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1791B -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1791B
CN102011791B CN2010102651028A CN201010265102A CN102011791B CN 102011791 B CN102011791 B CN 102011791B CN 2010102651028 A CN2010102651028 A CN 2010102651028A CN 201010265102 A CN201010265102 A CN 201010265102A CN 102011791 B CN102011791 B CN 102011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double wedge
groove
cut
fi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51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1791A (zh
Inventor
钟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 Y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2651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17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1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1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1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17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9/00Bearings for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rods; Attachment of connecting-rods
    • F16C9/04Connecting-rod bea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该连杆的连杆体和连杆盖上分别交叉设置有凸齿和凹槽,并且连杆体上的凸齿与连杆盖上的凹槽相配合,连杆体上的凹槽与连杆盖上的凸齿相配合。该方法通过首先在初始连杆上切割出一半与凸齿相同,另一半与凹槽相适配的突块,然后从另一方向在初始连杆上切割出一半与凸齿相同,另一半与凹槽相适配的另一突块,并且其中任意一次切割均将另一次切割形成的突块对半分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大的定位刚性,改变齿形和齿槽数及调整齿槽间夹角和齿槽同曲轴轴心的夹角,分配X和Y向的定位强度比例,补偿应力变形误差,拆装方便且制造成本低等,对整体锻打式连杆的加工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连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连杆作为传递力的主要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动力机车上,是各类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连杆在传递力的过程中,承受着很高的周期性冲击力、惯性力和弯曲力。这就要求连杆应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疲劳性能。同时,因其是发动机重要的运动部件,故要求很高的可靠性、耐用性。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连杆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加工制造工艺。
传统的制造工艺中,连杆体与连杆盖的制造有两种方法:1)连杆体与连杆盖整体锻造→锯切分离→接触面机加工→装配。2)连杆体与连杆盖分别锻造→接触面机加工→装配。采用上述两种工艺,不仅需要对连杆体与连杆盖的结合面进行拉削、铣削和磨削,还要钻、铰连杆盖上的定位销孔和连杆的螺纹孔,以实现连杆体与连杆盖精确装配。因此,需要较多精加工机床,复杂的加工工序及大量的加工工时。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生产质量,出现了一种发动机连杆裂解(也称“胀断”)加工技术,该技术是对连杆体与连杆盖的结合面进行无屑断裂剖分加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连杆大头孔中心处设计并预制缺口(预制裂纹槽),形成应力集中,再主动施加垂直预定断裂面的载荷进行引裂,在几乎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在缺口处规则断裂,实现连杆体与连杆盖的无屑断裂剖分。具有加工工序少、设备投资小、制造成本低、产品质量好、装配精度高、承载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如申请号为200910226345.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发动机连杆领域的连杆加工方法,所述的加工方法为:a)在连杆毛坯的断裂截面上加工出螺栓连接孔;b)在连杆毛坯的边沿设置预加工应力槽,在连杆大头孔内侧设置出预制裂纹槽;c)在连杆涨断加工设备上对连杆大头孔施加垂直于预定断裂面的涨断应力F;d)将断裂的连杆本体和连杆盖两部分啮合,穿入螺栓,并拧紧;e)将对连杆大头孔内进行的精镗工艺改成絎磨工艺的加工方法。
但是,由于连杆裂解加工技术属于精密加工技术,其影响因素众多,连杆材料、连杆锻造工艺、连杆断裂截面形状、初始裂纹槽以及连杆裂解设备等众多因素对裂解加工质量有极大影响,裂解加工质量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质量稳定的发动机连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和连杆盖,连杆体的第一配合面上制有第一凹槽组以及与第一凹槽组交叉设置的第一凸齿组,第一凹槽组包括一个第一凹槽或者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一凸齿组包括一个第一凸齿或者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凸齿,连杆盖的第二配合面上制有与第一凹槽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凸齿组成的第二凸齿组以及与第一凸齿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凹槽组成的第二凹槽组。
