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3283A -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3283A
CN102273283A CN2009801533778A CN200980153377A CN102273283A CN 102273283 A CN102273283 A CN 102273283A CN 2009801533778 A CN2009801533778 A CN 2009801533778A CN 200980153377 A CN200980153377 A CN 200980153377A CN 102273283 A CN102273283 A CN 102273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velling carriage
transmitting antenna
timing differenc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3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3283B (zh
Inventor
瀬山崇志
伊达木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73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3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3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different delays betwee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7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65Feed forward of transmit weights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提高接收来自多个发送天线的信号时的接收质量。包含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可从发送天线(2a)和发送天线(3a)向移动台(4)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移动台(4)测量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通信装置(1)进行如下控制:根据移动台(4)的接收定时差来变更发送天线(2a)的信号以及发送天线(3a)的信号中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中的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广泛利用着移动电话***及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中,发送装置进行数据的纠错编码以及调制,并在物理层将所获得的调制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上进行发送。接收装置提取映射在无线资源上的信号而进行解调以及纠错解码,并再现数据。例如,在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讨论了移动电话***的物理层的标准(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4)。
另外,在无线通信***中有时利用如下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技术,该MIMO技术利用多个天线来收发无线信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MIMO中可根据通信信道的变动,来调节从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相位(预编码)。例如,考虑了如下的方法:从定义了相位调节量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码本)中选择与通信信道的变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来应用于发送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在无线通信***中讨论了多个发送装置协同地发送同一数据的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多点协作传输)发送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接收装置可通过合成包含同一数据的接收信号来提高接收质量。作为CoMP发送适当与否的判断,例如考虑了如下的方法:利用接收装置测量来自各发送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在1位的接收功率与2位的接收功率之差在阈值以下时进行CoMP发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6)。另外还考虑如下的方法:在接收功率为1位的信号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信干噪比)在阈值以下时进行CoMP发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7)。
此外,还考虑了如下的情况:在CoMP发送中因为可容易地进行已合成信号的信道估计,所以各发送装置除了发送装置固有的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之外,还发送接收装置固有的参考信号(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8)。另外,还考虑了在CoMP发送中利用预编码技术(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9)。
另外,还考虑了将进行数据发送调度的通信装置和进行无线处理的无线发送装置分离成不同的装置(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174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3GPPTS36.211,2008-09V8.4.0.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3GPP TS36.212,2008-09V8.4.0.
非专利文献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8)″,3GPP TS36.213,2008-09V8.4.0.
非专利文献4: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layer-Measurements(Release 8)″,3GPP TS36.214,2008-09V8.4.0.
非专利文献5: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Further Advancements forE-UTRA Physical Layer Aspects″,3GPP TR36.814,2008-09V0.1.1.
非专利文献6: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Efficient HARQ Protocol forSIC based DL CoMP″,3GPP TSG-RAN WG1#55R1-084294,2008-11.
非专利文献7: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Further discussion on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hrough Limited Coordination″,3GPP TSG-RAN WG1#54bis R1-083569,2008-09.
非专利文献8: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Downlink coordinatedtransmission-Impact on specification″,3GPP TSG-RAN WG1#54bis R1-083931,2008-09.
非专利文献9: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Discussion and Link LevelSimulation Results on LTE-A Downlink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3GPP T SG-RANWG1#55R1-084465,2008-11.
非专利文献1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Application of Remote RadioEquipment to LTE-Advanced″,3GPP TSG-RAN WG1#55R1-084254,2008-1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里,考虑可从多个发送天线向移动台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的无线通信***。在这样的无线通信***中,即使从多个发送天线同时发送信号,大多也在移动台处产生接收定时差。各发送天线在地理上越远离,移动台的接收定时差越显著。另外,接收定时差随着移动台的移动而变动。并且,具有这种接收定时差成为使移动台的接收质量降低的原因这样的问题。
例如,当先行信号和与其同一内容的迟延量大的迟延信号重合时,在移动台处会视为信道变动非常大。当信道变动较大时,在移动台处不易准确地求出每个频率的信道估计值。另外,在对多个发送天线应用预编码技术的情况下,在接近的频率下适当的相位调节量也不相同时,不易选择适当的预编码矩阵。即,无法实现接收时的信道估计及发送时的相位调节等功能,无法提高接收质量。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能够提高从多个发送天线接收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时的接收质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可控制成从多个发送天线向移动台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该通信装置具有接收部和控制部。接收部取得表示移动台处的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控制部控制成根据接收定时差变更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以及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中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台,其与能够从多个发送天线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该移动台具有测量部、发送部和接收部。测量部测量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发送部向无线通信***通知表示测量部所测量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接收部在发送部通知了表示接收定时差的信息之后,合成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而进行解调。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方法,该无线通信***可从多个发送天线向移动台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在该通信控制方法中,从移动台取得表示移动台处的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根据接收定时差来变更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以及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中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可提高从多个发送天线接收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时的接收质量。
