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5020A -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 Google Patents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5020A
CN101715020A CN200810304775A CN200810304775A CN101715020A CN 101715020 A CN101715020 A CN 101715020A CN 200810304775 A CN200810304775 A CN 200810304775A CN 200810304775 A CN200810304775 A CN 200810304775A CN 101715020 A CN101715020 A CN 101715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inductor
detecting block
false touch
fa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304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元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304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5020A/zh
Priority to US12/414,899 priority patent/US2010008530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715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5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话防误触方法,其用于触控式手机通话时的防误触,该触控式手机包括触控式按键,该通话防误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误触侦测区块,该误触侦测区块包含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当该感应器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则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并发送触发信号至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锁住该触控式按键;当物体远离该感应器时,该误触侦测区块未被触发而不发送触发信号至该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接收不到该误触信号时,即执行指令使该触控式按键不被锁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通话防误触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Description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话防误触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多功能及智能化手机的应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触控式手机,由于可实现触摸控制、手写输入等功能,使用更为便利,因而深受人们欢迎。然而,在用户使用触控式手机接听电话时,由于脸颊容易碰触到触控屏幕而引起误操作,导致通话中断等使用不便的情况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触控式手机的防误触方法如下:计算触摸面积;将触摸面积与预设定的面积比较;当触摸面积为预设定面积以上时,将触摸操作识别为错误输入,相反则识别为正常输入。如此,可防止用户脸部接触触摸屏而发送错误指令的情况发生。然而采用上述触控式手机,用户在实际通话过程中,脸部通常不会大面积接触到触控屏,而只是摩擦触碰到触控屏的局部位置,接触面积仍然较小,因此该防误触方法并不能准确检测到人脸的接触而将其识别为错误输入,导致用户在通话过程中的误操作机率依然较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通话时的误操作的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一种通话防误触方法,其用于触控式手机通话时的防误触,该触控式手机包括触控式按键,该通话防误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误触侦测区块,该误触侦测区块包含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
当该感应器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则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并发送触发信号至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锁住该触控式按键;当物体远离该感应器时,该误触侦测区块未被触发而不发送触发信号至该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接收不到该误触信号时,即执行指令使该触控式按键不被锁住。
一种触控式手机,包括触控式按键,该触控式手机设置有误触侦测区块,该触控式手机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及中央处理器;该误触侦测区块内设置有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该感应器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该集成电路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相连,用于响应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的信号,并经过处理后发送给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
该触控式手机可在使用者接听电话时,实现锁住触控式按键的功能,以避免使用者的脸部触碰触控式按键而引起误操作;当使用者结束通话后,该触控式按键可自动解锁,实现正常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触控式手机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手机的误触侦测区块与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的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通话防误触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的触控式手机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触控式手机及其防误触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一的触控式手机10包括一个触控式按键区域11、一个听筒12及一个显示屏13,触控式按键区域11位于显示屏13下方,且设置有多个触控式按键111;听筒12位于显示屏13上方的中部。
触控式手机10还包括一个误触侦测区块15,其设置于听筒12的周围。误触侦测区块15包含两个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151,该两个感应器151分别设置于听筒12的左右两侧。当某一个感应器151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误触侦测区块15不被触发。当两个感应器151同时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误触侦测区块15才被触发。
感应器151可选自电容式感应器、红外式感应器、光电式感应器、超声波式感应器中的至少一种。当感应器151为电容式感应器时,其可检测到接近的物体所引起的电容值的变化;当感应器151为红外式感应器时,其可检测到接近的物体所发射的红外线;当感应器151为光电式感应器时,其可检测到接近的物体所引起的光强度的变化;当感应器151为超声波式感应器时,其可检测到超声波被接近的物体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的变化。
请参阅图2,手机10内设置有集成电路16及中央处理器18,集成电路16与中央处理器18电性相连,用于响应误触侦测区块15被触发的信号,并经过处理后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8执行与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手机10内的集成电路16可通过硬件或固化的软件方式,在误触侦测区块15被触发的情况下,发送物体接近的动作信号至中央处理器18。在误触侦测区块15未被触发的情况下,停止发送物体接近的动作信号至中央处理器18。
请参阅图3,触控式手机10的防误触原理如下:当使用者启动触控式手机10的通话功能时,会将触控式手机10贴近脸颊,此时使用者的身体某部位,如耳朵或脸颊会与听筒12接近,当听筒12两侧的感应器151同时感应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时,误触侦测区块15被触发,并发送触发信号至中央处理器18,中央处理器18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锁住触控式按键111。如此,即使使用者在通话过程中,脸颊触碰到触控式按键区域11,触控式按键111也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从而有效避免误操作所引起的通话中止等非使用者意愿的情况发生。当使用者结束通话时,会将触控式手机10拿开,此时触控式手机10远离使用者脸颊,听筒12两侧的感应器151未同时感应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则误触侦测区块15未被触发而不发送触发信号至中央处理器18,中央处理器18接收不到触发信号时,即执行指令使触控式按键111解锁,这时可对触控式按键111进行正常的操作。
可以理解,误触侦测区块15所设置的感应器151不限于两个,当感应器15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时,也可实现本发明的通话防误触功能。本发明的感应器15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或多个,该两个或多个感应器151分散设置于误触侦测区块15内。当只有其中一个感应器151发生感应时,误触侦测区块15不会被触发,当两个感应器151同时发生感应时,或多个感应器151的一半以上同时发生感应时,误触侦测区块15才被触发。如此,可避免使用者在日常操作中,并非通话而只因手指无意间靠近某一个感应器151,即导致锁屏而引起使用不便的情况发生。由于使用者通话时,耳朵接近手机10的面积较大,两个或多个感应器151可同时发生感应,则误触侦测区块15被触发使得触控式按键111被锁住而避免误操作。因此,感应器15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或多个时,可更为准确地判断出使用者是否真实处于通话状态,而使得手机10的使用更为便利及人性化。
请参阅图4,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的触控式手机20与较佳实施例一的触控式手机10相似,其亦包括一个触控式按键区域21及一个误触侦测区块25,触控式按键区域21内设有多个触控式按键211。不同之处在于:误触侦测区块25设置于触控式按键区块21的周围,且误触侦测区块25包含四个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251,该四个感应器251分别位于误触侦测区块25的四个边角处。当四个感应器251同时发生感应时,误触侦测区块25即被触发而通过手机20内部的集成电路发送触发信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锁住触控式按键211。
