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9330A - 电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9330A
CN101849330A CN200880102018A CN200880102018A CN101849330A CN 101849330 A CN101849330 A CN 101849330A CN 200880102018 A CN200880102018 A CN 200880102018A CN 200880102018 A CN200880102018 A CN 200880102018A CN 101849330 A CN101849330 A CN 1018493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outside terminal
revolving member
electric connector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2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L ELECRT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L ELECRT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L ELECRTNIC CORP filed Critical UNIL ELECRTN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9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93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装置。电连接器装置可包括:外壳,其可固定到电子产品;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可固定到外壳,并电连接到电子产品的内部装置;转动构件,其可耦接到外壳,使得转动构件能进行三维转动;以及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可固定到转动构件并电连接到外部电源,同时分别保持与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的接触。电连接器装置能随着电缆的运动而进行三维转动,同时保持电连接。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等中的电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电视机、冰箱、电吹风以及电卷发器等电子产品通常包括电缆,电缆具有在端部形成的插头,以由外部电源供给电力。这种电缆可与电子装置的内部组件电连接。
然而,在传统电子产品中,电缆被固定到电子产品的内部组件,且不能进行转动。由于此原因,如果电缆缠绕,则较高程度的应力施加到电缆和内部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导致不完全电连接和断电。这种问题尤其经常发生在小型电子产品上,例如电吹风、电卷发器以及电动剃刀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其能随着电缆的运动而进行三维转动,同时保持电连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其能防止不完全连接或断电,并增强耐用性。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包括:外壳,其可固定到电子产品;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可固定到外壳并可电连接到电子产品的内部装置;转动构件,其可耦接到外壳,使得转动构件能进行三维转动;以及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可固定到转动构件并电连接到外部电源,同时分别保持与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的接触。
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可在转动构件的表面处部分地外露,并且可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电分离。
第二外部端子在转动构件表面处外露的一部分可形成为围绕转动构件表面的环形。
第一内部端子与第一外部端子、以及第二内部端子与第二外部端子中的至少一对可彼此弹性接触。
第一外部端子可包括:第一外部连接部,其可固定到转动构件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第一转动接触部,其耦接到第一外部连接部,使得第一转动接触部能朝向第一内部端子移动;以及弹簧,其可插在第一外部连接部和第一转动接触部之间,使得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一转动接触部彼此保持接触。
第二内部端子可弹性地支撑转动构件。
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可具有凸形形状,同时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与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形形状。
第二外部端子可包括:第二转动接触部,其可定位成与第二内部端子相接触;以及第二外部连接部,其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且可独立于第二转动接触部而形成,以耦接到第二转动接触部。
第二外部连接部可弹性地变形以耦接到第二转动接触部。
转动构件可形成为球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可在外壳内形成与转动构件相对应的容纳凹部,使得容纳凹部保持转动构件。
容纳凹部的外露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的开口可具有小于转动构件的最大直径的宽度。
开口可为圆形的。
还可包括封盖,封盖可固定到转动构件的端部,以防止异物进入外壳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已组装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的部分组装立体图。
图4和图5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外壳的立体图和正视图。
图6和图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下外壳的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外部端子的正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第一外部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外部端子的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第二外部端子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内部端子的侧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内部端子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连接器装置    120:外壳
122:上外壳          142:下外壳
160:第一外部端子    170:第二外部端子
180:第一内部端子    190:第二内部端子
210:转动构件        230: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因为本发明容许进行各种变化并且包括很多实施方式,因此将在附图中图示和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述特定实施方式。然而,这无意将本发明限制于实践中的特定方式,且可以理解,未脱离本发明主旨和范围的所有变化、等同例以及替代例均涵盖在本发明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当认为相关技术可能会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本质时,略去对它们的某些详细解释。
