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6416B -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6416B
CN102196416B CN201110135683.8A CN201110135683A CN102196416B CN 102196416 B CN102196416 B CN 102196416B CN 201110135683 A CN201110135683 A CN 201110135683A CN 102196416 B CN102196416 B CN 102196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requency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56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6416A (zh
Inventor
大出高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356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6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6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预先将与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之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改变的无线终端装置的性能相关的终端性能信息与终端类别对应起来,在从无线终端装置接收到终端性能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终端性能信息确定终端类别,根据所确定的终端类别,进行与该无线终端装置之间的线路设定,并发送与该线路设定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基于终端类别进行线路设定,进一步简化控制。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1月10日,申请号为200680056322.1,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这样的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技术,该终端装置中,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其中心频率、以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及其中心频率的两者或一方为可变。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通信中要求非常高速的通信速度,例如,在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服务中,鉴于高速化的要求,正在研究高速宽带通信方式。作为其中之一的通信方式,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接入)方式正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被研究而得到标准化。
下面,以W-CDMA方式为例进行说明。W-CDMA***由移动电话或车载电话等终端装置(UE:User Equipment)、与终端装置(下面简称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基站(Node B)、以及控制多个无线基站(下面简称为“基站”)的无线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构成(图5)。
在上述W-CDMA方式中,使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或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通过宽带化来实现更高速的通信速度,在FDD方式中,对上行/下行链路分配独立的频率资源。通过法令(电波法等)来规定可用于上行链路(uplink)的频带(上行频带)以及可用于下行链路(downlink)的频带(下行频带)。例如,在日本提供服务的2GHz频带的情况下,这些带宽均为5.0MHz而恒定,上行和下行频带之间的频率差恒定为190MHz。因此,在采用了W-CDMA方式的无线通信***中,若选择上行和下行频带之中的一方,则能够根据频率差,决定另一方。即,终端只要决定下行频率(频带),进行通知即可。
图1是说明作为W-CDMA***的规格之一的、非专利文献3中规定的、在基站和终端之间进行收发的频率信息的图。如图1所示,在FDD方式中,向移动通信装置通知下行频率信息(图中表述为“UARFCN downlink(Nd)”。UARFCN是UTRA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的缩写)为必须(MP),而上行频率信息(图中表述为“UARFCN uplink(Nu)”)为选择(OP)。在频率差不是恒定(固定)的情况下,上行频率信息的通知为必须(MP)。下行频率由无线控制装置决定,经由基站通知给终端。
将表示上行频率的信息表述为Nu,将表示下行频率的信息表述为Nd,由于设定范围为0~16383,所以为了表现该设定范围需要14比特。因此,作为14比特的控制信号通知给终端。
这些频率信息Nu、Nd在非专利文献1中有所规定,通过下式求得。
Nu=5×(FUL-FUL_offset)  (1)
Nd=5×(FDL-FDL_offset)  (2)
在此,FUL及FDL分别表示所决定的频率,FUL_offset和FDL_offset表示图2中规定的偏移频率。因此,图2是说明每个频带的频率差的图,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表的基础上,追加了上行和下行频带的中心频率、以及上行和下行频率差的栏。
图2中的“i”~“ix”分别表示频带序号。由此,图2中表示了按照每个频带、分别分配给上行链路(UL:从终端(UE)向基站(Node B)进行发送的链路)、下行链路(DL:从基站向终端进行发送的链路)的频带、以及这些频带之间的频率差。
使用上式,计算上行频率为1922.4MHz、下行频率为2112.4MHz时的频率信息Nu、Nd如下。
Nu=5×(FUL-FUL_offset)=5×(1922.4-0)=9612    (3)
Nd=5×(FDL-FDL_offset)=5×(2112.4-0)=10562   (4)
在W-CDMA方式中,以类别对终端的性能(终端性能)分类。在此,终端性能是指,可同时进行通信的无线信道数等,为进行通信而必须的信息。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该信息分成多个类别,从而易于管理。例如,图3是说明记载于非专利文献3的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方式的现有分类的图,图4是说明记载于非专利文献3的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方式的分类的图。HSDPA及HSUPA均用于将W-CDMA进一步高速化。图3中示出了如下情况:按照每个类别,确定了一次可接收的最大HS-DSCH(High-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数、间歇接收的最小传送时间间隔(Minimum inter-TTI interval)、HS-DSCH发送块的最大比特数、软信道的总比特数。图4中示出了如下情况:按照每个类别,确定了一次可发送的最大E-DCH(Enhanced-Dedicated Channel:增强专用信道)数、最小SF(SpreadingFactor:扩频因子)、支持的E-DCH的传送时间间隔(TTI)(TTI为10及2ms)、以10ms的TTI发送的E-DCH发送块的最大比特数、以2ms的TTI发送的E-DCH发送块的最大比特数。
如上所述,类别是为了在基站和终端之间适当地进行通信而必不可缺的信息。因此,类别信息(例如类别序号)或终端性能信息从终端通知给基站侧。该通知反应到选择发送对象并决定发送方法的调度(scheduling)中。
