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4589A - 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4589A
CN101604589A CNA2009101460942A CN200910146094A CN101604589A CN 101604589 A CN101604589 A CN 101604589A CN A2009101460942 A CNA2009101460942 A CN A2009101460942A CN 200910146094 A CN200910146094 A CN 200910146094A CN 101604589 A CN101604589 A CN 101604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oot
fixed contact
housing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60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屋内康典
八木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04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4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26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13/48Snap-action arrangements depending upon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using buckling of disc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6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wherein the switch has more than two electrically distinguishable positions, e.g. multi-position push-button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01H2013/52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using a return spring ac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ctuat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按钮开关具有上侧可动接点、下侧可动接点、中央固定接点、中间固定接点和端部固定接点。下侧可动接点包括与中间固定接点相对的圆环状部和从圆环状部延伸的四个脚部。四个脚部中的一个载置于端部固定接点上。上侧可动接点通过下侧可动接点的圆环状部的圆形孔与中央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四个脚部中的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四个脚部中的另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该按钮开关能够通过按压一个驱动体,使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间固定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以及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央固定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这两组的开关接点动作,且为小型化。

Description

按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钮开关(プッシュスィッチ),其具有通过按压操作而动作的开关接点、和通过进一步的按压动作而动作的其他开关接点。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进程,内置于这些电子设备中的部件的高密度化也很显著。在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的照相装置的快门操作中,多采用具有两步动作的节奏感的按钮开关。
日本特开2008-041603号公报公开了具有两步动作的节奏感的现有的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搭载于配线基板上,具有第一可动接点和载置于第一可动接点上的第二可动接点。第一可动接点具有在中央形成有圆形孔的圆环状部和从圆环状部延伸的四个脚部。通过向与配线基板成直角的方向按压第二可动接点,第一可动接点随着节奏感而弹性变形、从而第一开关接点动作,若进一步按压第二可动接点,则第二可动接点伴随着节奏感而弹性变形、从而第二开关接点动作。该按钮开关具有从上方看为正方形的壳体。
该按钮开关被从与配线基板成直角的方向按压而动作,所以,若将其搭载于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具有从侧面操作的按钮的电子设备中,则必须使配线基板与其侧面平行地配置,从而难以实现侧面的小型化。
日本特开2007-329022号公报公开了另一现有的按钮开关,其具有在与操作按钮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动作的开关接点。该按钮开关将操作按钮的方向直角地变换而使开关接点动作。
