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030A - 调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030A
CN102077030A CN200980125847XA CN200980125847A CN102077030A CN 102077030 A CN102077030 A CN 102077030A CN 200980125847X A CN200980125847X A CN 200980125847XA CN 200980125847 A CN200980125847 A CN 200980125847A CN 102077030 A CN102077030 A CN 102077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pike
air
supply area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58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030B (zh
Inventor
田中利夫
大堂维大
茂木完治
香川谦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0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8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24F6/1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using rot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with water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湿装置。贮水箱(41)内部由隔离部件(25)隔离为加湿区域(31)和供给区域(32)且供给区域(32)的上方由覆盖部件(26)覆盖。隔离部件(25)的水中部分具有使供给区域(32)和加湿区域(31)连通的连通路(33)。在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供给供给区域(32)来进行水的净化。由隔离部件(25)及覆盖部件(26)抑制了供来的活性种向外部放出,另一方面,被活性种净化了的供给区域(32)的水经连通路(33)流向加湿区域(31)。

Description

调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包括将水箱内的水给予空气中的加湿器件的调湿装置已为广泛地所知。还有,在该种调湿装置中,是通过向水箱内供给臭氧气体,使水和臭氧气体接触来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由此谋得水质净化的调湿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调湿装置,是在水箱的底部形成有臭氧气体吹出口,在该吹出口的上方设置有具有大小大概一致的小孔的多孔材质板。该调湿装置,是使从底部吹出口吹出的臭氧气体气泡经多孔材质板的大小大概一致的小孔,来使臭氧气体均匀地扩散到水箱内以谋求整个水箱内的净化。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调湿装置中,通过了多孔材质板上的小孔的臭氧气体气泡由于浮力而上升,很快就升至水面。由此,在水中没有反应而剩下的臭氧释放到大气中,所以在密闭的室内长时间使用调湿装置的情况下,室内的臭氧浓度就可能超过环境标准。
于是,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水净化装置那样,能够想到以下做法。即,用捕集容器捕集扩散到水中的臭氧气体中没有溶入水中的臭氧气体,再由臭氧分解催化剂分解已被捕集到的臭氧气体后,将分解后的臭氧气体释放到大气中。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153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6-1789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净化装置中,当水槽内的水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捕集臭氧。具体地讲,该净化装置处于水槽内的水位基本一定臭氧流出口处总是浸泡在水中的状态。并且,从流出口流出后来溶入水的臭氧,在由于浮力而升至水面之际被捕集容器所捕集。但是,调湿装置水箱内的水由于用于加湿空气,水位渐渐地降低,所以流出口就会高出水面。若在该状态下臭氧从流出口流出,臭氧就会弥漫在空气中,从流出口流出的臭氧就有一部分不被捕集容器所捕集,而会释放到大气中。
在此,若要防止臭氧释放到大气中,就有必要将分解臭氧的臭氧分解催化剂配置在送风风扇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并且需要覆盖送风风扇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空气通路那样的大表面积臭氧分解催化剂,由此又会对成本控制方面产生不利。
还有,因为加湿后包含了水分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催化剂,有必要选用有耐水性的催化剂,这就成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再有,是构成为使送风风扇送来的空气经过催化剂,所以有可能产生压力损失,送风性能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活性种向大气中放出,且有效地净化贮水箱内的水。
—为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用隔离部件将贮水箱内部隔离为供给区域和加湿区域,并且覆盖供给区域的周围,只向供给区域供给活性种。
具体地讲,本发明是以包括用以贮存水的贮水箱41和将该贮水箱41内的水给予空气中加湿空气的加湿机构43的调湿装置为对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包括进行生成活性种的放电的放电处理部51、隔离配置有所述加湿机构43的所述贮水箱41内的隔离部件25和覆盖所述贮水箱41内的供给区域32上方的覆盖部件26;并且该隔离部件25从水平方向将配置有所述加湿机构43的所述贮水箱41内隔离成把水给予空气中的加湿区域31和被供给所述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并由该活性种净化水的供给区域32,而且该隔离部件25具有形成在水中部分使所述供给区域32被净化了的水流向所述加湿区域31的连通路33为特征的。