最近,提出了一种实际使用的上行频带宽度(下面简称为“上行带宽”)和下行频带宽度(下面简称为“下行带宽”)不仅不同,还可根据终端性能而改变的通信***。例如,可以举出正在3GPP中研究规格化的E3G(Evolved 3G。又称为S3G(Super 3G))***。
该E3G***中的、上行和下行的频率差根据各带宽的分配或各频带的中心频率而变化。因此,与现有的W-CDMA***不同,不能通过下行频率的选择来自动选择上行频率。即,必须分别实施上行频率、下行频率的设定,所以需要的控制信息增多,控制更加复杂,基站侧必须将上行频率、下行频率的各控制信息通知给终端。
由于上述频率设定有可能因传输环境或调度等而在通信中也发生改变,所以需要快速进行频率设定。为了快速进行频率设定,实现下述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是很重要的:进一步减少收发的控制信息的数量,或是以更少的比特数通知频率信息(控制信息),以及进一步简化控制。以往,通知通过式(1)、(2)求得的频率信息Nu、Nd分别需要14比特,所以如何能够以更少的比特数将这些频率信息Nu、Nd通知给终端侧也是要重视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414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69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7525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25.101 V7.4.0(2006-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25.306 V6.8.0(2006-0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25.331 V6.10.0(2006-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快速进行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中的频率设定的技术。
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无线通信***均用于与无线终端装置(下面简称为“终端”)进行通信,分别具备如下单元。
第一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类别确定单元,该类别确定单元使用能够在与无线终端装置之间使用的发送带宽以及接收带宽的至少一方来确定终端类别。
第二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类别确定单元,该类别确定单元使用能够在与无线终端装置之间使用的发送频率与接收频率之差来确定终端类别。
本发明的第三~第十四方式的无线通信***均对应于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其中心频率)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及其中心频率)的两者或两者之一能够改变的终端,分别具备以下单元。
并且,本发明的第一~第四方式的终端均以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其中心频率、以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及其中心频率的两者或一方能够改变为前提,分别具备以下单元。
第三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性能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与该终端的性能相关的终端性能信息,进行提取;类别确定单元,其根据性能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性能信息,确定终端所属的终端类别;以及线路设定单元,其根据类别确定单元确定的终端类别,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并且,将对应于该线路设定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该终端。
第四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性能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与该终端的性能相关的终端性能信息,进行提取;类别确定单元,其根据性能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性能信息,确定终端所属的终端类别;以及调度单元,其根据类别确定单元确定的终端类别,进行从终端选择作为通信对象的终端的调度。
第五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类别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表示该终端所属的终端类别的终端类别信息,进行提取;以及线路设定单元,其根据类别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类别信息,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并且,将对应于该线路设定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该终端。
第六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类别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终端发送来的、表示该终端所属的终端类别的终端类别信息,进行提取;以及调度单元,其根据类别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类别信息,进行从终端选择作为通信对象的终端的调度。
第七方式的无线通信***,在上述第三~第六的任意方式中的构成之外,还具备控制信号发送单元,该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在变更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频率的情况下,使用该变更前后的频率差,生成表示该变更后的频率的控制信号,发送到该终端,进行通知。
第八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线路设定单元,其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同时使用线路设定单元通过线路设定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一方,以及由该下行频率和该上行频率之间的频率差表现的另一方,生成控制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装置,从而通知该下行频率和该上行频率。
第一方式的终端是假设了上述第八方式的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终端具备:控制信号接收单元,其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是同时利用在该无线通信***侧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一方,以及由该下行频率与该上行频率之间的频率差表现的另一方来生成并发送来的;以及装置设定单元,其根据控制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确定上行频率及下行频率,进行终端的设定。
第九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线路设定单元,其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将线路设定单元通过线路设定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至少一方设定为基准频率,将表示该基准频率的基准频率信息、以及该基准频率与该一方之间的频率差,生成控制信号,发送给无线终端装置,从而通知该一方。
