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450A -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4450A
CN101844450A CN201010140249A CN201010140249A CN101844450A CN 101844450 A CN101844450 A CN 101844450A CN 201010140249 A CN201010140249 A CN 201010140249A CN 201010140249 A CN201010140249 A CN 201010140249A CN 101844450 A CN101844450 A CN 101844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uid
stream
displacemen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0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泉义弘
横内秀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44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4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3/028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with in- or outlet valve arranged in the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3/06Pumps having fluid dr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且能够使流体根据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流动。打印机(11)具有:墨流路(15);泵(43),其通过使能够以增减泵室的容积的方式变位的第一变位部(37)根据经由第一变位部与泵室邻接的第一空气室(34a)的压力变化而变位来进行泵驱动;闭塞机构(56),能够以增减压力室(32a)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二变位部(38),根据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向减少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从而闭塞墨流路;开放机构(55),其通过对第二空气室(35a)减压来使第二变位部向压力室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从而开放墨流路。

Description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目标物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该喷墨式打印机将供给到记录头(流体喷射头)的墨(流体)从形成于记录头的喷嘴喷射出,从而在作为目标物的记录介质上实施打印。而且,在这种打印机中,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提出有如下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在将墨盒(流体供给源)和记录头之间连接起来的墨流路(流体供给流路)的中途具有泵,该泵为了从墨盒侧向记录头侧加压供墨而进行泵驱动。
即、对于本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而言,将墨流路的一部分作为泵室,并通过反复地进行使该泵室的容积增加的吸引驱动和使容积减少的排出驱动,来断续地向记录头供墨。
另外,在该打印机中,墨溶剂从记录头喷嘴蒸发而导致墨粘度上升,从而会出现喷嘴堵塞,或因混入的气泡而产生缺点,从而造成打印不良的情况。
于是,对于近来的打印机而言,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作为消除喷嘴堵塞等的方法,可以执行所谓的扼流清洗(choke cleaning)这种清洗方法。具体而言,若从记录头侧经由喷嘴向墨流路内作用负压,则在墨流路的中途设置的薄膜变位而堵塞墨流路。于是,由于在记录头内积累了负压,因此,之后从墨盒侧供墨并使薄膜向敞开墨流路的方向变位,这种情况下,墨向下游侧有力地流动,从而记录头内粘住的墨或气泡从喷嘴被强制地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26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5992号公报
然而,在利用泵驱动断续地向记录头供墨的打印机中,泵一次排出驱动所能够供给的墨的量受到限制。因此,为了供给扼流清洗所需的量的墨,需要进行多次的泵的吸引驱动及排出驱动。然而,在断续供墨中,每次在排出驱动时墨流路的负压都会缓缓消除,从而出现无法充分发挥扼流清洗的效果的问题。
对此,作为以一次排出驱动而供给大量墨的方法,考虑使用泵室的容积变化大的泵。然而,在搭载大型泵的情况下,带来了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大型化、且根据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而使流体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流动的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体供给装置具有:流体供给流路,其从作为液体供给源侧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供给流体;泵,其将该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作为泵室,并通过使能够以增减该泵室的容积的方式变位的第一变位部变位来进行泵驱动;闭塞机构,其将比上述泵室靠下游侧的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作为压力室,能够以增减该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式变位的第二变位部,根据从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向减少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从而闭塞上述流体供给流路;开放机构,其对经由上述第二变位部与上述压力室邻接的减压室内进行减压,对上述第二变位部作用负压,从而使上述第二变位部向增加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来开放上述流体供给流路。
根据该构成,通过对闭塞流体供给流路的第二变位部作用负压来使其变位,能够开放液体供给流路保持流体可流动的状态。由此,在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负压的情况下,不必使泵驱动就能够使流体连续地从流体供给源侧流动。因此,不必使用一次排出驱动所能供给的流体的量较大的大型的泵,就能够使足够的量的流体连续地流动。即、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并根据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来使流体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流动。