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放电处理部51进行放电生成活性种。该活性种供给被隔离部件25隔离出的贮水箱内的供给区域32。供到供给区域32的活性种被隔离部件25及覆盖部件26抑制了向贮水箱41外的放出,贮存在供给区域32的水得以净化。由活性种净化了的水通过连通路33从供给区域32流向加湿区域31。
如上所述,这样将贮水箱41内隔离成供给区域32和加湿区域31,并只向供给区域32供给活性种,再由隔离部件25及覆盖部件26抑制活性种向外部放出。因此,即便是在密闭的室内长时间地使用调湿装置的情况下,室内的臭氧浓度也不会因为包含在活性种内的臭氧等而超过环境标准。
并且,由于活性种不被释放到贮水箱41外,就不再需要为分解去除活性种而在送风风扇上游侧或下游侧配置催化剂,从而防止了由于压力损失而引起的送风性能的降低,并且对降低催化剂的成本是有利的。
还有,因为被供给活性种而得以净化的供给区域32的水是通过连通路33在加湿区域31流通的,所以通过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就能够有效地进行作为贮水箱41整体的水的水质净化。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以将由所述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供到被所述覆盖部件26覆盖并处于贮存在所述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中的水的上方空间为特征的。
第二方面的发明中,通过放电处理部51向由覆盖部件26覆盖着的供给区域32中贮存了水的上方间供给活性种。为此,与直接向供给区域32的水中供给活性种的情况相比,使用喷出压力低的泵等向供给区域32送入活性种成为可能,在谋求装置整体的低成本以及长寿命化方面是有利的。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以包括包含混合供给所述供给区域32活性种和贮存在所述供给区域32中的水的气液混合机构66为特征的。
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利用气液混合机构66在供给区域32中对包含活性种的空气和贮存的水进行混合。由此,使包含供给到供给区域32内的活性种的空气和水混合,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就可以促进水的水质净化。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以包括对所述放电处理部51送去空气,向所述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供给包含活性种的空气的送风机构64为特征的。
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利用送风机构64将空气送给放电处理部51。并且,包含活性种的空气供给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为此,能够可靠地将在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送入供给区域32。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所述覆盖部件26上设置有排出供给所述供给区域32后滞留在贮存于该供给区域32的水的上方空间中包含活性种的空气的排气口34。并且,所述覆盖部件26是以包括使包含所述滞留活性种的空气通过所述排气口34由所述送风机构64循环的空气循环路65为特征的。
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在覆盖部件26上设置有将包含供给了供给区域32的活性种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34。并且,包含滞留在供给区域32的所贮存的水的上方空间的活性种的空气从排气口34经空气送风机构64循环到循环路65。为此,通过使活性种在供给区域32和送风机构64之间的循环以毫不浪费地利用活性种,就能够抑制在放电处理部51的活性种的生成量,还能够提高水的净化效率。再有,由于能够缩短为了确保水的净化性能所必要的放电处理部51及送风机构64的运转时间,所以在谋取省电上是有利的。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至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任一项的发明中,在所述覆盖部件26上设置有排出供给所述供给区域32并滞留在贮存于该供给区域32的水的上方空间的包含活性种的空气的排气口34。并且,是以所述覆盖部件26配置在所述排气口34上,并包括分解包含活性种的臭氧成分的臭氧分解催化剂37为特征。
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对包含在活性种内的臭氧成分进行分解的臭氧分解催化剂37配置在排气口34处。为此,含有滞留在供给区域32的所贮存的水的上方空间里的活性种的臭氧成分被臭氧分解催化剂37分解后,才释放到贮水箱41外,所以即便是在密闭的室内长时间使用调湿装置的情况下,室内的臭氧浓度也不会因为包含在活性种中的臭氧等超过环境标准。
第七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至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以包括搅拌所述贮水箱41内的水,强制使所述供给区域32的水通过所述连通路33流向所述加湿区域31的搅拌机构35为特征的。
第七方面的发明中,由搅拌机构35搅拌贮水箱41内的水。通过连通路33强制性地使被搅拌的水从供给区域32流向加湿区域31。为此,被活性种净化了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就不会滞留在供给区域32,而是流向加湿区域31而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就可以有效地进行贮水箱41整体的水的水质净化。
第八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至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以所述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是间歇式地进行为特征的。
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放电处理部51所进行的放电动作间歇进行。根据这样的构成,就可以用最少的电量确保水的净化性能,在谋求省电上是有利的。
