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828B -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 Google Patents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828B
CN102033828B CN201010559576.3A CN201010559576A CN102033828B CN 102033828 B CN102033828 B CN 102033828B CN 201010559576 A CN201010559576 A CN 201010559576A CN 102033828 B CN102033828 B CN 102033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add
nfc
spi
application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95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3828A (zh
Inventor
梁国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zhou Jiahe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595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3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3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8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8592 priority patent/WO201206891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3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clocked protoc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38Universal adapter
    • G06F2213/3804Memory card connected to a computer port directly or by means of a reader/wri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该方法包括:终端使用串行***设备接口SPI接口与外接卡连接;终端的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处理器需要通过BB访问外接卡所导致的时延问题,提高了应用处理器访问外接卡的速度。

Description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3rd Generation,简称为3G)时代的到来,基于外接卡的业务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终端对于外接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传统用户识别模块卡(Subscriber IdentityModule,简称为SIM)电信功能以及安全数码(Secure Digital,简称SD)卡存储功能外,外接卡作为安全模块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在电子支付领域。日益增长的外接卡业务要求外接卡必须拥有高速的传输速率及通用操作接口以及和存储空间共享。
目前终端一股都包括多应用处理器,例如,有的智能手机包括基带芯片(base belt,简称为BB)与应用处理器。即便是单芯片方案,也会有多媒体处理器等业务应用处理器。这里的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其他与外接卡连接并控制外接卡的各种控制设备,如带有外接卡插槽的笔记本电脑、带有外接卡插槽的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等。
通常,外接卡由终端的BB控制,应用处理器如果需要访问外接卡,必须通过BB。这种,应用处理器访问通过BB,然后,BB通过ISO7816接口访问SIM,再将数据通过内部接口(如I2C)转送到应用处理器的方式,经过了一次或多次数据转发存储,效率较低,并存在延时问题。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外接卡的通信接口遵循不同的协议。即便是同样的业务因外接卡的不同而不能共享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卡的访问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使用串行***设备接口SPI接口与外接卡连接;所述终端的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的基带芯片BB通过所述SPI接口和/或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的SPI总线控制装置进行所述BB与所述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的切换,并在进行所述切换时,进行输入时钟的切换,其中,所述SPI总线控制装置与所述BB和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所述SPI总线的共享。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外接卡上的业务的类型,确定所述BB和/或所述应用处理器访问所述外接卡的方式,其中,所述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是否允许所述BB或所述应用处理器访问所述业务、所述BB访问所述业务所采用的接口。
优选地,根据所述外接卡上的业务的类型确定所述BB和/或所述应用处理器访问所述外接卡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BB通过所述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电信业务;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存储业务;所述BB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存储业务;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预定业务,并且不允许所述BB访问所述预定业务。
优选地,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包括:模拟前端芯片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的近场通信NFC应用。
