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113A -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6113A
CN102256113A CN2011102218341A CN201110221834A CN102256113A CN 102256113 A CN102256113 A CN 102256113A CN 2011102218341 A CN2011102218341 A CN 2011102218341A CN 201110221834 A CN201110221834 A CN 201110221834A CN 102256113 A CN102256113 A CN 102256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stream
direct
road
server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18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6113B (zh
Inventor
裴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2218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6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本发明能够为各终端设备实现动态的直连优先策略的媒体流转发,从而,当任一路媒体流的直连连接未达到最大直连数量时,即可优先通过直连连接为终端设备实现媒体流的转发,此时,只要终端设备与源端设备位于同一网段、并与媒体交换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通过直连连接的方式实现媒体转发就能够节省网络干线的资源占用;而当任一路媒体流的直连连接已满时,也能够利用媒体交换服务器的级连连接为终端设备实现媒体流的转发,此时,即可避免该路媒体流的转发受到最大直连数量的限制。

Description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媒体流转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视频监控***中通常会包括EC(Encoder,视频编码器)、IPC(IP Camera,IP摄像头)、DC(Decoder,解码器)、UC(User Client,客户端)、VM(Video Management,视频管理)服务器等。其中,EC和IPC作为源端设备,用于提供媒体流;DC和UC作为终端设备,用于向VM请求媒体流、并获取到EC和IPC提供的媒体流。
实际应用中,为了使DC和UC能够获取到媒体流,视频监控***中通常会全局设置固定的转发策略,其中一种固定的转发策略是每个DC/UC(本文中出现的“/”表示“或”的关系)与其请求的每一路媒体流的EC/IPC均建立直连连接、并通过直连连接从EC/IPC直接获取媒体流;另一种固定的转发策略是DC/UC均通过视频监控***中的MS(Media Switch,媒体交换)服务器与其请求的每一路媒体流的EC/IPC建立级连连接、并通过MS服务器接收EC/IPC提供的媒体流。
然而,无论是采用上述哪一种固定的转发策略,均会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于直连连接(本文所述的“直连”即是指未经过MS服务器)的转发策略,由于提供每路视频流的EC和IPC都会有最大直连数量的限制,因此,当提供任一路视频流的EC和IPC已到大最大直连数量时,就无法再请求该路视频流;
对于通过MS服务器级连(本文所述的“级连”即是指经过MS服务器)的转发策略,可能会需要经过网络干线在不同网段之间传递媒体流,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网络干线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该媒体转发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a0、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a1、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2、否则触发步骤a3;
a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a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该媒体转发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a0、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b0、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3、否则触发步骤a1;
a1、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2、否则触发步骤a3;
a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a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该媒体转发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a0、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b0、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3、否则触发步骤c0;
c0、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与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位于同一网段、并与媒体交换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1、否则触发步骤a3;
a1、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2、否则触发步骤a3;
a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a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该媒体转发控制装置承载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优先判决模块,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直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级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该媒体转发控制装置承载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自适应判决模块,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优先判决模块;
优先判决模块,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直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级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该媒体转发控制装置承载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自适应判决模块,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网段判决模块;
网段判决模块,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与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位于同一网段、并与媒体交换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如果是则触发优先判决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优先判决模块,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直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级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如上可见,本发明能够为各终端设备实现动态的直连优先策略的媒体流转发、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只依靠固定不变的转发策略。从而,当任一路媒体流的直连连接未达到最大直连数量时,即可优先通过直连连接为终端设备实现媒体流的转发,此时,只要终端设备与源端设备位于同一网段、并与媒体交换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通过直连连接的方式实现媒体转发就能够节省网络干线的资源占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网络情况进行策略配置,产生节省网络干线资源的效果并不限于这一种情况);而当任一路媒体流的直连连接已满时,也能够利用媒体交换服务器的级连连接为终端设备实现媒体流的转发,此时,即可避免该路媒体流的转发受到最大直连数量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实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实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实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在VM服务器中为本域或外域的任意DC/UC配置相应的直连优先策略。其中,所谓的直连优先策略是指:只要已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未达到该路媒体流的最大直连数量,就优先地为请求该路媒体流的DC/UC建立直连连接。
相应地,对于任一路媒体流的最大直连数量,用户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在VM服务器中配置、以提高配置的灵活性,或者在VM服务器中为所有媒体流提供全局配置的最大直连数量、以便于统一管理。
针对这些被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的DC/UC,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相应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而针对未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的其他DC/UC,则仍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其他策略来***体流转发。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应用于VM服务器,如图1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0,接收DC/UC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步骤101,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102、否则触发步骤103。
