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3422B -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3422B
CN101783422B CN2009101051103A CN200910105110A CN101783422B CN 101783422 B CN101783422 B CN 101783422B CN 2009101051103 A CN2009101051103 A CN 2009101051103A CN 200910105110 A CN200910105110 A CN 200910105110A CN 101783422 B CN101783422 B CN 101783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additive
battery
carbonate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51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83422A (zh
Inventor
姜俊刚
李科
张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051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3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3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3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83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3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添加剂,其中,该添加剂含有聚氧乙烯醚结构的化合物,该添加剂能较大幅度上改善电解液的离子导电率,采用含有此类化合物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良好倍率放电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和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寿命长、无环境公害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因此其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要求较高。
但是,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的有机电解液的局限性,使得电解液的导电性能较差,而且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这就导致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和低温适用性能较差,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常用的电解液溶剂中,碳酸乙烯酯(EC)熔点较高(37℃),使得在电解液在较低的温度下导电性能很差;碳酸丙烯酯(PC)熔点很低(-49℃),能保证电解液在低温下的高导电性能,但是PC对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有破坏作用使表面SEI膜难以稳定形成,同时由于PC的粘度较大,且介电常数比EC低,使得电解液常温导电能力降低,而低温导电性能提高幅度也较小。另外,电解液中的常用电解质在温度高于55℃时会缓慢分解,使电池内部产生气体而膨胀,使得电池变形且剩余容量降低,电池的高温稳定性能不好。
现有技术中采用在电解液中加入小分子胺类或者冠醚添加剂。小分子胺类添加剂和冠醚使电解液导电能力提高,但是含有小分子胺类添加剂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循环性能迅速降低;而冠醚有毒且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其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另外,电解液中加入小分子胺类或者冠醚添加剂仍不能解决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解液的导电能力低和电池高温稳定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提高电解液的导电能力,同时采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好的添加剂。本发明同时提供含有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G2009101051103D00021
式1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烷基、卤代烷基、酯基、羰基化合物、亚胺基、叔胺基、苯基、取代苯基、-SO3Na、-SO3K、-CO2Na、-CO2K;R3~R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原子、C1~C3的烷基或C1~C3的卤代烷基;n为1~12的整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溶剂、电解质和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为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和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电极组包括依次卷绕或叠置的正极、隔膜和负极,其中,所述电解液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
具有式1所示分子结构的化合物中,由于碳链中具有较多的氧原子,这些氧原子上的未用电子对可以和电解质体系中的锂离子形成具有式2、式3或式4所示的络合物,因此改善锂离子的迁移,从而提高电解液的离子导电率,使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另外,由于锂离子被络合,锂盐难以在高温下分解,因此含此类化合物电解液的电池的高温稳定性能较好。
式2                       式3                   式4
综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能提高电解液的导电能力,提高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Figure G2009101051103D00032
式1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烷基、卤代烷基、酯基、羰基化合物、亚胺基、叔胺基、苯基、取代苯基、-SO3Na、-SO3K、-CO2Na、-CO2K;R3~R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原子、C1~C3的烷基或C1~C3的卤代烷基;n为1~12的整数。
所述添加剂的分子量不宜过大,以免导致电解液粘度急剧增大,从而影响电解液导电性。优选情况下n为1~4的整数,或者,R1、R2所含的碳原子总数不大于12。
更优选情况下,本发明所述添加剂可以为甲***基甲基碳酸酯(CH3OC2H4CO3CH3)、甲***基乙基碳酸酯(CH3OC2H4CO3C2H5)、二甲氧基***(CH3OC2H4OC2H4OCH3)、二乙氧基***(C2H5OC2H4OC2H4OC2H5)、四聚乙二醇基二甲基醚(CH3(OC2H4)4OCH3)、八聚乙二醇乙基甲基醚(CH3(OC2H4)8OC2H5)、二缩三乙二醇基甲基乙基醚(CH3(OC2H4)3OC2H5)、四聚乙二醇甲基酚基醚(CH3(OC2H4)4OC6H5)、十二烷基六聚氧乙烯基端位硫酸钠(C12H25(OC2H4)6OSO3Na)、壬基十聚氧乙烯碳酸钾(C9H19(OC2H4)10CO3K)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溶剂、电解质和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添加剂。
