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46225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225A
CN101746225A CN200910207949A CN200910207949A CN101746225A CN 101746225 A CN101746225 A CN 101746225A CN 200910207949 A CN200910207949 A CN 200910207949A CN 200910207949 A CN200910207949 A CN 200910207949A CN 101746225 A CN101746225 A CN 101746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block
tire
inclination ditch
traverse furrow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7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6225B (zh
Inventor
中野敬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6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6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2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越野路行驶时的牵引性能和横向抓地性能的充气轮胎。其设置有:内横沟(3),其从向车辆安装时内侧胎面边缘(Ti)相对于轮胎周向以80~90度的角度(θ1)延伸;第一倾斜沟(4),其从内横沟的内端(3i)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70度的角度(θ2)并且与转动方向(R)反方向且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侧(To);第二倾斜沟(5),其从内横沟的内端与第一倾斜沟反方向并且以与第一倾斜沟的交叉角度(α)为70~110度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侧(To)。由此具备包括多列矩形花纹块列(7)的外侧花纹块列(10),其中该矩形花纹块列沿周向隔开设置有被第一倾斜沟和第二倾斜沟划分并且倾斜的矩形花纹块(6)。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拉力赛或场地越野赛(Dirt Trial)等中能够提高牵引性能和横向抓地性能等的适合用于不平整的道路行驶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在越野(All Terrain)行驶中使用的不平整的道路行驶用的充气轮胎,需要高水平地兼顾用于牢固地抓住路面来将驱动力传递给路面的牵引性能、和用于在转弯时抑制轮胎横向滑动的横向抓地性能。因此,以往关于胎面花纹中的花纹块形状或沟形状等提出有各种方案(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8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80230号公报。
为了兼顾上述两个性能,需要根据行驶条件有效地使用胎面花纹中花纹块的边缘。然而,在以往的胎面花纹中关于这样的边缘配置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特别是还存在:对轮胎赋予横移角时的横向抓地性能较低且横向滑动比较大这样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以在胎面部的车辆外侧的区域包括多列矩形花纹块列等为基础,该矩形花纹块列,是将由以特定的倾斜角度延伸的第一倾斜沟和第二倾斜沟划分并且倾斜的矩形花纹块沿周向隔开设置而成,从而能够以高水平提高牵引性能和横向抓地性能。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关于轮胎赤道左右非对称的花纹块花纹并且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和转动方向,其特征在于,内横沟,其从向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边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80~90度的角度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隔开设置;第一倾斜沟,其从上述内横沟的内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70度的角度并与上述转动方向反方向且延伸到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边缘侧;第二倾斜沟,其从上述内横沟的内端以与第一倾斜沟反方向且与上述第一倾斜沟的交叉角度为70~110度倾斜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侧,并且通过设置上述内横沟、上述第一倾斜沟以及上述第二倾斜沟,从而在比上述内横沟的内端更外侧的区域具备包括多列矩形花纹块列的外侧花纹块列,其中上述矩形花纹块列沿周向隔开设置有被上述第一倾斜沟和第二倾斜沟划分且倾斜的矩形花纹块。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矩形花纹块的沿着第一倾斜沟的花纹块长度b和与该第一倾斜沟为直角方向的花纹块长度a之比b/a为1.0~1.6。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形成于车辆最内侧的矩形花纹块列的矩形花纹块从其踏面的重心到轮胎赤道的轮胎轴向距离是胎面接地宽度的5%以下。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横沟不到达轮胎赤道而在其之前形成终点,并且从该内横沟与第一倾斜沟的交点到轮胎赤道的轮胎轴向距离是胎面接地宽度的20%以上且25%以下。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花纹块列包括:踏面面积最大的大花纹块和踏面面积最小的小花纹块,小花纹块的踏面面积是大花纹块的踏面面积的90%以上。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胎面部且在离内侧胎面边缘端为胎面接地宽度的7~15%的位置上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的内周向沟,并且在上述内周向沟与内侧胎面边缘之间划分周向长度大于轴向长度的纵长花纹块。