由VM服务器管理的所有DC/UC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各种配置信息,因此,本步骤中即可根据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的配置来判断是否已为该DC/UC配置有直连优先策略。
而且,VM服务器管理的各路媒体流的EC/IPC也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因此,本步骤中能够从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获取到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
步骤10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本步骤中为了实现直连连接: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
步骤10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通过MS服务器级连连接。
本步骤中为了实现级连连接:
如果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MS服务器之间已存在连接,则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MS服务器,以使MS服务器将相应的媒体流复制一路至该DC/UC;
如果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MS服务器之间尚未存在连接,则可以将MS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再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MS服务器,以使MS服务器将相应的媒体流转发至该DC/UC。
至此,基于直连优先策略的控制流程结束。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承载于VM服务器,如图2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200,接收DC/UC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优先判决模块201,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202、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203。实际应用中,由VM服务器管理的所有DC/UC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各种配置信息,因此,优先判决模块201即可根据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的配置来判断是否已为该DC/UC配置有直连优先策略。而且,VM服务器管理的各路媒体流的EC/IPC也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因此,优先判决模块201能够从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获取到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
直连控制模块20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实际应用中,直连控制模块202为了实现直连连接,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
级连控制模块20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连接。实际应用中,级连控制模块203为了实现级连连接可以执行如下处理:
如果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MS服务器之间已存在连接,则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MS服务器,以使MS服务器将相应的媒体流复制一路至该DC/UC;
如果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MS服务器之间尚未存在连接,则可以将MS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再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MS服务器,以使MS服务器将相应的媒体流转发至该DC/UC。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实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例中假设有EC、DC1~DC4、以及一MS服务器。其中,EC以及DC1和DC2位于网段1、DC3和DC4以及MS服务器位于网段2;EC的最大直连数量为2,DC1~DC3在VM服务器(图3中未示出)被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
首先,DC1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1被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且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为0,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1与EC之间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并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更新为1。可见,由于同位于网段1的DC1与EC之间不会通过另一网段2的MS服务器转发媒体流,因而就节省了网络干线的资源。
然后,DC3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3被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且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为1,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3与EC之间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并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更新为2。
此后,DC4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4未被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因此,VM服务器按照默认的其他转发策略,图3中假设默认的其他转发策略使DC4与E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转发媒体流。
最后,DC2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虽然DC2被配置为直连优先策略,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已经为最大直连数量2,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2与EC之间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可见,即便EC已建立的直连连接数量达到最大直连数量2,DC2也仍然能够获取到EC的媒体流。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针对DC/UC逐一地设置直连优先策略,而是可以为各DC/UC设置一动态的自适应转发策略,所谓的自适应转发策略是指:媒体流是否满足需要MS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对于请求的媒体流满足自适应条件的DC/UC,就按照自适应转发策略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来为该DC/UC转发其请求的媒体流;而对于请求的媒体流不满足自适应条件的DC/UC,则默认地按照直连优先策略为该DC/UC转发其请求的媒体流。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并不是像实施例一那样通过逐一地配置DC/UC来强制地实行直连优先策略,而是默认地对所请求的媒体流未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的所有DC/UC实施直连优先策略。
为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相应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应用于VM服务器,如图4所示,该控制方法以自适应条件为媒体流需要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设备转发为例、并包括:
步骤410,接收DC/UC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步骤420,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如果是则触发步骤433(即直接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否则触发步骤431(即触发直连优先策略)。
由VM服务器管理的所有DC/UC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各种配置信息,因此,本步骤中即可根据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的配置来判断是否已为该DC/UC配置有自适应转发策略。
步骤431,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432、否则触发步骤433。
VM服务器管理的各路媒体流的EC/IPC也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因此,本步骤中能够从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获取到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
步骤431,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本步骤中为了实现直连连接: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
步骤43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通过MS服务器级连连接。
本步骤中为了实现级连连接,对于不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与步骤103相同的方式来控制;而对于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现有方式触发DC/UC通过NAT设备从MS服务器引流。