在本发明的流体供给装置中,上述泵进行如下的吸引驱动,即、上述开放机构对经由上述第一变位部与上述泵室邻接的变压室内进行减压,从而上述第一变位部向增加上述泵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抽入到上述泵室内。
根据该构成,对于泵而言,开放机构对经由第一变位部与泵室邻接的变压室内进行减压,从而使第一变位部变位来进行吸引驱动。即、由于能够将开放机构作为泵的吸引驱动源使用,因此,抑制了装置的大型化。
在本发明的流体供给装置中,上述开放机构构成为,经由与上述变压室连接的第一流路对上述变压室内减压,并经由与上述减压室连接的第二流路对上述减压室内减压,其中,上述第二流路的流路阻力比上述第一流路大。
根据该构成,在开放机构经由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同时开始减压的情况下,与流路阻力大的第二流路连接的减压室内比与第一流路连接的变压室内延迟减压。因此,能够在对第一变位部作用负压并使其向增加泵室内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后,使第二变位部变位。由此,能够确保在利用开放机构开放流体供给流路之前,流体在位于其上游侧的泵室内有流动的空间,因此,在流体供给流路开放时,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使流体强烈地流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体喷射装置具有,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头、从流体供给源侧向上述流体喷射头侧供给上述流体的流体供给装置。
根据该构成,第二变位部根据从流体喷射头侧赋予的负压来闭塞流体供给路。然后,在第二变位部的下游侧的区域蓄积有充足的负压的阶段,开放机构使第二变位部变位,由此能够开放流体供给流路使流体连续地流动。由此,不必使用一次排出驱动所能供给的流体的量较大的大型的泵,就能够进行排出蓄积在流体喷射头内等的气泡等的扼流清洗。即、既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又能够根据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使流体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流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体供给方法,能够以增减构成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的泵室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一变位部变位来进行泵驱动,从而从作为液体供给源侧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供给流体,该流体供给方法包括:闭塞阶段,在上述泵室的下游侧,能够以增减构成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的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二变位部,根据从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作用的负压,向减少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供给流路闭塞;开放阶段,一边抑制上述第一变位部向增加上述泵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一边对经由上述第二变位部与上述压力室邻接的减压室内减压,对上述第二变位部作用负压,由此,使上述第二变位部向增加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供给流路开放。
根据该构成,除了与上述流体供给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即、在开放流体供给流路时,抑制了第一变位部向泵室的容积增加的方向的变位,因此流体因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而流动时,不进行泵的吸引驱动。因此,能够伴随着流体供给流路的开放,利用从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使流体强烈地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a)是泵吸引驱动时的供墨装置的示意图,(b)是泵排出驱动时的供墨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扼流清洗开始前的供墨装置的示意图,(b)是扼流清洗开始时的供墨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在扼流清洗中第一空气室内先于第二空气室减压的状态的供墨装置的示意图,(b)是表示在扼流清洗中墨流路开放的状态的供墨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如下:
11...作为流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2...作为流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3...作为流体供给源的墨盒;14...作为流体供给装置的供墨装置;15...作为流体供给流路的墨流路;31a...泵室;32a...压力室;34a...作为变压室的第一空气室;35a...作为减压室的第二空气室;37...第一变位部;38...第二变位部;43...泵;45a...作为第一流路的分支流路;45b...作为第二流路的分支流路;55...开放机构;56...闭塞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4对将本发明具体为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即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称为“打印机”)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作为流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2,其对目标物(省略图示)喷射作为流体的墨;作为流体供给装置的供墨装置14,其将收容在作为流体供给源的墨盒13中的墨供给到记录头12侧。在供墨装置14上设置有作为流体供给流路的墨流路15,该墨流路15在上游端与墨盒13连接、下游端与记录头12连接的状态下,从墨盒13侧即上游侧向记录头12侧即下游侧供墨。
另外,在打印机11上,与打印处理中使用的墨的色数(种类)对应而设置有多个供墨装置14。但是,各供墨装置14由相同的构成组成,因此,在图1中将供给某一种颜色的墨的一个供墨装置14与记录头12及一个墨盒13一起进行图示。以下,将该图1所示的一个供墨装置14经由墨流路15从墨盒13向记录头12供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记录头12的喷嘴形成面12a上设置有可喷射墨的多个喷嘴开口16。另外,在记录头12中内置有阀单元17。阀单元17具有用于稳定地供墨的流动压力调整机构,因此能够通过供给与消耗量相对应的量的墨来调整墨的流动压力。
