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9481B -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9481B
CN101979481B CN2010105098686A CN201010509868A CN101979481B CN 101979481 B CN101979481 B CN 101979481B CN 2010105098686 A CN2010105098686 A CN 2010105098686A CN 201010509868 A CN201010509868 A CN 201010509868A CN 101979481 B CN101979481 B CN 1019794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pulgite
titanyl compound
composite material
calcium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98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9481A (zh
Inventor
程昱川
郭建军
刘雪辉
刘丰华
吴敬华
宋振阳
许高杰
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0105098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9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9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9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9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包括连续相和分散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相,所述的连续相为液体绝缘介质,所述的分散相为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所述的凹凸棒的直径为10nm~70nm,长度为60nm~2μm;所述的电流变液中分散相的质量浓度为5%~75%。与钛氧基颗粒电流变液相比,本发明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具有屈服应力大、漏电流密度低、悬浮稳定性好等优点,并且原材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

Description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流变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背景技术
电流变液是由纳米至微米尺度的半导体介电颗粒(分散相)与绝缘液体(分散介质或称连续相)混合而成的复杂胶体体系。在未施加外电场时,电流变液呈现出牛顿流体的力学特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介电颗粒迅速链化,等效粘度明显增大甚至转变为类固体,并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力学特性。电流变液由于其性能可调控的突出特征,在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方面比现有技术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可应用于减震器、离合器、制动器、阻尼器等装置,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智能材料。
然而绝大多数电流变液存在着屈服强度过低(一般屈服强度<30kPa),抗沉降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电流变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遍应用。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类巨电流变液,其屈服强度可比传统电流变液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这种材料多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制备,所得产品的形貌不规则,尺寸分布宽而且团聚严重,从而影响其电流变性能。最近,人们发现一维材料的电流变液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和电流变效应,因而,开始研究一维材料的电流变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流变效应和悬浮稳定性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本发明发现凹凸棒是一种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其晶体成棒状、纤维状集合体,单根纤维晶的直径一般在20nm左右,长度一般可达1μm,符合纳米材料的尺寸标准,是一种天然一维纳米材料。目前以凹凸棒为核体应用于电流变液还未见报道。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包括连续相和分散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相,所述的连续相为液体绝缘介质,所述的分散相为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所述的凹凸棒的直径为10nm~70nm,长度为60nm~2μm;
所述的电流变液中分散相的质量浓度为5%~75%。
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可溶性钙盐化合物和有机酸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凹凸棒,混合均匀,调节pH值为4~7,得到悬浊液a;
其中,每升混合溶剂中钙离子的摩尔数为0~0.3mol,钙离子与有机酸的摩尔比为1∶1~4;每升混合溶剂中凹凸棒的克数为0.1g~1.0g;所述的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10;
(2)将草酸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入钛盐化合物,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溶液b;
其中,所述的溶液b中钛离子的浓度为0.1mol/L~0.3mol/L,且钛离子与草酸的摩尔比为1∶0~3.5;所述的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0~3;
(3)边搅拌边将悬浊液a滴加到溶液b中,逐渐形成乳白色沉淀,反应完全后,将生成的沉淀陈化后洗涤离心,得到的沉淀物经真空干燥和常压干燥,得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
步骤(1)中,所述的可溶性钙盐化合物选用常用的可溶性钙盐化合物,可选用醋酸钙、无水硝酸钙、四水硝酸钙、无水氯化钙、二水氯化钙或六水氯化钙等。所述钙离子来源于可溶性钙盐化合物。
所述的有机酸选用常用的有机酸,可选用甲酸、乙酸、柠檬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凹凸棒的纯度优选为至少80%。
步骤(2)中,所述的钛盐化合物选用常用的钛盐化合物,可选用四氯化钛、四溴化钛、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或钛酸异丙酯。
步骤(3)中,所述的陈化条件优选为:在室温至70℃下陈化2小时~24小时。
所述的真空干燥条件优选为:在50℃~60℃真空干燥10小时~24小时。
所述的常压干燥条件优选为:在100℃~130℃常压干燥2小时~5小时。
所述的液体绝缘介质选用本领域电流变液用的液体绝缘介质,可选用硅油,优选甲基硅油或羟基硅油。
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电流变液的常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将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与液体绝缘介质混合均匀,配制成电流变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分散相为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以棒状的微纳米凹凸棒为核体并在凹凸棒上复合钛氧基化合物的材料,其在电场中发生极化时,比现有的球状纳米介电颗粒更容易发生取向排列、在电极间形成多分支的簇,使得电流变液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更低的初始粘度。