使用者在正常操作触控式手机20的过程中,手指同时接近四个感应器251的几率很小,因此不会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导致锁键。而当使用者通话时,脸颊接近手机20的面积较大,通常四个感应器251可同时发生感应,则误触侦测区块25被触发使得触控式按键211被锁住而避免误操作。因此,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二也可较为准确地判断出使用者是否真实处于通话状态,而启动通话防误触功能,使用较为便利。
可以理解,较佳实施例二的感应器251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还可为两个或多个。两个感应器251可设置于触控式按键区块21对角线上的两个边角处,且当两个感应器251同时发生感应时,误触侦测区块25被触发。多个感应器251可分散设置于误触侦测区块25内,当一半以上的感应器251同时发生感应时,误触侦测区块25即被触发。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仅设有一个触控屏,触控式按键区域被整合于触控屏中的触控式手机,且同样可有效防止使用者通话过程中的误操作。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话防误触方法,其用于触控式手机通话时的防误触,该触控式手机包括触控式按键,该通话防误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误触侦测区块,该误触侦测区块内设置有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
当该感应器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则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并发送触发信号至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锁住该触控式按键;当物体远离该感应器时,该误触侦测区块未被触发而不发送触发信号至该中央处理器,该中央处理器接收不到该误触信号时,即执行指令使该触控式按键不被锁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防误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该至少两个感应器分散设置于该误触侦测区块内;当该至少两个感应器中只有一个感应器发生感应时,该误触侦测区块不被触发;当该至少两个感应器中一半以上的感应器发生感应时,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防误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为电容式感应器、红外式感应器、光电式感应器、超声波式感应器中的至少一种。
4.一种触控式手机,包括触控式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式手机设置有误触侦测区块,该触控式手机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及中央处理器;该误触侦测区块内设置有可感应到接近的物体的感应器,该感应器感应到接近的物体时,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该集成电路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相连,用于响应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的信号,并经过处理后发送给该中央处理器执行与该触发信号对应的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该至少两个感应器分散设置于该误触侦测区块内;当该至少两个感应器中只有一个感应器发生感应时,该误触侦测区块不被触发;当该至少两个感应器中一半以上的感应器发生感应时,该误触侦测区块被触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式手机还包括听筒,该误触侦测区块设置于该听筒周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感应器分别设置于该听筒两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式手机还包括触控式按键区域,该误触侦测区块设置于该触控式按键区域周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的数量为四个,且该四个感应器分别设置于该误触侦测区块的四个边角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手机,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器为电容式感应器、红外式感应器、光电式感应器、超声波式感应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0810304775A 2008-10-08 2008-10-08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Pending CN101715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4775A CN101715020A (zh) 2008-10-08 2008-10-08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US12/414,899 US20100085307A1 (en) 2008-10-08 2009-03-31 Touch control mobile phone and anti-misoperatio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4775A CN101715020A (zh) 2008-10-08 2008-10-08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5020A true CN101715020A (zh) 2010-05-26

Family

ID=42075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304775A Pending CN101715020A (zh) 2008-10-08 2008-10-08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85307A1 (zh)
CN (1) CN101715020A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641A (zh) * 2008-11-28 2010-06-2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02133A (zh) * 2011-04-26 2011-09-28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221925A (zh) * 2011-04-22 2011-10-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输入识别方法
WO2012009891A1 (zh) * 2010-07-21 2012-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按键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2495768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指令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2761670A (zh) * 2012-07-26 2012-10-3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容触摸屏手机通话中误操作的方法
WO2012151977A1 (zh) * 2011-08-10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唤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880402A (zh) * 2012-09-14 2013-0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解锁***
CN102946472A (zh) * 2012-10-24 2013-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3185679A1 (zh) * 2012-12-10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手机供电和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29972A (zh) * 2012-07-02 2014-01-22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键盘***
CN103914196A (zh) * 2013-01-04 2014-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确定电子设备的触摸按键输入的有效性的方法
CN104423661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防止触摸屏误触摸的方法
WO2016110146A1 (zh) * 2015-01-07 2016-07-1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及虚拟按键的处理方法
CN106791047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908313A (zh) * 2017-11-22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1480034A (zh) * 2017-12-22 2020-07-3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用于操作烹饪设备的方法
CN113395389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屏幕误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85631A (zh) * 2021-07-20 2021-10-0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4960A (zh) * 2008-08-08 2010-02-1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组合键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2833400A (zh) * 2012-08-10 2012-12-19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亮屏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2833419B (zh) * 2012-08-31 2014-11-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控制屏幕状态的方法及终端
