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817B -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5817B
CN102045817B CN 200910177965 CN200910177965A CN102045817B CN 102045817 B CN102045817 B CN 102045817B CN 200910177965 CN200910177965 CN 200910177965 CN 200910177965 A CN200910177965 A CN 200910177965A CN 102045817 B CN102045817 B CN 102045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ed
terminal
separation
transmission
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7796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5817A (zh
Inventor
赖世明
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17796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1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5095 priority patent/WO20110151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45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5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5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配对方式的配对有效性差、链路稳定性差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低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MIMO能力及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根据待配对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并配对;在所述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所述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提高配对有效性与成功率,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上行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即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上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MIMO技术是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中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在MIMO***中,信号源产生的信号S(k)经过时空编码后由多根天线发射,经过无线信道之后由接收端的多根天线进行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该信号进行时空解码后恢复出原始S(k)信号。
MIMO技术通过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它将多径天线信道与发射、接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一种对信号近于最优的空域和时域联合分集、干扰对消处理技术。
上行MIMO又称虚拟MIMO,现有技术中,由于移动台的大小一般无法满足多根天线的需求,如在2.5GHz频段,波长为12cm,3个波长为36cm,移动台天线增多会造成成本和功耗的大量增加,因此,一般在移动台设置一根天线,如需要使用上行MIMO技术,需要通过多个终端协作来使用上行MIMO技术,如图1所示,通过两个终端协作使用上行MIMO技术,该两个终端各自使用一根发射天线,使用完全相同的时频资源,针对每个终端的数据都采用非MIMO模式对其进行编码、交织、调制以及映射,再将调制后的数据子载波按照协议编码成对后发送给基站,由基站的多根天线接收该两个终端发送的信号。
通过两个或多个终端协作实现上行MIMO技术的方式称为配对方式,自适应配对指通过自适应的选择合适的多个MS(用户终端)进行配对,目前,配对方式主要为强制性的选取两个MS,将该选取出的两个MS进行配对,再通过配对后的MS执行上行MIMO技术,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配对,但是由于其是通过强制性的进行配对,因此,通过该种方式,在选取的用于配对的两个MS不合适配对时,使用该两个MS协作执行上行MIMO技术过程中,可能因信道条件发生恶化时仍然使用该对MS执行上行MIMO技术而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如,在数据传输不稳定时,则可能会由于没有及时拆对而导致脱网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使用的MS配对方式执行上行MIMO存在以下缺陷:MS配对有效性低、链路稳定性差、数据传输可靠性差以及***上行吞吐量较低等。
HARQ技术是指,在信道条件较好、数据包通过一次传输可成功传输时,不需要重传该数据包;在信道条件较差时,数据包可能需要重传多次才能成功传输,若数据包重传的次数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重传次数时还未成功传输,则将该数据包丢弃。现有技术中,采用HARQ机制传输数据包时,评价信道条件好与坏的方式如下:统计一个周期内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即通过一次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与所有通过重传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之和),以及统计一个周期内传输成功与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总数量(该总数量与传输的总次数成相等),再将统计得到的传输成功数据包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作为判断信道条件好与坏的依据,如比值越大信道条件越好,反之越差。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详细描述如何得到一个周期内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以及传输的数据包的总数量:设定最大重传次数为4,不考虑数据包的大小,假设一个HARQ统计周期内,通过一次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1,通过重传一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2,通过重传两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3,通过重传三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4,通过重传四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5,通过重传四次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6,则统计得到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1(后续称为有效数据包)与传输数据包总数量N2如下:
N1=n1+n2+n3+n4+n5                                 式(1)
N2=n1×1+n2×2+n3×3+n4×4+n5×5+n6×5            式(2)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上述实例还可考虑数据包的大小,HARQ周期统计结果中,通过一次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1,该数量数据包的大小依次为m1(1)、m1(2)...m1(n1);通过重传一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2,该数量数据包的大小依次为m2(1)、m2(2)...m2(n2);通过重传两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3,该数量数据包的大小依次为m3(1)、m3(2)...m3(n3);通过重传三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4,该数量数据包的大小依次为m4(1)、m4(2)...m4(n4);通过重传四次后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5,该数量数据包的大小依次为m5(1)、m5(2)...m5(n5);通过重传四次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为n6,该数量数据包的大小依次m6(1)、m6(2)...m6(n6);则有效包数与总包数如下所示:
N1=[m1(1)+m1(2)+...+m1(n1)]+[m2(1)+m2(2)+...+m2(n2)]+[m3(1)+m3(2)+...+m3(n3)]+
                                                                                             式(3)
[m4(1)+m4(2)+...+m4(n4)]+[m5(1)+m5(2)+...+m5(n5)]
N2=[m1(1)+m1(2)+...+m1(n1)]+[m2(1)+m2(2)+...+m2(n2)]×2+[m3(1)+m3(2)+...+m3(n3)]×3+
                                                                                             式(4)
