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0511B - 可剥离的粘接带 - Google Patents

可剥离的粘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0511B
CN101880511B CN200910138073.6A CN200910138073A CN101880511B CN 101880511 B CN101880511 B CN 101880511B CN 200910138073 A CN200910138073 A CN 200910138073A CN 101880511 B CN101880511 B CN 101880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adhesive tape
splicing tape
tape
hand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80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0511A (zh
Inventor
小川隆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o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to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oms Inc filed Critical Nitoms Inc
Priority to CN2009101380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0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0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0511A/zh
Priority to HK11100190.5A priority patent/HK11460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0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0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剥离的粘接带,可防止在剥离时带朝手指飞出,可安全地撕下。该可剥离的粘接带为在具有橡胶弹性的带基材(2)的单面或两面形成粘接剂层(3、3)的粘接带,在粘接带拉伸方向的两端,设置用手把持的把持部(4、4),将它们朝彼此离开的方向拉伸而进行剥离。

Description

可剥离的粘接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剥离的粘接带,通过施加拉伸载荷,具有橡胶弹性的带基材被拉长而从被粘贴面剥离,更详细地说,涉及可以更安全地进行剥离的可剥离的粘接带。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粘贴方法,存在使用可剥离的粘接带(拉伸剥离带)的方法,在粘贴海报时,不会象图钉那样损伤壁面。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申请公开2004-339353号公报)所示,可剥离的粘接带由在带基材的表面涂敷了粘接剂的粘接带构成,且介于壁面和海报之间使用,该带基材由发泡树脂或橡胶类高弹性片构成。
在撕下这种粘接带时,用手握住设于带端部的把持部,通过向外侧拉出,带基材拉伸而变形,伴随该动作,粘接面积慢慢减小,最后从壁面剥落。由此,不仅能够干净地剥下粘接带而不会在壁面上残留胶糊,而且也可简单地进行使用后的粘接带的回收。
但是,对现有的可剥离的粘接带而言存在如下问题。即,迄今为止的可剥离的粘接带由于仅在粘接带拉伸方向的一端设有把持部,故当握住把持部而进行拉伸时,有时存在如下情况:没有把持部的固定端侧最后剥离,与此同时,因弹性恢复力而朝把持部飞出。
特别是,作为挂钩等的固定手段,在使用了这种可剥离的粘接带时,当撕下时,可剥离的粘接带趁着剥离的趋势,有时会与用于安装挂钩的硬质基板等一起朝手指飞出,也有可能导致弄疼手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剥离的粘接带,在剥离时可防止带朝手指飞出,并可安全地撕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所述的几个特征。第一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为在具有弹性的带基材的单面或两面形成粘接剂层而成的粘接带,通过施加拉伸载荷,所述带基材被拉长并从被粘贴面剥离,该可剥离的粘接带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粘接带的拉伸方向的两端,设有在剥离时用手把持的把持部,并且,在所述粘接带上设有将所述粘接带的局部在拉伸方向上截断的狭缝。
第二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配置在所述各把持部之间。
根据第一方面及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在拉伸方向两端设置把持部,进而在各把持部之间具有将粘接带在拉伸方向上截断的狭缝,从而可以用较小的力简单地进行剥离而不改变保持力。
第三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形成。
根据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狭缝从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形成,若握住把持部向两端拉伸,则粘接带沿狭缝分离,不仅可以使用更小的力进行剥离,而且由于粘接带沿狭缝被分割,因此带的端部也不会朝手指飞出。
第四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具有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中央而形成的第一狭缝和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中央而形成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沿所述粘接带的长度方向(拉伸方向)隔着规定间隔交替形成。
根据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狭缝具有从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中央而形成的第一狭缝和从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中央而形成的第二狭缝,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沿粘接带的长度方向(拉伸方向)隔着规定间隔交替形成,通过拉伸两端的把持部,拉伸力从外侧的狭缝渐渐传递到内侧的狭缝,因此可以使用较小的力进行剥离。
第五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在第四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狭缝的长度设为L1,所述第二狭缝的长度设为L2,所述粘接带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W时,所述第一狭缝的长度L1为L1>W/2,所述第二狭缝的长度L2为L2>W/2。
