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4732B -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 Google Patents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64732B
CN101764732B CN200810187916.7A CN200810187916A CN101764732B CN 101764732 B CN101764732 B CN 101764732B CN 200810187916 A CN200810187916 A CN 200810187916A CN 101764732 B CN101764732 B CN 101764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ni
outlet
mpls label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79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64732A (zh
Inventor
孙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879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64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64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4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64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64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设备,方法包括:入口UNI-N节点接收来自UNI-C节点第一请求消息,通过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第一、第二和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出口UNI-C节点根据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自身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出口UNI-N节点根据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及自身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入口UNI-N节点根据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上游入接口标签及自身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自身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从而提高建立效率。

Description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EVC,EthernetVirtual Connection)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通过在传统光网络的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之间引入控制平面,由于控制平面使用了基于网际协议(IP,International Protocol)的链路管理协议(LMP,LinkManagement Protocol)、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流量工程(OSPF-TE,OpenShortest Path First-Traffic Engineering)和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协议,从而具有自动邻居、自动链路和自动拓扑发现功能,以及业务端到端自动创建功能。
随着业务的全IP化,网络的扁平化,IP+光将是主要的网络结构形态。IP+光技术通过光网络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以光速传输大量的数据和语音,其在数据/传输平面层次是通过电路或分组两类接口相连,电路类型的接口包含各种速率的承载在同步数字序列的数据包(POS,Packet Over SDH)和G.709(灰光或彩光)接口等,分组类型接口包含各种速率的以太口(GE,10GE,40GE等)和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接口。而在控制层面层次,主要是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相连,实现IP层和光层的互动。由于承载IP化业务的经济性和带宽灵活的原因,IP+光通过以太网互联的比例逐渐增大,已成趋势。
根据城域以太网论坛(MEF,Metro Ethernet Forum)的定义,以太网专线业务分为以太网专线(EPL,Ethernet Private Line)和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其中,EPL是基于端***换的,而EVPL是基于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标签交换,EVPL业务中UNI-N节点要识别UNI-C节点发送过来的以太包中的VLAN标签,并根据配置的VLAN交叉,将以太包通过某个以太网虚拟连接(EVC,Ethernet Virtual Connection)发送出去。
但是,由于部分路由器对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的支持要优于对VLAN的支持,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MPLS的EVPL业务,该技术与基于VLAN标签交换的EVPL类似,区别是以太包中使用的交换标签为MPLS标签。为提供EVPL业务,需要建立EVC,目前是通过网络管理***(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在业务经过的光节点上逐点配置的方式创建实现的。
但是,发明人在对上述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建立EVC的方法中,需要对经过的光节点逐点手工配置MPLS标签转发项,因此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建立EVC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能够提高基于MPLS的EVC的建立效率。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EVC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入口用户网络接口网络侧UNI-N节点接收来自入口用户网络接口客户侧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通过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出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出口UNI-C节点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出口UNI-N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后,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所述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EVPL业务的网络,该网络包括入口UNI-C节点、入口UNI-N节点、出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C节点,所述入口UNI-C节点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一接收单元,所述入口UNI-N节点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第三发送单元和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所述出口UNI-N节点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所述出口UNI-C节点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第三标签分配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入口UNI-N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入口UNI-N节点返回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入口UNI-C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和携带有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所述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建立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以太网虚拟链路,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通过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一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入口UNI-N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出口UNI-C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一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出口UNI-N节点的第二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的第三标签分配单元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如下的节点设备:另一种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其中: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游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游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对应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下游节点分配的所述下游节点的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第一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分配本节点设备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MPLS标签和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所分配的MPLS标签,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上游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对应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所分配的标签。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扩展UNI协议,由入口UNI-C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时,通过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和第三请求消息中均携带有参数用以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出口UNI-C节点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出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入口UNI-N节点再根据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以及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连接建立方法是由节点之间自行发起的,自动配置所经过的各个节点的MPLS标签转发项,不需要逐点进行手工配置,因此可以提高基于MPLS的以太网虚拟连接的建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定义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建立EVC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建立EVC的方法信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建立EVC的方法信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三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四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五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六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七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EVPL业务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建立EVC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能够提高基于MPLS的EVC的建立效率。