在打印机11上设置有对记录头12进行清洗等的维护单元18。维护单元18具有:罩19,其可与记录头12的喷嘴形成面12a抵接以围住喷嘴开口16;吸引泵20,其被驱动以使罩19内产生负压;废液箱21,其用于收容伴随着吸引泵20的驱动而从记录头12内吸引的墨。而且,在打印处理结束等时,从图1所示的状态使罩19移动并与记录头12抵接,在该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0,使罩19的内部空间产生负压。从而来进行清洗,将增粘的墨或混有气泡的墨从记录头12内朝废液箱21吸引排出。
墨盒13具有作为其内部收容墨的墨室22a的大致箱体形状的外壳22。从外壳22的下壁突设有与墨室22a内连通的筒部23,并且在筒部23的前端形成有可导入墨的供墨口24。
而且,在将墨盒13与供墨装置14连接时,为了构成墨流路15的上游端而从供墨装置14突设的供墨针25***该供墨口24。另外,在外壳22的上壁设有使收容有墨的墨室22a内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孔26,从而使大气压对收容于墨室22a内的墨的液面作用。
接着,针对供墨装置14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供墨装置14具有作为基台的树脂制的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以层叠状态组装于该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上的同样的树脂制的第二流路形成部件28、以及在组装时夹在两流路形成部件27、28之间的由橡胶板等形成的可挠性部件29。
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的一面(图1中的上面)形成有俯视为圆形的凹部30、31、32。并且,在第二流路形成部件28的一面(图1中的下面)分别形成有与形成于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的凹部30、31、32相互对置的俯视为圆形的凹部33、34、35。
可挠性部件29以分别将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的凹部30~32和第二流路形成部件28的凹部33~35之间隔开的方式被夹入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和第二流路形成部件28之间。并且,在可挠性部件29的、介于凹部30和凹部33之间的部分,作为可通过在两凹部30、33之间弹性变形而变位的阀芯36发挥作用。
另外,在阀芯36的中心部分形成有贯通孔36a。因此,凹部30和凹部33经由贯通孔36a而连通,并且由凹部30、33包围而形成的空间区域成为阀室30a。
可挠性部件29的、介于凹部31和凹部34之间的部分,作为第一变位部37发挥作用,能够以增减两凹部31、34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另外,由第一变位部37和凹部31包围形成的空间区域成为构成墨流路15的一部分的泵室31a(参照图2),而由第一变位部37和凹部34包围形成的空间区域成为作为变压室的第一空气室34a。
可挠性部件29的、介于凹部32和凹部35之间的部分,作为第二变位部38发挥作用,能够以增减两凹部32、35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另外,由第二变位部38和凹部32包围形成的空间区域成为构成墨流路15的一部分的泵室32a,而由第二变位部38和凹部35包围形成的空间区域成为作为减压室的第二空气室35a。
而且,在成为层叠状态的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第二流路形成部件28及可挠性部件29上,从图1中的右侧向左侧形成有墨流路15a~15d,该墨流路15a~15d自上游侧的供墨针25朝下游侧的记录头12侧连接。
具体而言,在第一流路形成部件27上形成有:以贯通第二流路形成部件28的方式突设的供墨针25、和将供墨针25的前端侧与凹部30之间连通的墨流路15a。另外,凹部33和凹部31之间通过墨流路15b连通,并且,凹部31和凹部32之间通过墨流路15c连通。此外,在上游侧与凹部32连接的墨流路15d的下游端,连接有供墨管15e的一端(上游端)。而且,在供墨管15e的另一端(下游端)连接有记录头12。
即、在供墨装置14中,由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顺次配置的供墨针25、墨流路15a、阀室30a、墨流路15b、泵室31a、墨流路15c、压力室32a、墨流路15d、供墨管15e来构成墨流路15。
在与压力室32a连接的墨流路15c的下游端设置有作为单向阀的球阀39,其仅容许自上游侧向下游侧的墨的通过。该阀芯39处于始终被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朝关闭墨流路15c的闭阀方向施力的状态。
另外,在阀室30a的凹部33内收容有始终对阀芯36朝凹部30侧施力的螺旋弹簧40,并且在阀芯36上设置有突起部36b,该突起部36b通过与凹部30的内底面抵接而成为闭阀状态。并且,阀芯36处于始终被螺旋弹簧40向闭阀方向施力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室30a、阀芯36及螺旋弹簧40构成了仅容许自上游侧向下游侧的墨通过的单向阀41。
在第一空气室34a内收容有始终对第一变位部37朝使泵室31a的容积减少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42。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室31a、第一空气室34a、第一变位部37及螺旋弹簧42构成了脉动型的泵43。泵43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泵驱动,即、以使泵室31a的容积增减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一变位部37,根据经由第一变位部37与泵室31a邻接的第一空气室34a的压力变化而变位。
在墨流路15中,在泵室31a的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41,在泵室31a的下游侧的位置同样地设置有作为单向阀的球阀39,由此,抑制了墨伴随着泵驱动而自下游侧向上游侧逆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泵43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吸引驱动,即、通过负压发生装置44使第一空气室34a内减压,于是第一变位部37向使泵室31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从而将墨抽入泵室31a内。
负压发生装置44和第一空气室34a通过空气流路45而连接。具体而言,空气流路45的基端侧与负压发生装置44连接,并且其前端侧被分支为3个分支流路45a、45b、45c,第一空气室34a与作为第一流路的分支流路45a连接。
另外,作为第二流路的分支流路45b与第二空气室35a连接,并且分支流路45c与大气开放机构46连接。并且,在与第二空气室35a连接的分支流路45b的中途设有由蛇行流路构成的流路延长部47,其是以使分支流路45b的流路阻力比分支流路45a大为目的设置的。
对于负压发生装置44而言,在可正反旋转的驱动马达48正转驱动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传递的驱动力驱动从而产生负压。因此,若驱动马达48正转驱动,则第一空气室34a内及第二空气室35a内通过空气流路45被减压。
