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195A -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195A
CN101997195A CN2009101638396A CN200910163839A CN101997195A CN 101997195 A CN101997195 A CN 101997195A CN 2009101638396 A CN2009101638396 A CN 2009101638396A CN 200910163839 A CN200910163839 A CN 200910163839A CN 101997195 A CN101997195 A CN 101997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art
electric connector
transmission unit
holding part
flexibl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38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贤昌
吴志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638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7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以及软性传输单元,其中本体具有承载部、扣持部以及可弯折的连接部,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介于承载部与扣持部之间。软性传输单元设置于承载部上,其中扣持部可盖压于软性传输单元上,并且可与承载部形成卡扣接合。同时本发明也揭露所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可一次成型出用以设置排线的承载部以及固定排线的扣持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吾人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
一般电连接器的结构包括本体塑料件、软性排线、上铁壳以及下铁壳等四个组件,其中软性排线先贴设于本体塑料件的上表面上,之后再将上铁壳安装于本体塑料件的上表面上,且上铁壳直接抵压于软性排线,以防止软性排线因拉扯而从本体塑料件上脱落退出,下铁壳安装固定于本体塑料件的下表面上。
然而,上述电连接器一般而言其制作与组装流程较为繁琐,本体塑料件、上铁壳以及下铁壳等三个组件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具才能够成型,所以有模具开发的数量较多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并且成型后的组件还需要一个一个依序组装成为电连接器,如此并不符合现今产品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节省时间与成本的期望。
发明内容
现有电连接器的组件制作与组装过程较为繁杂,且具有模具开发的数量较多与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以及软性传输单元,其中本体具有承载部、扣持部以及可弯折的连接部,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介于承载部与扣持部之间。软性传输单元设置于承载部上,其中扣持部可盖压于软性传输单元上,并且可与承载部形成卡扣接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包括首先提供本体,其中本体上具有承载部、扣持部以及连接部;接着设置软性传输单元于本体的承载部上;之后弯折连接部,以使扣持部盖压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然后卡合扣持部于承载部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直接在本体上一体成型出用以设置排线的承载部以及固定排线的扣持部,利用所述本体直接来挟持固定排线,如此可减少电连接器的模具开发数量及制作的成本,可有效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制造时所需的时间与成本较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本体尚未挟持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电连接器       2:本体
20:开孔          21:凸起部
22:承载部        23:平板
24:扣持部        26:可弯折的连接部
28:开口          3:软性传输单元
31:接点          4:金属层
5:接合层
6:提供本体,其中本体具有承载部、扣持部及连接部
7:设置软性传输单元于本体的承载部上
8:弯折连接部,以使扣持部盖压于软性传输单元上
9:卡合扣持部于承载部上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本体2以及软性传输单元3,其中本体2上具有承载部22、扣持部24以及可弯折的连接部26,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26介于承载部22与扣持部24之间,且可弯折的连接部26、承载部22与扣持部24之间形成开口28。软性传输单元3通过所述开口28而设置于承载部22上,其中扣持部24可经由可弯折的连接部26的弯折进而盖压于软性传输单元3上,并且扣持部24可与承载部22形成卡扣接合,如此以将软性传输单元3稳定地固持于本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2上设有凸起部21,扣持部24上设有开孔20,所述开孔20可与凸起部21相互卡合,如此以将扣持部24卡扣固定于承载部22上。
本体2为绝缘材料例如塑料所制作而成,且本体2的承载部22、扣持部24及可弯折的连接部2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此可以塑料射出成型的方式来制作。由于可弯折的连接部26的厚度较薄,且结构上较为简单细长,所以具有可弯折(FLEXIBLE)的特性(又称为可挠性),如此使得承载部22与扣持部24之间的距离大小可通过弯折可弯折的连接部26来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两者可以互相迭合的目的。本发明的特点为通过增加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26的结构,使得承载部22与扣持部24能连结成一体,如此在制作本体2时,可以一次就能将承载部22、扣持部24及可弯折的连接部26一体成型,因此只需要设计一套塑料射出成型的模具,就可以同时成型出用以设置软性传输单元3的承载部22以及固定抵压软性传输单元3的扣持部24,如此可以减少模具开发的数量以及生产组装的工艺步骤。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26在弯折后仍可保持与承载部22以及扣持部24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26在弯折后就断裂,再也不维持与承载部22以及扣持部24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软性传输单元3为软性排线(FFC),然不限于此,软性印刷电路板(FPC)也可应用于本发明中。软性传输单元3的一端露出多个接点31,且所述多个接点31位于承载部22的平板23上。接合层5设置于软性传输单元3以及承载部22之间,以将软性传输单元3固定贴合于承载部2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层5为双面胶带。此外,所述电连接器1还包括设置金属层4于软性传输单元3上,以作为防止电磁干扰(EMI)之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4可以是铝箔。
