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6500B -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 Google Patents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6500B
CN101686500B CN 200810223005 CN200810223005A CN101686500B CN 101686500 B CN101686500 B CN 101686500B CN 200810223005 CN200810223005 CN 200810223005 CN 200810223005 A CN200810223005 A CN 200810223005A CN 101686500 B CN101686500 B CN 1016865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pace
user terminal
signal
noise ratio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2230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6500A (zh
Inventor
刘光毅
韩璐
沈晓冬
姜大洁
王启星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2230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86500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01319 priority patent/WO2010037276A1/zh
Priority to EP09817190.3A priority patent/EP2341637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68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6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接收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所述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由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所述信号,确定自身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采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对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的确定不够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通信***中,可以利用上下行信道的对称特性,利用上行信道信息进行下行信道信息的特征波束赋形处理。 
对于使用波束赋形的时分双工TDD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对特征波束进行赋形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确定和反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方式,基站中的一根天线通过对应的天线端口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在接收到该公共导频信号后,根据该公共导频信号确定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并将确定的相关参数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UE反馈的相关参数,对特征波束进行相关赋形处理后发送。该方法存在的缺点是:由于UE在确定特征波束赋形的相关参数时,仅参考了一根天线上的公共导频信号,因此容易受到空间衰落特性变化的影响,使得UE确定的相关参数不够准确,从而也会使得基站在根据UE反馈的相关参数,对特征波束进行相关赋形处理时,会产生误差。 
第二种方式,对基站中的所有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采用广播赋形的天线加权向量进行处理,得到一路赋形公共导频信号,然后将得到赋形公共导频信号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给UE,UE在接收到该赋形公共导频信号后,根据该赋形公共导频信号确定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并将确定的相关参数 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UE反馈的相关参数,对特征波束进行相关赋形处理后发送。该方法的缺点是:由于UE接收到的赋形公共导频信号与各个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使得UE确定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不够准确,从而也会使得基站在根据UE反馈的相关参数,对特征波束进行相关赋形处理时,会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的确定不够准确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接收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且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至少为两根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同时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 
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至少两根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同时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至少两根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 
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赋形参数,所述参数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根据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赋形参数,所述参数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根据确定的所述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将确定的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反馈给基站。 
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包括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该波束空间上的信噪比和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以及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用户终端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将所述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所述波束空间数目反馈给基站。 
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分解单元,用于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平均信噪比和由分解单 元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分解单元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所述有效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反馈单元,用于将查找单元查找到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波束空间数目反馈给基站。 
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所述平均信噪比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根据所述平均信噪比以及所述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所述平均信噪比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转置单元,用于对确定单元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分解单元,用于对转置单元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数目确定 单元,用于根据分解单元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值和所述平均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数目确定单元确定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查找单元查找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得到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由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转置单元,用于对确定单元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分解单元,用于对 转置单元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终端接收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使得用户终端同时能接收至少两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或者接收多组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号进行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的确定,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的确定不够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赋形参数的方法、装置以及信号赋形方法、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信道质量信息的确定不够准确的问题。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用户终端接收公共导频信号,用户终端接收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且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至少为两根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同时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 
步骤12,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至少两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 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 
针对上述步骤11,以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DD LTE,Time Division Duplexing Long Term Evolution)的LTE Release 8为例,现有技术中,基站中的天线在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时,可以通过基站中已有的4个天线端口进行公共导频信号的发送,因此,为了保证后续用户终端在根据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号后确定的用户终端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的准确性,一方面,当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个数小于天线端口的个数时,即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个数小于4时,采用至少2根天线通过2个天线端口直接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而当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根数大于天线端口的个数时,可对天线进行分组,分组后部分天线形成一组,比如,当天线根数为8时,可将天线分成2组,每组天线通过时分复用方式在相邻时刻(比如,该相邻时刻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或者一个TTI中的两个不同时隙)依次轮流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终端可以在连续两个时刻内获得8根天线上的公共导频信号。 
因此,按照上述的发送方式,当要发送导频信号的天线根数为8时,且天线被分为两组时,可以在一个TTI中,一组天线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而在另一个TTI中,另一组天线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由于在TDD LTE***的每个TTI均包含2个时隙,因此也可以在TTI的第1个时隙中,一组天线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而在TTI的第2个时隙中,另一组天线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在一个TTI内,8根天线都可以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给用户终端。 
同理,当发送导频信号的天线根数为6,且天线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中的天线根数为2,另一组中的天线根数为4时,则可以在一个TTI中,由2根天线通过2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而在另一个TTI中,由 其余的4根天线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也可以在TTI的第1个时隙中,由2根天线通过2个天线端口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而在TTI的第2个时隙中,由其余的4根天线通过4个天线端口分别向用户终端发送公共导频信号。 
针对上述步骤12,用户终端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主要有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不同的相关参数,用户终端确定各个相关参数的方法具体如下: 
1、对用户终端各天线上上的平均信噪比的确定方式为: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根据确定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SINR。 
2、对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确定方式为: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H,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SINR; 
对下行信道响应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SVD,Si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λi(i=1,2,...,N,N为波束空间的个数); 
针对每一波束空间,计算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计算得到的SINRi即为CQI信息; 
根据CQI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MCSi的映射关系表,分别找出每个特征波束空间能够支持的MCSi; 
3、对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的确定方式为: 
在按照上述方式确定了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λi,后,可根据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SINRi或λi,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各个波束空间的特征波束的数 目M,比如,可以通过设定λi或SINRi大于某个门限值来确定M,其中M为正整数。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信道质量信息的确定不够准确的问题,该用户终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且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至少为两根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同时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 
