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878A - 双气囊堵漏工具 - Google Patents

双气囊堵漏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878A
CN101670878A CN200810042747A CN200810042747A CN101670878A CN 101670878 A CN101670878 A CN 101670878A CN 200810042747 A CN200810042747 A CN 200810042747A CN 200810042747 A CN200810042747 A CN 200810042747A CN 101670878 A CN101670878 A CN 101670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lugging
mobile jib
doubl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42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42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0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0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气囊堵漏工具。它由主杆、主杆端盖、堵漏气囊、支撑气囊、支撑板、支撑杆、连接带、充气阀和高压气瓶构成,所述主杆为一头封闭的杆件在封闭端的中央有一螺孔,所述主杆端盖为圆盘形,在它的中央设置有一只螺杆,所述堵漏气囊由高强度、质地柔软、弹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它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圆筒形,外层充气后自由状态近似圆环形,所述支撑气囊的材料、结构和堵漏气囊相同,它的尺寸可以和堵漏气囊不相同,所述支撑板由支撑面、内圆环、连接条组成,所述充气阀由本体、进气口、把手和出气口构成,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船舶破损后的堵漏工具,它用一只气囊在舷外堵漏,另一只气囊在舱内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双气囊堵漏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堵漏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堵漏工具,特别涉及利用气囊分别进行堵漏和支撑的堵漏的工具。
背景技术:
堵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从堵漏的效果看,舷外堵漏要比舱内堵漏效果好,为了巩固堵漏效果一般情况都要进行支撑,目前一般利用木支柱、金属支柱、肋骨支架等进行人力支撑,这些支撑方法对破口处的环境要求高,而且堵漏的劳动强度大、难度高,在堵漏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堵漏或者堵漏失败的情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从舷外堵漏、无需人力支撑的堵漏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气囊堵漏工具,它由两只气囊组成一只气囊在舷外堵漏,另一只气囊在舱内完成支撑任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是:提高一种双气囊堵漏工具,由主杆、主杆端盖、堵漏气囊、支撑气囊、支撑板、支撑杆、连接带、充气阀和高压气瓶组成,所述主杆为一头封闭的杆件在封闭端的中央有一螺孔,在主杆上设置有两只圆孔,在主杆上还设置有两只挂钩,所述主杆端盖为圆盘形在它的中央设置有一只螺杆,所述堵漏气囊由高强度、质地柔软、弹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它分为内外两成,内层为圆筒形,外层充气后自由状态近似圆环形,内外层之间构成了一个密闭气腔,在内层壁面上还设置有充气接头,堵漏气囊的一头通过连接带卡在主杆和主杆端盖之间,另一头通过连接带和支撑气囊连接,所述支撑气囊的材料、结构和堵漏气囊相同,它的尺寸可以和堵漏气囊不相同,在它的内层设置有充气接头,支撑气囊的一头通过连接带和堵漏气囊连接,另一头通过连接带挂在挂钩上,所述支撑板由支撑面、内圆环、连接条组成,所述支撑杆的一头焊接在支撑面的内外圆的中心,另一头焊接在主杆上,所述充气阀由本体、进气口、把手和两个出气口构成,所述进气口通过耐压软管和高压气瓶的出气口相连,所述一只出气口通过耐压软管和堵漏气囊的充气接头相连,所述另一只出气口通过耐压软管和支撑气囊的充气接头相连,在该出气口的管内设置有节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为圆环形,在它的上面开有复数个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圆环焊接在主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一头焊接在内圆环上,另一头焊接在支撑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阀、气囊、接头和软管有严格的气密要求。
