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336A -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336A
CN101668336A CN200810119363A CN200810119363A CN101668336A CN 101668336 A CN101668336 A CN 101668336A CN 200810119363 A CN200810119363 A CN 200810119363A CN 200810119363 A CN200810119363 A CN 200810119363A CN 101668336 A CN101668336 A CN 101668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ch
signaling
data flow
single current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9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8336B (zh
Inventor
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93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36B/zh
Priority to KR1020117007741A priority patent/KR101291464B1/ko
Priority to US13/062,149 priority patent/US884873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09/001003 priority patent/WO20100341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8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8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将所有信令复用作为HS-SICH信令;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并映射到分配的码道资源上。本发明可以实现TDD HSPA+***对MIMO技术的支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吞吐量。

Description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分组接入(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是为了支持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吞吐量和频谱利用率、对高数据速率业务的更好的覆盖而提出的,其包括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和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packet access)两种技术。其中,HSDPA技术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标准在无线部分的增强和演进,显著地提高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在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HSDPA中新增的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High-Speed Shared Infornation Channel)作为上行控制物理信道,负责承载对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Channel)上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reQuest)的确认信息(ACK/NACK)和信道质量指示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此外还携带有传输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和同步偏移(SS,Synchronisation Shift)信息,但没有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一个HS-SICH信道占用1个上行扩频因子(Spread Factor)SF=16的码道,且都占用时隙#5。HS-SICH为共享的物理信道,使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相同的扩频码,用户之间通过正交序列区分。HS-SICH携带的信令如表1所示。
HARQ确认信息 1bit  1-ACK,0-NACK
RTBS 6bits  UE推荐的传输块大小
RMF 1bit  UE推荐的调制方式,0-QPSK,1-16QAM
    SS 下行同步控制字
    TPC 下行功控控制字
表1
当有下行数据需要发送时,Node B首先在HS-SCCH信道上发送下行调度和控制信息,向UE指示在后续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High-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上有HSDPA数据,UE通过解读HS-SCCH信道来接收传输块,再利用相应的HS-SICH信道向Node B反馈ACK/NACK信息,以及信道质量指示信息,即推荐传输块大小(RTBS,Recommended Transmission Block Size)和推荐调制方式(RMF,RecommendedModulation Format)。
HSPA+是HSPA的向下演进版本,是上下行能力增强的一项技术。在HSPA+中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考虑到UE的硬件实现与成本损耗等问题,在HSPA+中的MIMO方案最多可支持下行链路的双流传输。
在TDD HSPA+***中进行MIMO双流传输时,一路高速数据流被分为并行的2路低速数据流,再经过编码、交织、调制等。由于2路数据流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速率和符号映射,因此每个流上所分配的信息比特个数也各不相同。每个数据流再分为C个子流(C为UE能力所定义的HS-PDSCH最大数目),每个子流再经扩频、加扰后由多天线发射。
为了支持MIMO双流发射,需要在HS-SICH信道上反馈UE对接收的双流数据的确认,以及向Node B推荐在下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 Interval)内的数据流个数和各数据流上的传输块大小和调制方式。显然,现有的HSDPA HS-SICH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以实现TDD HSPA+***对MIMO技术的支持,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吞吐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包括:
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
将所有信令复用作为HS-SICH信令;
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并映射到分配的码道资源上。
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包括:
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并根据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对HS-SICH上的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
将编码后的所有信令复用,并映射到确定的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上。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信令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
复用单元,与所述信令确定单元相连,用于将所有信令复用作为HS-SICH信令;
编码单元,与所述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
映射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信道编码映射到分配的码道资源上。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并根据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编码单元,与所述确定单元相连,用于对HS-SICH上的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
复用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所有信令复用;
映射单元,与所述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将复用单元的输出映射到确定的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上。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在TDD HSPA+***中,通过扩充与修改现有HSDPA中的HS-SICH信道结构,使用新的编码方案,以较多的码道资源来承载MIMO模式的HS-SICH,而不限于现有技术规范的1个SF=16的码道,使得能够在HSPA+中更好地支持下行MIMO传输,从而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为了实现TDD HSPA+***对MIMO双流传输的支持,对HS-SICH信道上的控制信令进行扩充与修改,使HS-SICH信道上能够反馈UE对接收的双流数据的确认,以及向Node B推荐在下一个TTI内的数据流个数和各数据流上的传输块大小和调制方式,使HSPA+中能够更好地支持MIMO技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吞吐量。
相对于单流HS-SICH,双流时需要对HS-SICH上的控制信令进行扩充,其信令长度必然会增加,如果还是采用1个SF=16的码道来承载HS-SICH信道,将会恶化信道的接收性能。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来保证该信道的信令能被较好地接收。
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的可以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先复用到一起,然后进行编码,放在比现有标准更多的码道资源承载,比如一个SF=8的码道,甚至更低SF的码道。
除此之外,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类似于现有规范中HS-SICH的编码方案,即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分别单独编码,再将编码输出进行复用,经交织后,自适应地选择相应的码道资源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MIMO模式中包括单流和双流两种情况。由于MIMO模式不总是使用双流来发射数据,当信道条件较差时,为了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需要切换至单流发射;而当信道条件好转时,再切换到双流发射。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HS-SICH包含的信令信息即能支持单流,又能支持双流。
由于***工作在非MIMO模式还是MIMO模式可以由高层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来配置,即高层根据实时的业务类型、用户数据量、信道环境等因素,决定在某段时间内采用何种工作模式,所述非MIMO模式是指HSDPA中未引入MIMO技术的工作模式,所述MIMO模式是指TDD HSPA+***中引入MIMO技术的工作模式。因此,根据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即可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信息是非MIMO模式,还是MIMO模式。如果是非MIMO模式,采用与现有技术规范信令相同的设计和信道编码方案即可。下面仅针对MIMO模式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令设计和信道编码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UE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如果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为单流,则HS-SICH上承载单流的信令;如果为双流,则HS-SICH上承载双流的信令;
步骤102,将所有信令复用,即将HS-SICH上的ACK、RMF、RTBS等信令进行复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单流和双流时所需的各个信令信息长度不同,因此不同数据流个数下HS-SICH上的信令总长度也不同;
步骤103,进行校验;
可以采用循环冗余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校验,进行CRC校验可以有助于误块统计,用于辅助外环功控;另外,也可以使用CRC与UE标识的异或进行校验;
步骤104,对信道进行编码,比如可以采用卷积码;
步骤105,进行速率匹配;
如果信道编码后的输出序列长度大于所分配的码道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长度,则可以进行适当的比特删除,如果不超过所分配的码道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长度,则不需要删除;
步骤106,交织;
步骤107,物理信道映射,将编码后的HS-SICH放于所分配的码道资源上,比如1个SF=8的码道,或者更低SF的码道。
在该实施例中,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先复用到一起,然后进行编码,放在比现有标准更多的码道资源承载,从而使HS-SICH信道上能够反馈UE对接收的双流数据的确认,以及向Node B推荐在下一个TTI内的数据流个数和各数据流上的传输块大小和调制方式。
相应地,在Node B接收HS-SICH时,由于单流和双流的原始信令比特序列长度不同,所以速率匹配模式不同,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UE按照Node 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来反馈HS-SICH,则Node B根据该确知的数据流个数即可检测HS-SICH,获知数据流个数以及相应的信令信息;
(2)如果Node B不能确定UE反馈的HS-SICH是针对几个数据流的,则Node B需要按照单流和双流两种方式对HS-SICH进行盲检测,来获知数据流个数以及相应的信令信息。所述盲检测是指基站分别按照单流和双流两种HS-SICH的编码方式去解码,即使用单流HS-SICH编码时的速率匹配删余图样去解码,再使用双流HS-SICH编码时的速率匹配删余图样去解码。当然,也可以先使用双流HS-SICH编码时的速率匹配删余图样去解码,再使用单流HS-SICH编码时的速率匹配删余图样去解码。由于只有使用的删余图样正确,才能解码正确,因此在不知道HS-SICH所针对的数据流个数的前提下,分别用单流和双流两种方式进行解码,如果哪个解码正确,则说明HS-SICH是针对的哪种数据流。