本发明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具有屈服应力大、漏电流密度低、悬浮稳定性好等优点,并且原材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对比例2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和实施例2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沉降率与时间关系图;
图3为对比例2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和实施例4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沉降率与时间关系图;
图4为实施例5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静态屈服强度和电流变密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对比例1
用稀盐酸调节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2的100ml水/乙醇的混合溶液的pH值至5,得到溶液a。将0.04mol草酸溶于100ml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1的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入0.02mol钛酸四丁酯,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b;保持搅拌,将溶液a滴加入透明溶液b中,逐渐形成乳白色沉淀,反应完全后,将生成的沉淀在室温下陈化5小时;将陈化后的沉淀洗涤离心,得到的产物放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再经120℃常压干燥4小时,得到钛氧基化合物,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可知其中钛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19.0%。
将制得的钛氧基化合物与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厘斯(cst))均匀混合(钛氧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浓度为61%),即制得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该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的零场粘度为9.9Pa·s,在5kV/mm的电场中的静态屈服应力为43kPa,漏电流密度为25μA/cm2
对比例2
称取对比例1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1.5g,与30mL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cst)混合均匀,得到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钛氧基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
取5mL上述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放入量筒中,静置并用直接观察法测量电流变液的悬浮稳定性,如图2所示。
实施例1
选择纯度为98%的凹凸棒粘土粉碎过筛,成为凹凸棒粘土粉末,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凹凸棒粘土粉末的直径为20nm~30nm,长度为60nm~200nm。
将0.05g上述凹凸棒粘土粉末加入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2的100ml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值至5;得到悬浊液a。将0.04mol草酸溶于100ml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1的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入0.02mol钛酸四丁酯,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b;保持搅拌,将悬浊液a滴加入溶液b中,逐渐形成乳白色沉淀,反应完全后,将生成的沉淀在室温下陈化5小时;将陈化后的沉淀洗涤离心,得到的产物放于5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再经120℃常压干燥4小时,得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可知其中钛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18.3%。该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照片如图1所示,大部分的钛氧基化合物包覆在凹凸棒上,形成棒状复合结构,小部分的钛氧基化合物以颗粒状存在,与棒状复合结构混合在一起。
将上述制得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与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cst)均匀混合(电流变液中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浓度为61%),即制得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该电流变液的零场粘度为6.2Pa·s,在5kV/mm的电场中的静态屈服应力为70kPa,漏电流密度为21μA/cm2。与对比例1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相比,实施例1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漏电流密度降低,屈服应力显著增加。
实施例2
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1.5g,与30mL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cst)混合均匀,得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电流变液中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
取5mL上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放入量筒中,静置并用直接观察法测量电流变液的悬浮稳定性,如图2所示。从图2可看出:与对比例2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相比,实施例2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悬浮稳定性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长期放置后(30天),实施例2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沉降率的变化小于3%;而对比例2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的沉降率的变化大于20%。
实施例3
选择纯度为88%的凹凸棒粘土粉碎过筛,成为凹凸棒粘土粉末,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凹凸棒粘土粉末的直径为40nm~50nm,长度400nm~600nm。
