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0861B -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0861B
CN102200861B CN201010134378.2A CN201010134378A CN102200861B CN 102200861 B CN102200861 B CN 102200861B CN 201010134378 A CN201010134378 A CN 201010134378A CN 102200861 B CN102200861 B CN 102200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ouch
sensitive area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34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0861A (zh
Inventor
马宝宝
范小利
侯文林
马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343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0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0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0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触控板包括触摸感应区,还包括:触控组件,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内的触摸操作;光源,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之外;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处,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产生平面光。所述触控板的光源设置于触摸感应区之外,通过将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之外的点状光转换为使触摸感应区域发光的平面光,令触控板产生发光光效,该种设置的发光元件不会增加触控板在电子设备上占用的厚度空间。

Description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光效的触控板、具有该触控板的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控板为笔记本电脑的必不可少输入设备,通常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表面,使用者可通过手指在触控板的触控表面移动,来控制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光标的移动,完成相应的操作功能。
现有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很少具有发光光效,外观形状较为单一,且虽然有的能够实现发光,但通常是将发光光源设置于笔记本电脑壳体内部触摸板的下方,发光光源所发出光线穿透触摸板,形成为带光效结构。
然而,该种设置结构的发光元件不但使触控板在壳体内部的厚度增加,和目前追求的轻薄趋势相违背,而且,所形成的光效效果单一,缺少与用户操作的互动变化,因此目前带光效触控板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该触控板的触模板具有发光光效,且发光光源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的外部,不会使触控板在电子设备壳体内部的厚度空间增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摸感应区,另外还包括:
触控组件,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内的触摸操作;
光源,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之外;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处,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产生平面光。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触控板,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所述导光元件具体包括:
导光管,与所述点光源连接,并沿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
导光板,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导光管发出的光传导为所述触摸感应区处的平面光。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触控板,所述点光源为四颗能够变换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管绕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构成为框体结构。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主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通孔;
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周围;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通孔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通孔处,在所述通孔上产生平面光;
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导光元件在所述通孔上的范围构成了所述触控组件的触摸感应区,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触摸操作。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所述导光元件具体包括:
导光管,与所述点光源连接,并沿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
导光板,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导光管发出的光传导为所述触摸感应区处的平面光。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点光源为四颗能够变换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管绕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构成为框体结构。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导光板为雾化板体,使得不同强度的光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传输距离不同。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导光管和所述导光板一体结构设置,且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形成有按规则排列的多个盲孔,通过所述盲孔,所述导光板在不同区域的透光度改变,使不同强度的光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传输距离不同。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触控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点光源依据预先设定程序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所述导光板上产生多种颜色和图案规则变换的动态光效。