通过与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例子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附图相关联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信装置以及移动台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的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框图。
图5是示出无线帧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示出下行无线资源的使用例的图。
图7是示出预编码矩阵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下行链路通信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符号的收发定时的图。
图10是示出接收信号的信道变动的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发送信号生成部的细节的框图。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站的框图。
图15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框图。
图16是示出下行链路通信的另一控制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通信装置以及移动台的示例的图。通信装置1可控制成从发送天线2a、3a向移动台4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对具备发送天线2a的发送装置2和具备发送天线3a的发送装置3指示包含数据的信号的发送定时。但是,发送装置2以及发送装置3中的一方或两方可形成为与通信装置1一体的装置。移动台4可接收发送天线2a、3a的信号。
通信装置1具有接收部1a以及控制部1b。接收部1a取得表示移动台4处的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发送之间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表示接收定时差的信息可从移动台4无线地直接接收,也可以经由与通信装置1不同的接收装置取得。控制部1b控制成,根据从移动台4通知的接收定时差,来变更发送天线2a以及发送天线3a中的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
例如,在发送天线3a的信号比发送天线2a的信号更迟到达移动台4的情况下,可认为发送天线3a的信号的发送定时提前了所通知的接收定时差。相反可认为,发送天线2a的信号的发送定时延迟了所通知的接收定时差。可以变更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双方的发送定时。另外,可限制1次的变更量,而不是一下就补偿所通知的接收定时差的量。
发送装置2、3根据控制部1b的控制来变更从发送天线2a、3a输出的信号的发送定时。例如,发送装置2、3可通过在频域上进行相位旋转,来变更发送定时。另外,通过在时域上的规定信号区间内对信号进行循环移位,也能够变更发送定时。此外,在通信装置1与发送装置2、3形成为不同的装置时,可以是发送装置2、3仅进行无线发送处理,通信装置1进行到发送定时变更为止的处理。
移动台4具有测量部4a、发送部4b以及接收部4c。测量部4a测量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在接收定时差的测量中例如利用接收部4c所接收到的已知信号。发送部4b向通信装置1侧通知表示测量部4a所测量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例如,发送与接收定时差对应的规定比特长的比特串(索引等)。接收部4c合成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此外,作为利用测量部4a确定接收定时差时的基准的发送天线可预先确定,或者可根据接收功率等指标进行选择。在后者的情况下,发送部4b可向通信装置1侧通知表示基准发送天线的信息。另外,可以仅在接收定时差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向通信装置1侧通知接收定时差。在利用预编码技术的情况下,测量部4a还可以考虑发送定时的变更量,来选择应用于发送天线2a、3a的预编码矩阵。
根据这样的通信装置1,通过接收部1a来取得表示移动台4处的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通过控制部1b控制成,根据接收定时差来变更发送天线2a的信号以及发送天线3a的信号中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另外,根据这样的移动台4,可由测量部4a来测量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通过发送部4b来发送表示接收定时差的信息。然后,通过接收部4c来合成发送天线2a的信号和发送天线3a的信号并进行解调。
由此,可抑制移动台4处的发送天线2a的信号与发送天线3a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即,在发送侧调节各发送天线的发送定时,使接收侧的接收定时尽量一致。这在发送天线2a与发送天线3a在地理上远离的情况下特别有效。结果,能够防止在移动台4看来信道变动非常大的情况,并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信道估计及预编码矩阵的选择。即,通过接收时的补偿处理及发送时的补偿处理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
此外,上述通信控制方法即使在发送天线数是3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利用两个无线基站对1个移动台进行数据发送的例子,该无线基站具备2个发送天线(即,利用4个发送天线的例子)。另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在从无线基站向移动台的数据发送中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第1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的结构的图。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具有无线基站100、100a以及移动台200。无线基站100与无线基站100a经由网络10进行连接。
无线基站100、100a是可与移动台20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基站100、100a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0、100a到移动台200的方向的无线链路)向移动台200发送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另外,无线基站100、100a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台200到无线基站100、100a的方向的无线链路)接收移动台所发送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
移动台200是可与无线基站100、100a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型的无线终端装置,例如是移动电话机。移动台200通过上行链路向无线基站100、100a发送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另外,移动台200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发给自己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此外,除了移动台200之外,移动台200以外的移动台也可以与无线基站100、100a进行无线通信。
这里,无线基站100、100a可协同地向移动台200发送同一数据。无线基站100或无线基站100a进行协同发送的控制。例如,在当前的移动台200的主通信对象(服务基站)是无线基站100的情况下,可认为无线基站100控制协同发送。在此情况下,无线基站100经由网络10向无线基站100a传输发送数据并且发送关于发送定时指示的信息。
是否开始协同发送可以由移动台200确定。例如可考虑如下的方法:移动台200比较来自无线基站100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来自无线基站100a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在两者之差在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确定为进行协同发送。另外还可考虑如下的方法:测量接收功率大的一方的SINR,在SINR是规定阈值以下时,确定为进行协同发送。
以下特别着眼于从无线基站100、100a向移动台200的下行链路通信的控制进行说明。另外还考虑如下的情况:移动台200当前的服务基站是无线基站100,无线基站100和无线基站100a根据无线基站100的控制来进行协同发送。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框图。无线基站100具有:无线接收部111、CP删除部112、FFT部113、解映射部114、控制信息提取部115、调度器116、编码部117、调制部118、通信接口119、RS生成部120、121、预编码部122、相位旋转部123、映射部124、125、IFFT部126、127、CP***部128、129以及无线发送部130、131。此外,无线基站100a也可以通过与无线基站100同样的模块结构来实现。