[m4(1)+m4(2)+...+m4(n4)]×4+[m5(1)+m5(2)+...+m5(n5)]×5+[m6(1)+m6(2)+...+m6(n6)]×5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执行上行MIMO时采用现有配对方式进行配对而导致配对有效性差、链路稳定性差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MIMO能力及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
根据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并配对;
在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所配对后的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装置,包括时间周期触发模块、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终端配对模块以及拆对处理模块,其中:
时间周期触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启动所述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以及,在所述终端配对模块对各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启动拆对处理模块;
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MIMO能力及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
终端配对模块,用于根据待配对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并配对;
拆对处理模块,用于在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配对后的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各用户终端的MIMO能力及其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根据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与其配对的第二配对终端,并配对;在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配对后的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一方面,由于待配对终端都是根据各用户终端MIMO能力及其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的,因此保证了待配对终端为选取出的具有良好的配对能力用户终端,并且,根据UIUC值确定出配对的两个待配对终端,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配对有效性与成功率;另一方面,在配对之后,还需要根据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配对的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从而可以将不适合配对的两个终端进行拆对,以避免不合适配对的两个终端在配对后执行上行MIMO而导致数据传输可靠性差以及***上行吞吐量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用户终端实现上行MIMO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的总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拆对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用户终端的不适合配对列表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行MIMO是一种空间复用方式,与执行上行MIMO的两个用户终端之间的相关性较为密切,若在该两个用户终端配对前能够计算出该两个用户终端配对后其之间的相关性,则可选择相关性为零或相关性较小的两个用户终端进行配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配对有效性与成功率率,但是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够估算出两个终端配对后的相关性,因此,为了提高配对有效性、成功率,以及解决现有技术中执行上行MIMO时采用现有的配对方式而导致配对有效性差、链路稳定性差以及数据传输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配对方法,采用基于HARQ机制的方式实现自适应配对。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的总流程图,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201、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设定的配对周期到达时,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上行MIMO能力及其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
该步骤中,若用户终端为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未配对用户终端,并且从用户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中确定出该用户终端在配对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超过第一阈值时,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待配对终端。
步骤202、针对每个待配对终端,以其中一个待配对终端(用MS1表示)为例,根据MS1的UIUC(Uplink Interval Usage Code,上行调制编码索引)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MS1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用MS2表示),并配对,配对后执行上行MIMO。
该步骤中,确定第二待配对终端的方式为: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MS1的UIUC值相等,且不在MS1对应的不适合列表中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第二待配对终端;或者,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所述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的差值低于设定的波动阈值,且不在MS1对应的不适合列表中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第二待配对终端。
步骤203、在MS1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MS1和MS2分别对应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MS1与MS2进行拆对处理。
该步骤中,确定是否对MS1与MS2进行拆对处理的方式如下:根据MS1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MS1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1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2,根据MS2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MS2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3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4,若N2或/和N4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则对该MS1与MS2进行拆对处理;若N2和N4都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且N1/N2与N3/N4都高于设定的比例阈值,则确定不需要对MS1、MS2进行拆对处理,若N1/N2或/和N3/N4低于设定的比例阈值,则确定对MS1、MS2进行拆对处理。
较佳地,若确定出对上述MS1与MS2进行拆对处理时,为了避免在下一个或几个配对周期到来时,重新尝试MS1与MS2进行配对尝试而导致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上述流程还包括:
步骤204、将该MS2的标识添加至MS1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并且将MS1的标识添加至MS2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较佳地,为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针对一些之前两个不适合配对的终端,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两者之间的配对尝试,以保证待配对终端具有较多的可选配对对象,将各待配对终端对应的不适合配列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删除,上述流程还包括:
步骤205、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到达时,将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删除;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大于配对周期。
下面以一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配对流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该实例流程如图3所示。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流程图,该流程针对基站中的每一个用户终端,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300~301、当配对周期(后续称为T1周期)到达时,判断基站是否启动配对触发使能,若是,则执行步骤302,否则结束流程。