发明内容
按钮开关具有上侧可动接点、下侧可动接点、中央固定接点、中间固定接点和端部固定接点。下侧可动接点包括与中间固定接点相对的圆环状部和从圆环状部延伸的四个脚部。四个脚部中的一个载置于端部固定接点上。上侧可动接点通过下侧可动接点的圆环状部的圆形孔与中央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四个脚部中的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四个脚部中的另两个脚部以圆环状部的中心为中心、以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设置。
该按钮开关能够通过按压一个驱动体,使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间固定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以及由这些可动接点和中央固定接点的组构成的开关接点这两组的开关接点动作,且为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按钮开关的沿1B-1B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4A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4B是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可动接点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俯视图。
图7B是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8B是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按钮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按钮开关1001的沿线1B-1B的剖面图。图2是按钮开关1001的分解立体图。按钮开关1001具有绝缘树脂制的壳体51。图3和图4A分别是壳体51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壳体51从上方看呈长方形,具有与预定的方向1001A平行的短边51P、51Q、以及比短边51P、51Q长且与短边51P、51Q成直角的长边51R、51S。壳体51具有朝向上方的平面部51B。在平面部51B上设有凹部51A,凹部51A具有与平面部51B相连的内侧面51G和与内侧面相连并朝向上方的底面51F。凹部51A、即底面51F从上方看呈实质上圆形。在平面部51B的两端设有朝上方突出的两个引导壁51C。引导壁51C从上方看呈コ字形。在凹部51A的内侧面51G设有朝向壳体51的长方形的四个角部分别延伸的四个凹入部151D、251D、351D、451D。凹入部351D、451D分别位于相对于凹入部151D、251D向方向1001A处。在凹部51A的底面51F露出位于圆形中央的中央固定接点2、与中央固定接点2分离的中间固定接点3以及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中间固定接点3位于相对于中央固定接点2向方向1001A的相反方向1001B处,在凹部51A内位于方向1001B侧。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位于凹入部351D、451D。
固定接点2、3、4相互电独立。分别与固定接点2、3相连的端子2A、3A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与两个固定接点4相连的端子4A同样地,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端子2A、3A、4A的下面与壳体51的下面51H在同一面上。
如图4A所示,端子3A从露出于凹部51A的底面51F的中间固定接点3的两侧向下方延伸、露出到与壳体51的下面51H相同的平面上,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也就是说,端子3A包括从中间固定接点3向下方延伸而露出到壳体51的下面51H的部分103A、和从部分103A延伸并从壳体51突出的部分203A。端子3A的部分203A具有与壳体51的下面51H位于同一面的下面303A。
下侧可动接点5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具有在中央具有圆形孔5A的圆环状的圆环状部5B、以及从圆环状部5B的外周缘5E向斜下方延伸的四个脚部15C、25C、35C、45C。圆环状部5B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的上面5C、和凹面形状的下面5D,实质上为穹顶状。脚部15C、25C、35C、45C的外缘从上方看为圆弧形状,与圆环状部5B的外周缘5E平滑地相连。在脚部15C、25C、35C、45C分别位于设置在凹部51A的内侧面51G中的凹入部151D、251D、351D、451D内的状态下,下侧可动接点5收容在凹部51A中。圆环状部5B的下面5D与位于圆环状部5B正下方的中间固定接点3隔开间隔地相对。分别位于凹入部351D、451D内的脚部35C、45C的下端分别载置于端部固定接点4上。中央固定接点2通过圆形孔5A露出到上方。
图4B是下侧可动接点5的俯视图。从上方看,脚部15C、45C设置在关于圆环状部5B的中心5F彼此对称的位置上。从上方看,脚部25C、35C设置在关于中心5F彼此对称的位置。从上方看,脚部15C、25C设置在关于通过中心5F且与方向1001A平行的中心轴5G彼此对称的位置上。从上方看,脚部35C、45C设置在关于中心轴5G彼此对称的位置上。脚部15C、35C以中心5F为中心、以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度间隔A1设置。同样地,脚部25C、45C以中心5F为中心以角度间隔A1设置。从上方看,在方向1001A上脚部15C、25C、35C、45C位于方向1001A上的圆环状部5B的宽度W5内。因此,能够缩短收容下侧可动接点5的壳体51的与方向1001A平行的短边51P、51Q。