第十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线路设定单元,其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使用线路设定单元通过线路设定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至少一方与预先作为基准决定的基准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生成控制信号,发送给终端,从而通知该一方。
第二方式的终端是假设了上述第九或第十方式的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终端具备:控制信号接收单元,其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是使用表示预先作为基准决定的基准频率的基准频率信息、以及该基准频率与在该无线通信***侧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一方的频率差生成并发送来的;以及装置设定单元,其根据控制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确定一方频率,进行终端的设定。
第十一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线路设定单元,其设定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进行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在线路设定单元进行了线路设定的情况下,使用表示属于通过该线路设定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副载波的副载波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发送给终端,从而通知该一方。
第十二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调度单元,其进行从多个终端选择作为通信对象的终端的调度;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设定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向调度单元实施调度而选择的终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通知:使用表示属于通过该调度的实施而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副载波的副载波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
第三方式的终端是假设了上述第十一或第十二方式的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终端具备:控制信号接收单元,其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设定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后,通知该无线通信***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一方,且该控制信号是通过使用表示属于该一方的副载波的副载波信息生成并发送来的;以及装置设定单元,其根据控制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确定一方的频率及带宽,进行终端的设定。
第十三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线路设定单元,其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分成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组,向线路设定单元进行了线路设定的无线通过下述方式来通知一方:使用表示与通过进行该线路设定而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该一方对应的组的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
第十四方式的无线通信***具备:调度单元,其进行在终端中选择作为通信对象的终端的调度;以及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其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分成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组,向调度单元实施调度而选择的终端通过如下方式来通知通过该调度的实施而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一方:使用表示与该一方对应的组的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
第四方式的终端是假设了上述第十三或第十四方式的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终端具备:控制信号接收单元,其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收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分成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组后,通知该无线通信***所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一方,且该控制信号是通过使用表示与该一方对应的组的组信息生成并发送来的;以及装置设定单元,其根据控制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确定一方的频率及带宽,进行终端的设定。
本发明中,通过从终端发送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终端性能信息或表示该终端类别的终端类别信息,在无线通信***侧确定终端类别,根据所确定的终端类别,进行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并且,将与该线路设定对应的控制信号(信息)发送给该终端。该线路设定(无线通信中的频率设定)以限定为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1个以上的设定项目中的可设定范围的方式进行。通过进行这种限定,进一步简化频率设定。因此,频率设定自身能够以更高速度进行。这在伴随实施调度的频率设定的情况下也相同。终端性能信息是表示上述设定项目之中的至少一个内容的信息,例如可采用终端可接收的频带宽度(发送频带宽度)、以及终端可发送的频带宽度(接收频带宽度)的至少一方,或终端可收发的频率之差(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之差)。
在本发明中,在进行了与终端之间的线路设定或基于调度实施的频率设定的情况下,使用在该频率设定中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一方,以及由该下行频率和该上行频率之间的频率差表现的另一方,生成控制信号(信息),发送给终端。为表现该频率差所需的比特数,要比为表现上行频率或下行频率所需的比特数少。因此,能够以更少的比特数来表现控制信号(信息)。由此,频率设定的快速化变得更加容易。
这在如下情况下也相同,即,使用表示预先作为基准决定的基准频率的基准频率信息、以及该基准频率与通过频率设定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至少一方之间的频率差,生成控制信号(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从而通知该一方;以及,使用下行频率及上行频率之中的至少一方与预先作为基准决定的基准频率之间的频率差,生成控制信号(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从而通知该一方。