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加入量过多时,电解液的粘度会增大,导致电导率下降。以电解液的质量为基准,本发明中优选添加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15%,进一步优选为0.05-8%;更优选情况下,对于式1中n>4的添加剂,其加入量应优选小于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所述电解质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常规的电解质,可选自六氟磷酸锂(LiPF6)、高氯酸锂(LiClO4)、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砷酸锂(LiAsF6)、六氟硅酸锂(LiSiF6)、四苯基硼酸锂(LiB(C6H5)4)、氯化锂(LiCl)、溴化锂(LiBr)、氯铝酸锂(LiAlCl4)、双草酸硼酸锂(LiBOB)、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全氟丁基磺酸锂(LiC4F9SO3)、氟代磺酰亚胺锂(LiN(CxF2x+1SO2)(CyF2y+1SO2)(式中x和y为正整数))、及碘化锂(LiI)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所述溶剂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常规的溶剂,例如采用γ-丁内酯(GBL)、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丙烯碳酸酯(PC)、甲酸甲酯(MF)、丙烯酸甲酯(MA)、丁酸甲酯(MB)、乙酸乙酯(EP)、甲硫醚(DMS)、二乙基亚硫酸酯(DES)、四氢呋喃、酸酐、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甲酰胺、N-甲基乙酰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环丁砜、二甲亚砜、亚硫酸二甲酯以及其它含氟、含硫或含不饱和键的环状有机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各种溶剂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定,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搭配,例如两种溶剂的重量配比为1∶0.9-3.2,三种溶剂的重量配比为1∶1-1.5∶0.2-1.5,四种溶剂的重量配比为1∶1-1.7∶0.1-1.2∶0.2-0.9。本发明为了增加锂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优选两种或三种混合溶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解液中同时还可含有其他助剂,所述助剂为本领域技术公知的提高电池的性能的助剂,如成膜剂、阻燃剂等。
本发明优选加入成膜剂,以电解液的质量为基准,所述成膜剂0.1-5重量%,优选1-2%。
所述成膜剂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SEI成膜剂,可选自二氧化碳、二硫化碳、二氧化硫、碳酸亚乙烯酯(VC)、亚硫酸乙烯酯(ES)、亚硫酸丙烯酯(PS)、碳酸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电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非水溶剂、电解质、添加剂和助剂混合在一起,混合的方式和顺序不限,均不会影响电解液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和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电极组包括依次卷绕或叠置的正极、隔膜和负极,其中,所述电解液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
所述电极组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来说,所述电极组包括依次卷绕或叠置的正极、隔膜和负极,隔膜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卷绕或叠置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所述正极的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来说,正极包括集流体以及涂覆和/或填充在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集流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选自铝箔、铜箔、镀镍钢带或冲孔钢带。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它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以选自锂离子电池常规的正极活性物质。如LixNi1-yCoO2(0.9≤x≤1.1,0≤y≤1.0)、LimMn2-nAnO2(A为过渡金属,0.9≤m≤1.1,0≤n≤1.0)、Li1+aMbMn2 -bO4(-0.1≤a≤0.2,0≤b≤1.0,M为锂、硼、镁、铝、钛、铬、铁、钴、镍、铜、锌、镓、钇、氟、碘、硫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LiFe1-x-yMxNyPO4(0.001≤x、y≤0.1,M、N为镁、锶、铝、锡、锑、钒、钇、钛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正极用粘结剂的种类和含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优选憎水性粘合剂与亲水性粘合剂的混合。所述憎水性粘合剂与亲水性粘合剂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亲水性粘合剂与憎水性粘合剂的重量比例可以为0.3∶1-1∶1。所述粘合剂可以以水溶液或乳液形式使用,也可以以固体形式使用,优选以水溶液或乳液形式使用,此时对所述亲水性粘合剂溶液的浓度和所述憎水性粘合剂乳液的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所要制备的正极和负极浆料的拉浆涂布的粘度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对该浓度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所述亲水性粘合剂溶液的浓度可以为0.5-4wt%,所述憎水性粘合剂乳液的浓度可以为10-80wt%。所述憎水性粘合剂可以为聚四氟乙烯、丁苯橡胶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亲水性粘合剂可以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粘合剂的含量为正极活性物质的0.01-8wt%,优选为1-5wt%。
所述正极材料还可以选择性地含有导电剂,导电剂用于增加电极的导电性,降低电池的内阻,所述导电剂的种类和含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本发明优选导电剂选自导电碳黑、乙炔黑、镍粉、铜粉和导电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正极材料为基准,导电剂的含量一般为0-15wt%,优选为0-10wt%。
所述负极采用本领域内所公知的负极,即含有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该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层。本发明对负极材料层没有特别的限制,与现有技术一样,所述负极材料层通常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以及选择性含有的导电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各种负极活性物质,例如碳材料。所述碳材料可以是非石墨化炭、石墨或由多炔类高分子材料通过高温氧化得到的炭,也可使用其它碳材料例如热解炭、焦炭、有机高分子烧结物、活性炭等。所述有机高分子烧结物可以是通过将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烧结并炭化后所得的产物。
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还可以选择性地含有现有技术负极材料中通常所含有的导电剂。由于导电剂用于增加电极的导电性,降低电池的内阻,因此本发明优选含有导电剂。所述导电剂的含量和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以负极材料为基准,导电剂的含量一般为0.1-12重量%。所述导电剂可以选自导电碳黑、镍粉、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粘合剂可以选自锂离子电池常规的粘结剂,如聚乙烯醇、聚四氟乙烯、羟甲基纤维素(CMC)、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一般来说,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为负极活性物质的0.5-8重量%,优选为2-5重量%。