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内横沟之间形成从上述内周向沟沿轮胎轴向延伸到第一倾斜沟或第二倾斜沟的内副横沟。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设置有:内横沟,其从向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边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80~90度的角度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第一倾斜沟,其从内横沟的内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70度的角度并与转动方向反方向且延伸到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边缘侧;第二倾斜沟,其从内横沟的内端以与第一倾斜沟反方向且与上述第一倾斜沟的交叉角度为70~110度倾斜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侧。由此在比内横沟的内端更外侧的区域形成包括多列矩形花纹块列的外侧花纹块列,其中上述矩形花纹块列沿周向隔开设置有被第一倾斜沟和第二倾斜沟划分且倾斜的矩形花纹块。
这样的充气轮胎在泥泞地或沙地等越野行驶中花纹块充分地把持路面因而发挥较高的牵引性能。特别是,几乎所有沿轮胎轴向延伸的内横沟在直行时提供优越的牵引性能。另外,在对轮胎赋予较大的横移角的转弯时,在车辆外侧并且转弯外侧的充气轮胎中,能够使倾斜的矩形花纹块的边缘以接近与车辆的横向滑动方向相正交的方向接地。由此,在转动时能够相对于路面发挥较高的摩擦力,进而抑制横向滑动获得较高的横向抓地性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高水平提高牵引性能和横向抓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安装于车辆的状态的仰视简图。
图2是其左轮的平面展开图。
图3是从上方透视转动时的充气轮胎的接地面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2i...内侧胎面部;2o...外侧胎面部;3...内横沟;4...第一倾斜沟;5...第二倾斜沟;6...矩形花纹块;7...矩形花纹块列;8...梯形花纹块;9...梯形花纹块列;10...外侧花纹块列;Ti...内侧胎面边缘;To...外侧胎面边缘;M...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仰视将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安装于四轮上的车辆M时的仰视简图,图2是安装于其左轮1L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2的平面展开图。这里,图1中车辆M是前轮转向方式的四轮汽车,符号F表示该车辆行进方向(前方)。
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被指定了向车辆M安装的安装方向和转动方向。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形成在胎面部2的花纹块花纹的作用而对轮胎分别指定了其转动方向R和车辆M的右轮1R用的轮胎或者左轮1L用的轮胎。即,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分别包括右轮1R用的轮胎和左轮1L用的轮胎。另外,将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等,例如通过文字或者图案等表示于轮胎1的胎侧部。
上述胎面部2具有:内侧胎面部2i,其形成在安装于车辆时从朝向车辆M内侧的内侧胎面边缘Ti到轮胎赤道C的区域;外侧胎面部2o,其形成从朝向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边缘To到轮胎赤道C的区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花纹块花纹的性能,上述内侧胎面部2i和外侧胎面部2o关于轮胎赤道C以非对称的花纹形成。
在此,上述各胎面边缘Ti及To被规定为: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同时加载正规载荷,并以外倾角为0°接地成平面时的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每一侧中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端。另外,该胎面边缘Ti和To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为胎面接地宽度TW。
另外,“正规轮辋”为在包括轮胎所依据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是按每一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此外,“正规内压”为在包括轮胎所依据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一轮胎规定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