优选地,可以依据上一次接收到的HS-SICH所针对的数据流个数来优先选取使用的速率。比如上一次接收到的HS-SICH是针对单流的,则优先使用单流HS-SICH编码时的速率匹配删余图样去解码,这样可以提高解码一次成功的概率,减少Node B进行盲检的工作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MIMO模式单流和双流时的HS-SICH信令总长度不同,Node B需要盲检测来获知数据流个数以及相应的信令信息。为了进一步降低Node B接收的复杂度,还可以将单流和双流的HS-SICH信令总长度设为相同,Node B通过一次检测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101中,UE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在实际应用中,UE也可以根据信道条件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如果用户设备建议下次的下行业务信道采用单流发送,则HS-SICH上承载单流的信令;如果用户设备建议下次的下行业务信道采用双流发送,则HS-SICH上承载双流的。
参照图2,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UE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
步骤202,将所有信令复用,即将HS-SICH上的ACK、RMF、RTBS等信令进行复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单流和双流时所需的各个信令信息长度不同,因此不同数据流个数下HS-SICH上的信令总长度也不同;
步骤203,设双流下的信令比单流下的信令多出的部分为填充位,那么对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填充,填充一些比特,使得填充之后的单流信令总长度与双流时相同。
步骤204,进行校验;
可以采用循环冗余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校验,进行CRC校验可以有助于误块统计,用于辅助外环功控,还也可以使用CRC与UE标识的异或进行校验;
步骤205,对信道进行编码,比如可以采用卷积码;
步骤206,进行速率匹配;
如果信道编码后的输出序列长度大于所分配的码道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长度,则可以进行适当的比特删除,如果不超过所分配的码道资源所能承载的比特长度,则不需要删除;
步骤207,交织;
步骤208,物理信道映射,将编码后的HS-SICH放于所分配的码道资源上,比如1个SF=8的码道,或者更低SF的码道。
在该实施例中,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先复用到一起,然后进行编码,放在比现有标准更多的码道资源承载,从而使HS-SICH信道上能够反馈UE对接收的双流数据的确认,以及向Node B推荐在下一个TTI内的数据流个数和各数据流上的传输块大小和调制方式。
相应地,在Node B接收HS-SICH时,由于单流和双流时HS-SICH上的信令长度相同,即采用了相同的编码速率和速率匹配,因此Node B只需检测一次即可得到HS-SICH上的信令信息。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UE按照Node 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来反馈HS-SICH,则Node B根据该确知的数据流个数即可一次检测HS-SICH;
(2)如果Node B不能确定UE反馈的HS-SICH是针对几个数据流的,则Node B需要对HS-SICH的一次检测,来获知数据流个数以及相应的信令信息。此时,Node B可以根据填充位的比特来判断HS-SICH上的信令信息是单流还是双流,比如单流下的RTBS为6bits,双流下的RTBS为12bits,那么可以对单流下的RTBS填充6个比特的0,这样总长度也为12bits。Node B解码HS-SICH后,先读取该6bits的填充位,如果为全0,则说明是单流HS-SICH,如果是非0,则说明是双流HS-SICH。在判断了数据流个数后,Node B从有效位读取各信令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步骤101中,UE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在实际应用中,UE也可以根据信道条件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如果用户设备建议下次的下行业务信道采用单流发送,则HS-SICH上承载单流的信令;如果用户设备建议下次的下行业务信道采用双流发送,则HS-SICH上承载双流的。
参照图3,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三实施例中HS-SICH的编码与复用的流程图: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来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信息,如果是MIMO模式,则UE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并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如果UE需要反馈单流HS-SICH,则确定单流上的各信令信息,再对各个信令进行单独编码,编码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将编码后的各部分信令输出进行复用,再交织,然后在物理信道映射时使用1个SF=16的码道承载。
如果UE需要反馈双流HS-SICH,则确定双流上的各信令信息,再对各个信令进行单独编码。由于此时是反馈双流信令,因此信令比单流时要加倍,因此选用1个SF=8的码道承载HS-SICH,相当于比单流HS-SICH的码道资源加倍,那么对于双流中每个流上的ACK、RMF、RTBS信令都按照现有技术的编码方法和编码速率进行编码,然后再复用到一起,经交织后,在物理信道映射时由1个SF=8的码道承载。两个流的信令之间的排列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必须是预先约定的,这样Node B在解码HS-SICH时就能与UE所使用的信令排列顺序一致,从而获知相应的信令信息。
图3中,两个数据流的反馈控制信令分别单独编码,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编码方案。如果UE需要反馈单流HS-SICH,则仅取图中的一个数据流即可,并且在物理信道映射时使用1个SF=16的码道承载;如果UE需要反馈双流HS-SICH,则图中的两个数据流的反馈信令分别各自编码,并且在物理信道映射时使用1个SF=8的码道承载。由于1个SF=8的码道相当于2个SF=16的虚码道,因此可以将每个数据流上的信令映射到1个SF=16的虚码道上,这样从每个数据流来看,都与现有技术的单流HS-SICH相同。另外,两个数据流的信令之间的排列关系也可以是任意的,但必须是预先约定的。
相应地,在Node B接收HS-SICH时,由于UE按照Node 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来反馈HS-SICH,因此Node B确知UE反馈的HS-SICH是针对几个数据流的。根据这个确知的数据流个数,Node B从相应的码道资源上来接收并检测HS-SICH。
如果是单流HS-SICH,则Node B从相应的1个SF=16的码道接收并检测HS-SICH。