本发明用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溶剂可以选自本领域内常规使用的溶剂,如可以选自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乙基甲酰胺(DEF)、二甲亚砜(DMSO)、四氢呋喃(THF)以及水和醇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溶剂的用量使所述浆料能够涂覆到所述集流体上即可。一般来说,溶剂的用量为使浆液中正极活性物质的浓度为40-90重量%,优选为50-85重量%。
所述正极和负极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所公知的各种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隔膜层设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具有电绝缘性能和液体保持性能,并与正极、负极和电解液一起密封在电池壳体中。所述隔膜层可以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所用的各种隔膜层,例如聚烯烃微多孔膜、改性聚丙烯毡、聚乙烯毡、玻璃纤维毡、超细玻璃纤维纸维尼纶毡或尼龙毡与可湿性聚烯烃微孔膜经焊接或粘接而成的复合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和负极之间设置隔膜,构成电极组,将该电极组容纳在电池壳体中,注入电解液,然后将电池壳体密闭,其中,所述电解液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除了所述电解液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之外,其它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非水电解液中的应用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备。
1、正极的制备
将60克聚偏二氟乙烯(PVDF)溶解在770克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制得粘合剂溶液,然后将2000克正极活性物质钴酸锂(LiCoO2)与40克乙炔黑粉末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再加入200克N-甲基吡咯烷酮(NMP),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制得正极浆料;用拉浆机将该正极浆料均匀地涂覆到铝箔的两面,经过125℃真空加热干燥2小时,辊压,裁片制得750毫米(长)×55.5毫米(宽)×90微米(厚)的正极,每片正极上含有10克正极活性物质LiCoO2
2、负极的制备
将970克石墨P15B-CH(日本炭素NIPPON CARBON CO.,LTD购得)、30克丁苯橡胶(SBR)与1500毫升水搅拌均匀配成负极浆料,用拉浆机均匀涂布到铜箔的两面,经过125℃真空加热干燥1小时,辊压,裁片制得790毫米(长)×57.5毫米(宽)×85微米(厚)的负极,每片负极上含有5.1克负极活性物质石墨。
3、电池的装配
将上述得到的正极、负极与厚度为20微米的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隔膜卷绕成一个方型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组,并将该电极组纳入65毫米(长)×34毫米(宽)×4.5毫米(厚)的方形电池铝壳中。该电池的标称容量(额定容量)为1300毫安时。
4、电解液的制备:
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照重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在上述混合溶剂中加入15重量%的添加剂甲***基甲基碳酸酯,并将上述混合物总质量的12.7重量%的LiPF6溶解其中,获得电解液。
在干燥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小于35%),将4.7克上述电解液注入上述方形电池铝壳中进行一次注液,进行化成,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1。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在电解液的制备步骤中,在电解液中加入溶剂总量8重量%的添加剂甲***基乙基碳酸酯。化成后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2。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在电解液的制备步骤中,在电解液中加入溶剂总量0.08重量%的添加剂壬基十聚氧乙烯碳酸钾。化成后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3。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中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在电解液的制备步骤中,在电解液中加入溶剂总量的5重量%添加剂二甲氧基***。化成后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4。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在电解液的制备步骤中,在电解液中加入溶剂总量的2重量%的添加剂四聚乙二醇基二甲基醚。化成后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5。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在电解液的制备步骤中,在电解液中加入溶剂总量0.05重量%的添加剂十二烷基六聚氧乙烯基端位碳酸钾。化成后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6。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在电解液的制备步骤中,在电解液中加入溶剂总量15重量%的甲***基甲基碳酸酯,还加入溶剂总量的2重量%的亚硫酸乙烯酯(ES)。化成后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A7。
对比例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的是,所述电解液为将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照质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在上述混合溶剂中加入5重量%的乙酰胺,并加入上述混合物总质量的12.7%重量的LiPF6,得到电解液。化成后得到参比锂离子二次电池AC1。
实施例8-14
将上述按照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制得的电池在22℃条件下,用BK-7024(广州蓝奇公司)二次电池性能检测装置,以1C恒压给待测电池充电至4.2伏,充电截止电流20毫安,然后再以1C的电流恒流放电至3.0伏,得到电池初始容量。
1、电池循环性能测试:
将上述按照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制得的电池在22℃条件下,用BK-7024(广州蓝奇公司)二次电池性能检测装置,重复以1C(1300毫安)恒压给待测电池充电至4.2伏,充电截止电流20毫安;再以1C放电至3.0伏的充放电过程,记录第500次的循环结束的电池放电容量以及循环前后电池的内阻,并按下式计算电池容量剩余率和平均次衰减率:
容量剩余率(%)=(第500次放电容量/电池初始容量)×100%;
平均次衰减率(‰)=10×(1-容量剩余率)/循环次数。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电池样品   首次内阻(毫欧)   终止内阻(毫欧)   电池初始容量(毫安时)   第500次放电容量(毫安时)   容量剩余率(%)   平均次衰减率(‰)
  A1   23.3   30.7   1410   1180   83.7   0.326
  A2   23.5   30.6   1408   1194   85.4   0.292
  A3   24.4   32.3   1403   1177   84.9   0.302
  A4   23.6   30.7   1408   1214   86.2   0.276
  A5   23.8   31.0   1402   1202   85.7   0.286
  A6   24.6   33.1   1405   1191   84.8   0.304
