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606B -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606B
CN101924606B CN201010258748.3A CN201010258748A CN101924606B CN 101924606 B CN101924606 B CN 101924606B CN 201010258748 A CN201010258748 A CN 201010258748A CN 101924606 B CN101924606 B CN 101924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s
code 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modulation symbol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8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606A (zh
Inventor
徐俊
陈艺戬
李儒岳
张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587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6318 priority patent/WO20120221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相应的***,该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用户设备配置的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对上行数据做信道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所述发送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所述用户设备以重复的方式将对该联合编码索引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Description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PUSCH(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中,上行需要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有正确/错误应答信息(ACK/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以及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的三种形式: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s quality indication)、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和秩指示信息(RI:Rank Indicator)。
LTE***中,ACK/NACK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上以格式1/1a/1b(PUCCH format1/1a1/b)传输,如果终端(UE:User Equipment)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则在PUSCH上传输。CQI/PMI、RI的反馈可以是周期性的反馈,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反馈,其中,对于周期性反馈的CQI/PMI和RI而言,如果UE不需要发送上行数据,则周期反馈的CQI/PMI、RI在PUCCH上以格式2/2a/2b(PUCCH format2/2a/2b)传输,如果UE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则CQI/PMI、RI在PUSCH上传输;对于非周期性反馈的CQI/PMI、RI而言,只在PUSCH上传输。
图1示出了LTE***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LTE***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的信道编码、复用和交织过程。PUSCH是以单天线的形式传输的,所以PUSCH只对应一个传输块。上行数据以传输块(TB:TransportBlock)的形式传输,TB经过循环冗余校验添加(CRC attachment),码块分割(Code block segmentation)和子块CRC添加(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编码运算(coding),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码块合成(Code block concatenation)后和编码后CQI/PMI进行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最后通过信道交织把编码后的ACK/NACK信息、RI信息和数据复用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码字流,之后,再经过加扰、调制、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上述数据和控制信息映射到各传输层发送,发送时还可以经过预编码(可选)和资源映射,生成SC-FDMA符号等处理。
作为LTE的演进标准的高级长期演进***(LTE-A:LongTerm EvolutionAdvanced)支持上行更大的传输速率,所以PUSCH的传输支持空间复用的形式。对于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传输的PUSCH来说,相关技术给出了码字流到层的映射的关系,和LTE***下行传输时码字流到层的映射相同,具体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LTE-A***中PUSCH采用空分复用码字到层的映射表
表中,i是各层编码调制符号的索引;表示每层传输的数据量,分别表示每个码字流上的编码调制符号数;d(0)(i),d(1)(i)分别表示一个码字流上的数据;x(0)(i),...x(3)(i)分别表示各个层上传输的数据。
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作为LTE的演进标准,支持更大的***带宽(最高可达100MHz),并后向兼容LTE现有的标准。为了提高小区边缘的覆盖和吞吐量,LTE-A在现有的LTE***的基础上,下行支持到了最大8根天线和RI=8,并提出了一些反馈增强的技术,主要是增强码本的反馈精度,该技术能够提高演进的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IMT-Advance)***的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紧缺。
该技术可以描述为:
1)一个子带的预编码/反馈结构由两个矩阵组成。
2)两个矩阵中的每一个矩阵都隶属于一个单独的码本。码本是由基站和UE同时预先知道的。码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子带上有所变化。
3)一个矩阵表示宽带或者长时信道的属性。另一个矩阵表示确定频带上或者短时信道的属性。
4)所使用的矩阵码本以有限可数矩阵集的形式表示,并且对UE和基站而言,每个矩阵都是可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信道信息的反馈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码本的结构,进一步可以描述为:
对于需要反馈信道信息的一个子带或多个联合子带,UE向终端反馈至少两个PMI信息,分别为PMI1和PMI2,其中PMI1对应一个码本(文中称为第一码本)C1中的码字(也即预编码矩阵)W1,PMI2对应另外一个码本(文中称为第二码本)C2中的码字W2。基站端有相同的C1和C2的信息,收到PMI1和PMI2后从对应的码本C1和C2中找到对应的码字W1和W2,并根据约定的函数规则F(W1,W2)获得信道信息,例如:在这里,F(W1,W2)=W1*W2或者W2*W1。
文中,W1一定表示宽带信道状态信息,W1或者W1结合固定取值W2可以完整表示当前的空间信道状态信息;W2可以表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表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但W2本身无法独立地表示当前的空间信道状态信息,依赖于W1而存在。
下面给出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来说明W1,W2等概念。
假设当前下行的发送天线端口数目为4,
对于rank=1、2,使用双码本结构;对于rank=3、4,保持使用Release 8的单码本。
对于rank=1、2,对于一个子带而言一个预编码矩阵W是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的形式。在这里,W1∈C1并且W2∈C2.
