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3418A - 离心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3418A
CN101713418A CN200810166143A CN200810166143A CN101713418A CN 101713418 A CN101713418 A CN 101713418A CN 200810166143 A CN200810166143 A CN 200810166143A CN 200810166143 A CN200810166143 A CN 200810166143A CN 101713418 A CN101713418 A CN 101713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centrifugal fan
wind inlet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6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名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66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3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34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离心式风扇包含有扇轮、壳体以及辅助入风流道。扇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中。壳体包含有第一入风口、出风口以及第二入风口。辅助入风流道从第二入风口穿透壳体,并配合扇轮设置使入风气流流向出风口。该离心式风扇除了可以针对位于其附近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外,更可利用将外部的入风流道延伸至距离离心式风扇较远的发热元件处进行吸热,并利用内部的流体分隔结构将热平顺地导引至离心式风扇的内部进行排热。

Description

离心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风扇,特别涉及具有辅助入风口的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笔记本电脑(notebook),为了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需要有散热模块进行有效的散热。若热量聚集在设备内部而无法实时散逸时,将会导致设备内的电子元件无法正常地工作,甚至会使整个设备工作不正常,尤其是电脑***更会因此而死机。然而,笔记本电脑为了适应移动化的市场需求,机壳内部已经无法预留出足够的自然对流空间。由于高频部分在执行散热设计上已面临相当的瓶颈,为有效排除该热量,往往于电子元件上加设一散热器或散热风扇等排热元件以帮助热量的排除。因此,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模块逐渐朝向以离心式风扇产生强制对流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此离心式风扇1适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且此离心式风扇1至少包含涡型外壳10及风扇叶片12。涡型外壳10具有涡型侧板100以及底板102,且涡型外壳10定义出腔体104及出风口106,其中腔体104与出风口106形成涡型流道105,而出风口106处的一侧的涡型侧板100则成舌口形状1000。风扇叶片12的垂直轴2设于腔体104的底板102上,且风扇叶片12平行于垂直轴2。当风扇叶片12转动时,风扇叶片12所驱动的水平方向气流,经由涡型流道105产生动压与静压而将水平方向气流送出。现有的出风口106处利用固定截面的曲面渐扩管道,即舌口形状1000处的涡型侧板100的表面1002平行于垂直轴2,也就是表面1002与底板102的夹角为90°,使气体流动而产生动压与静压,气体就有足够的动压与静压来抵抗外部阻力,达到散热的效果。
然而,对于日趋轻薄短小的笔记本电脑而言,由于笔记本电脑可以容置离心式风扇的空间相对地减少了,这情况亦会使得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与离心式风扇的入风口的距离缩短。当离心式风扇以同样的转数在转动时,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与离心式风扇的入风口的距离过于靠近,会因入风口处的流场受到局限的关系而造成同样位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内,但距离离心式风扇较远的发热元件无法有效地通过离心式风扇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利用将外部的入风流道延伸至距离离心式风扇较远的发热元件处进行吸热,并利用内部的流体分隔结构将热平顺地导引至离心式风扇的内部进行排热。
离心式风扇主要包含有扇轮、壳体以及辅助入风流道。扇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中。壳体包含有第一入风口、出风口以及第二入风口。辅助入风流道从第二入风口穿透壳体,并配合扇轮设置使入风气流流向出风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离心式风扇主要包含有扇轮、壳体以及管体。扇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中。壳体包含有入风口以及出风口。管体部分地从第二入风口伸入壳体内,并配合扇轮设置使入风气流流向出风口。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其可在传统的离心式风扇原本的入风口以外的区域新增一处或一处以上的入风口。并且,本发明所提出的离心式风扇除了可于壳体内设置隔板以作为辅助入风流道,隔板自新增的入风口处朝向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延伸,辅助入风流道并可包含设置于壳体外的延伸件,导通至新增的入风口处。