优选地,上述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触控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控组件感应到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输入操作时,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点光源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所述导光板上的颜色和图案的变换与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互动。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主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通孔;
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周围;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通孔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通孔处,在所述通孔上产生平面光;
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导光元件在所述通孔上的范围构成了所述触控组件的触摸感应区,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触摸操作;
控制单元,与所述触控组件连接,用于当所述触控组件感应到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输入操作时,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光源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颜色和图案的变换与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互动。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光效控制方法,应用于采用触摸板进行控制操作的电子设备中,包括步骤:
获得用户在触摸感应区上的触摸操作;
判断所述触摸操作的操作手势;
根据所述操作手势,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之外的光源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其中所述光源与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导光元件连接,通过所述导光元件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为平面光,使所述触摸感应区上产生与用户的触摸操作互动的颜色和图案。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触控板的光源设置于触摸感应区之外,通过将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之外的点状光转换为使触摸感应区域发光的平面光,令触控板产生发光光效,该种设置的发光元件不会增加触控板在电子设备上占用的厚度空间;
2)能够控制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外的点状光亮灭、颜色和亮度的变化,使得在触摸感应区域上产生依规律变化的动态发光光效,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触控板的触摸感应区域的控制区域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触控板及具有该触控板的电子设备,能够将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外的光源所发出的光,转换为使触摸感应区域发光的平面光,触控板产生发光光效,各发光元件可以均设置于触控板的边缘,不会增加触控板在电子设备内部的厚度空间。另外,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触控板及触控板的光效控制方法,能够控制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外的光源的颜色、亮度的变化,使得在触摸感应区域上产生依规律变化的动态发光光效。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触控板,包括触摸感应区,另外还包括:
触控组件,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内的触摸操作;
光源,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之外;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处,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产生平面光。
以下将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触控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该触控板具体包括:
触控组件,设置于设备壳体的内部,通过该触控组件感应用户在触摸感应区内的触摸操作,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图1中间的长方形区域构成了触摸感应区100;
点光源10,设置于触摸感应区100之外;
导光管20,与点光源10连接,设置在触摸感应区100的至少一个边上,通过该导光管20来传导点光源10发出的光,将点光源10发出的光传导至触摸感应区100的边缘;
导光板30,覆盖设置于触摸感应区100之上,用于将导光管20发出的光传导为触摸感应区100处的平面光。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点光源10包括四颗能够变换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导光管20围绕触摸感应区100的四边边缘设置,构成为框体结构,每一发光二极管均连接至导光管20,使得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能够均匀传导至触摸感应区100的边缘,将点光源传导为线光源。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覆盖设置于触摸感应区100上的导光板30为雾化板体,使得不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30的传导距离不同。具体地,导光板30的侧边分别与导光管20接触连接,导光管20导出的光能够均匀进入导光板30,但随着每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变化、颜色变化以及不同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情况,在导光板30上形成不同的阴影图案,并且能够变化、运动,产生动态光效。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触控板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点光源10、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与第一实施例的形状相同,但将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一体结构设置,使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整体安装于触控组件上方,令导光板30恰好覆盖于触摸感应区之上。
