合反馈RI信息或聚合反馈宽带CQI信息方法,聚合反馈W1信息。
一方面,所述指定反馈模式为主下行载波的反馈模式。
在实施例场景a中,#2载波为主下行载波,故以#2载波的模式2-0的W1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W1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3是一张W1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3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3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表3W1的差分编码表
根据表3,设模式2-0的W1等于3,而模式1-1的W1等于2。于是,模式2-0的W1采用3比特(010)表征事件“模式2-0的W1等于3”,而模式1-1的W1采用2比特(10)表征事件“模式1-1的W1等于2”。将上述5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W1信息(类型5)。
另一方面,所述指定反馈模式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反馈模式。
在实施例场景a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模式1-1的W1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W1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3是一张W1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3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3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3,设模式2-0的W1等于3,而模式1-1的W1等于2。于是,模式1-1的W1采用3比特(001)表征事件“模式1-1的W1等于2”,而模式2-0的W1采用2比特(10)表征事件“模式2-0的W1等于3”。将上述5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W1信息(类型5)。
例十二(b):为解决周期性反馈情况下,不同反馈模式的总反馈开销过多的问题,提出针对W1的优化反馈方法。
在本实例中,可以为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设为类型5。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周期,
可以与类型3相同;或者
可以是类型2或类型4的整数倍;或者
可以是类型1的整数倍。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
可以与类型2或类型4相同;或者
可以与类型3相同。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共享模式,
多个模式可以共享一个W1;或者
多个载波可以共享一个W1。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载波共享模式,
所述多个载波可以是一个传输方式内包含的多个载波;或者
所述多个载波可以是所有载波中的任意多个载波。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聚合传输模式,
多个W1可以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1;设#3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0;设#4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②发射分集”,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2-0;设#5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⑤多用户MIMO”,所对应的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模式1-1。
根据前文的介绍,模式1-0是类型3与类型4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4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1-1是类型3与类型2的组合,即类型3与类型2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模式2-0是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4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第一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模式2-1是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组合,即类型3、类型2与类型1以不同的周期和/或不同的时间偏移反馈,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可能的RI信息和BP内优选的一个子带位置及该子带上的CQI信息。
#1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1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1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2载波的模式2-1的类型3、类型2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2载波的模式2-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2载波的模式2-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2)是#2载波的模式2-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3载波的模式1-0的类型3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3载波的模式1-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3载波的模式1-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4载波的模式2-0的类型3、类型4与类型1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4)
(类型1)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4载波的模式2-0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4载波的模式2-0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H(4)是#4载波的模式2-0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5载波的模式1-1的类型3与类型2的反馈子帧分别满足
(类型3)
(类型2)
其中,nf是***帧数,ns是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数,是#5载波的模式1-1中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既表示宽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也表示子带CQ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RI反馈的子帧偏移量(事实上,是相对于的叠加偏移量),是#5载波的模式1-1中反馈类型的周期参数,均为正整数。
比如,对于#4载波的模式2-0,在LTE-A***中,需要反馈W1,于是,为W1定义一种新的类型,设为类型5。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周期,
可使类型5的周期与类型3的周期相同;或者
可使类型5的周期是类型4的周期的整数倍;或者
可使类型5的周期是类型1的周期的整数倍。
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
可使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4的反馈子帧偏移量相同。
可使类型5的反馈子帧偏移量与类型3的反馈子帧偏移量相同。
另外,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共享模式,比如,对于#1载波的模式1-1和#2载波的模式2-1,可使该两个模式共享一个W1,即该两个模式的类型5相同,不必重复反馈。
或者,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共享模式,比如,对于#1载波的模式1-1和#2载波的模式2-1,可使该两个模式共享一个W1,因为#1载波的模式1-1包含#1载波,#2载波的模式2-1包含#2载波,则#1、#2等2个载波共享一个W1,即该2个载波的类型5相同,不必重复反馈。
另外,关于新定义的类型5的聚合传输模式,比如,对于#1载波的模式1-1和#2载波的模式2-1,可使该两个模式各有一个W1,即该两个模式的类型5不同,可以采用之前所述的聚合反馈RI信息或聚合反馈宽带CQI信息方法,聚合反馈W1信息。
一方面,所述指定载波为主下行载波。
在实施例场景b中,#1载波为主下行载波,故以#1载波的模式1-1的W1信息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W1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3是一张W1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3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3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3,设#1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3,#2载波的模式2-1的W1等于4,#5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1。于是,#1载波的模式1-1的W1采用3比特(010)表征事件“#1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3”,而#2载波的模式2-1的W1采用2比特(11)表征事件“#2载波的模式2-1的W1等于4”,#5载波的模式1-1的W1采用2比特(01)表征事件“#5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1”。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W1信息(类型5)。
另一方面,所述指定载波为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载波。
在实施例场景b中,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5载波的模式1-1的W1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W1对其进行差分编码,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比如,表3是一张W1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3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3的限制,事实上,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