具体地讲,例如,只要构成为设置空气循环路65回收在水的净化处理中没有全部被使用而剩下的活性种使其再次循环的装置,即便是放电处理部51停止放电动作,回收来的活性种也会被持续地供向水中进行水的净化处理。于是,由于在进行水的净化处理之际活性种被消耗或者自然消失等原因,活性种渐渐减少,但只要在供给区域32内的活性种降低到规定浓度以下的时刻进行间歇式放电动作,在谋求省电上是有利的。还有,通过减少放电时间,放电电极上就不容易附着脏东西,而且放电电极也不容易损耗,由此,就可以谋得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增加。
另外,为了间歇式地进行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能够想到用传感器等实时测定活性种的浓度进行反馈控制这样的做法,但是在此以外,预先通过实验测算出活性种的浓度的降低速度等,并进行控制做到在活性种降至规定浓度以下的时刻进行间歇式放电动作,就不必另外设置浓度测定用的传感器,这对降低成本是有利的。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发明中,以所述送风机构64的送风动作是间歇式进行的为特征的。
第九方面的发明中,送风机构64的送风动作是间歇式进行的。根据这样的构成,就可以用最少的电量确保水的净化性能,在谋求省电上是有利的。
具体地讲,例如,只要构成为供给比贮存在供给区域32的水的上方空间里的活性种由气液混合机构66等徐徐混入水中的装置,即使停止送风机构64的送风动作,也能够利用气液混合机构66将活性种混入水中,进行水的净化处理。即,即便是不向供给区域32连续供给活性种,用气液混合机构66将滞留在供给区域32中的活性种混合,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水的净化处理。
于是,虽然在进行水的净化处理之际活性种被消耗或自然消失等活性种渐渐减少,但只要在供给区域32内的活性种降低至规定浓度以下时刻进行间歇式送风动作(及放电动作),就可以用最少的电量确保水的净化性能,在谋求省电以及送风机构64的使用寿命增加上是有利的。还有,通过间隔式运转,就可以降低由于构成送风机构64的送风风扇以及送风泵的工作而引起的噪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水平方向将贮水箱41内隔离成供给区域32和加湿区域31且覆盖供给区域32上方,并只对供给区域32供给活性种,抑制了活性种释放到贮水箱41外。因此,即便是在密闭室内长时间使用调湿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包含在活性种内的臭氧等引起的室内的臭氧浓度不会超过环境标准,该做法是优选做法。
并且,由于活性种不释放到贮水箱41外,所以不再需要为分解去除活性种而将催化剂配置在送风风扇上游侧或下游侧。这样就能够防止由于压力损失引起的送风性能降低,并且在催化剂方面对降低成本也是有利的。
还有,被供给了活性种而得以净化的供给区域32的水,因为是通过连通路33流过加湿区域31,所以通过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就可以有效地进行贮水箱41整体的水的水质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的整体构成,表示将贮水箱从壳体内拉出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调湿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变形例1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变形例2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  调湿装置
25  隔离部件
26  覆盖部件
31  加湿区域
32  供给区域
33  连通路
34  排气口
35  搅拌水车(搅拌机构)
37  臭氧分解催化剂
41  贮水箱
43  加湿转子(加湿机构)
51  放电处理部
64  送风泵(送风机构)
65  空气循环路
66  液混合辊(气液混合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从本质上不过是个示例,无意于限制本发明及其适用物或它的用途。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调湿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调湿装置10构成为能够进行边净化室内空气边加湿该室内空气运转。
所述调湿装置10具有树脂制壳体11。壳体11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前表面(图2的左侧端面)由前表面板11a构成。
所述壳体11的左右两侧部的前部,形成有为将空气导入壳体11内的吸入口12(参照图1)。还有,在壳体11的上部且靠后方一侧,形成有为将壳体11内的空气吹出壳体11外的吹出口13。在壳体11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从吸入口12流向吹出口13的空气通路14。
并且,如图2所示,所述调湿装置10中,按照空气通路14中的空气流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的顺序包括有空气净化单元20、加湿单元40和离心风扇15,还配置着活性种供给单元50。
—空气净化装置的构成—
如图2所示,所述空气净化单元20是用以净化空气的,具有预过滤器21、离子化部22及褶皱式过滤器23。
所述预过滤器21构成捕捉包含在空气中的比较大的尘埃的集尘用过滤器。
所述离子化部22构成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的尘埃带电装置。离子化部22中,例如设置有线状电极和与该线状的电极相对的板状电极。离子化部22构成为在两电极上施加来自电源(省略图示)的电压并产生电晕放电,使空气中的尘埃带上规定的电荷(正或负电荷)。
所述褶皱式过滤器23构成波浪板状的静电过滤器。即,褶皱式过滤器23电吸引并捕捉在所述离子化部22带了电的尘埃。另外,褶皱式过滤器23上还可以负载有光催化剂等的消臭用材料。
—加湿单元的构成—
如图2所示,加湿单元40包括用以贮存水的贮水箱41、将贮水箱41内的水抽上来的水车42、构成将由水车42抽上来的水给予空气中的加湿机构的加湿转子43和用以驱动加湿转子43旋转的驱动马达44。还有,加湿单元40包括用以加热加湿转子43的加热器48。
所述贮水箱41设置在壳体11内的下部空间中,构成为通过壳体11的引出口11b可自由排出和吸入(参照图1)。由此,使用者就可以适当地向贮水箱41内补充加湿用的水(例如自来水)。
如图3所示,所述贮水箱41是由上侧开口的横向尺寸较大的容器构成的。该贮水箱41的内部被隔离部件25隔离为:配置有加湿单元40将水给予空气中的加湿区域31、和被从活性种供给单元50供给活性种并由该活性种对水进行净化的供给区域32。也就是说,隔离部件25在垂直于水面的方向延伸,沿水平方向(水面方向)将贮水箱41内部隔离成加湿区域31和供给区域32。并且,在供给区域32的上方设置有覆盖该上方空间的覆盖部件26。覆盖部件26跨过贮水箱41侧壁上端和隔离部件25上端之间而设置。供给区域32的周围被隔离部件25和覆盖部件26包围。