至此,基于直连优先策略的控制流程结束。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承载于VM服务器、并以自适应条件为媒体流需要NAT设备转发为例,如图5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510,接收DC/UC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自适应判决模块520,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如果是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533(即直接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否则触发优先判决模块531(即触发直连优先策略)。实际应用中,由VM服务器管理的所有DC/UC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各种配置信息,因此,自适应判决模块520即可根据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的配置来判断是否已为该DC/UC配置有自适应转发策略。
优先判决模块531,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532、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533。实际应用中,VM服务器管理的各路媒体流的EC/IPC也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因此,优先判决模块531能够从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获取到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
直连控制模块53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实际应用中,直连控制模块532为了实现直连连接,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
级连控制模块53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连接。实际应用中,级连控制模块533为了实现级连连接,对于不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与实施例一中级连控制模块203相同的方式来控制;而对于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现有方式触发DC/UC通过NAT设备从MS服务器引流。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实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例中假设有EC、DC1~DC4、以及一MS服务器。其中,EC以及DC1和DC2位于网段1、DC3和DC4以及MS服务器位于网段2,DC3请求的媒体流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EC的最大直连数量为2,DC1~DC4在VM服务器(图3中未示出)被配置为自适应转发策略,VM服务器中还配置有默认的直连优先策略。
首先,DC1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1请求的媒体流不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而不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而默认地采用直连优先策略;且由于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为0,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1与EC之间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并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更新为1。可见,由于同位于网段1的DC1与EC之间不会通过另一网段2的MS服务器转发媒体流,因而就节省了网络干线的资源。
然后,DC3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3请求的媒体流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此,VM服务器按照自适应转发策略,控制DC3与E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转发需要经过NAT设备的媒体流。
此后,DC4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4请求的媒体流不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而不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而默认地采用直连优先策略;且由于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为1,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4与EC之间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并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更新为1。
最后,DC2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2请求的媒体流不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而不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而默认地采用直连优先策略;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已经为最大直连数量2,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2与EC之间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可见,即便EC已建立的直连连接数量达到最大直连数量2,DC2也仍然能够获取到EC的媒体流。
如上述实例与实施例一中如图3的实例之间的比对可见,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一,当有DC/UC请求的媒体流需要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时(例如上述实例中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媒体流的DC3),能够避免由于被强制采用直连优先策略而错误地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一能够更准确地选用媒体流的转发方式。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仍按照实施例二那样为各DC/UC设置一动态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并对于请求的媒体流满足自适应条件的DC/UC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但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对于请求的媒体流不满足自适应条件的DC/UC,则需要额外进行一附加判断来决定是否采用直连优先策略转发、而不是直接就默认地采用直连优先策略。
为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相应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应用于VM服务器,如图7所示,该控制方法以自适应条件为媒体流需要NAT设备转发为例、并包括:
步骤710,接收DC/UC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步骤720,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如果是则触发步骤743(即直接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否则触发步骤730(即触发附加判断)。
步骤730,判断该DC/UC是否与该路媒体流的EC/IPC位于同一网段、并与MS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如果是,则表示级连连接会占用不必要的网络干线资源、因而触发步骤741(即触发直连优先策略),否则,表示级连连接不会占用不必要的网络资源、因而触发步骤743(即仍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
由VM服务器管理的所有DC/UC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各种配置信息,因此,本步骤中即可根据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的配置来判断是否已为该DC/UC配置有自适应转发策略。
步骤741,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742、否则触发步骤743。
VM服务器管理的各路媒体流的EC/IPC也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因此,本步骤中能够从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获取到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
步骤74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本步骤中为了实现直连连接: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
步骤74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通过MS服务器级连连接。
本步骤中为了实现级连连接,对于不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与步骤103相同的方式来控制;而对于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现有方式触发DC/UC通过NAT设备从MS服务器引流。
至此,基于直连优先策略的控制流程结束。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本实施例中的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承载于VM服务器、并以自适应条件为媒体流需要NAT设备转发为例,如图8所示,该控制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810,接收DC/UC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自适应判决模块820,依据为该DC/UC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如果是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843(即直接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否则触发网段判决模块830(即触发附加判断)。实际应用中,由VM服务器管理的所有DC/UC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各种配置信息,因此,自适应判决模块820即可根据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的配置来判断是否已为该DC/UC配置有自适应转发策略。
