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7069B -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 Google Patents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7069B
CN101987069B CN 200910161462 CN200910161462A CN101987069B CN 101987069 B CN101987069 B CN 101987069B CN 200910161462 CN200910161462 CN 200910161462 CN 200910161462 A CN200910161462 A CN 200910161462A CN 101987069 B CN101987069 B CN 1019870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olyoxyethylene
polyoxypropylene
fatty acid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14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7069A (zh
Inventor
张海州
戴静亚
邹佳丽
高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onik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赢创高施米特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赢创高施米特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赢创高施米特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 2009101614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7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7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7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70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Colloid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包油微乳液,该水包油微乳液基于其总重量包含如下组分:A)75-94wt%的水相;B)0.5-5wt%的油相;C)2-20wt%的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以及D)0.2-2wt%的HLB值大于等于17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组分C与组分D的重量比为5-20。本发明水包油微乳液是热稳定的,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在室温时的透明性状,不发生浑浊、破乳和分层现象;而且该微乳液的配方简单,配制简便易行;此外,本发明微乳液能够迅速地卸除彩妆,并具有易于冲洗的清洁效果,还可以作为驻留性产品使用,提供不同于一般水剂产品的滋润感。

Description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背景技术
若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液体经混合乳化后,分散液滴或乳化颗粒的平均直径在5~100nm之间,则该体系称为微乳液。微乳液通常是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等组分混合所形成的体系,该体系在宏观上呈均相。由于分散的微小液滴对光的散射能力差,因此微乳液通常呈半透明至透明状。分散相为油、分散介质为水的微乳液称为水包油微乳液,反之则称为油包水微乳液。在热力学上,微乳液是稳定体系,可自发形成,无需特殊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微乳液外观独特,性能特殊,其在日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常规乳液的液滴粒径通常大于1μm,由于光散射而呈不透明乳白状。乳液在热力学上不稳定,需藉由外界作功产生,故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油水相分离。但在工业应用中,乳液可借助于静电斥力等方式实现长时间的稳定性,即动力学上的稳定性。相比于乳液,微乳液用于制取化妆品时具有以下优点:①光学透明,任何不均匀性或沉淀物的存在都容易被发觉;②微乳液能够自发形成,因而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③稳定性好,可以长时间储存,不分层;④有良好的增溶作用,可以制成含油成分较高的产品,而产品无油腻感,通过微乳液的增溶性,还可以提高活性成分和药物的稳定性和效力;⑤胶束粒子细小,易渗入皮肤;⑥微乳液还可以包裹TiO2和ZnO等纳米粒子,这些粒子添加在化妆品中具有增白、吸收紫外线和放射红外线等特性。因此,微乳液化妆品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在化妆品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获得微乳液,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且使用极性有机物-一般为小分子醇类-作为辅助表面活性剂,但是,如此获得的微乳液浊点较低,在高温(45℃或更高温度)下产生混浊、分层等不稳定现象。为此,CN1751679A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要求使用六种组分的组合,这些组分包括特定的水溶性有机溶剂,该溶剂为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氧化丙烯基(PO)和羟基(OH)且其数量比(PO/OH)小于5的化合物和/或含有2-6个碳原子的一元或多元醇。CN1751679A的配方复杂、繁琐,不利于实际操作配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状况,本发明人在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将具有较高HLB值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常规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相结合,可以制得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该水包油微乳液能够自发地形成,在高温(45℃或更高温度)条件下也能保持其在室温时的性状,不发生浑浊、破乳和分层现象;而且该微乳液的配方简单,配制简便易行;此外,本发明的微乳液能够迅速地卸除彩妆,并具有易于冲洗的清洁效果,还可以作为驻留型产品使用,提供不同于一般水剂产品的滋润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如下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得以实现,该水包油微乳液基于其总重量包含如下组分:
A)75-94wt%的水相;
B)0.5-5wt%的油相;
C)2-20wt%的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以及
D)0.2-2wt%的HLB值大于等于17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中组分C与组分D的重量比为5-20。
组分A
在本发明的微乳液中,包含了占绝大部分的水相,该水相作为连续相。
本发明微乳液的水相主要包含水,水含量通常占水相的至少50wt%、至少60wt%、至少70wt%、至少80wt%、至少90wt%或至少95wt%。
根据本发明,水相中除了水以外,还可添加低分子量醇类物质,作为实例,对此可提及乙醇、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等。低分子量醇类物质的用量基于本发明微乳液的总重量通常为0-30wt%。
根据本发明,水相中还可添加其它功能性添加剂,比如透明质酸、乳酸等等。
此外,本发明水相中还可添加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类物质来进行增稠,比如聚乙二醇-120甲基葡萄糖二油酸酯。增稠剂的添加量基于本发明微乳液的总重量通常为0-10wt%。
在本发明微乳液中,作为组分A的水相的用量基于微乳液总重量通常为75-94wt%,优选85-94wt%。
组分B
在本发明的微乳液中,包含了油相,该油相作为分散相,以分散液滴的形式存在于微乳液中。
通常的疏水性成分或油相成分,或化妆品中允许使用的全部油相组分可用于本发明的油相中。这些油相成分可以是选自传统上使用的植物油、矿物油、硅油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油脂,还可以是传统上使用的各种蜡。
适用于本发明的硅油类油脂例如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甲硅氧烷,以及还有芳基-、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聚甲基硅氧烷和环甲硅氧烷。