根据表3,设#1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3,#2载波的模式2-1的W1等于4,#5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1。于是,#5载波的模式1-1的W1采用3比特(000)表征事件“#5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1”,而#2载波的模式2-1的W1采用2比特(11)表征事件“#2载波的模式2-1的W1等于4”,#1载波的模式1-1的W1采用2比特(10)表征事件“#1载波的模式1-1的W1等于3”。将上述7个比特级联,就是聚合传输的W1信息(类型5)。
例十三(a):为增强非周期性反馈(PUSCH上的反馈),提出新的反馈模式。
在本实例中,可以定义新模式2-2B(模式2-2的增强模式),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令其采用的非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新定义的模式2-2B。
#1、#2载波所构成的集合S共有24个子带,设M的数值与集合S所含有的子带数有关,此例中,设M=8。于是,模式2-2B需要反馈优选出的8个子带的位置、所述8个子带上的子带PMI(包括W1和W2)以及在子带PMI条件下计算得到的8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另外,还需要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包括W1和W2)、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在本实例中,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表4是所述子带PM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4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4的限制,事实上,3比特,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表4适用于W2,也可以适用于W1,本例中,以W2为例说明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应该认为,本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本实施例,可以得到W1,以及其他情况下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方法。
表4子带PMI的差分编码表
根据表4,假设集合S上的宽带PMI(W2)为12,那么8个子带上的子带PMI(W2)只能取12(00)、13(01)、14(10)、15(11)等四个值,其总开销为4比特(宽带PMI)+8×2比特(窄带PMI)=20比特。
例十三(b):为增强非周期性反馈(PUSCH上的反馈),提出新的反馈模式。
在本实例中,可以定义新模式2-2B(模式2-2的增强模式),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令其采用的非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新定义的模式2-2B。
#2载波所构成的集合S共有12个子带,设M的数值与集合S所含有的子带数有关,此例中,设M=4。于是,模式2-2B需要反馈优选出的4个子带的位置、所述4个子带上的子带PMI(包括W1和W2)以及在子带PMI条件下计算得到的4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另外,还需要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包括W1和W2)、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在本实例中,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表4是所述子带PM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4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4的限制,事实上,3比特,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表4适用于W2,也可以适用于W1,本例中,以W2为例说明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应该认为,本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本实施例,可以得到W1,以及其他情况下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方法。
根据表4,假设集合S上的宽带PMI(W2)为12,那么4个子带上的子带PMI(W2)只能取12(00),13(01),14(10),15(11)等四个值,其总开销为4比特(宽带PMI)+4×2比特(窄带PMI)=12比特。
例十四(a):为增强非周期性反馈(PUSCH上的反馈),提出新的反馈模式。
在本实例中,可以定义新模式3-2,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a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1、#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⑧双层波束成形发射,需要PMI/RI反馈”,令其采用的非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新模式3-2。
#1、#2载波所构成的集合S共有24个子带,于是,新模式3-2需要反馈全部24个子带的子带PMI(包括W1和W2)以及在子带PMI条件下计算得到的24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另外,还需要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包括W1和W2)、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在本实例中,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表4是所述子带PM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4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4的限制,事实上,3比特,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表4适用于W2,也可以适用于W1,本例中,以W2为例说明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应该认为,本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本实施例,可以得到W1,以及其他情况下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方法。
根据表4,假设集合S上的宽带PMI(W2)为7,那么24个子带上的子带PMI(W2)只能取7(00)、8(01)、9(10)、10(11)等四个值,其总开销为4比特(宽带PMI)+24×2比特(窄带PMI)=52比特。
例十四(b):为增强非周期性反馈(PUSCH上的反馈),提出新的反馈模式。
在本实例中,可以定义新模式3-2,其含义是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本例采用实施例场景b进行说明。根据3GPP组织的文档:TS36.213V9.1.0,“Physicallayerprocedures”(物理层过程),设#2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④闭环空分复用”,令其采用的非周期性反馈模式为新模式3-2。
#2载波所构成的集合S共有12个子带,于是,新模式3-2需要反馈全部12个子带的子带PMI(包括W1和W2)以及在子带PMI条件下计算得到的12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另外,还需要反馈集合S上的宽带PMI(包括W1和W2),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在本实例中,子带PMI采用相对于宽带PMI的差分编码方式,差分编码的规则依据基站与用户设备事先约定的差分编码表。表4是所述子带PMI的差分编码表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表4中所采用的2比特差分编码仅仅是一种举例,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并不受表4的限制,事实上,3比特、1比特差分编码也是可行的,其实施过程与本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表4适用于W2,也可以适用于W1,本例中,以W2为例说明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应该认为,本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本实施例,可以得到W1,以及其他情况下子带PMI差分编码的实施方法。
根据表4,假设集合S上的宽带PMI(W2)为7,那么12个子带上的子带PMI(W2)只能取7(00)、8(01)、9(10)、10(11)等四个值,其总开销为4比特(宽带PMI)+12×2比特(窄带PMI)=28比特。
在以上的描述中,列举了多个实例,虽然发明人尽可能地标示出彼此关联的实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实例必然按照所描述的方式存在对应关系。只要所选择的实例所给定的条件间不存在矛盾,可以选择并不对应的实例来构成相应的技术方案,这样的技术方案也应视为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至此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其它的改变、替换和添加。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例,而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27)

1.一种用于CSI反馈的移动站装置UE,其特征在于,
根据基站BS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
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该碰撞,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移动终端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碰撞解决规则来解决碰撞,
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downlinkprimarycarriercomponent-prioritizedrule),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downlinkprimarycarriercomponent)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各个类型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UE,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来解决碰撞,
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进一步地,非主下行载波的各模式具有一个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各个类型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3.一种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基站BS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步骤;以及
