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935B -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2935B
CN101682935B CN2008800197934A CN200880019793A CN101682935B CN 101682935 B CN101682935 B CN 101682935B CN 2008800197934 A CN2008800197934 A CN 2008800197934A CN 200880019793 A CN200880019793 A CN 200880019793A CN 101682935 B CN101682935 B CN 1016829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ccess respo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97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2935A (zh
Inventor
加藤恭之
山田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129700&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68293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82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2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2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地来进行存储;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调度部,其在所接收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已存储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决定将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发送部,其根据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存取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存取响应接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存取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存取响应接收方法。本申请基于2007年6月15在日本所申请的特愿2007-159150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在此引用。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W-CDMA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被标准化,并依次开始业务。另外,对进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也进行了标准化,并要开始业务。 
另一方面,在3GPP中,研究了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进(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进化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以下,称作“EUTRA”)。作为EUTRA的下行链路,提出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方式。另外,作为EUTRA的上行链路,提出了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spread)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 
图7是表示EUTRA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EUTRA的下行链路,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Downlink Pilot Channel)、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CH(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CCPCH(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构成。EUTRA的上行链路,由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Uplink Pilot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构成(参考非专利文献1、2)。 
图8是表示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结构例的图。图8所示的图横轴取时间,纵轴取频率。图8中表示一个无线帧的结构,该无线帧被分割为多个资源块。该例中,资源块是将频率方向为1.25MHz、时间方向为1ms的区域作为单位来构成,在这些的区域,图7中进行了说明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以图示的方式进行分配。也就是说,分配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资源块由点画阴影线区域表示,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资源块由白色区域表示,分配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资源块由横线画阴影线的区域表示。 
E-UTRA的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具有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与同步随机接入信道。作为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的最小单位使用1.25MHz频带。基站装置,准备多个随机接入用信道,对应来自多个移动站的接入。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的使用目的中最大的目的是使移动站-基站之间同步,除此之外分配无线资源的调度请求等的几比特的信息也使用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来发送,从而能够缩短连接时间。另外,同步随机接入的使用目的是进行调度请求(非专利文献2)。 
非同步随机接入中具有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ed basedRandom Access)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否-Contentioned based RandomAccess)的2种接入方法,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是在移动站装置之间有 可能发生冲突的随机接入,是通常所进行的随接接入。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是在移动站装置之间不发生冲突的随机接入,为了迅速地取得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之间的同步,在越区切换等的特殊情况下由基站装置主导而进行。 
非同步随机接入中,为了取得同步,仅发送前同步码。将此称为随机接入前同步码。该前同步码中含有表示信息的信号模式即署名(signature)。通过准备几十种的署名,并从这些中进行选择来使用,由此能够表现几比特的信息。现在,EUTRA中通过署名发送6比特的信息。为了该6比特的信息,准备2的6次方的64种的署名。由署名产生的6比特中,在5比特中分配随机ID,在剩下的1比特分配随接接入理由、下行链路的通路损耗/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等的任意的信息(参考非专利文献3)。 
图9是非同步随机接入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顺序的一例。首先,移动站装置从随机ID、下行链路的通路损耗/CQI信息等选择署名,并由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消息Ma1)。基站装置若接收到来自移动站装置的前同步码,则根据前同步码计算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之间的同步定时偏差并生成同步定时偏差信息,进行用于发送L2/L3(Layer2/layer3)消息的调度并生成调度信息,分配临时的小区内移动站识别信息(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下面称为“临时C-RNTI”)。 
基站装置,在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配置RA-RNTI(Random Access-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该RA-RNTI表示在随机接入信道中所发送的前同步码的给移动站装置的响应即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配置随机接入响应。进而,基站装置,使用以该RA-RNTI通知了随机接入响应的配置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资源块,发送含有同步定时偏差信息、调度信息、临时C-RNTI以及所接收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或者是随机ID)的随机接入响应 (消息Ma2)。另外,RA-RNTI是不能作为C-RNTI使用的特定的值,移动站装置通过检测该特定的值,识别随机接入响应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进行配置。 
图10是使用RA-RNTI通知了配置时的向随机接入响应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配置的例子。如图10所示,在使用RA-RNTI通知了随机接入响应的配置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1个资源块中能够收容多个移动站装置量(图10中为n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该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由同步定时偏差信息、调度信息、临时C-RNTI以及所接收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构成。 