在本发明中,在进行了线路设定或基于调度实施的频率设定的情况下,使用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通知在该频率设定中决定的表示下行频带的下行频率及表示上行频带的上行频率之中的一方,该通知是使用表示属于该一方的副载波的副载波信息(例如分配给副载波的序号),生成控制信号(信息)并发送给终端来进行的。通过预先准备用于确定副载波信息与频率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能够容易地根据副载波信息确定对应的频率。大多数情况下,副载波信息自身与将所决定的频率作为控制信号(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更少的比特数表现。因此,控制信号(信息)的比特数进一步减少,从而频率设定的快速化也变得更加容易。
在本发明中,在进行线路设定或基于调度实施的频率设定的情况下,将频率互不相同的副载波分成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组,向进行了频率设定的无线终端装置通知与所决定的下行频带及上行频带之中的至少一方,该通知是使用表示与该一方对应的组的组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信息)并发送来进行的。分别对各组决定频带宽度及其频带宽度的位置(频率)。因此,通过对每个组准备相对应的频带宽度及表示该频带宽度的位置的信息,能够根据组信息确定频带宽度及其位置。这意味着应通知给终端侧的信息数量进一步减少。若不细致地进行分组,则表现组信息所需的比特数与采用控制信号(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相比,大幅度减少。由此,频率设定的快速化也变得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以往在基站和终端之间收发的频率信息的图。
图2是说明每个频带的频率差的图。
图3是说明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方式中的现有分类的图。
图4是说明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方式中的现有分类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的图。
图6是可利用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7是可利用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装置设定控制部的构成图。
图8是在构成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基站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9是在构成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基站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电路设定部的构成图。
图10是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终端性能信息的图。
图11是可利用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变形例的构成图。
图12是可利用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3是构成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基站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4是可利用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5是在构成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基站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
图16是表示副载波的编号方式例的图。
图17是说明副载波的分组的图。
图18是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终端性能信息的变形例的图。
图19是说明移动使用频带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的图。该无线通信***是用于实现例如与E3G对应、即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正交分频多址接入)对应的移动通信服务的***。如图5所示,与移动终端装置(UE:User Equipment。下面简称为“终端”)52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Node B。下面简称为“基站”)51配置有多个,通过无线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53控制多个基站51。
图6是表示搭载在上述终端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具备天线61、2个无线部62及63、编码/调制部64、解调/解码部65、存储终端性能信息的终端性能信息存储部66、终端信息信号生成部67、控制信号提取部68、以及装置设定控制部69。下面,为了明确存储目的地,对终端性能信息也附加“66”进行表示。
作为发送对象的发送数据被编码/调制部64进行编码、调制。通过调制得到的RF信号经由无线部62,从天线61发送出去。
另一方面,被天线61接收到的RF信号通过无线部63仅提取出所选择的频带宽度的信号部分,发送到解调/解码部65。解调/解码部65对来自无线部63的RF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将得到的数据作为接收数据输出。
图7是上述装置设定控制部的构成图。如图7所示,装置控制部69具备调制解调方法/编码解码方法计算部71、收发频率计算部72、收发带宽计算部73、解调方法/解码方法设定部74、接收使用频率设定部75、接收使用带宽设定部76、发送使用带宽设定部77、发送使用频率设定部78、以及调制方法/编码方法设定部79。
图8是搭载于上述基站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具备天线81、2个无线部82及83、解调/解码部85、编码/调制部84、终端信息提取部86、以及控制信号生成部88。虽然在基站51侧(无线通信***侧)准备了线路设定部87及终端类别设定部101,但是,也可以在基站51和无线控制装置52的任意一方上搭载这些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通过准备图8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来实现。
作为发送对象的发送数据被编码/调制部85进行编码、调制。通过调制得到的RF信号经由无线部83,从天线81发送出去。
另一方面,被天线81接收到的RF信号通过无线部83按照所选择的每个频带宽度提取,发送到解调/解码部84。解调/解码部84对来自无线部84的RF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将这样得到的数据作为接收数据输出。
图9是上述线路设定部的构成图。如图9所示,该线路设定部87具备调制解调方法/编码解码方法计算部91、收发频率计算部92、收发带宽计算部93、解调方法/解码方法设定部94、发送使用频率设定部95、发送使用带宽设定部96、接收使用带宽设定部97、接收使用频率设定部98、以及解调方法/解码方法设定部99。