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一体结构设置时,为了使导光板30上也能够产生动态光效,可以在导光板30的下表面设置多个按规则排列的盲孔31,如图3所示,通过该些盲孔31,破坏导光材料的均匀导光特性,使导光板30在不同区域的透光度改变,不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30的传输距离不同,这样每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强、颜色以及开关按规律变化时,在导光板30上形成不同的阴影图案,产生动态光效。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触控板中,导光板30作为一发光板体覆盖设置于触控组件的感应电极层上,导光板30与感应电极层的上表面贴合连接,尺寸大小可以与感应电极层相同。为保证触控板的触摸操作灵敏性,最佳地,导光板30的厚度小于2mm。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触控板,为使导光板30的表面产生动态光效,触控板还包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点光源10的亮灭、颜色变化和亮度变化情况。该控制单元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控芯片(如为各种单片机),或者可以直接为触控板的控制芯片,来对各发光二极管进行控制。
具体通过该控制单元使触控板产生的动态光效可以具有以下几种形式:
1)依预先设定程序产生平面动态光效
如图1和图2触控板,当四颗发光二极管全亮时,导光管20构成的整个导光框体发光,因为各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度不同,光进入导光板30的距离也不同,因此在导光板30的中间形成不同形状的阴影区域,当各个发光二极管颜色、光强和亮灭次序变化时,阴影区域形状不断变化、移动,在导光板30上形成平面动态光效。
因此,若在控制单元预先设定每颗发光二极管在每一时刻的亮灭、颜色和光强情况,则该四颗发光二极管按照该设定程序变化时,导光板30上能够形成规则且按规律变化的动态光效图案。
2)产生与用户操作互动的动态光效
控制单元与触控板的触控组件电连接,使触控板的四颗发光二极管,依据用户在触摸感应区上的位置和/或点触操作进行亮灭、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导光板30上的颜色和图案的变换与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互动。
如根据用户手指在触摸感应区上的实时位置变化:
参阅图4,该触摸感应区100的整个区域可以划分为5个区域,若感应判断手指位于第I区域,则使发光二极管1缓慢变亮,利用导光板30的雾化效果,第I区域(手指区域)出现朦胧的光晕。当手指向触摸感应区100之外滑动时,发光二极管1的光变弱,照亮的区域变少、变淡;如果手指向触摸感应区100的中心区域V滑动,则使发光二极管1的光强变强,照亮的区域变大、变浓;如果手指从区域I滑到区域II,则使发光二极管1缓慢熄灭,发光二极管2变亮,效果类似于在区域I的变化。当手指滑进区域V,也即接近触摸感应区100的中心区域时,发光二极管1、2、3和4全部变亮,照亮区域I、II、III、IV,但不能照亮区域V,所以会在手指上出现一个椭圆形的阴影区域。
依据上述的变换规则,当用户在触摸感应区100上随意移动手指时,会产生各种光效,如摆动、旋转等,实现一种光跟随手指移动的效果。
另外,触摸感应区100上的动态光效可以根据用户在导光板30上的点触操作而变化:
获取用户手指在触摸感应区100上的单击、双击信号,正常单击、双击操作时,单击一次时其中一发光二极管闪烁一下,双击时其中一发光二极管连续闪烁两次。此外,还可以根据单击的次数,使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随机变化,并根据点击的快慢改变闪烁的频率和光强度,实现类似音乐脉冲跳跃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通过改变发光二极管的亮灭、颜色和光强,使触摸感应区100上产生的动态光效可以具有多种形式,按照上述的结构和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导光板表面形成多种光效图案,在此不再对每种形式进行一一列举。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上述结构的触控板,能够将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之外的点状光转换为使触摸感应区域发光的平面光,不会增加触控板在电子设备上的厚度空间;另外能够控制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外的点状光亮灭、颜色和亮度的变化,使得在触摸感应区域上产生依规律变化的动态发光光效,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触控板的电子设备,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该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
主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通孔;
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周围;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通孔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通孔处,在所述通孔上产生平面光;
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导光元件在所述通孔上的范围构成了所述触控组件的触摸感应区,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触摸操作。
光源与导光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光源为点光源10,导光元件包括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
具体地,点光源10包括四颗能够变换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壳体的通孔***;导光管20,与点光源10连接,围绕壳体上所述通孔的四边边缘设置,构成为框体结构,用于将点光源10发出的光传导至通孔(也即电子设备触摸感应区100)的边缘,另外导光管20随同点光源10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时,是围绕壳体上的所述通孔嵌设于主机壳体的内部;导光板30,覆盖设置于所述通孔上,也即覆盖于触控组件的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导光管20发出的光传导为触摸感应区100处的平面光,最佳地,导光板30的上表面低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其中触控板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覆盖设置于触摸感应区100上的导光板30为雾化板体,使得不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30的传导距离不同,随着每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变化、颜色变化以及不同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情况,在导光板上形成不同的阴影图案,并且能够变化、运动,产生动态光效。
触控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将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一体结构设置,使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整体安装于触控组件上方,令导光板30恰好覆盖于触摸感应区之上。
其中,导光管20和导光板30一体结构设置时,为了使导光板30上也能够产生动态光效,可以在导光板30的下表面设置多个按规则排列的盲孔,如图3所示,通过该些盲孔,破坏导光材料的均匀导光特性,使导光板30在不同区域的透光度改变,不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30的传输距离不同,这样每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强、颜色以及开关按规律变化时,在导光板30上形成不同的阴影图案,产生动态光效。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触控板中,所述导光板30可以直接构成为触控组件的感应电极层,也可以仅作为一发光板体覆盖设置于触控组件的感应电极层上,感应电极层的上表面形成为触摸感应区,导光板30与感应电极层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此时最佳地,导光板30的厚度小于2mm。