无线接收部111将无线基站100所具备的接收天线所接收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例如,无线接收部111将无线信号下变频为低频带,进行正交解调。而且,利用A/D(模拟-数字,Analog to Digital)转换器将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数字信号)。并且,无线接收部111将数字基带信号输出到CP删除部112。
CP删除部112在从无线接收部111取得的数字基带信号中删除被称为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的保护间隔,提取有效符号。这里,有效符号是傅里叶变换以及傅里叶逆变换的处理单位。当发送时在有效符号之间***CP。CP删除部112将所提取的有效符号依次输出到FFT部113。
FFT部113对作为有效符号从CP删除部112取得的信号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提取各频率分量。即,FFT部113将从CP删除部112取得的时域上的信号转换为频域上的信号。并且,FFT部113将所获得的频域上的信号输出到解映射部114。此外,在从时域向频域转换时,可利用高速傅里叶变换以外的变换算法。
解映射部114对从FFT部113取得的频域上的信号进行重新排列,即,进行与发送侧的映射处理相反的处理来再现调制信号。并且,解映射部114将所获得的调制信号输出到控制信息提取部115。
控制信息提取部115在从解映射部114所取得的调制信号中分离提取规定的控制信息。在这里,提取出的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移动台200所测量到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和表示移动台200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等。并且,控制信息提取部115将所提取的控制信息输出至调度器116。
调度器116根据从控制信息提取部115取得的控制信息,来控制编码部117中的用户数据的编码、预编码部122中的预编码处理以及相位旋转部123中的相位旋转处理。另外,调度器116还可以根据通信状态来自适应地变更调制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例如,调度器116在取得表示移动台200处的接收定时差的控制信息时,确定用于补偿接收定时差的相位旋转量。并且,在对无线基站100的发送信号实施相位旋转时,向相位旋转部123指示相位旋转量。另外,在对无线基站100a的发送信号实施相位旋转时,经由通信接口119向无线基站100a通知相位旋转量。此外,在无线基站100a作为服务基站发挥功能时,调度器116从无线基站100a取得表示相位旋转量的信息。
另外,调度器116当取得表示移动台200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控制信息时,指示预编码部122对调制信号应用控制信息所示的预编码矩阵。另外,经由通信接口119,向无线基站100a通知预编码矩阵。此外,在无线基站100a作为服务基站发挥功能时,调度器116从无线基站100a取得表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
编码部117根据调度器116中的调度结果来对用户数据进行纠错编码。作为编码方式例如可利用turbo编码及卷积编码等。可根据来自调度器116的指示而自适应地变更编码方式。并且,编码部117将编码数据输出至调制部118,并且经由通信接口119发送到无线基站100a。
调制部118对从编码部117取得的编码数据进行数字调制。作为调制方式例如可利用QP 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及64QAM等。可根据来自调度器116的指示而自适应地变更调制方式。并且,调制部118将所获得的调制信号输出至预编码部122。此外,在无线基站100a作为服务基站发挥功能时,调制部118从无线基站100a取得编码数据。
通信接口119经由网络10与无线基站100a进行有线通信。例如,在无线基站100作为移动台200的服务基站发挥功能时,将从调度器116取得的表示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及表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从编码部117取得的编码数据发送到无线基站100a。另一方面,在无线基站100a作为移动台200的服务基站发挥功能时,将从无线基站100a接收到的表示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及表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通知给调度器116,并且将编码数据输出至调制部118。
RS生成部120、121生成作为已知信号的参考信号(RS)。具体地说,RS生成部120生成对于各移动台固有的RS,并输出至预编码部122。移动台固有RS可静态地分配给各移动台,或者动态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RS生成部121生成对于发送装置(发送天线)固有的RS并输出到映射部124、125。
预编码部122对从调制部118取得的调制信号以及从RS生成部120取得的移动台固有RS进行预编码处理。即,预编码部122对调制信号以及移动台固有RS应用由调度器116指定的预编码矩阵,生成每个发送天线的发送信号。并且,预编码部122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出至相位旋转部123。此外,预编码部122预先保存预编码矩阵候选的集合即码本。
相位旋转部123对从预编码部122取得的预编码后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处理。每个移动台的相位旋转量由调度器116来指定。并且,相位旋转部123将每个发送天线的相位旋转后的信号输出至映射部124、125。此外,在后面详细地说明预编码处理以及相位旋转处理。
映射部124、125将从相位旋转部123取得的相位旋转后的信号以及从RS生成部121取得的发送装置固有RS映射到用于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各个频率上,视为频域上的信号。并且,映射部124将映射后的信号依次输出至IFFT部126。同样,映射部125将映射后的信号依次输出至IFFT部127。
IFFT部126、127对从映射部124、125取得的信号进行高速傅里叶逆变换。即,IFFT部126、127将从映射部124、125取得的频域上的信号变换为时域上的信号。这里获得的时域上的信号是规定长度的有效符号。并且,IFFT部126将获得的有效符号输出至CP***部128。同样,IFFT部127将所获得的有效符号输出至CP***部129。此外,在从频域向时域的变换时,可利用高速傅里叶逆变换以外的变换算法。
CP***部128、129在从IFFT部126、127取得的有效符号之间***CP。作为CP例如可利用复制有效符号所包含的信号的一部分而得到的信号。并且,CP***部128将对有效符号附加CP后的信号(符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30。同样,CP***部129将符号输出至无线发送部131。
无线发送部130、131将从CP***部128、129取得的符号转换为无线信号。例如,无线发送部130、131利用D/A(数字-模拟,Digital to Analog)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且,进行正交调制,变换至高频带。然后,无线发送部130、131分别从无线基站100所具备的发送天线进行无线输出。此外,可共用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
这里,无线基站100在高速傅里叶逆变换之前在频域上对调制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由此,能够获得与在时域上对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进行循环移位同样的效果。此外,无线基站100向无线基站100a传输编码后且调制前的数据,但也可以传输编码前的数据,或者可以传输调制后的信号。即,无线基站100与无线基站100a的处理的分担除了上述以外还可以考虑各种变形。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框图。移动台200具有无线接收部211、212、CP删除部213、214、FFT部215、216、解映射部217、218、解调部219、解码部220、控制信息提取部221、移位量选择部222、矩阵选择部223、信道估计部224、控制信息生成部225、映射部226、IFFT部227、CP***部228以及无线发送部229。
无线接收部211、212分别将移动台200具备的接收天线所接收的无线信号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例如,无线接收部211、212将无线信号下变频至低频带进行正交解调。而且,利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且,无线接收部211将数字基带信号输出至CP删除部213。同样,无线接收部212将数字基带信号输出至CP删除部214。
CP删除部213、214在从无线接收部211、212取得的数字基带信号中删除CP来提取有效符号。并且,CP删除部213将所提取的有效符号依次输出至FFT部215。同样,CP删除部214将所提取的有效符号依次输出至FFT部216。
FFT部215、216对从CP删除部213、214作为有效符号取得的信号进行高速傅里叶变换,并提取各频率分量。即,FFT部215、216将从CP删除部213、214取得的时域上的信号变换为频域上的信号。并且,FFT部215将频域上的信号输出到解映射部217。同样,FFT部216将频域上的信号输出至解映射部218。
解映射部217、218对从FFT部215、216取得的频域上的信号进行重新排列,即,进行与发送侧的映射处理相反的处理来再现调制信号。并且,解映射部217、218将所获得的调制信号输出至解调部219以及控制信息提取部221。另外,解映射部217、218将发送装置固有RS输出至移位量选择部222以及矩阵选择部223,并且将移动台固有RS输出至信道估计部224。
解调部219对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调制信号进行MIMO分离/解调。即,解调部219利用从信道估计部224取得的信道估计值对调制信号进行信道补偿。并且,对与信道补偿后的调制信号重叠的从不同发送天线输出的信号进行分离/合成,进行解调。然后,解调部219将所获得的编码数据(用户数据)输出至解码部220。
解码部220对从解调部219取得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且,解码部220将所获得的用户数据输出到进行与数据种类相应的数据处理的模块(未图示)。由此,在移动台200中利用接收数据。
控制信息提取部221在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调制信号中分离提取规定的控制信息。在这里所提取的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无线基站100所确定的(应用于无线基站100、100a的发送信号)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并且,控制信息提取部221向矩阵选择部223通知循环移位量。