优选地,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包括: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NFC应用的NFC业务,其中,所述NFC业务不允许所述终端中的BB访问。
优选地,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NFC应用的显示应用;和/或,所述终端中的BB通过所述SPI接口和/或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NFC应用的显示应用。
优选地,遍历所有的外接卡,在多个外接卡中存在合法的NFC应用的情况下,将存在合法的NFC应用的外接卡向用户提示,并且在接收到用户所选择的外接卡之后,所述NFC CLF访问所述用户所选择的外接卡上的NFC应用。
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BB和/或所述应用处理器工作在主控模式,所述外接卡工作在从控模式;通过触发片选输入引脚来从多个连接的外接卡中选择传输数据的外接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外接卡的访问***,包括终端和外接卡,所述终端使用SPI接口与所述外接卡连接;所述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其中,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BB,其中,所述BB通过所述SPI接口和/或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
优选地,所述终端还包括所述NFC CLF,其中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的NFC应用。
通过本发明,采用终端使用串行***设备接口SPI接口与外接卡连接;终端的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处理器需要通过BB访问外接卡所导致的时延问题,提高了应用处理器访问外接卡的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PI接口实现SIM卡访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接卡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接卡的访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持SPI总线控制器的终端和外接卡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SPI总线控制器功能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处理器和BB访问外接卡中不同业务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现有技术的NFC终端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终端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外接卡与NFC终端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终端业务控制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外接卡与NFC终端相连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外接卡时应用切换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了专利201010176222.0提出的通过SPI接口访问SIM卡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对该专利进行简单的说明,该专利中涉及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照该专利,在此不再赘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SPI接口实现SIM卡访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SPI接口通过C4、C8、C6触点、以及复用的CLK触点实现,通过SPI接口访问SIM卡,在功能上可以完全替代目前的ISO7816接口及USB接口,原有ISO7816接口为实现兼容功能而保留。但是,在该专利201010176222.0中,应用处理器访问外接卡还要通过BB芯片串行访问外接卡,因此,在该专利中也存在现有技术中应用处理器需要通过BB访问外接卡所导致的时延的问题。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接卡的访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终端使用串行***设备接口SPI接口与外接卡连接;
步骤S204,终端的应用处理器通过该SPI接口访问外接卡。
通过上述步骤,使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直接访问外接卡,与现有技术中的应用处理器通过BB来访问外接卡的方式相比,减少了访问的时延,提高了效率。
优选地,终端的BB也可以通过SPI接口和/或ISO7816接口访问外接卡,其中,保留ISO7816接口访问可以起到兼容的作用。
优选地,在实施时,当BB和应用处理器均可以通过SPI对外接卡进行访问时,可以增加SPI总线控制装置来实现BB和应用处理器的SPI总线的共享,并且,该SPI总线控制装置(例如,可以通过控制信号)进行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的切换,在进行切换时,进行输入时钟的切换。
优选地,为了安全,可以根据外接卡上的业务的类型,确定BB和/或应用处理器访问外接卡的方式,其中,访问外接卡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是否允许BB或应用处理器访问业务、BB访问业务所采用的接口。
例如,BB可以通过ISO7816访问外接卡上的电信业务、应用处理器可以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上的存储业务、BB可以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上的存储业务、应用处理器可以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上的预定业务但是不允许BB访问该预定业务。