移动站装置若确认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存在RA-RNTI,则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所配置的随机接入响应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提取出所发送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或者是随机ID)包含的响应,基于该响应内的同步定时偏差信息来对定时偏差进行校正。接下来,移动站装置,基于接收到的调度信息,使用被调度的资源块对至少含有C-RNTI(或者临时C-RNTI)的L2/L3消息进行发送(消息Ma3)。基站装置若接收到来自移动站装置的L2/L3消息,则将竞争解决发送至移动站装置,该竞争解决用于使用所接收到的L2/L3消息中含有的C-RNTI(或者临时C-RNTI)来对是否在移动站装置之间引起了冲突进行判断(消息Ma4)(参考非专利文献3)。 
图11是非同步随机接入的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顺序的例子。首先,基站装置对署名ID序号进行选择,并使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将前同步码分配对移动站装置进行通知(消息Mb1)。移动站装置使用被通知的署名ID序号,在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来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消息Mb2)。基站装置若接收到来自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则根据该前同步码对移动站装置-基准值装置的同步定时偏差进行计算。接下来,基站装置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对表示给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的RA-RNTI或者C-RNTI进行配置,并由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发送含有同步定时偏差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b3)。移动站装置,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响应对同步定时偏差进行校正(参考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1: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211,V1.10(2007-05),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PhysicalChannel and Modulation(Release 8)非专利文献2: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212,V1.20(2007-05),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非专利文献3:R2-072338“Update on Mobility,Security,RandomAccess Procedure,etc,”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58,Kobe,Japan,7-11 May 2007 
本发明者发现在E-UTRA中存在如下的选择,从基站装置将非同步随机接入的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b3)以RA-RNTI对移动站装置进行通知,还是以C-RNTI进行通知这样的选择。 
使用了C-RNTI的情况下,由于与通常的数据发送是相同的方法,因此也能够进行通常的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重传处理(HARQ HybridAcknoeledgmentRepeat reQuest),具有提高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可靠性这样的优点。另外,由于C-RNTI是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因此还具有能够迅速识别给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优点。但是,存在仅同步定时偏差的信息量就使用了PDSCH的1个资源块的问题。 
另一方面,使用了RA-RNTI的情况下,由于能够由多个移动站装置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1个资源块进行共享,因此存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信道使用效率高的优点。但是,由于由多个移动站装置对1个资源块进行共享,因此不能使用重传处理HARQ,存在数据的可靠性比使用C-RNTI的情况低的问题。另外,由于仅观察RA-RNTI并不清楚是否为给本站的随机接入响应, 直至看到下行路径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的内容才会清楚,因此存在移动站装置中对于处理花费时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高效率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收发。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已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调度部,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而存储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其决定将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对应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发送部,其根据所述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上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于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基于下行链路的通信量来决定,将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着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上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 存储于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基于同时进行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数目来决定,将针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着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上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在同时进行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数目,除以一个随机接入响应内可以配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数目之后的余数是1时,在同时进行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之中,将对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1个分配给其发送前的移动站装置,所述调度部使用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识别信息,并使用将剩下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随机接入进行识别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发送部,其将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或者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通过随机接入进行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接收部,在所述发送部发送了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进行检测,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在所述发送部发送了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与已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具有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第1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随机接入进行识别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发送部,其将所述第1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或者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通过随机接入进行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接收部,在所述发送部发送了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进行检测,并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在所述发送部发送了所述第1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与已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并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所述基站装置,具有:第2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已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调度部,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而存储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其决定将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已分配给该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发送部,其根据所述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使基站装置所具有的计算机作为随机接入接收部、调度部、发送部来发挥功能,所述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所述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所述移动 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所述调度部,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而存储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其决定将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所述发送部,其根据所述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使移动站装置所具有的计算机作为发送部、接收部来发挥功能,所述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随机接入进行识别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所述发送部,其将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或者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通过随机接入进行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接收部,在所述发送部发送了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进行检测,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在所述发送部发送了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与已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 