确定单元22,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 
其中,针对确定单元22: 
1、当需确定的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时,确定单元22具体包括: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平均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信噪比,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2、当需确定的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时,确定单元22具体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各个波束空间上的平均信噪比;分解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确定模块确定的平均信噪比和由分解模块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 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3、当需确定的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时,确定单元22具体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分解模块,用于对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和分解模块得到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查找模块,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解模块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当用户终端将确定的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反馈给基站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用于根据用户终端按照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确定并反馈的相关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准确的赋形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当用户终端确定得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后,只将相关参数中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反馈给基站,由基站根据该调制编码方式信息,进一步确定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的参数。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中,用户终端不仅限于只向基站反馈调制编码方式信息。比如,用户终端可以将确定得到的自身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反馈给基站,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在接收到该平均 信噪比后,根据该平均信噪比,确定得到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并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可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以及赋形参数,这就使得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用户终端实现的一些功能由基站来实现,从而降低了对用户终端的性能要求;而当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的相关参数为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时,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只需要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出赋形参数,因此,采用这种方式时,就降低了对基站的性能要求。 
以下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做详细的说明。 
由于基站根据接收到的由用户终端发送的相关参数的不同,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的过程也有所不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用户终端反馈的不同相关参数,提出了不同的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终端向基站反馈的的自身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或调制编码方式信息或用户终端可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等相关参数可以但不限于是由至少两个天线发生的,比如,也可以是根据现有技术中1根天线上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获确定的相关参数,因此,后续基站根据用户终端反馈的根据1根天线上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获确定的相关参数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1,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SINR; 
步骤32,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H1; 
步骤33,对H1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H2; 
步骤34,对H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02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03
为确定的下行信道响应的阶数,和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04
步骤35,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平均信噪比SINR和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i,即  SINR i = SINR · λ ^ i 2 ;
步骤36,根据SINRi,在SINRi与MCSi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各个波束空间上的MCSi; 
步骤37,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1
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或根据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i,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 
步骤38,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MCSi和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2
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1,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MCSi; 
步骤42,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H1; 
步骤43,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H1进H1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H2; 
步骤44,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3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5
为估计的下行信道响应的阶数,和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6
步骤45,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17
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 
步骤46,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MCSi和波束空间向量 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1,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MCSi,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 
步骤52,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H1; 
步骤53,对H1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H2; 
步骤54,对H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1
步骤55,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MCSi和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2
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1,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SINR; 
步骤62,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H1; 
步骤63,对H1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H2; 
步骤64,对H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3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5
为确定的下行信道响应的阶数,和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6
步骤65,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7
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 
步骤66,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SINR i = SINR · λ ^ i 2 · p i · N ^ P
其中,SINRi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9
为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pi为分配给波束空间上的功率值,P为分配给各个波束空间上的功率总和,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210
为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 目; 
步骤67,根据有效信噪比SINRi,在SINRi与MCSi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的MCSi; 
步骤68,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M,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的MCSi和波束空间向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31
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根据接收到的MCSi,查找MCSi与SINRi的映射关系表,能得到与MCSi对应的SINRi,再结合各个特征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可以进一步地确定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信号的SINR,计算SINR的公式如下所示: 
SINR = 1 N ^ · Σ i = 1 N ^ ( SINR i / λ ^ 2 )
因此,当用户终端上传的相关参数为MCSi时,可以由MCSi推导得出SINR,再根据图6所展示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对将要在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在此不再赘述该具体过程。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其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确定单元72,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单元73,用于对确定单元72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单元74,用于对转置单元73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75,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接收单元71接收到的平均信噪比和分解单元74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查找单元76,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75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数目确定单元77,用于根据分解单元74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75确定的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赋形单元78,用于根据数目确定单元77确定的所述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查找单元76找到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74得到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确定单元82,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单元83,用于对确定单元82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单元84,用于对转置单元83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数目确定单元85,用于根据分解单元84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赋形单元86,用于根据数目确定单元85确定的所述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接收单元81接收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84得到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 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确定单元92,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单元93,用于对确定单元92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单元94,用于对转置单元93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 
赋形单元95,用于根据接收单元91接收到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接收单元91接收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94得到的所述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101,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确定单元102,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单元103,用于对确定单元102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单元104,用于对转置单元103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数目确定单元105,用于根据分解单元104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106,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SINR i = SINR · λ ^ i 2 · p i · N ^ P
