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9874B -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9874B
CN102239874B CN 201010183460 CN201010183460A CN102239874B CN 102239874 B CN102239874 B CN 102239874B CN 201010183460 CN201010183460 CN 201010183460 CN 201010183460 A CN201010183460 A CN 201010183460A CN 102239874 B CN102239874 B CN 102239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ianidin
chlorfenapyr
pesticidal combination
agent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834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9874A (zh
Inventor
陈耀波
冯涵丽
白复芹
任玉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ilir Chemic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1834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9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39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9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溴虫腈、噻虫胺和其他助剂,其中溴虫腈与噻虫胺的重量比为70∶1~60∶1。可应用于多种作物的多种害虫的防治。该组何物安全环保、成本低、效果好。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此两种化合物复配对靶标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在国内外未曾有关于溴虫腈和噻虫胺混配的报导,故提出该发明。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领域,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以溴虫腈和噻虫胺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通过化学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虫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害螨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杀螨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溴虫腈:
Figure GSA00000117128400011
又名虫螨腈,国外名称叫除尽,属芳基毗咯类化合物,是通过对含吡咯环天然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改造而得以成功开发的,其内吸性很强,同时与其他药物相互使用无抗性。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和一定的触杀作用,其作用机理独特,持效期长,对果树、蔬菜、棉花、豆类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害螨有较好的防效。对人畜毒性的毒性较低,是目前颇受关注的高效杀虫杀螨剂。
噻虫胺(Clothianidin):(E)-1-(2-氯-1,3-噻唑-5-基甲基)-3-甲基-2-硝基胍
Figure GSA00000117128400021
噻虫胺是一种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飞虱、蓟马、叶蝉等半翅目、鞘翅目和某些鳞翅目害虫的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等有点,而且与其它类型农药复配无交互抗性,是常规高度农药的理想替代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室内毒力测定实验中惊喜的发现,溴虫腈和噻虫胺复配可以大大提高对害虫的活性,同样对溴虫腈单剂和噻虫胺单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杀虫组合物,它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其中溴虫腈和噻虫胺的重量比为1∶70~6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溴虫腈和噻虫胺的较优重量比为1∶50~5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溴虫腈和噻虫胺两种有效组分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1~7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溴虫腈和噻虫胺与助剂、载体等加工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剂型是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刺吸式害虫,如盲椿象、飞虱、蚜虫、介壳虫、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以及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分散剂            5~20%
防冻剂            0.5~3%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溴虫腈和噻虫胺,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乳化剂            3~30%
溶剂              5~15%
稳定剂            2~15%
防冻剂            1~5%
消泡剂            0.1~8%
增稠剂            0.2~2%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水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首先将原药溴虫腈和噻虫胺、溶剂和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制得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的水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溶剂          1~30%
乳化剂        3~30%
稳定剂        2~15%
增效剂        2~10%
水            10~78%
该杀虫组合物微乳剂的具体加工步骤为:将溴虫腈和噻虫胺原药加入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乳化剂、稳定剂和增效剂等助剂,最后将其加入水中搅拌,形成均一透明液体,即得本发明组合物的微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填料              10~70%
该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溴虫腈和噻虫胺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可溶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分散剂        3~20%
稳定剂        3~10%
黏着剂        1~5%
填料          10~70%
该除草组合物可溶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溴虫腈和噻虫胺以及分散剂、稳定剂、黏着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溶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崩解剂      2~5%
填料        10~70%
该杀虫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溴虫腈、噻虫胺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七,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胶囊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溴虫腈            1~60%
噻虫胺            1~70%
尿素              5~20%
甲醛              5~20%
乳化分散剂        5~20%
防冻剂            1~5%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微胶囊剂加工步骤为:在装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物质的量比约为1∶1.5~2.0),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到8~9左右,然后升温至70~80℃,反应得到稳定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取一定量的溴虫腈与噻虫胺的原药溶于环己烷中,并在溶液中加入乳化分散剂,伴随剧烈搅拌,配成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上述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加入乳液中,调节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胶囊颗粒。缓慢升温,固化,温度控制在40~50℃,固化时间1h。选择加入适量的助剂,即可得稳定的微囊悬浮剂。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松节油、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效剂是指具有增强药剂渗透力,润湿扩展能力,击倒害虫速度,提高农药的耐雨水冲刷力,从而提高农药杀虫效果的一类安全、环保、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助剂,可选自有机硅农药增效剂ZC-650或有机硅农药渗透剂扩展剂Agrowet810c、农用有机硅农药增效剂Silwet408、氮酮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微生物剂选自: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山梨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环氧乙烷中的一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和聚氧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分散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等。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用的溴虫腈是吡咯类杀虫剂,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作用机理差异较大,且无交互抗性。