根据第五方面记载的发明,将第一狭缝的长度设为L1,第二狭缝的长度设为L2,粘接带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W时,第一狭缝的长度L1设为L1>W/2,第二狭缝的长度L2设为L2>W/2,由于第一狭缝的端部和第二狭缝的端部重叠,故在剥离时,拉伸力交替地传递到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
第六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在第三~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拉伸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直线状。
第七方面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在第三~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在始端和终端之间设有至少一处的弯曲部。
根据第六方面及第七方面记载的发明,通过将狭缝设为倾斜的直线状或至少设置一个弯曲部,可以使拉伸力有效集中到狭缝,可以使用更小的力进行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剥离的粘接带的立体图。
图2是该可剥离的粘接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可剥离的粘接带的实施例及各种变形例的主视图及拉伸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可剥离的粘接带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可剥离的粘接带的中央纵剖面图,图3是表示可剥离的粘接带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该可剥离的粘接带1由在具有适度橡胶弹性的带基材2的两面形成有粘接剂层3、3的双面粘接带构成,在其拉伸方向(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用手把持的把持部4、4。
另外,在可剥离的粘接带1的两面,设有保护粘接剂层3、3的隔离物(未图示),在本发明中,由于隔离物的结构可以是任意结构,故省略其图示及说明。
带基材2优选容易拉伸剥离且具有适度橡胶弹性的合成树脂,在该例中,由使用金属茂类催化剂进行交联后的交联聚烯烃类树脂的发泡片构成,但只要具备具有拉伸剥离性的适度的橡胶弹性,其材质也可根据规格任意选择。另外,发泡片的结构也可为连续气泡、独立气泡中的任一种。
在该例中,带基材2由将具有规定厚度的矩形片的两端形成为半圆凸状的基材构成,但带基材2的形状也可为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任意形状。
粘接剂层3、3涂敷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具有高保持性且具有能够与带基材2的交联聚烯烃类树脂同步拉伸的拉伸性。在该例中,粘接剂由将SBS嵌段共聚体类聚合物以规定厚度均匀地直接涂敷在带基材2的表面的物质构成。在该例中,粘接剂层3、3形成0.1mm的厚度。
在该例中,粘接剂以SBS嵌段共聚体类聚合物为母料添加有α-蒎烯类树脂或C5C9石油类树脂等粘接剂成分、环烷烃类油等,进而掺合有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添加剂。
更优选为,在粘接剂中进一步添加有异氰酸酯树脂,由此,因与带基材的表面处理牢固结合,故界面强度进一步提高,可以提高锚固性。
更优选为,在粘接剂中掺合有规定量的二氧化硅珠。在该例中,由于粘接剂为溶剂类,故使用具有耐溶剂性的二氧化硅珠,其中,由于疏水性二氧化硅珠向溶剂类粘接材料的分散性好,故更优选疏水性二氧化硅珠。
把持部4、4由将非粘接性合成树脂膜分别粘贴在带基材2的拉伸方向的两端的部件构成,且彼此对称地形成。在该例中,把持部4、4由将聚酯膜粘贴到粘接剂层3、3表面的部件构成,但为了用手进行把持,若具有非粘接性,则例如也可在带基材2上不涂敷粘接剂层3、3而形成。
再次如图1及图3(a1)所示,在带基材2上设有当除去粘接带时沿拉伸方向截断粘接带的狭缝5。狭缝5从带基材2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相对于拉伸方向倾斜地设置。
狭缝5由在带基材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槽构成,利用柔软的带基材2和粘接剂层3、3,在未使用时及向壁面粘贴时,带基材2不分离。
由此,当向壁面粘贴时,由于带基材2不从狭缝5分离,故可剥离的粘接带1的粘贴方法或使用感(耐载荷性等)与不具有狭缝的带相比,没有特别的变化。
如图3(a2)所示,在剥离时,用手握住把持部4、4,并将它们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拉伸,从而伴随着带基材2的拉伸,应力集中到狭缝5,带基材2从狭缝5的两端(侧端)慢慢分离,最后带基材2分离为两部分而剥落,故可以用更小的力进行剥离。而且,被切断的带端部也不会朝手指飞出。
在该例中,狭缝5从宽度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地形成,但除此之外,如图3(b1)、(b2)所示,也可在狭缝5的始端和终端之间设置弯曲部51而将狭缝5弯折(在该例中为V字形)而形成。
由此,既可缩短直至被剥离的时间,也可进一步减小剥离力而简单地剥离。在该例中,虽然狭缝5的弯曲部51形成为一个V字形,但既可设置多个弯曲部51,例如形成为W字形等,而且也可将弯曲部51弯曲而形成U字形等。这样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并且,作为其它形态,如图3(c1)所示,也可将狭缝6形成为,第一狭缝6a和第二狭缝6b沿带基材2的长度方向(拉伸方向)交替形成。该第一狭缝6a从带基材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在该例中为左端部)朝向中央而形成,该第二狭缝6b从另一端部(在该例中为右端部)朝向中央而形成。
将第一狭缝的长度设为L1,第二狭缝的长度设为L2,粘接带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W时,优选地,第一狭缝的长度L1为L1>W/2,第二狭缝的长度L2为L2>W/2。
由此,如图3(c2)所示,由于第一狭缝6a的端部和第二狭缝6b的端部相互重叠,故若用手握住把持部4、4并向两侧拉伸,则拉伸力交替向第一狭缝6a和第二狭缝6b传递,与此同时,从两端向中央慢慢拉伸,可以用较小的力进行剥离。
另外,设有两个这种把持部4、4的双突片型可剥离粘接带,在除去时将各把持部4、4从被安装物的局部露出地进行固定,从而在除去时容易握住把持部4、4。
若为可剥离的粘接带1,在其两端具有把持部4、4,且采用使各把持部4、4彼此离开而除去的方法,则它们的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在该例中,狭缝5由连续的切缝构成,但也可为例如缝纫眼等那样断续形成的切缝,若为在拉伸的状态下带基材2的局部被截断、分离的脆弱部,则狭缝5的形状可根据规格任意变更。