适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包括具有2-44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或支链一元和/或二元羧酸与具有1-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和/或支链醇的一元和二元酯类。同样地,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也可以使用具有2-36个碳原子的双官能脂族醇与具有1-22个碳原子的单官能脂族羧酸的酯。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可以具体优选使用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酯类,如甲酯以及异丙酯,例如月桂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芥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异丙酯和/或油酸异丙酯。
此外,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具体优选硬脂酸正丁酯、月桂酸正己酯、油酸正癸酯、硬脂酸异辛酯、棕榈酸异壬酯、异壬酸异壬酯、棕榈酸2-乙基己基酯、月桂酸2-乙基己基酯、硬脂酸2-己基癸基酯、棕榈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油酸油烯酯、芥酸油烯酯和/或油酸芥酯。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尤其合适的是二羧酸酯类,例如己二酸二正丁酯、癸二酸二正丁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琥珀酸二(2-己基癸基)酯和/或壬二酸二异十三烷基酯。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尤其合适的是二醇酯类,例如二油酸乙二醇酯、二异十三烷酸乙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丙二醇酯、二异硬脂酸丁二醇酯和/或二辛酸新戊二醇酯。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可以使用碳酸二酯类,如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
同样适用的是相对长链的甘油三酯类,即甘油与三个酸分子的三重酯类,这些酸分子中至少一个是一个相对长链的酸分子。这里通过举例的方式可以提及的是脂肪酸甘油三酯类,这包括合成的辛酸/癸酸的混合物的甘油三酯类、工业油酸的甘油三酯类、异硬脂酸的甘油三酯和棕榈/油酸混合物的甘油三酯类。此外还可以使用的是直链或支链脂肪醇类,例如油醇或辛基十二烷醇,以及还有脂肪醇醚类,例如二辛基醚等。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同样适用的是天然植物油,例如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油菜籽油、杏仁油、棕榈油和/或霍霍巴油,而且还有椰子油或棕榈壳油的液态部分,以及还有动物油,例如像鲸蜡油、牛蹄油或牛油的液态部分。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油脂,还可以使用烃类油脂,特别是液体石蜡以及异链烷烃。可以使用的烃类油脂的实例是石蜡油、白矿油、异十六烷、聚癸烯、石油膏、轻液体石蜡和/或角鲨烷。此外,芳基羧酸的酯类也是合适的,如苯甲酸的酯类,例如具有1-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链醇与苯甲酸形成的苯甲酸酯,例如苯甲酸异硬脂基酯和苯甲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优选苯甲酸C12-15烷基酯。
在本发明水包油微乳液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油相中还可以包含至少一种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成分。作为所述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成分,可以提及聚氧丙烯脂肪醇醚、聚氧丙烯脂肪酸酯和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根据本发明,作为聚氧丙烯脂肪醇醚类油脂,优选的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4-22个、优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60个、优选2-18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醇醚。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丙烯-3肉豆蔻基醚(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51
APM)、聚氧丙烯-11硬脂基醚(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52
APS)、聚氧丙烯-11异硬脂基醚、聚氧丙烯-14丁基醚(PVE)、聚氧丙烯-15硬脂基醚(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54
E)、聚氧丙烯-15异硬脂基醚、聚氧丙烯-7月桂基醚、聚氧丙烯-10油基醚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8-16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醇醚,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12-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10-16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醇醚,例如聚氧丙烯-11硬脂基醚(APS)和/或聚氧丙烯-15硬脂基醚(E)。
根据本发明,作为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类油脂,优选的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优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60个、优选6-26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丙烯-15硬脂酸酯、聚氧丙烯-15异硬脂酸酯、聚氧丙烯-26油酸酯(由BASF提供)、聚氧丙烯-9月桂酸酯(由A&E Connock提供)、聚氧丙烯-6蓖麻油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8-16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酸酯,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12-16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8-12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酸酯,例如聚氧丙烯-9月桂酸酯(由A&EConnock提供)。
根据本发明,作为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类油脂,优选的是其中的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60个、优选2-30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丙烯-2共聚二甲基硅氧烷(PPG-2Dimethicone,由Dow-Corning提供)、聚氧丙烯-12共聚二甲基硅氧烷(PPG-12Dimethicone,由GE提供)、聚氧丙烯-27共聚二甲基硅氧烷(由ShinEtsu提供)等。特别优选其中的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6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例如聚氧丙烯-2共聚二甲基硅氧烷(由Dow-Corning提供)。
在本发明的微乳液中,作为所述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成分,可以或者使用聚氧丙烯脂肪醇醚,或者使用聚氧丙烯脂肪酸酯,或者使用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另外,还可以使用选自聚氧丙烯脂肪醇醚、聚氧丙烯脂肪酸酯和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可以使用聚氧丙烯-2共聚二甲基硅氧烷(由Dow-Corning提供)与聚氧丙烯-11硬脂基醚(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61
APS)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油相包含选自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油脂组分:如上文所述的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如聚氧丙烯-11硬脂基醚(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62
APS))、鲸蜡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63