优选地,外接卡可以有多个,此时,BB和/或应用处理器工作在主控模式,外接卡工作在从控模式,可以通过触发片选输入引脚来从多个连接的外接卡中选择传输数据的外接卡。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外接卡的访问***,包括终端和外接卡,终端使用SPI接口与外接卡连接,该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外接卡的访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还包括BB,其中,BB通过SPI接口和/或ISO7816接口访问外接卡。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以SIM卡、SD卡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与BB并行的通过SPI接口直接访问外接卡中的数据,即应用处理器对外接卡的访问不经过BB。这样可以简化数据传输流程,即可以通过直接访问SPI接口就可以完成数据的访问,减少了BB与应用处理器间的数据流,进而减少了时延。
因为外接卡触点有限,如果将应用处理器的SPI直接接到外接卡上将占用触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SPI总线复用的方式。另外,在实施时,应用处理器与BB可能分属不同芯片采用不同的时钟频率源,因此要保证在SPI切换过程中保证时钟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SPI总线控制器装置来实现SPI总线的共享。SPI总线控制装置是应用处理器或BB对外接卡的SPI总线控制功能组件。优选的,在采用了SPI总线复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控制信号以完成应用处理器与BB间的SPI切换等功能。下面对该装置优选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该装置可以包括逻辑开关和时钟控制***部分,其中,逻辑开关主要完成SPI信号复用及控制,例如,应用处理器或BB同时可用内部通信接口完成业务协商,通过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时钟控制***控制,用于在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SPI切换时,进行输入时钟的切换。优选地,在进行输入时钟切换时可以尽量保持BB与应用处理器的时钟的一致,避免因切换导致外接卡(例如,SIM)原有ISO7816接口通信的中断。
SPI总线控制器装置的外部接口至少包括:SPI输入组、SPI输出、控制信号等部分。其中SPI输入组包括BB或应用处理器等SPI输出;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SPI输出与外接卡相连,作为外接卡SPI输入信号。BB通过SPI接口和SIM卡通信,同时兼容ISO7816接口。应用处理器则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BB与应用处理器通过内部通信接口完成SPI接口切换及控制。
优选地,BB和应用处理器SPI可以工作在主控模式,SIM、SD卡等外接卡可以工作在从控制模式下。在连接多个外接卡的情况下,终端通过触发从设备的片选输入引脚来选择接收数据的外接卡,实现多个外接卡之间的SPI共享。
通过上述实施例,不但可以兼容原有的ISO7816接口,同时因SPI是标准接口,可以屏蔽外接卡的物理差异,做到外接卡资源共享,例如,多处理器间的外接卡存储资源共享。
在BB和应用处理器均可以直接访问外接卡的情况下,有可能存在安全以及访问效率的问题,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外接卡的业务种类进行业务控制,以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SIM卡至少可以包括:电信业务、存储业务、特殊业务(如移动支付业务)等;而SD卡可以包括:存储业务、特殊业务(如移动支付业务)等。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处理器和BB访问外接卡中不同业务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以根据外接卡的业务类型进行业务控制。即,根据业务的不同,终端对于外接卡的访问方式可以不同。例如,BB可以通过ISO7816接口访问SIM卡电信业务;应用处理器和BB都可以通过SPI接口访问SIM或SD卡上的存储业务,以实现资源共享;具有特殊业务应用处理器可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上的特殊业务,但是,该特殊业务因安全和/或效率等原因不允许BB访问。
下面将应用处理器与BB并行的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作为一个整体的***进行说明。该***分为终端和外接卡两部分,其中,终端分为BB与应用处理器两部分,应用处理器可以为多个。BB可以与应用处理器通过内部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的外接卡可以包括SIM卡、SD卡,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卡。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BB通过SPI接口与SIM卡通信,同时兼容ISO7816接口。应用处理器则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BB与应用处理器通过内部通信接口完成SPI接口切换及控制。BB和应用处理器SPI工作在主控模式,SIM、SD卡等外接卡工作在从控制模式下。终端通过触发从设备的片选输入引脚来选择接收数据的外接卡,实现多个外接卡之间的SPI共享。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SIM卡,通过C4,C8,C6触点,和复用的CLK触点实现。其在功能上可以完全替代目前的ISO7816接口及USB接口,原有7816接口为实现兼容功能保留。具体参见专利201010176222.0,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有如下优势:终端中的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总线控制器访问外接卡数据,而不经过BB,这样通过一次SPI接口访问就可以完成数据的访问,提高了传输效率。BB与外接卡保留了以前的接口以实现兼容(例如,ISO7816接口),当然,BB与外接卡之间也可通过SPI接口通信。