  A7   23.6   30.8   1402   1200   85.6   0.288
  AC1   25.3   56.6   1390   861.8   62.0   0.760
2、低温倍率放电性能测试:
将上述按照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制得的电池在22℃条件下,用BK-7024(广州蓝奇公司)二次电池性能检测装置,以1C恒压给待测电池充电至4.2伏,充电截止电流20毫安;搁置10分钟,再分别以0.2C、0.5C、1C放电到2.75伏;记录电池对应的放电容量,并按下式计算电池的放电倍率(%):
放电倍率(%)=(放电容量/电池初始容量)×100%。
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电池样品   2C倍率(%)   5C倍率(%)   10C倍率(%)
  A1   99.1   98.5   97.4
  A2   99.7   98.9   98.2
  A3   99.8   99.2   99.2
  A4   99.3   98.7   98.5
  A5   99.5   98.8   99.1
  A6   98.9   98.2   97.3
  A7   99.6   98.6   99.3
  AC1   98.4   97.9   95.9
3、85℃高温稳定性能测试:
将上述按照实施例1-7以及对比例制得的电池在22℃条件下,用BK-7024(广州蓝奇公司)二次电池性能检测装置,以1C恒压给待测电池充电至4.2伏,充电截止电流20毫安;然后放在85℃环境中放置48h。将电池自然冷却到常温,然后以1C放电到3.0V,记录电池的放电容量,并按下式计算电池容量剩余率。并测量电池在高温放置前后的厚度变化。
容量剩余率(%)=(放电容量/电池初始容量)×100%。
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电池样品   初始厚度/mm   最终厚度/mm   厚度变化/mm   电池初始容量(毫安时)   放电容量(毫安时)   容量剩余率(%)
  A1   6.43   7.34   0.91   1410   1083   76.8
  A2   6.41   7.13   0.72   1408   1110   78.8
  A3   6.44   7.30   0.86   1403   1090   77.7
  A4   6.42   7.17   0.75   1405   1097   78.1
  A5   6.43   7.28   0.85   1402   1106   78.9
  A6   6.45   7.34   0.89   1405   1071   76.2
  A7   6.43   7.17   0.74   1402   1110   79.2
  AC1   6.45   9.18   2.73   1390   841   60.5
从表1和表2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保持常温循环性能较好的前提下,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含有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的电解液的导电能力高。
从表1和表3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保持常温循环性能较好的前提下,电池经过高温贮存后,电池的厚度变化非常小,容量剩余率高,说明含有本发明提供的添加剂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很高。

Claims (11)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含有溶剂、电解质和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式1
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为烷基、卤代烷基、酯基、羰基化合物、亚胺基、叔胺基、苯基、取代苯基、-SO3Na、-SO3K、-CO2Na、-CO2K;R3~R6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原子、C1~C3的烷基或C1~C3的卤代烷基;n为1~1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n为1~4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R1、R2所含的碳原子总数不大于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为甲***基甲基碳酸酯、二乙氧基***、四聚乙二醇基二甲基醚、二缩三乙二醇基甲基乙基醚、四聚乙二醇甲基酚基醚、十二烷基六聚氧乙烯基端位硫酸钠或壬基十聚氧乙烯碳酸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以电解液质量为基准,所述添加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以电解液质量为基准,所述添加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γ-丁内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甲丙酯、甲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乙酸乙酯、甲硫醚、二乙基亚硫酸酯、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乙酰胺、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环丁砜、二甲亚砜、亚硫酸二甲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选自LiPF6、LiClO4、LiBF4、LiAsF6、LiSiF6、LiB(C6H5)4、LiCl、LiBr、LiAlCl4、LiBOB、LiCF3SO3、LiC4F9SO3、LiN(CxF2x+1SO2)(CyF2y+1SO2)及LiI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式中x和y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还含有成膜剂,所述成膜剂选自二氧化碳、二硫化碳、二氧化硫、碳酸亚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亚硫酸丙烯酯、碳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以电解液的质量为基准,所述成膜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5重量%。
1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和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电极组包括依次卷绕或叠置的正极、隔膜和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为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解液。
CN2009101051103A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Active CN101783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51103A CN101783422B (zh)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51103A CN101783422B (zh)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3422A CN101783422A (zh) 2010-07-21
CN101783422B true CN101783422B (zh) 2012-11-21

Family

ID=4252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51103A Active CN101783422B (zh) 2009-01-16 2009-01-16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3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582A (zh) * 2010-12-29 2012-07-04 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CN102651486B (zh) * 2011-02-25 2014-05-28 张智斌 锂离子电池氧化还原对添加剂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CN102637901B (zh) * 2012-04-24 2014-07-16 广州市云通磁电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2939B (zh) * 2013-07-02 2017-08-29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高压电解液
