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3203A -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3203A
CN102263203A CN2011102330854A CN201110233085A CN102263203A CN 102263203 A CN102263203 A CN 102263203A CN 2011102330854 A CN2011102330854 A CN 2011102330854A CN 201110233085 A CN201110233085 A CN 201110233085A CN 102263203 A CN102263203 A CN 102263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n collection
organic
solar cell
organic s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30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新
徐仔全
李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23308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632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6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32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和阳极;其中,阴极为涂布于玻璃或塑料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层TCO;电子收集层为由有机小分子掺杂Cs2CO3组成的混合层;活性层由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组成;阳极为金属电极。基于本发明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且使用寿命较长。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而太阳能则是未来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因此,基于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太阳能电池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太阳能电池分为无机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中,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指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电池。基于有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环境稳定性高、且有良好的光伏效应,而日益被人们重视。
现有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材料层:阳极、空穴收集层、活性层(也称激子产生层或载流子产生层)、电子收集层和阴极,如,ITO/PEDOT:PSS/P3HT:PCBM/LiF/Al。一般采用在玻璃或塑料衬底上制作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层(TCO,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如TCO镀膜层可以为氧化铟锡ITO薄膜,将TCO镀膜层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基片,而采用PEODT:PSS材料(即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4-甲苯磺酸)作为空穴收集层。由于PEODT:PSS为酸性物质,很容易腐蚀作为阳极基片的TCO层,而且PEDOT:PSS自身稳定性不足,从而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基于本发明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转化效率、且使用寿命增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包括: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和阳极;
所述阴极为涂布于玻璃或塑料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层TCO;
所述电子收集层为由有机小分子掺杂Cs2CO3组成的混合层;
所述活性层由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组成;
所述阳极为金属电极。
优选的,所述电子收集层中有机小分子包括:Bphen、TPBi、Alq3和/或BCP。
优选的,所述基于有机小分子电子收集层中Cs2CO3的掺杂浓度比例小于50%。
优选的,所述电子收集层的厚度为1~200nm。
优选的,所述空穴收集层由过渡金属氧化物组成,所述过渡金属包括: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和/或五氧化二钒V2O5
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包括:氧化铟锡ITO、偶氮氧化物AZO和/或TFO。
优选的,所述金属电极的材料包括:铝、镁、银和/或铜。
优选的,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的组成材料包括:P3HT和PCBM。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氟化物材料构成;
所述缓冲层紧邻所述阴极或所述阳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玻璃或塑料基板上涂布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将形成的TCO镀膜层作为阴极;
在所述TCO镀膜层上沉积有机小分子和Cs2CO3,得到一层掺杂Cs2CO3的有机小分子电子收集层,所述有机小分子包括:Bphen、TPBi、Alq3和/或BCP;
将形成有电子收集层的玻璃和/或塑料基板放入手套箱中,在所述电子收集层上旋涂聚合物给体-受体的混合溶液,得到活性层,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包括:P3HT:PCBM;
在所述活性层上制作空穴传输层;
在空穴传输层沉积预定厚度的金属材料,生成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采用倒置结构,将TCO层修饰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且将金属电极极设置为阳极,避免了空穴收集层中的材料对TCO层的腐蚀,从而延长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同时,本发明中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设有由有机小分子薄膜掺杂Cs2CO3组成的电子收集层,由于把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薄膜可以调制TCO层与活性层之间形成欧姆接触,提高开路电压,且把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中可以增加自由电荷,提高电子收集层的电导率,提高了电子的传输,进而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包括: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和阳极;其中,阴极为涂布于玻璃或塑料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层TCO;电子收集层为由有机小分子掺杂Cs2CO3组成的混合层,有机小分子可以包括Bphen、TPBi、Alq3和/或BCP,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有机小分子;活性层由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旋涂制成,聚合物混合溶液包括但不限于P3HT和PCBM组成;阳极为金属电极。