C2={C2,0,...,C2,7}是一个3比特的码本,W2是一个4x4对角方阵,也是一个酉阵,W2选自于C2。
k=0,...,3:C2,k=diag{1,e,ej2θ,ej3θ}
k=4,5:C2,k=diag{1,1,α,α}α=1,j
k=6,7:C2,k=diag{1,e,1,e}
C1是Release.8中4发送天线rank=1或者2的码本,并且W1是一个NtxR矩阵,选自于C1。
对于R=3,4,对于一个预编码W选自于Release 8的4发送天线rank=R的码本。
可以发现,在LTE-A中,支持SU-MIMO/MU-MIMO的传输模式下,需要反馈的宽带/多子带信道信息中,需要传输的信道信息有RI,PMI1和PMI2以及CQI等。
但是,在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的LTE-A***中,上行控制信息如RI、W1和W2等如何在PUSCH的传输层上传输,以及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提出可行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时,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该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用户设备配置的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对上行数据做信道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
所述用户设备以重复的方式将对该联合编码索引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较佳地,
对该联合编码索引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组成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以重复的方式将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是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依次将该r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中相同位置的r个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r个传输层相同的资源位置上,r为两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的总层数,r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较佳地,
所述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是用户设备通过以下处理得到的:
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比特重复,或者进行比特重复后再进行信道编码,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将r1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1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一调制符号序列;将r2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2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另一调制符号序列;
其中,r1为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2为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1,r2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r=r1+r2。
较佳地,
要发送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较佳地,
所述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为传输块大小最大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或者为编码调制格式集合等级最高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
较佳地,
对所述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时采用线性分组码编码。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在用户设备侧的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上行数据形成两个码字流的场景下应用,所述发送***包括:
联合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
映射前处理装置,用于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组成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
映射装置,用于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所述r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分别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r个传输层的相同资源位置上发送;
其中,r为两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的总层数,r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较佳地,所述映射前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子装置,用于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比特重复,或者进行比特重复后再进行信道编码,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第二子装置,用于将r1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1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一调制符号序列;
第三子装置,用于将r2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2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二调制符号序列;
其中,r1为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2为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1,r2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r=r1+r2。
较佳地,
所述发送***还包括一级联和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
所述映射前处理装置还用于将级联和编码装置输出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第三调制符号序列;
所述映射装置还用于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所述第三调制符号序列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该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用户设备配置的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对上行数据做信道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单独进行信道编码,或者与其他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
用户设备将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较佳地,
所述用户设备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相互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
较佳地,
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单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对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的控制信息码字流级联后,再与所述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或者
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单独进行信道编码,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将得到的两个控制信息码字流级联后,再与所述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
较佳地,
所述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其他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采用的是线性分组码编码或者咬尾卷积码编码。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在用户设备侧的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上行数据形成两个码字流的场景下应用,所述发送***包括:
信道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单独进行信道编码,或者与其他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
编码后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较佳地,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或者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或者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相互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
较佳地,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单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将要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进行信道编码,或者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
所述编码后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和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级联后,再与所述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