该步骤中,基站启动触发使能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可通过定时器设定触发配对的时间周期T1(每T1帧为一个时间周期),每个时间周期到达时,定时器启动配对触发使能。
步骤302、判断该用户终端(用MS1表示)是否具有执行上行MIMO的能力,若有,则执行步骤303,否则,结束流程。
该步骤中,每个用户终端在接入基站时都需要进行能力协商,根据是否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修改用户终端的标志位,如,标志位为0则表示该用户终端不具有执行MIMO能力,标志位为1则表示该用户终端具有执行MIMO能力,限定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用户终端标志位即可确定该用户终端是否具有执行MIMO能力。
步骤303~304、判断该MS1是否已经配对,若是,则结束流程;若否,则根据该MS1对应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该MS1在T1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N,并判断该N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门限值Nm,若超过,则执行步骤305,否则结束流程。
该步骤中,根据HARQ重传信息确定MS1在T1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的方式如下:若设定最大传输次数为M,则确定MS1在T1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N为:
N = Σ i = 1 M ( n i × i ) + n M ′ × M 式(5)
式(5)中,N为MS1在T1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MS1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nM′为通过M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
较佳地,若需要考虑数据包的大小,确定MS1在T1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N为:
N = Σ i = 1 M ( i × Σ j = 1 n i ( m i ( j ) ) ) + M × Σ k = 1 n M ′ ( m k ) 式(6)
式(6)中,N为MS1在T1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MS1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i(j)为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中第j个数据包的大小,nM′为通过M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mk为通过i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中第k个数据包的大小。
步骤305、确定该MS1为待配对终端,在该基站中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满足条件的用户终端作为与该MS1进行配对的用户终端(用MS2表示),若能选取到MS2,则执行步骤306,否则执行步骤307。
该步骤中,条件包括:(1)用户终端为当前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未配对的待配对终端;(2)该用户终端的UIUC值与MS2的UIUC值相等,或MS1与MS2的UIUC值的差值在预先设定的波动范围内;(3)MS1与MS2彼此都不在对方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步骤306、将选取出的MS2与该MS1进行配对,进行配对处理,并通过配对后的MS1与MS2执行上行MIMO。
该步骤中,配对处理包括:分别对MS1与MS2的配对标志位进行配置(如配对标志位为0,则表示该用户终端未配对,配对标志位为1则表示该用户终端已经配对),分别填写MS1与MS2的配对表信息,限制进行配对后的MS1、MS2的UIUC值不变,通过现有的功率控制模块根据MS1、MS2各自的UIUC值调整相应MS1、MS2的发射功率,分别控制MS1与MS2的CINR(CarrierInterference Noise Ratio,载波干扰噪声比)在各自的UIUC值对应的PCCI(PCCINR Reference,功率控制参考值)范围内,并且保持两者的CINR值的差值在预先设定的CINR波动范围内。
步骤307、将MS1与MS2的统计信息清零。
该步骤中,统计信息包括帧周期统计信息、HARQ重传信息等。
步骤308、结束流程。
为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拆对处理过程,下面以一具体流程对拆对处理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该流程如图4所示。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拆对流程图,针对基站中的每一个用户终端,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401、监测基站启动配对触发使能且拆对周期(用周期T2表示,每T2帧为一个周期)到达。
步骤402、判断用户终端(用MS1表示)是否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若有,则执行步骤403;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403~404、判断该MS1是否已经配对,若否,则结束流程;否则,根据该MS1对应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该MS1在T2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1和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N2,以及与该MS1进行配对的带配对终端(用MS2表示)在T2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3和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N4
该步骤中,确定MS1、MS2在T2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可根据前述式(5)或式(6)计算得到,而对于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可根据下述式(7)得到:
N 1 = Σ i = 1 M n i 式(7)
式(7)中,N1为MS1在T2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为最大传输次数,ni为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
较佳地,若需要考虑数据包的大小,计算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可通过下述式(8)计算得到:
N 1 = Σ i = 1 M ( Σ j = 1 n i ( m i ( j ) ) ) 式(8)
式(8)中,N1为MS1在T2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为最大传输次数,ni为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mi(j)为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第j个数据包的大小。
步骤405、判断数据包总数量N2或N4是否低于门限值Nm,若是,则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6、判断N1/N2或N3/N4是否低于预先设定的比值门限,若是,则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8。
该步骤中的比值门限根据网络情况设定,如需要通过实测来设定。
步骤407、对该MS1与MS2进行拆对处理,将MS1和与其配对的用户终端MS2的标识分别添加至对方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该步骤中,拆对对处理还包括:分别清空MS1与MS2对应的配对表,取消对MS1与MS2的UIUC限制,分别将MS1与MS2的发射功率调整为配对前各自的发射功率,分别修改MS1、MS2的配对标志位(如配对标志位为0,则表示该用户终端未配对,配对标志位为1则表示该用户终端已经配对,将该MS1、MS2的标志位1改为0)。
步骤408、清空MS1与MS2的拆对统计信息。
该步骤中,拆对统计信息包括帧统计信息、T2周期内MS1、MS2的HARQ重传信息(如用户终端在T2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和发送的数据包的总数量)等。
步骤409、结束流程。
较佳地,为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针对两个不适合配对的用户终端,在进行拆对处理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也许两者适合配对可进行配对,以保证待配对终端具有较多的可选配对对象,将基站中各用户终端的不适合配列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删除。
下面以一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用户终端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内容进行删除的流程进行详细的描述,该流程如图5所示。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用户终端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内容的流程图,预先设定基站启动清空流程的周期设定为T3(每T3帧为一个周期,设定T3远大于T1),该流程包括步骤:
步骤500~501、当设定的不适合配对表处理周期T3到来时,判断基站是否已经启动配对触发使能,若是,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4,结束流程。
步骤502、确定出基站中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
该步骤中,可根据用户终端的标志位确定出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并根据该用户终端的标识从基站中定位到各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
步骤503、将基站中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删除。
步骤504、结束流程。
基于上述流程相同的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装置,该装置如图6所示。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MIMO自适应配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时间周期触发模块61、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62、终端配对模块63以及拆对处理模块64,其中:
时间周期触发模块61,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启动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62;以及,在终端配对模块63对各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启动拆对处理模块64。
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MIMO能力及其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
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62确定出待配对终端的方式如下:若用户终端为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未配对用户终端,并根据该用户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该用户终端在配对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超过第一阈值,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待配对终端。
终端配对模块63,用于根据待配对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并配对。
终端配对模块63确定出第二待配对终端的方式如下: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该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相等且不在该待配对终端的不适合配对列表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第二待配对终端;或者,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所述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的差值低于设定的波动阈值且不在该待配对终端的不适合配对列表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第二待配对终端。
拆对处理模块64,用于在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配对后的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拆对处理模块64确定是否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的方式如下:根据MS1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MS1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1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2,根据MS2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MS2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3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4,若N2或/和N4低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则对该MS1与MS2进行拆对处理;若N2和N4都大于等于预先设定的第二阈值时,且N1/N2与N3/N4都高于设定的比例阈值,则确定不需要对MS1、MS2进行拆对处理,若N1/N2或/和N3/N4低于设定的比例阈值,则确定对MS1、MS2进行拆对处理。
拆对处理模块64确定出N1、N2、N3、N4的方式如前述流程中描述的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较佳地,为避免在下一配对周期到达时,再次将该待配对终端与该第二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尝试,提高配对效率与成功率,拆对处理模块64在确定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之后,将该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第二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并将该第二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该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较佳地,为了更好的提高待配对终端的配对可选范围,上述装置还包括不适合配对表处理模块65;
所述时间周期触发模块61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到达时,触发所述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模块65;
不适合配对表处理模块65,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事件时,将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删除,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大于所述配对周期。
时间周期触发模块61按功能可以划分为:
第一触发单元611,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启动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62。
第二触发单元612,用于在终端配对模块63对各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启动拆对处理模块64。
第三触发单元613,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到达时,触发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模块65。
拆对处理模块64按功能可划分为:
数据包数量确定单元641,根据该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该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1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2,以及根据与该待配对终端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该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N3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N4
拆对确定单元642,用于根据数据包数量确定单元确定出的N1、N2、N3、N4确定出是否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拆对确定单元642确定是否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的方式如前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添加单元643,在拆对确定单元642确定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之后,将该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第二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并将第二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该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待配对终端都是根据各用户终端MIMO能力及其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的,因此保证了待配对终端为选取出的具有良好的配对能力用户终端,并且,根据UIUC值确定出配对的两个待配对终端,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配对有效性与成功率;另一方面,在配对之后,还需要根据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配对的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从而可以将不适合配对的两个终端进行拆对,以避免不合适配对的两个终端在配对后执行上行MIMO而导致数据传输可靠性差以及***上行吞吐量低的问题;再一方面,在确定出对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时,将配对的两个终端分别写至对方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以避免在短期内重新对该两个终端进行配对尝试所导致的配对效率与配对成功率低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配对有效性与成功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MIMO能力及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