由此,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离心式风扇除了可以针对位于其附近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外,更可利用将外部的入风流道延伸至距离离心式风扇较远的发热元件处进行吸热,并利用内部的流体分隔结构将热平顺地导引至离心式风扇的内部进行排热。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利用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一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结构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组合图;
图3所示为图2中的离心式风扇沿扇轮的轴向的立体分解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组合图;以及
图5所示为图4中的离心式风扇沿扇轮的轴向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离心式风扇。其主要可在传统的离心式风扇原本的入风口以外的区域新增一处或一处以上的入风口,并且配合辅助入风流道增加对于各处的热源的吸热能力。以下将详述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用以充分解说本发明的特征、精神、优点以及实施上的简便性。
请参阅图2与图3。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3的立体组合图。图3所示为图2中的离心式风扇3沿扇轮32的轴向A1的立体分解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3包含有扇轮32、壳体30以及管体34。扇轮3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30中。离心式风扇3的壳体30主要包含有第一入风口3000、出风口3002以及第二入风口3040。壳体30上的第一入风口3000形成于扇轮32的轴向A1。壳体30上的出风口3002形成于扇轮32的径向(未标示于图中)。壳体30上的第二入风口3040形成于扇轮32的周边处。
上述管体34部分地从壳体30上的第二入风口3040伸入壳体30内以作为辅助入风流道(auxiliary inlet flow channel)。并且,为了能以最大的气流导引力量将管体34内的空气流体抽进离心式风扇3的壳体30内,并顺着壳体30无阻碍地从出风口3002排出,上述管体34***壳体30内的部分配合扇轮32设置使入风气流朝向出风口3002流动,如图2所示。
换句话说,当位于壳体30中的扇轮32转动时,空气流体除了可以从传统的离心式风扇3皆具有的第一入风口3000进风外,还可以从于离心式风扇3的壳体30上额外设置的第二入风口3040凭借着管体34的导引而进风。由此,只要特别针对管体34进行外型上与尺寸上的设计,即可依照需求而将上述管体34朝向特定的方向,或于离心式风扇3的壳体30外延伸至特定距离远处进行吸热的动作。
于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在壳体30上于扇轮32的周边处所设置的第二入风口3040的数目为仅只一个。然而于实际应用中,在壳体30上于扇轮32的周边处设置的第二入风口3040的数目并不限于一个。换言之,可依照设计上的需求(例如,适应至少一个发热元件)而设置一个以上的第二入风口3040。
请参阅图3,由图3可以清楚地得知,离心式风扇3的壳体30可以进一步包含有基座302、侧壁304以及上盖306。上述扇轮32可以进一步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30的基座302。壳体30的侧壁304设置于基座302的边缘并环绕扇轮32。并且,上述出风口3002形成于侧壁304。壳体30的上盖306设置以与侧壁304衔接并覆盖于扇轮32上方。并且,上述第一入风口3000可以形成于上盖306。
在此要说明的是,于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在壳体30上于扇轮32的周边处所设置的第二入风口3040,进一步形成于壳体30的侧壁304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于实际应用中,在壳体30上于扇轮32的周边处所设置的第二入风口3040,亦可以选择性地形成于壳体30的基座302上或者是上盖306上。当然,在壳体30上于扇轮32的周边处所设置的第二入风口3040,还可以选择性地形成于侧壁304与基座302之间,或者形成于上盖306与侧壁304之间。即,第二入风口3040的一部分由壳体30的侧壁304形成,并且第二入风口3040的另一部分由壳体30的基座302形成;或者第二入风口3040的一部分由壳体30的上盖306形成,并且第二入风口3040的另一部分由壳体30的侧壁304形成。
另外要补充的是,于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壳体30的基座302、侧壁304以及上盖306以组装的方式进行组合,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于实际应用中,为了在工艺上能够精简程序、降低成本,或是减少因组装件过多所造成后续的维修问题,上述壳体30的基座302、侧壁304以及上盖306亦可以通过一体成形的方式制造。
请参阅图4与图5。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5的立体组合图。图5所示为图4中的离心式风扇5沿扇轮52的轴向A2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5包含有扇轮52、壳体50以及辅助入风流道54。扇轮5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50中。壳体50包含有第一入风口5000以及出风口5002。壳体50上的第一入风口5000形成于扇轮52的轴向A2上。壳体50上的出风口5002形成于扇轮52的径向上(未标示于图中)。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辅助入风流道54由扇轮52周边处的壳体50向外设置。并且,上述辅助入风流道54与壳体50内部可通过第二入风口5042相通,如图5所示。换句话说,当位于壳体50中的扇轮52转动时,空气流体除了可以从传统的离心式风扇5皆具有的第一入风口5000进风之外,更可以从于离心式风扇5的壳体50上额外设置的辅助入风流道54进风。另外要补充的是,辅助入风流道54进一步包含有延伸件540。延伸件540设置于壳体50外并导通壳体50内部。由此,只要特别针对辅助入风流道54的延伸件540进行外型上与尺寸上的设计,即可依照需求而将上述辅助入风流道54的延伸件540朝向特定的方向,或于离心式风扇5的壳体50外延伸至特定距离远处进行吸热的动作。
