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2104B - 光偏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偏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2104B
CN102122104B CN201010568995.3A CN201010568995A CN102122104B CN 102122104 B CN102122104 B CN 102122104B CN 201010568995 A CN201010568995 A CN 201010568995A CN 102122104 B CN102122104 B CN 102122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crystal layer
refractive index
pris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89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2104A (zh
Inventor
都甲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734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035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076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56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22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2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21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偏转装置,该光偏转装置具有:液晶层;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它们相互对置配置并夹持液晶层;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它们分别形成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液晶层侧并对液晶层施加电压;以及棱镜层,其形成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中的一方的液晶层侧,液晶层包含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从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液晶层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为寻常光线折射率no和非常光线折射率ne的平均值(2no+ne)/3,通过施加电压使液晶层的折射率接近寻常光线折射率no。

Description

光偏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用于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光偏转的光偏转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前照灯等的配光切换技术,提出有采用液晶光学元件的技术。
日本特开2006-147377号公报公开了使用在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内表面形成有棱镜的液晶盒(cell)进行光偏转的技术。通过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和施加电压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而使液晶层的折射率变化,从而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然而,在日本特开2006-147377号公报公开的技术中,仅使入射到液晶盒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相互正交的两个偏振光分量中的一方的偏振光分量偏转。
日本特开2009-26641号公报公开了利用针对每个偏振方向准备的两个液晶盒来使双方的偏振光分量偏转的技术。
希望有用一个液晶盒使入射光的双方的偏振光分量都偏转的技术。
另外,如日本特开2003-327966号公报所示地,近些年,作为液晶材料,开展了对胆甾蓝相(コレステリツクブル一相)的研究,提出了通过高分子稳定化处理使胆甾蓝相的出现温度范围扩大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光偏转装置,能够利用一个液晶盒对入射光的所正交的两个偏振光分量进行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光偏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新颖的光偏转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偏转装置,该光偏转装置具有:液晶层;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相互对置配置并夹持所述液晶层;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所述液晶层侧并对所述液晶层施加电压;以及棱镜层,所述棱镜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一方的所述液晶层侧,并且,所述液晶层包含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为寻常光线折射率no和非常光线折射率ne的平均值(2no+ne)/3,通过施加电压使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接近所述寻常光线折射率no。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
图2是棱镜层的概要立体图以及棱镜的截面形状的放大图。
图3是玻璃基板上的棱镜层的概要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在施加电压时和不施加电压时的照片。
图5是概要地示出应用例的照明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6A和图6B分别为概要地示出采用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应用例的照明装置的、施加电压时和不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的示意图。
图7是概要地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