WAX9801)、棕榈酸2-乙基己基酯(OP)、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65
DEC)、环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66
350)、白油和环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烷醇(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67
OSW5)。
在本发明的微乳液中,作为组分B的油相的用量基于微乳液总重量通常为0.5-5wt%,优选为0.5-4wt%。
组分C
在本发明的微乳液中,还包含了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其为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适用于本发明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为选自以下三类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类:具有聚硅氧烷+亲水基+链烷基分子链结构的乳化剂,其中亲水基是聚醚多元醇基,优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甘油基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基,该类乳化剂包括聚硅氧烷基、聚醚多元醇基和脂肪烷基以共价键连接的嵌段共聚物乳化剂,以聚硅氧烷基为主链、聚醚多元醇基和脂肪烷基为侧基分别以共价键与聚硅氧烷基链连接的乳化剂,以及以聚硅氧烷基为主链、以脂肪烷基修饰的聚醚多元醇基为侧基以共价键与聚硅氧烷基链连接的乳化剂;
第二类:具有聚硅氧烷+亲水基分子链结构的乳化剂,其中亲水基是聚醚多元醇基,优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甘油基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基,该类乳化剂包括聚硅氧烷基和聚醚多元醇基以共价键连接的嵌段共聚物乳化剂,以聚硅氧烷基为主链、聚醚多元醇基为侧基以共价键与聚硅氧烷基主链连接的乳化剂;优选聚氧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甘油聚二甲基硅氧烷,例如:PEG/PPG-14/4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商品名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71
B8851由EVONIK提供),双-PEG/PPG-20/20聚二甲基硅氧烷(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72
B8843),PEG/PPG-4/12聚二甲基硅氧烷(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73
B8852)、PEG/PPG-20/20聚二甲基硅氧烷(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74
B8863)等;以及
第三类:不同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下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具有聚氧乙烯链作为亲水基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醇醚、蔗糖脂肪酸酯和烃基多糖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作为组分C的表面活性剂或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为选自上述第三类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中的由乳化剂X和乳化剂Y构成的双组分复合型乳化剂,其中乳化剂X为具有聚氧乙烯链作为亲水基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而组分Y为选自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醇醚、蔗糖脂肪酸酯或烃基多糖苷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复合乳化剂的情况下,基于该复合乳化剂的总量,乳化剂X的用量为50-90wt%,并且乳化剂Y的用量为10-50wt%,优选的是,乳化剂X的用量为65-90wt%,并且乳化剂Y的用量为10-35wt%。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具有聚氧乙烯链作为亲水基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下组: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2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乙烯辛酸酯、聚氧乙烯2-乙基己酸酯、聚氧乙烯癸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酸酯、聚氧乙烯肉豆蔻酸酯、聚氧乙烯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异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氧乙烯油酸酯、聚氧乙烯山萮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例如聚氧乙烯-6辛酸/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81
GMC 6)、聚氧乙烯-6月桂酸酯、聚氧乙烯-8月桂酸酯和/或聚氧乙烯-12棕榈酸酯。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2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8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例如聚氧乙烯-6辛酸/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082
GMC 6)。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6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乙烯辛基醚、聚氧乙烯癸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肉豆蔻基醚、聚氧乙烯棕榈基醚、聚氧乙烯异硬脂基醚、聚氧乙烯硬脂基醚、聚氧乙烯油基醚、聚氧乙烯山萮基醚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聚氧乙烯-8月桂基醚和/或聚氧乙烯-5辛基醚。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10-14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6-1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聚氧乙烯8-月桂基醚。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6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乙烯甘油单辛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癸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肉豆蔻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异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油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单山萮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优选其中的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0-80个、优选30-6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6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辛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癸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肉豆蔻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棕榈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异硬脂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油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山萮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甘油脂肪酸酯,优选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60个甘油重复单元的那些聚甘油脂肪酸酯,该聚甘油脂肪酸酯既可以是聚甘油的单脂肪酸酯,也可以是聚甘油的多