上述终端52根据与E3G对应的终端类别来分类。分别可设定实际使用的上行频带宽度(下面简称为“上行带宽”)和下行频带宽度(下面简称为“下行带宽”)。上行频带、下行频带根据它们的带宽而变化,所以除了各带宽信息之外,还需要对每个频带表示该频带的信息。其结果,与各带宽恒定的情况相比,所需的控制信息增多,控制变复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方式来抑制该控制的复杂化。作为表示频带的信息,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假设该频带的中心频率。该信息只要是能够确定频带,也可以是其他频率,例如最小频率、或最大频率。
图10是说明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终端性能信息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决定调制方式、下行带宽、上行带宽、以及这些频带之间的最大频率差。终端52将调制方式、上行带宽、下行带宽、以及最大频率差之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终端性能信息66准备,通过终端信息信号生成部67将该信息66转换成发送数据(终端信息信号),使用预先决定的信道,发送到基站51。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0所示的信息称作综合终端类别信息。
如图10所示相关联起来的各信息的内容数量在调制方式下为2个,在上行/下行带宽、以及最大频率差下分别为3个。因此,调制方式的终端性能信息66可作为一个比特的信息发送。其他信息可分别作为2比特信息发送。
如图7所示,解调/解码部65具备解调部65a及解码部65b,编码/调制部64具备调制部64a及编码部64b。终端性能信息66被发送到构成装置设定控制部69的各计算部71~3。由此,调制解调方法/编码解码方法计算部71根据终端性能信息66决定解调方法、解码方法,经由解调方法/解码方法设定部74控制解调部65a及解码部65b,并且,决定调制方法、编码方法,经由调制方法/编码方法设定部79控制调制部64a、编码部64b。同样地,收发频率计算部72计算下行频率(接收使用频率(所使用的下行频带的中心频率))及上行频率(发送使用频率(所使用的上行频带的中心频率))。根据下行频率计算结果,在接收使用频率设定部75中生成位于接收无线部63内部的本机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设定信号,控制接收无线部63。同样地,根据上行频率计算结果,在发送使用频率设定部78中生成位于发送无线部62内部的本机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设定信号,控制无线部62。收发带宽计算部73根据控制信号计算下行带宽及上行带宽。根据计算出的接收带宽,接收使用带宽设定部76计算接收无线部63内部的滤波器及解调部65a内部的滤波器的设定信号,进行接收无线部63和解调部65a的控制。此外,计算解调部65a内部的FFT的设定信号,进行解调部65a的控制。同样地,根据计算出的发送带宽,在发送使用带宽设定部78中计算发送无线部62内部的滤波器及调制部64a内部的滤波器的设定信号,进行发送无线部62和调制部64a的控制。此外,计算调制部64a内部的FFT部的设定信号,进行调制部64a的控制。
如图8所示,经由终端信息信号生成部67发送到基站51的终端性能信息67被接收,并进行解调/解码,从解调/解码部84作为接收数据输出。终端信息提取部86提取存在于该接收数据中的终端性能信息66,发送到终端类别设定部101。该设定部101具备存储例如图10所示的综合终端类别信息的存储部。因此,使用所提取的终端性能信息66,参照综合终端类别信息,从而确定发送了该终端性能信息66的终端52所属的终端类别,将该结果通知给线路设定部87。线路设定部87按照被通知的终端类别,进行以该终端52为对象的线路设定,并将应发送给该终端52的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号生成部88,从而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
如图9所示,编码/调制部85具备调制部85a及编码部85b,解调/解码部84具备解调部84a及解码部84b。线路设定部87的结构基本上与图7所示的装置设定控制部69相同。终端类别设定部101所确定的终端类别被发送到构成线路设定部87的各计算部91~3。由此,调制解调方法/编码解码方法计算部91根据终端类别决定解调方法、解码方法,经由调制方法/编码方法设定部94控制编码部85a及调制部85b,并且,决定解调方法、解码方法,经由解调方法/解码方法设定部99控制解调部84a、解码部84b。同样地,收发频率计算部92分别决定下行频率(接收使用频率(所使用的下行频带的中心频率))及上行频率(发送使用频率(所使用的上行频带的中心频率)),从而经由发送使用频率设定部95控制无线部83,经由接收使用频率设定部98控制无线部82。收发带宽计算部93分别决定下行带宽及上行带宽,从而经由发送使用带宽设定部96控制无线部93及调制部85a,经由接收使用带宽设定部97控制无线部82及解调部84a。
各计算部91~3分别将表示所决定的内容的信息作为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号生成部88。由此,将通信所需的控制信息发送到终端52。
如图7所示,从基站51发送来的控制信息被接收,进行解调/解码,从解调/解码部65作为接收数据输出。控制信号提取部68提取存在于该接收数据中的控制信息,发送到装置设定控制部69。由此,接收到控制信息之后,装置设定控制部69按照该控制信息控制各部。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将原本不包含的信息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将相关联起来的信息反映到线路设定中。相关联起来的信息的内容限定在不脱离基于终端类别的分类的范围。因此,终端的管理更加容易,其控制更加简单。其结果,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线路设定等频率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将终端性能信息66发送到基站51,但也可以替代终端性能信息66通知终端类别。该通知例如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如图11所示,准备根据终端性能信息66确定/设定终端类别的终端类别设定部111,使终端信息信号生成部67及装置设定控制部69与该设定部111对应起来。
但是,上行/下行的带宽的组合存在多个。例如,作为上行带宽,设1.25MHz、2.5MHz、以及5.0MHz,作为下行带宽,设5.0MHz、10MHz、以及20MHz,将***整体的带宽设为下行20MHz、上行5MHz的情况下,在2GHz带中,组合数量如下所示为63个。
4×(4+2+1)+2×(4+2+1)+1×(4+2+1)=9×7=63
在日本,如图2所示,可使用频带有3个。因此,若考虑频带数,则组合数为189(=63×3)。若以能够识别全部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类,则类别数量非常多,其管理也变复杂,导致所需控制信息的数量增大。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如图10所示的分类。另外,在上述式中“4”、“2”及“1”分别表示例如在上行带宽中能够以1.25MHz取4个位置、能够以2.5MHz取2个位置、以及能够以5.0MHz取一个位置。
无线技术之一为MIMO。该MIMO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简称,是指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因此,作为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信息,如图18所示,将表示可否使用MIMO进行发送的MIMO发送信息、表示可否使用MIMO进行接收的MIMO接收信息之中的至少一方作为MIMO信息附加。或者,也可以作为其他信息的替代附加。
<第二实施方式>
在移动通信中,有时移动体(终端)移动到不同的基站覆盖的区域。为了应对这类移动,实施切换(handover)。在实施切换时,有时要变更频率资源、即上行/下行频率、这些带宽之中的至少一个分配。第二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抑制为了对实施切换时的频率资源的分配进行变更而收发的控制信息的比特数。
