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8616B -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8616B
CN102158616B CN201110104001.7A CN201110104001A CN102158616B CN 102158616 B CN102158616 B CN 102158616B CN 201110104001 A CN201110104001 A CN 201110104001A CN 102158616 B CN102158616 B CN 102158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uxiliary
master terminal
state
access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40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8616A (zh
Inventor
梁西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ongxing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040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58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58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6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9074 priority patent/WO20121459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8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8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上述***包括:主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其中,主终端包括:辅端注册模块,用于根据注册标识为主终端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每个辅终端均包括:主端业务模块,用于通过与该辅终端对应的接入交换机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中每个接入交换机均包括:核心接入模块,用于将与该接入交换机对应的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和/或主终端接入核心网,并将主终端的业务转发给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协调应用用户的不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Description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者的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电话通信的出现早于计算机通信,在出现VoIP(Voice overIP,IP电话)之前,它们都在各自独立地发展着。在出现VoIP之后,两者开始有所融合,但仍各行其是。直到后来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全IP的3G网络的出现,两者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但仍限于网络方面的互通与共享。实际上,由于计算机配置的日益丰富和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计算机早已可以、并已实际兼负起固定通信终端的角色。
随着移动通信***和通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资源(无线频谱)的有限性对移动通信***容量的制约已经显现出来,业界已考虑并着手将有限的无线资源和相对无限的有线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固网资源,提高移动通信***的容量及用户的体验。不过,目前在这方面的努力多限于用近距离的无线传输手段实现移动终端与固网的近距离连接,以及固定电话机和移动电话机之间的融合。
物质文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的通信手段已不再单一,同一个用户通常同时拥有多个可用于通信的终端设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线电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对于相当多的用户,大多数的通信是不需要移动,而且具备固定通信手段的。甚至有相当多的用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里,多数情况是手边有座机,兜里有手机,手里还操作着计算机。这些通信终端各有所长,应该各尽其能,或协同工作,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和体验。
目前现有技术中已有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出发点不同,其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均有不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移动终端通过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短距离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从而实现基于IP的通信,但与移动电话通信是两套***、两套技术;2、移动终端与计算机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共享信息。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只是局部的考虑了融合的问题,并没有给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使得用户通信终端相对独立,不能有效协作地进行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包括:主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其中,主终端包括:辅端注册模块,用于根据注册标识为主终端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每个辅终端均包括:主端业务模块,用于通过与该辅终端对应的接入交换机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上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中每个接入交换机均包括:核心接入模块,用于将与该接入交换机对应的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和/或主终端接入核心网,并将主终端的业务转发给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