在所述贮水箱41的侧壁上部形成有由隔离部件25及覆盖部件26包围着的供给区域32连通的吹出口41a。吹出口41a上游侧连接着后述的活性种供给单元50的搬送管63。吹出口41a下游侧连接着沿贮水箱41侧壁向下延伸的吹嘴45。也就是说,搬送管63和吹嘴45夹着贮水箱41的侧壁在吹出口41a处连通。活性种从吹出口41a通过吹嘴45吹入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的水中。
所述隔离部件25下端位于贮水箱41底面的上方,在隔离部件25和贮水箱41底面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用以使被供给区域32净化了的水流向加湿区域31的连通路33。也就是说,隔离部件25具有与该水中部分连通的连通路33。
所述覆盖部件26上形成有排气口34。该排气口34用以将包含供给了供给区域32且滞留在该供给区域32所贮存的水的上方空间里的活性种的空气排出。覆盖部件26包括在排气口34上方按顺序叠层配置的除湿剂36及臭氧分解催化剂37。除湿剂36去除包含活性种的空气中的水分,臭氧分解催化剂37分解去除活性种中所含的臭氧成分。除湿剂36及臭氧分解催化剂37,由与臭氧分解催化剂37的上表面周缘接合且包围除湿剂36及臭氧分解催化剂37的侧壁周缘的支撑部件38支撑着。另外,作为除湿剂36,能够利用例如硅胶等除湿性能优良的材料。
所述贮水箱41的加湿区域31上方的开口,被外形形状与贮水箱41及隔离部件25的上侧周缘相对应的盖部件46盖住,抑制了加湿区域31内的水蒸发释放到大气中。
如图2所示,所述水车42形成为近似圆板状,在其轴心部突出设置有旋转轴42a。旋转轴42a由竖设在贮水箱41底面上的轴承部材(省略图示)支撑为可自由旋转。水车42设置为一部分(包含下端部的规定部位)浸泡在贮水箱41的加湿区域31的水中。
在所述水车42后侧的侧面(面向加湿转子43的侧面)轴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凹部42b。多个凹部42b在水车42的径向外侧端部沿圆周方向等间隔排列。各凹部42b在水车42进行旋转动作的过程中,在浸泡在贮水箱41内的水中的位置和升出水面的位置之间交替变化。
在所述水车42后侧的侧面上靠近其轴心的部位一体形成有齿轮42c。齿轮42c构成为与加湿转子43的从动齿轮43a啮合。
所述加湿转子43具有圆盘状的吸附部件43b和形成在吸附部件43b外周面上的环状从动齿轮43a。吸附部件43b由用以吸附水分的吸湿性高的非织造织物制成。
所述加湿转子43通过旋转轴能自由旋转地支撑在比贮水箱41存满水时的水位更高的位置。还有,加湿转子43配置为包含其下端的规定部位实际上与水车42接触。也就是说,加湿转子43,从其轴向看具有与水车42的凹部42b重叠的部位。由此,在由水车42的凹部42b携带的水从凹部42b流下之际,水会附着在加湿转子43的吸附部件43b上,被吸附部件43b吸附。
所述驱动马达44通过齿轮等动力传递装置(省略图示)与加湿转子43的从动齿轮43a连结。由此,驱动马达44的旋转力通过动力传递装置传递给加湿转子43的从动齿轮43a,使从动齿轮43a旋转。再有,若从动齿轮43a旋转,则与从动齿轮43a啮合的齿轮42c也旋转,同时水车42亦旋转。
所述加热器48配置在接近加湿转子43上游侧的侧面上端部。加热器48构成为能够加热流入加湿转子43的空气。
—活性种供给单元的构成—
所述活性种供给单元50向供给加湿转子43的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供给游离基、受激分子以及臭氧等的活性种进行净化。如图3所示,活性种供给单元50包括:作为活性种生成装置的放电处理部51、将在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导送到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搬送路55、通过搬送路55将活性种吹送到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送风泵64。送风泵64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送风机构。
所述放电处理部51设置在活性种生成室62内。活性种生成室62上连接着用以向活性种生成室62内导入空气的导入管61、以及形成搬送路55的搬送管63。导入管61的流入端口朝着空气通路14开放,在其管路中途连接着送风泵64。该导入管61中导入流过空气通路14的空气分流的一部分。
所述放电处理部51构成为通过流光放电生成活性种。具体地讲,放电处理部51具有棒状电极52和平板电极53。棒状电极52通过支撑板52b支撑在设置在活性种生成室62内的基板52a上。棒状电极52形成为细长的线状,具有近似圆形的纵切剖面。平板电极53形成为平板状。棒状电极52和平板电极53配置为相互平行的姿态。棒状电极52的顶端与平板电极53相对。
所述棒状电极52连接于电源18的正极一侧,平板电极53连接电源18的负极一侧(或接地一侧)。若电源18向两电极52、53提供电位差,则会从棒状电极52的顶端向平板电极53产生流光放电。其结果,引起空气中的氧气及氮气、水等分子会被电离、被激发,产生大量的游离基以及受激分子等活性种。另外,优选从电源18向放电处理部51供给直流高电压电,或者放电电流成为一定,进行所谓的恒流控制。
根据这样的构成,活性种供给单元50中,在放电处理部51生成活性种,活性种通过搬送管63被送出。该活性种从贮水箱41的吹出口41a通过吹嘴45吹进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中成为气泡,净化供给区域32内的水。
另一方面,在供给区域32没有溶于水的活性种,因为浮力上升至水面,滞留于水面上方的空间中。还有,由活性种净化了的供给区域32的水通过连通路33流向加湿区域31,在供给区域32和加湿区域31之间流通水。
—运转动作—
说明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10的运转动作。该调湿装置10同时进行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加湿室内空气的加湿运转。加湿运转中,离心风扇15被驱动的同时驱动加湿转子43旋转,加热器48成为通电状态。还有,离子化部22的电极上施加了电压。
如图2所示,若离心风扇15被驱动,则室内空气通过吸入口12导入空气通路14。导入了空气通路14中的空气通过预过滤器21被捕捉了尘埃后,通过离子化部22。离子化部22中,电极间进行电晕放电,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流出离子化部22的空气,通过褶皱式过滤器23。褶皱式过滤器23中,带了电的尘埃被电吸引而捕捉。流出了褶皱式过滤器23的空气,被加热器48加热后,通过加湿转子43。