将0.01mol无水氯化钙溶于含有0.015mol柠檬酸的、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9的100ml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0.02g上述凹凸棒粘土粉末,搅拌均匀,用稀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至6,得到悬浊液a。将0.02mol草酸溶于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1的100ml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入0.01mol钛酸四丁酯,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b;保持搅拌,将悬浊液a滴加入溶液b中,逐渐形成乳白色沉淀,反应完全后,将生成的沉淀在40℃下陈化4小时;将陈化后的沉淀洗涤离心,得到的产物放于60℃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再经120℃常压干燥4小时,得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可知其中钛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9.2%。
将上述所得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与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cst)均匀混合(电流变液中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浓度为61%),即制得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该电流变液的零场粘度为5.4Pa·s,在5kV/mm的电场中的静态屈服应力为56kPa,漏电流密度为14μA/cm2。与对比例1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相比,实施例3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漏电流密度显著降低,屈服应力增加。
实施例4
称取实施例3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1.5g,与30mL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cst)混合均匀,得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电流变液中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
取5mL上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放入量筒中,静置并用直接观察法测量电流变液的悬浮稳定性,如图3所示。从图3可看出:与对比例2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相比,实施例4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悬浮稳定性有明显提高;特别是长期放置后(30天),实施例4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沉降率的变化小于5%;而对比例2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的沉降率的变化大于20%。
实施例5
选择纯度为98%的凹凸棒粘土粉碎过筛,成为凹凸棒粘土粉末,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凹凸棒粘土粉末的直径为20nm~30nm,长度为60nm~200nm。
将0.02mol四水硝酸钙溶于含有0.04mol乙酸的、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7的100ml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0.025g上述凹凸棒粘土粉末,搅拌均匀,用稀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至5.5,得到悬浊液a。将0.045mol草酸溶于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1的100ml水/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入0.02mol钛酸异丙酯,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b;保持搅拌,将悬浊液a滴加入溶液b中,逐渐形成乳白色沉淀,反应完全后,将生成的沉淀在50℃下陈化12小时;将陈化后的沉淀洗涤离心,得到的产物放于55℃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再经120℃常压干燥4小时,得到凹凸棒/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可知其中钛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9.8%。将所得凹凸棒/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与二甲基硅油(粘度为50cst)均匀混合(电流变液中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浓度为61%),即制得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其零场粘度为4.7Pa·s,静态屈服强度和漏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如图4所示。
从图4可看出:该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在5kV/mm的电场中的静态屈服应力为62kPa,漏电流密度为7.5μA/cm2。与对比例1制备的钛氧基化合物电流变液相比,实施例5制备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漏电流密度明显降低,屈服应力增加。

Claims (5)

1.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包括连续相和分散在连续相中的分散相,所述的连续相为液体绝缘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相为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所述的凹凸棒的直径为10nm~70nm,长度为60nm~2μm;
所述的电流变液中分散相的质量浓度为5%~75%;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可溶性钙盐化合物和有机酸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加入凹凸棒,混合均匀,调节pH值为4~7,得到悬浊液a;
其中,每升混合溶剂中钙离子的摩尔数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0.3mol,钙离子与有机酸的摩尔比为1:1~4;每升混合溶剂中凹凸棒的克数为0.1g~1.0g;所述的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10;
(2)将草酸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入钛盐化合物,边滴加边搅拌,直至形成溶液b;
其中,所述的溶液b中钛离子的浓度为0.1mol/L~0.3mol/L,且钛离子与草酸的摩尔比为1:大于0且小于等于3.5;所述的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大于0且小于等于3;
(3)边搅拌边将悬浊液a滴加到溶液b中,逐渐形成乳白色沉淀,反应完全后,将生成的沉淀陈化后洗涤离心,得到的沉淀物经真空干燥和常压干燥,得到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
步骤(1)中,所述的可溶性钙盐化合物为醋酸钙、无水硝酸钙、四水硝酸钙、无水氯化钙、二水氯化钙或六水氯化钙;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酸为甲酸、乙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2)中,所述的钛盐化合物为四氯化钛、四溴化钛、钛酸四丁酯、钛酸四乙酯或钛酸异丙酯;
所述的液体绝缘介质为硅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陈化条件为:在室温至70℃下陈化2小时~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真空干燥条件为:在50℃~60℃真空干燥10小时~2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常压干燥条件为:在100℃~130℃常压干燥2小时~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油为甲基硅油或羟基硅油。