2、复配的两种杀虫剂双重作用机理,能够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增强了对环境的友好性。
具体实施方式:噻虫胺与溴虫腈不同配比联合毒力
1.1供试药剂
95.7%噻虫胺原药、95%溴虫腈原药,上述原药均由济南化工研究院农药研究所提供。
1.2供试虫源
室内连续饲养5代且其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敏感型甜菜夜蛾的三龄幼虫。
1.3两个单剂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浸虫法将两个原药都用少量丙酮溶解,再用0.1%的吐温水溶液稀释成成等差的5个浓度的溶液,稀释在烧杯里以备用,并以清水作为对照。将大小一致的三龄甜菜夜蛾幼虫在浸虫笼的药液中浸渍5S,吸去多余药液后将其置于直径为12cm的培养皿中,皿中放有新鲜甘蓝叶片加盖。每浓度处理10头,重复4次。设空白对照。于(27±1)℃光照培养箱中保持24h后检查死亡率,用拨针轻触虫体无反应者为死亡。死亡率用Abbott公式校正,再根据浓度对数——死亡率机率值分析(Bliss)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置死中量LC50的值。
2最佳配比筛选
按比例混合(Crafte)法进行混配寻优,筛选出噻虫胺与溴虫腈混配的最佳配比。设噻虫胺和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三龄幼虫24小时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a和b,两药剂混配时按下列比例混配成11个配方,即为a+0、0.9a+0.1b、0.8a+0.2b、0.7a+0.3b、0.6a+0.4b、0.5a+0.5b、0.4a+0.6b、0.3a+0.7b、0.2a+0.8b、0.1a+0.9b、0+b。每个配比的药液按上述方法进行毒力测定,24小时后检查甜菜夜蛾的死亡结果,求出各配比的毒性比率表1。
表1LC50剂量的噻虫胺与LC50剂量的溴虫腈不同配比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噻虫胺a+溴虫腈b)   实际死亡率(%)   理论死亡率(%)   毒性比率
  1.0a+0.0b   57.46 57.46 1.0000
  0.9a+0.1b   61.75 53.97 1.144154
  0.8a+0.2b   67.28 51.59 1.304129
  0.7a+0.3b   75.82 50.22 1.509757
  0.6a+0.4b   79.78 49.85 1.600401
  0.5a+0.5b   76.18 47.48 1.604465
  0.4a+0.6b   72.18 51.2 1.409766
  0.3a+0.7b   66.73 48.73 1.369382
  0.2a+0.8b   61.9 47.36 1.30701
  0.1a+0.9b   51.82 46.98 1.103023
  0.0a+1.0b   46.43 46.43 1.0000
根据表1结果,以两个单剂的LC50为基础,组成不同配比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测定,从表初步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混剂均有增效作用,它们的实际抑制率均大于或接近50%,毒性比率均大于1。其中以0.5a+0.5b的混剂实际死亡率最高。
因此,混剂的最佳配比为噻虫胺LC50值的50%加溴虫腈LC50值的50%,折算成两单剂有效成分的比例则为1∶4.56。参照最佳配比结果,实际以噻虫胺∶溴虫腈=1∶4.56(有效成分)进行混配,混配制剂用丙酮稀释成一定梯度的系列浓度,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混剂测定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以及共毒系数并按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噻虫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溴虫腈的毒力指数(TI)=噻虫胺的LC50/溴虫腈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噻虫胺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噻虫胺的TI×P噻虫胺+溴虫腈的TI×P溴虫腈
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
M为溴虫腈与噻虫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溴虫腈为溴虫腈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噻虫胺为噻虫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见表2。
表2噻虫胺、溴虫腈及其混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   毒力回归方程   LC50(mg/L)  相关系数(r)  共毒系数(CTC)
  噻虫胺   y=2.5896x+5.7318   0.5217   0.9428   -
  溴虫腈   y=2.4751x+4.6579   2.3763   0.9523   -
  混剂(噻∶溴=1∶4.56)   y=3.0146x+3.641   0.7395   0.9854   196.0131
表2表明,实际以噻虫胺∶溴虫腈=1∶4.56(有效成分)进行混配,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共毒系数为196.0131,其增效作用明显。
3.1田间实验防治小菜蛾
3.1试验方法
3.1.1施药方法
该试验喷药1次,施药日期为6月23日。此时甘蓝尚未结球。小菜蛾幼虫大部分处于2~3龄期。喷药时天气多云无风。用利农牌定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各处理均匀喷雾,叶片正反面都要求喷有效药液。每小区用药液1.8kg。
3.1.2调查方法
调查每个小区固定15株甘蓝作为调查株.记录全部叶片上的幼虫数量。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分别在喷药后3、7天和1O天调查活虫数。本试验共调查4次。
3.1.3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x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3.1.4药害调查方法
施药后连续10d目测药剂对作物没有药害产生,甘蓝生长良好。
3.1.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3处理药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GSA00000117128400091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27.8%(噻∶溴=1∶4.56)在药后15天,杀虫效果分别为89.38%、91.40%和95.79%,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用量处理杀虫效果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甘蓝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甘蓝是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夜蛾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2田间实验防治斜纹夜蛾
3.2试验方法
3.2.1施药方法
试验于2008年8月20~27日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蔬菜田中进行。菜田地势平坦,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pH 6.7,微酸性,面积2.7hm。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灌溉便利。常年种植小白菜、甘蓝、菜心、黄瓜等各类蔬菜。试验地占地面积2668m,小区间设保护行。试验栽培作物为甘蓝,种植密度为10cmxl4cm。菜地内菜青虫、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常年发生且危害严重。该试验喷药1次,此时甘蓝尚未结球。喷药时天气多云无风。用利农牌定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各处理均匀喷雾,叶片正反面都要求喷有效药液。每小区用药液1.8kg。
3.2.2调查方法
试验共调查3次,其中8月20日进行施药前的基数调查,8月21日(药后1d)、24日(药后3d)和27日(药后7d)进行药效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法调查,每点调查6株,统计整株斜纹夜蛾不同龄期的活幼虫数。根据调查结果,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计算各处理五个重复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同时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
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x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3.2.3试验药剂安全性观察
试验过程中同时观察试验药剂对试验作物甘蓝无药害,以及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无影响。
3.2.4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4处理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GSA00000117128400101