Claims (5)

1.一种可剥离的粘接带,其为在具有弹性的带基材的两面形成粘接剂层,相对于被粘贴面的壁面粘贴被安装物的悬吊件而成的双面粘接带,通过施加拉伸载荷,所述粘接带在其拉伸方向上被拉长并从被粘贴面剥离,该可剥离的粘接带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接带的拉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非粘接性的把持部,其从所述被安装物的局部露出地安装在所述被安装物上,在从所述被粘贴面上剥离时用手把持,通过其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被拉伸而向所述粘接带施加拉伸载荷,
所述两端的各把持部由贴附在所述粘接剂层的表面上的非粘接性的合成树脂膜构成,
在所述带基材上,在所述两端的各把持部之间设有将所述粘接带的与所述拉伸方向正交的一侧的侧边作为始端、将另一侧的侧边作为终端的狭缝,
所述粘接带通过所述带基材经由所述两端的各把持部被拉长而经由所述狭缝分断成两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相对于所述拉伸方向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直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始端和所述终端之间设有至少一处的弯曲部。
4.一种可剥离的粘接带,其为在具有弹性的带基材的两面形成粘接剂层,相对于被粘贴面的壁面粘贴被安装物的悬吊件而成的双面粘接带,通过施加拉伸载荷,所述粘接带在其拉伸方向上被拉长并从被粘贴面剥离,该可剥离的粘接带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接带的拉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非粘接性的把持部,其从所述被安装物的局部露出地安装在所述被安装物上,在从所述被粘贴面上剥离时用手把持,通过其在相互分离的方向上被拉伸而向所述粘接带施加拉伸载荷,
所述两端的各把持部由贴附在所述粘接剂层的表面上的非粘接性的合成树脂膜构成,
在所述各把持部之间配置有狭缝,
所述狭缝具有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部朝向中央形成的第一狭缝和从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朝向中央形成的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沿所述粘接带的长度方向也就是拉伸方向隔着规定间隔交替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剥离的粘接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狭缝的长度设为L1,所述第二狭缝的长度设为L2,所述粘接带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W时,所述第一狭缝的长度L1为L1>W/2,所述第二狭缝的长度L2为L2>W/2。
CN200910138073.6A 2009-05-08 2009-05-08 可剥离的粘接带 Active CN101880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8073.6A CN101880511B (zh) 2009-05-08 2009-05-08 可剥离的粘接带
HK11100190.5A HK1146081A1 (zh) 2009-05-08 2011-01-10 可剝離的粘接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8073.6A CN101880511B (zh) 2009-05-08 2009-05-08 可剥离的粘接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0511A CN101880511A (zh) 2010-11-10
CN101880511B true CN101880511B (zh) 2015-08-26