图8是概要地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
图9是示出蓝相(蓝相I)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为概要地示出采用了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应用例的照明装置的、不施加电压时和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的光偏转装置的概要剖视图。
图12是概要地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偏转液晶盒的结构及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1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准备了形成有透明电极的一对玻璃基板(形成有透明电极2的玻璃基板1和形成有透明电极12的玻璃基板11)。玻璃基板1、11是无碱玻璃,厚度分别为0.7mmt。透明电极2、12由铟锡氧化物(ITO)形成,厚度分别为150nm。
优选透明电极2、12的图案形成为预期的平面形状。ITO膜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氯化铁的湿蚀刻(wet etching)、或者激光将多余的ITO膜除去的方法形成图案。
在单侧的玻璃基板1的透明电极2上形成有棱镜层3。棱镜层3形成为在基底层3b上排列棱镜3a的形状。基底层3b的厚度例如约为2μm~3μm。
图2是棱镜层3的概要立体图、以及棱镜3a的截面形状的放大图。各棱镜3a是顶角为75°、底角为15°和90°的三棱柱状,多个棱镜3a沿与棱镜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棱镜宽度方向)排列。棱镜3a的高度约为5.2μm,棱镜3a的底边的长度(棱镜的间距)为20μm。
对棱镜层3的优选的材料进行说明。在棱镜层3上,在后面的工序中形成有聚酰亚胺等垂直配向膜4。为了形成可靠性高的垂直配向膜,优选在约为160℃~220℃(例如180℃)的高温下进行热处理。因此,期望得到在高温的热处理中特性不易劣化的棱镜材料。
本申请发明者对多种棱镜材料以220℃分别进行两个小时的热处理,并评价了热处理前后的可见光区域的透射率的不同。其结果是,发现丙烯酸类的紫外线(UV)固化性树脂虽然在短波长侧透射率降低一点点,然而其在大致整个可见波长区域中显现出与热处理前同等的透射率,由此可知能够使特性(透射率)变化减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特性(透射率)变化小”指的是可见光区域(波长380nm~780nm)的特性(透射率)变化与热处理前相比在大约2%以内的状态。
丙烯酸类UV固化性树脂不仅具有耐热性,而且对玻璃的紧密贴合性也优秀,并且具有不易与金属紧密贴合(脱模性良好)的性质,因而可知其作为实施例的棱镜材料是优选的。另外,环氧类的树脂的耐热性也较优秀,可以考虑其作为棱镜材料使用。此外,也可以使用聚酰亚胺。
图3是玻璃基板1上的棱镜层3的概要俯视图。对棱镜层3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向玻璃基板1的透明电极2上滴下丙烯酸类UV固化性树脂3R,在其上的预定位置放置用于形成棱镜层3的形状(型)的模具(整体尺寸:纵80mm×横80mm),并在玻璃基板的背侧配置有手感较厚的石英部件等来进行加强的状态下进行冲压。UV固化性树脂3R的滴下量被调整为与棱镜的尺寸(棱镜形成区域的范围)匹配。
在冲压并放置一分钟以上,使UV固化性树脂充分扩展后,从玻璃基板1的背侧照射紫外线,以使UV固化性树脂固化。紫外线的照射量为20J/cm2,对紫外线的照射量适当地进行设定以使树脂固化即可。另外,由于铟锡氧化物(ITO)吸收紫外线,因此如果透明电极的膜厚改变的话,可能紫外线照射量也要改变。另外,也可以在棱镜形成用模具上形成排气用的微小的槽。此外,也可以使模具与基板在真空中重合。
接着,利用清洗机对形成有棱镜层3的玻璃基板1进行清洗。依次进行:使用碱性洗涤剂的刷洗、纯水清洗、鼓风、紫外线(UV)照射以及红外(IR)干燥。清洗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进行高压喷射清洗、等离子清洗等。
回到图1继续进行说明。在另一方的玻璃基板11的透明电极12上通过聚酰亚胺等形成有垂直配向膜13。此处,将日产化学产的SE-4811通过柔性印刷而形成80nm的厚度,并以180℃烧制1.5小时。
并且,在玻璃基板1的棱镜层3上,通过聚酰亚胺等形成有垂直配向膜4。此处,将日产化学产的SE-4811通过柔性印刷形成80nm的厚度,并以180℃烧制1.5小时。另外,垂直配向膜4、13的形成方法也可以采用喷墨(inkjet)、旋涂(spin coat)、狭缝式涂布(slit coat)、狭缝和旋转涂敷(slit and spin coat)等。
接着,在棱镜层3侧的玻璃基板1上形成了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wt%~5wt%的间隙控制(gap control)材料的主密封剂。形成方法可以采用网板印刷或使用调和器。选择间隙控制材料以使包括棱镜3a的高度的(自棱镜的基底层3b起的)液晶层15的厚度例如为10μm~20μm。
此处,选择直径为30μm的积水化学产的塑料球作为间隙控制材料,并将其以4wt%的重量比添加到三井化学产的密封剂ES-7500中,从而得到主密封剂16。
在另一方的玻璃基板11上,使用干式的间隙散布机来散布直径为17μm的积水化学产的塑料球作为间隙控制材料14。
接着,使两玻璃基板1、11重合,并在利用冲压机等施加一定压力的状态下进行热处理,从而使主密封剂固化。此处,以150℃进行了3小时的热处理。
向如此制作出的空盒(空セル)中真空注入液晶,从而形成液晶层15。在注入液晶后,在注入口涂布终端密封剂进行密封。在密封后,以120℃进行1小时的热处理,调整液晶分子的配向状态。这样就制作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另外,液晶层的形成方法并不限于真空注入,例如也可以采用一滴填充(ODF:One Drop Fill)法。
在第一实施例中,液晶采用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正的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产的液晶(Δn=0.298),并添加メルク公司产的手征(chiral)剂S-811。将手征剂以9.4wt%的重量比添加到母液晶时的手征节距为1μm左右。
通过改变手征剂的添加浓度,能够改变手征节距。手征剂的添加浓度越低,则手征节距越长。制作出手征节距为1μm、2μm、3μm、5μm以及9μm的样本。
第一实施例的液晶盒在不施加电压时,由于垂直配向膜和手征剂的作用,显现出螺旋轴与基板平行的焦锥态。不施加电压时的光散射的程度因手征节距不同而不同。当手征节距为1μm时,表现为弱散射,而当手征节距在2μm以上时,散射基本消失。
焦锥态的螺旋轴与基板平行,然而由于处于未实施配向处理的垂直配向,因此螺旋轴的方位在基板面内是随机的。因此,在不施加电压时,从基板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液晶层的折射率为所使用的液晶材料的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与非常光线折射率ne的平均值(2no+ne)/3。