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甘油的单-和多辛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2-乙基己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癸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月桂酸酯(如聚甘油-10五月桂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肉豆蔻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棕榈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异硬脂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硬脂酸酯(如聚甘油-3二硬脂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油酸酯(如聚甘油-2二油酸酯)、聚甘油的单-和多山萮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15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单和/或多脂肪酸酯,例如:聚甘油-3单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01
PC31)、聚甘油-4单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02
PC41)、聚甘油-3单辛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03
COSMO P813)和/或聚甘油-4单月桂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04
CARE PL 4)。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2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6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单-和/或多脂肪酸酯,例如聚甘油-3单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05
PC31)和/或聚甘油-4单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06
PC41)。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聚甘油脂肪醇醚,优选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60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脂肪醇醚。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甘油辛基醚、聚甘油癸基醚、聚甘油月桂基醚、聚甘油肉豆蔻基醚、聚甘油棕榈基醚、聚甘油异硬脂基醚、聚甘油硬脂基醚、聚甘油油基醚、聚甘油山萮基醚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15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脂肪醇醚,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10-14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5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脂肪醇醚,例如聚甘油-4月桂基醚。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蔗糖脂肪酸酯,优选其中形成该蔗糖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的那些蔗糖脂肪酸酯,该蔗糖脂肪酸酯既可以是蔗糖的单脂肪酸酯,也可以是蔗糖的多脂肪酸酯,如蔗糖的二-、三-、四-、五-和六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蔗糖的单-和多辛酸酯、蔗糖的单-和多2-乙基己酸酯、蔗糖的单-和多癸酸酯、蔗糖的单-和多月桂酸酯(如蔗糖二月桂酸酯)、蔗糖的单-和多肉豆蔻酸酯、蔗糖的单-和多棕榈酸酯(如蔗糖六棕榈酸酯)、蔗糖的单-和多异硬脂酸酯、蔗糖的单-和多硬脂酸酯、蔗糖的单-和多油酸酯、蔗糖的单-和多山萮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蔗糖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的蔗糖单-和/或多脂肪酸酯,尤其是其中形成该蔗糖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12-18个碳原子的蔗糖单-和/或多脂肪酸酯,例如蔗糖单-和/或二月桂酸酯和/或蔗糖单-和/或二硬脂酸酯。
更具体地,作为上述烃基多糖苷,优选其中的烃基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化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糖苷单位的平均缩合度为1-7的烃基多糖苷,更优选其中的烃基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化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糖苷单位的平均缩合度为1-7且糖苷为葡糖苷的烃基多葡糖苷。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辛基多(葡)糖苷、2-乙基己基多(葡)糖苷、癸基多(葡)糖苷、月桂基多(葡)糖苷、肉豆蔻基多(葡)糖苷、棕榈基多(葡)糖苷、异硬脂基多(葡)糖苷、硬脂基多(葡)糖苷、油基多(葡)糖苷、山萮基多(葡)糖苷等。特别优选其中的烃基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化的并且具有8-11个碳原子、糖苷单位的平均缩合度为1-1.4且糖苷为葡糖苷的烃基多葡糖苷和/或其中的烃基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化的并且具有12-14个碳原子、糖苷单位的平均缩合度为1.5-4.0且糖苷为葡糖苷的烃基多葡糖苷。
适用于本发明微乳液的双组分复合型乳化剂优选为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与聚甘油脂肪酸酯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6辛酸/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11
GMC 6)与聚甘油-3单癸酸酯(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12
PC31)或与聚甘油-4单癸酸酯(PC41)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另外,适用于本发明微乳液的双组分复合型乳化剂还优选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与聚甘油脂肪醇醚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8月桂基醚与聚甘油-4月桂基醚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
在本发明微乳液中,作为组分C的表面活性剂或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的用量基于微乳液总重量通常为2-20wt%,优选为5-10wt%。
组分D
在本发明的微乳液中,还包含了作为组分D的辅助表面活性剂,其为至少一种HLB值大于等于17、优选大于等于20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是,作为组分D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数均分子量为500-20,000、优选为500-5,000的聚氧乙烯(EO)/聚氧丙烯(PO)嵌段共聚物,C8-C24烷基甜菜碱,C8-C24烷基酰胺甜菜碱以及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作为上述数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聚氧乙烯(EO)/聚氧丙烯(PO)嵌段共聚物,它可以是聚氧乙烯(EO)/聚氧丙烯(PO)的二嵌段共聚物(PEG-PPG型共聚物)也可以是聚氧乙烯(EO)/聚氧丙烯(PO)的三嵌段共聚物(PEG-PPG-PEG嵌段共聚物或PPG-PEG-PPG嵌段共聚物),例如环氧乙烷(46)环氧丙烷(16)环氧乙烷(46)嵌段共聚物(PE/F 38或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2
L 62D)、环氧乙烷(75)环氧丙烷(30)环氧乙烷(75)嵌段共聚物(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3
PE/F 68或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4
F 68)、环氧乙烷(98)环氧丙烷(67)环氧乙烷(98)嵌段共聚物(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5