在上述***中,可以使用总线控制器来实现SPI总线复用,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持SPI总线控制器的终端和外接卡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终端具有SPI总线控制器。SPI总线控制器是应用处理器或BB对外接卡的SPI总线控制功能组件。其中SPI总线控制器完成SPI总线的复用和控制。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SPI总线控制器功能框图,下面结合图5对总线控制器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SPI总线控制器是应用处理器或BB对外接卡的SPI总线控制功能组件,该装置包括逻辑开关及时钟控制***等部分。其中,逻辑开关主要完成BB及应用处理器SPI控制及复用。应用处理器或BB作为主控模式,SIM、SD卡等外接卡工作在从控制模式下。应用处理器或BB同时可用内部通信接口完成业务协商,通过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时钟控制***主要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SPI切换时,输入时钟的切换。同时保证BB与应用处理器的时钟尽量的保持一致,避免因切换导致SIM原有ISO7816接口通信的中断。该装置外部接口包括:SPI输入组、SPI输出、控制信号等部分。其中SPI输入组包括BB或应用处理器等SPI输出;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SPI输出与外接卡相连,作为外接卡SPI输入信号。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的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7对另外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终端侧包括BB、应用处理器、SPI总线控制器三部分。其中,SPI总线控制器完成SPI总线的复用和控制。BB与应用处理器可以通过内部通信接口I2C接口进行通信。BB与外接卡可以通过保留以前的接口(例如,ISO7816接口)。BB与外接卡之间也可通过SPI接口通信,其SPI接口也由SPI总线控制器控制。应用处理器通过SPI接口访问SIM卡,其中,对SPI接口的访问可以通过C4,C8,C6触点,和复用的CLK触点来实现。
应用处理器和BB作为主控模式,SIM、SD卡等外接卡工作在从控制模式下,同时可用内部通信接口完成业务协商,通过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例如,将2个SIM卡及2个SD卡连到移动终端SPI接口上,此时,终端通过触发从设备的片选输入引脚来选择接收数据的外接卡,没有被选中外接卡将不会参与SPI传输。下面对SIM和SD卡SPI的实现进行说明。
SIM卡提供四个触点。除了C4,C8外还需要两个触点,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采用时钟CLK(C3)作为时钟线。SWP(C6)作为片选信号线。SD卡工作在SPI模式下,datain(P2),dataout(P7),CLK(P5),CS(P1)分别与SP总线I控制器的串行输出(MOSI)、串行输入(MOSO)、串行时钟(SCK),片选信号(CS)相连。
SPI主要使用4个信号:主机输出/从机输入(MOSI)、主机输入/主机输出(MISO)、串行SCLK或SCK和外设芯片(CS)。有些有SPI接口专用的芯片选择,称为从机选择(SS)。每个SPI***由一个主控***和多个从控***组成。主控***提供SPI的时钟信号。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SPI总线控制器装置完成SPI总线控制。该装置包括逻辑开关及时钟控制***两部分。逻辑开关主要完成BB及应用处理器SPI控制及复用。应用处理器或BB作为主控模式,SIM、SD卡等外接卡工作在从控制模式下。应用处理器或BB同时可用内部通信接口完成业务协商,通过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时钟控制***主要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SPI切换时,输入时钟的切换。同时保证BB与应用处理器的时钟尽量的保持一致,避免因切换导致SIM原有ISO7816接口通信的中断。其中,时钟信号SCLK通过SPI总线控制器的逻辑开关后,还要经过SPI总线控制器的时钟控制***控制。
SPI总线控制器装置外部接口包括:2个SPI输入组、4个SPI输出、控制信号等部分。其中SPI输入组包括BB和应用处理器等SPI输出;控制信号完成BB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切换;SPI输出与外接卡相连作为外接卡SPI输入信号。
通过本优选实施例,增加了一个SPI总线控制器,通过SPI接口可以屏蔽外接卡的硬件差异,提供应用处理器访问外接卡的接口。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实现资源及业务的共享。
由于上述实施例占用了SIM卡中C6触点,那么原来需要使用C6触点的功能将不能实现,例如,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为NFC)终端,以下的实施例涉及到了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为了更好的进行说明,首先对NFC进行介绍。
NFC终端是指具有NFC功能的终端,包括模拟前端芯片(NFC CLF)、NFC天线和安全芯片等部分。其中安全芯片可以采用内部安全芯片,也可以采外接卡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外接卡是指通过外接方式与终端相连的各种卡片,包括SIM卡、SD卡等。如NFC采用SIM卡作为安全芯片,NFC应用放置在SIM卡中,C6触点预留给NFC。NFC CLF集成在终端主板上。射频前端芯片通过UART/I2C等接口与终端通信,通过简单有线协议(Single WireProtocol,简称为SWP)协议与SIM卡中NFC应用通信。其中SIM卡C6触点作为SWP承载。
NFC终端对外接卡一股由终端BB芯片控制。图8是根据现有技术的NFC终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NFC终端通过SWP进与SIM卡进行安全相关业务,通过ISO7816接口完成业务显示。但SWP占用了SIM卡的C6触点,使SIM卡无法进行新业务扩展。而业务显示在技术上可以包括STK/SCWS/客户端模式等,因ISO7816接口所限,业务显示用户体验较差。并且,NFC终端会面临多个外接卡应用场景,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外接卡通信接口遵循不同协议。因此,即便是同样为NFC安全芯片,也因外接卡差异而不能共享资源,如NFC CLF或NFC天线共享。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C4,C8,C6触点和复用的CLK触点实现了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但是,占用了预留给NFC应用的C6触点。在以下实施例中,采用模拟前端芯片NFCCLF通过SPI接口访问外接卡的近场通信NFC应用来解决该问题。