液晶分子在极微小区域中朝向某个方向,相对于偏振方向的分子配向方向在各个微小区域是不同的。然而,该微小区域与液晶的指向程度(director level)(能够决定光的折射率的大小的程度)相比充分地小,并且液晶分子配向方向以小于等于光的波长的、非常短的周期进行变化。因此,在液晶的指向程度中,液晶分子配向方向大致平均化,不存在折射率对偏振光的依赖性。
另一方面,在施加足够的电压时,通过正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使几乎全部的液晶分子表现为向基板垂直方向立起的垂面(homeotropic)状态,因此从基本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液晶层的折射率为寻常光线折射率no而不依赖于偏振光。垂面状态表现为透明的外观。
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材料的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为1.525,非常光线折射率ne为1.823。因此,可以预计沿基板法线方向行进的光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时的焦锥态的液晶层中为1.624,在施加电压时的垂面状态的液晶层中为1.525,而不依赖于偏振方向。此外,实施例的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1.51。
第一实施例的液晶盒在不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与棱镜层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在棱镜的作用下入射光偏转。另一方面,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与棱镜层的折射率变得大致相等(同等),入射光基本原状不变地直行。并且,这样的作用不依赖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
图4并列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手征节距为2μm的样本)的施加电压时的照片(上侧)和不施加电压时的照片(下侧),并示出了透过光偏转液晶盒来观察直线的状态。
方框所示区域内是示出了在形成有棱镜且不施加电压时焦锥态的部分(下面说明的评价对象部分)。该区域的上侧是未形成棱镜的部分,该区域的下侧是虽然形成有棱镜然而在不施加电压时未表现为焦锥态而是进行散射的部分(被认为是垂直配向的限制力较弱的部分)。
在图4的上侧所示的施加电压时,光原状不变地直行透射,因此观察到了直线的原状。而在图4的下侧所示的不施加电压时,在棱镜形成部分处光被扭曲,像横向偏移。虽然可以看到由不施加电压时的焦锥态引起的像的散射,然而所述散射非常少。
制作了将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与光源组合并假想为车辆的前照灯的应用例的照明装置。
图5是概要地示出应用例的照明装置的横向剖视图(俯视剖视图)。光源21采用高亮度(輝度)放电(HID)灯。由光源21放射出的光线被椭圆形反射镜22反射,并聚光于被配置在椭圆型反射镜22的焦点处的灯罩23。透过灯罩23了的光线利用透镜24大致变为平行光,然后入射到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25。光经过光偏转液晶盒25从照明装置射出。对光偏转液晶盒25施加的电压由控制装置26进行切换。
光偏转液晶盒25被设置成从前照灯正面观察(相对于地面),棱镜长度方向处于水平。并且,棱镜侧被设置于光源21侧(不过,即使将棱镜侧设置于与光源21相反一侧,光偏转作用也不会改变)。
以手征节距为1μm、2μm、3μm、5μm以及9μm的光偏转液晶盒分别制作照明装置的应用例,并观察不施加电压时和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首先,对手征节距为2μm的样本的观察结果进行说明。
图6A和图6B是分别概要地示出施加电压时和不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在以充分的电压(例如20V)施加电压时,投影出清晰的截止图案(cutoff pattern)(相当于近光(low-beam))。光不会像杂光等向多余的方向散射。
如图6B所示,通过不施加电压,投影像在保持与施加电压时大致相同的尺寸的状态下向上方移动了3°左右(相当于远光(high beam))。施加电压时的近光和不施加电压时的远光的亮度为同等程度。入射到光偏转液晶盒的入射光全部偏转,没有残留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中,偏转角为3°左右,然而通过使棱镜斜面的角度(底角)变化,能够改变偏转角度。
另外,在电压逐渐升高的情况下,投影像并非是从不施加电压时的像开始尺寸不变地连续移动,而是在中途向上下稍微扩大,并在足够高的电压(20V以上、交流150Hz)下逐渐以相同尺寸清楚地成像。这是因为,由于在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和液晶层之间夹设有棱镜层,而棱镜层随部位不同而厚度不一,因此实际施加给液晶层的电压(分压)随部位不同而不同,从而在面内形成折射率的分布。
另外,通过将光偏转液晶盒的设置方向上下翻转,从而也能够在施加电压时相对地成为远光,并且在不施加电压时相对地成为近光。另外,从失效安全的观点来说,优选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保持近光。
另一方面,出于避免不施加电压时的散射的影响而清晰地形成截止图案的观点,优选在施加电压时形成近光。
接下来,对投影状态因手征节距而产生的差别进行说明。手征节距为1μm的话,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可见弱的散射。通过施加电压,投影像移动,并且液晶盒的透明性升高,投影像的截止图案变得清楚。
当手征节距为3μm以上时,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可以看到投影像局部性地未扭曲的部分。该部分在手征节距为3μm时仅为极小的一部分,然而当手征节距达到5μm时增大,在手征节距为9μm时未扭曲的部分的面积变得更大。在这些液晶盒中,像发生扭曲的部分通过施加电压而移动,而像未扭曲的部分即使施加电压也不移动。
手征节距越长即手征剂的浓度越低,则像未扭曲的部分越大,对于此现象,推测有以下的原因。手征节距越长,则手征剂对液晶分子的朝向的扭转力越不足,即使是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液晶分子也容易形成垂直配向。即,因而推测像未扭曲的部分在未施加电压时已经成为垂面状态,即使施加了电压也不会改变配向状态。
从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光偏转的观点出发,手征节距优选为1μm和2μm,而3μm也是可行的,5μm则表现为局部不良,9μm则不可行,可以说手征节距越长则不施加电压时的光偏转越难。另一方面,从不施加电压状态下的散射的观点出发,手征节距为1μm则产生弱散射,而手征节距为2μm以上则散射基本消失,可以说手征节距越短则散射越大。因此,综合这些结果,可以说手征节距优选为1μm以上且不足5μm,更为优选为1μm以上且不足3μm。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液晶盒内部设有棱镜层,通过用电压来切换焦锥态和垂面状态,使液晶层的折射率变化,从而作为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光偏转盒发挥功能。通过采用焦锥态和垂面状态,能够进行光偏转而不依赖于从基板法线方向入射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