优选的,上述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弧齿形、渐开线齿形或锯齿形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生产上述发动机连杆的方法:一种生产发动机连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连杆体和连杆盖连为一体的初始连杆,然后在初始连杆上确定第一配合面的位置,然后切割线沿第一配合面并平行于第一凸齿组对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一凸齿组的第一凸齿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盖方向切割出第二突块,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与第一凸齿的形状相同,其上半部分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将分割后的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原位,以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与上半部分的分界面所在平面作为第二配合面,然后切割线沿第二配合面并平行于第二凸齿组对分割开后的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二凸齿组的凸齿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杆体方向切割出第一突块,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与第二凸齿的形状相同,其下半部分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然后继续沿第二配合面切割,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将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去除即得所需成品。
交换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的切割顺序,即得到下面的方案:一种生产发动机连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连杆体和连杆盖连为一体的初始连杆,然后在初始连杆上确定第二配合面的位置,然后切割线沿第二配合面并平行于第二凸齿组对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二凸齿组的第二凸齿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体方向切割出第一突块,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与第二凸齿的形状相同,其下半部分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然后继续沿第二配合面切割,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将分割后的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原位,以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分界面所在平面作为第一配合面,然后切割线沿第一配合面并平行于第一凸齿组对分割开后的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一凸齿组的第一凸齿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盖方向切割出第二突块,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与第一凸齿的形状相同,其上半部分与第二凹槽相对应,然后继续沿第一配合面切割,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将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间的第一物料和第二物料去除即得所需成品。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还包括:由于应力的作用,分隔开后的两个部分会有微量的变形,为了消除这一变形,上述步骤一还包括:分割完成后,将分割后的所述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一起,按照第一次分割的切割路径再次切割。以同样的路径再次切割可将变形部分消除,而且由于此时的初始连杆已经分开,再次切割过程中不存在应力作用,因此不会产生变形。
优选的,上述切割是数控电火花线切割。
由于电火花线切割过程中切割线具有一定的宽度,而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的形状由切割线的内侧决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由切割线的外侧决定,为了防止由此产生的第一凸齿和第二凹槽以及第二凸齿和第一凹槽不完全吻合的情况。因此,上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的轮廓线分为第一外轮廓线和第一内轮廓线,第二突块的上半部分的轮廓线分为第二外轮廓线和第二内轮廓线,其中,第一内轮廓线与第二外轮廓线的定位侧大小相同。上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的轮廓线分为第三外轮廓线和第三内轮廓线,第一突块的下半部分的轮廓线分为第四外轮廓线和第二内轮廓线,其中,第三内轮廓线与第四外轮廓线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交叉凹凸齿槽方式十分适合应用于连杆体与连杆盖的配合定位,在限制X向(曲轴径向方向)和Y向(曲轴轴向方向)二维平面的自由度上有很高的定位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由于交叉凹槽与凸齿都直接分布于连杆体与连杆盖的分合面上,齿高与齿宽比例相对较小,齿根强度容易得到保证。
b. 交叉凹凸齿槽形状可根据需要而定,选择性大。根据要求强度的高低、拆装的简便可选择如梯形、三角形、圆弧齿形、渐开线齿形、锯齿形、矩形、不规则齿形和复合齿形等各种形状。
c. 交叉凹凸齿槽的数量可根据不同定位刚性的需要,设定为交叉一组或交叉多组,在保证分合基面面积的前提下可设计多组齿槽。
d. 交叉凹凸齿槽X和Y两个方向上的定位刚性可按比例分配。通过改变齿槽与曲轴轴线之间夹角及凹凸齿槽之间夹角来调整X和Y两个方向的定位强度。
2、凹凸齿槽的配合松紧程度可根据需要确定。通过改变凹凸齿槽的尺寸公差来改变其配合的性质。同时考虑拆装方便,可选择合适齿形及齿槽数。
3、由于交叉凹凸齿槽结构形式的连杆,在连杆体与连杆盖分离加工时,能采用整体定位分别加工的形式,因此在割开连杆体与连杆盖的一边连接处时,由于前道工序的加工残余应力被释放后而产生变形,且连杆体侧与连杆盖侧的变形量又会不一样,而能采用整体定位分别切割的方式在进行连接处的另一侧割开加工时对应地调整相对变形的位置,变形部分可量化以及给予补偿调整,使加工后的连杆体与连杆盖保证完美的啮合。
4、连杆体与连杆盖定位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高。由于齿槽的相对尺寸与齿形的因素,连杆盖装入连杆体时齿与槽的导入面完整、导入面积非常大且导入性特别好,如连杆体与连杆盖在精加工时的微变形量能被这种交叉、凹凸的结构接纳后予以较正和基本消除,因此重复定位精度极高。
5、由于交叉凹凸齿槽连杆体与连杆盖在定位装配时,齿与槽的导入部分十分完整、刚性好且有一定的导入长度,十分方便装准位置,因此可以完全取消所有辅助定位的措施,减少制造成本。
6、交叉凹凸齿槽可在分合面的X和Y向以不同方向上可设各一组,或设一组和多组,或设多组和多组也可,可将凹凸齿槽与X和Y向各成某一夹角,设各一组或设各多组或设一组和多组。