图1图示了固定到电子设备的壳体250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
参见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可包括外壳,其可由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组成。固定翼部132可形成在外壳的侧面上,在此固定翼部132可借助于螺钉等固定到壳体250。自下外壳142向外突伸的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参见图2)可连接到电子产品内的内部装置。并且,防止异物进入外壳120(参见图2)内的封盖230可耦接到转动构件的端部,电缆270可***封盖230内以电连接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装置100,电缆270能进行三维转动,而不是被固定在电连接器装置100内。由于此原因,即使当电缆转动或移动时,也不会有应力施加到电缆和电子产品的内部装置之间的连接部分,使得能改善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在未组装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而图3是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固定到外壳120、以及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耦接到转动构件210情况下的立体图。
参见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可包括:外壳120,其可由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组成;半球形转动构件210,其可以容许三维转动的方式***外壳120内;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其可与转动构件210一起进行三维转动;以及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其可固定在外壳120内,并定位成与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电接触。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装置100也可包括耦接到转动构件210端部的封盖230。
在这种示例中,第一外部端子160的部分和第二外部端子170的部分,即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在转动构件210的表面处外露,且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可彼此间隔开,使得它们可电分离。因此,当在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一内部端子180之间、以及第二外部端子17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之间输送电时,不会发生短路。
从外部电源供应电的电缆270可通过封盖230连接到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中的每一个。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能与转动构件210耦接以进行三维转动。因此,当外部电缆270移动时,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能跟随电缆270的运动。并且,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能总是分别维持与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的接触,而不管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是否进行三维转动。也就是说,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具有某个直径,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具有某个宽度,该直径和该宽度总是容许与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和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接触,即使当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由于外部电缆270的转动而进行三维转动时也是如此。
以下将参照图4至图15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的各组件进行描述。
图4和图5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中的上外壳122。
参见图2、图4以及图5,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上外壳122可具有大体半球形形状,并且可具有形成于其中心内、用于保持转动构件210的上容纳凹部124。上容纳凹部124可保持球形转动构件210的一半,并可与下外壳142的下容纳凹部144一起导引转动构件210的三维转动。固定翼部132可自上外壳122的左侧和右侧向外突伸。在固定翼部132内可形成孔,且如图1所示,可将螺钉插穿过孔以将外壳120固定到壳体250。
在上外壳122的圆周上可形成切开部126。经由切开部126,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的端部可外露,如图1所示。在上外壳122的前表面内可形成配合凹部134。位于下外壳142上的凸部146可***配合凹部134内。并且,在上外壳122上可形成耦接突出件136。耦接突出件136可***下外壳142中的耦接孔156内,以将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牢固地耦接在一起。
图6和图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内的下外壳142。
参见图2、图6以及图7,下外壳142可形成为大体半球形,并且可包括下容纳凹部144,在下容纳凹部144内可保持转动构件210的一部分。下容纳凹部144可与上容纳凹部124一起形成容纳凹部124、144,该容纳凹部124、144能导引转动构件210的三维转动。
在此,容纳凹部124、144的外露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以容许连接到外部电源的开口,可具有小于半球形转动构件210直径的宽度,使得能够在三维转动过程中阻止保持在容纳凹部124、144内的转动构件210与外壳120分离。
在此,开口可为圆形,使得耦接到转动构件210的电缆可不会在开口上被卡绊。因此,转动构件210能自由地转动,其三维转动不受任何妨碍。
凸部146可从下外壳142的前表面向上突伸,其中可在凸部146内形成第一插孔148和***部150,如图2所示。第一内部端子180的***部188能***和固定到***部150上,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内部连接部184可穿过第一插孔148突伸到下外壳142的外部。
如图7所示,可在下外壳142的前表面内形成第二插孔152。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内部连接部194可***第二插孔152内以突伸到下外壳142的外部。第一插孔148和第二插孔152可以在它们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的方式形成,使得可穿过第一插孔148突伸到外部的第一内部端子180与可穿过第二插孔152突伸到外部的第二内部端子190可彼此电分离。
如上所述,可由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组成的外壳120,可作用为以容许平稳的三维运动的方式支撑半球形转动构件210的导引件。同时,它也可用于固定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可由绝缘材料形成,以使第一外部端子160与第二外部端子170之间、以及第一内部端子180与第二内部端子190之间电绝缘。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动构件210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转动构件210的立体图。