另外,作为应用例,对在上下方向进行光偏转的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通过改变棱镜长度方向,能够改变偏转方向。例如,在要进行左右方向的光偏转的情况下,将光偏转液晶盒设置成从前照灯正面观察棱镜长度方向(相对于地面)垂直即可。
第一实施例(以及后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除了应用于车辆的前照灯以外,还能够应用于各种照明装置。作为光源,除了采用高亮度放电灯以外,也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场致发射型(FE)光源、荧光灯等。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进行说明。
图7是概要地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下面,对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棱镜层3侧的玻璃基板31没有形成透明电极,而是在玻璃基板31上直接形成有棱镜层3。棱镜层3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形成。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棱镜层3的(液晶层侧)上方形成透明电极32。首先,将形成有棱镜层3的玻璃基板31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清洗。为了提高透明电极32(ITO膜)的紧密贴合性,可以在棱镜层3上形成SiO2膜33。SiO2膜33例如使基板温度为80℃并通过喷溅(交流放电)而形成为厚度50nm。
接着,例如在基板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在SiO2膜33上通过喷溅(交流放电)而形成厚度为100nm的ITO膜作为透明电极32。通过以不锈钢(SUS)掩模、高温耐热带等掩蔽多余部分,从而能够选择性地在预期的部分成膜ITO膜。另外,成膜方法除了喷溅之外,也可以采用真空蒸镀、离子束法、化学气象淀积(CVD)等。
接着,将形成有透明电极32的玻璃基板31利用清洗机清洗。例如依次进行:使用碱性洗涤剂的刷洗、纯水清洗、鼓风、紫外线照射以及红外(IR)干燥。清洗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进行高压喷射清洗、等离子清洗等。
接着,在透明电极32上利用聚酰亚胺等形成垂直配向膜4。例如,将日产化学产的SE-4811通过柔性印刷而形成80nm的厚度,并以180℃进行1.5小时的烧制。另外,垂直配向膜4的形成方法也可以采用喷墨、旋涂、狭缝式涂敷、狭缝和旋转涂敷(slit and spin coat)等。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对置侧的玻璃基板11形成有透明电极12,并且在透明电极12上形成有垂直配向膜13。进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将两基板11、31重叠而形成空盒,以形成液晶层15,从而制作出第二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
液晶层15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通过电压来切换焦锥态和垂面状态。就连将棱镜侧透明电极形成于棱镜(液晶层侧)上方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也能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进行光偏转。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棱镜侧透明电极和液晶层之间未夹设棱镜层。由此,可以认为减少了由棱镜层厚度的面内分布所引起的折射率的面内分布,从而期待当连续地改变电压时,投影像不改变形状地移动。并且,可期待投影像移动所需的驱动电压降低。
接着,对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为了避免标记参考符号的繁杂,在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对应的部件等还是重复使用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参考符号。
首先,对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结构以及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概要地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准备了形成有透明电极的一对玻璃基板(形成有透明电极2的玻璃基板1、以及形成有透明电极12的玻璃基板11)。优选透明电极2、12的图案形成为预期的平面形状。
在单侧的玻璃基板1的透明电极2上形成有棱镜层3。棱镜层3形成为在基底层3b上排列有棱镜3a的形状。基底层3b的厚度例如约为2μm~30μm。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参照图2),各棱镜3a是顶角为75°、底角为15°和90°的三棱柱状,多个棱镜3a沿与棱镜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棱镜宽度方向)排列。棱镜3a的高度约为5.2μm,棱镜3a的底边的长度(棱镜的间距)为20μm。棱镜层3可以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形成(参照图3)。
在后述的工序中,液晶盒的主密封剂的烧制例如进行150℃以上的热处理。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后所述地,当在棱镜层3上形成透明电极的情况下,为了形成透明度高(阻抗低)的透明电极而进行例如180℃以上的热处理。此外,(在第三、第四实施例中虽未形成,)然而当在棱镜层3上形成垂直配向膜的时候,垂直配向膜的烧制例如要进行160℃以上的热处理。因此,作为棱镜材料,优选针对高温的热处理而特性不易劣化的材料,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可以采用例如丙烯酸类UV固化性树脂。
接着,将形成有棱镜层3的玻璃基板1用清洗机清洗。依次进行:使用碱性洗涤剂的刷洗、纯水清洗、鼓风、紫外线照射以及红外(IR)干燥。清洗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进行高压喷射清洗、等离子清洗等。