在实施切换时,终端已与1个以上的基站进行通信。即,已分配了上行/下行的频率、它们的带宽。第二实施方式关注这些情况,减少控制信息所需的比特数,以便进一步缩短其发送所需的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和基站的构成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直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中附加的符号,仅关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来进行说明。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如图1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还具备:接收电场强度测定部121,其根据接收数据,对每个基站51测定接收电场强度;以及接收电场强度信息生成部122,其用于将该测定部121中的测定结果通知给基站51侧。通过该生成部122将测定结果作为接收电场强度信息发送到基站51。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装置通过在终端52上搭载图12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来实现。这在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基站51侧还具备:接收电场强度信息提取部131,其用于从接收数据中提取从终端52接收到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以及切换控制部132,其根据该提取部131所提取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判断实施切换的必要性。
基站51、或无线控制装置53准备切换控制部132。参照从终端52对每个基站51发送的接收电场强度信息,判断切换的必要性,将其判断结果通知给线路设定部87。根据通知,对接收电场强度最大的基站51进行与终端52之间的通信。由此,线路设定部87在被通知了切换的必要性的情况下,进行与应进行通信的终端52之间的线路设定。使用该终端52的终端性能信息66,确定终端类别,设定线路。若该线路设定的内容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则将应发送到终端52的控制信息发送给控制信号生成部88,发送控制信号。
作为该控制信号,发送如下信号。
若将表示下行频率的信息设为Nd,则该下行频率信息Nd通过前述(2)式来获得。
同样地,若将表示上行频率的信息设为Nu,则使用下行频率FDL及所决定的上行频率FUL,通过下述式求出该上行频率信息Nu。
Nu=5×(FDL-FUL)    (5)
下行频率信息Nd如上所述需要14比特。但是,上行频率信息Nu即使在图2中,上行/下行的频率差最大的490MHz的频带序号iv的UMTS 1.7/2.1的情况下,也仍为
Nu=5×490=2450
所以能够以12比特实现。因此,与通过式(2)求出上行频率信息Nu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比特数。通过该减少,能够进一步快速进行伴随于线路设定等的频率设定。这些频率信息Nu、Nd由收发频率计算部92计算。
上行/下行频率信息Nu、Nd作为控制信号发送到终端52,被控制信号提取部68提取。装置设定控制部69根据上行/下行频率信息Nu、Nd计算上行频率FUL,之后计算下行频率FDL。由此,按照从基站51发送的控制信号进行设定。这些频率FUL、FDL的计算由图7的收发频率计算部72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下行频率信息Nd,将通过式(5)求出的信息与上行频率信息Nu一起发送,但相反亦可。即,使用与式(2)类似的公式,求出上行频率信息Nu,使用与式(5)类似的公式,求出下行频率信息Nd。并且,基站侧决定上行/下行频率之中的一方,通知给终端52,终端52参照图10所示的综合终端类别信息决定另一方,进行通知。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上行及下行频率之中的至少一方直接从基站51通知给终端52。相对于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预先作为基准决定上行及下行频率之中的至少一方,使用该决定的基准频率,通知上行及下行频率,从而进一步减少发送控制信息(信号)所需的比特数量。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和基站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直接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附加的符号,仅关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来进行说明。在此,以图2所示的决定了上行/下行的各频带、以及频带之间的频率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基站51侧的线路设定部87中,考虑线路使用状况等,决定分配给终端52的下行频率。此时,使用预先决定的频带序号、或其中心频率、以及该中心频率与实际决定的上行及下行频率之差之中的至少一方来生成控制信号。该中心频率作为基准使用,所以下面称为“基准频率”。
1~9的频带序号能够以4比特来表现。即使将最大***带宽设为70MHz,基准频率与上行频率之差也能够以8比特表现。这是例如下面的情况:设基准频率为fS_DL,所决定的下行频率为fDL,表示其差的下行频率信息为Nd,通过下述公式求出该频率信息Nd。
Nd=2×(fS_DL-fDL)  (6)
这样,表示下行频率的控制信息能够以合计12比特来表现。因此,该控制信息能够以更少的比特数发送。其结果,能够更快速进行频率设定。
实际上,决定了将UMTS 800(频带序号vi)设为基准,将877.5MHz设为中心频率的下行频带的情况下,基准频率设为中心频率880MHz,使用基准频率与877.5MHz之间的差分、即2.5MHz,生成控制信息时,频带序号为6,表现为“0110”,2.5MHz通过式(6)表现为“000000101”,所以为“011000000010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频带序号+基准频率之差来生成控制信息,但其顺序也可以相反。并且,该差是基准频率与下行频率之差,但也可以是基准频率与上行频率之差。若设频率信息为Nu,上行的基准频率为fS_UL,所决定的上行频率为fUL,则该差例如通过
Nu=2×(fS_UL-fUL)  (7)
来生成。这样的频率信息Nd、Nu均能够进一步减少所需的比特数,所以发送哪个都可以。对于作为基准的频带序号或基准频率,也可以预先存储于存储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
在移动(无线)通信中,通常进行调度,该调度是指选择发送对象,决定发送方法。第四实施方式对应于该调度。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和基站的构成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与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直接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附加的符号,仅关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来进行说明。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终端上搭载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图。如图1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无线通信装置还具备:CQI测定部141,其通过接收从基站51发送来的导频信号,测定发送电力和干扰电力,计算SIR,测定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CQI生成部142,其将该测定结果发送到基站51。通过该生成部142,CQI的测定结果作为CQI信息发送到基站51。该发送在HS-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I CHannel(uplink)for HS-DSCH)上进行。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基站51侧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备:CQI信息提取部151,其用于从接收数据中提取从终端52接收到的CQI信息;以及调度部152,其使用该提取部151提取的CQI信息进行调度。