PE/F 127或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6
F 127)、环氧乙烷(62)环氧丙烷(39)环氧乙烷(62)嵌段共聚物(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7
F 87)、环氧乙烷(122)环氧丙烷(47)环氧乙烷(122)嵌段共聚物(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28
F 98)、环氧乙烷(128)环氧丙烷(54)环氧乙烷(128)嵌段共聚物(Hodag 1108-F)等。
作为上述C8-C24烷基甜菜碱和C8-C24烷基酰胺甜菜碱,可以提及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基乙基甜菜碱、椰油基甜菜碱、椰油酰胺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CAS:68139-30-0)、棕榈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肉豆蔻酰胺基丙基甜菜碱、肉豆蔻基甜菜碱、硬脂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硬脂基甜菜碱、大豆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牛奶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等。
作为上述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22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6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例如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的单-、二-和三脂肪酸酯。作为其实例,可以提及: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辛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癸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肉豆蔻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棕榈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异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二-和三山萮酸酯等。特别优选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那些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例如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的单-、二-和三脂肪酸酯。尤其可提及吐温-20、吐温-21、吐温-40、吐温-60、吐温-61、吐温-65、吐温-80等,优选吐温-20。
在本发明微乳液中,作为组分D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基于微乳液总重量通常为0.2-2wt%,优选为0.5-1.6wt%。
添加适量的HLB值大于等于17、优选大于等于20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提高本发明微乳液的浊点,使得微乳液的热稳定性增加。为此,作为组分C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与作为组分D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通常为5-20,优选为5-10。
在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的HLB值的算法可以参照Davies算法(《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大全》裘炳毅等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第786页)。
在本发明的水包油微乳液中,还可以适当地包含化妆品通用成分,例如增粘剂、杀菌剂、保湿剂、湿润剂、着色剂、防腐剂、提升触感剂、香料、抗炎症剂、美白剂、止汗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如无另外说明,本发明中述及的百分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本发明微乳液配方简单,配制简便易行。本发明水包油微乳液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制备。通常而言,将本发明微乳液配方中的各组分加入容器中,必要时在加热下,搅拌混合即可获得本发明的水包油微乳液。
本发明水包油微乳液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观,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 S型粒径分布仪测试,其平均粒径在20-100nm左右。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配方如下表1所示。
表1
将上表1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1,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1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配方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42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51
将上表2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2,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2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89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配方如下表3所示。
表3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52
将上表3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3,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3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80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配方如下表4所示。
表4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61
将上表4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4,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4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35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配方如下表5所示。
表5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62
将上表5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5,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5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90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配方如下表6所示。
表6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71
将上表6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6,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6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85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配方如下表7所示。
表7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72
将上表7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产物7,其外观完全透明。产物7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 NANO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90nm左右,形成微乳液。
对比例1
对比例1的配方如下表8所示。
表8
Figure G2009101614620D00181