此外,“正规载荷”为在包括轮胎所依据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一轮胎规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加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负载能力(LOAD CAPACITY)”。另外,在哪一种规格都不存在的情况下,适用轮胎厂商的推荐值。
如图2所示,在胎面部2上设置:内横沟3,其从内侧胎面边缘Ti相对于轮胎周向以80~90度的角度θ1向轮胎赤道C侧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第一倾斜沟4,其从内横沟3的内端3i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70度的角度θ2且与上述转动方向R反方向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To;第二倾斜沟5,其从内横沟3的内端3i以与第一倾斜沟4反方向且与第一倾斜沟4的交叉角度α为70~110度倾斜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侧To。
利用上述各沟3至5,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在比内横沟3的内端3i更靠近车辆外侧的区域,形成包括多列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列的矩形花纹块列7的外侧花纹块列10,该矩形花纹块列7由被第一倾斜沟4和第二倾斜沟5划分并且倾斜的矩形花纹块6沿周向隔开设置而成。在具备这样的花纹块花纹的充气轮胎1中,在泥泞道路或者沙石道路等越野行驶中,能够通过矩形花纹款6或者内横沟3的边缘充分把持路面,发挥较高牵牵引性能。
上述内横沟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被设定为80~90度。当上述角度θ1小于80度时,则在直行行驶时不能充分获得牵引性能。特别是在轮胎以负外倾角安装于车辆M时,在直行时内侧胎面部2i的接地压增大,因此易产生那样的缺陷。这里,在内横沟3的上述角度θ1小于90度时,该内横沟3向与轮胎的转动方向R同方向或反方向倾斜均可。
本实施方式的内横沟3以直线沟形成,然而也可以是弯曲或曲折的曲线沟。在这样的曲线沟的情况下,将内横沟的角度θ1作为连接沟中心线两端的直线与轮胎周向线构成的角度来测量。
另外,越野路面与干燥沥青路面相比μ较小非常易打滑。因此,在高速行驶时能够产生45~70度左右非常大的横移角。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中,在产生了这样较大的横移角时,矩形花纹块6的沿着第一倾斜沟4的边缘6e有效地作为对路面的阻力而工作,因此第一倾斜沟4的上述角度θ2与以往相比设定得较大为45~70度。
图3是从上方透视对轮胎1赋予较大的横移角δ的转弯时的接地面形状的图。转弯时在转弯外侧的充气轮胎1(例如将转向盘向右转的右转弯状态的左轮1L)中,对矩形花纹块6的沿着第一倾斜沟4的花纹块边缘6e作用较大的横向力f。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该花纹块边缘6e能够以与横向力f近似呈直角,即以与车辆M的横向滑动方向近似正交的方向接地。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即使在易打滑的越野路面也能够获得较高的横向抓地性能,可以发挥优越的转弯性能。
在此,在第一倾斜沟4的上述角度θ2小于45度或者超过70度时,在越野路面的转弯时,矩形花纹块6的上述花纹块边缘6e的长边方向均接近与车辆的横向滑动方向平行的方向,因此不能获得充分的横向抓地力,所以不是优选的。在最佳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角度θ2为60度以下,更优选为55度以下。
另外,第二倾斜沟5与第一倾斜沟4的交叉角度α需为70~110度。如果该交叉角度α超过110度,则矩形花纹块6的转动方向先着地侧的角部6A附近的刚性局部降低,并且此处转弯时的应力集中而产生抓地力降低和不均匀磨损。反之,在上述交叉角度α为70度以下时,则与该交叉角度α面对的矩形花纹块6的角部6B的刚性局部降低,还是有可能产生与上述同样的缺陷。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倾斜沟5与该第二倾斜横沟5所连通的最外侧胎面边缘To侧的第一倾斜沟4连通并形成终点。由此,防止在外侧胎面边缘To形成较小的三角形状的陆地部。
优选地,上述矩形花纹块6沿着第一倾斜沟4的花纹块长度b,和与该第一倾斜沟4呈直角方向的花纹块长度a之比(b/a)为1.0以上,特别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即,矩形花纹块6特别优选是沿着第一倾斜沟4的纵长形状。
这样的矩形花纹块6能够确保沿着第一倾斜沟4的花纹块边缘6e更长,更进一步提高转弯时的横向抓地性能。然而,若上述比(b/a)过大时,则有可能因矩形花纹块6的轮胎周向刚性等降低而引起直行时牵引力不足或横向抓地力的降低。根据这样的观点,优选地上述比(b/a)为1.6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花纹块列10应当包含的全部的矩形花纹块列7均由踏面面积实质上相等的矩形花纹块6构成。这样,转弯时与路面有力地接触的矩形花纹块6的踏面面积实质上相等,因此各花纹块间的接地压没有偏差,从而能够使矩形花纹块6均匀地磨损。这里,矩形花纹块6的踏面面积实质上相等是指,除了完全相同的情况以外鉴于间距变化等至少包括两个踏面面积之差为5%以下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花纹块列10的构成包括:上述三列矩形花纹块列7和一列梯形花纹块9,其配置于车辆最外侧并且将梯形的花纹块8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即,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花纹块列10包括四列花纹块列。在转弯时,接地中心位于比胎面部2的轮胎赤道C更靠近车辆外侧,并且以外侧花纹块列10为主与路面接地,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外侧花纹块列10中包括四列花纹块列,因此在转弯时能够使更多的花纹块边缘接地从而发挥充分的横向抓地性能。