方法,包括:主终端根据注册标识向归属用户服务器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上述主终端及一个或多个辅终端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接入核心网;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通过上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通过本发明,采用先由主终端注册若干辅终端,再通过接入交换机将主终端及辅终端接入核心网,使得辅终端最终可以通过接入交换机相对独立地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通信终端相对独立,不能有效协作地进行通信的问题,进而可以协调应用用户的不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以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为被叫时的呼叫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以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为主叫时的呼叫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进行呼叫时活动终端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包括:主终端12、辅终端1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中为一个)、接入交换机16(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中为一个),其中,
主终端12包括:
辅端注册模块122,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用于根据注册标识为主终端12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图1中为一个,即辅终端14);
辅终端14包括:
主端业务模块142,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用于通过接入交换机16处理主终端12的通信业务;
接入交换机16包括:
核心接入模块162,连接至核心网,用于将主终端12及辅终端14接入核心网,并将主终端12的业务转发给辅终端14处理。
上述***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手段,即由主终端12主动根据辅终端14的注册标识(用于表明终端身份的标识,下文中有详细描述)将其注册为自身的辅终端,类似于主终端12对辅终端14进行了授权,允许其以主终端12的身份来执行各项功能,具体表现为辅终端14是可以通过接入交换机16来处理主终端12的各项通信业务的,当然,主终端12自身也是可以处理业务的,即也可以将业务转给主终端12处理。这里,接入交换机16的主要任务在于屏蔽终端的差异,即保证不论主终端12及辅终端14具体是什么设备,都可以接入核心网以实现相应的通信业务。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主终端与辅终端的对应关系,既可以对应于主终端的设备本身,也可以对应于主终端的用户号码。
在上述***中,主终端12将辅终端14注册为自己的辅终端后,主终端12及辅终端14依旧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终端,在辅终端14处理主终端12的各项通信业务时,是不需要通过主终端12的,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强了应用的灵活性,提高了融合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主终端及辅终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一个终端可以既是一个用户号码的主终端同时也是另一个号码(或主终端)的辅终端,还可以同时是多个主终端的辅终端,也可以同时是多个辅终端的主终端(即拥有多个辅终端),多个终端之间可以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大网络的融合度及应用的灵活性。当主终端与辅终端由于距离较远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接入同一接入交换机时,可以通过多个接入交换机接入核心网保持其关系。
优选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归属用户服务器18,其中,
归属用户服务器18包括:
信息存储模块182,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及核心网,用于存储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
信息查询模块184,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及信息存储模块182,用于根据接入交换机16发送的查询请求,在信息存储模块182存储的终端信息中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反馈给接入交换机16。
接入交换机1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查询实现模块164,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8,用于在实现通信业务时,向归属用户服务器18发送查询请求查询所需的信息。
在主终端注册了辅终端之后,即会产生一种主终端与辅终端的对应关系,而且在辅终端处理主终端的用户号码对应的各种通信业务时,是需要使用这种对应关系的。这种关系可以保存在主终端中,在需要的时候由接入交换机调用,也可以直接保存在接入交换机中,在需要的时候直接调用。但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缺点,当保存在主终端中时,会导致调用流程的反复,造成流程浪费降低效率;当保存在接入交换机中时,在主终端及辅终端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当主终端和/或辅终端是移动终端时,由于接入交换机是不能移动的,当主终端和/或辅终端的位置发生移动后,就会接入到新的接入交换机,而新的接入交换机在终端接入之初时,是无法获知主终端与辅终端的对应关系的,因此就会导致错误。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优选地可以在上述***的基础上加入了HSS(Home Subscriber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属于现有设备,在现有技术中,HSS就负责存储所有用户号码的业务及各种终端信息。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进行扩展,将因为主终端注册辅终端而产生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对应关系)也作为终端信息存储到HSS中,在需要时供接入交换机调用,这样一来即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增强了实用性。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即保存在归属用户服务器18中,供接入交换机16调用。需要说明的是,逻辑上,归属用户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之间可能有若干连接,以相互协作,完成用户信息的存储、修改、查询,乃至删除,但物理上通常没有专线相连,只是通过核心网相接。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主终端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状态管理模块124,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用于设置并管理主终端12及辅终端14的状态,其中,上述状态包括:接入状态及非接入状态、活动状态及非活动状态,只有当辅终端14处于接入状态且处于活动状态的时才能处理主终端12的通信业务。