CN103872396B (zh) * 2014-03-27 2016-06-08 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 抑制钛酸锂电池产气的电解液
DE102015223610A1 (de) * 2015-11-27 2017-06-0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Neue Vorbehandlungsmethode für Aktivmaterialien für Lithium-Ionen-Batterien
WO2017190364A1 (zh) * 2016-05-06 2017-11-0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33A (zh) * 2017-02-22 2017-06-20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隔膜、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55415A (zh) * 2017-11-29 2018-06-12 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488696B (zh) * 2021-06-04 2022-08-02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高浸润性电解液
CN113506912B (zh) * 2021-06-17 2022-10-21 山东玉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6984A (en) * 1984-07-04 1986-08-19 Societe Les Piles Wonder Process for stabilizing primary electrochemical generators with reactive anodes made from zinc, aluminium or magnesium and an anode for such a generator stabilized by this process
CN1191629A (zh) * 1995-06-02 1998-08-26 永备有限公司 电化学电池添加剂
CN1199408A (zh) * 1996-08-20 1998-11-18 大曹株式会社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US20070099089A1 (en) * 2003-06-19 2007-05-03 Katsuhito Miura Crosslinked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06984A (en) * 1984-07-04 1986-08-19 Societe Les Piles Wonder Process for stabilizing primary electrochemical generators with reactive anodes made from zinc, aluminium or magnesium and an anode for such a generator stabilized by this process
CN1191629A (zh) * 1995-06-02 1998-08-26 永备有限公司 电化学电池添加剂
CN1199408A (zh) * 1996-08-20 1998-11-18 大曹株式会社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US20070099089A1 (en) * 2003-06-19 2007-05-03 Katsuhito Miura Crosslinked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us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3422A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3422B (zh) 一种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3782817B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用电解液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液电池
US11876223B2 (en) Neg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y and lithium metal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EP2863468B1 (en) Electrolyt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using same
EP2833468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02013515B (zh) 锂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用其的锂电池及锂电池的操作方法
US20030054259A1 (en) Nonaqueous secondary cell
KR20190004232A (ko) 전해질 첨가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비수전해액
KR20190033448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비수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1673852B (zh) 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KR102255538B1 (ko) 이차전지용 폴리머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EP2230711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power supply comprising the same
JP4711639B2 (ja) 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0816208B1 (ko)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온이차 전지
KR20150050507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JP2006179458A (ja) 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JP2019053983A (ja) 非水電解液用添加剤、非水電解液電池用電解液、及び非水電解液電池
EP1691441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JP4785735B2 (ja) 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CN101593851B (zh) 一种添加剂组合物及含有该添加剂组合物的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599556A (zh) 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及含该添加剂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4156535A (zh) 一种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及动力车辆
CN101740821B (zh) 一种电解液以及含有该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146544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以及含有该电解液的电池
JP2006286570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