网段判决模块830,判断该DC/UC是否与该路媒体流的EC/IPC位于同一网段、并与MS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如果是则触发优先判决模块841(即触发直连优先策略)、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843(即仍通过MS服务器的级连连接转发媒体流)。
优先判决模块841,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842、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843。实际应用中,VM服务器管理的各路媒体流的EC/IPC也均在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记录有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因此,优先判决模块841能够从VM服务器的数据库内获取到相应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以及最大直连数量。
直连控制模块84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实际应用中,直连控制模块842为了实现直连连接,可以将该DC/UC的地址和端口等连接信息通知给该路媒体流的EC/IPC。
级连控制模块84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EC/IPC与该DC/U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连接。实际应用中,级连控制模块843为了实现级连连接,对于不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与实施例一中级连控制模块203相同的方式来控制;而对于需要通过NAT设备穿越的情况,可以按照现有方式触发DC/UC通过NAT设备从MS服务器引流。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实例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例中假设有EC、DC1~DC4、以及一MS服务器。其中,EC以及DC1和DC2位于网段1、DC3和DC4以及MS服务器位于网段2,DC3请求的媒体流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EC的最大直连数量为2,DC1~DC4在VM服务器(图3中未示出)被配置为自适应转发策略,VM服务器中还配置有默认的直连优先策略。
首先,DC1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1请求的媒体流不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而不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而默认地采用直连优先策略;且由于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为0,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1与EC之间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并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更新为1。可见,由于同位于网段1的DC1与EC之间不会通过另一网段2的MS服务器转发媒体流,因而就节省了网络干线的资源。
然后,DC3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3请求的媒体流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此,VM服务器按照自适应转发策略,控制DC3与E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转发需要经过NAT设备的媒体流。
此后,DC4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4请求的媒体流不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而不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而且,由于DC4与EC并不位于同一网段,因此,对于DC4也不会采用直连优先策略,VM服务器按照自适应转发策略,控制DC4与EC之间通过MS服务器转发需要媒体流。
最后,DC2向VM服务器请求EC的媒体流,由于DC2请求的媒体流不需要经过NAT设备转发,因而不采用自适应转发策略;而且,DC2与EC处于同一网段、并与MS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因此需要对DC2采用直连优先策略;由于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为1,因此,VM服务器控制DC2与EC之间通过直连连接转发媒体流、并将EC此时已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更新为2。可见,由于同位于网段1的DC1与EC之间不会通过另一网段2的MS服务器转发媒体流,因而就节省了网络干线的资源。
如上述实例与实施例二中如图6的实例之间的比对可见,本实施例相比于实施例二,能够尽可能地多地将直连连接仅保留给与EC位于同一网段、并与MS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的DC/UC,从而能够更多地节省网络干线的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媒体转发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a0、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a1、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2、否则触发步骤a3;
a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a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2.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媒体转发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a0、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b0、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3、否则触发步骤a1;
a1、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2、否则触发步骤a3;
a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a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4.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媒体转发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a0、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b0、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3、否则触发步骤c0;
c0、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与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位于同一网段、并与媒体交换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1、否则触发步骤a3;
a1、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步骤a2、否则触发步骤a3;
a2、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a3、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6.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媒体转发控制装置承载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优先判决模块,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直连优先策略,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直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级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7.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媒体转发控制装置承载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自适应判决模块,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优先判决模块;
优先判决模块,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直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级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9.一种媒体流转发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媒体转发控制装置承载于视频管理服务器、并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接收终端设备针对任一路媒体流发送的媒体流请求;
自适应判决模块,依据为该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自适应转发策略,判断该路媒体流是否符合由媒体交换服务器转发的自适应条件,如果是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网段判决模块;
网段判决模块,判断该终端设备是否与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位于同一网段、并与媒体交换服务器位于不同网段,如果是则触发优先判决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优先判决模块,判断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是否未达到预设的最大直连数量,如果是则触发直连控制模块、否则触发级连控制模块;