状态管理模块124进一步提供了状态管理功能,这一功能主要应用于***中终端较多的情况,终端状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设备状态,包括:接入状态及非接入状态,一是工作状态,包括:活动状态及非活动状态。一般来说,主终端都处于接入状态,但不一定处于活动状态。对于辅终端来说,其设备状态一般都不是由主终端决定的,因此主终端对辅终端设备状态的管理主要是指:更新、查询等操作,以为后续的工作状态管理提供依据。对于工作状态来说,在主终端、在线辅终端确定下来之后,状态管理模块124还可以进一步的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包括:更新、查询等操作,例如,设置这些终端的状态,决定其是否可以处理业务,或者根据需要切换终的端状态,即实现状态迁移。各个终端的状态信息也是终端信息的一种。原则上来说,在所有主终端、辅终端之中,一般只有一个终端处于活动状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不同的业务,或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以将所有主终端、辅终端中的若干个终端设置为活动状态,同时处理业务。状态管理功能设置,也为后续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方便。由于只有处于接入状态且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能处理业务,所以最终处理业务的可能是若干个辅终端、若干个辅终端和主终端或者是主终端自己。
优选地,主终端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切换请求模块126,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用于发起将当前正在进行的通信业务切换到主终端12上和/或辅终端14(当辅终端为多个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继续进行的请求;
接入交换机1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业务切换模块166,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8,用于根据主终端12发起的请求,将当前正在进行的通信业务切换到上述请求指示的终端上继续进行。
在业务进行中,用户可能会出现切换终端继续进行业务的需求,上述模块的设置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当用户需要切换终端继续进行业务时,即可通过主终端12发送请求消息指示想要切换到的终端,接入交换机16在收到这个请求消息后即可根据指示对当前业务进行切换。在具体实现手段上,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上述状态管理模块124提供的状态管理功能,将想要使用的终端的状态设置为活动状态,将不想使用的终端的状态设置为非活动状态,这样一来业务自然就进行了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不论当前业务是在主终端上进行还是辅终端上进行,这种切换请求最好由主终端发起,否则可能会造成使用不便,甚至信息安全隐患。
优选地,辅终端14可以进一步包括:
辅端业务模块144,连接至接入交换机16,用于处理该辅终端原有的通信业务。
辅端业务模块144的设置,使得辅终端14在作为主终端12的辅终端时,仍可保持自我,即仍可处理自身原有的通信业务,例如,可以使用其原有的用户号码发起业务,也接收其原有号码作为被叫的业务请求。这一功能可以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方便,同时也为辅终端14作为其他终端的主终端提供了基础。
优选地,主终端12可以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终端、计算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视机;辅终端14可以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移动终端、计算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视机等。
本发明是为实现网络融合而提出的,因此主终端与辅终端最好不是同一类的设备,例如,主终端12为移动终端,辅终端14为计算机,当然,也可以是同类设备。由于主终端的作用是管理辅终端,所以在大范围的网络融合应用中,它应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很好的移动性,二是足够的可信度。因此,目前装有SIM的移动终端最适宜作为主终端,用以最可信地标识用户和终端。不过,如果通过附加手段,例如,把数据卡插到计算机上,那么这台计算机也就具备了上述的用户标识能力。但由于数据卡与计算机的对应关系比较松散,而且计算机的移动性有限,所以计算机并不是主终端的最好选择。当然,如果将来通信的观念发展到了SIM对识别用户不再像现在这么重要之时,计算机也就可以作为主终端了。但是,对于较小范围的网络融合来说,对于移动性和可信度要求就不是那么高了,此时,主终端设备选择的范围就大了很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在小范围的网络融合时,在具体业务实现方面,也可以不依赖于核心网,而是使用其他可以连接各个终端网络,但其实质所起的作用与核心网所起到的作用并无不同。
上述移动终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单单指带SIM卡的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手机、智能手机,还可以包括多种适用的设备,例如: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又称为掌上电脑)、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终端等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在辅终端为多个的情况下,其可以为多个种类的设备。
优选地,上述注册标识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号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地址标识;
信息存储模块182存储的终端信息可以包括:一般终端信息、主终端信息、辅终端信息,其中,
一般终端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位置、终端标识、终端类型、终端能力、设备状态、服务状态;