另外,本发明的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是基站装置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所述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过程,分别是:第1过程,所述基站装置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 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第2过程,所述基站装置,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而存储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其决定将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对应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第3过程,所述基站装置根据来自所述第2过程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另外,本发明的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是移动站装置中的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所述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并具有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随机接入进行识别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过程,分别是:第1过程,所述移动站装置,将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或者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通过随机接入进行发送;第2过程,所述移动站装置,在发送了在所述第1过程中由该移动站装置所决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进行检测,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在所述第1过程发送了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与已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从检测到的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响应对给该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进行提取。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其优点在于,通过使用将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每一个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提高传输效率,并且,在1个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占有1个随机接入响应时,通过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可以进行该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重传处理从而提高可靠性,能够进行高效率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 收发。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随机接入时的动作的顺序图。图2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是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56的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接收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图7是表示EUTRA中的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EUTRA中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结构例的图。图9是表示EUTRA中的非同步随机接入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次序的例子。图10是EUTRA中的使用RA-RNTI通知了配置时的向随机接入响应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配置的例子。图11是EUTRA中的非同步随机接入的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次序的例子。 
图中:10-基站装置 11-数据控制部 12-OFDM调制部 13-调度部 14-信道估计部 15-DFT-S-OFDM解调部 16-控制数据提取部 17-前同步码检测部 18-无线部 19-署名ID序号存储部 20-发送部 21-DL调度部 22-UL调度部 23-消息制作部 31-C-RNTI检测部 32-RA-RNTI检测部33-C-RNTI-RA-RNTI检测部 34-检测切换部 35-提取部 50-移动站装置 51-数据控制部 52-DFT-S-OFDM调制部53-调度部 54-OFDM解调部 55-信道估计部 56-控制数据提取部 57-同步校正部 58-前同步码生成部 59-署名选择部 60-无线部 61-署名ID序号存储部 70-发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与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进EUTRA相同,由基站装置与多个移动站装置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将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通信连接称为 “上行链路”,将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通信连接称为“下行链路”。本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公共控制信道CCPCH构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行链路由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与前面所叙述的相同,将无线资源分割为称为资源块的区域,该资源块频率方向的宽度为1.25MHz、时间方向的宽度为1ms的。基站装置进行将这些的资源块分配给各移动站装置的调度,进行与各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但是,在失去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时,在移动站装置并不能从基站装置分配到资源块的状态下,使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基站装置进行发送。 
再有,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中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中使用DFT-S-OFDM,因此虽然资源块(块)是将无线资源在频率方向与时间方向进行分割的区域,但是,如果通信方式是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则资源块是将无线资源在时间方向进行分割的区域。另外,如果通信方式是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则资源块是将无线资源在频率方向进行分割的区域。另外,如果通信方式是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则资源块是将无线资源在扩展码中进行分割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具有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与同步随机接入信道。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以使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之间同步为目的。另外,同步随机接入以进行调度请求为目的。再有,非同步随机接入信道中具有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2种接入方法。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由于是移动站装置决定署名ID序号来进行发送,因此是有可能在移动站装置之间产生冲突的 随机接入。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由于是移动站装置发送在基站装置所指定的署名ID序号,因此是在移动站装置之间并不产生冲突的无线接入。在此,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中使用的署名ID序号是预先决定的几个,其署名ID序号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中并不使用。因此,只要看到署名ID序号就能够判定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还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图1是说明由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产生的上行链路的时间同步的顺序图。基站装置,在使移动站装置进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首先,向对象的移动站装置使用该前同步码分配来通知署名ID序号(M1)。移动站装置,若接收到该前同步码分配,则使用该前同步码分配来发送从基站装置指定的署名ID序号的前同步码(M2)。 