参见图2和图8,根据本发明的转动构件210可具有半球形形状,并且可具有形成于中心处的通孔212、以及沿边缘形成的***部214。如图3所示,第一外部端子160可***通孔212内,且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经由通孔212外露。外露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设置成与固定到下外壳142的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相接触。并且,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并固定到***部214。由于转动构件210可由诸如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因此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可不会电连接。
转动构件210可限制于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内以能够进行三维转动。因此,转动构件210可沿任一方向转动同时被限制于外壳120内,使得即使当外部电缆270(参见图2)沿某个方向移动时,电缆内也可不会出现任何缠绕或扭转。并且,即使当转动构件210转动时,可仍然保持第一外部端子160与第一内部端子180、以及第二外部端子170与第二内部端子190之间的电接触。
参见图9,可在转动构件210的***部214内形成耦接凹部216。因此,在第二外部端子170由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和分离的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形成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第二外部连接部174为了耦接到第二转动接触部172,能被耦接凹部216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弹性地变形。关于第二外部端子170的部分将参照图13进一步描述。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中的第一外部端子160的正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中的另一类型的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立体图。
参见图2和图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外部端子160可形成为销钉形状,且在一侧形成第一外部连接部164而在另一侧形成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如图2所示,第一外部端子160可插穿过转动构件210,以与转动构件210一起进行三维转动。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经由转动构件210的通孔212外露,以设置成与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相接触。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可沿背离通孔212的方向突伸,以与电缆270连接(参见图2)。因此,通过电缆传输的电流可经由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62输送到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
在此,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具有凸形形状。因此,第一转动接触部162与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增大,使得接触电阻可减小,且电力转移可更有效。此外,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可具有与第一外部端子160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形形状,以提高电力转移率。
如图11所示,第一外部端子160也可由第一外部连接部164以及分离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形成,第一转动接触部162耦接到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其方式为容许第一转动接触部162沿朝向第一内部端子180的方向运动。在此,弹簧166可插在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和第一转动接触部162之间,其中该弹簧166可为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和第一转动接触部162提供弹簧力。以此方法,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弹性地抵压第一内部端子180,使得可保持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一外部端子160之间的弹性接触。并且,可改善转动构件210的能动性,容许转动构件210更容易进行三维转动。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内的第二外部端子170的侧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内的另一类型的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立体图。
参见图2和图12,第二外部端子170可由环形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和第二外部连接部174组成,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在转动构件210的表面处外露并围绕转动构件210的表面,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可自第二转动接触部172突伸。作为第二外部端子170的一部分,即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形成为环形,当转动构件210进行简单的二维转动时,第二内部端子19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可更有效地保持电接触。
如图3所示,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并固定到转动构件210的***部214上。因此,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可沿背离通孔212的方向突伸。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弹性地接触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可与电缆270连接(参见图2)。
第二外部端子170可与转动构件210一起进行三维转动。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具有某个宽度,该宽度可以使第二转动接触部172保持与第二内部端子190的接触,即使第二外部端子170转动时也是如此。
在此,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具有凸形形状,同时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可具有与第二转动接触部172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形形状。因此,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和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接触电阻减小,电力转移可更有效。
如图13所示,第二外部端子170可由互相分离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和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形成。因此,转动构件210、第二外部端子170以及封盖230可更容易地组装到一起。
