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8738B -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8738B
CN102108738B CN2011100230122A CN201110023012A CN102108738B CN 102108738 B CN102108738 B CN 102108738B CN 2011100230122 A CN2011100230122 A CN 2011100230122A CN 201110023012 A CN201110023012 A CN 201110023012A CN 102108738 B CN102108738 B CN 102108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group
reinforcing bar
stiffener
flan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30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8738A (zh
Inventor
郭卓明
沙丽新
周晓君
朱鹏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230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8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8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8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8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8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上下两块多孔连接加强板,在上下两块多孔连接加强板上均设置有贯通孔组,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在上下两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的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分别设置有螺旋钢筋。本发明解决了现在的连接件抗拉、抗扭等性能比较薄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背景技术
组合结构中,特别是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中,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的连接件有嵌入式连接件、型钢连接件、带栓钉PBL(抗剪器开孔板)连接件、双PBL(Twin-PBL)连接件等。
由于波形钢腹板PC(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在偏心荷载作用下,除引起截面刚性扭转外,还产生截面畸变。这种变形将使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底板接合部位产生一定的弯矩。因此,结合部位的剪力键不仅要承受纵向剪力,而且还要承受横向弯矩产生的拉拔力。但上述四种连接件从总体上均以纵向抗剪为主,其他抗拉、抗扭等性能比较薄弱。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既有较好的纵向抗剪,又有较好的抗拉、抗扭性能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这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既有较好的纵向抗剪,又有较好的抗拉、抗扭性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
波形钢腹板;
第一凸缘板,所述第一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腹板垂直;
第二凸缘板,所述第二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腹板垂直;
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一贯通孔组,所述第一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
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下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二贯通孔组,所述第二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
第一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
第二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
第一螺旋钢筋,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三贯通孔组,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之上,所述第三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一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三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
第二螺旋钢筋,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四贯通孔组,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之下,所述第四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二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
与以往使用的波形钢腹板连接件有所区别,本发明用螺旋钢筋与多孔连接加强板代替了栓钉等构件。使用时螺旋钢筋与混凝土结合,沿纵向形成抱箍作用,握裹力较高。这样的处理措施,除了满足抗剪需求外,也弥补了现有连接件的抗拉和抗扭性能不足的缺点。
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使用于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中,外力和内力通过波形钢腹板传至凸缘板,多孔加强板、贯通钢筋及螺旋钢筋的结合承受纵向水平剪力。
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形成的剪力键在传统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基础上改进,第三贯通孔组和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内穿入的不再是直线的短钢筋,而是螺旋钢筋。与现有技术中的剪力键相比,本发明的剪力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剪力键,采用了穿筋形式。穿筋形式除了使本发明的剪力键具备较好的抗剪性能外,还有效地提高了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抗扭、抗拉等综合性能,使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并且使将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用于波形钢腹板箱梁结构的施工更加方便。
(2)采用螺旋钢筋代替直钢筋,避免了直钢筋不容易锚固的缺点。在直钢筋穿筋中,每根钢筋为单独工作,而在螺旋钢筋中为整体工作,不会由于单根钢筋的强度不足而失效,而且螺旋钢筋更容易锚固,能更好地与混凝土协同工作。
(3)采用螺旋钢筋代替直钢筋,便于浇筑时混凝土流入贯通孔。在贯通孔内的混凝土形成连接销,抵抗水平剪力,因而具有很强的抗剪性能。
在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优选地,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螺旋钢筋的螺距与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螺旋钢筋的螺距与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
在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所述第一凸缘板优选焊接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凸缘板优选焊接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优选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优选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贯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凸缘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上;所述第二贯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凸缘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上。这样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中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能起到加强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作用,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中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能起到加强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中,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上;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3。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波形钢腹板1、第一凸缘板21、第二凸缘板22、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第一贯通钢筋组41、第二贯通钢筋组42、第一螺旋钢筋51、第二螺旋钢筋52。