Figure GSA00000117128400111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甘蓝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27.8%(噻∶溴=1∶4.56)在药后15天,杀虫效果分别为83.80759%、86.50307%和86.71329%,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用量处理杀虫效果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水甘蓝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甘蓝是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夜蚜虫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对靶标作物安全,与单剂相比,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易于运输及使用,对环境污染少,不易产生药害。所以,本发明的研发及推广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laims (3)

1.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有溴虫腈和噻虫胺二元复配,其中溴虫腈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4.5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溴虫腈和噻虫胺累积所占制剂的质量比为1~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
CN 201010183460 2010-05-16 2010-05-16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Active CN102239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83460 CN102239874B (zh) 2010-05-16 2010-05-16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183460 CN102239874B (zh) 2010-05-16 2010-05-16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9874A CN102239874A (zh) 2011-11-16
CN102239874B true CN102239874B (zh) 2013-05-15

Family

ID=4495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83460 Active CN102239874B (zh) 2010-05-16 2010-05-16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98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562A (zh) * 2012-01-13 2012-07-11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虫螨腈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1539A (zh) * 2012-08-29 2014-03-12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和虫螨腈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076185B (zh) * 2015-08-21 2017-04-05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虫螨腈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
CN112624871A (zh) * 2021-01-07 2021-04-09 中诚国联(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虫螨腈的高塔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3153A1 (en) * 1996-11-25 1998-06-04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Insecticidal and miticidal compositions
CN1478391A (zh) * 2003-07-08 2004-03-03 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虫螨腈混配农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698434A (zh) * 2003-07-08 2005-11-23 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虫螨腈与生物类杀虫剂混配农药制剂
CN101422160A (zh) * 2008-11-13 2009-05-06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3153A1 (en) * 1996-11-25 1998-06-04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Insecticidal and miticidal compositions
CN1478391A (zh) * 2003-07-08 2004-03-03 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虫螨腈混配农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698434A (zh) * 2003-07-08 2005-11-23 云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虫螨腈与生物类杀虫剂混配农药制剂
CN101422160A (zh) * 2008-11-13 2009-05-06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Guessan,R等.Chlorfenapyr:A pyrrole insecticide for the control of pyrethroid or DDT resistant Anopheles gambiae(Diptera:Culicidae)mosquitoes.《Acta Tropica》.2007,第102卷(第1期),第69-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9874A (zh)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6661A (zh) 一种含有联苯菊酯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2383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74B (zh)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35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72430A (zh) 一种含有噻虫嗪和啶虫脒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2385A (zh)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28056B (zh)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和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64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3609573A (zh)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与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93218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10312A (zh)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和喹螨醚的杀螨组合物
CN101558757A (zh) 含有螺螨酯和烯啶虫胺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2283237A (zh) 一种含有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4255735A (zh) 啶虫丙醚和四氯虫酰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3503870A (zh) 一种含有丁氟螨酯与溴虫腈的杀螨组合物
CN103609571A (zh) 一种含有甲维盐与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34492B (zh)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69941B (zh)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和溴虫腈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3636642A (zh) 一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3355335A (zh) 一种含有丁氟螨酯与丁醚脲的杀螨组合物
CN108077273A (zh) 一种含有乙唑螨腈与双甲脒的杀螨组合物
CN109392909A (zh) 一种含有氟吡呋喃酮与溴虫腈的杀螨组合物
CN102217644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CN102308799A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酯和溴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83238A (zh) 一种含有吡虫啉和灭蝇胺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9

Address after: 262737 Lingang Industrial Park, Weifang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ailir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Changyang Industrial Park in Laixi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266100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Audis Bio & Tech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