而且,由于第一空气室34a内被减压,因而第一变位部37向泵31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并且,由于第二空气室35a内减压,因而第二变位部38向压力室32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这时,由于设置有流路延长部47的分支流路45b的流路阻力比分支流路45a大,因此,若驱动马达48正转驱动,则在第一变位部37变位后,第二变位部38变位。
大气开放机构46构成为,在形成有大气开放孔49的盒50内收容有大气开放阀52,该大气开放阀52构成为将密封部件51付设在大气开放孔49侧,该大气开放阀52始终通过螺旋弹簧53的作用力被朝封闭大气开放孔49的闭阀方向施力。而且,对于大气开放机构46而言,在驱动马达48反转驱动时,基于经由单向离合器传递的驱动力而动作的凸轮机构54动作,且通过该凸轮机构54的动作,大气开放阀52克服螺旋弹簧53的作用力向开阀方向变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负压发生装置44、空气流路45、第二空气室35a、大气开放机构46、驱动马达48及凸轮机构54构成了开放机构55。
因此,若驱动马达48在正转驱动后反转驱动,则大气开放阀52进行开阀动作,从而空气流路45向大气开放,这样,解除了第一空气室34a内及第二空气室35a内的负压状态。
这样,若第一空气室34a内的负压状态被解除,则第一变位部37因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而朝泵室31a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变位。即、泵43进行如下的吸引驱动,即、通过使第一空气室34a内减压而将墨从上游侧吸引到泵室31a内,另一方面,进行如下的排出驱动,即、以第一空气室34a向大气开放为契机,利用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将墨从墨室31a向下游侧排出。
而且,在泵室31a进行吸引驱动时,因在泵室31a内产生的负压而使位于下游侧的球阀39关闭,并且设置于上游侧的单向阀41克服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而打开。另外,在泵室31a进行排出驱动时,因泵室31a内产生的正压而使位于下游侧的球阀39打开,并且,设置于上游侧的单向阀41关闭。
因此,通过将墨盒13与供墨针25连接且使泵43交替反复吸引驱动和排出驱动,从而从墨盒13向消耗墨的记录头12断续地供墨。
接着,特别着眼于供墨装置14的作用对上述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这里,图1所示的状态为如下状态,即:刚刚更换墨盒13之后,单向阀41的阀芯36及泵43的第一变位部37,分别被螺旋弹簧40、42的作用力按压在各凹部30、31的内底面。此外,球阀39处于被对应的施力部件向闭阀位置施力的状态,并且,大气开放机构46的大气开放阀52处于密封了大气开放孔49的闭阀状态。
首先,结合图2(a)对泵43从如图1所示的状态开始进行吸引驱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使泵43泵驱动时,驱动马达48正转驱动。于是,负压发生装置44产生负压,通过空气流路45(分支流路45a)与该负压发生装置44连接的第一空气室34a内成为负压状态。
因此,如图2(a)所示,第一变位部37克服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向第一空气室34a侧变位,使第一空气室34a的容积减少。于是,随着该第一空气室34a的容积减少,经由第一变位部37与第一空气室34a邻接的泵室31a反而容积增加,从而墨被吸引到泵室31a内。这时,由于在与流路阻力大的分支流路45b连接的第二空气室35a内还未产生负压,因此,第二变位部38未变位。
接着,结合图2(b)对泵43进行排出驱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泵43进行排出驱动时,驱动马达48反转驱动。于是,通过大气开放机构46的凸轮机构54的动作使大气开放阀52克服螺旋弹簧53的作用力进行开阀动作,从而解除第一空气室34a内的负压状态。
因此,如图2(b)所示,泵43的第一变位部37通过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而向凹部31的内底面侧变位,使第一空气室34a的容积增加。于是,随着第一空气室34a的容积增加,经由第一变位部37与第一空气室34a邻接的泵室31a反而容积减少,从而将墨向泵室31a外排出。这时,第二变位部38因泵43的排出压力而成为向第二空气室35a侧变位的状态。
接着,结合图3及图4来对在以上构成的打印机11中的、以消除喷嘴开口16的堵塞等为目的进行的所谓的扼流清洗进行说明。
在这里,所谓的扼流清洗是在设置于墨流路15的中途的扼流阀处于关闭的状态(扼流状态)下,利用吸引泵20来对记录头12内进行吸引,在扼流阀的下游侧蓄积了高负压的状态下打开扼流阀的清洗。根据这种扼流清洗,所蓄积的高负压使墨一股气地流动,从而能够高效地排出在通常的清洗中难以排出的增粘的墨或气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在比泵室31a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的压力室32a及第二变位部38构成的闭塞机构56,作为扼流阀发挥作用。
通常,扼流清洗是在打印处理执行一段时间后进行的,因此,首先结合图3(a)对实施扼流清洗前的阶段的泵43的驱动停止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泵43驱动停止时,吸引驱动后大气开放阀52处于开阀状态。由此,成为由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引起的正压施加在泵室31a内的状态,因此如图3(a)所示,单向阀41处于闭阀状态,并且第二变位部38处于向第二空气室35a侧变位了的状态。
作为闭塞阶段,从该状态开始,若在使罩19移动而与记录头12的喷嘴形成面12a抵接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0,则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施加负压,对压力室32a内进行减压。由此,如图3(b)所示,第二变位部38向压力室32a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变位,与凹部32的内底面抵接,从而闭塞墨流路15d的上游端开口。另外,压力室32a内被减压时,墨流路15c、泵室31a等中也达到负压,因此第一变位部37向下止点位置变位。
而且,若吸引泵20被驱动一定时间以上,在第二变位部38的下游侧蓄积足够的负压后,接着,作为开放阶段,驱动马达48正转驱动以开放墨流路15d的上游端开口。
于是,负压发生装置44产生负压,首先第一空气室34a内达到负压状态,如图4(a)所示,第一变位部37克服螺旋弹簧42的作用力向第一空气室34a侧变位。由此,单向阀41处于开阀状态,墨被吸引到泵室31a内。
之后,在泵43的吸引驱动结束且第一变位部37朝向泵室31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的变位基本结束的时刻,在第一空气室34a之后第二空气室35a也达到负压。于是,如图4(b)所示,第二变位部38向压力室32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将墨流路15d的上游端开口开放。这样,在第一变位部37的变位被抑制的状态下,扼流状态被强制地解除,从而墨因蓄积的负压作用而从墨盒13内向罩19内一股气地流动,对墨流路15内或记录头12内进行清洗。