主终端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号码、活动终端索引、辅终端个数、辅终端索引;
辅终端信息可以包括:主终端索引。
注册标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所有可以用于标识终端身份的标识,一个终端可以有多个注册标识,对于不同的设备其注册标识也不相同,例如,对于固定电话和手机可以使用用户号码作为注册标识,对手机来说还可以使用IMEI或IMSI作为注册标识,计算机则可以使用网卡MAC地址标识作为注册标识。注册标识的选择是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技术的发展,灵活的进行选择的。
对于信息存储模块182存储的终端信息即HSS保存的终端信息来说,其内容十分丰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一般终端信息、主终端信息、辅终端信息,一般终端信息即对每个终端都需要保存的信息,主终端信息即当某个终端成为主终端后需要保存的相应信息,辅终端信息即当某个终端成为辅终端后需要保存的相应信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若干个上述信息进行保存,相应的也可以对其进行扩展。一般来说,在存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保存的信息越丰富越详细越好。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优选实施的一个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可以概括如下:
该***包括:主终端、辅终端、其他终端、接入交换机、核心网、HSS。主终端、辅终端及其他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计算机或固定电话机。主终端和辅终端经接入交换机接入核心网,并通过核心网实现所需的通信业务。HSS保存用户及终端的信息,以便建立业务时查找被叫终端。
使用用户号码作为注册辅终端的依据,每个用户号码对应于一张SIM(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安装该SIM卡的终端即确定为该号码的主终端,通过该主终端,可以为此号码注册若干其他终端作为其辅终端。所有辅终端在作为该号码的辅终端进行通信时使用与主终端相同的用户号码,用以在通信中唯一标识该用户。
一个用户号码包括主终端和相应辅终端在内的所有终端,同时一般只有一个终端对一种业务或一种通信内容处于活动状态,专用于处理此业务或此内容。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终端处于活动状态,用以处理该用户号码的所有业务;但也不排除有若干终端同时处于活动状态,分别处理不同的通信内容或业务的可能,比如,音频的收发、视频的制放、游戏的控制与画面显示等。这些不同的组合,可以由用户通过主终端配置在HSS中,并由呼叫控制逻辑协调选用。只有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可处理该号码的业务。
辅终端在作为其主终端的辅终端时,仍可保持自我,即可以使用其原有的用户号码发起业务,也接收其原有号码作为被叫的业务请求。当然,在其作为活动辅终端时,它必须能够以其主终端的号码发起相应业务,也必须能够接收以其主终端的号码作为被叫的相应业务请求。显然,活动的辅终端在发起业务时可以选择发起业务的用户号码,这个选择可能是多项的。用户可以选择一终端(可以没有SIM卡)只做辅终端,此时该辅终端就只是其主终端的替代。
HSS在关于用户的数据库中存储所有用户号码的业务及终端信息。业务信息类似于现有技术。对于终端,则需要记录终端位置(针对在线终端)、终端标识、终端类型、终端能力、设备状态、服务状态;对于主终端还需记录用户号码、活动终端索引、辅终端个数、辅终端索引等信息;对于辅终端还需记录其主终端的索引。数据库可以用户号码、主终端IMSI或IMEI、辅终端标识+主终端标识、以及辅终端标识+用户号码等为索引查询。
手机的位置信息如同现有技术;计算机的位置信息可为(访问)IP地址或(访问)IP地址+端口号。手机用IMEI或IMSI、计算机用网卡MAC地址标识作为终端标识(即注册标识)。终端的设备状态有在线、占线、离线;在线时,用户又可定义一些子状态,比如,忙碌、离开、工作、开会、空闲等,以进一步标识用户的状态;离线则表示本终端目前不与通信网络相连,不能提供通信服务。终端的服务状态则是活动与不活动,只有对某业务或内容活动的终端才可提供相应业务或内容的通信服务。
下面根据实例及图3-图6对上述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使用计算机作为一用户号码的辅终端比较具有代表性,因此本实例以计算机作为辅终端,处理呼叫业务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的结构框图,其中的大部分模块与现有计算机相同(综合起来即相当于辅端业务模块),但须增加终端管理功能和呼叫控制功能(即主端业务模块),终端管理功能用于根据主终端的设置管理本终端的状态,包括在线、离线、占线,激活、去活等;呼叫控制功能则具体控制由本终端发起或接收的呼叫。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以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为被叫时的呼叫建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主叫终端发起呼叫,并通过第一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此呼叫请求发往主叫接入交换机,消息中携带被叫号码;
步骤S404,主叫接入交换机通过查找被叫消息,向HSS查询被叫终端目前的位置,消息中携带被叫号码;
步骤S406,HSS收到查询请求后,以被叫号码为索引关键字,查询用户数据库,并将结果通过被叫信息消息返回给主叫接入交换机。在进行此查询操作时,HSS首先通过被叫用户号码找到被叫用户的终端信息,再从中得知被叫用户目前的活动终端是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进而找出此计算机的位置信息,并将此位置信息返回给主叫接入交换机;
步骤S408,主叫接入交换机从被叫终端的位置信息中找出被叫接入交换机的信息,通过第二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向被叫接入交换机发出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有主叫号码、被叫号码等;
步骤S410,被叫接入交换机呼叫被叫辅终端计算机;
步骤S412,被叫辅终端计算机接受呼叫建立请求,并返回应答;
步骤S414~S416,呼叫建立成功应答一路返回,直到主叫终端,呼叫建立成功;
步骤S418,主叫、被叫通信业务开始,交换媒体内容。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以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为主叫时的呼叫建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计算机启动呼叫控制程序,输入被叫号码,选择主叫号码,将通过第一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呼叫请求发往主叫接入交换机。消息中包含此次呼叫的主叫号码、被叫号码、辅终端(计算机)的标识、以及关于此次呼叫的其他信息;
步骤S504,主叫接入交换机处理此呼叫请求,将主叫号码、被叫号码、辅终端标识、呼叫信息通过呼叫审核消息,发往主叫HSS;