在此,加湿单元40中,水车42旋转,适当地将贮水箱41内的水供给加湿转子43的吸附部件43b。具体地讲,水车42旋转凹部42b浸泡在贮水箱41内的水中,由此水浸入凹部42b内,被凹部42b携带。再有,若水车42的旋转继续,则携带着水的状态下的凹部42b从水中提起继而上升到上方。另外,随着凹部42b向上移动,凹部42b渐渐地接近加湿转子43。还有,随着凹部42b引起,凹部42b内携带的水会由于自重渐渐地从凹部42b内流出。并且,当凹部42b到达最上端位置,凹部42b内的水几乎全部流出。
另外,从凹部42b流出的水,附着在接近凹部42b的加湿转子43,被吸附部件43b吸附。通过这样的动作,则在加湿单元40中水被连续地供给加湿转子43。
并且,若流过所述空气通路14的空气又在吸附部件43b流通,则已吸附在吸附部件43b上的水分就会释放到空气中。其结果,进行了空气的加湿。由以上这样净化及加湿了的空气,通过吹出口13供给室内。另外,该加湿运转中,通过停止从电源18向离子化部22供给电压,进行不积极净化空气的运转则成为可能。
—水的净化动作—
然而,若在贮水箱41内长时间贮存水,在水中就会繁殖细菌,贮水箱41内的水就会被污染。还有,例如流过空气通路14的空气中包含氨等物质(有害物质以及臭气物质)的情况下,该物质溶于水中也可以污染贮水箱41内的水。因此,若这样的污染水作为加湿水供给室内,则会室内的清洁度会遭受破坏。
于是,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10中,通过使用活性种供给单元50向贮水箱41内的水供给活性种,净化水的水净化动作就成为可能。
具体地讲,水净化动作,例如与以上所述的加湿运转同时进行。该水净化动作中,与送风泵64运转的同时从电源18向放电处理部51施加电压。送风泵64一运转,空气就通过导入管61被引入活性种生成室62内(参照图3)。还有,活性种生成室62中,施加了来自电源18的电压的放电处理部51产生流光放电。其结果,在活性种生成室62内产生活性种。活性种由送风泵64吹送经过搬送管63内的搬送路55流向贮水箱41,通过吹嘴45吹入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中。
其结果,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以及细菌等,由活性种分解去除,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得以净化。并且,由活性种净化了的水,通过连通路33从供给区域32流向加湿区域31,加湿区域31内的水被净化。由此,就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有效地进行贮水箱41整体的水的水质净化。因此,加湿运转时,贮水箱41的加湿区域31内的清洁水由加湿转子43给予空气中,所以不会损坏室内的清洁度。还有,在供给区域32,未被水溶解而升至水面的活性种与空气一起从排气口34流出。在此之际,包含活性种的空气中的水分被除湿剂36去除,且活性种被臭氧分解催化剂37分解去除。因此,抑制了活性种放出贮水箱41外。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装置10,由隔离部件25将贮水箱41内隔离成供给区域32和加湿区域31且由覆盖部件26覆盖供给区域32的上方,只向供给区域32供给活性种。为此,由隔离部件25及覆盖部件26就可以抑制活性种放出贮水箱41外,所以即便是在密闭的室内长时间使用调湿装置10的情况下,由包含在活性种内的臭氧成分引起的室内臭氧浓度不会超过环境标准。
并且,由于活性种不释放到贮水箱41外,所以不再需要在离心风扇15的上游侧或下游侧配置为了分解去除包含在活性种内的臭氧成分的臭氧分解催化剂37,就可以防止由于压力损失引起的送风性能降低,并对因催化剂降低成本也是有利的。
还有,被供给活性种而净化了的供给区域32的水,由于通过连通路33流向加湿区域31,所以通过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就可以有效地进行贮水箱41整体的水的水质净化。
(变形例1)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1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本变形例构成为离心风扇15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被送往活性种生成室62。具体地讲,在离心风扇15的流路中途连接着分流流通离心风扇15内部的空气的分支配管15a的一端,这个分支配管15a的另一端连接于活性种供给单元50的活性种生成室62。
在此,若使所述离心风扇15运转进行送风动作,则由臭氧分解催化剂37分解了臭氧成分后的空气、及从覆盖贮水箱41的加湿区域31上方的盖部件46的间隙漏出的空气就被吸入离心风扇15的中央部的吸入口。并且,被离心风扇15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吹出,但是一部分空气在离心风扇15的流路中途分流,通过分支配管15a送入活性种供给单元50。
根据这样的构成,确实能将在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送入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还有,因为是分流了从离心风扇15流向放电处理部51的空气,所以不需另外设置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专用送风泵64等,对降低成本是有利的。
(变形例2)
图5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2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贮水箱41内设置有作为搅拌供给区域32的水的搅拌机构用的搅拌水车35。该搅拌水车35设置在连通路33的附近,构成为以图5的向里方向延伸的中心轴35a为中心旋转,搅拌供给区域32内的水。由搅拌水车35搅拌的水,通过连通路33从供给区域32被强制性地流向加湿区域31。
所述搅拌水车35的外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水车叶轮35b。并且,通过将从吹嘴45吹向水中的活性种吹到水车叶轮35b上,搅拌水车35以该气泡为动力中心轴35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进行水的流通。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活性种净化了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不会滞留在供给区域32被强制性地流向加湿区域31,去除水中的细菌以及有害物质,就可以有效地进行贮水箱41整体的水的水质净化。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设置有被送风泵64循环供给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活性种的空气循环路65这一点,为此,以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只说明不同点。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覆盖部件26中省略了除湿剂36、臭氧分解催化剂37及支撑部件38。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循环路65连结在覆盖部件26的排气口34和活性种生成室62之间。并且,送风泵64连结在空气循环路65的流路中途,使送风泵64运转,滞留在供给区域32的水面上方空间的活性种,便会经排气口34及空气循环路65,在活性种生成室62内循环。