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所发送的上述前同步码进行检测。在此,所谓前同步码是对应于署名ID序号的信号模式,基站装置通过从接收信号中对与各署名ID序号的信号模式一致的信号进行检测,来检测前同步码。基站装置基于该前同步码,对同时进行了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数目进行判定,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将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由C-RNTI进行发送,还是由RA-RNTI进行发送,或者使用C-RNTI与RA-RNTI共同进行发送,基于该决定向各移动站装置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M3)。 
使用了C-RNTI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返回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ACK,则基站装置进行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重传直至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另一方面,进行了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也就是发送了前同步码的移动站装置,监控C-RNTI与RA-RNTI的双方,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对上行链路的同步进行校正。再有,移动站装置,在由C-RNTI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情况下,将ACK返回给基站(M4)。 
在此,所谓使用C-RNTI的发送,是指使用分配给与基站装置处于通信状态的各移动站装置的C-RNTI来进行了资源的分配的资源块中,也就是说在已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资源块中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配置并进行发送。此时使用的C-RNTI,是与在顺序M2中所接收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相对应并由基站装置管理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C-RNTI。由此,由该C-RNTI所识别的移动站装置即如下的移动站装置,仅在顺序M2中发送了在基站装置与该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C-RNTI相对应来管理的署名ID序号的前同步码的移动站装置,在顺序M3中对该C-RNTI进行接收,并能够取得在C-RNTI所分配的资源块中所容纳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另一方面,所谓使用RA-RNTI的发送,是指使用对已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用所分配的RA-RNTI,来在指定了资源的分配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资源块中即在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资源块中,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配置并进行发送。通过使用RA-RNTI进行发送,发送了前同步码的移动站装置,对该RA-RNTI进行接收,通过取得在由该RA-RNTI所分配的资源块中所容纳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之中,与自身装置所发送的前同步码在署名ID序号上一致的消息,由此能够接收与自身装置所发送的前同步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因此,使用C-RNTI的发送,由于基站装置必需知道署名ID序号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仅能够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使用。另一方面,使用RA-RNTI的发送,由于在基站装置不清楚署名ID序号与移动站装置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因此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任意的情况下都能使用。 
图2是说明基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基站装置若接收到前同步码,则对所接收到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之中是否存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署名ID序号进行判定。通过此判定,对是否存在发送了基于非竞 争的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进行判断(Sa1)。在不存在发送了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署名ID序号的移动站装置的情况下(Sa1-否),则基站装置,决定在随机接入响应中使用的RNTI中使用RA-RNTI(Sa2),在RA-RNTI所指定的资源块中制作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发送至移动站装置(Sa3)。 
另一方面,步骤Sa1中,在判定存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署名ID序号、并判断存在发送了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情况下(Sa1-是),对已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也就是同时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移动站装置的数目除以n所得到的余数是否为“1”进行判定(Sa4)。在判定余数为“1”的情况下(Sa4-是),基站装置,决定将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前同步码之中的1个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使用C-RNTI进行发送,将剩下的使用RA-RNTI进行发送(Sa5)。基站装置根据步骤Sa5中的决定,制作随机接入响应消息(Sa6)。 
另一方面,在步骤Sa4的判定中,在判定为已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数目除以n后的余数不是“1”的情况下(Sa4-否),基站装置决定分配RA-RNTI(Sa7),并制作随机接入响应消息(Sa8)。在此,n是1个资源块中能够含有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最大数。另外,在此虽然由进行了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数目来对C-RNTI与RA-RNTI的分配进行划分,但是C-RNTI与RA-RNTI的分配中,要考虑下行链路的通信量,在下行链路的通信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就是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资源块少的情况下,如果进行了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存在多个,那么若使用C-RNTI则变得需要进行了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量的资源块,由于有时存在资源块不足的情况,因此可以优先分配1个资源块中能够含有多个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RA-RNTI;在通信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就是能够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资源块较多的情况下,由于若使用RA-RNTI则与C-RNTI相比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可靠性低,因此为了提高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可靠性,可以优先分配C-RNTI。 
图3是说明移动站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移动站装置在发送非同步随机接入的前同步码后,为了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而对下行链路进行监控(监视)。首先,移动站装置,对该移动站装置所进行的随机接入是否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进行判定(Sb1)。在步骤Sb1的判定中,判定为不是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Sb1-否),移动站装置对RA-RNTI进行监控(Sb2)。但是,在一定期间并未检测到RA-RNTI的情况下,或者即使检测到RA-RNTI也并不含有本站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或者随机ID)的情况下,成为超时,移动站装置将再次进行随机接入(该路径省略其图示)。 
移动站装置,若检测到RA-RNTI则进行该RA-RNTI中资源的分配所指定的资源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 Check)的校验,并对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的成功、失败进行判定(Sb3)。移动站装置,若将该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判定为失败(Sb3-否),则返回步骤Sb2,再次对RA-RNTI进行监控。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b3中将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判定为成功(Sb3-是),则移动站装置,对与本站在前同步码中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相同的署名ID序号,是否存在于成功进行了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进行判定(Sb4)。 