综上所述,交叉凹凸齿槽的啮合形式能采用整体定位分别切割加工的方法,因此连杆体与连杆盖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较大的定位刚性,改变齿形和齿槽数及调整齿槽间夹角和齿槽同曲轴轴心的夹角,分配X和Y向的定位强度比例,补偿应力变形误差,拆装方便且制造成本低等,对整体锻打式连杆的加工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第一次分割后的切割路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第二次分割后的切割路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连杆体和连杆盖分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实施例2中第一次分割后的切割路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中第二次分割后的切割路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连杆体和连杆盖分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连杆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杆体1的第一配合面1a上制有第一凹槽组以及与第一凹槽组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一凸齿组,第一凹槽组包括一个第一凹槽3,第一凸齿组包括一个形状为矩形的第一凸齿4,连杆盖2的第二配合面2a上制有与第一凹槽组相契合的由形状为矩形的第二凸齿5组成的第二凸齿组以及与第一凸齿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凹槽6组成的第二凹槽组。
一种生产上述发动机连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考图3,首先取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为一体的初始连杆,然后在初始连杆上确定第一配合面1a的位置,采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使切割线沿第一配合面1a并平行于第一凸齿组对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一凸齿组的第一凸齿4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盖2方向切割出第二突块,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与第一凸齿4的形状相同,其上半部分10b与第二凹槽6相对应,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第一次分割完成后,将分割后的所述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一起,按照第一次分割的切割路径再次切割;参考图4,将分割后的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原位,以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与上半部分10b的分界面所在平面作为第二配合面2a,然后切割线沿第二配合面2a并平行于第二凸齿组对分割开后的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二凸齿组的第二凸齿5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体1方向切割出第一突块,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与第二凸齿5的形状相同,其下半部分9b与第一凹槽3相对应,然后继续沿第二配合面2a切割,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参考图5,将第一配合面1a和第二配合面2a之间的第一物料7和第二物料8去除即得所需成品。
参考图3、4,其中,上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的轮廓线分为第一外轮廓线10c和第一内轮廓线10d,第二突块的上半部分10b的轮廓线分为第二外轮廓线10e和第二内轮廓线10f,其中,第一内轮廓线10d与第二外轮廓线10e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上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的轮廓线分为第三外轮廓线9c和第三内轮廓线9d,第一突块的下半部分9b的轮廓线分为第四外轮廓线9e和第四内轮廓线9f,其中,第三内轮廓线9d与第四外轮廓线9e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杆体1的第一配合面1a上制有第一凹槽组以及与第一凹槽组垂直交叉设置的第一凸齿组,第一凹槽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凹槽3,第一凸齿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且形状为矩形的第一凸齿4,连杆盖2的第二配合面2a上制有与第一凹槽组相契合的由形状为矩形的第二凸齿5组成的第二凸齿组以及与第一凸齿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凹槽6组成的第二凹槽组。
一种生产上述发动机连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考图8,首先取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为一体的初始连杆,然后在初始连杆上确定第二配合面2a的位置,采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使切割线沿第二配合面2a并平行于第二凸齿组对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二凸齿组的第二凸齿5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体1方向切割出第一突块,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与第二凸齿5的形状相同,其下半部分9b与第一凹槽3相对应,然后继续沿第二配合面2a切割,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参考图9,将分割后的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原位,以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与下半部分9b的分界面所在平面作为第一配合面1a,然后切割线沿第一配合面1a并平行于第一凸齿组对分割开后的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第一凸齿组的第一凸齿4所预设的位置时,向连杆盖2方向切割出第二突块,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与第一凸齿4的形状相同,其上半部分10b与第二凹槽6相对应,然后继续沿第一配合面1a切割,直至完全将初始连杆分割开;参考图10,将第一配合面1a和第二配合面2a之间的第一物料7和第二物料8去除即得所需成品。