如果是双流HS-SICH,则Node B从相应的1个SF=8的码道接收并检测HS-SICH,根据预先约定的两个流的信令之间排列关系来获取各个信令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数据流的个数来灵活选择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使用类似于现有技术中HS-SICH的编码方案,即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分别单独编码,再将编码输出进行复用,并映射到物理信道。
在该实施例中,UE按照Node B发送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来反馈HS-SICH,因此Node B可以知道HS-SICH是针对几个数据流的,从而可以简单方便地检测HS-SICH,获知相应的信令信息。
参照图4,是本发明HSPA+***MIMO传输的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0,UE根据所需针对的数据流个数来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所述数据流个数与UE接收的下行业务信道的数据流个数可能不同,如果UE需要反馈单流HS-SICH,则确定单流上的各信令信息,然后执行步骤411;如果UE需要反馈双流HS-SICH,则确定双流上的各信令信息,然后执行步骤421;
步骤411,设双流下的信令比单流下的信令多出的部分为填充位,那么对单流下的HS-SICH信令填充一些比特,使得填充之后的单流信令总长度与双流时相同;
步骤412,对各个信令的有效位与填充位进行编码,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编码方式;
在编码时,可以将信令的有效位与填充位进行单独编码,也可以将信令的有效位与填充位一起进行编码;
步骤413,将编码后的各部分信令输出进行复用;
步骤414,交织;
步骤415,使用1个SF=8的码道承载进行物理信道映射;
步骤421,对两个数据流上的各个信令进行单独编码,由于此时是反馈双流信令,因此信令比单流时要加倍,选用1个SF=8的码道承载HS-SICH,相当于比单流HS-SICH的码道资源加倍,那么对于双流中每个流上的ACK、RMF、RTBS信令都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编码方法和编码速率进行编码;
步骤422,将编码后的各部分信令输出复用到一起;
步骤423,交织;
步骤424,使用1个SF=8的码道承载进行物理信道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中,无论是单流HS-SICH的有效位+填充位,还是双流HS-SICH,各个信令之间的排列关系可以是任意的,但必须是预先约定的,这样Node B在解码HS-SICH时就能与UE所使用的信令排列顺序一致,从而得到相应的信令。
相应地,在Node B接收HS-SICH时,虽然UE确定的数据流个数与UE接收的下行业务信道的数据流个数可能不同,Node B不能直接确定UE反馈的HS-SICH是针对几个数据流的,但各信令的单流和双流是等长的,则NodeB从相应的1个SF=8的码道接收HS-SICH,并通过对HS-SICH的一次检测来获知数据流个数以及相应的信令信息。其中,Node B可以根据填充位的比特来判断HS-SICH上的信令信息是单流还是双流,比如单流下的RTBS为6bits,双流下的RTBS为12bits,那么可以对单流下的RTBS填充6个比特的0,这样总长度也为12bits。Node B解码HS-SICH后,先读取该6bits的填充位,如果为全0,则说明是单流HS-SICH,如果非0,则说明是双流HS-SICH。在判断了数据流个数后,Node B即可从有效位读取各信令信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在TDD HSPA+***中支持下行MIMO传输。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用户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信令确定单元501、复用单元502、编码单元503和映射单元504,在复用单元502和编码单元503之间还可进一步包括校验单元505。其中:
信令确定单元501用于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也可以是根据信道条件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反馈的HS-SICH对应的数据流的个数可以与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复用单元502用于将所有信令复用作为HS-SICH信令;编码单元503用于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映射单元504用于将信道编码映射到分配的码道资源上;校验单元505用于对所述复用单元输出的HS-SICH信令进行校验,可以是CRC校验,也可以是将CRC校验值与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异或校验,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校验。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可以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先复用到一起,然后进行编码,放在比现有标准更多的码道资源承载,比如SF=8的码道,从而使HS-SICH信道上能够反馈UE对接收的双流数据的确认,以及向Node B推荐在下一个TTI内的数据流个数和各数据流上的传输块大小和调制方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复用单元502复用后的HS-SICH信令在单流和双流下是不等长的。这样,Node B在接收HS-SICH时,可以按照单流和双流两种方式对HS-SICH进行盲检测,来获知数据流个数以及相应的信令信息。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进行MIMO传输的过程可参照前面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与图5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除了包括与图5中相应单元相同的信令确定单元601、复用单元602、编码单元603、映射单元604和校验单元605之外,在复用单元602和检验单元605之间还包括填充单元606,用于对复用后的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比特填充。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填充单元606,可以使通过复用单元602复用后的HS-SICH信令在单流和双流下是等长的。这样,Node B在接收HS-SICH时,就可以根据填充位的比特来判断HS-SICH上的信令信息是单流还是双流,在确定了数据流个数后,即可从有效位读取各信令信息。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进行MIMO传输的过程可参照前面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用户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确定单元701、编码单元702、复用单元703和映射单元704。其中:确定单元701用于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并根据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编码单元702用于对HS-SICH上的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复用单元703用于将编码后的所有信令复用;映射单元704用于将复用单元的输出映射到确定的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上。