接着,在棱镜层3侧的玻璃基板1上形成含有重量比为2wt%~5wt%的间隙控制材料的主密封剂16。形成方法可以采用网板印刷或使用调和器。选择间隙控制材料以使包括棱镜3a的高度的(自棱镜的基底层3b起的)液晶层15的厚度例如为10μm~20μm。此处,选择直径为30μm的积水化学产的塑料球作为间隙控制材料,并将其以4wt%的重量比添加到三井化学产的密封剂ES-7500中,从而得到主密封剂。
在另一方的玻璃基板11上,使用干式的间隙散布机来散布直径为17μm的积水化学产的塑料球作为间隙控制材料14。
接着,使两玻璃基板1、11重合,并在利用冲压机等施加一定压力的状态下进行热处理,从而使主密封剂固化而形成空盒。此处,以150℃进行了3小时的热处理。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虽未形成,然而可以在一方的基板1的棱镜层3上形成垂直配向膜4,也可以在另一方的基板11的透明电极12上形成垂直配向膜13。垂直配向膜例如由聚酰亚胺通过柔性印刷等成膜,并例如以180℃烧制而成。
接着,向空盒中真空注入液晶材料,从而形成液晶层15。在注入液晶后,在注入口涂布终端密封剂以密封液晶盒。另外,液晶层的形成方法并不限于真空注入,例如也可以采用一滴填充(ODF,One Drop Fill)法。
在第三实施例中,作为用于形成液晶层15的液晶材料,采用了含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为正的液晶分子且在不施加电压时(在预定温度范围内)表现为胆甾蓝相(以下有时也称作蓝相)的液晶材料。作为例子之一,通过将作为含氟类混合液晶的JC1041-XX(デツソ产,Δn:0.142)与4-氰基-4’-戊基联苯(5CB)(メイク产,Δn:0.184)以1∶1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液晶,采用该混合液晶,向其中添加5.6%的手征剂ZLI-4572(メイク产)。
此外,作为光聚合性单体,添加了混合单官能性的材料和二官能性的材料而成的混合单体。具体来说,采用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EHA)(アルドリツチ产)作为单官能性材料,采用RM257(メイク产)作为二官能性材料,并将它们混合成70∶30的摩尔比。
此外,作为光聚合引发剂,采用2,2-二甲氧基-2-苯基乙酰苯(DMPDP),并将其相对于混合单体以5mol%的比例添加。
将添加有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性混合单体相对于添加有手征剂的混合液晶以8mol%的比例添加,从而制备出用于形成液晶层15的液晶材料。
当将如此形成的液晶盒加热时,在60℃左右的较窄温度范围内表现为蓝相。保持表现为蓝相的温度不变,并对液晶盒照射紫外线,使光聚合性单体聚合,形成高分子网络,由此使蓝相的高分子稳定化。
紫外线照射是间歇性地重复10次先照射1秒然后有10秒不照射的照射顺序。并且,在间歇性地照射后,进行3分钟连续性照射。紫外线的强度为30mW/cm2(365nm)。另外,曝光条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紫外线强度更弱(只是光聚合所需时间增长了)。
经高分子稳定化处理的液晶盒在约为-5℃~60℃的较宽温度范围内表现为蓝相。另外,通过高分子稳定化处理而表现为蓝相的温度范围也许能够通过调整所使用的液晶材料及其混合比、聚合条件等而进一步扩大。
如上所述,制作出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接着,对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在不施加电压时表现为蓝相。下面,对蓝相的一般性的记载可以参考九州大学先导物质化学研究所融合材料部门纳(ナノ)组织化领域菊池研究室的主页的说明文档(http://kikuchi-lab.cm.kyushu-u.ac.jp/kikuchilab/bluephase.html)。
蓝相在光学上各向同性,并且存在三种蓝相——具有体心立方的对称性的蓝相I、具有简单立方的对称性的蓝相II、以及具有各向同性的对称性的蓝相III。在最低温侧表现为蓝相I,在最高温侧表现为蓝相III。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采用的是蓝相I。
图9是示出蓝相I的结构的概要立体图(根据上述的说明文档)。在蓝相的状态下,中央附近的液晶分子形成为使双重扭转柱体Cy相互正交地堆叠成晶格状的结构,所述双重扭转柱体Cy是所有允许侧方向扭转的液晶分子的集合体。
由于蓝相在光学上各向同性,因此从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基板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液晶层的折射率为液晶材料的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与非常光线折射率ne的平均值(2no+ne)/3,入射到光偏转液晶盒的入射光线(沿基板法线方向行进的光线)的相互正交的两个偏振光分量相等。
另一方面,对于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在施加电压时,向液晶层厚度方向施加电压,根据正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蓝相下的液晶分子的扭转结构被消除,几乎所有的液晶分子向基板垂直方向立起,表现为垂面相。
在垂面相下,从基板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液晶层的折射率成为寻常光线折射率no,使得入射到光偏转液晶盒的入射光线(沿基板法线方向行进的光线)的相互正交的两个偏振光分量相等。
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材料的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为1.521,非常光线折射率ne为1.683。因此,可以预计相对于入射到光偏转液晶盒的入射光的、液晶层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时的蓝相下为1.574左右,在施加电压时的垂面相下为1.521,而不依赖于偏振方向。并且,第三实施例的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1.51。
根据以上内容,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在不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与棱镜层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在棱镜的作用下入射光偏转。另一方面,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与棱镜层的折射率变为同等,因而入射光基本原状不变地直行。并且,这样的作用不依赖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
另外,当第一部件的折射率与第二部件的折射率的差相对于第一部件的折射率或第二部件的折射率在2%以内(更为优选的是为1%以内)时,视作两部件的折射率相等。