参考图8、9,其中,上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的轮廓线分为第一外轮廓线10c和第一内轮廓线10d,第二突块的上半部分10b的轮廓线分为第二外轮廓线10e和第二内轮廓线10f,其中,第一内轮廓线10d与第二外轮廓线10e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上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的轮廓线分为第三外轮廓线9c和第三内轮廓线9d,第一突块的下半部分9b的轮廓线分为第四外轮廓线9e和第四内轮廓线9f,其中,第三内轮廓线9d与第四外轮廓线9e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1、12所示,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杆体1的第一配合面1a上制有第一凹槽组以及与第一凹槽组交叉设置的第一凸齿组,第一凹槽组包括一个第一凹槽3,第一凸齿组包括一个形状为梯形的第一凸齿4,第一凹槽3与第一凸齿4之间的夹角为60°,连杆盖2的第二配合面2a上制有与第一凹槽组相契合的由形状为梯形的第二凸齿5组成的第二凸齿组以及与第一凸齿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凹槽6组成的第二凹槽组。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1)和连杆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1)的第一配合面(1a)上制有第一凹槽组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组交叉设置的第一凸齿组,所述第一凹槽组包括一个第一凹槽(3)或者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凸齿组包括一个第一凸齿(4)或者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凸齿(4),所述连杆盖(2)的第二配合面(2a)上制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凸齿(5)组成的第二凸齿组以及与第一凸齿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凹槽(6)组成的第二凹槽组;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得:步骤一:首先取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为一体的初始连杆,然后在所述初始连杆上确定所述第一配合面(1a)的位置,然后切割线沿所述第一配合面(1a)并平行于所述第一凸齿组对所述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所述第一凸齿组的所述第一凸齿(4)所预设的位置时,向所述连杆盖(2)方向切割出第二突块,所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与所述第一凸齿(4)的形状相同,其上半部分(10b)与所述第二凹槽(6)相对应,直至完全将所述初始连杆分割开;步骤二:将分割后的所述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原位,以所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与上半部分(10b)的分界面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二配合面(2a),然后切割线沿所述第二配合面(2a)并平行于所述第二凸齿组对分割开后的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所述第二凸齿组的所述第二凸齿(5)所预设的位置时,向所述连杆体(1)方向切割出第一突块,所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与所述第二凸齿(5)的形状相同,其下半部分(9b)与所述第一凹槽(3)相对应,然后继续沿所述第二配合面(2a)切割,直至完全将所述初始连杆分割开;步骤三:将所述第一配合面(1a)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a)之间的第一物料(7)和第二物料(8)去除即得所需成品。
2.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连杆体(1)和连杆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体(1)的第一配合面(1a)上制有第一凹槽组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组交叉设置的第一凸齿组,所述第一凹槽组包括一个第一凹槽(3)或者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凹槽(3),所述第一凸齿组包括一个第一凸齿(4)或者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凸齿(4),所述连杆盖(2)的第二配合面(2a)上制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凸齿(5)组成的第二凸齿组以及与第一凸齿组相契合的由第二凹槽(6)组成的第二凹槽组;其通过以下步骤制得:步骤一:首先取连杆体(1)和连杆盖(2)连为一体的初始连杆,然后在所述初始连杆上确定所述第二配合面(2a)的位置,然后切割线沿所述第二配合面(2a)并平行于所述第二凸齿组对所述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所述第二凸齿组的所述第二凸齿(5)所预设的位置时,向所述连杆体(1)方向切割出第一突块,所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与所述第二凸齿(5)的形状相同,其下半部分(9b)与所述第一凹槽(3)相对应,然后继续沿所述第二配合面(2a)切割,直至完全将所述初始连杆分割开;步骤二:将分割后的所述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原位,以所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与下半部分(9b)的分界面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一配合面(1a),然后切割线沿所述第一配合面(1a)并平行于所述第一凸齿组对分割开后的初始连杆进行切割,每次切割至所述第一凸齿组的所述第一凸齿(4)所预设的位置时,向所述连杆盖(2)方向切割出第二突块,所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与所述第一凸齿(4)的形状相同,其上半部分(10b)与所述第二凹槽(6)相对应,然后继续沿所述第一配合面(1a)切割,直至完全将所述初始连杆分割开;步骤三:将所述第一配合面(1a)和所述第二配合面(2a)之间的第一物料(7)和第二物料(8)去除即得所需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第一次分割完成后,将分割后的所述初始连杆的两部分固定在一起,按照第一次分割的切割路径再次切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切割是数控电火花线切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块的下半部分(10a)的轮廓线分为第一外轮廓线(10c)和第一内轮廓线(10d),所述第二突块的上半部分(10b)的轮廓线分为第二外轮廓线(10e)和第二内轮廓线(10f),其中,所述第一内轮廓线(10d)与所述第二外轮廓线(10e)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块的上半部分(9a)的轮廓线分为第三外轮廓线(9c)和第三内轮廓线(9d),所述第一突块的下半部分(9b)的轮廓线分为第四外轮廓线(9e)和第四内轮廓线(9f),其中,所述第三内轮廓线(9d)与所述第四外轮廓线(9e)的定位侧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齿(4)和第二凸齿(5)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弧齿形、渐开线齿形或锯齿形中的一种。
CN2010102651028A 2010-08-24 2010-08-24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17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51028A CN102011791B (zh) 2010-08-24 2010-08-24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51028A CN102011791B (zh) 2010-08-24 2010-08-24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1791A CN102011791A (zh) 2011-04-13