第一凸缘板21焊接在波形钢腹板1的上端,并且与波形钢腹板1垂直。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焊接在第一凸缘板21的上表面,并且与第一凸缘板21垂直。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包括第一贯通孔组,第一贯通孔组设置在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与第一凸缘板21的连接处。第一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一贯通钢筋组41包括多条贯通钢筋,第一贯通钢筋组41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第一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第一贯通钢筋组41的贯通钢筋焊接在第一凸缘板21上,具体来说,第一贯通钢筋组41的各条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第一凸缘板21上,各条贯通钢筋的两端部分与中间部分构成无上底边的倒等腰梯形状。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包括第三贯通孔组,第三贯通孔组位于第一贯通孔组之上,第三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一螺旋钢筋51设置在第三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第一螺旋钢筋51的螺距与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第三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
第二凸缘板22焊接在波形钢腹板1的下端,并且与波形钢腹板1垂直。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焊接在第二凸缘板22的下表面,并且与第二凸缘板22垂直。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包括第二贯通孔组,第二贯通孔组设置在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与第二凸缘板22的连接处,第二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二贯通钢筋组42包括多条贯通钢筋,第二贯通钢筋组42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第二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第二贯通钢筋组42的贯通钢筋焊接在第二凸缘板22上,具体来说,第二贯通钢筋组42的各条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第二凸缘板22上,各条贯通钢筋的两端部分与中间部分构成无下底边的等腰梯形状。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包括第四贯通孔组,第四贯通孔组位于第二贯通孔组之下。第四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第二螺旋钢筋52设置在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间距相等。第二螺旋钢筋52的螺距与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第四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
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在使用于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时,还设置有第一架立钢筋组61、第二架立钢筋组71、第三架立钢筋组62、第四架立钢筋组72。第一架立钢筋组61位于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的上方,第一架立钢筋组61沿第一螺旋钢筋51的轴向穿过第一螺旋钢筋51,第一架立钢筋组61包括两条架立钢筋。第二架立钢筋组71位于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31的上方,第一架立钢筋组61的下方。第二架立钢筋组71包括多条架立钢筋,第二架立钢筋组71的架立钢筋分别从第一螺旋钢筋51的各个间隙穿过第一螺旋钢筋51。第三架立钢筋组62位于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的下方,第三架立钢筋62组沿第二螺旋钢筋52的轴向穿过第二螺旋钢筋52,第三架立钢筋组62包括两条架立钢筋。第四架立钢筋组72位于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32的下方,第三架立钢筋组62的上方。第四架立钢筋组72包括多条架立钢筋,第四架立钢筋组72的架立钢筋分别从第二螺旋钢筋52的各个间隙穿过第二螺旋钢筋52。在这种设置方式中,螺旋钢筋和架立钢筋的结合,贯通钢筋与架立钢筋的连接起到了抗拉的作用,另外也加强了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对于波形钢腹板面外弯曲(即扭转)的抵抗能力。
本发明的开孔板组合连接件的制造方法如下:
1、准备好原材料,其中多孔连接加强板应当是有上下两排贯通孔的多孔连接加强板;
2、将一块凸缘板焊接在波形钢腹板的上端,将另一块凸缘板焊接在波形钢腹板的下端;将一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焊接在波形钢腹板上端的凸缘板的上表面,将另一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焊接在波形钢腹板下端的凸缘板的下表面;
3、将一组贯通钢筋穿过一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的下排贯通孔,将另一组贯通钢筋穿过另一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的上排贯通孔;
4、将一条螺旋钢筋穿入一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的上排贯通孔中,将另一条螺旋钢筋穿入另一块多孔连接加强板的下排贯通孔中。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包括:
波形钢腹板;
第一凸缘板,所述第一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腹板垂直;
第二凸缘板,所述第二凸缘板设置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并且与所述波形钢腹板垂直;
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一贯通孔组,所述第一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
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下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凸缘板垂直;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二贯通孔组,所述第二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
第一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
第二贯通钢筋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包括多条贯通钢筋,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贯通孔组的各个贯通孔中;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螺旋钢筋,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三贯通孔组,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组之上,所述第三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一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三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