其中,SINRi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为接收单元101接收到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平均信噪比,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141887020000162
为分解单元104得到的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pi为基站分配给波束空间上的功率值,P为基站分配给各个波束空间上的功率总和, 为数目确定单元105确定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查找单元107,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106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赋形单元108,用于根据数目确定单元105确定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查找单元107查找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104得到的所述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关于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案中,基站接收到由用户终端发送的与赋形处理相关的参数(比如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各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等)可以但不限于是由用户终端根据至少2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基站接收到的所述参数是由用户终端根据1根天线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同样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到的上行信道回声信号可以是在全频带上进行反馈的,也可以是在对全频带划分得到的部分带宽上进行反馈的,比如,将全频带划分为25个带宽,并将上行信道回声信号在划分得到的带宽中性能较好的5个带宽上进行反馈,或者将全频带划分为每5RB为一个带宽, 并选择划分得到的任意多个带宽对上行信道回声信号进行反馈。其中,采用将全频带进行划分并采用划分得到的部分带宽反馈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的方式,可以在适合的带宽上反馈上行信道回声信号,从而能够避免采用全频带对上行信道回声信号进行反馈时造成资源浪费比较大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接收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具体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以及
根据确定的所述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具体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所述平均信噪比和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 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以及
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具体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和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以及
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用户终端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5.一种确定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所述公共导频信号为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由所述天线分别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以及需要发送公共导频信号的天线数量大于天线端口数量时,对所述天线进行分组,由各组天线基于时分复用方式通过天线端口发送的,其中每组天线的数量不大于天线端口数量;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自身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平均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分解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确定模块确定的平均信噪比和由分解模块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空间中的相关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分解模块,用于对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该波束空间上的信噪比和分解单元得到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查找模块,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解模块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9.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赋形参数,所述参数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
根据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根据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具体包括:
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所述平均信噪比和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 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以及
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根据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具体包括:
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根据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具体包括:
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
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根据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具体包括:
基站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31
其中,SINRi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为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32
为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pi为分配给波束空间上的功率值,P为分配给各个波束空间上的功率总和,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33
为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 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4.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中的相关赋形参数,所述参数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
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参数,对将要在用户终端的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所述赋形单元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模块,用于对转置模块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平均信噪比和分解模块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数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解模块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赋形模块,用于根据数目确定模块确定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 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查找模块查找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模块得到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所述赋形单元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模块,用于对转置模块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数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解模块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赋形模块,用于根据数目确定模块确定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模块得到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所述赋形单元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模块,用于对转置模块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
赋形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模块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赋形参数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所述赋形单元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模块,用于对确定模块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模块,用于对转置模块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数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解模块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61
其中,SINRi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为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平均信噪比,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62
为分解模块得到的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pi为基站分配给波束空间上的功率值,P为基站分配给各个波束空间上的功率总和,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63
为数目确定模块确定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模块确定的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 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数目确定模块确定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查找模块查找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模块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19.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根据确定的所述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将确定的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反馈给基站。
20.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分别确定用户终端自身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平均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自身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反馈单元,用于将平均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平均信噪比反馈给基站。
21.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信噪比;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和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以及 
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用户终端根据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确定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将所述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所述波束空间数目反馈给基站。
22.一种反馈波束空间中相关参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下行信道响应矩阵,以及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
分解单元,用于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
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平均信噪比和由分解单元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分解单元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或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所述有效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反馈单元,用于将查找单元查找到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第二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波束空间数目反馈给基站。
23.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所述平均信噪比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
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根据所述平均信噪比以及所述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根据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一波束空间,将所述平均信噪比和该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平方的乘积值,作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公式,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91
其中,SINRi为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SINR为用户终端各天线上平均信噪比, 