CN102011791B true CN102011791B (zh) 2013-02-27

Family

ID=4384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510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1791B (zh) 2010-08-24 2010-08-24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1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0419A (zh) * 2012-11-19 2013-03-06 无锡市京锡冶金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动机连杆的精基准方式加工流程
CN103009020B (zh) * 2012-12-31 2015-07-08 江苏大学 一种钢制裂解连杆的制造方法
CN105179456A (zh) * 2015-06-29 2015-12-23 唐萍 汽车连杆制作工艺
CN107838632B (zh) * 2016-09-19 2023-10-20 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锻连杆的胀断预应力槽制备方法
CN107725734A (zh) * 2017-10-24 2018-02-23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有限公司 柱塞泵
CN108167315A (zh) * 2017-11-22 2018-06-15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控制连杆胀断位置的连杆毛坯结构及连杆胀断加工方法
CN114571251B (zh) * 2022-03-29 2022-12-13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全自动连杆高质量涨断设备及涨断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513828A (en) * 1955-06-14 Karl Maybach Crank pin bearing
CN101387314A (zh) * 2007-09-12 2009-03-18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式组合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7195A (zh) * 2010-06-28 2011-12-28 钟树平 一种发动机连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9108A (ja) * 1982-11-29 1984-06-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複合材料製のコネクチングロツ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513828A (en) * 1955-06-14 Karl Maybach Crank pin bearing
CN101387314A (zh) * 2007-09-12 2009-03-18 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式组合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7195A (zh) * 2010-06-28 2011-12-28 钟树平 一种发动机连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9-99108A 1984.06.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1791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1791B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38548B (zh) 自由曲面齿轮
EP2326520B1 (en) Method for stamping an arm for car suspensions
JP3155682U (ja) 変速機用歯車
CN104487188B (zh) 模锻曲轴的制造方法
JP6132030B2 (ja) 鍛造クランク軸の製造方法
CN103596724A (zh) 活塞和制造活塞的方法
CN104373553A (zh) 一种钢板旋压多楔电机带轮及其旋压方法
US7251979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forged par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spension arm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CN102500732B (zh) 汽车车门限位器的多工位冷镦成型工艺
CN103143624A (zh) 一种汽车感载比例阀支架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
CN105612049A (zh) 冲压装置、制造生产线以及冲压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313160B (zh) 滑动套筒及生产该滑动套筒的方法
CN201198862Y (zh) 分段式曲轴结构
CN201106621Y (zh) 一种发动机连杆胀断应力槽
CN109386529A (zh) 双头螺栓的成型结构和成型方法
CN101209477A (zh) 一种梁类零件的端头的成型方法
JP5992064B1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
CN101363532A (zh) 复合旋压皮带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09008842A1 (de) Querlenker
CN201908940U (zh) 发动机胀断连杆
CN105051330B (zh) 凸轮轴的制造方法以及齿轮轴的制造方法
CN103287207A (zh) 汽车桥壳及其汽车桥壳本体的制造方法
CN108015164B (zh) 后副车架下控制臂的加工工艺
KR101342221B1 (ko) 자동차용 자동변속기의 클러치 피스톤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ONG YI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NG SHUPING

Effective date: 201508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0

Address after: 315020, No. 1236, Lane 6, Jiangbei Avenue, Jiangbei District,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after: Zhong Yi

Address before: 315020 Gate Road, Jiangbei District, Zhejiang, Ningbo 730,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ong Shup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