于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在壳体50上于扇轮52周边处所设置的辅助入风流道54的数目为仅只一个。然而于实际应用中,在壳体50上于扇轮52周边处设置的辅助入风流道54的数目并不限于一个。换言之,可依照设计上的需求(例如,根据至少一个发热元件)而设置一个以上的辅助入风流道54。
请参阅图5,由图5可以清楚地得知,为了能以最大的气流导引力量将辅助入风流道54内的空气流体抽进离心式风扇5的壳体50内,并顺着壳体50无阻碍地从出风口5002排出,于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5的壳体50于辅助入风流道54处向内可以设置有隔板5040。并且,隔板5040沿着壳体50朝向出风口5002延伸。
同样示于图5中,离心式风扇5的壳体50同样地可以进一步包含基座502、侧壁504以及上盖506。扇轮5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50的基座502。壳体50的侧壁504可以设置于基座502的边缘并环绕扇轮52。并且,出风口5002进一步形成于侧壁504。壳体50的上盖506可以设置以与侧壁504衔接并覆盖于扇轮52上方。并且,壳体50的第一入风口5000可以形成于上盖506。
在此要说明的是,于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由扇轮52周边处的壳体50向外设置的辅助入风流道54,进一步形成于壳体50的上盖506,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于实际应用中,由扇轮52周边处的壳体50向外设置的辅助入风流道54,亦可以选择性地形成于壳体50的基座502上或者是侧壁504。当然,由扇轮52周边处的壳体50向外设置的辅助入风流道54,还可以选择性地形成于侧壁504与基座502之间,或者形成于上盖506与侧壁504之间。即,辅助入风流道54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50的侧壁504,并且辅助入风流道54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壳体50的基座502;或者辅助入风流道54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50的上盖506,并且辅助入风流道54的另一部分设置于壳体50的侧壁504。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于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壳体50的基座502、侧壁504以及上盖506以组装的方式进行组合,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于实际应用中,为了在工艺上能够精简程序、降低成本,或是减少因组装件过多所造成后续的维修问题,上述壳体50的基座502、侧壁504以及上盖506亦可以通过一体成形的方式制造。
同样地,于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壳体50与隔板5040以组装的方式进行组合,但并不以此为限。换言之,于实际应用中,因上述同样的理由,上述壳体50与隔板5040亦可以通过一体成形的方式制造。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其可在传统的离心式风扇原本的入风口以外的区域新增一处或一处以上的辅助入风口。并且,本发明所提出的离心式风扇除了可于新增的辅助入风口处朝向离心式风扇的内部延伸的流体分隔结构,并可于新增的辅助入风口处朝向离心式风扇的外部延伸出的入风流道。由此,本发明所提出的离心式风扇除了可以针对位于其附近的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之外,更可利用将外部的入风流道延伸至距离离心式风扇较远的发热元件处进行吸热,并利用内部的流体分隔结构将热平顺地导引至离心式风扇的内部进行排热。
利用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披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有等同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包含:
扇轮;
壳体,上述扇轮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壳体中,上述壳体包含第一入风口、出风口以及第二入风口;以及
辅助入风流道,从上述第二入风口穿透上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第一入风口形成于上述扇轮的轴向,上述出风口形成于上述扇轮的径向,并且上述第二入风口形成于上述扇轮的周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壳体还包含:
基座,上述扇轮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基座;
侧壁,设置于上述基座的边缘并环绕上述扇轮,上述出风口形成于上述侧壁;以及
上盖,设置以与上述侧壁衔接并覆盖于上述扇轮上方,上述第一入风口形成于上述上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基座、上述侧壁以及上述上盖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第二入风口可选择性地形成于上述基座、上述侧壁或上述上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第二入风口可选择性地形成于上述侧壁与上述基座之间或上述上盖与上述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辅助入风流道为管体,上述管体部分地从上述第二入风口伸入上述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辅助入风流道包含设置于上述壳体内的隔板,并且上述隔板自上述第二入风口朝向上述出风口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壳体与上述隔板一体成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特征是,上述辅助入风流道包含延伸件,上述延伸件设置于上述壳体外并导通上述第二入风口。