将上表8中各组分于40℃下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对比产物1,其外观透明。对比产物1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DELSANANO S型粒径分布仪测得的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形成微乳液。
热稳定性试验
对上述实施例1-7和对比例1分别得到的产物1-7和对比产物1各自进行耐热试验。该耐热试验是指将各处于室温的样品直接放入45℃的烘箱中,静置等待样品达到温度平衡后,观察样品是否出现变色、浑浊、分层现象。结果,产品1-7经过上述耐热试验后在45℃条件下外观依然保持测试开始时的完全透明状态,未出现变色、混浊和分层现象。由此表明,产品1-7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然而,对比产物1经过上述耐热试验后在45℃条件下变得混浊,呈现白色不透明状,这表明其热稳定性较差。

Claims (25)

1.一种水包油微乳液,该水包油微乳液基于其总重量包含如下组分:
A)75-94wt%的水相;
B)0.5-5wt%的油相;
C)2-20wt%的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以及
D)0.2-2wt%的HLB值大于等于17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中
组分C与组分D的重量比为5-20;
作为组分D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数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C8-C24烷基甜菜碱,C8-C24烷基酰胺甜菜碱以及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作为组分C的所述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为选自以下三类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类:具有聚硅氧烷+亲水基+链烷基分子链结构的乳化剂,其中亲水基是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甘油基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基,该类乳化剂包括聚硅氧烷基、聚醚多元醇基和脂肪烷基以共价键连接的嵌段共聚物乳化剂,以聚硅氧烷基为主链、聚醚多元醇基和脂肪烷基为侧基分别以共价键与聚硅氧烷基链连接的乳化剂,以及以聚硅氧烷基为主链、以脂肪烷基修饰的聚醚多元醇基为侧基以共价键与聚硅氧烷基链连接的乳化剂;
第二类:具有聚硅氧烷+亲水基分子链结构的乳化剂,其中亲水基是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甘油基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基,该类乳化剂包括聚硅氧烷基和聚醚多元醇基以共价键连接的嵌段共聚物乳化剂,以聚硅氧烷基为主链、聚醚多元醇基为侧基以共价键与聚硅氧烷基主链连接的乳化剂;以及
第三类:不同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下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具有聚氧乙烯链作为亲水基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醇醚、蔗糖脂肪酸酯和烃基多糖苷;
以及
作为组分B的所述油相包含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油脂:硅油类油脂,具有2-44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或支链一元和/或二元羧酸与具有1-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和/或支链醇的一元和二元酯类,具有2-36个碳原子的双官能脂族醇与具有1-22个碳原子的单官能脂族羧酸的酯,二羧酸酯类油脂,碳酸二酯类油脂,相对长链的甘油三酯类油脂,直链或支链脂肪醇类油脂,脂肪醇醚类油脂,烃类油脂,芳基羧酸的酯类,以及至少一种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成分,其中所述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成分为聚氧丙烯脂肪醇醚、聚氧丙烯脂肪酸酯、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它们的任意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大于等于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C与组分D的重量比为5-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该水包油微乳液基于其总重量包含如下组分:
A)85-94wt%的水相;
B)0.5-4wt%的油相;
C)5-10wt%的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以及
D)0.5-1.6wt%的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辅助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大于等于2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C与组分D的重量比为5-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D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D中
所述数均分子量为500-20,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选自下组:环氧乙烷(98)环氧丙烷(67)环氧乙烷(98)嵌段共聚物、环氧乙烷(46)环氧丙烷(16)环氧乙烷(46)嵌段共聚物、环氧乙烷(75)环氧丙烷(30)环氧乙烷(75)嵌段共聚物、环氧乙烷(62)环氧丙烷(39)环氧乙烷(62)嵌段共聚物、环氧乙烷(122)环氧丙烷(47)环氧乙烷(122)嵌段共聚物和环氧乙烷(128)环氧丙烷(54)环氧乙烷(128)嵌段共聚物;
所述C8-C24烷基甜菜碱和C8-C24烷基酰胺甜菜碱选自下组: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椰油酰胺基乙基甜菜碱、椰油基甜菜碱、椰油酰胺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棕榈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肉豆蔻酰胺基丙基甜菜碱、肉豆蔻基甜菜碱、硬脂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硬脂基甜菜碱、大豆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和牛奶酰胺基丙基甜菜碱;以及
所述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选自下组:吐温-20、吐温-21、吐温-40、吐温-60、吐温-61、吐温-65和吐温-8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为吐温-2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B中
所述硅油类油脂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环甲硅氧烷,以及芳基-、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聚甲基硅氧烷和环甲硅氧烷;
所述二羧酸酯类油脂选自:己二酸二正丁酯、癸二酸二正丁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琥珀酸二(2-己基癸基)酯和/或壬二酸二异十三烷基酯、二油酸乙二醇酯、二异十三烷酸乙二醇酯、二(2-乙基己酸)丙二醇酯、二异硬脂酸丁二醇酯和/或二辛酸新戊二醇酯;
所述碳酸二酯类油脂选自: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
所述相对长链的甘油三酯类油脂选自:合成的辛酸/癸酸的混合物的甘油三酯类、工业油酸的甘油三酯类、异硬脂酸的甘油三酯和棕榈/油酸混合物的甘油三酯类;
所述直链或支链脂肪醇类油脂选自:油醇或辛基十二烷醇;
所述脂肪醇醚类油脂选自:二辛基醚;
所述烃类油脂选自:石蜡油、白矿油、异十六烷、聚癸烯、石油膏、轻液体石蜡和/或角鲨烷;以及
所述芳基羧酸的酯类选自:具有1-22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链醇与苯甲酸形成的苯甲酸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芳基羧酸的酯类选自:苯甲酸C12-15烷基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芳基羧酸的酯类选自:苯甲酸异硬脂基酯和苯甲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油相包括具有12-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酯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油相包含选自下组的组分:月桂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芥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异丙酯、油酸异丙酯、硬脂酸正丁酯、月桂酸正己酯、油酸正癸酯、硬脂酸异辛酯、棕榈酸异壬酯、异壬酸异壬酯、棕榈酸2-乙基己基酯、月桂酸2-乙基己基酯、硬脂酸2-己基癸基酯、棕榈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油酸油烯酯、芥酸油烯酯和/或油酸芥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B中