其中,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为倒置结构,即将涂覆于玻璃和/或塑料衬底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TCO修饰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将顶部金属电极设置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由于本发明中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TCO层相邻的结构层为中性物质,从而可以避免对TCO层的腐蚀,进而延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同时,本发明中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设有由有机小分子掺杂Cs2CO3组成的电子收集层,由于把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可以调制TCO层的功函数,使之与活性层之间形成欧姆接触,提高开路电压,且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中可以增加电子收集层的自由电荷密度,提高电导率,进而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效率和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满足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效应的前提下,本发明中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中各层分布顺序可以发生变化,参见图1,为本发明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各层分布结构的示意图,该有机太阳能电池包括: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和具有全反射性质的阳极。
本发明中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由涂布于玻璃或塑料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镀膜层构成;与该阴极近邻且在阴极之上材料结构层为电子收集层,在阴极的TCO层上涂布有机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得到电子收集层,该电子收集层中的有机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和碳酸铯Cs2CO3的掺杂材料。具体的,该有机小分子包括Bphen(即,4,7-二苯基-1,10-菲罗啉)、TPBi、Alq3和/或BCP等。如,该电子收集层可以为由Bphen掺杂碳酸铯Cs2CO3组成的混合层。
在该电子收集层上面的是活性层,该活性层是通过在电子收集层上旋涂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构成。该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包括但不限于聚3-己基噻吩P3HT和PCBM(富勒烯的衍生物)的混合溶液,当然还可以在电子收集层上旋涂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聚合物给体-受体的混合溶液来得到活性层。
在活性层之上为空穴收集层,该空穴收集层的组成材料可以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包括:三氧化钼MoO3等。当然空穴收集层也可以由PEODT:PSS材料构成;在该空穴收集层的上面为由金属电极构成的阳极。构成阳极的金属电极可以有多种,可以为铝、镁、银、铜中的任一种,或者是任几种的组合,如阳极的金属电极可以为铝镁合金等。
其中,形成阴极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的该TCO薄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TO、偶氮氧化物AZO和/或TFO。
电子收集层中的Cs2CO3的掺杂浓度比例小于50%。也就是说,在采用有机小分子材料和Cs2CO3沉积形成电子收集层时,有机小分子材料与Cs2CO3的浓度之比要大于50%。沉积形成的电子收集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具体的可以将该电子收集层的厚度设置在1~200nm之间。
为了能清楚的描述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对图1的所示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进行描述。参见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玻璃或塑料基板上涂布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将形成的TCO镀膜层作为阴极。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将涂覆于玻璃基板(玻璃衬底)或塑料基板上的TCO镀膜层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
当完成在玻璃基板上涂布TCO的步骤后,可以将涂布有TCO的玻璃和/或基板放入超声水浴中,并分别利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对所述TCO薄膜各超声清洗指定时间,如可以设定时间为20min,之后进行烘干。
步骤202:在TCO镀膜层上沉积有机小分子材料和Cs2CO3,得到一层掺杂Cs2CO3的有机小分子电子收集层。
在制备有TCO镀膜层的玻璃或塑料基板上,沉积有机小分子和Cs2CO3,得到由有机小分子材料和Cs2CO3构成的混合材料层,该混合材料层为电子收集层。沉积有机小分子和Cs2CO3过程是在真空室内进行的,真空室的压力可以设置在5*10-7~9*10-7torr之间。在沉积电子收集层的过程中,有机小分子和Cs2CO3的沉积速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具体的该有机小分子的沉积速度可以为0.2-10nm/sec,而Cs2CO3的沉积速度则可以随着掺杂浓度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
沉积有机小分子和Cs2CO3得到的电子收集层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可以将该电子收集层的厚度设置在1~200nm之间。
其中,此处所说的有机小分子可以包括Bphen(即,4,7-二苯基-1,10-菲罗啉)、TPBi、Alq3和/或BCP等。如,该电子收集层可以为由Bphen掺杂碳酸铯Cs2CO3组成的混合层。
步骤203:将形成有电子收集层的玻璃或塑料基板放入手套箱中,在所述电子收集层上旋涂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得到活性层,活性层的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包括但不限于聚3-己基噻吩P3HT和PCBM(富勒烯的衍生物)。
将已经沉积有电子收集层的玻璃和/或塑料基板放入充满氮气的手套箱中,在电子收集层之上旋涂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如,该在电子收集层上旋涂聚3-己基噻吩P3HT和PCBM(富勒烯的衍生物)的混合溶液。具体的进行旋涂时的旋转速度以及旋涂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旋涂时旋转速度可以为2000r/min,旋涂时间为60s。并在旋涂完成后在手套箱中对基板加热至指定温度(如,可以为120度),并保持该指定温度一定时间,直至由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形成的活性层比较稳定。
步骤204:在所述活性层上制作空穴传输层。
在形成的活性层上可以制作空穴传输层,制作空穴传输层可以采用与现有相同的材料,即采用PEODT:PSS来制备空穴传输层。
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在活性层上沉积过渡金属氧化物,来生成空穴传输层在活性层上沉积的过滤金属可以包括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和/或五氧化二钒V2O5等。在活性层上沉积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过程也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的,如可以在真空室内完成。
步骤205:在空穴传输层沉积预定厚度的金属材料,生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
在空穴传输层上面沉积指定厚度的金属材料,得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在空穴传输层沉积的金属材料可以为铝、镁、铜、银或者金属合金等,沉积金属材料时的速度可以为0.5nm/sec,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通过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具有以上所述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与阴极TCO层相邻为电子收集层,电子收集层中的有机小分子和Cs2CO3构成的混合层是中性物质,可以避免对阴极的TCO的腐蚀,而且该电子传输层可以在室温下形成,不需要加热或退货处理,可以适用于塑料等柔性基板。
电子收集层中把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材料可以调制TCO层的功函数,使之与活性层之间形成欧姆接触,提高开路电压,且掺杂Cs2CO3后,增加了电子收集层的自由电荷密度,实现了电导率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电子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能够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均得到提高。为了能清楚的表明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上优点,参见如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0083330020000071