当然,外接卡中的业务的种类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选择不同的访问方式,SIM卡至少可以包括电信业务、存储业务、NFC应用等;SD卡可以分为存储业务、NFC应用等。NFC应用至少包括NFC业务和显示应用。NFC业务指完成特定NFC功能应用,如移动支付中的刷卡交易应用。显示应用是指针对终端显示能力,提供基于NFC应用的增值业务,如交易记录显示等。考虑到NFC业务的安全性要求很高,如果BB通过SPI可以自由访问外接卡的话,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外接卡业务分类进行控制。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终端业务控制的示意图,图11所示的外接卡业务控制***,可以保证NFC终端数据安全及传输效率。下面结合图11进行说明。NFC CLF可以通过SPI接口访问NFC应用的NFC业务,但是,该NFC业务不允许终端中的BB访问。,对于NFC应用中的显示应用,NFC CLF和BB均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访问。例如,BB通过ISO7816访问SIM电信业务,以保证电信业务重要性及兼容性;又例如,为了保证NFC业务安全性,NFC业务只能通过NFC CLF通过SPI接口访问,因安全及效率原因不允许BB访问,避免了因BB访问NFC业务存在的安全隐患。显示应用可以通过SCWS/STK/客户端等技术实现。显示应用将显示及交互要求传递给终端,调用相关资源完成NFC应用的显示及交互。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FC终端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NFC CLF和BB都可与显示应用进行交互。例如,STK通过ISO7816访问;SCWS/客户端对终端要求高采用SPI接***互。
通过上述实施例,NFC CLF通过SPI高速接口直接访问外接卡,而不经过SWP接口(C6触点)。通过高速SPI接口完成通信,提高传输效率。因SPI是标准接口,可以屏蔽外接卡的物理差异,做到各种资源共享。
优选的,BB还可以通过ISO7816与SIM卡相连(当然也可以通过该接口访问显示应用),NFC CLF与BB可能分属不通芯片而采用不同的时钟频率源,因此在NFC CLF通过SPI访问外接卡时,需要保证时钟同步。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时钟控制***解决该问题,时钟控制***控制主要完成NFC CLF控制外接卡时输入时钟同步控制,这样的处理也可以避免SIM卡原有ISO7816接口通信的中断。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外接卡与NFC终端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过一套NFC CLF及NFC天线,可实现对多个外接卡的操作。NFC终端作为主控***,将多个外接卡作为从控***,分别通过片选信号选中。这样通过SPI接口,可以实现双卡/多卡的高速数据传输。
如图10所示,该***分为NFC终端和外接卡两部分,NFC终端又可分为BB、NFC CLF及NFC天线等部分,BB与NFC CLF可以通过内部通信接口进行通信。NFC CLF与外接卡直接通过SPI接口通信。BB与外接卡之间可以通过保留以前的接口(如ISO7816接口)进行通信。NFC终端通过SPI接口访问SIM卡。
优选的,NFC终端还可以增加时钟控制***,时钟控制***主要完成NFC CLF访问外接卡时输入时钟同步控制,从而避免SIM原有ISO7816接口通信的中断。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外接卡与NFC终端相连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2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NFC终端通过SPI片选总线控制多个外接卡协同工作。这样,通过一套NFC芯片与NFC天线可以实现与多外接卡通信的NFC终端,同时,多个外接卡可用来满足用户同时使用多家运营商的NFC应用或者同一运营商不同外接卡的NFC应用的需求。
NFC终端通过SPI高速接口直接访问外接卡的数据,而不经过SWP接口。通过C4,C8,C6触点,和复用的CLK触点实现。NFC终端作为主控模式,SIM、SD卡等外接卡工作在从控制模式。将多个SIM卡或SD卡连到终端SPI接口上,这时终端通过触发从设备的片选输入引脚来选择接收数据的外接卡,没有被选中外接卡将不会参与SPI传输。
优选地,将NFC终端作为主控***,将多个外接卡作为从控***,通过从机选择(SS)信号选中多外接数据卡,这样,通过SPI接口可以实现双卡/多卡的高速数据传输。
优选的,NFC终端增加时钟控制***,时钟控制***主要完成NFC CLF访问外接卡时输入时钟同步控制,避免导致SIM原有ISO7816接口通信的中断。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外接卡时应用切换的流程图,以下结合图13进行说明。
NFC受理终端包括POS机、阅读器、闸机等终端。并且,多外接卡的NFC终端中,通过设置一个NFC CLF及NFC天线,即可实现对多个外接卡的刷卡操作,实现应用自动切,如图1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02,具有多外接卡的NFC终端接近受理终端,受理终端与终端的NFC天线之间进行通信处理。这里,不同运营商外接卡中支持的应用程序可能不同,而NFC的受理终端所支持的通信方式可能也会因此而不同。
步骤S1304,NFC CLF通过片选信号控制外接卡的SPI总线,选择外接卡上应用交互,选择具有合法应用外接卡。
步骤S1306,判断终端中当前支持的外接卡是否具有合法应用。具体的,终端虽然具有多个外接卡,通过片选信号仅选用一个外接卡(默认设置的)与终端中的NFC CLF接通,接收到外部受理终端的通信要求时,首先确定当前外接卡是否具有合法应用。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308,否则,则执行到S1310。
步骤S1308,记录外接卡上的合法应用,包括同一外接卡上的多个应用。
步骤S1310,判断是否还有具有合法应用的其他外接卡。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314,否则,则执行到S1304。在无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进行下一具有合法应用的外接卡的查找,直到查找完终端中的所有外接卡。
步骤S1312,所有外接卡应用尝试结束后,判断是否存在多个具有合法应用的外接卡。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314,否则执行步骤S1320。
步骤S1314,提供用户选择界面,通过用户来选择通信的外接卡。
步骤S1316,判断用户选择是否是当前接通到NFC CLF的外接卡的应用。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314,否则,执行步骤S1318。
步骤S1318,通过片选选择对应外接卡SPI。
步骤S1320,进行刷卡交易,完成刷卡。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终端设置一个NFC CLF及天线,即可实现对多个外接卡的刷卡操作,实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使用串行***设备接口SPI接口与外接卡连接;
所述终端至少包括基带芯片BB和应用服务器;
所述终端的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所述终端的所述基带芯片BB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其中,采用SPI总线复用的方式;其中,所述终端的基带芯片BB通过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