这里,若第一空气室34a和第二空气室35a同时被减压,或第二空气室35a先于第一空气室34a减压,则恐怕在开放阶段无法确保在泵室31a内的充足的流动区域。另外,例如,在墨流路15d的上游端开口被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泵43的吸引驱动,而造成泵室31a内的压力低于压力室32a内的压力的情况下,球阀39处于闭阀状态,这样墨的流动会受到抑制。关于这些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供墨装置14中,在分支流路45b上设置流路延长部47,因此,能够通过与分支流路45a之间的流路阻力差,抑制第一变位部37朝泵室31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并使墨流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1)通过对闭塞墨流路15的第二变位部38作用负压从而使其变位,能够将墨流路15开放并保持墨可流动的状态。由此,在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施加负压的情况下,不必驱动泵43就能够使墨从墨盒13连续地流动。因此,不必使用一次排出驱动所能供给的墨的量较大的大型的泵,就能够使足够的量的墨连续地流动。即、抑制了供墨装置14的大型化,并根据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来使墨从墨流路15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流动。
(2)对于泵43,通过开放机构55来对经由第一变位部37与泵室31a邻接的第一空气室34a内进行减压,由此,使一变位部37变位地进行吸引驱动。即、由于能够将开放机构55作为泵43的吸引驱动源,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3)若开放机构55通过空气流路45开始减压,则与流路阻力大的分支流路45b连接的第二空气室35a内会比与分支流路45a连接的第一空气室34a内延迟减压。因此,能够在使负压作用于第一变位部37而使其向泵31a内的容积增加的方向变位后,使第二变位部38变位。由此,在利用开放机构55使墨流路15开放之前,能够确保位于其上游侧的泵室31a内的供墨流动的空间,因此,在墨流路15开放时,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使墨强烈地流动。
(4)第二变位部38根据从记录头12侧赋予的负压闭塞墨流路15。然后,在第二变位部38的下游侧的区域蓄积有充足的负压的阶段,开放机构55使第二变位部38变位,由此能够使墨流路15开放并使流体连续地流动。由此,不必使用一次排出驱动所能供给的墨的量较大的大型的泵,就能够进行排出蓄积在记录头12内等的气泡等的扼流清洗。即、既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大型化,又能够根据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使墨从墨流路15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连续地流动。
(5)在开放墨流路15时,抑制了第一变位部37向泵室31a的容积增加的方向的变位,因此墨因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而流动时,不进行泵的吸引驱动。因此,能够回避如下的故障,即、在墨流路15d的上游端开口被开放的状态下,进行泵43的吸引驱动,致使泵室31a内的压力比压力室32a内低,球阀39处于闭阀状态,从而抑制了墨的流动。因此,能够伴随着墨流路15的开放,利用从墨流路15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使墨强烈地流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可以使用其他的止回阀形态的单向阀(例如单向阀41那样的阀)来取代球阀39。
可以在第一变位部37上设置突起部36b那样的突起部,来作为在泵43的吸引驱动时处于闭阀状态的单向阀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可以没有球阀39。
可以分别地具有用于驱动泵43的驱动源和用于在扼流清洗中强制地使第二变位部38变位的驱动源。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压来使泵43驱动。
此外,可以通过对第一空气室34a内交替地进行加压和减压,来进行泵驱动,也可以通过使作为第一变位部的活塞往复移动来进行泵驱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42。
例如与墨流路15b、15c直接连通等、只要能够确保在泵室31a内供墨流动的区域,则并非必需在泵43的吸引驱动结束的时刻解除扼流状态,例如可以在开放阶段将第一变位部37配置在下止点位置。
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40、42可以使用拉伸弹簧而不使用压缩弹簧。
并非必需使用前端侧分支为三个的空气流路45,也可以从负压发生装置44分别地将空气流路与第一空气室34a和第二空气室35a连接,也可以使第一空气室34a和第二空气室35a连通。
可以将负压发生装置分别与第一空气室34a和第二空气室35a连接,并以具有时间差的方式来驱动第一空气室34a和第二空气室35a。
流路延长部47并不限于蛇行流路,可以是例如漩涡状等任意的形状。
使分支流路45b的流路阻力大于分支流路45a的机构并不限于流路延长部47,例如可以在分支流路45b的中途设置过滤部件等的障碍物,以通过压力损失来增大流路阻力。
用于对第一变位部37及第二变位部38传递压力变动的介质并不限于空气,也可以使例如油等液体向变压室及减压室流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流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排出墨以外的其他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可以转用于具有排出微小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指的是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含粒状、泪滴状、线状地拖着尾巴的形状等。并且,此处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即可,可以是粘性高或者低的液体状态,不仅包含溶胶、水凝胶(ゲル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之类的流体状态、或者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含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成的物质。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能够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墨或液晶等。此处,所谓的墨包含一般的水性墨和油性墨以及中性墨、热熔墨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是下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样态含有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管使用、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印染装置或微量移液器等。进一步,也可以采用下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在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中以点状孔隙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体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为了对基板等进行刻蚀而喷射酸或碱等刻蚀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中的任一种喷射装置。