移位量选择部222利用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发送装置固有RS来测量来自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迟延分布。因为发送装置固有RS是未进行循环移位的已知信号,所以可求出本来的迟延量。移位量选择部222根据迟延分布求出用于使来自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一致的循环移位量(接收定时差)。并且,移位量选择部222向控制信息生成部225通知接收定时差。
此外,作为求出接收定时差时的基准的发送天线,例如可考虑选择接收功率的长区间平均为最大的天线。但是,也可以确定将服务基站的发送天线作为基准。
矩阵选择部223利用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发送装置固有RS和从控制信息提取部221取得的表示当前循环移位量的控制信息,来选择适当的预编码矩阵。具体地说,矩阵选择部223根据发送装置固有RS进行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各路径的信道估计。并且,利用信道估计值和当前的循环移位量来评价各预编码矩阵的候选,选择适当的矩阵。后面,详细说明预编码矩阵的选择。并且,矩阵选择部223向控制信息生成部225通知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信道估计部224利用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移动台固有RS来进行信道估计。因为移动台固有RS是已实施了预编码以及相位旋转的已知信号,所以可求出预编码后的信道估计值。然后,信道估计部224将信道估计值输出到解调部219。
控制信息生成部225生成向服务基站即无线基站100发送的控制信息。例如,当从移位量选择部222通知了接收定时差(期望的循环移位量)时,控制信息生成部225生成表示接收定时差的控制信息(例如,规定比特长度的比特串)。另外,当通知了从矩阵选择部223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时,生成表示预编码矩阵的控制信息(例如,预先向各预编码矩阵授予的识别编号)。并且,控制信息生成部225将所生成的控制信息的信号输出至映射部226。
映射部226将从控制信息生成部225取得的控制信息的信号映射到用于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各个频率上,而当作频域上的信号。并且,映射部226将映射后的信号依次输出至IFFT部227。
IFFT部227对从映射部226取得的信号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即,IFFT部227将从映射部226取得的频域上的信号变换为时域上的信号。这里所获得的时域上的信号是规定长度的有效符号。并且,IFFT部227将所获得的有效符号输出到CP***部228。此外,在从频域向时域的变换时,可利用高速傅里叶逆变换以外的变换算法。
CP***部228在从IFFT部227取得的有效符号之间***CP来生成符号。作为CP例如利用对有效符号所包含的信号的一部分进行复制后得到的信号。并且,CP***部228将符号输出到无线发送部130。
无线发送部229将从CP***部228取得的符号变换为无线信号。例如,无线发送部229利用D/A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而且,进行正交调制变换到高频带。并且,无线发送部229从移动台200具备的发送天线进行无线输出。此外,还可以共用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从无线基站100对移动台200通知当前的循环移位量。另一方面,移动台200在直接应用向无线基站100通知的期望的循环移位量(接收定时差)时,可不进行从无线基站100向移动台200的通知。即,矩阵选择部223可利用移位量选择部222所测量的接收定时差来选择适当的预编码矩阵。
图5是示出无线帧的构造例的图。在无线基站100、100a与移动台200之间收发这种构造的无线帧。1个无线帧包含多个子帧。在各子帧中,对频域×时域的无线资源进行细分管理。频率方向的最小单位被称为子子载波。时间方向的最小单位是符号。1个子子载波×1个符号所确定的无线资源的最小单位被称为资源要素(sourceelement)。在移动台200中,例如作为资源块分配1个子帧内的多个子载波的无线资源。另外,例如按照汇集多个资源块而成的被称为子带(subband)的单位来选择待应用的预编码矩阵。
图6是示出下行无线资源的使用例的图。上侧所示的无线资源表示从无线基站100的1个发送天线输出的信号的配置例。另外,下侧所示的无线资源表示从无线基站100a的1个发送天线输出的信号的配置例。在图6的例子中,将各子帧起始的3个符号分配到用于控制信息发送的控制信道,将剩余的符号分配到用于用户数据发送的数据信道。
这里,发送装置固有RS分散配置到整个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中。此外,发送装置固有RS优选配置到针对每个发送天线不同的资源要素内。由此,在移动台200中容易分离并识别各发送天线的信号。另一方面,移动台固有RS分散配置到整个数据信道。移动台固有RS无论对于哪个发送天线都可配置在相同的资源要素中。
图7是示出预编码矩阵的示例的图。无线基站100、100a以及移动台200保持如图7所示的共用码本。此例是发送流数为4、发送天线数为4、预编码矩阵数为8的情况。此外,可对各预编码矩阵赋予识别编号。在此情况下,无线基站100、100a以及移动台200可通过指定识别编号来唯一地确定预编码矩阵。
这里,详细说明在无线基站100、100a中执行的预编码处理和相位旋转处理以及在移动台200中执行的预编码矩阵的选择处理。但是,不仅限于分别具备2个发送天线的两个无线基站进行协同的情况,可以在针对发送天线数进行了一般化的形态下定义上述处理。
考虑分别具备Ni个(i=0、1、…、J-1)发送天线的J个无线基站进行协同的情况。另外,将应用于第n个子载波的预编码矩阵设为W(n),将第n个子载波的调制信号矢量设为x(n)。从多个发送天线输出的发送信号矢量y(n)可如式1那样进行定义。
在式1中,Ξ(n)是用于相位旋转处理的矩阵,可如式2那样进行定义。在式2中,N是有效符号长度(利用1次FFT进行处理的采样数),Δi是表示移动台200所测量的接收定时差(期望的循环移位量)的采样数,I(i)是Ni×Ni的单位矩阵。在分别具备2个发送天线的两个无线基站进行协同的情况下,为J=2、N0=N1=2,可如式3那样进行定义。
[式1]
y(n)=Ξ(n)·W(n)·x(n)                           (1)
[式2]
Figure BDA0000072718880000141
[式3]
Ξ ( n ) = 1 0 0 0 0 1 0 0 0 0 e 2 πnΔ / N 0 0 0 0 e 2 πnΔ / N - - - ( 3 )
另一方面,当将第n个子载波中的信道矩阵设为H(n)、将第n个子载波中的噪声矩阵设为N(n)时,移动台200所接收的信号r(n)可如式4那样进行定义。矩阵选择部223针对各预编码矩阵的候选W(n),用规定的评价函数对信道估计值矩阵H(n)、相位旋转矩阵Ξ(n)和预编码矩阵W(n)的矩阵积进行评价。并且,选择评价值最高的预编码矩阵。作为评价函数例如利用式5所定义的函数f。
[式4]
r(n)=H(n)·y(n)+N(n)                             (4)
[式5]
f ( H ‾ ( n ) · Ξ ( n ) · W ( n ) ) = Σ n Σ l = 0 L - 1 | H ‾ ( n ) · Ξ ( n ) · W ( n ) | l , l 2 Σ k = 0 mk ≠ 1 L - 1 | H ‾ ( n ) · Ξ ( n ) · W ( n ) | l , k 2 + N - - - ( 5 )
图8是示出下行链路通信控制的流程图。以下,沿着步骤编号来说明图8所示的处理。
[步骤S11]移动台200利用从无线基站100、100a的各发送天线输出的发送装置固有RS来测量来自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
[步骤S12]移动台200将表示在步骤S11中测量的接收定时差的控制信息(表示期望的循环移位量的控制信息)发送到作为服务基站的无线基站100。在表示接收定时差的控制信息中例如包含基准的发送天线的识别信息以及采样数,该采样数表示其它的各发送天线相对于基准发送天线的接收定时差。
[步骤S13]无线基站100接收在步骤S12中移动台200所发送的控制信息,并确定要应用于无线基站100、100a具备的各发送天线的发送信号的循环移位量。通常,用用对从移动台200报告的接收定时差进行补偿的循环移位量(移动台200所期望的循环移位量)。
[步骤S14]无线基站100将表示在步骤S13中确定的循环移位量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200。另外,无线基站100经由网络10向进行协同发送的无线基站100a通知所确定的循环移位量。
[步骤S15]移动台200接收在步骤S14中由无线基站100发送的控制信息,利用应用于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循环移位量和从各发送天线输出的发送装置固有RS,从预先定义的码本中选择适当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S16]移动台200将表示在步骤S15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控制信息(例如,包含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识别编号的控制信息)发送到作为服务基站的无线基站100。
[步骤S17]无线基站100接收在步骤S16中由移动台200发送的控制信息,确定要应用于发送信号的预编码矩阵。通常,应用移动台200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S18]无线基站100经由网络10向进行协同发送的无线基站100a通知在步骤S17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步骤S19]无线基站100a利用在步骤S14中通知的循环移位量以及在步骤S18中通知的预编码矩阵来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信号并发送到移动台200。
[步骤S20]无线基站100利用在步骤S13中确定的循环移位量以及在步骤S17中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信号并发送到移动台200。
此外,可以在协同发送开始后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循环移位量以及预编码矩阵。可通过与上述同样的处理实现更新。此外,循环移位量和预编码矩阵可以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更新,或者按照不同的定时进行更新。
图9是示出符号的收发定时的图。通过使调制信号在频域上进行相位旋转,高速傅里叶变换后的有效符号所包含的N个采样如图9所示在有效符号内进行循环移位。
例如,在不进行相位旋转的状态下,无线基站100a的发送天线的信号比无线基站100的发送天线的信号晚τ个采样到达移动台200。在此情况下,例如从无线基站100a的发送天线发送循环移位后的信号,使得发送定时提前τ个采样。
这样发送的2个有效符号在到达移动台200的时刻定时一致。即,一方的有效符号的采样#τ和另一方的有效符号的采样#τ的定时一致。因此,可避免复用接收同一内容的先行波和迟延波的状态。