步骤S506,主叫HSS首先检查主叫的有效性。主叫HSS通过辅终端的注册标识查找主叫号码的数据记录,如果找不到,则说明此终端无效;再看消息中携带的主叫号码与辅终端的主终端的号码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也说明此终端无效。呼叫的有效性审核结果通过应答消息返回给主叫接入交换机;
步骤S508,主叫接入交换机根据被叫号码,找到被叫HSS,将被号码、呼叫信息通过被叫查询消息发往被叫HSS;
步骤S510,被叫HSS找到被叫位置,返回给主叫接入交换机;
步骤S512,主叫接入交换机向被叫接入交换机发送第二呼叫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S514,被叫接入交换机向被叫终端发送第三呼叫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S516~S520,被叫终端应答呼叫,此应答一路后传到主叫终端,呼叫建立成功;
步骤S522,主被叫终端开始通信业务,交换媒体内容。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作为辅终端的计算机进行呼叫时活动终端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可以考虑这样的场景,某用户正在用计算机作为辅终端跟对方通信,但觉得接下来的内容不宜在办公室里交流,所以,他将主终端(移动终端)切换为活动终端,通信***随即自动将其通信业务转移到他的主终端上。于是,该用户可以用移动终端,在办公室以外方便的地方,继续他的此次通信。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通过前述的操作,用户已通过他的辅终端计算机,与对方进行通信。在某些情况下,用计算机作为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比用手机更加方便,因为用户可以用耳麦省出双手,一边说话,一边在计算机上查询所需信息,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显示、处理能力,进行其他终端不方便完成的业务。当然在通话同时,他还可以继续他在计算机上的工作,把交流作为一个并发的后台事件;
步骤S604,当该用户需要离开计算机继续通信时,他通过主终端下达激活主终端的指令,该指令通过激活请求消息传给其HSS;
步骤S606,HSS处理此激活请求消息,返回应答给主终端,主终端完成自己的激活操作;
步骤S608,HSS同时向正在通信的辅终端计算机发送去活请求消息,请求计算机去活(即进入非活动状态);
步骤S610,计算机处理去活消息。首先向其辅端接入交换机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消息,通知辅端接入交换机,呼叫将转移到另一终端上。消息中包含目标终端的标识和其他呼叫信息;
步骤S612,辅端接入交换机通过向HSS查询,得知主终端所在的主端接入交换机的位置,于是通过第一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请求与主端接入交换机建立呼叫连接。消息中包含辅端接入交换机所知的与此呼叫有关的所有信息;
步骤S614~S616,主端接入交换机向主终端发出呼叫建立请求,主终端完成相应操作,应答主端接入交换机;
步骤S618,主端接入交换机向辅端接入交换机返回应答,表明主端接入交换机已完成相关的连接建立;
步骤S620,辅端接入交换机完成其与主端接入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建立,将呼叫切换到该新建连接上,然后向计算机发送应答,回应计算机先前发出的呼叫转移请求;
步骤S622,计算机向HSS发送应答,表明其已完成去活操作;HSS完成终端状态的更新;
步骤S624,主终端通过辅端接入交换机、主端接入交换机、主叫接入交换机与原通信对方继续通信。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702,主终端根据注册标识向归属用户服务器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
步骤S704,上述主终端及一个或多个辅终端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接入核心网;
步骤S706,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通过上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处理上述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在上述方法中,由主终端主动根据注册标识为自身注册辅终端,允许辅终端以主终端的身份来执行各项功能,具体表现为辅终端通过接入交换机来处理主终端的各项通信业务,当然,主终端自身也是可以独立处理业务的。这样一来,主终端及辅终端依旧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终端,在辅终端处理主终端的各项通信业务时,是不需要通过主终端的,从而大大加强了应用的灵活性,提高了融合的程度。在步骤S706中,辅终端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主要是指发起某项业务或者接收某项业务,例如,由辅终端发起呼叫,此时,辅终端会在发出的呼叫建立请求中携带主叫号码,而且此号码与该辅终端原有号码(如果该辅终端有自己的SIM及相应的用户号码)不同;由辅终端接受业务请求,此时,主叫接入交换机会通过被叫的HSS确定被叫终端的位置,将呼叫接续到被叫的活动辅终端所在接入交换机,由被叫接入交换机接通被叫辅终端。
优选地,在步骤S702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主终端设置并管理上述主终端及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的状态,其中,上述状态包括:接入状态及非接入状态、活动状态及非活动状态,只有处于接入状态且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能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终端状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设备状态包括:接入状态及非接入状态,一是工作状态包括:活动状态及非活动状态。一般来说,主终端都处于接入状态,但不一定处于活动状态。对于辅终端来说,其设备状态一般都不是由主终端决定的,因此主终端对辅终端设备状态的管理主要是指:更新、查询等操作,以为后续的工作状态管理提供依据。对于工作状态来说,在主终端、在线辅终端确定下来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的对其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包括:更新、查询等操作,例如,设置这些终端的状态,决定其是否可以处理业务,或者根据需要切换终端的状态,即实现状态迁移。这样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应用的灵活性,同时,这一功能也为后续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方便。
优选地,在步骤S706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主终端发起请求,将当前正在进行的通信业务切换到主终端上和/或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上继续进行。