根据待配对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并配对;
在所述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所述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为每个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设置有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所述不适合配对列表用于存储与所述待配对终端不适合配对的用户终端的标识;
确定出用于与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具体为: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所述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相等且不在所述待配对终端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第二待配对终端;或者,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所述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的差值低于设定的波动阈值且不在所述待配对终端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待配对终端,具体为:若用户终端为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未配对用户终端,并根据该用户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该用户终端在配对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超过第一阈值,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待配对终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并将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到达时,将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删除;所述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大于所述配对周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具体为:
根据所述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高于第二阈值且该待配对终端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的比值高于比例阈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总数量高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的比值高于所述比例阈值时,则确定不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否则,确定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1 = Σ i = 1 M n i
式中,N1为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1 = Σ i = 1 M ( Σ j = 1 n i ) ( m i ( j ) )
式中,N1为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mi(j)为通过i次传输传输成功的第j个数据包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2 = Σ i = 1 M ( n i × i ) + n m ′ × M
式中,N2为所述待配对用户终端在拆对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nM′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M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2 = Σ i = 1 M ( i × Σ j = 1 n i ( m i ( j ) ) ) + M × ΣΣ k = 1 n M ′ ( m k )
式中,N2为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i(j)为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中第j个数据包的大小,nM′为通过M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mk为通过i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中第k个数据包的大小。
10.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间周期触发模块、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终端配对模块以及拆对处理模块,其中:
时间周期触发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配对周期到达时,启动所述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以及,在所述终端配对模块对各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启动拆对处理模块;
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用户终端执行MIMO能力及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待配对终端;
终端配对模块,用于根据待配对终端的上行调制编码索引UIUC值及其配对信息,确定出用于与该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并配对;
拆对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待配对终端配对之后且拆对周期到达时,根据所述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其中,针对每个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设置有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所述不适合配对列表用于存储与所述待配对终端不适合配对的用户终端的标识;
所述终端配对模块确定出用于与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配对的第二待配对终端,具体为: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所述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相等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第二待配对终端;或者,从其他待配对终端中选取一个UIUC值与所述待配对终端的UIUC值的差值低于设定的波动阈值的待配对终端,并将该待配对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配对终端确定模块确定出待配对终端,具体为:若用户终端为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未配对用户终端,并根据该用户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出该用户终端在配对周期内发送的数据包总数量超过第一阈值,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待配对终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确定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之后,将所述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并将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的标识添加至所述待配对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
13.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适合配对表处理模块;
所述时间周期触发模块进一步用于,在接收到用于触发配对的事件后且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到达时,触发所述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模块;
不适合配对表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事件时,将具有执行上行MIMO能力的用户终端所对应的不适合配对列表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删除;所述不适合配对列表处理周期大于所述配对周期。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确定是否对所述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具体为:
根据所述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高于第二阈值且该待配对终端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的比值高于比例阈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的HARQ重传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总数量高于第二阈值且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与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的比值高于所述比例阈值时,则确定不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否则,确定对该待配对终端进行拆对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1 = Σ i = 1 M n i
式中,N1为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1 = Σ i = 1 M ( Σ j = 1 n i ) ( m i ( j ) )
式中,N1为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mi(j)为通过i次传输传输成功的第j个数据包的大小。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2 = Σ i = 1 M ( n i × i ) + n m ′ × M
式中,N2为所述待配对用户终端在拆对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nM′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M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对处理模块确定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发送数据包的总数量,通过下式得到:
N 2 = Σ i = 1 M ( i × Σ j = 1 n i ( m i ( j ) ) ) + M × ΣΣ k = 1 n M ′ ( m k )
式中,N2为所述待配对终端在拆对周期内传输数据包的总数量,M为设定的最大传输次数,ni为所述待配对终端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数量,mi(j)为通过i次传输才传输成功的数据包中第j个数据包的大小,nM′为通过M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的数量,mk为通过i次传输之后传输不成功的数据包中第k个数据包的大小。
CN 200910177965 2009-08-04 2009-10-23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045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77965 CN102045817B (zh) 2009-10-23 2009-10-23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PCT/CN2010/075095 WO2011015100A1 (zh) 2009-08-04 2010-07-09 上行多终端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77965 CN102045817B (zh) 2009-10-23 2009-10-23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817A CN102045817A (zh) 2011-05-04
CN102045817B true CN102045817B (zh) 2013-11-06

Family

ID=4391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7965 Active CN102045817B (zh) 2009-08-04 2009-10-23 一种上行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配对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458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707B (zh) * 2011-07-21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传输模式的方法和基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267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传输中的用户配对方法及确定配对因子的方法
CN101383645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用户设备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
CN1014722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阿尔卡特朗讯 虚拟mimo***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40268A2 (en) * 2007-05-16 2008-11-20 Posdata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llaborative mimo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267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imo传输中的用户配对方法及确定配对因子的方法
CN101383645A (zh) * 2007-09-07 2009-03-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用户设备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配对方法
CN101472286A (zh) * 2007-12-28 2009-07-01 阿尔卡特朗讯 虚拟mimo***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5817A (zh) 201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7803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9622261B2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PMI for non-adaptive HARQ operation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934905B (zh) 叠加编码的软数据包结合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CN101282204B (zh)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协作重传方法
CN101662346B (zh) 自动重传控制方法、通信***及其发射机和接收机
US949698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single user and multi-user MIMO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025472B (zh) 基站及终端
US9209940B2 (en) Method of retransmission for supporting MIMO in synchronous HARQ
CN101795169A (zh) 中继协助通信***及其方法
CN103856297A (zh) 用于传送信息比特的方法及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Serror et al. Channel coding versus cooperative ARQ: Reducing outage probability in ultra-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461285B (zh) 无线通信***、基站、移动站、基站的控制程序及移动站的控制程序
KR20080090889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스케줄링에 기반한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69369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US2008024435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CN101557280B (zh) 多入多出***中预编码矩阵/矢量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8702191A (zh) 覆盖范围增强和波束赋形
CN10342796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2571168B (zh) 无线信号处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2064925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的方法、装置及***
CN102208962A (zh) 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Saha et al. Learning-based relay selection for cooperative networks
CN102237987A (zh) 空间复用模式下harq重传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014506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over 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CN103401666A (zh)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