此外,在图9的例子中,移动台200可在解调中利用从无线基站100a接收到的有效符号的采样#0~#τ-1,或不利用而舍弃。另外,无线基站100可取代使无线基站100a的发送定时提前,而使无线基站100的发送定时延迟。另外,可以使无线基站100的发送定时延迟τ/2,并且使无线基站100a的发送定时提前τ/2。
图10是示出接收信号的信道变动的图。在信道估计中考虑了如下的方法:利用在频域上间隔***的已知信号(RS),求出该频率的信道估计值,对于其它频率的信道估计值,考虑根据直接测量的信道估计值进行预测(例如,进行线性插值)的方法。
但是,当复用了同一内容的先行波和迟延波时,频域上的信道变动变得非常大,从而信道估计值的预测极困难。即,信道估计值与实际的信道状态乖离,无法充分获得信道补偿的效果。与此相对,利用相位旋转(循环移位)来补偿接收定时差,当接收定时一致时,可抑制频域上的信道变动。因此,信道估计值的预测变得容易,可期待接收处理中的信道补偿的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可抑制来自移动台200中的多个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即,无线基站100调节各发送天线的发送定时,使移动台200处的接收定时尽量一致。结果,从移动台200看能够防止信道变动变得非常大,并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符号内的循环移位,而进行频域上的相位旋转。其优点是,即使在频率方向上多个移动台复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针对每个移动台进行高速傅里叶逆变换处理,能够使发送处理以及发送电路简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取代在频域上进行相位旋转,可通过在时域上进行循环移位来变更发送定时。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框图。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0而使用无线基站300。无线基站300具有:无线接收部311、CP删除部312、FFT部313、解映射部314、控制信息提取部315、调度器316、通信接口317、发送信号生成部320、330、复用部341、342以及无线发送部343、344。
这里,在发送信号生成部320、330以及复用部341、342以外的模块中执行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0中的同名模块相同。
发送信号生成部320、330分别根据调度器316的控制来生成从各发送天线输出的发送信号。在图11的例子中设置有2个发送信号生成部,但可以设置无线基站300可同时收容的移动台的数量那么多。即,发送信号生成部320、330生成发送到相互不同的移动台的发送信号。后面详细叙述发送信号生成部320、330。
复用部341、342复用从发送信号生成部320、330取得的每个移动台的发送信号。即,复用部341复用从2个发送天线中的一方输出的每个移动台的发送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343。复用部342复用从另一方的发送天线输出的每个移动台的发送信号,并输出到无线发送部344。
图12是示出发送信号生成部的细节的框图。发送信号生成部320具有:编码部321、调制部322、RS生成部323、324、预编码部325、映射部326、326a、IFFT部327、327a、CP***部328、328a以及移位部329、329a。此外,发送信号生成部330也可以通过与发送信号生成部320同样的模块结构来实现。
这里,在移位部329、329a以外的模块中执行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0中的同名模块相同。但是,在预编码部325中实施预编码处理后的调制信号不进行频域上的相位旋转就输出到映射部326、326a。
移位部329、329a以符号为单位对从CP***部328、328a取得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循环移位。由调度器316来指定循环移位量。即,在发送信号生成部320中,取代对傅里叶逆变换前的频域上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而对傅里叶逆变换后的时域上的信号进行循环移位。由此也在频域上获得与相位旋转相同的效果。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抑制来自移动台200中的多个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即,无线基站300调节各发送天线的发送定时,使得移动台200处的接收定时尽量一致。结果,可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为了控制利用了多个发送天线的协同发送,设置有通信控制站来作为无线基站的上位站。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的结构的图。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具有移动台200、通信控制站400以及无线基站500、500a。通信控制站400和无线基站500、500a有线地进行连接。
通信控制站400是经由无线基站500、500a与移动台200进行用户数据以及控制信息的收发的通信装置。通信控制站400对从无线基站500、500a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另外,通过编码/调制来生成发送到移动台200的信号,并发送到无线基站500、500a。而且,通信控制站400还可以控制无线基站500、500a的无线发送的定时。
无线基站500、500a是可与移动台20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基站500、500a仅进行无线信号处理。即,无线基站500、500a对通信控制站400传输来自移动台200的接收信号。另外,将来自通信控制站400的接收信号无线输出到移动台200。
图1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站的框图。
通信控制站400具有:CP删除部411、FFT部412、解映射部413、控制信息提取部414、调度器415、编码部416、调制部417、RS生成部418、419、预编码部420、相位旋转部421、映射部422、423、424、425、IFFT部426、427、428、429以及CP***部430、431、432、433。
无线基站500具有无线接收部511以及无线发送部512、513。无线基站500a具有无线发送部512a、513a。
这里,在通信控制站400以及无线基站500、500a具备的各模块中执行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0具备的同名模块相同。但是,通信控制站400进行从编码到符号生成的处理,无线基站500、500a进行无线信号处理。在通信控制站400中进行用于发送定时调节的相位旋转处理。
这样,通信控制站400可集中地控制利用了在地理上分离的多个发送天线的协同发送。此外,通信控制站400与无线基站500、500a之间的处理分担除了图14所示的例子以外还考虑了各种形态。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抑制来自移动台200中的多个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即,通信控制站400调节与通信控制站400分离设置的无线基站500、500a的各发送天线的发送定时,使移动台200处的接收定时尽量一致。结果,可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移动台除了利用移动台固有RS的信道估计之外还一并进行利用发送装置固有RS的信道估计,并实现接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图15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框图。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200而利用移动台200a。移动台200a具备:无线接收部211、212、CP删除部213、214、FFT部215、216、解映射部217、218、解调部219a、解码部220、控制信息提取部221a、移位量选择部222、矩阵选择部223、信道估计部224、224a、控制信息生成部225、映射部226、IFFT部227、CP***部228以及无线发送部229。
这里,在解调部219a、控制信息提取部221a以及信道估计部224a以外的模块中执行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台200中的同名模块相同。
解调部219a对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调制信号进行MIMO分离/解调。此时,解调部219a除了从信道估计部224取得的信道估计值之外还利用从信道估计部224a取得的信道估计值进行信道补偿。例如,考虑利用2个信道估计值的平均值来进行信道补偿。
控制信息提取部221a在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调制信号中分离并提取规定的控制信息。在这里提取出的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无线基站100确定的循环移位量的信息和表示预编码矩阵的信息。并且,控制信息提取部221a向矩阵选择部223以及信道估计部224a通知循环移位量,向信道估计部224a通知预编码矩阵。
信道估计部224a利用从解映射部217、218取得的发送装置固有RS和从控制信息提取部221a通知的循环移位量以及预编码矩阵进行信道估计。
即,首先,信道估计部224a利用未实施预编码以及相位旋转的已知信号即发送装置固有RS进行信道估计。并且,通过所获得的信道估计值矩阵、相位旋转矩阵和预编码矩阵的矩阵积来计算预编码后的信道估计值。并且,信道估计部224a与信道估计部224同样将信道估计值输出到解调部219a。
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抑制来自移动台200a中的多个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而且,通过并用利用了实施预编码以及相位旋转后的已知信号的信道估计和利用未实施预编码以及相位旋转的已知信号的信道估计,来进一步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结果,能够实现通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5实施方式。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同样的事项省略说明。在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在协同发送的开始时和之后,改变循环移位量的1次的变动幅度。例如考虑如下的方法:在协同发送的开始时预先增大循环移位量的1次的变动幅度,在之后的更新时减小循环移位量的1次的变动幅度。这是因为考虑到大多情况下,在协同发送开始时有可能存在较大的接收定时差,而在通信开始之后接收定时差一点一点地逐渐变动。
图16是示出下行链路通信的其它控制例的流程图。步骤S11~S14的处理如第1实施方式所述。此外,在步骤S12中从移动台200发送到无线基站100的控制信息表示接收定时差的绝对值(采样数)。并且,继步骤S11~S14的处理之后,执行以下步骤S21~S24的处理。