调度部152参照CQI信息提取部151对每个终端52提取的CQI信息,选择作为发送对象的终端52,并根据终端类别选择调制方式、编码率、数据长度、带宽、使用频率。该终端类别作为终端信息信号从终端52通知给基站51侧,或是,通过终端52发送的终端性能信息66从终端类别设定部101通知。通过将该选择结果传递给控制信号生成部88,作为控制信号发送到对应的终端52。像这样,通过终端类别(终端性能信息66)来管理终端52,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控制得到简化。通过该简化,还能够更快速进行频率设定。
<第五实施方式>
在OFDMA中,众所周知,全部用户(终端52)共享全部副载波,通过分配对各个用户来说传送特性良好的副载波,从而能够改善频率利用效率。第五实施方式中关注于副载波,生成控制信息。
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和基站的构成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与上述第二~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直接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附加的符号,仅关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来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针对副载波的编号方式例的图。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频率越低,将数值越小的序号分配给副载波。分配给频率最低的副载波的序号为1。在此,基站51侧和终端52以预先共享副载波号、被分配该序号的副载波的频率、以及副载波带宽为前提。
基站51侧的线路设定部87使用例如通过从终端52接收到的终端性能信息66确定的终端类别,参照综合终端类别信息(图10),决定所分配的上行及下行带宽、上行及下行频率等、即组。此时,例如根据所决定的下行频率来确定位于组中心的副载波号,根据下行带宽确定副载波数。对于副载波号及副载波数的确定而言,在与上行频率及上行带宽时也以相同方式进行。将这样确定的副载波号及副载波数作为控制信息通知给控制信号生成部88,进行发送。副载波号码的确定由收发频率计算部92进行,副载波数的确定由收发带宽计算部93进行。
另一方面,终端52的控制信号提取部68从接收数据中提取由基站51接收到的控制信息(信号),通知给装置设定控制部69。该控制信号中的副载波号及副载波数分别发送到收发频率计算部72及收发带宽计算部73。由此,收发频率计算部72计算与副载波号对应的频率,收发带宽计算部73计算与副载波数对应的带宽。
通过将这种副载波号及副载波数用作控制信息(信号),能够任意进行副载波单位的资源分配。副载波号及副载波数的表现所需的比特数取决于总副载波数。但是,由于可通过副载波号及副载波数独立地对频率、带宽进行管理,所以控制简单。由此,频率设定也能够进一步快速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载波号和副载波数的组合作为控制信号发送,但也可以是其他组合。例如,也可以替代副载波号,采用该频率。或者,也可以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预先决定基准频率,采用与该基准频率之差。除此之外,也可以如图17所示,将多个副载波分组,对各个组分配固有序号,例如将副载波号与组号的组合作为控制信号发送。分配给各组的频带宽度及该频率轴上的位置是普通、固有的,所以也可以只将组号作为控制信号发送。即使只通知该组号,通过在终端52侧预备用于对每个组确定频带宽度及其位置的信息,终端52能够根据组信息确定对应的带宽及其位置。由此,作为控制信号采用的信息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该控制信号的发送可以在线路设定时进行,也可以在通过调度决定了要发送的终端的情况下进行。
<第六实施方式>
在移动通信中,线路设定时或切换时的小区选择、以及待收时的同步有时使用可在基站中使用的带宽的中心频率来进行。此时,从基站传送公共导频信号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传送同步信号的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传送待收信号的PCH(Paging Channel)、传送***信息的BCH(Broadcast Channel)、以及向终端通知有无来信的PICH(Paging Indicator Channel)使用预先决定的频率(例如***频带的中心频率。下面称作“初始使用频率”)。从基站向终端的发送使用预先决定的带宽(下面称作“初始使用带宽”)。第六实施方式关注于该情况,生成控制信息。
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和基站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与上述第二~第五实施方式相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直接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附加的符号,仅关注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来进行说明。
上述各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频率及带宽使用PCH等从基站51传送到终端52。该传送例如通过生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信号来进行。另外,初始使用频率及初始使用带宽可以预先存储于终端侧。
确立了无线线路之后,使频带移动的情况下,在移动前进行的上述信号的发送中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将该中心频率作为基准频率,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生成控制信号进行发送。并且,生成表示所使用的带宽的控制信号,进行发送。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控制信号所需的比特数,进一步容易地使频率设定快速化。图19是说明移动使用频带的情况的图。
另外,本实施方式(第一~第六实施方式)中,基站51侧(无线通信***侧)的线路设定部87和调度部152、以及终端52的装置设定控制部69均可由执行程序的CPU或DSP等来实现。对于现有的无线通信***或终端的结构,通过变更CPU或DSP等执行的程序,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因此,也可以准备用于实现基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或终端的程序,将该程序记录到闪存或CD-ROM等记录介质中。或者,也可以经由通信网络进行发布。

Claims (5)

1.一种无线通信***,其与无线终端装置对应,该无线终端装置的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之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改变,
该无线通信***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具备:
性能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来的、与该无线终端装置的性能相关的终端性能信息,进行提取;