另外,对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层与棱镜层的折射率成为相等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棱镜层的折射率不限于此。如果棱镜层在蓝相和垂面相中的折射率变化的话,则棱镜引起的偏转角度就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使光的行进方向变动。例如,(虽然需要高折射率的棱镜材料)也可以使液晶层与棱镜层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时成为相等的。
接着,制作将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与光源组合并假定为车辆的前照灯的应用例的照明装置,并且对观察不施加电压时和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的实验进行说明。
本应用例的照明装置采用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应用例的照明装置相同的结构(参照图5)。作为光偏转液晶盒25,采用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25。
光偏转液晶盒25被设置成从前照灯正面观察(相对于地面),棱镜长度方向处于水平。此外,棱镜侧被设置于光源21侧(不过,即使将棱镜侧设置于与光源21相反一侧,光偏转作用也不会改变)。
图10A和图10B是分别概要地示出了不施加电压时和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在不施加电压时,投影出清晰的截止图案(相当于近光)。光不会像杂光等向多余的方向散射。
如图10B所示,通过施加电压,投影像在保持与不施加电压时大致相同的大小的状态下连续地向上方移动(相当于远光)。不施加电压时的近光和施加电压时的远光的亮度为相同程度。入射到光偏转液晶盒的入射光全部偏转,没有残留不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
光的偏转角度在施加电压为90V时饱和,最大的角度变化量为0.9°(最大的角度变化量为由不施加电压时棱镜扭曲的光的行进方向、与充分地施加高电压时原状不变地直行的光的行进方向之差)。直到液晶分子沿基板法线方向立起为止(即,直到施加足够高的电压使光原状不变地直行的状态为止),折射率随着施加电压的大小也连续地变化。折射率与电场强度的平方大致成比例地变化。因此,由施加电压产生的偏转角度能够随施加电压而连续地变化,直到达到表示饱和的最大值为止。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中,在棱镜侧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和液晶层之间介设有棱镜层。由于这个原因,考虑到需要比较高的驱动电压。
另外,能够通过改变棱镜斜面的角度(底角)来调整施加电压所产生的偏转角度的最大值。
另外,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光偏转液晶盒27的射出侧配置含有棱镜等的辅助光学***28,从而能够使从光偏转液晶盒27射出的出射光L进一步偏转。这样使用辅助偏转光学***也能够调整偏转角度的最大值。
当在室温下测定液晶分子的向上立起和向下立起的响应速度时,向上立起约为200μsec,向下立起约为18μsec。例如与向列型液晶相比,能够得到高速的响应。这样,通过利用蓝相与垂面相之间的切换,能够得到高速动作的液晶元件。
另外,将光偏转液晶盒的设置方向上下翻转,从而也能够在不施加电压时相对地成为远光,且在施加电压时相对地成为近光。另外,从失效安全的观点来说,优选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保持近光。
另外,作为应用例,对上下方向进行光偏转的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通过改变棱镜长度方向,能够改变偏转方向。例如,在要进行左右方向的光偏转的情况下,将光偏转液晶盒设置成从前照灯正面观察(相对于地面)棱镜长度方向垂直即可。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在液晶盒内部设置棱镜层,并利用电压切换蓝相和垂面相,从而使液晶层的折射率变化,作为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光偏转液晶盒发挥功能。
通过采用蓝相和垂面相,能够不依赖从基板法线方向入射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即相对于两个偏振方向)地进行光偏转。此外,通过利用蓝相与垂面相之间的切换,能够得到高速动作。
接着,对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进行说明。
图12是概要地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的厚度方向剖视图。下面,对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例中,在棱镜层3侧的玻璃基板31上,不夹设透明电极地形成有棱镜层3。棱镜层3能够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地形成。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棱镜层3的(液晶层侧)上方形成有透明电极32。首先,将形成有棱镜层3的玻璃基板31以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清洗。在此,为了提高透明电极32(ITO膜)的紧密贴合性,可以在棱镜层3上形成SiO2膜33。SiO2膜33例如在基板温度为80℃的条件下通过喷溅(交流放电)形成为厚度50nm。
接着,在SiO2膜33上例如在基板温度为100℃的条件下通过喷溅(交流放电)形成厚度100nm的ITO膜以作为透明电极32。通过以不锈钢(SUS)掩模、高温耐热带等遮蔽多余部分,能够选择性地在预期的部分成膜ITO膜。在ITO膜成膜后,为了提高ITO膜的透明性和导电性,例如以220℃进行1小时的烧制。
另外,成膜方法除了喷溅之外,也可以采用真空蒸镀、离子束法、化学气象淀积(CVD)等。在该情况下,为了提高ITO膜的透明性和导电性,例如以220℃进行1小时左右的烧制。
接着,将形成有透明电极32的玻璃基板31利用清洗机清洗。例如,依次进行:使用碱性洗涤剂的刷洗、纯水清洗、鼓风、紫外线照射以及红外(IR)干燥。清洗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进行高压喷射清洗、等离子清洗等。
对置侧的玻璃基板11上形成有透明电极12。透明电极12的ITO膜通过激光除去多余的ITO膜从而形成图案。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地,将两基板11、31重叠而形成空盒以形成液晶层15,从而制作出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透明电极32上的配向膜4、透明电极12上的配向膜13。
液晶层15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在不施加电压时表现为蓝相。进而,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地,进行蓝相的高分子稳定化。这样制作出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