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对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采用从舷外向舷内的方法行进堵漏,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水压提高堵漏效果,从破口的特点来说一般向内翻转,从舷外堵漏的效果更好,本发明使用气囊进行堵漏,气囊的质地柔软能够减小堵漏后的渗漏。本发明利用气囊进行支撑,将支撑气囊的膨胀力通过支撑板传递的主杆,再传递给堵漏气囊达到支撑目的,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支撑的速度和效率,而且支撑气囊对堵漏点的环境要求非常低,使得堵漏的成功率非常高,本发明在给支撑气囊的充气管路上设计了节流装置,保证了在堵漏过程中先给堵漏气囊充气,体现的先堵漏后支撑的原则,本发明的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置有复数个孔,这种设计方法可以较小支撑板的重量。本发明具有堵漏速度快、堵漏效果好、适应环境能力强、可靠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气囊堵漏工具堵漏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气囊堵漏工具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气囊堵漏工具的充气阀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由主杆3、主杆端盖5、堵漏气囊6、支撑气囊8、支撑板9、支撑杆10、连接带、充气阀和高压气瓶(图中未画出)构成,所述主杆为一头封闭的杆件在封闭端的中央有一螺孔,主杆端盖通过该螺孔连接到主杆3上,在主杆3上设置有圆孔14和圆孔15,它们分别用来安装堵漏气囊的充气接头2和支撑气囊的充气接头1,在主杆3上还设置有两只挂钩11,挂钩的作用是通过连接带来固定气囊,所述主杆端盖为圆盘形在它的中央设置有一只螺杆,所述堵漏气囊6由高强度、质地柔软、弹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它分为内外两成,内层为圆筒形,外层充气后自由状态近似圆环形,内外层之间构成了一个密闭气腔,在内层壁面上还设置有充气接头2,堵漏气囊6的一头通过连接带卡在主杆3和主杆端盖5之间,另一头通过连接带13和支撑气囊8连接,所述支撑气囊8的材料、结构和堵漏气囊相同,它的尺寸可以和堵漏气囊6不相同,在它的内层设置有充气接头1,支撑气囊8的一头通过连接带13和堵漏气囊6连接,另一头通过连接带12挂在挂钩11上,所述支撑板9由支撑面31、内圆环34、连接条33组成,所述支撑面31为圆环形,在它的上面开有复数个孔32,所述内圆环34焊接在主杆3上,所述连接条33一头焊接在内圆环34上,另一头焊接在支撑面31上,支撑板9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的主要的出发点是:在保证可靠支撑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重量,所述充气阀由本体24、进气口25、把手23和两只出气口构成,所述进气口25通过耐压软管和高压气瓶的出气口相连,所述出气口22通过耐压软管和堵漏气囊的充气接头2相连,所述出气口21通过耐压软管和支撑气囊的充气接头1相连,在出气口21的管内设置有节流装置,设置节流装置的目的是减小支撑气囊的充气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10的一头焊接在支撑面31的内外圆的中心,另一头焊接在主杆3上,设计支撑杆10可以将支撑面31的支撑力传递给主杆3,提高支撑板9在支撑时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阀、气囊、接头和软管有严格的气密要求,气密性是本发明的关键因素之一。
堵漏前要将两个气囊内的空气放掉,通过主杆上的挂钩11和主杆端盖5将两只气囊固定在主杆上,连接好所有的耐压软管,打开高压气瓶出口阀。
堵漏时首先将堵漏气囊推出舷外,打开充气阀,堵漏气囊首先膨胀,由于出气口21的节流作用,支撑气囊8在甲板7和支撑板9之间慢慢膨胀,随着支撑气囊的膨胀它对支撑板9的推力将逐渐增加,这个支撑力通过支撑杆10和主杆3传递给堵漏气囊6,最终使得堵漏气囊6和甲板7之间的压力增加提高了堵漏效果,当支撑气囊内的压力达到最大时本发明达到最好堵漏效果,本发明无需人力支撑,具有堵漏速度快、堵漏效果好、适应环境能力强、可靠性好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只要使用一只气囊进行堵漏,另一只气囊进行支撑,采用其它结构形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双气囊堵漏工具,由主杆、主杆端盖、堵漏气囊、支撑气囊、支撑板、支撑杆、连接带、充气阀和高压气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为一头封闭的杆件在封闭端的中央有一螺孔,在主杆(3)上设置有圆孔(14)和圆孔(15),在主杆(3)上还设置有两只挂钩(11),所述主杆端盖(5)为圆盘形在它的中央设置有一只螺杆(4),所述堵漏气囊(6)由高强度、质地柔软、弹性较高的材料构成,它分为内外两成,内层为圆筒形,外层充气后自由状态近似圆环形,内外层之间构成了一个密闭气腔,在内层壁面上还设置有充气接头(2),堵漏气囊(6)的一头通过连接带卡在主杆(3)和主杆端盖(5)之间,另一头通过连接带(13)和支撑气囊(8)连接,所述支撑气囊(8)的材料、结构和堵漏气囊相同,它的尺寸可以和堵漏气囊(6)不相同,在它的内层设置有充气接头(1),支撑气囊(8)的一头通过连接带(13)和堵漏气囊(6)连接,另一头通过连接带(12)挂在挂钩(11)上,所述支撑板(9)由支撑面(31)、内圆环(34)、连接条(33)组成,所述支撑杆(10)的一头焊接在支撑面(31)的内外圆的中心,另一头焊接在主杆(3)上,所述充气阀由本体(24)、进气口(25)、把手(23)和出气口(21、22)构成,所述进气口(25)通过耐压软管和高压气瓶的出气口相连,所述出气口(22)通过耐压软管和堵漏气囊的充气接头(2)相连,所述出气口(21)通过耐压软管和支撑气囊的充气接头(1)相连,在出气口(21)的管内设置有节流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堵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31)为圆环形,在它的上面开有复数个孔(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堵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环(34)焊接在主杆(3)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堵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33)一头焊接在内圆环(34)上,另一头焊接在支撑面(3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囊堵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气囊、接头和软管有严格的气密要求。