作为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的聚氧丙烯脂肪醇醚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18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醇醚;
作为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的聚氧丙烯脂肪酸酯是其中形成该聚氧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6-26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脂肪酸酯;以及
作为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的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其中的聚氧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2-30个氧化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
作为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的聚氧丙烯脂肪醇醚是:聚氧丙烯-3肉豆蔻基醚、聚氧丙烯-11硬脂基醚、聚氧丙烯-11异硬脂基醚、聚氧丙烯-14丁基醚、聚氧丙烯-15硬脂基醚、聚氧丙烯-15异硬脂基醚、聚氧丙烯-7月桂基醚和/或聚氧丙烯-10油基醚;
作为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的聚氧丙烯脂肪酸酯是:聚氧丙烯-15硬脂酸酯、聚氧丙烯-15异硬脂酸酯、聚氧丙烯-26油酸酯、聚氧丙烯-9月桂酸酯和/或聚氧丙烯-6蓖麻油酸酯;以及
作为含聚氧丙烯链的油脂的聚氧丙烯共聚二甲基硅氧烷是:聚氧丙烯-2共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丙烯-12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氧丙烯-27共聚二甲基硅氧烷。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组分C中所述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包含聚氧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或聚甘油聚二甲基硅氧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选自:PEG/PPG-14/4聚二甲基硅氧烷,双-PEG/PPG-20/20聚二甲基硅氧烷,PEG/PPG-4/12聚二甲基硅氧烷,和PEG/PPG-20/20聚二甲基硅氧烷。
19.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作为组分C的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为选自第三类水包油非离子乳化剂中的由乳化剂X和乳化剂Y构成的双组分复合型乳化剂,其中乳化剂X为具有聚氧乙烯链作为亲水基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选自下组: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而组分Y为选自聚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醇醚、蔗糖脂肪酸酯或烃基多糖苷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
所述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为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所述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为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所述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为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甘油单脂肪酸酯;
所述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其中的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0-60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所述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为其中形成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氧乙烯结构部分平均包含4-12个氧化乙烯重复单元的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单脂肪酸酯;
所述聚甘油脂肪酸酯为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15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单和/或多脂肪酸酯;
所述聚甘油脂肪醇醚为其中形成该聚甘油脂肪醇醚的脂肪醇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且聚甘油结构部分平均包含3-15个甘油重复单元的聚甘油脂肪醇醚;
所述蔗糖脂肪酸酯为其中形成该蔗糖脂肪酸酯的脂肪酸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并且具有8-18个碳原子的蔗糖单-和/或多脂肪酸酯;以及
所述烃基多糖苷为其中的烃基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化的并且具有8-11个碳原子、糖苷单位的平均缩合度为1-1.4且糖苷为葡糖苷的烃基多葡糖苷和/或其中的烃基是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直链或支化的并且具有12-14个碳原子、糖苷单位的平均缩合度为1.5-4.0且糖苷为葡糖苷的烃基多葡糖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
所述聚氧乙烯脂肪酸酯是聚氧乙烯-6辛酸/癸酸酯、聚氧乙烯-6月桂酸酯、聚氧乙烯-8月桂酸酯和/或聚氧乙烯-12棕榈酸酯;
所述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是聚氧乙烯-8月桂基醚和/或聚氧乙烯-5辛基醚;
所述聚甘油脂肪酸酯是聚甘油-3单癸酸酯、聚甘油-4单癸酸酯、聚甘油-3单辛酸酯和/或聚甘油-4单月桂酸酯;以及
所述聚甘油脂肪醇醚是聚甘油-4月桂基醚。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双组分复合型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与聚甘油脂肪酸酯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或者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与聚甘油脂肪醇醚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所述双组分复合型乳化剂为聚氧乙烯-6辛酸/癸酸酯与聚甘油-3单癸酸酯或与聚甘油-4单癸酸酯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或者是聚氧乙烯-8月桂基醚与聚甘油-4月桂基醚构成的复合型乳化剂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基于所述复合乳化剂的总量,乳化剂X的用量为50-90wt%,并且乳化剂Y的用量为10-50wt%。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包油微乳液,其中基于所述复合乳化剂的总量,乳化剂X的用量为65-90wt%,并且乳化剂Y的用量为10-35wt%。
CN 200910161462 2009-07-31 2009-07-31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7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1462 CN101987069B (zh) 2009-07-31 2009-07-31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1462 CN101987069B (zh) 2009-07-31 2009-07-31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069A CN101987069A (zh) 2011-03-23
CN101987069B true CN101987069B (zh) 2013-09-04

Family