为使导光板30的表面产生动态光效,触控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点光源10依据预先设定程序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导光板30上产生多种颜色和图案规则变换的动态光效;或者包括一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触控组件感应到用户在触摸感应区上的输入操作时,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点光源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所述导光板上的颜色和图案的变换与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互动。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光效控制方法,应用于采用触摸板进行控制操作的电子设备中,包括:
获得用户在触摸感应区上的触摸操作;
判断所述触摸操作的操作手势;
根据所述操作手势,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之外的点光源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其中所述点光源与导光管连接,通过所述导光管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点状光,传导为绕所述触摸感应区的线状光;
利用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且与所述导光管连接的导光板,使所述触摸感应区上产生与用户的触摸操作指令互动的颜色和图案。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触控板的触控组件感应用户的触摸操作,将触摸操作指令传送至电子设备或触控板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判断该触摸操作的操作手势,该操作手势包括判断操作为滑动操作还是点触操作、判断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判断点触操作的点击次数等,根据该操作手势,控制设置于触摸感应区之外的点光源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不同操作手势进行不同的颜色变化和/或亮度变化。
之后,通过导光管和导光板进一步将点光源的点状光,传导为触摸感应区上的平面光,在触摸感应区上产生与用户的触摸操作指令互动的颜色和图案。具体地,本发明设置雾化板体作为导光板,使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上的传导距离不同,实现动态光效图案。
例如,当判断操作为滑动操作时,依据上述图4所示划分触摸感应区为5个区域,若感应判断手指位于第I区域,则使发光二极管1缓慢变亮,手指区域出现朦胧的光晕。当手指向触摸感应区100之外滑动时,发光二极管1的光变弱,照亮的区域变少、变淡;如果手指向触摸感应区100的中心区域V滑动,则使发光二极管1的光强变强,照亮的区域变大、变浓;如果手指从区域I滑到区域II,则使发光二极管1缓慢熄灭,发光二极管2变亮,效果类似于在区域I的变化。
又比如,判断为点触操作时,正常单击、双击操作时,单击一次时其中一发光二极管闪烁一下,双击时其中一发光二极管连续闪烁两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触控板的光效控制方法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每一种实现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之外的点状光转换为使触摸感应区域发光的平面光,不会增加触控板在电子设备上的厚度空间;
2)能够控制设置于触摸感应区域外的点状光亮灭、颜色和亮度的变化,使得在触摸感应区域上产生依规律变化的动态发光光效,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摸感应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控组件,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内的触摸操作;
光源,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之外;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处,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产生平面光,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所述导光元件具体包括:
导光管,与所述点光源连接,并沿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
导光板,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导光管发出的光传导为所述触摸感应区处的平面光;
所述点光源为四颗能够变换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管绕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构成为框体结构,每一发光二极管均连接至导光管,使得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能够均匀传导至触摸感应区的边缘,将点光源传导为线光源;
导光板为雾化板体,使得不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的传导距离不同,导光管导出的光均匀进入导光板,随着每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变化、颜色变化以及不同发光二极管的开关情况,在导光板上形成不同的阴影图案,并且能够变化、运动,产生动态光效,或者导光板的下表面设置多个按规则排列的盲孔,通过盲孔,使不同强度的光在导光板的传输距离不同,每一发光二极管的光强、颜色以及开关按规律变化时,在导光板上形成不同的阴影图案,产生动态光效;
控制单元与触控板的触控组件电连接,使触控板的四颗发光二极管,依据用户在触摸感应区上的位置和/或点触操作进行亮灭、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导光板上的颜色和图案的变换与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互动。
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主机,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主机连接,所述主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通孔;
光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周围;
导光元件,与所述光源连接,且覆盖设置于所述通孔上,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通孔处,在所述通孔上产生平面光;
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导光元件在所述通孔上的范围构成了所述触控组件的触摸感应区,用于感应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触摸操作;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所述导光元件具体包括:
导光管,与所述点光源连接,并沿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传导至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