首先,为描述方便,对本申请文件中所涉及的概念进行如下定义:定义业务发起的源节点为入口节点,如入口用户网络接口客户侧(UNI-C,User-Network-Interface Client Side)节点、入口用户网络接口网络侧(UNI-N,User-Network-Interface Network side)节点;业务终止的宿节点为出口节点,如出口UNI-C节点、出口UNI-N节点。定义消息从源节点到宿节点的传输方向为正向,定义消息从宿节点到源节点的传输方向为反向,即定义入口UNI-C节点至出口UNI-C节点为正向,入口UNI-N节点至出口UNI-N节点为正向,出口UNI-C节点至入口UNI-C节点以及出口UNI-N节点至入口UNI-N节点为反向。相对于当前节点,靠近源节点的节点为上游节点,靠近宿节点的节点为下游节点。例如,入口UNI-C节点是入口UNI-N节点的上游节点,入口UNI-N节点是出口UNI-N节点的上游节点,出口UNI-N节点是出口UNI-C节点的上游节点。对于介于源节点和宿节点之间的节点,可以通过4个UNI接口与相邻的上下游节点交互,为描述方便,定义靠近源节点且消息信号输入的接口为上游入接口,靠近宿节点且消息信号输出的接口为下游出接口;对于双向业务,还定义靠近宿节点且消息信号输入的接口为下游入接口,靠近源节点且消息信号输出的接口为上游出接口。参照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定义示意图,分别有A、B、C三个节点,A为源节点,C为宿节点,B为A与C之间的中间节点,则A是B的上游节点,C是B的下游节点,B是A的下游节点、C的上游节点,B有4个接口,接口1为上游入接口、接口2为下游出接口,接口3为下游入接口,接口4为上游出接口。每个节点均可分配本节点的上、下游入接口和上、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如无特别说明,某个节点分配的上、下游入接口和上、下游出接口的标签均指本节点上、下游入接口和上、下游出接口的标签,而非指其上游节点或下游节点的上、下游入接口和上下游出接口的标签。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建立EVC的方法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S201、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来自入口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S202、入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通过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S203、出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在本步骤中,出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确定入口UNI-N节点请求建立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S204、出口UNI-C节点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在本步骤中,出口UNI-C节点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确定出口UNI-N节点请求建立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出口UNI-C节点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S205、出口UNI-N节点接收到第一响应消息后,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其中,IP网络设备***主要由两个平面组成:数据转发平面和路由控制平面。路由控制平面只要是负责路由协议的处理,路由表和转发表的生成,向外提供管理接口等功能,由于这些并不需要线速的处理能力,只是需要可以灵活地添加各种特性,因此往往使用高性能的CPU就可以满足路由控制平面的要求;而数据转发平面主要是负责数据包接收,查表,分类,过滤,Qos处理和交换等实时处理功能。
在MPLS体系中,路由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是无连接的,利用现有IP网络实现;数据转发平面(Forwarding Plane,也称为数据平面,Data Plane)是面向连接的,可以使用ATM、帧中继等二层网络。MPLS使用短而定长的标签(label)来封装分组,在数据平面实现快速转发。在控制平面,MPLS拥有IP网络强大灵活的路由功能,可以满足各种新应用对网络的要求。
出口UNI-N节点将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由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作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并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则可以根据所述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标签和下游出接口的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如果将上游入接口对应的MPLS标签表示为上游入接口.标签,下游出接口对应的MPLS标签表示为下游出接口.标签,则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可以表示为: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表示映射关系。当出口UNI-N节点通过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接收到入口UNI-N节点方向发送的数据包时,会根据所述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将MPLS头中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节点.标签替换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然后将数据包通过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转发。
S206、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第二响应消息后,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同样,入口UNI-N节点将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作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并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则可以根据所述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标签和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如果将上游入接口对应的MPLS标签表示为上游入接口.标签,下游出接口对应的MPLS标签表示为下游入接口.标签,则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可以表示为: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其中,“→”表示映射关系。当入口UNI-N节点通过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接收到入口UNI-C节点方向发送的数据包时,会根据所述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将MPLS头中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节点.标签换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然后把数据包通过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转发。
入口UNI-C节点将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作为入口UNI-C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则通过所述入口UNI-C节点下游出接口发送到入口UNI-N节点的数据包携带的标签为入口UNI-C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
通过以上流程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后,即可传递EVPL业务,具体过程如下:入口UNI-C节点将入口UNI-N节点返回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封装在要发送的数据包的MPLS头中,通过已建立的以太网虚拟连接发送到入口UNI-N节点,入口UNI-N节点通过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接收到数据包,根据已建立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将所述数据包中MPLS头中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换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并通过已建立的以太网虚拟连接发送到出口UNI-N节点,出口UNI-N节点通过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接收到数据包,根据已建立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将所述数据包中MPLS头中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换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并通过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发送到出口UNI-C节点,从而实现基于MPLS的EVPL业务。由于是节点之间直接通过消息交互建立的以太网虚拟连接,是节点之间自动配置的,不需要逐点手工配置,因此可以提高基于MPLS的以太网虚拟连接的建立效率。
参照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建立EVC的方法信令流程图,以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Engineering)实现以太网虚拟连接的建立过程进行说明。RSVP-TE作为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的一个补充协议,用于为MPLS网络建立标签交换路径。为了建立一个交换连接,用户通过UNI接口使用路径(Path)消息发起连接建立请求。此请求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用户。如果此请求通过了认证,目的端会使用资源预留(Resv)消息向源端用户发送一个成功指示。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Path消息后,可以先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如果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则可以通过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以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具体步骤如下:
S301、入口UNI-C节点发送Path消息到入口UNI-N节点,Path消息中可以包含以太网发送者流量规格(Ethernet SENDER_TSPEC,Ethernet Sender TrafficSpecification)对象用于表示发送者创建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所述消息中还可以携带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Path消息中包含通用标签请求(Generalized Label Request)对象,可以设置其中的LSP EncodingType=Ethernet(2),G-PID=Ethernet(33),Switching Type=EoMPLS L2SC(TBA);
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主要包括:业务等级、约定信息速率、约定突发速率和超出突发速率等。
在本实施例中,Path消息中携带有发送者所创建的业务类别(TSPEC)的信息,例如,Path消息中携带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表示发送者要创建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而如果是同步数字系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业务,可以携带SONET/SDH SENDER_TSPEC对象。
LSP Encoding Type表示标签交换路径编码类型,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用取值为2表示Ethernet。
G-PID用于表示通用净荷标识(Generalized Payload Identifier),标识业务承载的客户信号类型,比如EPL和EVPL业务承载的都是Ethernet信号,可以用G-PID=Ethernet。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用取值为33表示Ethernet。
Switching Type=EoMPLS L2SC(TBA)用于表示交换类型为具有数据链路层承载能力的MPLS承载的以太网,数据链路层为开放式***互联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中的第2层,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即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是向网络层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TBA(To Be Assigned)表示具体取值待标准组织分配。
S302、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Path消息后,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如果存在,则根据Path消息中携带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判断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Path消息中所携带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如果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则选择某条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作为信令的下一跳出接口;如果没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则可以通过ASON已有的信令机制增加已有以太网虚拟链路的带宽满足所述EVPL业务;如果不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或者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无法调整带宽,可以通过ASON已有的信令机制新建一条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的以太网虚拟链路;
在ASON中,由客户端设备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 NetworkInterface)发起并创建的连接称为交换连接(SC,Switched Connection),SC机制使ASON能够实现按需带宽(BoD,Bandwidth on Demand)的功能,满足网络业务越来越动态化的需求。
通过判断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并在有满足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时,选择某条满足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作为信令的下一跳出接口,可以共享资源,提高链路资源的利用率。而在没有满足流量参数的资源时,通过ASON已有的信令机制增加已有以太网虚拟链路的带宽,或者在不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时重新建立一条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这种共享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以及增加已有虚拟链路带宽或建立一条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的方法,可以满足各种动态带宽申请和调整的业务需求。
S303、入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Path消息,Path消息中携带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用于表示发送者创建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所述消息中还携带有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设置携带的Generalized LabelRequest对象中的LSP Encoding Type=Ethernet(2),G-PID=Ethernet(33),Switching Type=EoMPLS L2SC(TBA);
所述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和Generalized Label Request对象,以及对象中所设置的参数与S301中的含义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S304、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Path消息,Path消息中携带的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与Generalized Label Request对象与S301和S303中的相同;
S305、出口UNI-C节点根据来自出口UNI-N节点的Path消息,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Resv消息,Resv消息中的通用标签(Generalized Label)对象携带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S306、出口UNI-N节点收到出口UNI-C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出口UNI-C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中的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成功后,出口UNI-N节点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Resv消息,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携带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由于出口UNI-N节点收到的Resv消息中所携带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中的标签值为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值,表示为:上游入接口.标签,将其作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表示为:下游出接口.标签,并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表示为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因此可以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其中:“→”表示将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映射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后,出口UNI-N节点收到从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来的数据包后,会根据已建立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变化MPLS标签后,从对应的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中发送出去。
S307、入口UNI-N节点收到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的标签值,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成功后,入口UNI-N节点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Resv消息,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携带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同样,入口UNI-N节点将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作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并分配本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从而可以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可以表示为: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表示将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映射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
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Path消息后,也可以不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直接建立一条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流程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后,即可传递基于MPLS的EVPL业务,将业务数据包从入口UNI-C节点传输到出口UNI-C节点,由于是节点之间直接通过消息交互建立的连接,是节点之间自动配置的,不需要逐点手工配置,因此可以提高基于MPLS的以太网虚拟连接的建立效率。
参照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EVPL业务的方法信令流程图,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连接是双向连接,以支持双向业务,具体流程如下:
S401、入口UNI-C节点发送Path消息到入口UNI-N节点,Path消息中包含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用于表示发送者创建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所述消息中还携带有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Path消息中还包含GeneralizedLabel Request对象,可以设置其中的LSP Encoding Type=Ethernet(2),G-PID=Ethernet(33),Switching Type=EoMPLS L2SC(TBA),且在上游标签(Upstream Label)对象中携带入口UNI-C节点分配的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建立双向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设置的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和Generalized LabelRequest对象及对象中具体参数的含义与实施例二相同,具体参数的设置也可以采用同样的设置方式,不再详述。
Upstream Label对象用于表示所需建立的连接是双向连接,在上游节点向相邻的下游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中携带,Upstream Label对象携带的是上游节点在该上游节点下游入接口分配的MPLS标签。下游节点收到上游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后,如果发现有Upstream Label对象,则认为所请求的连接是双向的。
可选的,可通过建议标签(Suggested Label)或标签集(Label Set)对象携带入口UNI-C节点指定的入口UNI-C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在普通的建立单向连接的流程中,由下游节点分配该下游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为了使该下游节点相邻的上游节点有控制权,可以使用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携带上游节点指定的该上游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不论是由上游节点分配该上游节点下游出接口的标签,还是由下游节点分配该下游节点上游入接口的标签,目的都是为了使上游节点的下游出接口的标签与下游节点的上游入接口的标签相同。
S402、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Path消息后,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如果存在,则根据Path消息中携带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判断在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Path消息中所携带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如果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则选择某条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作为信令的下一跳出接口;如果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没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则可以通过ASON已有的信令机制增加已有以太网虚拟链路的带宽来满足新的EVPL业务;如果不存在已有以太网虚拟链路或者已有以太网虚拟链路无法调整带宽,则可以通过ASON已有的信令机制新建一条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的以太网虚拟链路。
S403、入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Path消息,消息携带EthernetSENDER_TSPEC对象用于表示发送者创建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所述消息中还携带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设置携带的Generalized Label Request对象中的LSP Encoding Type=Ethernet(2),G-PID=Ethernet(33),SwitchingType=EoMPLS L2SC(TBA)。并且,为建立双向连接,在Upstream Label对象中携带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当需要建立双向连接时,入口UNI-N节点还可以从Upstream Label中获取入口UNI-C节点分配的入口UNI-C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将该标签作为入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表示为:入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标签,入口UNI-N节点可以分配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标签,即: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标签,从而可以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可以表示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标签→入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标签,“→”表示映射关系。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映射关系也可以采用映射表的方式实现。
可选的,通过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来携带入口UNI-N节点指定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
S404、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Path消息,消息中携带的Ethernet SENDER_TSPEC对象和Generalized Label Request对象与步骤S401和S403中的相同,且为建立双向连接,Upstream Label对象中携带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当需要建立双向连接时,出口UNI-N节点从Upstream Label中获取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将该标签作为出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表示为:出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标签,出口UNI-N节点分配出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表示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标签,从而可以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表示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标签→出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标签,“→”表示将出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标签映射为出口UNI-N节点上游出接口标签。
可选的,通过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携带出口UNI-N节点指定的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
S405、出口UNI-C节点根据来自出口UNI-N节点的Path消息,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Resv消息,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携带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标签值与其上游节点出口UNI-N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中携带的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的标签值相同。
出口UNI-C节点收到Path消息中包含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所述对象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指定的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因此,将所述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值复制到出口UNI-C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中即可使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与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标签相同。
在普通的建立单向连接的流程中,当前节点上游入接口的标签是由下游节点分配的,为了使上游节点有控制权,可以使用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实现上游节点分配该上游节点下游出接口的标签。
S406、出口UNI-N节点接收到出口UNI-C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后,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的标签值,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表示将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映射为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建立成功后,出口UNI-N节点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Resv消息,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Label对象携带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且标签值与其上游节点入口UNI-N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中携带的SuggestedLabel或Label Set对象的标签值相同。
S407、入口UNI-N节点收到下游节点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Resv消息后,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的标签值,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入口UNI-N上游入接口.标签→入口UNI-N下游出接口.标签,“→”表示将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标签映射为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标签。建立成功后,入口UNI-N节点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Resv消息,Resv消息中的Generalized Label对象携带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且标签值与其上游节点入口UNI-C节点发送的Path消息中携带的Suggested Label或Label Set对象的标签值相同。
通过上述流程即可建立入口UNI-C节点与出口UNI-C节点之间的双向连接,进而可以在上述连接上运行双向EVPL业务。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建立EVC连接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上述方法所对应的节点设备进行对应描述:
参照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一结构示意图,节点设备500包括:第一发送单元501、第一接收单元502,其中:
第一发送单元501,用于向下游节点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用以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一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下游节点返回的所述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下游节点分配的该下游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节点设备具体可以是入口UNI-C节点设备,用于发起建立一条以太网虚拟连接的请求,通过向下游节点发送消息请求建立一条以太网虚拟连接,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用以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并接收下游节点返回的携带有下游节点分配的所述下游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的响应消息,从而与其他节点配合建立一条以太网虚拟连接。采用节点设备一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不需要逐点手工配置,只需要各个节点之间通过消息交互就可以自动建立,因此可以提高基于MPLS的以太网虚拟连接的建立效率。
参照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二结构示意图,节点设备600包括:第二接收单元601、第二发送单元602、第三接收单元603、第一标签分配单元604、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605和第三发送单元606,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上游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二发送单元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三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下游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对应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下游节点分配的所述下游节点的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第一标签分配单元604,用于根据第三接收单元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分配本节点设备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605,用于根据第三接收单元603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MPLS标签和第一标签分配单元604所分配的MPLS标签,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
第三发送单元606,用于向上游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对应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所分配的标签。
该节点设备具体可以是出口UNI-N节点设备。
还可对上述节点设备进行扩展,参照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三结构示意图,与节点设备二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节点设备在节点设备二基础上,还可扩展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701,且所述第二接收单元601接收到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所述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7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建立以太网虚拟链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602用于通过所述以太网虚拟链路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该节点设备具体可以是入口UNI-N节点设备。
对入口UNI-N节点设备还可作进一步的扩展,参照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四结构示意图,该节点设备在节点设备三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第一判断单元801、第二判断单元802和选择单元803,其中:
第一判断单元801,用于在第二接收单元601接收到上游节点发送的消息时,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并在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时,触发第二判断单元802;在不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时,触发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701;
第二判断单元802,用于判断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并在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时,触发选择单元803,在没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时,触发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701;
选择单元803,用于选择一条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602,用于通过所述选择单元803选择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该节点设备通过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以及存在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所述第二接收单元602接收到的消息中携带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并在存在时,选择已存在的一条以太网虚拟链路向下游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从而可以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参照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五结构示意图,在节点设备四基础上,还可扩展以太网链路资源调整单元901,用于当所述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的资源无法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时,增加所述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的带宽;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603用于通过所述增加带宽后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下游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通过调整以太网虚拟链路的带宽,所述节点设备可以满足各种动态带宽申请和调整的业务需求。
在节点设备三至六基础上,还可作进一步的扩展,以建立双向连接,进而支持双向EVPL业务。
参照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六结构示意图,以在节点设备三基础上进行扩展进行说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602接收到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上游节点分配的所述上游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节点设备还包括:第二标签分配单元1001和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1002,其中:
第二标签分配单元1001,用于分配本节点设备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601接收到的所述上游节点的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和第二标签分配单元1001分配的MPLS标签,建立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603所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标签分配单元1001分配的MPLS标签。
参照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七结构示意图,节点设备1100包括:第四接收单元1101、第三标签分配单元1102和第四发送单元1103,其中:
第四接收单元1101,用于接收上游节点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建立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三标签分配单元1102,用于在接收到上游节点发送的消息时,根据消息中的参数分配本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第四发送单元1103,用于向上游节点返回所述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三标签分配单元1102所分配的MPLS标签。
所述节点设备具体可以是出口UNI-C节点设备,用于接收上游节点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参数分配本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上游节点返回响应消息,所返回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分配的本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从而与其他节点配合建立一条以太网虚拟连接。采用上述设备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不需要逐点配置,因此可以提高基于MPLS的以太网虚拟连接的建立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现EVPL业务的网络,参照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EVPL业务的网络结构示意图,该网络包括:入口UNI-C节点1201、入口UNI-N节点1202、出口UNI-N节点1203和出口UNI-C节点1204,其中:
入口UNI-C节点1201,用于向入口UNI-N节点1202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接收入口UNI-N节点1202返回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1202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1202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入口UNI-N节点1202,用于接收所述入口UNI-C节点1201发送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通过入口UNI-N节点1202和出口UNI-N节点1203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1203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接收出口UNI-N节点1203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1203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1203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分配入口UNI-N节点1202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N节点1203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1203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1203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向入口UNI-C节点1201返回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