所述终端的SPI总线控制装置进行所述BB与所述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的切换,并在进行所述切换时,进行输入时钟的切换,其中,所述SPI总线控制装置与所述BB和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所述SPI总线的共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外接卡上的业务的类型,确定所述BB和/或所述应用处理器访问所述外接卡的方式,其中,所述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是否允许所述BB或所述应用处理器访问所述业务、所述BB访问所述业务所采用的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外接卡上的业务的类型确定所述BB和/或所述应用处理器访问所述外接卡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BB通过所述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电信业务;
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存储业务;
所述BB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存储业务;
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上的预定业务,并且不允许所述BB访问所述预定业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包括:
模拟前端芯片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的近场通信NFC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包括:
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NFC应用的NFC业务,其中,所述NFC业务不允许所述终端中的BB访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NFC应用的显示应用;和/或,
所述终端中的BB通过所述SPI接口和/或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NFC应用的显示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遍历所有的外接卡,在多个外接卡中存在合法的NFC应用的情况下,将存在合法的NFC应用的外接卡向用户提示,并且在接收到用户所选择的外接卡之后,所述NFC CLF访问所述用户所选择的外接卡上的NFC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BB和/或所述应用处理器工作在主控模式,所述外接卡工作在从控模式;
通过触发片选输入引脚来从多个连接的外接卡中选择传输数据的外接卡。
9.一种外接卡的访问***,包括终端和外接卡,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使用SPI接口与所述外接卡连接;
所述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其中,所述应用处理器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所述终端还包括基带处理器BB,其中,所述BB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其中,采用SPI总线复用的方式;其中,
所述终端还包括BB,其中,所述BB通过ISO7816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
所述终端的SPI总线控制装置进行所述BB与所述应用处理器之间的SPI总线的切换,并在进行所述切换时,进行输入时钟的切换,其中,所述SPI总线控制装置与所述BB和所述应用处理器连接,用于实现所述SPI总线的共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还包括模拟前端芯片NFC CLF,其中所述NFC CLF通过所述SPI接口访问所述外接卡的NFC应用。
CN201010559576.3A 2010-11-24 2010-11-24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Active CN102033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9576.3A CN102033828B (zh) 2010-11-24 2010-11-24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PCT/CN2011/078592 WO2012068910A1 (zh) 2010-11-24 2011-08-18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9576.3A CN102033828B (zh) 2010-11-24 2010-11-24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828A CN102033828A (zh) 2011-04-27
CN102033828B true CN102033828B (zh) 2015-06-03

Family

ID=43886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9576.3A Active CN102033828B (zh) 2010-11-24 2010-11-24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3828B (zh)
WO (1) WO2012068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119B (zh) * 2011-05-30 2013-11-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2368878A (zh) * 2011-09-19 2012-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与sim卡信息传输***及方法
CN102625288B (zh) * 2011-12-29 2019-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处理器终端空中下载的方法及多处理器终端
CN106201446A (zh) * 2015-04-30 2016-12-0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实现电子设备的辅助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55049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mini UICC卡实现二次加密的模块电路及方法