[步骤S21]移动台200利用从无线基站100、100a的各发送天线输出的发送装置固有RS,测量来自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
[步骤S22]移动台200比较在步骤S21中测量的接收定时差与当前的循环移位量(在步骤S11中上次测量的接收定时差),计算接收定时差的变化量(循环移位量的相对值)。并且,移动台200将表示接收定时差的变化量的控制信息发送到无线基站100。
[步骤S23]无线基站100接收在步骤S22中移动台200所发送的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所示的相对值,来更新应用于无线基站100、100a具备的各发送天线的发送信号的循环移位量。
[步骤S24]无线基站100将表示在步骤S23中更新之后的循环移位量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移动台200。另外,无线基站100经由网络10向进行协同发送的无线基站100a通知更新后的循环移位量。
这里,移动台200可利用同一比特长度的比特串来表现步骤S12的绝对值和步骤S22的相对值。在此情况下,即使是同一比特串,在协同发送的开始时和之后,所表示的循环移位量也不同。由此,移动台200可利用有限的比特数来有效地进行反馈。
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可抑制来自移动台200中的多个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实现通信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削减在从移动台200向无线基站100的反馈中利用的控制信息量,并能够抑制伴随着控制信息发送的开销。
[第6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6实施方式。在第6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可以更灵活地变更循环移位量的1次的变更幅度。具体地说,从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等上位层向物理层通知从移动台200向无线基站100发送的比特串的粒度即与1比特差对应的采样数。
例如,将表示循环移位量的比特串固定为2的补码表现的5比特(-16~+15),另一方面,从4微秒、2微秒、1微秒、0.5微秒中选择粒度。在此情况下,可按-64微秒~+60微秒、-32微秒~+30微秒、-16微秒~+15微秒、-8微秒~+7.5微秒这4个阶段设定循环移位量的1次的变更幅度。粒度例如可以考虑在无线基站100中进行设定并通过报知信道向移动台200通知。
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可实现控制信息量的削减与接收定时差的补偿精度之间的平衡,并有效地执行接收定时差的抑制。
[第7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7实施方式。在第7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可高速控制循环移位量,使其能够灵活地跟踪瞬时衰落。具体地说,移动台200首先利用发送装置固有RS来测量每个发送天线的迟延分布。迟延分布可以表示瞬间的测量结果,或者可以在规定的短区间内进行平均化。
接着,移动台200选择路径接收功率总和最大的发送天线作为求出接收定时差时的基准发送天线。并且,针对各个发送天线确定接收功率最大的路径(最大路径)的定时,将与基准发送天线比较时的最大路径的定时差作为接收定时差。
根据第7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可高速测量接收定时差,还能够灵活地跟踪瞬时衰落。
[第8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8实施方式。在第8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可利用与第7实施方式不同的方法来高速控制循环移位量。具体地说,移动台200首先利用发送装置固有RS来测量每个发送天线的迟延分布。接着,针对每个发送天线求出用接收功率加权后的路径重心。并且,将来自服务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00)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路径重心作为基准定时,对其它发送天线求出接收定时差。
根据第8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可高速测量接收定时差,还能够灵活地跟踪瞬时衰落。
[第9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9实施方式。在第9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可高速地确定循环移位量与预编码矩阵双方。具体地说,移动台200分别针对作为候选的循环移位量(接收定时差),求出预编码后的S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最大的预编码矩阵。即,可求出循环移位量与预编码矩阵的最优组合。
由此,当在移动台200中测量接收定时差时,还同时确定与其对应的适当的预编码矩阵。此外,循环移位量的候选范围越宽,移动台200的处理负载越高。因此,候选范围最好在考虑了移动台200可容许的处理量及在移动通信***中可产生的最大接收定时差等之后,设定得尽量窄。另外,候选范围可从无线基站100向移动台200通知。
根据第9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可同时确定循环移位量与编码矩阵双方,可抑制通信控制的开销。
[第10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10实施方式。在第10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中,移动台200容许某程度的接收定时差。具体地说,移动台200首先测量来自各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差。并且,判断接收定时差是否超过规定阈值。
在接收定时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移动台200对无线基站100进行此情况的事件通知。无线基站100在接收到事件通知时向移动台200请求报告接收定时差(期望的循环移位量)。移动台200在有来自无线基站100的报告请求时,发送接收定时差(期望的循环移位量)。但是,可同时进行事件通知与接收定时差的报告。
另一方面,在接收定时差没有超过规定阈值的期间,不向无线基站100报告接收定时差。即,移动台200容许某程度的接收定时差,仅在接收定时差充分大的情况下,对无线基站100请求发送定时的变更。
根据第10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仅在对移动台200的接收质量的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执行补偿接收定时差的处理,减轻了无线基站100、100a以及移动台200的处理负载。
上述仅仅示出本发明的原理。此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进行多种变形、变更,本发明如上述所示,不仅限于已说明的确切结构以及应用例,对应的全部变形例以及等同物都可视为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  通信装置
1a  接收部
1b  控制部
2、3  发送装置
2a、3a  发送天线
4  移动台
4a  测量部
4b  发送部
4c  接收部

Claims (12)

1.一种通信装置,其能够控制成从多个发送天线向移动台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该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接收部,其取得表示所述移动台处的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成根据所述接收定时差,来变更所述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以及所述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中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装置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在频域上对包含所述数据的信号进行相位旋转,由此来变更所述发送定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装置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在时域上的规定信号区间内对包含所述数据的信号进行循环移位,由此变更所述发送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移动台的通信状况来限制所述发送定时的1次的变更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通信装置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对包含所述数据的信号进行OFDM调制,
所述发送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控制在OFDM符号内变更所述发送定时。
6.一种移动台,其与能从多个发送天线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该移动台的特征在于,具有:
测量部,其测量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
发送部,其向所述无线通信***通知表示所述测量部所测量的所述接收定时差的信息;以及
接收部,其在所述发送部通知了表示所述接收定时差的信息之后,合成所述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所述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而进行解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接收定时差超过规定阈值时,通知表示所述接收定时差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部利用所述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以及所述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来选择作为求出所述接收定时差时的基准的发送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部利用所述接收定时差,从多个预编码矩阵的候选中选择所述第1发送天线以及所述第2发送天线所使用的所述预编码矩阵,
所述发送部向所述无线通信***通知所述测量部所选择的所述预编码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发送与所述接收定时差对应的规定比特长度的比特串,作为表示所述接收定时差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部接收OFDM调制后的信号,