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地,通过电压来切换蓝相和垂面相,能够进行光偏转。在第四实施例中,在棱镜侧透明电极和液晶层之间未夹设棱镜层,因此可期待驱动电压的降低。
将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与光源组合来制作出具有图5所示的结构的、应用例的照明装置,并观察不施加电压时和施加电压时的投影像。在第四实施例中,光的偏转角度在施加19V的电压时饱和(最大的角度变化量为0.9°)。这样,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在棱镜层上形成透明电极,与第三实施例(90V时饱和)相比能够降低驱动电压。
当在室温下测定液晶分子的向上立起和向下立起的响应速度时,向上立起约为300μsec,向下立起约为16μsec。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地,能够得到高速动作的液晶元件。
另外,第三、第四实施例的光偏转液晶盒除了应用于车辆的前照灯以外,还能够应用于各种照明装置。作为光源,除了采用高亮度放电灯以外,也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场致发射型(FE)光源、荧光灯等。
此外,也不限于照明,一般能够应用于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的用途。例如在数字静物照相机、投影仪、抬头显示器(Head Up Display)、三维显示器等中,能够应用于改变进入照相机内的影像、投影仪的图像(投影像)的方向的装置。另外,由于能够高速切换,因而期待能够应对视频帧(video frame)(倍速)。
如以上通过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优选的是,液晶层包括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并且从基板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状态下表现为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与非常光线折射率ne的平均值(2no+ne)/3且(由于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所以)通过施加电压使液晶层的折射率接近寻常光线折射率no,这样的液晶层(通过与棱镜层组合)而利用一个液晶盒进行光偏转。作为液晶层,可以采用在不施加电压时表现为焦锥态并通过施加电压而达到垂面状态的材料,或者采用在不施加电压时表现为胆甾蓝相并通过施加电压而达到垂面相的材料。
按照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例如各种变更、改良、组合等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光偏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光偏转装置具有:
液晶层;
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相互对置配置并夹持所述液晶层;
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液晶层侧并对所述液晶层施加电压;
棱镜层,所述棱镜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一方的液晶层侧;以及
垂直配向膜,该垂直配向膜至少形成于所述棱镜层上,
所述液晶层含有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从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到的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寻常光线折射率no和非常光线折射率ne的平均值(2no+ne)/3,通过施加电压使所述液晶层的折射率接近所述寻常光线折射率n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层添加有手征剂,并且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表现为焦锥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层的手征节距在1μm以上且不足5μ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所述液晶层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表现为胆甾蓝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在所述液晶层的一部分形成有高分子网络,使所述胆甾蓝相高分子稳定化。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中,棱镜层侧的电极形成于所述棱镜层的液晶层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所述棱镜层的材料为丙烯酸类UV固化性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所述寻常光线折射率no与所述棱镜层的折射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该光偏转装置还具有使光入射到所述液晶层的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偏转装置,其中,
该光偏转装置还具有用于改变从所述棱镜层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的辅助偏转光学***。
CN201010568995.3A 2009-12-01 2010-12-01 光偏转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2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3475A JP5390355B2 (ja) 2009-12-01 2009-12-01 光偏向装置
JP2009-273475 2009-12-01
JP2010007684A JP5395684B2 (ja) 2010-01-18 2010-01-18 光偏向装置
JP2010-007684 2010-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2104A CN102122104A (zh) 2011-07-13
CN102122104B true CN102122104B (zh) 2015-08-26

Family