1202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1202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出口UNI-N节点12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C节点1204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接收出口UNI-C节点1204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1204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1204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分配出口UNI-N节点1203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1204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1203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1204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向入口UNI-N节点1202返回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1203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1203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出口UNI-C节点1204,用于接收出口UNI-N节点1203发送的第三请求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分配出口UNI-C节点1204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1203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1204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1204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建立EVC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入口用户网络接口网络侧UNI-N节点接收来自入口用户网络接口客户侧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通过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出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出口UNI-C节点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出口UNI-N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后,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后,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并根据所述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所述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并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为接收到所述入口UNI-C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建立的;或者,
所述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在接收到所述入口UNI-C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前已经存在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UNI-N节点接收到的来自入口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所述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为在接收到所述来自入口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前已经存在时,所述通过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包括:
入口UNI-N节点判断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如果有,则选择一条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如果没有,则增加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的带宽,使其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再选择该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来自入口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参数用以表示入口UNI-C节点指定的入口UNI-C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入口UNI-N节点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的第三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由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为所述入口UNI-C节点指定的入口UNI-C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入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参数用以表示入口UNI-N节点指定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N节点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由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为所述入口UNI-N节点指定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的第三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参数用以表示出口UNI-N节点指定的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C节点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由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为所述出口UNI-N节点指定的出口UNI-N节点下游出接口的MPLS标签。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建立的以太网虚拟连接为双向连接时,所述来自入口UNI-C节点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入口UNI-C节点分配的入口UNI-C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入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入口UNI-C节点分配的入口UNI-C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由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
所述入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所述出口UNI-N节点根据所述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
所述出口UNI-N节点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的第三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6.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游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下游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下游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对应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下游节点分配的所述下游节点的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第一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分配本节点设备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中所携带的MPLS标签和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所分配的MPLS标签,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上游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对应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所分配的标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备还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和选择单元,其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并在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时,触发第二判断单元;在不存在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时,触发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已有的以太网虚拟链路是否有满足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并在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时,触发选择单元,在没有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资源时,触发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
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建立以太网虚拟链路;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一条满足所述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的以太网虚拟链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触发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时,通过所述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触发所述第二判断单元时,通过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携带有上游节点分配的所述上游节点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还包括:第二标签分配单元和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其中:
第二标签分配单元,用于分配本节点设备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上游节点的下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和第二标签分配单元分配的MPLS标签,建立反向MPLS标签转发项;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所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有所述第二标签分配单元分配的MPLS标签。