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该碰撞的步骤,其中,
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模式优先规则(mode-prioritizedrule),根据所述模式优先规则,反馈开销越小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各个类型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inter-mode)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inter-carrier)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inter-carrier)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W1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其中各W1表征宽带/长时的信道特征。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15.一种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基站BS所配置的下行传输方式和反馈模式,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步骤;以及
当不同反馈模式之间的不同类型在同一子帧发生碰撞时,根据碰撞解决规则,解决该碰撞的步骤,其中,
将所述碰撞解决规则定义为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downlinkprimarycarriercomponent-prioritizedrule),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主下行载波(downlinkprimarycarriercomponent)上的模式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各个类型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主下行载波优先规则,进一步地,非主下行载波的各模式具有一个预先配置的优先级,所述模式的优先级即为所述模式所包含的各个类型的优先级,
当发生碰撞时,反馈具有高优先级的类型,丢弃具有低优先级的类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RI信息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R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模式间(inter-mode)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inter-carrier)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R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R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宽带CQI信息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编码处理是载波间(inter-carrier)差分编码处理,以指定载波的反馈模式的宽带CQI为基准,其他反馈模式的宽带CQI对其进行差分编码。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种类型级联传输,而无需编码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种类型经联合编码处理后同时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W1聚合在同一子帧中传输,其中各W1表征宽带/长时的信道特征。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义一种新的模式2-2B,在模式2-2B下,反馈集合S中优选出的M个子带的位置、所述M个子带上的子带PMI、所述M个子带上的各个码字的子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及可能的RI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CSI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义一种新的模式3-2,在模式3-2下,反馈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子带PMI、集合S中各个子带的各个码字的CQI、集合S上的各个码字的宽带CQI、集合S上的宽带PMI及可能的RI信息。
CN201010208030.3A 2010-06-21 2010-06-2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Active CN102291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8030.3A CN102291218B (zh) 2010-06-21 2010-06-2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JP2012557330A JP5705245B2 (ja) 2010-06-21 2011-04-04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のための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EP11797896.5A EP2583488B1 (en) 2010-06-21 2011-04-04 Method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PCT/JP2011/058953 WO2011162008A1 (en) 2010-06-21 2011-04-04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method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US13/806,034 US10548113B2 (en) 2010-06-21 2011-04-04 Metho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method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8030.3A CN102291218B (zh) 2010-06-21 2010-06-2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1218A CN102291218A (zh) 2011-12-21
CN102291218B true CN102291218B (zh) 2016-06-15

Family

ID=4533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8030.3A Active CN102291218B (zh) 2010-06-21 2010-06-21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8113B2 (zh)
EP (1) EP2583488B1 (zh)
JP (1) JP5705245B2 (zh)
CN (1) CN102291218B (zh)
WO (1) WO2011162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9234B2 (en) 2010-08-16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119101B2 (en) * 2010-12-17 2015-08-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iodic channel state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170276B (zh) * 2012-03-07 2018-06-2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312392B (zh) * 2012-03-13 2018-12-21 夏普株式会社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391154B (zh) * 2012-05-10 2017-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9544801B2 (en) 2012-08-03 2017-01-10 Intel Corporation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systems
US20150036610A1 (en) * 2012-08-28 2015-0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feedback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509475B2 (en) * 2012-09-09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KR102117024B1 (ko) * 2012-11-28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838184B2 (en) * 2013-04-08 2017-1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fractional beamfor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43003B (zh) * 2013-06-06 2017-10-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579585B (zh) * 2013-10-16 2018-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KR101852914B1 (ko) 2013-11-22 2018-04-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17753B (zh) * 2013-12-17 2019-09-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US9923736B2 (en) * 2014-09-25 2018-03-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channel esti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301692B (zh) * 2015-05-21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689843A (zh) * 2016-08-05 2018-02-13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及装置
WO2018201438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small cyclic delay diversity reference signals