CN200810042747A 2008-09-11 2008-09-11 双气囊堵漏工具 Pending CN101670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2747A CN101670878A (zh) 2008-09-11 2008-09-11 双气囊堵漏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42747A CN101670878A (zh) 2008-09-11 2008-09-11 双气囊堵漏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878A true CN101670878A (zh) 2010-03-17

Family

ID=4201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42747A Pending CN101670878A (zh) 2008-09-11 2008-09-11 双气囊堵漏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087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4621A (zh) * 2013-08-20 2013-12-11 张晓荣 一种甲板漏水口堵漏装置
CN103590413A (zh) * 2013-10-25 2014-02-19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装置
CN104988923A (zh) * 2015-07-08 2015-10-21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性聚合反应的堵漏助手及使用方法
CN105923119A (zh) * 2016-05-23 2016-09-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组合式堵漏垫
KR101783040B1 (ko) 2017-03-29 2017-09-29 대한민국 수중 부양 로프
CN114802633A (zh) * 2022-05-16 2022-07-2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船舶应急堵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4621A (zh) * 2013-08-20 2013-12-11 张晓荣 一种甲板漏水口堵漏装置
CN103590413A (zh) * 2013-10-25 2014-02-19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装置
CN103590413B (zh) * 2013-10-25 2016-02-10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装置
CN104988923A (zh) * 2015-07-08 2015-10-21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性聚合反应的堵漏助手及使用方法
CN105923119A (zh) * 2016-05-23 2016-09-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组合式堵漏垫
CN105923119B (zh) * 2016-05-23 2018-0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组合式堵漏垫
KR101783040B1 (ko) 2017-03-29 2017-09-29 대한민국 수중 부양 로프
CN114802633A (zh) * 2022-05-16 2022-07-2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船舶应急堵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0878A (zh) 双气囊堵漏工具
CN204037865U (zh) 带有一体式安全气囊的船舶
CN203064177U (zh) 一种气囊式舰船快速堵漏器
CN104369847A (zh) 船用气囊式快速堵漏器
WO2006044483A2 (en) Seamless inflatable bag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CN201287820Y (zh) 用气囊进行堵漏和支撑的工具
CN108116632A (zh) 基于船舶破损的气胀式堵漏装置
CN100572189C (zh) 水中应急充气式自救装置
CN109383710A (zh) 独立气室式充气舟
CN108482609B (zh) 一种船用气囊堵漏装置
CN209600823U (zh) 一种气动解锁开舱机构
CN115465429B (zh) 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水下航行器应急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CN201865701U (zh) 一种软质通道
CN201287821Y (zh) 气囊式舷外堵漏工具
CN208107431U (zh) 一种用于排水管道的封堵气囊
CN108069002B (zh) 一种船舶急救气囊
CN207931945U (zh) 基于船舶破损的气胀式堵漏装置
CN115815249A (zh) 一种船舶管路内壁清洁气囊及其应用方法
CN205444357U (zh) 一种带气囊的气压式管道疏通器
CN203656297U (zh) 一种三位三通机控安全阀
CN208290513U (zh) 一种内饰板顶撑工装
CN203698628U (zh) 便携式水上救生装置
CN211875425U (zh) 一种用于压力容器设备制造用封堵装置
CN113830262A (zh) 一种易收纳式充气救生圈
US3080844A (en) Maritime salvage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