在步骤Sb4中,在判定存在与本站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相同的署名ID序号的情况下(Sb4-是),移动站装置,将取得该署名ID序号并且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取得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对其进行处理(根据同步定时偏差信息对上行链路的同步进行校正,生成L2/L3消息,并进行发送)(Sb5)。另一方面,在步骤Sb4中,判定不存在与本站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相同的署名ID序号的情况下(Sb4-否),则返回步骤Sb2,移动站装置对RA-RNTI进行监控(该路径省略其图示)。 
另一方面,在步骤Sb1中判定移动站装置所进行的随机接入是基于非 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Sb1-是),移动站装置对C-RNTI与RA-RNTI进行监控(Sb6)。在一定期间并未检测到C-RNTI以及RA-RNTI的情况下,或者即使检测到RA-RNTI也并不含有本站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或者随机ID)的情况下,成为超时,移动站装置再次进行随机接入。 
检测到C-RNTI的情况下(Sb7-是),移动站装置进行在所检测到的C-RNTI中所指定的资源的分割的资源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的校验,并对其成功、失败进行判定(Sb8)。若在步骤Sb8中判定失败(Sb8-否)。则返回步骤Sb6,移动站装置再次对C-RNTI与RA-RNTI进行监控。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b8中判定为成功(Sb8-是),移动站装置根据同步偏差信息对同步进行校正(Sb9),向基站装置返回ACK(确认信号)(Sb10)。 
另外,在步骤Sb7中,检测到的是RA-RNTI而并不是C-RNTI的情况下(Sb7-否),进行在检测到的RA-RNTI中所指定的资源的分配的资源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的校验。若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的校验失败(Sb11-否),则返回步骤Sb6,移动站装置再次对C-RNTI与RA-RNTI进行监控。另一方面,若步骤Sb11中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校验成功(Sb11-是),则移动站装置对与本站所发送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相同的署名ID序号,是否存在于进行了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的校验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进行确认(Sb12)。 
在该步骤Sb12中,在判定存在与本站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相同的署名ID序号的情况下(Sb12-是),移动站装置,取得该署名ID序号同时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取得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并使用从该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提取出的同步偏差信息对同步进行校正(Sb13)。另一方面,在该步骤Sb12中,在判定不存在与本站所发送的署名ID序号相同的署名ID序号的情况下(Sb12-否),返回步骤Sb6,移动站装置对C-RNTI与RA-RNTI进行监控。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10具有数据控制部11、OFDM调制部12、调度部13、信道估计部14、DFT-S-OFDM(DFT-扩展OFDM)解调部15、控制数据提取部16、前同步码检测部17、无线部18、署名ID序号存储部19。调度部13具有DL调度部21、UL调度部22、消息制作部23。 
数据控制部11,根据来自调度部13的指示,对于所输入的用户数据(含有随机接入响应与前同步码分配)与控制数据,将控制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公共控制信道CCPCH,将对应各移动站装置的用户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OFDM调制部12,对映射于各信道的用户数据、控制数据,进行数据调制、串行/并行转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逆快速傅里叶变换)、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滤波等的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无线部18将OFDM信号上变换(Up Convert)至无线频率,并经由天线(并未图示)发送至移动站装置。本实施方式中,由数据控制部11与OFDM控制部12作为发送部20来发挥作用。 
另外,无线部18,经由天线对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进行接收,并将该接收到的信号下变换(Down Convert)至基带信号,将基带信号交给DFT-S-OFDM解调部15、信道估计部14、前同步码检测部17。信道估计部14,从基带信号中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对无线传播路径特性进行估计,并将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发送至DFT-S-OFDM解调部15。再有,信道估计部14,为了从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将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交给调度部13。DFT-S-OFDM解调部15,基于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与来自控制数据提取部16的指示,对基带信号进行DFT-扩展OFDM解调并生成接收数据。再有,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单载波方式即DFT-扩展OFDM,但是也可以使用OFDM方式这种的多载波方式。 
控制数据提取部16,对接收数据的正误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结果通知给调度部13。控制数据提取部16在接收数据正确的情况下,将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与控制数据。控制数据提取部16,将控制数据中的下行链路的CQI信息、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资源分配请求等的第2层的控制数据交给调度部13,将其他的第3层等的控制数据与用户数据输出至上位层。控制数据提取部16在接收数据错误的情况下,为了合成重传数据而对接收数据进行保存,在接收到重传数据时进行合成处理。 
前同步码检测部(随机接入接收部)17,从基带信号检测前同步码进行,基于该前同步码计算出同步定时偏差量,并将该前同步码所表示的署名ID序号与同步定时偏差量报告给调度部13。署名ID序号存储部(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19,将前同步码分配的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站装置的C-RNTI(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与该前同步码分配中所指定的署名ID序号(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 
调度部13,由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的DL调度部21与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的UL调度部22、以及消息制作部23构成,DL调度部21根据移动站装置所通知的CQI信息和上位层所通知的各用户的数据信息、以及由消息制作所生成的控制数据,进行用于将用户数据映射至下行链路的各信道的调度。该调度中,含有将图2中所说明的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由C-RNTI或者RA-RNTI的哪一个来发送的判定。再有,DL调度部21,在由C-RNTI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发送时,作为该C-RNTI的值,使用与从移动站装置接收到的前同步码的署名ID序号对应而存储于署名ID序号存储部19的C-RNTI的值。 
UL调度部22,基于来自信道估计部14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与控制数据提取部16所分离的来自移动站装置的资源分配请求,进行用于将用户数据映射至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调度。消息制作部23制作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前同步码分配等的控制数据。消息制作部23,在制作前同步码分配时,将前同步码分配的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站装置的C-RNTI与该前同步码分配中所指定的署名ID序号相对应来进行存储。消息制作部23在制作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时,将从前同步码检测部17所接受的表示同步定时偏差量的同步定时信息以及署名ID序号容纳于该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 
图5是表示移动站装置50的结构的概略框图。移动站装置50具有:数据控制部51、DFT-S-OFDM调制部52、调度部53、OFDM解调部54、信道估计部55、控制数据提取部56、同步校正部57、前同步码生成部58、署名选择部59、无线部60。数据控制部51根据来自调度部53的指示,将所输入的用户数据与控制数据(含有前同步码、ACK/NACK),以由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行发送的方式来配置。再有,数据控制部51,将前同步码配置于随机接入信道RACH,将ACK/NACK配置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进而,数据控制部51对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进行配置。DFT-S-OFDM调制部52,对配置于各信道的用户数据以及控制数据进行数据调制、DFT变换、副载波映射、IFFT变换、CP***、滤波等DFT-S-OFDM信号处理,生成DFT-扩展-OFDM信号。 
同步校正部57,基于由控制数据提取部56所交来的同步定时偏差信息,对DFT-扩展-OFDM信号的发送定时进行校正,并交给无线部60。无线部60,设定为无线控制部(并未图示)所指示的无线频率,将DFT-扩展-OFDM信号上变换至该设定的无线频率,并经由天线(并未图示)发送至基站装置。另外,无线部60,经由天线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的信号,将该接收到的信号下变换至基带信号,并发送至OFDM解调部54、信道估计部55。信道估计部55使用基带信号中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iCH来对无线传播路径特性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结果交给OFDM解调部54。再有,信道估计部55,为了将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通知给基站装置,将估计结果转换为COI信息,并将CQI信息发送至调度部53。 