类别确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性能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性能信息,确定所述无线终端装置所属的终端类别;以及
调度单元,其根据所述类别确定单元确定的终端类别,进行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选择作为通信对象的无线终端装置的调度。
2.一种通信***中的无线终端装置,该通信***由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构成,并能够根据终端性能而改变所使用的上行频带宽度和下行频带宽度,该无线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无线终端装置具备:
终端类别设定单元,其根据终端性能信息和综合终端类别信息,对发送了所述终端性能信息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所属的终端类别进行设定,其中,该终端性能信息是表示所述终端性能的信息,该综合终端类别信息是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信息;以及
将所述设定的终端类别通知给所述无线基站的通知单元。
3.一种无线通信***,其与无线终端装置对应,该无线终端装置的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之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改变,该无线通信***具备:
性能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的、与该无线终端装置的性能有关的终端性能信息,进行提取;以及
类别确定单元,其根据所述性能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性能信息,确定所述无线终端装置所属的终端类别。
4.一种无线通信***,其由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装置构成,并能够根据终端性能而改变所使用的上行频带宽度和下行频带宽度,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具备:
终端类别设定单元,其根据终端性能信息和综合终端类别信息,对发送了所述终端性能信息的所述无线终端装置所属的终端类别进行设定,其中,该终端性能信息是表示所述终端性能的信息,该综合终端类别信息是与终端类别相关联起来的信息;以及
将所述设定的终端类别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通知给所述无线基站的通知单元。
5.一种无线通信***,其与无线终端装置对应,该无线终端装置的用于上行的第一频带宽度及用于下行的第二频带宽度之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改变,
该无线通信***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具备:
类别信息接收单元,其接收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发送来的、表示该无线终端装置所属的终端类别的终端类别信息,进行提取;以及
调度单元,其根据所述类别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提取的终端类别信息,进行从所述无线终端装置选择作为通信对象的无线终端装置的调度。
CN201110135683.8A 2006-11-10 2006-11-10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Active CN102196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5683.8A CN102196416B (zh) 2006-11-10 2006-11-10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5683.8A CN102196416B (zh) 2006-11-10 2006-11-10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63221A Division CN101536386B (zh) 2006-11-10 2006-11-10 无线通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416A CN102196416A (zh) 2011-09-21
CN102196416B true CN102196416B (zh) 2014-11-19

Family

ID=44603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5683.8A Active CN102196416B (zh) 2006-11-10 2006-11-10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6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549B (zh) * 2013-03-20 2020-06-23 江苏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中心频点获取和指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906A (zh) * 2000-12-15 2004-03-24 ˹���ķ��Ź�˾ 具有自适应副载波群集配置和选择性加载的ofdma
CN1732677A (zh) * 2002-12-26 2006-02-08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语音通信***
JP2006217173A (ja) * 2005-02-02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JP2006287754A (ja) * 2005-04-01 2006-10-19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906A (zh) * 2000-12-15 2004-03-24 ˹���ķ��Ź�˾ 具有自适应副载波群集配置和选择性加载的ofdma
CN1732677A (zh) * 2002-12-26 2006-02-08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语音通信***
JP2006217173A (ja) * 2005-02-02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JP2006287754A (ja) * 2005-04-01 2006-10-19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416A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386B (zh) 无线通信***
JP539234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196416B (zh)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CN102612148B (zh) 无线通信***
CN104270742B (zh) 无线通信***及无线终端装置
CA2787127C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AU201524302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AU201420454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AU201221142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