其中,编号为1的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对应的参数信息,编号为2的代表电子收集层采用氟化锂LiF材料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编号2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其他结构层的材料以及制备工艺可以和本发明中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其他结构层相同;编号为3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收集层为采用不掺杂有机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电子绝缘层仅包括Bphen材料)制成,而其他的结构层可以与本发明的其他结构层相同。
由表可以看出,与另外两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即编号为1对应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转换效率都相对较高。
可见,当电子收集层中把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可以调制TCO层的功函数,使之与活性层之间形成欧姆接触,提高开路电压;当把Cs2CO3掺杂到有机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中可以增加了自由电荷,实现电导率的提高。
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是采用有机太阳能电池采用本发明的倒置结构,将TCO层作为阴极,与该TCO相邻的结构层为中性材料物质,且将金属材料作为阳极,在满足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效应的前提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层之间的分布顺序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以上实施例中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布结构为: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阳极。而本发明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分布结构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阳极,换言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为TCO层,在该TCO层之上为电子收集层、电子收集层之上为金属材料构成的阳极。各结构层之间的制备工艺与以上实施例中的制备工艺相同,仅仅是各层分布顺序不同。
当然,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可以有其他的结构分布,只要是能满足光电效应,且各层的制备材料和制备工艺与本发明中所描述的相同即可,在此不一一列举。
另外,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还可以包括缓冲层,该缓冲层可以有一些无机材料的氧化物制备,如可以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氟化物等。该缓冲层可以紧邻阴极或阳极。即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分布顺序可以为: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阳极;阴极/缓冲层/活性层/电子收集层/空穴收集层/阳极;或,阴极/活性层/电子收集层/空穴收集层/缓冲层/阳极;或阴极/缓冲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电子收集层/阳极;或者是,阴极/活性层/空穴收集层/电子收集层/缓冲层/阳极等结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包括:阴极、电子收集层、活性层、空穴收集层和阳极;
所述阴极为涂布于玻璃或塑料基板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层TCO;
所述电子收集层为由有机小分子掺杂Cs2CO3组成的混合层;
所述活性层由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组成;
所述阳极为金属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收集层中有机小分子包括:Bphen、TPBi、Alq3和/或BC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有机小分子电子收集层中Cs2CO3的掺杂浓度比例小于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收集层的厚度为1~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收集层由过渡金属氧化物组成,所述过渡金属包括: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和/或五氧化二钒V2O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氧化物包括:氧化铟锡ITO、偶氮氧化物AZO和/或TF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材料包括:铝、镁、银和/或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层的组成材料包括:P3HT和PCB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组成结构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由过渡金属氧化物或氟化物材料构成;
所述缓冲层紧邻所述阴极或所述阳极。
10.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玻璃或塑料基板上涂布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将形成的TCO镀膜层作为阴极;
在所述TCO镀膜层上沉积有机小分子和Cs2CO3,得到一层掺杂Cs2CO3的有机小分子电子收集层,所述有机小分子包括:Bphen、TPBi、Alq3和/或BCP;
将形成有电子收集层的玻璃和/或塑料基板放入手套箱中,在所述电子收集层上旋涂聚合物给体-受体的混合溶液,得到活性层,聚合物给体-受体混合溶液包括:P3HT:PCBM;
在所述活性层上制作空穴传输层;
在空穴传输层沉积预定厚度的金属材料,生成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
CN2011102330854A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22632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30854A CN102263203A (zh)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30854A CN102263203A (zh)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3203A true CN102263203A (zh) 2011-11-30

Family

ID=4500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30854A Pending CN102263203A (zh) 2011-08-15 2011-08-15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63203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271A (zh) * 2011-12-01 2012-03-28 苏州大学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1439A (zh) * 2012-07-05 2012-10-24 苏州大学 有机太阳能电池
CN102810575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7760A (zh) * 2012-02-10 2013-08-14 吉林师范大学 利用荧光电子传输材料Zn(BTZ)2作为阴极缓冲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CN103258962A (zh) * 2013-04-25 2013-08-21 南昌大学 一种利用界面结晶性缓冲层诱导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晶的方法