根据这样的构成,就可以使活性种在供给区域32和活性种生成室62之间循环,毫不浪费地利用活性种,所以就可以抑制在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的生成量且提高水的净化效率。再有,还可以缩短为确保水的净化性能所必要的放电处理部51及送风泵64的运转时间,由此,在谋求省电方面是有利的。
再有,本发明中,还可以间歇式进行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以谋求省电。即,即便是停止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供给区域32内的活性种也能够由送风泵64通过空气循环路65回收后进行再循环,连续供给水中进行水的净化处理。
于是,虽然水的净化处理之际的活性种消耗及自然消失等的活性种渐渐减少,但是通过在供给区域32内的活性种降至规定浓度以下的时刻进行间歇式放电动作,就可以用最少的电量确保水的净化性能,在谋求省电上是有利的。还有,通过减少放电时间,放电电极上不容易附着污垢的同时,放电电极也不容易损耗,由此可以谋求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的增加。
另外,为了间歇式地进行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可以考虑用传感器等实际测定活性种的浓度进行反馈控制,但是在此以外,通过预先的实验等算出活性种的浓度的降低速度等,并在活性种浓度降至规定浓度以下的时刻进行间歇式放电动作的控制,不需要另外设置浓度测定用传感器对于降低成本是有利的。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活性种供给单元和贮水箱的内部构成的侧面的剖视图。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包括将活性种混合于供给区域32内的水的气液混合辊66这一点,以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只说明不同点。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贮水箱41中,省略了吹嘴45,吹出口41a位于供给区域32的水面上方的空间里。吹出口41a上连接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活性种供给单元50的搬送管63。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贮水箱41中,活性种从吹出口41a吹入供给区域32的水面上方空间。
根据这样的构成,与直接向供给区域32的水中供给活性种的情况相比,使用喷出压低的送风泵64向供给区域32送入活性种成为可能,在谋求装置整体的低成本及使用寿命的增加上是有利的。
所述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内设置有气液混合辊66。该气液混合辊66,是用以混合供给区域32中贮存的水和滞留在其水面上方空间里的活性种的。气液混合辊66,设置为辊上部露出水面,另一方面,辊下部浸泡在水中。气液混合辊66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气液混合机构。
所述气液混合辊66由多孔材质材料构成。再有,通过以如图7中向里方向延伸的转动轴66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浸没在水中的辊下部外周面露出水面。这时,露出水面的辊外周面上存在膜状的水。并且,滞留在水面上方空间的活性种与辊上部的水膜反应进行水的净化。存在于辊上部净化了的水,随着气液混合辊66的转动在水中混合了的供给区域32内的水被净化。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气液混合辊66,将供给供给区域32的活性种混合于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及有害物质,就可以促进水的水质净化。
再有,本发明中,还可以是用间歇式进行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及送风泵64的送风动作谋求省电。即,即便是停止放电处理部51的放电动作,或停止送风泵64的送风动作,由气液混合辊66使活性种混合到水中进行水的净化处理。这样,即便是不连续地向供给区域32供给活性种,通过气液混合辊66将滞留在供给区域32上部空间(水面上方的空间)的活性种与水混合,就可以使水的净化处理持续一段时间。
于是,在水的净化处理之际活性种被消耗或自然消失等的活性种渐渐减少,供给区域32内的活性种降至规定浓度以下的时刻进行间歇式放电动作及送风动作,就可以用最少的电量确保水的净化性能,在谋求放电处理部51及送风泵64的省电以及使用寿命的增加上是有利的。还有,通过间断性运转,还可以降低由于送风泵64的动作声音引起的噪音。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活性种生成装置是由产生流光放电生成活性种的放电处理部51构成的。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种生成装置并不为该方式所限定,还可以是使用由紫外线生成活性种的紫外线灯的。还有,放电处理部51也不只限于产生流光放电的。
还有,所述调湿装置10包括空气净化单元20及加湿单元40,构成为能够进行空气净化及加湿运转,但是调湿装置10还可以是还包括除湿单元,能够进行除湿运转的。该情况下,通过净化处理由除湿运转集中到贮水箱41中的水,不需交换水就可以作为加湿用水而再利用。
—产业上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得到了抑制活性种向大气中的放出,并能有效地净化贮水箱内的水的实用性高的效果,极其有用在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高。

Claims (9)

1.一种调湿装置,包括:用以贮存水的贮水箱(41)和将该贮水箱(41)内的水给予空气而将空气加湿的加湿机构(43),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湿装置包括:
放电处理部(51),该放电处理部(51)进行放电生成活性种,
隔离部件(25),该隔离部件(25)在水平方向上将所述贮水箱(41)内部隔离成配置有所述加湿机构(43)且利用所述加湿机构(43)将水给予空气的加湿区域(31)和被供给在所述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且水被该活性种净化的供给区域(32),并且具有形成在水中部分,使在所述供给区域(32)已被净化的水流向所述加湿区域(31)的连通路(33)以及
覆盖部件(26),该覆盖部件(26)覆盖所述贮水箱(41)内的供给区域(3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处理部(51)生成的活性种,被供到所述贮水箱(41)的被所述覆盖部件(26)覆盖的供给区域(32)所贮存的水的上方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气液混合机构(66),该气液混合机构(66)对包含供到所述供给区域(32)的活性种的空气和贮存于所述供给区域(32)的水进行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送风机构(64),该送风机构(64)将空气送给所述放电处理部(51),将包含活性种的空气供向所述贮水箱(41)的供给区域(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覆盖部件(26)上设置有排出空气的排气口(34),该空气包含被供给所述供给区域(32)滞留在该供给区域(32)所贮存的水的上方空间的活性种,
所述覆盖部件(26)包括空气循环路(65),该空气循环路(65)让包含所述滞留的活性种的空气经所述排气口(34)循环到所述送风机构(6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覆盖部件(26)上设置有排出空气的排气口(34),该空气包含被供给所述供给区域(32)后滞留在该供给区域(32)所贮存的水的上方空间的活性种,
所述覆盖部件(26)包括臭氧分解催化剂(37),该臭氧分解催化剂(37)配置在所述排气口(34)处,分解活性种中所包含的臭氧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搅拌机构(35),该搅拌机构(35)对所述贮水箱(41)内的水进行搅拌,强制性地使所述供给区域(32)的水经所述连通路(33)流向所述加湿区域(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处理部(51)所进行的放电动作是间歇性的放电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构(64)所进行的送风动作是间歇性的送风动作。
CN200980125847XA 2008-07-10 2009-07-10 调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0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0083 2008-07-10
JP2008180083 2008-07-10
JP2008255026 2008-09-30
JP2008-255026 2008-09-30
PCT/JP2009/003237 WO2010004762A1 (ja) 2008-07-10 2009-07-10 調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030A true CN102077030A (zh) 2011-05-25
CN102077030B CN102077030B (zh) 2013-06-19

Family

ID=4150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58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030B (zh) 2008-07-10 2009-07-10 调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4740A1 (zh)
EP (1) EP2309195A1 (zh)
JP (1) JP5287857B2 (zh)
CN (1) CN102077030B (zh)
WO (1) WO201000476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9656A (zh) * 2012-03-13 2014-1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9803690A (zh) * 2016-10-06 2019-05-24 卓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放电处理装置及其放电处理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2971B2 (ja) * 2010-07-26 2012-08-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加湿機
JP7105121B2 (ja) * 2018-07-04 2022-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8241U (ja) * 1984-02-07 1985-08-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オゾナイザ付加湿器
JPS6349427U (zh) * 1986-09-13 1988-04-04
JPS63175735U (zh) * 1987-05-06 1988-11-15
JPH02238237A (ja) * 1989-03-10 1990-09-2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超音波加湿機
JPH06178989A (ja) * 1992-12-14 1994-06-28 Ngk Spark Plug Co Ltd 水の浄化装置
JPH10291879A (ja) * 1997-04-17 1998-11-04 Hitachi Ltd 脂肪含有有機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JP2002022217A (ja) * 2000-07-13 2002-01-23 Ucan Co Ltd 超音波加湿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53316A (ja) * 2004-11-26 2006-06-15 Dainichi Co Ltd 気化式加湿器