上述步骤即可在业务持续过程中,将业务在主终端和辅终端之间、或不同的辅终端之间切换,且使正在进行中的业务可以持续进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协调应用用户的不同通信终端进行通信,为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方案,使得用户的不同终端可以使用相同的号码,发起或接受通信业务,同时,通信业务还可以在不同终端之间方便地切换,在节省了无线资源、减少了办公环境中的无线电波污染的同时,提供了更好的通信服务,不但提高了用户体验也保护了广大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使三网融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其中,
所述主终端包括:
辅端注册模块,用于根据注册标识为所述主终端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每个辅终端均包括:
主端业务模块,用于通过与该辅终端对应的接入交换机处理所述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中每个接入交换机均包括:
核心接入模块,用于将与该接入交换机对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和/或所述主终端接入核心网,并将所述主终端的业务转发给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归属用户服务器,其中,
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包括:
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
信息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发送的查询请求,在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存储的终端信息中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反馈给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
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中每个接入交换机均还包括:
查询实现模块,用于在实现通信业务时,向所述归属用户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查询所需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还包括:
状态管理模块,用于设置并管理所述主终端及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的状态,其中,所述状态包括:接入状态及非接入状态、活动状态及非活动状态,只有处于接入状态且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能处理所述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终端还包括:
切换请求模块,用于发起将当前正在进行的通信业务切换到所述主终端上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上继续进行的请求;
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中每个接入交换机均还包括:
业务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终端发起的请求,将当前正在进行的通信业务切换到所述请求指示的终端上继续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每个辅终端均还包括:
辅端业务模块,用于处理该辅终端原有的通信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终端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移动终端、计算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固定电话、移动终端、计算机、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册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号码、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标识;
所述信息存储模块存储的终端信息包括:一般终端信息、主终端信息、辅终端信息,其中,
所述一般终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位置、终端标识、终端类型、终端能力、设备状态、服务状态;
所述主终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号码、活动终端索引、辅终端个数、辅终端索引;
所述辅终端信息包括:主终端索引。
8.一种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终端根据注册标识向归属用户服务器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
所述主终端及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通过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接入核心网;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经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处理所述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终端根据注册标识向归属用户服务器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终端设置并管理所述主终端及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的状态,其中,所述状态包括:接入状态及非接入状态、活动状态及非活动状态,只有处于接入状态且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能处理所述主终端的通信业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入交换机处理所述主终端的通信业务之后,还包括:
所述主终端发起请求,将当前正在进行的通信业务切换到所述主终端上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上继续进行。
CN201110104001.7A 2011-04-25 2011-04-25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Active CN102158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4001.7A CN102158616B (zh) 2011-04-25 2011-04-25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PCT/CN2011/079074 WO2012145983A1 (zh) 2011-04-25 2011-08-29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4001.7A CN102158616B (zh) 2011-04-25 2011-04-25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616A CN102158616A (zh) 2011-08-17