OFDM解调部54,使用信道估计部55的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对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并生成接收数据。控制数据提取部56,将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与控制数据。控制数据提取部56,将控制数据中的上行链路的同步定时偏差信息交给同步校正部57,将调度信息和其他的第2层的控制数据(含有前同步码分配)发送至调度部53,将第3层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交给上位层。再有,关于控制数据提取部56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接收的详细内容,在图6中进行说明。调度部53,根据上位层所交来的调度信息与来自基站装置的控制数据,以将数据与控制信息映射于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方式对数据控制部51进行指示。 
另外,调度部53,在向基站装置进行随机接入的情况下,对署名选择59以进行随机接入的方式进行指示,或者对控制数据提取部56指示接收方法。调度部53,在以进行随机接入的方式对署名选择部59进行指示的情况下,在接收到前同步码分配时,也就是说在由基站装置指定了署名ID序号时,从前同步码分配中提取出署名ID序号,将该署名ID序号存储于署名ID序号存储部61,并且对署名选择部59进行指示以使用该存储的署名ID序号;在没有接收到前同步码分配时,对署名选择部59进行指示以选择署名ID序号。 
另外,调度部53,在对控制数据提取部56指示接收方法时,在接收到前同步码分配时,对控制数据提取部56进行指示以监控C-RNTI与RA-RNTI从而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接收;在没有收到前同步码分配时,也就是说在由署名选择部59选择署名ID序号时,对控制数据提取部56进行指示以监控RA-RNTI从而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接收。 
署名选择部59,根据来自调度部53的指示,对随机接入中使用的署名ID序号进行选择,将所选择的署名ID序号交给前同步码生成部58。再有,署名选择部59,在以使用存储于署名ID序号存储部61中的署名ID序号的方式被指示时,从署名ID序号存储部61取得署名ID序号,并将该署名ID序号交给同步码生成部。前同步码生成部58,以署名选择部 59所选择的署名ID序号生成前同步码,并交给DFT-S-OFDM调制部52。署名ID序号存储部(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61,将从前同步码分配中所提取出的署名ID序号从调度部53进行接受并进行存储。 
图6是表示移动站装置的控制数据提取部(随机接入响应接收部)56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接收的结构的概略框图。控制数据提取部56,具有C-RNTI检测部31、RA-RNTI检测部32、C-RNTI-RA-RNTI检测部33、检测切换部34、提取部35。C-RNTI检测部31,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对分配给本站的C-RNTI进行检测,并将与该C-RNTI相对应的控制信息从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提取出,对该控制信息进行解析从而识别分配给本站的资源块。C-RNTI检测部31将该解析结果交给提取部35。 
RA-RNTI检测部32,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对RA-RNTI进行检测,并将与该RA-RNTI相对应的控制信息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提取出,对该控制信息进行解析从而对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的资源块进行识别。C-RNTI-RA-RNTI检测部33将该解析结果交给提取部35。C-RNTI-RA-RNTI检测部33,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对分配给本站的C-RNTI或者RA-RNTI进行检测,并将与该C-RNTI或者RA-RNTI相对应的控制消息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提取出,对该控制消息进行解析从而对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的资源块进行识别。RA-RNTI检测部32将该解析结果交给提取部35。 
检测切换部34,根据来自调度部53的指示,在检测部31~33的输出中,对输入至提取部35的输出进行切换。提取部35,在检测部31~33的输出中,根据所输入的输出即控制信息的解析结果,从分配给本站的资源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对数据(含有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提取,并从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的资源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对与署名ID序号存储部61所存储的署名ID序号一致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提取,将含有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控制数据(同步定时偏差信息等)发送至调度部35以及同步校正部 57,将用户数据发送至上位层。 
若这样使用RA-RNTI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发送,则能够同时在1个资源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收容多个移动站装置量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该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与进行了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相对应。若使用C-RNTI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发送,则由于与通常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发送是相同的顺序,因此能够使用重传处理(HARQ),与使用RA-RNTI的情况相比提高了响应的可靠性。 
因此,对于已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响应中,在是对已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是由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模式来进行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仅一台的对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的情况下,若不使用RA-RNTI而使用C-RNTI,则使用的资源是1资源块量,传输效率相同,并且,能够使用混合自动重传HARQ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此相对,在是对已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是含有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2台至n(n是在使用了RA-RNTI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1个资源块中能够容纳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数目)台的对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的情况下,若使用C-RNTI则需要n个资源块量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但若使用RA-RNTI,则由于仅使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1资源块量,因此提高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使用效率。 
进而,在是对超过了n台的台数的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的情况下,一定需要多个资源块,但对是(kn+1)台(k为整数)的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的情况下,由于一定存在1个移动站装置使用1个资源量的情况,因此将1台使用C-RNTI,剩下的使用RA-RNTI。在是对(kn+2)台至(k+1)×n台的移动站装置的响应的情况下,由于一定在1个资源中收容多台的响应,因此仅使用RA-RNTI。这样通过对RA-RNTI与C-RNTI进行并用来使用,PDSCH中使用的资源成为最小,由于还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提高了效率。根据已随机接入移动站的数目,通过分别使用RA-RNTI、C-RNTI、RA-RNTI与C-RNTI,能够进行高效率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收发。 
另外,用于实现图4中的数据控制部11、OFDM调制部12、调度部13、信道估计部14、DFT-S-OFDM解调部15、控制数据提取部16、前同步码检测部17、以及图5中的数据控制部51、DFT-S-OFDM解调部52、调度部53、OFDM解调部54、信道估计部55、控制数据提取部56、同步校正部57、前同步码生成部58、署名选择部59的功能的程序存储于可以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中,通过将存储于该存储介质的程序读入计算机***并运行,可以进行这些各部的处理。再有,此处所谓的“计算机***”,是指含有OS和周边机器等的硬件的***。 
另外,计算机***如果是使用了WWW***的情况,则该计算机***是指还包含主页提供环境(或者显示环境)的***。另外,所谓“可以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是指软磁盘、磁光盘、ROM、CD-RAM等的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进一步,所谓“可以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或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对程序进行发送时通信线路,短时间、动态地对程序进行保存的情况,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对程序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持的情况。另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所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也可以是将所述的功能由已经存储于计算机***的程序的组合能够实现的程序。 