Figure RE-RE-FDA0000141887010000092
为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pi为分配给波束空间上的功率值,P为分配给各个波束空间上的功率总和, 为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26.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各天线上的平均信噪比,所述平均信噪比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 阵;
转置单元,用于对确定单元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单元,用于对转置单元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和波束空间向量;
数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分解单元得到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特征值,确定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
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值和所述平均信噪比,确定用户终端各波束空间上的有效信噪比;
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有效信噪比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有效信噪比,在有效信噪比与调制编码方式信息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到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
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数目确定单元确定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查找单元查找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得到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27.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由用户终端反馈的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
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对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
根据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 波束空间,按照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28.一种对波束空间中的信号进行赋形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反馈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用户终端的各个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以及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为: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基站中的至少两根天线分别发送的公共导频信号确定的;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信道回声信号,确定用户终端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
转置单元,用于对确定单元确定的上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转置处理,得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
分解单元,用于对转置单元得到的所述下行信道响应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用户终端的每个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
赋形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用户终端可以支持的波束空间数目,针对对应数目波束空间中的每一波束空间,按照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该波束空间上可用的调制编码方式信息,和分解单元得到的该波束空间上的波束空间向量,对将要在该波束空间中发送的信号进行赋形处理。 
CN 200810223005 2008-09-25 2008-09-25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Active CN101686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3005 CN101686500B (zh) 2008-09-25 2008-09-25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PCT/CN2009/001319 WO2010037276A1 (zh) 2008-09-25 2009-11-25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EP09817190.3A EP2341637A4 (en) 2008-09-25 2009-11-25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USED TO DETERMINE ASSOCIATED PARAMETERS,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ED TO FORM THE SIG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3005 CN101686500B (zh) 2008-09-25 2008-09-25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500A CN101686500A (zh) 2010-03-31
CN101686500B true CN101686500B (zh) 2013-01-23

Family

ID=4204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23005 Active CN101686500B (zh) 2008-09-25 2008-09-25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41637A4 (zh)
CN (1) CN101686500B (zh)
WO (1) WO20100372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1508B (zh) * 2008-11-11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发射模式7下cqi获取及使用的方法
US8315358B2 (en) 2009-06-04 2012-11-20 Nextray, Inc. Strain matching of crystals and horizontally-spaced monochromator and analyzer crystal arrays in 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3905102B (zh) * 2012-12-27 2017-0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3547341B (zh) * 2013-06-08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184561B (zh) * 2014-01-13 2019-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预编码导频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5207708B (zh) * 2015-09-06 2018-12-18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赋形权向量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20062265A1 (zh) 2018-09-30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
CN113395098B (zh) * 2021-04-13 2023-11-03 西安宇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信号合并和发射信号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42170A (zh) * 2021-07-01 2021-10-22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调制方式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978A (zh) * 2001-05-16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闭环分集模式1的权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658526A (zh) * 2004-02-17 2005-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无线信道的下行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CN101064557A (zh) * 2006-04-25 2007-10-31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天线获取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50338A (ko) * 2001-12-18 2003-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중치 갱신 방법
KR100896682B1 (ko) * 2002-04-09 2009-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수신 다중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266856C (zh) * 2002-08-09 2006-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基于时分双工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方法
US7280625B2 (en) * 2002-12-11 2007-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rivation of eigenvectors for spatial processing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0480789B1 (ko) * 2003-01-17 2005-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드백 구조를 이용한 적응적 빔 형성방법 및 장치
US7885228B2 (en) * 2003-03-20 2011-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52688C (zh) * 2003-06-27 2009-01-1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信道信息二阶统计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KR100571138B1 (ko) * 2004-01-15 2006-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파일럿 신호를 이용한 빔 형성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장치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978A (zh) * 2001-05-16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闭环分集模式1的权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658526A (zh) * 2004-02-17 2005-08-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无线信道的下行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CN101064557A (zh) * 2006-04-25 2007-10-31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天线获取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1637A4 (en) 2016-11-09
EP2341637A1 (en) 2011-07-06
WO2010037276A1 (zh) 2010-04-08
CN101686500A (zh)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6500B (zh) 确定相关参数的方法、用户终端以及信号赋形方法、基站
US20210167840A1 (en) Beam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50485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US74636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 user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transmit/receive antennas
CN102082745B (zh) 天线校准信息的上报、天线校准因子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EP3641155A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9178597B2 (en) Method of updating transmission channel information based on eaves-dropping of beamformed signals
US81655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based on generalized eigen-analysis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14719A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CN101754230B (zh) 频分双工fdd***中载波聚合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38302B (zh)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9820290B2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CN103259581B (zh) 一种进行天线校准的方法、***和设备
CN115499922A (zh) 用于高级csi反馈开销减少的可配置码本
US20120076033A1 (en) Methods for opportunistic multi-user beamforming in collaborative mimo-sdma
CN105790913B (zh) FDD模式massive-MIMO***中上行导频的选择与分配方法
WO2013077688A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피드백 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409420B1 (e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precoding based communication
US888575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ollaborat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beamforming
WO2008069415A1 (en) Beam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122667A (zh) 在无线通信***中提供用于分数波束成形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21009B (zh) 一种自适应mimo***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US9276658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IMO network
CN1022379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836647A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