当从上方对向上方鼓出的穹顶状的圆环状部5B施加下压力,脚部15C、25C、35C、45C挠曲。当下压力超过预定的大小时,圆环状部5B的形状随着节奏感(節度感,咔嗒感)发生弹性反转,上面5C的形状从凸面形状变成凹面形状,下面5D的形状从凹面形状变成凸面形状。然后,随着该下压力的解除,脚部15C、25C、35C、45C的挠曲复原,当下压力小于预定的力时,伴随着节奏感,圆环状部5B的形状弹性复原成原来的向上方鼓出的穹顶状。
上侧可动接点6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的上面6C和凹面形状的下面6D,实质上为穹顶状。上侧可动接点6收容于壳体51的凹部51A内,具有圆形的外周缘6E。上侧可动接点6的外周缘6E载置于下侧可动接点5的圆环状部5B上,可动接点5、6彼此导通。上侧可动接点6的外径与下侧可动接点5的圆环状部5B相同。壳体51的凹部51A的圆形内径稍大于上侧可动接点6和圆环状部5B的外径,故而可利用凹部51A的内侧面51G稳定地定位可动接点5、6。上侧可动接点6的下面6D通过下侧可动接点5的中央圆形孔5A与中央固定接点2隔开预定的距离地相对。
从上方对向上方鼓出的穹顶状的上侧可动接点6施加下压力,当该下压力超过预定的大小时,上侧可动接点6的形状随着节奏感发生弹性反转,上面6C的形状从凸面形状变成凹面形状,下面6D的形状从凹面形状变成凸面形状。然后,随着解除该下压力,当下压力小于预定的力时,伴随着节奏感,上侧可动接点6的形状弹性复原成原来的向上方鼓出的穹顶状。
将下侧可动接点5弹性反转的力和弹性复原的力设定得小于上侧可动接点6的弹性反转的力和弹性复原的力。
由具有挠性的绝缘膜构成的保护片7具有下面7B,该下面利用粘结剂固定在平面部51B上以在可动接点5、6收容在凹部51A内的状态下堵塞凹部51A。
由绝缘树脂构成的驱动体8被两个引导壁51C夹着,可移动地载置于保护片7的上面7A上。驱动体8具有从壳体51向方向1001B突出的操作部8A、从操作部8A向方向1001A突出的棒状部8B、从操作部8A向方向1001A突出的引导部8C、和设置于棒状部8B在方向1001A的前端8E的按压部8D。引导部8C具有与棒状部8B隔开间隔地包围棒状部8B的框状。棒状部8B具有挠性。按压部8D具有球形,从上方看从壳体51的凹部51A的中心稍偏向方向1001B。
盖9由金属板构成,具有实质上为长方形的顶面部9C、设置于顶面部9C的中央部的倾斜部9A、以及分别设置在顶面部9C的四个角部附近的四个卡止部9B。倾斜部9A相对于方向1001A从顶面部9C向下方倾斜45度,具有朝向方向1001B且朝向下方的倾斜面9D。盖9与驱动体8的两个引导部8C的上端抵接、覆盖驱动体8。四个卡止部9B分别卡定于设置于壳体51的引导壁51C外面的四个卡止用突起51E,从而盖9固定于壳体51。
驱动体8的按压部8D与盖9的倾斜部9A的倾斜面9D抵接,引导部8C的朝向方向1001B的端面8F与引导壁51C的端部51J抵接。驱动体8的引导部8C被两个引导壁51C夹着且与盖9的顶面部9C抵接,按压部8D与保护片7的上面7A抵接。由此,驱动体8能够在其不能在与方向1001A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沿着方向1001A、1001B顺畅地移动。
下面对按钮开关100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和图6是表示按钮开关1001的动作的剖面图。
当从前方沿着方向1001A对驱动体8的操作部8A施加按压力时,驱动体8在被壳体51的引导壁51C限制的状态下向方向1001A移动。与之相随,棒状部8B挠曲,且与盖9的倾斜部9A抵接的按压部8D沿着倾斜面9D向着相对于方向1001A倾斜45度且朝向下方的方向1001C移动,从而方向1001A的按压力变换成朝向下方的下压力。
按压部8D沿着方向1001C移动,从而经由保护片7对上侧可动接点6的上面6C施加下压力,经由上侧可动接点6也对下侧可动接点5的圆环状部5B施加下压力。如前所述,下侧可动接点5的圆环状部5B的形状可由小于上侧可动接点6的力而弹性反转,所以,当下压力超过预定的大小时,如图5所示,下侧可动接点5的脚部15C、25C、35C、45C挠曲,圆环状部5B的形状随着节奏感而弹性反转、变形成向下方鼓出的穹顶状。即,凹面形状的圆环状部5B的下面5D的形状变形成向下方鼓出的凸面形状。利用该变形,圆环状部5B接触到与下面5D相对的中间固定接点3,从而由下侧可动接点5和中间固定接点3构成的第一组开关接点导通、成为接通,端子3A、4A经由下侧可动接点5而导通。
在第一组的开关接点的动作中,驱动体8的按压部8D沿着盖9的倾斜部9A向斜下方移动,所以,经由保护片7施加将上侧可动接点6的凸面形状的上面6C向方向1001C压下的力。因此,主要将下压力施加到图4B所示的下侧可动接点5的圆环状部5B中、沿着方向1001B的部分5H上。中间固定接点3在壳体51的凹部51A内位于圆环状部5B的部分5H正下方,所以,与部分5H强力接触,能够稳定地实现与中间固定接点3的接触。
接下来,增加对操作部8A施加的方向1001A的按压力,当来自按压部8D的下压力超过预定的大小时,如图6所示,上侧可动接点6的穹顶状随着节奏感而弹性反转。由此,上侧可动接点6的上面6C变形成凹面形状,下面6D变形成向下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由此,上侧可动接点6接触到与下面6D相对的中央固定接点2,从而由上侧可动接点6和中央固定接点2构成的第二组的开关接点导通、成为接通,所有端子2A、3A、4A经由可动接点5、6导通。
当上侧可动接点6与中央固定接点2接触、第二组的开关接点接通时,驱动体8的引导部8C的朝向方向1001A的端面8G与壳体51的引导壁51C的方向1001A的端部51K相抵接,从而防止驱动体8沿方向1001A进一步移动、使驱动体8停止。