在此,如图9和图13所示,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可耦接到第二转动接触部172,使得第二外部连接部174由于转动构件210的耦接凹部216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而弹性地变形。也就是说,当第二外部连接部174耦接到第二转动接触部172时,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可被保持在耦接凹部216内,使得第二外部连接部174的一个端部可被耦接凹部216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弹性地变形以便实现耦接。因此,第二外部连接部174的一个端部可弹性地抵压第二转动接触部172,使得无需独立的紧固装置,第二外部连接部174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就可耦接在一起。
图1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内的第一内部端子180。
参见图2和图1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内部端子180可包括固定部188、第一固定接触部182以及第一内部连接部184,固定部188可插到下外壳142的***部150上,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在组装到一起时可面对转动构件210,第一内部连接部184可面朝下外壳142的外部。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可接触插穿过转动构件210的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并且,第一内部连接部184可与电子产品(未示出)的内部装置连接。弯曲部186可形成于固定部188和第一固定接触部182之间。弯曲部186可为第一固定接触部182提供一定的弹性力,容许第一固定接触部182抵压第一转动接触部162。以此方法,能保持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一外部端子160之间的电接触,同时改善转动构件的能动性,使得转动构件210能易于进行三维转动。
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可具有如下宽度,该宽度与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的因转动构件210的三维转动而引起的可能运动范围对应。也就是说,由于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能因转动构件210的转动而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因此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应该具有覆盖该范围的宽度,以在转动构件210进行三维转动时保持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一外部端子160之间的电接触。第一外部端子160的宽度也可利用与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相同的原理构造,在此不再进一步详细地提供关于这个主题的描述。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内的第二内部端子190的正视图。
参见图2和图1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内部端子190可包括第二固定接触部192和第二内部连接部194,第二固定接触部192可由一对板条制成,第二内部连接部194可自第二固定接触部192突伸。第二内部端子190可定位于下外壳142的内部,并且在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耦接到一起时,可弹性地支撑转动构件210。因此,转动构件210可能够在外壳120内运动以及能够进行三维转动。
并且,该对板条193可设置成与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的外圆周弹性地接触。因此,能够保持第二内部端子19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之间的电接触,同时能改善转动构件的能动性,使得转动构件210可进行三维转动。
板条193可由诸如铜等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可具有与转动构件210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形形状。板条193可具有一定宽度,该宽度容许电连接,即使当第二转动接触部172进行三维转动时也是如此。并且,第二内部连接部194可穿过下外壳142的第二插孔152突伸到外部。第二内部连接部194可与电子产品(未示出)的内部装置连接。
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可具有如下宽度,该宽度与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的因转动构件210的三维转动而引起的可能运动范围对应。也就是说,由于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能因转动构件210的转动而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因此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应该具有覆盖该范围的宽度,以在转动构件210进行三维转动时保持第二内部端子19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之间的电连接。第二外部端子170的宽度也可利用与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相同的原理构造,在此不再进一步详细地提供关于这个主题的描述。
以下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装置100的耦接。
参见图2和图3,第二内部端子190可定位于下外壳142的下容纳凹部144内。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可具有与下外壳142的形状相对应的球形形状。并且,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内部连接部194可穿过下外壳142的第二插孔152突伸到外部。
第一内部端子180的固定部188可***并固定到下外壳142的***部150上。因此,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可定位于下外壳142内,同时第一内部连接部184可定位于下外壳142的外部。
由于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可以它们之间相隔一定间隙的方式定位于下外壳142内,因此它们可不会彼此电连接。
第一外部端子160可***转动构件210的插孔212内,由此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外露于转动构件210的外部。并且,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可沿背离通孔212的方向突伸。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并固定到转动构件210的***部214上。与第二转动接触部172耦接的转动构件210可与封盖230耦接,以形成为球形。
已与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耦接在一起的转动构件210可***下外壳142的下容纳凹部144内。在此,第二内部端子190可固定到下外壳142,其中第二内部端子190的该对板条193可展开一定间隙以保持转动构件210。因此,第二内部端子190的板条193可接触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并且,当转动构件210插在板条193之间时,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设置成与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弹性地接触。