以上,虽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包含并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本发明虽然适合应用于将便携电话终端作为移动站装置的便携电话***,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Claims (5)

1.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
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
调度部,其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于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决定将针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所述调度部,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于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基于下行链路的通信量来决定将针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2.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
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
调度部,其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决定将针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所述调度部,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于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基于同时进行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数目来决定将针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与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相对应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在同时进行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数目,除以一个随机接入响应内能够配置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数目之后的剩余是1时,在同时进行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之中,对针对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1个,使用分配给其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对剩下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
4.一种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部,其通过随机接入发送对随机接入进行识别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
控制数据提取部,在进行了通过随机接入对由所述基站装置所指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发送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针对移动站装置所进行的随机接入的响应也就是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与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进行监控。
5.一种无线通信***,具有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和所述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
发送部,其通过随机接入发送对随机接入进行识别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
控制数据提取部,在进行了通过随机接入对由所述基站装置所指定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发送时,对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针对移动站装置所进行的随机接入的响应也就是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与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进行监控,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
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将该基站装置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对该移动站装置进行识别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进行存储;
随机接入接收部,其对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随机接入所发送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进行接收;
调度部,其在接收到的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与所述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于所述随机接入识别信息存储部时,决定将针对该接收到的随机接入识别信息的随机接入的响应即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使用分配给该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目的地的移动站装置的移动站装置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还是使用并没有分配给特定的移动站装置的识别信息即分配给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用的识别信息来进行发送;
发送部,其根据所述调度部的决定,配置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CN2008800197934A 2007-06-15 2008-06-12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Active CN101682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9150 2007-06-15
JP159150/2007 2007-06-15
PCT/JP2008/060760 WO2008153095A1 (ja) 2007-06-15 2008-06-12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レスポンス送信方法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レスポンス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2935A CN101682935A (zh) 2010-03-24
CN101682935B true CN101682935B (zh) 2012-08-08

Family

ID=40129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97934A Active CN101682935B (zh) 2007-06-15 2008-06-12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89913B2 (zh)
EP (1) EP2159939B1 (zh)
JP (1) JP4772148B2 (zh)
CN (1) CN101682935B (zh)
CA (1) CA2690183C (zh)
WO (1) WO20081530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124488T3 (en) 2007-08-08 2016-01-25 Huawei Tech Co Ltd Time Adjust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58317B2 (en) * 2008-12-04 2015-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KR101156164B1 (ko) * 2008-12-22 2012-06-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집합 통신 환경에서의 단말 및 기지국, 이를 이용한호 접속 처리 방법
US8260356B2 (en)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8504040B2 (en) * 2010-03-19 2013-08-06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wired backhaul-aware cell selection mechanism
US8671071B1 (en) * 2010-07-24 2014-03-11 Apokalyyis, In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relational signatures
CN103096489B (zh) * 2011-10-27 2016-06-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增强中随机接入的实现方法
CN102595634B (zh) * 2012-01-31 2015-07-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中接收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方法
CN103297207B (zh) * 2012-03-02 2016-12-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对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进行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方法
JP6092521B2 (ja) * 2012-04-06 2017-03-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装置、ローカルエリア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6314087B2 (ja) 2012-10-30 2018-04-1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送信方法