参阅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包括:首先提供本体,其中本体上具有承载部、扣持部以及连接部6。接着设置软性传输单元于所述本体的承载部上7。之后弯折连接部,以使扣持部盖压于软性传输单元上8。然后卡合扣持部于承载部上9,如此就可以达到将软性传输单元挟持固定于本体上的目的,并且完成电连接器的制作。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软性传输单元于塑料本体的承载部上的步骤可包含:先贴设结合层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然后再将所述软性传输单元经由结合层贴设于本体的承载部上。此外,为了使电连接器具有防止电磁干扰的功能,在上述的步骤中也可包含设置金属层于所述软性传输单元上,也即首先在软性传输单元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分别设置金属层以及结合层(例如是铝箔及双面胶带),之后才将软性传输单元设置于本体的承载部上。在本实施例中,本体为塑料材料所制成,本体的承载部、扣持部及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并且提供所述塑料本体的方法为射出成型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直接一次成型加工就可以形成承载部及扣持部,然后利用连接于承载部及扣持部之间的连接部可弯折的特性,使得承载部及扣持部之间可以互相靠拢扣合,以达到挟持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如此可大幅降低成型模具的开发数量与费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电连接器的模具开发成本较高的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步骤也较现有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来的简便,本发明将承载部及扣持部直接制作成一体,如此可避免现有制作需要先分别独立成型出承载部及扣持部,之后再将承载部及扣持部互相组装扣合的繁琐缺点。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所涵盖的保护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承载部、扣持部以及可弯折的连接部,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介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扣持部之间;以及
软性传输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上,其中所述扣持部可盖压于所述软性传输单元上,并且可与所述承载部形成卡扣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传输单元的一端露出多个接点,所述多个接点位于所述承载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合层,设置于所述软性传输单元以及所述承载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金属层,设置于所述软性传输单元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所述扣持部以及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的连接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扣持部之间形成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上设有凸起部,所述扣持部上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可与所述凸起部相互扣合,如此以将所述扣持部卡扣固定于所述承载部上。
8.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本体,其中所述本体上具有承载部、扣持部以及连接部;
设置软性传输单元于所述本体的所述承载部上;以及
弯折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扣持部盖压于所述软性传输单元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合所述扣持部于所述承载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所述扣持部以及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CN2009101638396A 2009-08-12 2009-08-12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1997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38396A CN101997195A (zh) 2009-08-12 2009-08-12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38396A CN101997195A (zh) 2009-08-12 2009-08-12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195A true CN101997195A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8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38396A Pending CN101997195A (zh) 2009-08-12 2009-08-12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719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9129A1 (en) * 2000-01-28 2001-10-11 Masahiro Sawayanagi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dy
CN2760791Y (zh) * 2004-12-15 2006-02-2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1019278A (zh) * 2004-08-31 2007-08-15 莫列斯公司 扁平电路连接器
CN201274329Y (zh) * 2008-06-23 2009-07-15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29129A1 (en) * 2000-01-28 2001-10-11 Masahiro Sawayanagi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dy
CN101019278A (zh) * 2004-08-31 2007-08-15 莫列斯公司 扁平电路连接器
CN2760791Y (zh) * 2004-12-15 2006-02-2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201274329Y (zh) * 2008-06-23 2009-07-15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软性排线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10228B1 (ko) 리셉터클 커넥터의 제조방법
JP5165630B2 (ja) コネクタ
JP2010192759A (ja) 電子機器用筐体の電磁シールド構造
US8206177B2 (en) HDMI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1803114A (zh) 混合天线结构
CN103929921B (zh) 包括防止变形的框架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0204268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KR102076174B1 (ko) 커넥터
CN105467648A (zh) 背板组件和具有该背板组件的显示装置
CN211047651U (zh) 电路组件
CN102195187B (zh) 卡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971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US8282419B2 (en) eSATA connector structure
CN208806385U (zh) 一种新型沉板式连接器
CN209881775U (zh) 电子卡承载装置
CN201570596U (zh) 电连接器
CN201075512Y (zh) 电连接器
CN202564639U (zh) 拨动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
CN108040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1820898U (zh) 电连接器
CN200972964Y (zh) Usb连接器金属壳体结构
WO2010113069A1 (en) A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JP3150112U (ja) 射出成形式電気コネクタ
CN221149867U (zh) 电子设备
CN218274026U (zh)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定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