CN2010105098686A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Active CN101979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98686A CN101979481B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98686A CN101979481B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481A CN101979481A (zh) 2011-02-23
CN101979481B true CN101979481B (zh) 2012-11-21

Family

ID=43600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98686A Active CN101979481B (zh) 2010-10-18 2010-10-18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94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0352B (zh) * 2012-05-17 2013-11-0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丙三醇氧钛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1328B (zh) * 2018-09-27 2021-06-25 安徽省华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4675A (zh) * 2019-12-09 2020-04-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纤维状复合材料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4674A (zh) * 2019-12-09 2020-04-14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维纳米核壳结构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4840A1 (en) * 1989-10-25 1991-05-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N101575544A (zh) * 2009-06-03 2009-11-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表面改性草酸氧钛钙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7625A (zh) * 2009-12-18 2010-06-23 南京理工大学 凹土/二氧化钛/二氧化硅/聚苯胺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8503A (zh) * 2008-12-31 2010-07-0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草酸氧钛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4840A1 (en) * 1989-10-25 1991-05-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n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
CN101768503A (zh) * 2008-12-31 2010-07-0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草酸氧钛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75544A (zh) * 2009-06-03 2009-11-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表面改性草酸氧钛钙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7625A (zh) * 2009-12-18 2010-06-23 南京理工大学 凹土/二氧化钛/二氧化硅/聚苯胺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9481A (zh) 201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1029B (zh) 一种四方相钛酸钡粉体的溶胶-水热法制备工艺
CN101304947B (zh) 碳酸铈粉末、二氧化铈粉末、制备该粉末的方法以及包含该粉末的cmp浆料
CN101979481B (zh) 一种凹凸棒和钛氧基化合物复合材料电流变液
Liu et al. In situ synthesis of nitrogen-doped carbon dots in the interlayer region of a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with tunable quantum yield
CN101804968B (zh) 一种纳米级氧化物粉体的直接合成法
CN101311382A (zh) 一种Te/Bi或Te/Bi2Te3核壳异质结结构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1953A (zh) 一种取向性钛酸钡锶纳米多晶的可控制备方法
US20220185680A1 (en) Silicene quantum dots-containing siloxe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108316A (zh) 一种氧化钛包覆聚苯胺纳米管电流变液
Antonello et al. Nanocomposites of titania and hybrid matrix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CN1313417C (zh) 结构陶瓷用纳米晶氧化锆球状颗粒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2249251B (zh) 一种水热法制备无定形超细二氧化硅的方法
CN105836794B (zh) 钛酸钡粉体的制备方法
Inamdar et al. Polypyrrole/Cr2O3 hybrid nanocomposites (NCs) prepared for their structural, morphological, optical and conductivity studies
CN102719295A (zh) 一种核壳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钛复合物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1594A (zh) 铅系压电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02435C (zh) 钛酸钡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CN103172363B (zh) 一种高介电常数类钙钛矿型CaCu3Ti4O12(CCTO)压敏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792816A (zh) 金属氧化物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CN102602983B (zh) 含氮有机小分子配体辅助的溶剂热法合成氧化锌纳米粒子组装体的方法
CN101486947A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电流变液
CN105253904A (zh) 一种氧化铝微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Gogoi et al.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Mn doped ZnS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
CN101531945B (zh) 一种棒状钙钛复合物巨电流变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7063B (zh) 一种微乳液法制备钛酸铋钠钾纳米微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