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通过确定单元701根据数据流个数来灵活选择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可以采用类似于现有技术中HS-SICH的编码方案,即将HS-SICH信道上的各部分信令信息分别单独编码,再将编码输出进行复用,并映射到物理信道。从而使HS-SICH信道上能够反馈UE对接收的双流数据的确认,以及向Node B推荐在下一个TTI内的数据流个数和各数据流上的传输块大小和调制方式。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编码单元702编码后的HS-SICH信令在单流和双流下是不等长的,由于没有CRC校验存在,因此Node B无法使用盲检测来获知HS-SICH所针对的数据流个数。因此,该实施例中需要HS-SICH所针对的数据流个数等于用户设备接收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进行MIMO传输的过程可参照前面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用户设备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与图7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设备除了包括与图7中相应单元相同的确定单元801、编码单元802、复用单元803和映射单元804之外,在确定单元801和编码单元802之间还包括填充单元805,用于对复用后的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比特填充。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填充单元805,可以使编码单元802输入的HS-SICH信令在单流和双流下是等长的。这样,Node B在接收HS-SICH时,就可以根据填充位的比特来判断HS-SICH上的信令信息是单流还是双流,在确定了数据流个数后,即可从有效位读取各信令信息。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进行MIMO传输的过程可参照前面本发明方法第四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各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
将所有信令复用作为HS-SICH信令;
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并映射到分配的码道资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前,对所述HS-SICH信令进行校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复用后的信令进行校验包括:
对HS-SICH信令进行循环冗余校验;或
对HS-SICH信令进行循环冗余校验及将所述循环冗余校验值与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异或校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流和双流下HS-SICH信令为不等长,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网络侧不知道HS-SICH针对的数据流个数,则通过盲检测获取各信令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流和双流下HS-SICH信令为等长,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前,对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比特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络侧根据填充位的比特确定HS-SICH上的信令信息针对的数据流个数;
根据所述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信令信息的有效位;
从有效位开始获取各信令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的码道资源包括:1个扩频因子为8或者低于8的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如果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为单流,则HS-SICH上承载单流的信令;如果为双流,则HS-SICH上承载双流的信令;或者
用户设备根据信道条件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如果用户设备建议下次的下行业务信道采用单流发送,则HS-SICH上承载单流的信令;如果用户设备建议下次的下行业务信道采用双流发送,则HS-SICH上承载双流的信令。
9、一种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并根据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对HS-SICH上的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
将编码后的所有信令复用,并映射到确定的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包括:
如果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为单流,则分配1个扩频因子为16的码道作为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如果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为双流,则分配1个扩频因子为8的码道作为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流和双流下HS-SICH信令为不等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流和双流下HS-SICH信令为等长,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前,对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比特填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HS-SICH上的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包括:
对单流下包括填充位和有效位的HS-SICH信令中的有效位和填充位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网络侧根据所述填充位的比特确定HS-SICH上的信令信息针对的数据流个数;
根据所述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信令信息的有效位;
从有效位开始获取各信令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或者
用户设备根据信道条件确定HS-SICH上的各信令。
1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令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
复用单元,与所述信令确定单元相连,用于将所有信令复用作为HS-SICH信令;
编码单元,与所述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对HS-SICH信令进行信道编码;