为了防止在外侧花纹块列10的不均匀磨损,也可以使梯形花纹块8的踏面面积与矩形花纹块6的踏面面积近似。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梯形花纹块9在外侧花纹块列10中为踏面面积最大的大花纹块。另一方面,矩形花纹块6在外侧花纹块列10中为踏面面积最小的小花纹块。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各花纹块6及8的不均匀磨损,在外侧花纹块列10中优选小花纹块(矩形花纹块6)的踏面面积为大花纹块(梯形花纹块)的踏面面积的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
另外,外侧花纹块列10中形成于车辆最内侧的矩形花纹块列7i的矩形花纹块6,优选地设置在从其踏面6a的重心G到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距离L1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5%以下的位置。这样,通过将矩形花纹块6的重心G配置在轮胎赤道C附近,有助于提高胎面中央部的花纹刚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抗不均匀磨损性和直行稳定性。
另外,对于内侧胎面部2i,可以实施各种改进。例如,可以使内横沟3不到达轮胎赤道C而在其之前形成终点。在内横沟3超过轮胎赤道C延伸时,则减少外侧花纹块列10所占的区域,进而有可能降低横向抓地力。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从内横沟3与第一倾斜沟4的交点P到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距离L2,可以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0%以上并且25%以下。通过这样设定上述距离L2,即使在不平整的道路中,也能兼顾提高硬质路面和软质路面双方的行驶性能。另外,能够不降低内侧胎面部2i的花纹刚性而形成外侧花纹块列10,其中该花纹块列10包括至少三列具有足够的花纹块刚性的矩形花纹块列7,更优选为四列。这里,如图2所示,将内横沟3与第一倾斜沟4的交点P规定为各沟中心线的交点。
此外,关于内侧胎面部2i,优选地在距离内侧胎面边缘Ti间隔胎面接地宽度TW的7~15%的轮胎轴向距离L3的位置,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的一条内周向沟11(位于内周向沟11的沟中心线)。另外,优选地在该内周向沟22与内侧胎面边缘Ti之间,形成被内横沟3划分并且轮胎周向长度长于轴向长度的纵长花纹块12。
在车辆M转弯时,对于转弯内侧的轮胎(例如将转向盘向右转的右转弯状态中的右轮1R),内侧胎面部2i与路面更多地接地并被拽离向转弯外侧。此时,设置于内侧胎面部2i的纵长花纹块12,成为向车辆外侧拽离时的阻力,有助于抑制横向滑动。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这样的效果,优选为内周向沟11以与轮胎周向平行的直线状延伸。同样地,纵长花纹块12的轮胎周向长度c与轮胎轴向长度d之比(c/d),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并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
此外,可以在轮胎周向相邻的横沟3、3之间,更优选地在它们的中间位置形成内副横沟14,该内副横沟14从内周向沟11沿轮胎轴向延伸到第一倾斜沟4或第二倾斜沟5。本实施方式的内副横沟14与内横沟3平行延伸。在内侧胎面部2i上,在纵长花纹块12的轮胎赤道C侧,被这样的内副横沟14划分为轮胎轴向长度大于轮胎周向长度的横长的内梯形花纹块15。该内梯形花纹块15在内侧胎面部2i上充分地确保轮胎轴向的边缘成分,因此有助于直行行驶时获得较高的牵引性。
对于上述内横沟3、第一倾斜沟4及第二倾斜沟5的各沟宽度GW1~GW3或者各沟深度,虽未特殊限定,然而无论哪一个过小时,均有可能降低在泥泞道路等软质路面上的充分的牵引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沟宽度GW1~GW3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另外,上述横沟3及倾斜沟4和5的沟深度优选为10mm以上。
另一方面,如果内横沟3、第一倾斜沟4及第二倾斜沟5的各沟宽度GW1~GW3或者各沟深度过大,则花纹块刚性降低而在碎石路或硬实的硬土路等上有可能不能获得充分的牵引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优选地上述沟宽度GW1~GW3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2mm以下。同样地,沟深度优选为11.5mm以下,
特别优选第一倾斜沟4的沟宽度GW2大于第二倾斜沟5的沟宽度GW3。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弯时的横向抓地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也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实施例:
分别试作了具有表1表示规格的充气轮胎(尺寸:205/65R15),对于各测试轮胎评价了牵引性能及横向抓地性能。另外,至于表1未记载的部分,实施例及比较例全部相同。