Family

ID=4305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8073.6A Active CN101880511B (zh) 2009-05-08 2009-05-08 可剥离的粘接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0511B (zh)
HK (1) HK114608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6280A1 (en) * 2003-09-05 2005-03-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leasable adhesive tape
WO2006039027A1 (en) * 2004-09-29 2006-04-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etch releasing adhesive article for fragile surfaces
CN101353557A (zh) * 2007-06-27 2009-01-28 尼托母斯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0320A (en) * 1987-06-03 1988-09-13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heet and dispenser package therefor
JPH09137136A (ja) * 1995-11-14 1997-05-27 Nitto Denko Corp 両面接着テープ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US6641910B1 (en) * 1999-08-24 2003-11-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etch releasing adhesive tape with segmented release liner
JP4538201B2 (ja) * 2003-05-15 2010-09-08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延伸剥離テープ
JP4961108B2 (ja) * 2004-12-16 2012-06-27 株式会社ニトムズ 延伸剥離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6280A1 (en) * 2003-09-05 2005-03-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leasable adhesive tape
WO2006039027A1 (en) * 2004-09-29 2006-04-1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etch releasing adhesive article for fragile surfaces
CN101353557A (zh) * 2007-06-27 2009-01-28 尼托母斯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6081A1 (zh) 2011-05-13
CN101880511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12635B2 (ja) 貼着部材および光学部品の貼着方法
JP5129994B2 (ja) 延伸剥離テープ
JP2014509880A (ja) 弾性ストリップ
JP5386054B2 (ja) 異なる接着特性を有する延伸剥離式接着テープ
CA2882162A1 (en) Attachment tag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JP2006206782A (ja)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貼付用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貼付方法
CA2783917A1 (en) Roll body of band-like patch
KR102222170B1 (ko)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용 점착 테이프
JP5255871B2 (ja) 剥離可能な粘着テープ
US20050276971A1 (en) Selective adhesive gift wrapp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CN101580677B (zh) 能剥离的粘接带
JP2001260262A (ja) 複合基材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CN101880511B (zh) 可剥离的粘接带
JP2006208855A (ja) 貼付用機能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貼付方法
JP5238308B2 (ja) 剥離可能な粘着テープ
CN101880510B (zh) 可剥离的粘接带
EP0747027B1 (en) Adhesive tape
CN101880509A (zh) 可剥离的粘接带及该粘接带的剥离方法
JP5430072B2 (ja) 剥離可能な粘着テープ
JP2001214137A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該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0791167B1 (ko) 롤형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KR101593523B1 (ko) 박리 가능한 점착 테이프
KR101593525B1 (ko) 박리 가능한 점착 테이프 및 상기 점착 테이프의 박리방법
CN220375939U (zh) 一种便于撕断的粘贴胶带
JP2007270000A (ja) 粘着テープ用基材及び粘着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0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60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