映射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信道编码映射到分配的码道资源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校验单元,分别与所述复用单元和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复用单元输出的HS-SICH信令进行校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单流和双流下HS-SICH信令为等长,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填充单元,分别与所述复用单元和校验单元相连,用于对复用后的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比特填充。
19、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上的各信令,并根据下行业务信道数据流个数确定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
编码单元,与所述确定单元相连,用于对HS-SICH上的各信令分别进行单独编码;
复用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所有信令复用;
映射单元,与所述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将复用单元的输出映射到确定的承载HS-SICH的码道资源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单流和双流下HS-SICH信令为等长,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填充单元,分别与所述确定单元和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对单流下的HS-SICH信令进行比特填充。
CN2008101193631A 2008-09-04 2008-09-04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1668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93631A CN101668336B (zh) 2008-09-04 2008-09-04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KR1020117007741A KR101291464B1 (ko) 2008-09-04 2009-09-04 일종 고속 패킷 액세스 진화 시스템의 mimo 전송 방법 및 설비
US13/062,149 US8848735B2 (en) 2008-09-04 2009-09-04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evolution system
PCT/CN2009/001003 WO2010034182A1 (zh) 2008-09-04 2009-09-04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93631A CN101668336B (zh) 2008-09-04 2008-09-04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336A true CN101668336A (zh) 2010-03-10
CN101668336B CN101668336B (zh) 2012-05-02

Family

ID=4180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93631A Active CN101668336B (zh) 2008-09-04 2008-09-04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48735B2 (zh)
KR (1) KR101291464B1 (zh)
CN (1) CN101668336B (zh)
WO (1) WO20100341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0918B2 (en) * 2009-03-16 2014-09-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US9125149B2 (en) * 2009-09-30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ment of synchronization for TD-SCDMA baton handover
US8743799B2 (en) 2010-06-24 2014-06-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hange of rate matching modes in presence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8730989B2 (en) * 2011-02-11 2014-05-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transmission initial access
CN103379640B (zh) * 2012-04-16 2018-08-28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在hs-dsch/hs-sich信道传输中时隙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071263A1 (en) * 2013-09-10 2015-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index (cqi) reporting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9923893B (zh) * 2016-11-04 2022-06-17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单小区点到多点反馈
CN113839744B (zh) * 2021-09-22 2022-09-02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广义无线光mimo***的盲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380A (zh) * 2003-12-17 2005-06-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高速率码分多址***中上行信道增强的上行信令传输方法
CN1691544A (zh) * 2004-04-23 2005-11-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低速率码分多址***中上行信道增强的上行信令传输方法
BRPI0610629A2 (pt) * 2005-04-26 2010-07-13 Nokia Corp método, elemento de rede e sistema para sinalizar a informação de controle no canal de sinalização de uma interface de rádio entre a estação móvel e a rede de acesso de rádio, método para execução no equipamento do usuário,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de acesso de pacote de enlace descendente de alta velocidade para um sistema umts, e, equipamento do usuário
CN100433918C (zh) 2005-09-20 2008-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小区标识反馈方法及节点b内快速小区选择方法