CN109803420B (zh) * 2017-11-17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传输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167050B (zh) 2018-02-12 2020-07-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2586028B (zh) * 2018-08-10 2024-04-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526A (zh) * 2007-04-18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减少信息反馈量的自适应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365232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中解调参考信号模式的通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537A (en) 1996-06-14 1998-03-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onymous data transf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3904167A0 (en) 2003-08-08 2003-08-21 Clipsal Intergrated Systems Pty Ltd Radio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tocol using an automatic repeater
WO2006016652A1 (ja) * 2004-08-11 2006-02-16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機及び制御装置
US20070171849A1 (en) * 2006-01-03 2007-07-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chedul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TWI401931B (zh) * 2006-02-08 2013-07-11 Lg Electronics Inc 在行動通訊系統中傳輸通道品質資訊的方法
SE529607C2 (sv) * 2006-02-10 2007-10-02 Ecolean Res & Dev As Anordning för fyllning av en förpackning av kollapsande slag
KR101186082B1 (ko) * 2006-02-28 2012-09-25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선 인지 기술 환경에서 숨겨진 인컴번트 시스템의 검출을 위한 아웃밴드 시그널링 방법
KR100925269B1 (ko) 2006-12-07 2009-11-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홉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률의 향상을 위한최적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PL2557714T3 (pl) * 2007-04-30 2018-08-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ykrywanie oraz kontrola błędów sygnalizacji sprzężenia zwrotnego w systemach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MIMO
US20090023467A1 (en) * 2007-07-18 2009-01-22 Kaibin Hu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90086706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oss-layer multi-packet reception bas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476202B1 (ko) * 2008-01-08 2014-1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기적/비주기적 채널상태정보 송수신 방법
EP4013163A3 (en) * 2008-10-20 2022-06-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hannel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lte-a
WO2010123893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US8797950B2 (en) * 2009-05-27 2014-08-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ual-layer beam form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PL2908585T3 (pl) * 2009-06-19 2017-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gnalizowanie informacji sterującej łączem wysyłania w LTE-A
JP5634145B2 (ja) * 2009-07-31 2014-12-03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カチオン電着塗料組成物
KR20150028365A (ko) * 2010-01-08 2015-03-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반송파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703865B1 (ko) * 2010-01-27 2017-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520491B2 (en) * 2010-04-01 2013-08-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ignal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2845097B (zh) * 2010-04-01 2015-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接入***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US20110267948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Koc Ali T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managing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981172B2 (ja) * 2012-03-12 2016-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US9584284B2 (en) * 2013-09-26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mplified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526A (zh) * 2007-04-18 2008-10-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减少信息反馈量的自适应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1365232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中解调参考信号模式的通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1218A (zh) 2011-12-21
WO2011162008A1 (en) 2011-12-29
EP2583488A4 (en) 2016-02-17
JP2013531399A (ja) 2013-08-01
US10548113B2 (en) 2020-01-28
JP5705245B2 (ja) 2015-04-22
EP2583488A1 (en) 2013-04-24
US20130089064A1 (en) 2013-04-11
EP2583488B1 (en) 2020-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1218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3081371B (zh) Mimo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无线通信***
CN10225568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2594527B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用于用户设备的方法
CN10261153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JP5600795B2 (ja)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設備及びcq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CN102123525A (zh) 下行多天线多基站干扰协调方法和基站
JP2010537599A (ja) 時間・空間・周波数領域に基づく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ユーザ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CN10285727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480344B (zh) CoMP模式下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和***
CN103312392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8989293B2 (en) Joint coding method based on binary tree and coder
CN102301812A (zh) 基站及无线通信***
CN104662953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387006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资源分配方法和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579425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151981A (zh) 一种上行波形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447523A (zh) 预编码矩阵索引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299764A (zh) 一种上行闭环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2325375A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399640B (zh) 减小下行控制信令的方法
CN10342788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与用户设备
CN102387107B (zh) 基于二叉树的联合编码方法和编码器
CN115915398A (zh) 确定上行接收波束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