ID=4425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899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2104B (zh) 2009-12-01 2010-12-01 光偏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21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1346A (zh) * 2014-07-22 2015-03-04 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角偏转结构棱镜膜
JP6681588B2 (ja) * 2017-02-16 2020-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デバイス及び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6869099B2 (ja) * 2017-05-11 2021-05-1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ランプユニット、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CN109581704B (zh) * 2017-09-28 2021-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器件、3d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22144917A (ja) * 2021-03-19 2022-10-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素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8076A (en) * 1982-12-02 1989-04-04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Color-selective circular polarizer and its use
CN1580885A (zh) * 2003-08-07 2005-02-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式液晶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8016B2 (ja) * 1995-06-28 2001-04-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可変焦点レンズ素子
WO1997019385A1 (en) * 1995-11-22 1997-05-29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system, linear polarizer for such a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illumination system
JP3779937B2 (ja) * 2002-05-08 2006-05-31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光学変調素子用液晶材料
JP4451289B2 (ja) * 2004-11-22 2010-04-1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5076194B2 (ja) * 2007-07-20 2012-11-2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8076A (en) * 1982-12-02 1989-04-04 Merck Patent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Color-selective circular polarizer and its use
CN1580885A (zh) * 2003-08-07 2005-02-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式液晶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2104A (zh)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790B (zh) 液晶光学元件及液晶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2122104B (zh) 光偏转装置
JP5379053B2 (ja) 光偏向装置
JP6888431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2235607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TWI250346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50205149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395684B2 (ja) 光偏向装置
CN1977213A (zh) 液晶投影仪
TW200841082A (e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3024921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105929618A (zh) 液晶菲涅尔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111171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9056882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2946963A (zh) 用于减少激光散斑的掺杂纳米颗粒的液晶装置
JP200830458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195995A (ja) 光偏向液晶素子
US20210132404A1 (en) Controlled particle motion for laser speckle reduction
JP460520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751787B2 (ja) 光偏向液晶素子、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ブレ補正撮像装置
CN102804034A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
JP4989948B2 (ja) 液晶光学素子を使用したストロボ装置
JP2006195112A (ja) 液晶素子とそれを用いた調光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303835B2 (ja) 蒸着膜とこれを用いた光路偏向素子、空間光変調素子、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2051183A (zh) 液晶材料、液晶显示器件、液晶光学空间调制器件和液晶快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