从外部电源通过电缆270传输的电流,可分别通过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和第二外部连接部174输送到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第一转动接触部162能容许电流流动通过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以流到第一内部连接部184,而第二转动接触部172能容许电流流动通过第二固定接触部192以流到第二内部连接部194。第一内部连接部184和第二内部连接部194可各自与电子产品的内部装置连接。
第一内部端子180可***并固定在下外壳142的第一插孔148内,而第二内部端子190可***并固定在下容纳凹部144内。然后,第一外部端子160可***转动构件210的通孔212内,且第二外部端子170可耦接到***部214,之后,转动构件210和封盖230能被耦接到一起,以***下外壳142的下容纳凹部144内,使得第一外部连接部164和第二外部连接部174的部分定位于封盖230的容纳孔232内。在此,第一外部端子160的第一转动接触部162可接触第一内部端子180的第一固定接触部182,同时第二外部端子170的第二转动接触部172可接触第二内部端子190的第二固定接触部192。然后,形成于上外壳122上的耦接突出件136可***形成于下外壳142内的耦接孔156内,以完成外壳120。在完成外壳120之后,可使用螺钉(未示出)等将外壳120固定到电子产品的壳体。
位于外壳120内的转动构件210可由上外壳122和下外壳142的内圆周导引,以能够进行三维转动。在此,与转动构件210耦接的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可一起转动。由于第一外部端子160和第二外部端子170可接触第一内部端子180和第二内部端子190,甚至在转动构件210转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电流能连续地供应到内部装置。
这种电连接器装置能应用于小型的手持电子产品,例如电卷发器、电吹风以及电动剃刀等。
尽管参照特定实施方式详述了本发明的主旨,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情况下能够改变和修改这些实施方式。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随着电缆的运动而进行三维转动同时保持电连接的电连接器装置。
还提供一种能防止不完全连接或断电并提高可靠性的电连接器装置。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装置,包括:
外壳,外壳固定到电子产品;
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固定到所述外壳并电连接到所述电子产品的内部装置;
转动构件,转动构件耦接到所述外壳,使得所述转动构件能进行三维转动;以及
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固定到所述转动构件并电连接到外部电源,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分别保持与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的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在所述转动构件的表面处部分地外露,并且彼此间隔开,使得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电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在所述转动构件表面处外露的一部分形成为围绕所述转动构件表面的环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内部端子与所述第一外部端子、以及所述第二内部端子与所述第二外部端子中的至少一对彼此弹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包括:
第一外部连接部,第一外部连接部固定到所述转动构件并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一转动接触部,第一转动接触部耦接到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接触部能朝向所述第一内部端子移动;以及
弹簧,弹簧插在所述第一外部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转动接触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一转动接触部彼此保持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内部端子弹性地支撑所述转动构件。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具有凸形形状,以及
所述第一内部端子和第二内部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形形状。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外部端子包括:
第二转动接触部,第二转动接触部定位成与所述第二内部端子相接触;以及
第二外部连接部,第二外部连接部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并且独立于所述第二转动接触部形成,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耦接到所述第二转动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外部连接部在耦接到所述第二转动接触部时弹性地变形。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转动构件形成为球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在所述外壳内形成与所述转动构件相对应的容纳凹部,使得所述容纳凹部保持所述转动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容纳凹部的外露所述第一外部端子和第二外部端子的开口具有小于所述转动构件的最大直径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开口是圆形的。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装置,还包括:
封盖,封盖固定到所述转动构件的端部,所述封盖构造成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外壳内。
CN200880102018A 2007-08-08 2008-08-08 电连接器装置 Pending CN1018493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79683 2007-08-08
KR20070079683 2007-08-08
PCT/KR2008/004617 WO2009020368A1 (en) 2007-08-08 2008-08-08 Electric connector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9330A true CN101849330A (zh) 2010-09-29

Family

ID=4034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2018A Pending CN101849330A (zh) 2007-08-08 2008-08-08 电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51699A1 (zh)
EP (1) EP2191543A4 (zh)
JP (1) JP2010536140A (zh)
KR (1) KR20100043215A (zh)
CN (1) CN101849330A (zh)
AU (1) AU2008284553A1 (zh)
WO (1) WO20090203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54614B2 (en) * 2007-12-14 2010-12-21 Robb John R Multi-contact universally jointed power and/or signal connector devices