在测试中,将各轮胎安装于四轮驱动车(2000cc)的所有轮上,使其在一圈2km的泥土测试路线上以高速行驶四圈,并通过两名驾驶员的官能分别以五分法(数值越大越好)评价了牵引性能、横向抓地性能、制动性能以及转向响应性。另外,用肉眼观察了测试行驶后的外侧花纹块列的磨损状况。车辆为具有车轮负外倾角,其角度为2度。
对于上述牵引性能,主要是以直行行驶时的驱动以及减速时为中心进行了评价。对于横向抓地性能,是综合地评价了转弯时的初始响应性、转弯中的横向滑动量以及转弯出口开始时的抓地感等。对于制动性能是以制动器的灵敏度为基准,转向响应性是以开始转向时的响应等为基准进行了评价。
测试结果等示于表1中。
表1: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内横沟的角度θ1(度)   90   90   90   90   90   90   90
第一倾斜沟的角度θ2(度)   0   25   25   25   50   50   50
第一、第二倾斜沟的交叉角度α(度)   57   82   100   115   107   107   86
矩形花纹块之比(b/a)   0.35   0.57   0.57   0.50   1.38   1.38   1.45
距离L1/TW    (%)   16.8   16.4   16.3   16.5   16.3   1.6   1.6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比较例4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距离L2/TW    (%)   0   1.9   1.9   1.9   -2.5   12.0   12.0
距离L3/TW    (%)   10   10   10   10   10   10   10
牵引性能(五分法)   5   3   3   3   4   4   5
横向抓地性能(五分法)   3   3   2   2   4   4.5   5
制动性能(五分法)   5   3   3   3   4   4.5   5
转向响应性(五分法)   3   3   2   2   3   4   5
磨损状况(五分法)   3   3   2   1   3   3   5
测试的结果可以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大幅度地提高了牵引性及横向抓地性能等。

Claims (7)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关于轮胎赤道左右非对称的花纹块花纹并且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安装方向和转动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轮胎具备:
内横沟,其从向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边缘相对于轮胎周向以80~90度的角度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隔开设置;
第一倾斜沟,其从所述内横沟的内端相对于轮胎轴向以45~70度的角度并与所述转动方向反方向且延伸到车辆安装时朝向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边缘侧;
第二倾斜沟,其从所述内横沟的内端以与第一倾斜沟反方向且与所述第一倾斜沟的交叉角度为70~110度倾斜延伸到外侧胎面边缘侧,并且
通过设置所述内横沟、所述第一倾斜沟以及所述第二倾斜沟,从而在比所述内横沟的内端更外侧的区域具备包括多列矩形花纹块列的外侧花纹块列,
其中所述矩形花纹块列沿周向隔开设置有被所述第一倾斜沟和第二倾斜沟划分且倾斜的矩形花纹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花纹块的沿着第一倾斜沟的花纹块长度b和与该第一倾斜沟为直角方向的花纹块长度a之比b/a是1.0~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车辆最内侧的矩形花纹块列的矩形花纹块从其踏面的重心到轮胎赤道的轮胎轴向距离是胎面接地宽度的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横沟不到达轮胎赤道而在其之前形成终点,并且
从该内横沟与第一倾斜沟的交点到轮胎赤道的轮胎轴向距离是胎面接地宽度的20%以上且2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花纹块列包括:踏面面积最大的大花纹块和踏面面积最小的小花纹块,
小花纹块的踏面面积是大花纹块的踏面面积的9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且在离内侧胎面边缘端为胎面接地宽度的7~15%的位置上设置沿轮胎周向连续的内周向沟,并且
在所述内周向沟与内侧胎面边缘之间划分周向长度大于轴向长度的纵长花纹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内横沟之间形成从所述内周向沟沿轮胎轴向延伸到第一倾斜沟或第二倾斜沟的内副横沟。
CN 200910207949 2008-12-12 2009-11-02 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7256 2008-12-12
JP2008317256A JP4705671B2 (ja) 2008-12-12 2008-12-12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225A true CN101746225A (zh) 2010-06-23
CN101746225B CN101746225B (zh) 2013-01-16

Family

ID=4234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794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225B (zh) 2008-12-12 2009-11-0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05671B2 (zh)