JP2007236576A (ja) * 2006-03-08 2007-09-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2502A (en) * 1932-06-11 1934-01-09 William H Werhan Humidifier
JPS5358149A (en) * 1976-11-04 1978-05-25 Hitachi Ltd Moisture conditioner
US4145384A (en) * 1977-07-13 1979-03-20 Carrier Corporation Humidifier
JPH01114640A (ja) * 1987-10-27 1989-05-0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超音波加湿機
KR0143839B1 (ko) * 1995-08-30 1998-08-01 배순훈 히터식 초음파 가습기
WO2001022857A1 (en) * 1999-09-28 2001-04-05 Henny Penny Corporation Holding cabinet with closed-loop humidit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umidity in a holding cabinet
JP2001153409A (ja) 1999-11-29 2001-06-0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100852265B1 (ko) * 2000-07-19 2008-08-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에바라 세이사꾸쇼 공기 중 오존제거재의 제조방법
US20050183330A1 (en) * 2004-01-30 2005-08-25 Rudolph Thomas E.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cure and grow medicinal plants
US7380774B2 (en) * 2004-05-17 2008-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umidifi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8241U (ja) * 1984-02-07 1985-08-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オゾナイザ付加湿器
JPS6349427U (zh) * 1986-09-13 1988-04-04
JPS63175735U (zh) * 1987-05-06 1988-11-15
JPH02238237A (ja) * 1989-03-10 1990-09-2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超音波加湿機
JPH06178989A (ja) * 1992-12-14 1994-06-28 Ngk Spark Plug Co Ltd 水の浄化装置
JPH10291879A (ja) * 1997-04-17 1998-11-04 Hitachi Ltd 脂肪含有有機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JP2002022217A (ja) * 2000-07-13 2002-01-23 Ucan Co Ltd 超音波加湿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53316A (ja) * 2004-11-26 2006-06-15 Dainichi Co Ltd 気化式加湿器
JP2007236576A (ja) * 2006-03-08 2007-09-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9656A (zh) * 2012-03-13 2014-1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4169656B (zh) * 2012-03-13 2017-09-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9803690A (zh) * 2016-10-06 2019-05-24 卓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放电处理装置及其放电处理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030B (zh) 2013-06-19
WO2010004762A1 (ja) 2010-01-14
JPWO2010004762A1 (ja) 2011-12-22
US20110114740A1 (en) 2011-05-19
JP5287857B2 (ja) 2013-09-11
EP2309195A1 (en)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3707B (zh) 调湿装置
JP4656138B2 (ja) 空気処理装置
CN101903708B (zh) 调湿装置
JP2009216327A (ja) 加湿装置
CN102077030B (zh) 调湿装置
CN105377314A (zh) 利用放电的除菌装置
JP2013128866A (ja) 除湿装置
KR20100068977A (ko)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 제거장치
JP2009133505A (ja) 調湿装置
JP4656137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KR100690064B1 (ko) 공기청정기
JP2010025384A (ja) 調湿装置
JP2009198067A (ja) 加湿装置
KR20070053182A (ko) 썩지 않는 물을 이용한 수족관내 공기청정장치
WO2015098127A1 (ja) 空気清浄ユニット及び空気処理装置
JP5239575B2 (ja) 調湿装置
JP5245469B2 (ja) 調湿装置
JP2010121850A (ja) 調湿装置
JP6229494B2 (ja) 空気処理装置
JP4847223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4985353B2 (ja) 調湿装置
JP2009168292A (ja) 調湿装置
JP2010043833A (ja) 調湿装置
JP6802869B2 (ja) 空気浄化システム
KR20230173794A (ko) 굴뚝 분진 및 온실가스 제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