CN107592405B (zh) * 2016-07-07 202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调谐参数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065966B (zh) * 2017-11-30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和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518A (zh) * 2004-11-30 2005-05-2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半双工串行通信总线外部设备接口
CN1764912A (zh) * 2003-03-28 2006-04-26 英特尔公司 检测存储装置接口的方法及设备
CN101751364A (zh) * 2010-01-25 2010-06-23 成都优博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pi总线接口的固件isp烧录器和烧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8192C (zh) * 2002-08-20 2005-04-20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电脑显示器控制源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电脑主机板
US20040266480A1 (en) * 2003-06-27 2004-12-30 Hjelt Kari Tapan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sensor functionality in mobile devices
CN101499049A (zh) * 2008-02-01 2009-08-05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存储卡之间数据转移的方法
CN201608771U (zh) * 2009-06-26 2010-10-13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Cmmb条件接收模块
CN201571088U (zh) * 2009-12-11 2010-09-01 龙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拍照手机
CN101820460B (zh) * 2010-03-29 2014-08-27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spi接口的模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4912A (zh) * 2003-03-28 2006-04-26 英特尔公司 检测存储装置接口的方法及设备
CN1619518A (zh) * 2004-11-30 2005-05-2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半双工串行通信总线外部设备接口
CN101751364A (zh) * 2010-01-25 2010-06-23 成都优博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spi总线接口的固件isp烧录器和烧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68910A1 (zh) 2012-05-31
CN102033828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828B (zh)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
JP4891253B2 (ja) 移動体通信機器用の共用icカード及び無線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
US20180310157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263140A (zh) 一种实现sim卡远程鉴权的***与方法
CN102325210A (zh) 兼容多个运营商的通用移动支付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US9483417B2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ceiver for wireless data exchange
JP2002518959A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器機
CN108141733B (zh) Nfc“拆分堆栈”体系架构
CN104239829B (zh) 近场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1771754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近场通信的方法
CN102368878A (zh) 一种多模终端与sim卡信息传输***及方法
EP3163764A1 (en)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s well as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469081A (zh) 智能卡片操作的方法、设备及***
CN102890766A (zh) 无线通信用户***
CN106372898B (zh) 移动通信装置及云计算机***
CN107005575A (zh) 一种具有动态令牌otp功能的智能卡及其工作方法
CN105451161B (zh) 基于安卓手机内置基站方式实现文件共享方法及***
CN104240080A (zh)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567770A (zh) 一种智能卡及一种pos终端
CN101330690B (zh) 一种实现用户识别模块非接触应用的移动终端与方法
CN103489028A (zh) 一种金融ic卡、多协议通讯***和方法
CN103024943A (zh) 一种多模终端及实现多模多待的方法
CN102802211B (zh)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增强功能的技术
WO2024036887A1 (zh) Sim卡通信电路、相关装置和控制方法
CN206851045U (zh) 具有nfc功能的智能通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1

Address after: 251800 No. 079, Lehu Road, Yanghu Township, Yangxin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inzhou Jiahe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 55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