CN105140404A (zh) * 2015-07-21 2015-12-0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体异质结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2233A (zh) * 2016-03-04 2016-05-04 吉林大学 一种双阳极缓冲层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8698A (zh) * 2017-03-09 2017-06-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以铝和氯化钠作为阴极缓冲层的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371A (zh) * 2009-04-15 2009-09-23 河北大学 金属网格阳极层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1593812A (zh) * 2009-07-02 2009-12-02 吉林大学 一种半透明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7085A (zh) * 2010-10-12 2011-03-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0371A (zh) * 2009-04-15 2009-09-23 河北大学 金属网格阳极层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01593812A (zh) * 2009-07-02 2009-12-02 吉林大学 一种半透明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7085A (zh) * 2010-10-12 2011-03-30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EI-HSIN CHEN AND CHIH-I WU: "The roles of thermally evaporated cesium carbonate to enhance the electron injection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 104, 4 December 2008 (2008-12-04), XP012116661, DOI: doi:10.1063/1.3033501 *
Y CAI ET AL: "Mechanism of Cs2CO3 as an n-type dopant in organic electron-transport film",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 98, 15 March 2011 (2011-03-15), XP012139739, DOI: doi:10.1063/1.3567526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0575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4271A (zh) * 2011-12-01 2012-03-28 苏州大学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47760A (zh) * 2012-02-10 2013-08-14 吉林师范大学 利用荧光电子传输材料Zn(BTZ)2作为阴极缓冲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CN102751439A (zh) * 2012-07-05 2012-10-24 苏州大学 有机太阳能电池
CN103258962A (zh) * 2013-04-25 2013-08-21 南昌大学 一种利用界面结晶性缓冲层诱导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晶的方法
CN103258962B (zh) * 2013-04-25 2016-06-15 南昌大学 一种利用界面结晶性缓冲层诱导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晶的方法
CN105140404A (zh) * 2015-07-21 2015-12-0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体异质结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2233A (zh) * 2016-03-04 2016-05-04 吉林大学 一种双阳极缓冲层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8698A (zh) * 2017-03-09 2017-06-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以铝和氯化钠作为阴极缓冲层的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ng et al. All-spin-coating vacuum-free processed semi-transparent inverted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PEDOT: PSS anode and PAH-D interfacial layer
Ye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lexibility, stability and large scale
Sun et al.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fre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PEDOT: PSS as transparent electrode
Sadasivuni et al. Flexible, biodegradable and recyclable solar cells: a review
Li et al. Graphdiyne-doped P3CT-K as an efficient hole-transport layer for M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N102263203A (zh)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Na et al. Fully spray-coated ITO-free organic solar cells for low-cost power generation
Jung et al. High-efficiency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water-soluble and self-doped conducting polyaniline graft copolymer as hole transport layer
CN103035845B (zh) 高导电性有机(无机)/金属/无机(有机)多层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organic solar cell modules processed by blade coating with 5.6% module efficiency and active area of 216 cm2
CN104733614B (zh) 基于双层混合活性层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Sun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solution-processed flexible organic photovoltaics
Liu et al. One-step solution-processed low surface roughness silver nanowire composite transparent electrode for efficient flexible indium tin oxide-free polymer solar cells
CN102931354B (zh) 复合透明电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Takada et al. High performance organic solar cells fabricated using recycl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s
CN106206955A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
CN105336865A (zh) 一种高导电的聚合物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0528B (zh) 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CN104966783B (zh) 基于渐变混合活性层为衔接层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3346259B (zh)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
CN112968130B (zh)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65028B (zh) 一种基于低温制备热结晶活性层的厚膜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956B (zh) 一种侧链含氟聚噻吩及用于提高反向有机太阳能电池电极功函的方法
CN103972397B (zh) 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1877386A (zh) 基于介观光学结构的万向太阳能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