CN (1) CN1017462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100A (zh) * 2014-06-27 2016-01-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091676A (zh) * 2018-01-29 2019-08-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384377A (zh) * 2018-06-29 2021-02-19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雪地性能改善的胎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7363B2 (ja) * 2015-04-03 2018-09-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0612B2 (ja) * 1998-03-20 2002-08-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1121922A (ja) * 1999-10-25 2001-05-0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63416B2 (ja) * 1999-12-21 2003-0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16355B2 (ja) * 2002-07-26 2008-07-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17756B2 (ja) * 2004-07-12 2010-08-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44056B2 (ja) * 2006-08-07 2009-03-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04996B2 (ja) * 2007-05-17 2010-07-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100A (zh) * 2014-06-27 2016-01-2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270100B (zh) * 2014-06-27 2018-03-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091676A (zh) * 2018-01-29 2019-08-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JP2019130929A (ja) * 2018-01-29 2019-08-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024447B2 (ja) 2018-01-29 2022-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2384377A (zh) * 2018-06-29 2021-02-19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雪地性能改善的胎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225B (zh) 2013-01-16
JP4705671B2 (ja) 2011-06-22
JP2010137770A (ja) 201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6632B (zh) 充气轮胎
JP488628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899178B2 (en) Pneumatic tire
EP3213932B1 (en) Tire
US20020011291A1 (en) Pneumatic tire
JP471351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757260B (zh) 轮胎
JP20100129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835636A (zh) 充气轮胎
JP7106982B2 (ja) タイヤ
US9776458B2 (en) Tire for a heavy vehicle, and arrangement of tires on the drive axle and on the steering axle
CN104044409A (zh) 充气轮胎
JP200803726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S61222806A (ja) 車輪駆動車とそのラジアルタイヤの改良
US5329980A (en) Asymmetric tire tread with two aquachannels
CN102189900A (zh) 充气轮胎
US5425406A (en) Asymmetric tire tread with an aquachannel
CN101746225B (zh) 充气轮胎
JP411635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049975A (zh) 充气轮胎
CN110091676A (zh) 轮胎
AU2016201516B2 (en) Tyre
EP3670209B1 (en)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CN110234520A (zh) 汽车轮胎
EP3539799B1 (en) Tire with main kerfs and sub-kerf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