Claims (5)

1.一种流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流体供给流路,其从作为液体供给源侧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供给流体;
泵,其将该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作为泵室,并通过使能够以增减该泵室的容积的方式变位的第一变位部变位来进行泵驱动;
闭塞机构,其将比上述泵室靠下游侧的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作为压力室,能够以增减该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二变位部,根据从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赋予的负压,向减少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从而闭塞上述流体供给流路;以及,
开放机构,其对经由上述第二变位部与上述压力室邻接的减压室内进行减压,对上述第二变位部作用负压,从而使上述第二变位部向增加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供给流路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泵进行如下的吸引驱动,即、上述开放机构对经由上述第一变位部与上述泵室邻接的变压室内进行减压,从而上述第一变位部向增加上述泵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抽入到上述泵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放机构构成为,经由与上述变压室连接的第一流路对上述变压室内减压,并经由与上述减压室连接的第二流路对上述减压室内减压,其中,
上述第二流路的流路阻力比上述第一流路大。
4.一种流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头;从流体供给源侧向上述流体喷射头侧供给上述流体的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供给装置。
5.一种流体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
能够以增减构成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的泵室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一变位部变位来进行泵驱动,从而从作为液体供给源侧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供给流体,
该流体供给方法包括:
闭塞阶段,在上述泵室的下游侧,能够以增减构成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一部分的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式进行变位的第二变位部,根据从上述流体供给流路的下游侧作用的负压,向减少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供给流路闭塞;
开放阶段,一边抑制上述第一变位部向增加上述泵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一边对经由上述第二变位部与上述压力室邻接的减压室内减压,对上述第二变位部作用负压,由此,使上述第二变位部向增加上述压力室的容积的方向变位,将上述流体供给流路开放。
CN201010140249A 2009-03-26 2010-03-24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Pending CN1018444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5812A JP2010228149A (ja) 2009-03-26 2009-03-26 流体供給装置、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供給方法
JP2009-075812 2009-03-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4450A true CN101844450A (zh) 2010-09-29

Family

ID=42769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0249A Pending CN101844450A (zh) 2009-03-26 2010-03-24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45498A1 (zh)
JP (1) JP2010228149A (zh)
CN (1) CN1018444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575A (zh) * 2012-07-23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再填充盒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填充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4991B2 (ja) * 2011-03-16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1052432A1 (de) * 2011-04-15 2012-10-18 Reinhausen Plasma Gmbh Membranpumpe und Verfahren zum Fördern von feinkörnigen Pulvern mit Hilfe einer Membranpumpe
US9358802B2 (en) 2014-03-28 2016-06-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flow passage memb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head