导光板,覆盖设置于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用于将所述导光管发出的光传导为所述触摸感应区处的平面光;
所述点光源为四颗能够变换发光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管绕所述触摸感应区的边缘设置,构成为框体结构;
所述导光板为雾化板体,使得不同强度的光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传输距离不同;或所述导光管和所述导光板一体结构设置,且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形成有按规则排列的多个盲孔,通过所述盲孔,所述导光板在不同区域的透光度改变,使不同强度的光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传输距离不同;
所述触控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点光源依据预先设定程序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所述导光板上产生多种颜色和图案规则变换的动态光效;所述触控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触控组件感应到用户在所述触摸感应区上的输入操作时,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按照预定的策略控制所述点光源进行颜色和光强的变化,使所述导光板上的颜色和图案的变换与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互动。
CN201010134378.2A 2010-03-25 2010-03-25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2200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4378.2A CN102200861B (zh) 2010-03-25 2010-03-25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34378.2A CN102200861B (zh) 2010-03-25 2010-03-25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0861A CN102200861A (zh) 2011-09-28
CN102200861B true CN102200861B (zh) 2015-01-28

Family

ID=4466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4378.2A Active CN102200861B (zh) 2010-03-25 2010-03-25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0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3901A1 (en) 2014-09-30 2016-04-07 Apple Inc Configurable force-sensitive input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649686B (zh) 2015-09-30 2019-02-01 美商蘋果公司 具有適應性輸入列之鍵盤
US10409412B1 (en) 2015-09-30 2019-09-10 Apple Inc. Multi-input element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0318065B2 (en) 2016-08-03 2019-06-11 Apple Inc. Input device having a dimensionally configurable input area
US10871860B1 (en) 2016-09-19 2020-12-22 Apple Inc. Flexible sensor configured to detect user inputs
US10732743B2 (en) 2017-07-18 2020-08-04 Apple Inc. Concealable input reg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icroperforations
US10732676B2 (en) 2017-09-06 2020-08-04 Apple Inc. Illuminated device enclosure with dynamic trackpad
CN109973838A (zh) * 2019-04-04 2019-07-05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氛围灯
CN116149430B (zh) * 2023-02-24 2024-01-12 苏州天立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触控板背光模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3590Y (zh) * 2008-04-16 2009-05-06 东莞广明电子有限公司 具显像功能的发光式触控结构
CN101615076A (zh) * 2008-06-24 2009-12-30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2647B (zh) * 2006-05-01 2013-01-30 Rpo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触摸屏的波导材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3590Y (zh) * 2008-04-16 2009-05-06 东莞广明电子有限公司 具显像功能的发光式触控结构
CN101615076A (zh) * 2008-06-24 2009-12-30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0861A (zh) 201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0861B (zh) 触控板、光效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1751176B (zh) 发光触控板模块
AU2006333374B2 (en) Illuminated input device
CN203179767U (zh) 发光触控键盘
CN202041931U (zh) 一种电磁炉的触控按键背光显示装置
CN101444000B (zh) 用于家用工具的操作单元
CN203491998U (zh) 一种触摸开关
CN201652503U (zh) 一种电磁炉的发光式滑动触控装置
CN201408677Y (zh) 一种电磁炉的可透光按键装置
CN202059386U (zh) 发光触摸按键
CN101556520A (zh) 触摸按键装置
CN202835677U (zh) 一种显示和按键一体的空调器
CN103051321A (zh) 应用于监控设备的触摸按键
CN201477523U (zh) 闪烁发光键盘的驱动模块及带有该模块的闪烁发光键盘
CN206292811U (zh)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按键发光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05373459A (zh) 控制装置
CN205862311U (zh) 具有发光装置的触摸板及电子装置
CN206003672U (zh) 导光薄膜开关
CN202856713U (zh) 带指示灯的电容式触摸键
CN109243896A (zh) 发光键盘
CN205193729U (zh) 一种发光键盘
CN207264363U (zh) 一种采用薄膜发光电路制成的自发光触摸控制面板
CN201278618Y (zh) 触控式遥控器
CN202340213U (zh) 一种多路触摸式智能墙壁开关控制器
CN203376731U (zh) 触摸感应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