所述测量部利用包含已知信号的OFDM符号来测量所述OFDM符号内的所述接收定时差。
12.一种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方法,该无线通信***能从多个发送天线向移动台发送包含同一数据的信号,该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移动台取得表示所述移动台处的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与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之间的接收定时差的信息,
根据所述接收定时差,变更所述第1发送天线的信号以及所述第2发送天线的信号中至少一方的发送定时。
CN200980153377.8A 2009-01-05 2009-01-05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3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0009 WO2010076854A1 (ja) 2009-01-05 2009-01-05 通信装置、移動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3283A true CN102273283A (zh) 2011-12-07
CN102273283B CN102273283B (zh) 2014-06-11

Family

ID=42309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337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73283B (zh) 2009-01-05 2009-01-05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24616B2 (zh)
EP (1) EP2385733A4 (zh)
JP (1) JP5392268B2 (zh)
KR (1) KR101268699B1 (zh)
CN (1) CN102273283B (zh)
WO (1) WO20100768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000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多点协作的方法与装置
CN113940040A (zh) * 2019-06-13 2022-01-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2423A1 (zh) * 2009-03-12 2010-09-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对协同mimo中的下行业务数据进行内容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25056B1 (ko) * 2009-03-13 2016-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CN101841361B (zh) * 2009-03-18 2012-11-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协同多点传输***中控制传输时延的方法和装置
JP4806714B2 (ja) * 2009-05-14 2011-11-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シミュレータ装置及びシミュレート方法
KR101618283B1 (ko) * 2009-05-22 2016-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합 다중 포인트 통신을 위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JP5448962B2 (ja) * 2009-12-14 2014-03-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受信局
JP5702574B2 (ja) * 2010-10-26 2015-04-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信タイミングを補正する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における送信タイミング補正方法
CN105450277B (zh) * 2010-12-10 2018-11-20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发送方法和发送***以及接收方法和接收装置
JP5662588B2 (ja) * 2011-01-27 2015-02-0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多重ノード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装置
EP2673892A4 (en) * 2011-02-07 2016-09-14 Intel Corp COPHASING EMISSIONS FROM MULTIPLE INFRASTRUCTURE N UDS
RU2593381C2 (ru) * 2011-02-18 2016-08-10 Сан Пэтент Траст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игн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игналов
US8644403B2 (en) 2011-02-28 2014-0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pe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when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are supplied by different radio units
CN103493414B (zh) * 2011-04-19 2016-08-3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信号生成方法及信号生成装置
WO2013013407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User-focusing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3023334A1 (en) 2011-08-12 2013-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ae/fae compensation for antenna ports in comp transmissio
US9209950B2 (en) 2011-10-03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time offset in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JP5865505B2 (ja) 2011-11-04 2016-02-17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CoMP)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DL)送信のためのタイミング同期
KR101873596B1 (ko) * 2012-01-16 2018-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19619A1 (en) 2012-02-06 2013-08-15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istributed receiver
JP2013197891A (ja) * 2012-03-19 2013-09-30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02685874B (zh) 2012-04-12 2018-11-23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个接入点间偏差校准方法、***和装置
WO2014057924A1 (ja) * 2012-10-11 2014-04-17 日本放送協会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チップ
EP2733901B1 (en) * 2012-11-16 2019-10-23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JP2014099817A (ja) * 2012-11-16 2014-05-29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4143608A (ja) 2013-01-24 2014-08-07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KR102156798B1 (ko) 2014-01-16 2020-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타이밍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3143807B1 (en) * 2014-05-16 2019-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ue band and synchronization capability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16133437A1 (en) * 2015-02-19 2016-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node, radio node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reference signal
JP6275340B2 (ja) * 2015-07-09 2018-02-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制御局および送信プレコーディング方法
CN106341168B (zh) * 2015-12-31 2019-12-03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预编码方法、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JP6663256B2 (ja) * 2016-03-11 2020-03-1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管理装置