CN102158616B true CN102158616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43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4001.7A Active CN102158616B (zh) 2011-04-25 2011-04-25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58616B (zh)
WO (1) WO2012145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616B (zh) * 2011-04-25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CN102394995B (zh) * 2011-11-08 2017-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和数据业务的融合方法和***
CN102611810B (zh) * 2012-03-13 2013-12-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应用平台、通信装置
US9712623B2 (en) * 2014-05-30 2017-07-18 Apple Inc. Answering a call with client through a host
KR20160034737A (ko) * 2014-09-22 2016-03-30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멀티단말 통신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CN107680615A (zh) * 2017-09-25 2018-02-09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一种话音信号检测方法及***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016A (zh) * 2006-07-18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固定通信业务的设备、***和方法
CN101753569A (zh) * 2008-12-19 2010-06-23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注册和管理个人使用范围的终端的主终端及其方法和***
CN101938735A (zh) * 2009-07-01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通过WiFi网络接入WiMAX核心网的方法及互通网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616B (zh) * 2011-04-25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016A (zh) * 2006-07-18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固定通信业务的设备、***和方法
CN101753569A (zh) * 2008-12-19 2010-06-23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注册和管理个人使用范围的终端的主终端及其方法和***
CN101938735A (zh) * 2009-07-01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通过WiFi网络接入WiMAX核心网的方法及互通网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8616A (zh) 2011-08-17
WO2012145983A1 (zh)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747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0379223C (zh) 基于网际协议提供双向通信网络传输的***和方法
CN102158616B (zh)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及方法
CN102084671B (zh) 用于在基于基础设施的通信***中分发媒体的方法
KR100671377B1 (ko) 반이중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 매체
CN101742639A (zh) 多终端位置共享方法及多终端位置共享***
CN105027596A (zh) 在通信会话期间在客户端设备之间交换联系简档
CN102761853A (zh) 终端管理***及方法
CN103081444A (zh) 用于与手机网络连接的装置及方法
WO2001031964A1 (en) Dynamically controlled group call services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2693487A (zh) 基于社交网络的电子商务***
CN103533189A (zh) 移动座席呼叫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85935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986780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426749A (zh) 一种位置共享方法、即时通讯客户端、服务器及***
CN102870440A (zh) 一种呼叫转接的方法、装置和***
CN101540870A (zh) 视频通话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1005710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位置业务的方法、***和位置业务平台
CN101621667B (zh) 视频提供方法和***及网络设备
CN106255074A (zh)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3516871A (zh) 集群通话中显示讲话方头像的方法和终端
JPH1079793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およびグループ呼び出し方法
KR101748321B1 (ko) 개인정보 서비스 서버 및 그를 포함한 개인정보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330831A (zh) 政企网用户管理方法及***、业务服务器及通信核心网
EP3281418B1 (en) Telephony collab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rusted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8

Address after: 210012 Nanjing, Yuhuatai District, South Street, Bauhinia Road, No. 68

Patentee after: Nanjing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