第二螺旋钢筋,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包括第四贯通孔组,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组之下,所述第四贯通孔组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贯通孔,所述第二螺旋钢筋设置在所述第四贯通孔组的贯通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螺旋钢筋的螺距与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螺旋钢筋的螺距与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相邻的贯通孔的间距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贯通孔组中的贯通孔大小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板焊接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板焊接在所述波形钢腹板的下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的下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连接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凸缘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上;所述第二贯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二多孔连接加强板与所述第二凸缘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所述第一凸缘板上;所述第二贯通钢筋组的贯通钢筋的中间部分焊接在所述第二凸缘板上。
CN2011100230122A 2011-01-20 2011-01-20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Active CN102108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30122A CN102108738B (zh) 2011-01-20 2011-01-20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30122A CN102108738B (zh) 2011-01-20 2011-01-20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8738A CN102108738A (zh) 2011-06-29
CN102108738B true CN102108738B (zh) 2012-07-04

Family

ID=4417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30122A Active CN102108738B (zh) 2011-01-20 2011-01-20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08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7277B (zh) * 2013-07-18 2015-11-18 杭州博数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散型钢筋连接件
CN112942683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采用螺旋钢筋加强uhpc-nc界面粘结的结构及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5003Y (zh) * 1999-07-15 2000-06-28 王志林 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中间柱的钢架结构
CN2687202Y (zh) * 2004-03-17 2005-03-23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柱上的托架结构
CN1900422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一种预制桥面板与钢梁紧密结合的叠合梁结构
CN201053144Y (zh) * 2007-06-01 2008-04-30 万水 一种抗剪连接件
CN201095829Y (zh) * 2007-09-26 2008-08-06 胡洋 一种抗剪连接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397B2 (ja) * 1999-06-09 2008-06-18 横河工事株式会社 波形鋼板ウェブ橋における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と波形鋼板との接合方法
JP3632760B2 (ja) * 2001-05-09 2005-03-23 ドーピー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波形鋼板ウェブpc橋における波形鋼板と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の接合部構造
KR100819837B1 (ko) * 2006-06-28 2008-04-07 신대철 복부파형강판과 콘크리트를 스터드로 결합시킨 합성구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5003Y (zh) * 1999-07-15 2000-06-28 王志林 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中间柱的钢架结构
CN2687202Y (zh) * 2004-03-17 2005-03-23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柱上的托架结构
CN1900422A (zh) * 2005-07-19 2007-01-2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一种预制桥面板与钢梁紧密结合的叠合梁结构
CN201053144Y (zh) * 2007-06-01 2008-04-30 万水 一种抗剪连接件
CN201095829Y (zh) * 2007-09-26 2008-08-06 胡洋 一种抗剪连接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45516A 2000.12.12
JP特开2002-332609A 2002.11.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8738A (zh) 201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86136U (zh) 一种可布置多向钢筋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01648950U (zh) 一种梁的新型钢-混凝土结合段的构造
KR100976184B1 (ko) 나선형 전단보강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철근의 배근구조
CN110055893A (zh) 一种波纹钢-橡胶混凝土组合桥面板
CN104674647A (zh) 一种混合梁桥钢混结合部的结构
CN102108738B (zh)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CN202280178U (zh) 带约束拉杆双层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103643625A (zh) 一种基于抗剪连接构造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
CN201649303U (zh) 一种剪力连接件
CN202000555U (zh) 一种开孔板组合连接件
CN206554277U (zh) 一种低层建筑物用的抗震梁柱结构
CN105133788A (zh) 一种cfst-rc平缀板格构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15194U (zh)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桥梁的开孔板连接件
CN207419848U (zh) 一种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箱梁
CN110016855A (zh) 一种新型波形钢腹板安装结构及其桥梁
JP5468878B2 (ja) トラス張弦梁
CN202247667U (zh) 波纹板剪力连接件构造
CN205223826U (zh) 适用于斜拉桥混合梁的钢-混凝土连接构造
CN209837305U (zh) 一种螺栓连接折板式抗剪连接件
CN202831408U (zh)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张拉锚板
CN207793839U (zh) 一种蝶型钢腹板钢混组合主梁结构
CN102852142A (zh)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
CN206052961U (zh) 一种波形钢板作骨架的槽型板
CN207812834U (zh) 一种阻尼组合梁结构
CN202989914U (zh)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围护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MUNICIPAL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Shanghai, No. 1170, No.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00125 Dongf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No. 3447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Shanghai, No. 1170, No.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011 Tibet South Road, Shanghai, No. 1170, No.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