本发明的方法和***提出了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的***如LTE-A***中,RI和W1联合编码的索引如何在PUSCH的传输层上传输,以及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CQI、W2的索引等信息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在空间复用形式下如何传输RI、W1、W2、CQI等上行控制信息的问题,并可以取得可靠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LTE***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的示意图;
图2是LTE***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发送时所做处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处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处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处理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到传输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可以用于LTE-A***,也可以用于其他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的通信***。
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配置了两个传输块,该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对上行数据做信道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假定两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的总层数为r,其中,第一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为r1,第二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为r2,r1和r2为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r为大于等于2的正数数,r=r1+r2。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秩指示信息(RI)和第一码本的预编码矩阵W1联合编码(该联合编码属于信源编码)。
请同时参照图4,本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一,UE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
RI和W1的联合编码是对RI和W1进行统一编码,每个联合编码索引唯一指示一个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不同的索引区间唯一表示RI的不同取值,允许少量编码索引表示缺省。RI和W1的联合编码索引需要n比特来表示,n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下表为一个RI和W1联合编码的一个示例:
表1 RI和W1联合编码举例
  5   RI=2,Mat5
  6   RI=2,Mat6
  7   RI=2,Mat7
  8   RI=3,I8*8
  9   RI=4,I8*8
  10   RI=5,I8*8
  11   RI=6,I8*8
  12   RI=7,I8*8
  13   RI=8,I8*8
  14   保留
  15   保留
其中,Mati表示第i个8*8的复数矩阵,I8*8表示8*8的单位阵。
步骤二,UE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然后进行比特重复,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对联合编码索引的信道编码可以采用线性分组码编码,可以取得很好的性能。
步骤三,将r1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第一调制符号序列;将r2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第二调制符号序列;
明显地,第一调制符号序列中包含r1个重复的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二调制符号序列中包含r2个重复的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因此本步骤处理得到的联合编码索引的调制符号组成了r个重复(或者说相同)的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每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均包含该联合编码索引的完整信息。
步骤四,对第一调制符号序列和第二调制符号序列进行码字流到层的映射,以重复的方式将对该联合编码索引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r个)上发送。
将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是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r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分别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r个传输层的相同资源位置上发送,使得每一传输层在相同的资源位置上映射有一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在一示例中,映射时可以是依次将该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中相同位置的r个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r个传输层相同的资源位置上,如图6所示。
按上述方式处理可以提高重要信息RI和W1传输的可靠性并且方便接收端解调,因为RI和W1信息的源比特较小,耗费的资源也不多。
如果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码本C2中的预编码矩阵W2的信息,请参照图3,发送过程如下:
将W2的索引和CQI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的码字与选择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r1或r2个传输层)上发送。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选择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可以是传输块大小(TBS)最大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或者是编码调制格式集合(MCS)等级最高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如果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多个传输层,包含W2和CQI信息的调制符号可以分散到该多个传输层上发送。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在用户设备侧的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上行数据形成两个码字流的场景下应用,所述发送***包括:
联合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
映射前处理装置,用于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组成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
映射装置,用于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所述r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分别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r个传输层的相同资源位置上发送;
其中,r为两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的总层数,r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映射前处理装置又包括:
第一子装置,用于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比特重复,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第二子装置,用于将r1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1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一调制符号序列;
第三子装置,用于将r2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2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二调制符号序列;
其中,r1为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2为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1,r2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r=r1+r2。
进一步地,
该发送***还包括一级联和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
所述映射前处理装置还用于将级联和编码装置输出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第三调制符号序列;
所述映射装置还用于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所述第三调制符号序列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进行比特重复的位置不同,实施例一的比特重复出现在信道编码之后,而本实施例的比特重复出现在信道编码之前,是对信息源比特进行比特重复。
请参照图4,设当前的上行总层数为r,先对RI和W1的联合编码索引的源比特进行比特重复,得到r个重复的联合编码索引,然后对r个重复的联合编码索引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后续处理见实施例一的步骤三和步骤四。当PMI信息中包含W2时,W2发送时的处理也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的发送***与实施例一的发送***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映射前处理装置中的第一子装置是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比特重复后再进行信道编码,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不对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C1的预编码矩阵W1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