EP3787902B1 (en) 2018-04-28 2023-07-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ersing concentrated printing fluid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5992A (ja) * 2001-03-29 2002-12-10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CN1470387A (zh) * 2002-05-13 2004-01-28 索尼公司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0627266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液体供給方法
CN2905439Y (zh) * 2006-04-28 2007-05-30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压力平衡阀
CN101337467A (zh) * 2007-07-03 2009-01-07 佳能株式会社 流路连接装置与记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6549B2 (en) * 2001-03-15 2003-1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upply method therein
US6843557B2 (en) * 2001-12-10 2005-01-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ting device and liquid supplying method in use for the liquid jetting device
JP4774742B2 (ja) * 2005-01-11 2011-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070704A1 (en) * 2007-12-11 2009-06-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147044B2 (en) * 2007-12-11 2012-04-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device,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JP5676858B2 (ja) * 2008-06-19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5992A (ja) * 2001-03-29 2002-12-10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CN1470387A (zh) * 2002-05-13 2004-01-28 索尼公司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0627266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液体供給方法
CN2905439Y (zh) * 2006-04-28 2007-05-30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压力平衡阀
CN101337467A (zh) * 2007-07-03 2009-01-07 佳能株式会社 流路连接装置与记录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575A (zh) * 2012-07-23 2014-02-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再填充盒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填充盒
CN103568575B (zh) * 2012-07-23 2016-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再填充盒的制造方法以及再填充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45498A1 (en) 2010-09-30
JP2010228149A (ja) 201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6291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4608499B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维护方法
CN102152638B (zh) 流体喷射装置及擦拭方法
CN102673127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59156B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7992981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152643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喷嘴的恢复方法
CN202556908U (zh)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44450A (zh) 流体供给装置、流体喷射装置及流体供给方法
CN102267285A (zh)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维护方法
CN10183011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029797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填充方法
CN101633265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529384A (zh) 清洗方法、清洗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42069A (zh)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44449A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5667093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75146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202463168U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202498827U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6240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62406B (zh) 液体供给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7538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2014136400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セット
CN202491515U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