9.一种实现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UNI-C节点、入口UNI-N节点、出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C节点,所述入口UNI-C节点包括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一接收单元,所述入口UNI-N节点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第三发送单元和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所述出口UNI-N节点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第一标签分配单元、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所述出口UNI-C节点包括第四接收单元、第三标签分配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入口UNI-N节点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入口UNI-N节点返回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入口UNI-C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和携带有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所述以太网虚拟链路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的以太网流量工程参数建立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以太网虚拟链路;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通过入口UNI-N节点和出口UNI-N节点之间所建立的以太网虚拟链路向出口UNI-N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出口UNI-N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一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分配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
所述入口UNI-N节点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入口UNI-C节点返回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入口UNI-N节点分配的入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入口UNI-N节点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向出口UNI-C节点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参数表示请求的连接是以太网虚拟连接,且所请求的标签为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出口UNI-C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一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分配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以及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在数据转发平面建立正向MPLS标签转发项;
所述出口UNI-N节点的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入口UNI-N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N节点分配的出口UNI-N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出口UNI-N节点的第二发送单元发送的第三请求消息;
所述第三标签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请求消息中的参数,分配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所述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向出口UNI-N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出口UNI-C节点的第三标签分配单元分配的出口UNI-C节点上游入接口的MPLS标签。
CN200810187916.7A 2008-12-23 2008-12-23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Active CN101764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7916.7A CN101764732B (zh) 2008-12-23 2008-12-23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7916.7A CN101764732B (zh) 2008-12-23 2008-12-23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4732A CN101764732A (zh) 2010-06-30
CN101764732B true CN101764732B (zh) 2012-11-07

Family

ID=42495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7916.7A Active CN101764732B (zh) 2008-12-23 2008-12-23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4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081B (zh) 2011-03-31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多次转向方法、装置和***
CN104348648B (zh) * 2013-07-31 2017-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性能故障最小测量对象的获取方法、装置及***
CN104579967A (zh) * 2013-10-18 2015-04-29 宇宙互联有限公司 传输路径控制设备
US10257065B2 (en) 2016-02-01 2019-04-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ing virtual link monitoring
CN112511382B (zh) * 2020-11-24 2022-03-29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FlexE通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539A (zh) * 2004-09-15 2006-03-22 株式会社东芝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媒体装置
CN1848756A (zh) * 2005-04-15 2006-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与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互通的故障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539A (zh) * 2004-09-15 2006-03-22 株式会社东芝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法以及媒体装置
CN1848756A (zh) * 2005-04-15 2006-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与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互通的故障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4732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rrel et al. GMPLS: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s
CN100461755C (zh) 基于mpls te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节点设备
EP1953956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leaf-node network element of the multicasting tre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de network element thereof
CN101779198B (zh) 用于桥接网络中的流预留的方法、节点和***
US78730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erving network resources for pseudo point-to-point connections
Gumaste et al. Light-trails: a novel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onduct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hamania et al. A survey of inter-domain peering and provisioning solution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ptical networks
CN101212455B (zh)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
US20090122707A1 (en) Multi-layer cascading network bandwidth control
CN101764732B (zh) 建立以太网虚拟连接的方法、网络和节点设备
US9787607B2 (en) End-to-end provisioning of Ethernet Virtual Circuits
CN100531157C (zh) 一种二层vpn和三层vpn互联互通的实现方法
WO2012071909A1 (zh) 业务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0499589C (zh) 一种建立端到端伪线仿真的多跳伪线的方法
EP223995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p/optical convergence
CN109039945A (zh) 一种协议报文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754059B (zh) 一种光分组网络中多业务分级驱动的二级标签转发方法
CN102201970B (zh) 一种对关联双向lsp进行路由优化的方法及***
Bongale et al. Analysis of link utilization in MPLS enabled network using OPNET IT Guru
CN101488900A (zh) 在下一代网络中传送业务的实现方法及***
US7042882B2 (en) Layer-structured path setup method and node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ame
CN101577932B (zh) 在下一代网络中传送业务的实现方法及***
CN100349437C (zh) 在mpls环网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Hadjiantonis et al. Evolution to a converged layer 1, 2 in a global-scale, native ethernet over WDM-based optical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Li et al. Cheetah virtual label switching router for dynamic provisioning in ip optica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