请同时参照图5,本实施例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一,将要发送的n1个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W1的索引、n2个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W2的索引和n3个CQI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其中,n1是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2和n3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
当n2=0时,要发送的W1的索引只与CQI信息源比特级联;当n3=0时,要发送的W1的索引只与W2的索引级联。W1的索引、W2的索引和CQI信息均可以发送多个。
W1、W2和CQI信息之间的级联顺序可以是任意方式。
步骤二,将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选择传输块的码字流时,可以选择传输块大小(TBS)较大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也可以选择编码调制格式集合(MCS)等级最高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本发明不作限定。
相应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在用户设备侧的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上行数据形成两个码字流的场景下应用,所述发送***包括:
信道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其他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
编码后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进一步地,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或者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或者
所述信道编码装置是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相互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不对秩指示信息(RI)和第一码本的预编码矩阵W1的索引进行联合编码。
本实施例发送方法的流程包括
步骤一,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W2的索引和CQI信息源比特级联,然后对级联的源控制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对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W1的索引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
要发送的W1、W2和CQI信息可能有一个或多个。
步骤二,将上述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和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级联,级联后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另一实施例中,不需要发送W2,此时可以将W1单独编码后得到的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与对CQI信息源比特编码得到的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级联,再将级联后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后续处理同实施例四。
相应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在用户设备侧的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上行数据形成两个码字流的场景下应用,所述发送***包括:
信道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单独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将要发送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进行信道编码,或者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
编码后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码字流和第二控制信息码字流级联后,再与所述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以上各实施例中,对级联信息的编码可以是线性分组码编码、咬尾卷积码编码等。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均可以保证上行控制信息的正常传输。各个示例中开销的大小不同,这是在同样的偏移值配置下的结果,如各示例配置的偏移值不同,开销会有所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该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用户设备配置的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对上行数据做信道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
所述用户设备以重复的方式将对该联合编码索引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该联合编码索引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组成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以重复的方式将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是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依次将该r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中相同位置的r个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r个传输层相同的资源位置上,r为两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的总层数,r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是用户设备通过以下处理得到的:
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比特重复,或者进行比特重复后再进行信道编码,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将r1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1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一调制符号序列;将r2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2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另一调制符号序列;
其中,r1为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2为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1,r2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r=r1+r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要发送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
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的调制符号序列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为传输块大小最大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或者为编码调制格式集合等级最高的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时采用线性分组码编码。
7.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在用户设备侧的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上行数据形成两个码字流的场景下应用,所述发送***包括:
联合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秩指示信息和第一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信息进行联合编码,得到一个联合编码索引;
映射前处理装置,用于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处理,得到的调制符号组成r个重复的该联合编码索引的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
映射装置,用于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所述r个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分别映射到两个码字流对应的r个传输层的相同资源位置上发送;
其中,r为两个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的总层数,r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前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子装置,用于对该联合编码索引进行信道编码后进行比特重复,或者进行比特重复后再进行信道编码,得到r个重复的控制信息码字流;
第二子装置,用于将r1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1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一调制符号序列;
第三子装置,用于将r2个所述控制信息码字流与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然后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包括r2个所述控制信息调制符号序列的第二调制符号序列;
其中,r1为第一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2为第二个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层数目,r1,r2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r=r1+r2。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级联和编码装置,用于将要发送的第二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索引与信道质量指示信息源比特级联后进行信道编码,得到一控制信息码字流;
所述映射前处理装置还用于将级联和编码装置输出的控制信息码字流与选择的一传输块的码字流进行复用和交织,再经加扰和调制,得到第三调制符号序列;
所述映射装置还用于通过码字流到层的映射,将所述第三调制符号序列映射到选择的该传输块的码字流对应的所有传输层上发送。