CN200810166143A 2008-10-08 2008-10-08 离心式风扇 Pending CN1017134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6143A CN101713418A (zh) 2008-10-08 2008-10-08 离心式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6143A CN101713418A (zh) 2008-10-08 2008-10-08 离心式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3418A true CN101713418A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17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6143A Pending CN101713418A (zh) 2008-10-08 2008-10-08 离心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341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850A (zh) * 2010-12-14 2012-07-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2996516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模块及其离心风扇
CN103790864A (zh) * 2012-10-31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
CN106292944A (zh) * 2015-05-29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08837538A (zh) * 2018-06-25 2018-11-20 湖南尚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焰火喷发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6850A (zh) * 2010-12-14 2012-07-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2536850B (zh) * 2010-12-14 2016-03-1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2996516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模块及其离心风扇
CN102996516B (zh) * 2011-09-19 2015-08-0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模块及其离心风扇
CN103790864A (zh) * 2012-10-31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
CN106292944A (zh) * 2015-05-29 2017-01-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06292944B (zh) * 2015-05-29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08837538A (zh) * 2018-06-25 2018-11-20 湖南尚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焰火喷发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3236A (zh) 离心风扇
CN103225626B (zh) 离心式风扇
CN101713418A (zh) 离心式风扇
US8267158B2 (en) Thermal module
CN106337824B (zh) 一种新型带永磁无刷电机***的蜗壳离心风机
CN101571739A (zh) 笔记本电脑及其散热装置
CN108990390A (zh) 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727066B (zh) 离心风扇
CN101090620B (zh) 散热模组
CN206098634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滤波器腔体
CN208185055U (zh) 扇轮结构
TWI402425B (zh) 離心式風扇
CN102035303A (zh) 变频发电机组内部的冷却***
CN103369926A (zh) 散热模块
CN106026525A (zh)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碎纸机
CN205882974U (zh)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碎纸机
CN206077156U (zh) 一种电机散热结构
CN203851408U (zh) 具有涡流风扇的散热模块
CN207198781U (zh) 笔记本散热***
CN207232870U (zh) 利用涡轮风扇进行散热的机箱侧板结构
CN108491038B (zh) 一种高效散热除尘的计算机外壳内置***
CN208605381U (zh) 具有发泡金属结构的风扇壳体及具有该风扇壳体的风扇
CN2735425Y (zh) 一种电源的散热装置
CN106354232A (zh) 防尘水冷电脑机箱
CN102348342A (zh) 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