ID=4374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14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7069B (zh) 2009-07-31 2009-07-31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70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7362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气的微乳吸收液的制备方法
CN104284970B (zh) * 2012-05-14 2018-03-09 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乳化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3417389B (zh) * 2013-08-15 2015-03-04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一种o/w/o多重结构乳状液及其制备方法
ES2717287T3 (es) * 2013-10-31 2019-06-20 Oreal Composición en forma de una emulsión
CN105362278A (zh) * 2014-09-01 2016-03-02 苏州***医学研究所 包含25-羟基胆固醇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病毒的应用
ES2785322T3 (es) * 2016-10-11 2020-10-06 Ionia Azure Ag Microemulsión de agua en aceite cosmética
CN106511256A (zh) * 2016-11-30 2017-03-22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0594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0595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柔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0426A (zh) * 2016-11-30 2017-02-22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7305A (zh) * 2016-12-10 2017-05-31 钦州学院 一种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JP7250725B2 (ja) * 2020-04-24 2023-04-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エマルション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含んだ化粧料
CN114515248B (zh) * 2020-11-19 2023-08-15 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包油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9A (zh) * 1993-03-23 1996-06-12 索尔维氟及其衍生物有限公司 低粘度化妆和药性乳液
CN1751679A (zh) * 2004-09-22 2006-03-29 花王株式会社 微乳化液
CN101011318A (zh) * 2006-01-30 2007-08-08 戈尔德施米特有限公司 可以冷制备的低粘度和稳定性延长的化妆乳状液
EP1852102A2 (de) * 2006-04-28 2007-11-07 Henkel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Öl-in-Wasser-Emulsionen zur Roll-on-Applikation
CN101181185A (zh) * 2006-10-06 2008-05-21 戈尔德施米特有限公司 具有含阳离子基团的辅助乳化剂的可冷制备的、低粘度和稳定性延长的化妆品乳液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9A (zh) * 1993-03-23 1996-06-12 索尔维氟及其衍生物有限公司 低粘度化妆和药性乳液
CN1751679A (zh) * 2004-09-22 2006-03-29 花王株式会社 微乳化液
CN101011318A (zh) * 2006-01-30 2007-08-08 戈尔德施米特有限公司 可以冷制备的低粘度和稳定性延长的化妆乳状液
EP1852102A2 (de) * 2006-04-28 2007-11-07 Henkel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Öl-in-Wasser-Emulsionen zur Roll-on-Applikation
CN101181185A (zh) * 2006-10-06 2008-05-21 戈尔德施米特有限公司 具有含阳离子基团的辅助乳化剂的可冷制备的、低粘度和稳定性延长的化妆品乳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7069A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7069B (zh) 热稳定的水包油微乳液
CN101987070A (zh) 高载油量的水包油微乳液
CN101011318B (zh) 可以冷制备的低粘度和稳定性延长的化妆乳状液
CN109152703B (zh) 不含peg的稳定的低粘度水包油乳液及其用途
CN103945824B (zh) 油包水型乳化防晒化妆品
EP1704848B1 (en) Oily cleansing composition
JP2008013554A (ja) 微細水中油型エマルジョンの製造方法
CN102327199B (zh) 包含具有双壳结构的纳米结构体的化妆品成分
KR101507893B1 (ko) 수중유형 에멀젼 형태의 분사형 보습 화장료 조성물
CN104284970B (zh) 乳化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8721132A (zh) 一种含有乙酸异丁酸蔗糖酯的悬浮油珠化妆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8493A (zh) 化妆品组合物
TWI598111B (zh) Water oil emulsified cosmetics
JP5382974B2 (ja) 化粧料用組成物及び化粧料
JP5543069B2 (ja) ポリオキシアルキレン‐アルキル官能性シロキサン樹脂およびその水性組成物
WO2012090581A1 (ja) 水中油型乳化日焼け止め化粧料
JP6478186B2 (ja) 日焼け止め化粧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16650B (zh) 一种高油相含量且无乳化剂的膏霜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3427B (zh) 一种水包油型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8470B (zh) 水包油型皮肤外用剂
CN111449975A (zh) 一种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Z315096A3 (en) Cosmetic compositions based on oil-in-water emulsion intended for skin care
JP6019024B2 (ja) 高濃度エマルション
JP2006089420A (ja) 乳化型化粧料
CN102470334A (zh) 凝胶状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EVONIK DEGUSSA (CHIN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6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108 NO. 68, CHUNDONG ROAD, XINZHUANG INDUSTRIAL PARK, SHANGHAI TO: ESSEN, GERMAN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14

Address after: essen

Applicant after: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Address before: 201108 No. 68 East Spring Road, Xhenzhuang Industrial Park,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Evonik Degussa (China)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EVONIK DEGUSSA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Effective date: 201405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2

Address after: essen

Patentee after: Evonik Degussa GmbH

Address before: essen

Patentee before: Evonik Goldschmidt GmbH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