CN102917091B (zh) * 2012-10-26 2016-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红外线接近感应器结构和触摸屏智能手机
CN102938820B (zh) * 2012-12-03 2015-06-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手机接近唤醒方法和装置
CN103176653A (zh) * 2013-03-13 2013-06-26 向运明 手持式装置触控显示屏防误触方法
CN103401961B (zh) * 2013-07-23 2015-10-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点亮手机屏幕的方法和***
CN106303055B (zh) * 2016-08-23 2019-07-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亮屏控制装置、移动终端及方法
CN106506825A (zh) * 2016-10-26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728522A (zh) * 2017-10-26 2018-02-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防误触按键结构、防误触方法以及家用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3076B2 (en) * 2005-09-30 2009-12-15 Apple Inc. Automated response to and sensing of user activity in portable devices
US8417296B2 (en) * 2008-06-05 2013-04-09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roximity-based radio power control
US8189429B2 (en) * 2008-09-30 2012-05-29 Apple Inc. Microphone proximity detection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641A (zh) * 2008-11-28 2010-06-2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2009891A1 (zh) * 2010-07-21 2012-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按键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2340300A (zh) * 2010-07-21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摸按键锁定方法及装置
CN102221925A (zh) * 2011-04-22 2011-10-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输入识别方法
CN102221925B (zh) * 2011-04-22 2013-04-1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输入识别方法
CN102202133B (zh) * 2011-04-26 2013-11-27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202133A (zh) * 2011-04-26 2011-09-28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12151977A1 (zh) * 2011-08-10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唤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495768A (zh) * 2011-12-14 2012-06-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指令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2495768B (zh) * 2011-12-14 2014-04-0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指令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3529972A (zh) * 2012-07-02 2014-01-22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键盘***
CN102761670A (zh) * 2012-07-26 2012-10-3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容触摸屏手机通话中误操作的方法
CN102880402A (zh) * 2012-09-14 2013-0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解锁***
CN102880402B (zh) * 2012-09-14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及解锁***
CN102946472A (zh) * 2012-10-24 2013-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3185679A1 (zh) * 2012-12-10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手机供电和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3636A (zh) * 2012-12-10 2014-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手机供电和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14196A (zh) * 2013-01-04 2014-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确定电子设备的触摸按键输入的有效性的方法
CN103914196B (zh) * 2013-01-04 2018-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确定电子设备的触摸按键输入的有效性的方法
CN104423661A (zh) * 2013-08-29 2015-03-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防止触摸屏误触摸的方法
WO2016110146A1 (zh) * 2015-01-07 2016-07-1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及虚拟按键的处理方法
CN106791047A (zh) * 2016-12-05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908313A (zh) * 2017-11-22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7908313B (zh) * 2017-11-22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1480034A (zh) * 2017-12-22 2020-07-31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及用于操作烹饪设备的方法
CN113395389A (zh) * 2020-03-13 2021-09-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屏幕误触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85631A (zh) * 2021-07-20 2021-10-0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85307A1 (en) 2010-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5020A (zh) 通话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触控式手机
CN103699454B (zh) 一种计算机***触摸屏损坏的应急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US8452338B2 (en) Telephone call and alarm control methods for a cell phone
US20060012577A1 (en) Active keypad lock for devices equipped with touch screen
US20090167717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creen lock method thereof
CN107194228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3634466B (zh) 一种防误触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98732B (zh) 滑动控制在终端人机交互的实现方法
KR20120084860A (ko) 정전식 터치스크린 단말기에서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CN103019596B (zh) 一种基于触摸屏实现虚拟按键操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644960A (zh) 组合键防误触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465768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屏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45781A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1237636A (zh) 一种手机用触摸屏
CN102314290A (zh) 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设备及其解锁方法
CN106502470A (zh) 防止触摸按键误触发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1820510A (zh) 触摸控制电视机及其实现方法
AU2014381262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3188362A (zh) 来电接听挂断管理***及方法
CN101471995A (zh) 具有防止按键误动作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CN107179849A (zh) 终端及其输入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29408A (zh) 终端及其输入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34607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622115B (zh) 一种不依赖于操作***的具有键盘功能的触摸屏装置及方法
CN108700990B (zh) 一种锁屏方法、终端及锁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