US9307521B2 (en) * 2012-11-01 2016-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quasi co-location assumption of antenna ports for PDSCH of transmission mode 10 for LTE advanced
US9713032B2 (en) * 2013-04-22 2017-07-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of a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
US10390333B2 (en) * 2013-05-02 2019-08-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US10080244B2 (en) * 2015-08-28 2018-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 for narrow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708953B2 (en) * 2016-04-18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retransmission procedure
EP3282623A1 (en) 2016-08-12 2018-0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among different ofdm numerology schemes
CN109891930B (zh) * 2016-10-27 2021-10-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邻居关系建立
US10644827B2 (en) * 2017-04-06 2020-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aveforms on downlink
CN108811164B (zh) * 2017-05-04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用户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0404509B2 (en) * 2017-05-11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lot structure design using guard intervals in a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US10674443B2 (en) * 2017-08-18 2020-06-0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life improvement for low power devic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S11690103B2 (en) * 2021-03-23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electing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7988B2 (en) * 2001-01-12 2003-12-0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adjustment for uplink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in wid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N1527622A (zh) 2003-03-07 2004-09-08 �ʼҷ����ֵ��ӹɷ����޹�˾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的上行链路同步保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00874B (zh) * 2005-11-04 2012-04-1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分组通信方法、移动台和无线基站
KR20070080552A (ko) * 2006-02-07 200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018037B1 (ko) * 2006-01-20 2011-03-02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향상된 커버리지가 있는 임의 접속 절차
US8295243B2 (en) * 2006-08-21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in an 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24258B1 (ko) * 2006-08-23 2014-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USRE47489E1 (en) * 2006-08-29 2019-07-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transmitting method
WO2008084985A2 (en) * 2007-01-09 2008-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S2882659T3 (es) * 2007-02-05 2021-12-02 Nec Corp Método para una estación de telefonía móvil, y estación de telefonía móvil
WO2008149849A1 (ja) * 2007-06-06 2008-12-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ES2652668T3 (es) * 2007-06-18 2018-02-05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imiento y equipamiento de usuario para realizar una sincronización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KR101486352B1 (ko) * 2007-06-18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의 상향링크 동기 상태 제어방법
DK2124488T3 (en) 2007-08-08 2016-01-25 Huawei Tech Co Ltd Time Adjust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111445A1 (en) * 2007-10-29 2009-04-3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RPI0819206B1 (pt) * 2007-11-05 2020-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i método para uso em um terminal de usuári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celular, e, transceptor
KR101514079B1 (ko) 2008-01-07 2015-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시간 동기 타이머의 재구성 방법
US20090203323A1 (en) * 2008-02-13 2009-08-13 Motorola, Inc.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25450B1 (ko) * 2008-03-03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의 충돌 해결 방법
KR100925333B1 (ko) 2008-03-14 2009-11-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화를 수행하는 방법
EP2131517A3 (en) * 2008-06-03 2010-01-20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HARQ uplink transmission
JP2011530886A (ja) * 2008-08-08 2011-12-22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Macのリセットおよび再構成
US8873522B2 (en) * 2008-08-11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cessing measurement gap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74969B2 (en) * 2008-10-31 2012-09-25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90183C (en) 2016-08-02
JPWO2008153095A1 (ja) 2010-08-26
US20100165943A1 (en) 2010-07-01
US8289913B2 (en) 2012-10-16
CN101682935A (zh) 2010-03-24
WO2008153095A1 (ja) 2008-12-18
EP2159939B1 (en) 2018-01-31
EP2159939A1 (en) 2010-03-03
JP4772148B2 (ja) 2011-09-14
CA2690183A1 (en) 2008-12-18
EP2159939A4 (en)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935B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程序、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方法以及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方法
US954492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KR101150038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장치, 이동국 장치 및 이동 통신 방법
CN101686537B (zh) 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
US819971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having simple signature indicator
CN101632321B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程序、上行链路同步请求方法以及同步偏差测量用信号发送方法
CN101772984A (zh)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JP200908168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