JP6829252B2 (ja) * 2016-04-27 2021-02-1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BR112018071436A2 (pt) * 2016-04-27 2019-02-05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dispositivo de transmissão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JP7061564B2 (ja) * 2016-06-30 2022-04-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JP7382717B2 (ja) 2016-12-21 2023-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7225195A (ja) * 2017-09-27 2017-12-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
JP2019041408A (ja) * 2018-11-13 2019-03-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1616558B2 (en) * 2019-11-20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dural delays and scheduling restriction based on component carrier group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6350A (ja) * 2003-02-06 2004-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649422A (zh) * 2004-01-30 2005-08-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无线控制装置及移动站
WO2007052576A1 (ja) * 2005-10-31 2007-05-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21746A (ja) * 2006-01-18 2007-08-30 Ntt Docomo Inc 通信装置、移動局及び方法
JP2007228547A (ja) * 2006-01-27 2007-09-06 Sharp Corp 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インターリーブ方法
JP2008079262A (ja) * 2006-08-22 2008-04-03 Ntt Docomo Inc 下りリンクmimo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08236428A (ja) * 2007-03-20 2008-10-02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N101313621A (zh) * 2005-09-27 2008-1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具有定时偏移的传输器的位置定位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9998B (en) * 2001-02-01 2005-04-13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7394754B2 (en) * 2002-08-01 2008-07-01 Mediate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ultiple-branch transmitter-diversity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US20070072621A1 (en) 2005-09-27 2007-03-29 Mukkavilli Krishna K Position location using transmitters with timing offset
JP5117507B2 (ja) * 2007-10-09 2013-01-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間同期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6350A (ja) * 2003-02-06 2004-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649422A (zh) * 2004-01-30 2005-08-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无线控制装置及移动站
CN101313621A (zh) * 2005-09-27 2008-1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具有定时偏移的传输器的位置定位
WO2007052576A1 (ja) * 2005-10-31 2007-05-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21746A (ja) * 2006-01-18 2007-08-30 Ntt Docomo Inc 通信装置、移動局及び方法
JP2007228547A (ja) * 2006-01-27 2007-09-06 Sharp Corp 無線送受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インターリーブ方法
JP2008079262A (ja) * 2006-08-22 2008-04-03 Ntt Docomo Inc 下りリンクmimo伝送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2008236428A (ja) * 2007-03-20 2008-10-02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000A (zh) * 2012-01-31 2013-07-3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多点协作的方法与装置
CN103228000B (zh) * 2012-01-31 2016-09-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多点协作的方法与装置
CN113940040A (zh) * 2019-06-13 2022-01-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9665A1 (en) 2011-10-13
JP5392268B2 (ja) 2014-01-22
US8724616B2 (en) 2014-05-13
KR101268699B1 (ko) 2013-05-29
KR20110091885A (ko) 2011-08-16
JPWO2010076854A1 (ja) 2012-06-21
EP2385733A1 (en) 2011-11-09
WO2010076854A1 (ja) 2010-07-08
EP2385733A4 (en) 2014-12-31
CN102273283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3283B (zh) 通信装置、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291213B (zh) 一种计算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终端及方法
US9301175B2 (en) Configuration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s for enhanced downlink measurements and MU-MIMO
EP2612448B1 (en) Channel state feedback for multi-cell mimo
CN103780358B (zh) 一种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EP2337235B1 (en) Feedback interval control in MIMO-systems
KR202001164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01812B (zh) 基站及无线通信***
CN101127747B (zh) 一种时分双工复用***中实现频域调度的方法及***
KR10197107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19172B (zh) 长期统计csi辅助mu-mimo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122814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JP5600795B2 (ja)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設備及びcq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EP27657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representing channel quality in a MIMO-OFDM system
CN101821969B (zh) 用于基于相邻的频带选择方案产生和传送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
CN103238286B (zh) 反馈方法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2088762B (zh) 一种利用信道对称性的频选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595469A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确定方法
CN102859918A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JP2010537599A (ja) 時間・空間・周波数領域に基づく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ユーザ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CN103168442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70360A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
CN102201897A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2281583A (zh)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
CN102007738B (zh) 用于在mimo***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用于在mimo***中传输数据的通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