CN201010258748.3A 2010-08-16 2010-08-16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Active CN101924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8748.3A CN101924606B (zh) 2010-08-16 2010-08-16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PCT/CN2011/076318 WO2012022198A1 (zh) 2010-08-16 2011-06-24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8748.3A CN101924606B (zh) 2010-08-16 2010-08-16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606A CN101924606A (zh) 2010-12-22
CN101924606B true CN101924606B (zh) 2015-06-03

Family

ID=4333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8748.3A Active CN101924606B (zh) 2010-08-16 2010-08-16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4606B (zh)
WO (1) WO20120221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1461B2 (en) 2010-06-21 2014-11-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N101924606B (zh) * 2010-08-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US20140010188A1 (en) * 2011-02-23 2014-01-09 Zte (Usa) Inc Multiple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n pusch
CN104144030B (zh) 2013-05-09 2019-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端
JP6052468B2 (ja) 2013-05-10 2016-12-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インジケータ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ユーザ機器、及び、基地局
EP2903195B1 (en) * 2014-01-30 2019-07-03 Alcatel Lucent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using a repetition regime in a coverage enhanced region
CN105530071B (zh) * 2014-09-29 2018-08-0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块分割的上行信号编码方法及终端
WO2016091905A1 (en) 2014-12-12 2016-06-16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channel bundling
EP3455973B1 (en) * 2016-05-13 2021-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ack multiplexing in pusch
WO2018012637A1 (ja) 2016-07-15 2018-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8631977B (zh) * 2017-03-24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信息指示的发送方法和发送设备
CN109257153B (zh) * 2017-03-24 2020-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18227614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lexible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O2019028590A1 (en) * 2017-08-07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ICIPATED STOP OF POLAR CODES USING DISTRIBUTED CYCLIC REDUNDANCY MONITORING
EP3713320A4 (en) * 2017-11-17 2021-06-2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CN109936401A (zh) * 2017-12-15 2019-06-25 索尼公司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809605A (zh) * 2018-04-23 2018-11-1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5g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方法及***
CN113347723B (zh) 2018-08-10 2022-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190248B2 (en) * 2019-03-18 2021-1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techniques in side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4221016A1 (en) * 2019-09-30 2023-08-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22027540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Zte Corporation Codebook design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mbms)
CN113489566B (zh) * 2021-03-31 2022-11-25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5508B2 (en) * 2008-02-14 2011-10-25 Lg Electronics Inc. Rank feedback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CN101924606B (zh) * 2010-08-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LLC.Procedures for collisions between periodic and aperiodic CQI/PMI/RI reports and Draft CR to 36.213.《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4bis,R1-083513》.2008,第1页~第6页. *
LG Electronics.Multiplexing scheme with UCI and data on PUSCH.《3GPP TSG RAN WG1 #60bis,R1-102387》.2010,第1页~第3页. *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3GPP TS 36.212 V8.7.0(2009-05)》.2009,第1页~第60页.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22198A1 (zh) 2012-02-23
CN101924606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4606B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
US10044532B2 (en) Pre-coder selection based on resource block grouping
CN104052585B (zh) 用于上行单用户mimo的下载控制信号的级别和pmi
CN103095398B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013938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407073B1 (ko)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용 물리 채널 영역으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CN101917260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118237B (zh) 基于mimo***的uci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CN101867458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1902313A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
CN101969367B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TWI436608B (zh) 於具有可變數量之波束的多重輸出入系統中有效通道品質指數信號傳輸
RU2616156C1 (ru) Способ и терминал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ью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CN10207529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1999210A (zh) 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1969361A (zh) 传输周期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07974A (zh) 一种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及方法
CN101702632B (zh)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
US20210111770A1 (en) Pre-coder selection based on resource block grouping
CN101217682A (zh) 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255703B (zh) 一种预编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710376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3936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025450B (zh) 一种进行信道信息编码反馈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68630B (zh) 多天线mimo模式下传输块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