直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直连连接、并将已针对该路媒体流建立的直连连接的当前数量加1;
级连控制模块,控制该路媒体流的源端设备与该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媒体交换服务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条件包括:该路媒体流需要通过NAT设备转发。
CN 201110221834 2011-08-03 2011-08-03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ctive CN102256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21834 CN102256113B (zh) 2011-08-03 2011-08-03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21834 CN102256113B (zh) 2011-08-03 2011-08-03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113A true CN102256113A (zh) 2011-11-23
CN102256113B CN102256113B (zh) 2013-05-08

Family

ID=44983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21834 Active CN102256113B (zh) 2011-08-03 2011-08-03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611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087A (zh) * 2013-12-31 2014-04-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机可支持的最大媒体流直连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507215A (zh) * 2016-11-25 2017-03-15 上海熙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域服务支持网状结构的视频流传输方法
CN108366233A (zh) * 2018-03-30 2018-08-03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摄像机的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600302A (zh) * 2018-03-13 2018-09-28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2312094A (zh) * 2020-10-29 2021-02-0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456A (zh) * 2006-12-30 200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流转发方法和媒体服务器
CN101094391A (zh) * 2007-06-26 2007-12-26 南京联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种视频交换路由方式的瘦资源视频绑定策略方法
CN101188605A (zh) * 2006-11-16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流媒体的***
CN101605138A (zh) * 2009-07-14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605A (zh) * 2006-11-16 2008-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发流媒体的***
CN101005456A (zh) * 2006-12-30 200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流转发方法和媒体服务器
CN101094391A (zh) * 2007-06-26 2007-12-26 南京联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多种视频交换路由方式的瘦资源视频绑定策略方法
CN101605138A (zh) * 2009-07-14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087A (zh) * 2013-12-31 2014-04-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机可支持的最大媒体流直连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702087B (zh) * 2013-12-31 2017-02-0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机可支持的最大媒体流直连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507215A (zh) * 2016-11-25 2017-03-15 上海熙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域服务支持网状结构的视频流传输方法
CN108600302A (zh) * 2018-03-13 2018-09-28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600302B (zh) * 2018-03-13 2021-08-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366233A (zh) * 2018-03-30 2018-08-03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摄像机的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366233B (zh) * 2018-03-30 2020-09-18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摄像机的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312094A (zh) * 2020-10-29 2021-02-0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113B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6113A (zh) 媒体流转发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RU2507697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етью
CN109561072B (zh)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及***
RU2005137314A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линии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трафика потоков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CN102970160B (zh) 一种辅助监控终端和备用服务器快速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9961014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nd server using the method
CN115277806A (zh) 云桌面连接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817267B (zh) 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和设备
US10462101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nd server using the method
CN110690990B (zh) 一种服务器升级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20230019667A1 (en) Network Access Control Method, SDF, CP, UP, and Network System
US11812378B2 (en) User management device, BNG, and BNG user internet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EP0986880A1 (e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nd station
CN111596940A (zh) 一种版本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573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31840A (zh) 一种视频业务***切换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47795B (zh) 资源调度方法、服务器、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41085A (zh) 基于万维网的实时通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396597B (zh) 自适应比特率数据广播
CN110267110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并发点播处理方法和***
CN110139059B (zh) 一种视联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JP2009267738A (ja) 優先端末以外のデータ通信を低減する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CN11122524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KR20070076933A (ko) 홈 게이트웨이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4095308B (zh) 多媒体会议质量的增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22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Binjiang District Dongxin Road No. 66 building two or three layer A C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