US8363624B2 (en) * 2006-02-22 2013-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ing information via channel IDS
CN10103951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的共享信息信道的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PL2087630T3 (pl) * 2006-10-02 2017-04-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Urządzenie, sposób i produkt programu komputerowego, zapewniające hybrydowe sprzężenie zwrotne ARQ dla HSDPA MIMO
ES2716802T3 (es) * 2006-10-30 2019-06-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ñalización de información de modulación adicional para acceso de paquetes de enlace descendente de alta velocidad
KR101052374B1 (ko) * 2007-01-09 2011-07-28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추가 시그널링 오버헤드 없이 추가 변조 방식을 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메모리
US8169956B2 (en) 2007-01-26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based on downlink virtual resource blocks
TW200915793A (en) * 2007-06-18 2009-04-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mode optimization for low data rates services
US8189559B2 (en) * 2007-07-23 2012-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te matching for hybrid ARQ operations
US8781011B2 (en) * 2008-02-25 2014-07-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ceiver parametric covariance estimation for precoded MIMO transmissions
US8520753B2 (en) * 2009-06-19 2013-08-27 Acer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de sequence extension over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34182A1 (zh) 2010-04-01
US20110261833A1 (en) 2011-10-27
KR101291464B1 (ko) 2013-07-30
CN101668336B (zh) 2012-05-02
US8848735B2 (en) 2014-09-30
KR20110066160A (ko) 201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336B (zh)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1809897B (zh) 在无线通信***中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
KR100979656B1 (ko) 다수의 사용자 설비에 대한 공유 시그널링
US92825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3023629B (zh) 空间多路复用mimo***中的harq
CN102255696B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807974B (zh) 一种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及方法
CN101359983B (zh) 一种hs-sich的信息承载和编码方法
CN101453309B (zh) 支持双流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26229A (zh) 支持双流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771503B (zh) 传输多a/n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682451A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中将调制码元映射到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24689A (zh) 用于支持多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的无线通信***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288246A (zh) 用于控制信道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1566B (zh) 移动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前向共享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14545A (zh) 信令精简的用于mimo的捆绑码字至层的映射
CN103139922B (zh) 发送、接收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设备和***
CN102362536B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基站和中继设备
CN101534527B (zh) 下行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
CN1917411B (zh) 一种实现多载波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和方法
CN101944973A (zh) 通过相位调制复用来利用多用户分集
KR10059416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를 이용한 전력제어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 제어정보에 대한 오류검출정보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0411329C (zh) 用于控制发射、接收和重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97651A (zh) 上行多天线***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1227213A (zh) 在无线通信***中对多个用户实现空分多址传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9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