US8382323B2 (en) 2007-12-14 2013-02-26 John R. Robb Individually controllable multi-color illumination units
CA2791908C (en) * 2010-03-05 2015-01-27 Minnetronix Inc. Portable controller with integral power source for mechanical circulation support systems
US8662902B1 (en) * 2012-09-14 2014-03-04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Swivel cable conn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KR101993482B1 (ko) * 2012-12-24 2019-06-26 지이 하이브리드 테크놀로지스, 엘엘씨 차량 장착용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JP6173863B2 (ja) * 2013-09-30 2017-08-02 Uro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直列ユニット
JP6211397B2 (ja) * 2013-11-19 2017-10-11 Uro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直列ユニット
CN104684301B (zh) * 2013-11-30 2017-09-29 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采用的电缆连接机构
KR101656309B1 (ko) * 2014-12-29 2016-09-19 임소연 전선 꼬임 방지 장치
KR200482183Y1 (ko) * 2016-06-16 2016-12-27 이동민 전원 커넥터
FR3104327B1 (fr) * 2019-12-04 2022-07-22 Led Ne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électrique articulé et son application aux luminai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545514A (fr) * 1921-10-20 1922-10-13 Prise de courant électrique à rotule
US2404564A (en) * 1944-01-27 1946-07-23 William F Boehlke Electric swivel connector
US3181163A (en) * 1961-05-11 1965-04-27 Philco Corp Adjustable loop antenna mounted on television cabinet
JPS58130377U (ja) * 1982-02-27 1983-09-03 日本電気ホーム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コ−ドの断線防止装置
JPS5920960U (ja) * 1982-07-26 1984-02-08 太洋電機産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付半田こて
US5425645A (en) * 1993-11-19 1995-06-20 Remington Products Company Electric power cord connector having two axes of movement
US5419707A (en) * 1993-12-17 1995-05-30 Kelley; Shawn T. Swivel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032939B2 (ja) * 1994-11-29 2000-04-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KR19990021304A (ko) * 1997-08-30 1999-03-25 윤종용 헤어 드라이어의 전원코드 꼬임 방지구조
KR20000020870U (ko) * 1999-05-14 2000-12-15 전주영 전선 컨넥터
KR100315493B1 (ko) * 1999-08-05 2001-11-30 남기식 유선전화기의 송수화기 연결선 꼬임 방지장치
US6814580B2 (en) * 2003-04-01 2004-11-0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Rotatable connector
KR200331243Y1 (ko) * 2003-06-24 2003-10-23 이승수 헤어아이론의 전기코드장치
KR200392262Y1 (ko) * 2005-05-23 2005-08-19 이원광 전원코드 회전식 연결구
US7837495B2 (en) * 2007-10-24 2010-11-23 Amphenol Corporation Strain relief backshell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51699A1 (en) 2010-06-17
WO2009020368A1 (en) 2009-02-12
EP2191543A4 (en) 2010-09-15
AU2008284553A1 (en) 2009-02-12
KR20100043215A (ko) 2010-04-28
EP2191543A1 (en) 2010-06-02
JP2010536140A (ja) 201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330A (zh) 电连接器装置
RU2534038C1 (ru) Реконфигурируемый блок розеток
US9190786B1 (en) Modular RF connector system
EP2533374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magnetic fixation
JP3683864B2 (ja) ミックスされた接地並びに非接地コンタクトを有する電気的コネクター
CN103119795B (zh) 电连接器
US80025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79468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771202A (zh) 接地结构以及使用该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CN101630782A (zh) 用于端接同轴电缆的电连接器
EP355389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CN105359344B (zh) ***式连接器
KR20170083034A (ko) 자기 연결 장치
KR102148788B1 (ko) 전자기기용 충전케이블 커넥터
CN100568632C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锁扣装置
CN101836337A (zh) 旋转连接器
CN201656165U (zh) 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以及电源连接器
GB2410844A (en) Swivel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6908064U (zh) 一种可360°旋转定位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GB2412019A (en) USB plug with ball and socket joint
TWI701875B (zh) 插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US6079994A (en) Switching connector
KR101144209B1 (ko) 공동주택의 전기배전라인 연결용 접속자
CN114256665B (zh) 连接插座
CN219610908U (zh) 一种插座的***检测机构及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