然后,解除对驱动体8的操作部8A施加的按压力,当对上侧可动接点6施加的下压力小于预定的大小时,上侧可动接点6的形状在自身复原力的作用下、伴随着节奏感而复原到原来的穹顶状。也就是说,上侧可动接点6的上面6C变形成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下面6D变形成凹面形状。由此,上侧可动接点6的下面6D从中央固定接点2离开、被电切断,从而第二组的开关接点断开。利用上侧可动接点6的自身复原力、经由保护片7对驱动体8的按压部8D向上方施力。同时,挠曲的棒状部8B也利用自身的复原力对按压部8D向上方施力。由此,按压部8D沿着盖9的倾斜面9D向与方向1001C相反的斜上方的方向1001D移动,驱动体8被沿着方向1001B压回。
当施加到操作部8A的按压力减小时,下侧可动接点5的圆环状部5B的形状在自身复原力的作用下、伴随着节奏感而复原到原来的穹顶状,脚部15C、25C、35C、45C的形状也复原到原来的形状。由此,圆环状部5B的下面5D从中间固定接点3离开、被电切断,从而第一组的开关接点断开。利用下侧可动接点5的自身复原力、经由保护片7对驱动体8的按压部8D向上方施力。同时,挠曲的棒状部8B也利用自身的复原力对按压部8D向上方施力。由此,按压部8D沿着盖9的倾斜面9D向与方向1001C相反的斜上方的方向1001D移动,驱动体8被进一步向方向1001B压回。压回的驱动体8的引导部8C的端面8F与方向1001B的壳体51的引导壁51C的方向1001B的端部51J抵接,开关1001返回到图1B所示的状态。
日本特开2008-041603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按钮开关具有从上方看为正方形的壳体,所以,即使与日本特开2007-329022号公报的按钮开关组合也无法减小按压按钮的方向上的进深。
在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中,在方向1001A,下侧可动接点5的脚部15C、25C、35C、45C位于圆环状部5B的宽度W5的范围内。而且,上侧可动接点6的外径与圆环状部5B的外径相同。因此,能够缩短按压操作部8A的方向1001A上的壳体51的短边51P、51Q,能够减小按钮开关1001的进深、减小安装的面积。
如上所述,端子3A从露出于凹部51A的底面51F的中间固定接点3的两侧向下方延伸、露出到与壳体51的下面51H相同的面上,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因此,在将壳体51的下面51H软钎焊在电路基板上而安装按钮开关1001时,能够以大面积将端子3A软钎焊在电路基板,能够以高强度将按钮开关1001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如图3所示,凹部51A实质上位于壳体51的中央。中间固定接点3沿方向1001B从位于凹部51A中央的中央固定接点2离开,所以,在与方向1001A、1001B成直角的方向位于壳体51的中央。另外,端子2A~4A软钎焊在电路基板上,端子2A~4A中的端子3A距操作部8A最近。这样,由于距在操作按钮开关1001时承受按压力的操作部8A最近的端子3A以大面积固定在电路基板上,所以即使将过大的按压力施加在操作部8A上,按钮开关1001也难以从电路基板剥离。
以中心5F为中心的下侧可动接点5的脚部15C、25C、35C、45C的角度间隔A1优选为在脚部15C、25C、35C、45C沿方向1001A处于宽度W5的范围内大。另外,脚部的个数也可以不是四个。
在按钮开关1001中,在壳体51的凹部51A的底面51F,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分别设置于凹入部351D、451D中。在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中,也可以仅在凹入部351D、451D中的一方设置一个端部固定接点4,而在凹入部351D、451D中的另一方不设置端部固定接点4。
(实施方式2)
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2的俯视图和分解立体图。按钮开关1002采用中间固定接点13、端部固定接点14和端子13A、14A来代替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的中间固定接点3、端部固定接点4和端子3A、4A。图8A和图8B分别是按钮开关1002的壳体51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在图7A、图7B、图8A、图8B中,与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从略。
在凹部51A的底面51F上露出中央固定接点2和中间固定接点13和两个端部固定接点14。中央固定接点2从上方看设置在凹部51A的圆形中央。中间固定接点13沿方向1001A与中央固定接点2隔开间隔地设置。两个端部固定接点14设置在形成于凹部51A的内侧面51G的凹入部151D、251D内。固定接点2、13、14相互电独立。分别与固定接点2、13相连的端2A、13A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与两个固定接点14相连的端子14A同样地,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端子2A、13A、14A的下面与壳体51的下面51H在同一面上。
端子14A从露出于凹部51A的底面51F的端部固定接点14的两侧向下方延伸、露出到与壳体51的下面51H相同的平面上,与方向1001A成直角且与凹部51A的底面51F平行地从壳体51向外方延伸。也就是说,端子13A包括从中间固定接点13向下方延伸而露出到壳体51的下面51H的部分113A、和从部分113A延伸并从壳体51突出的部分213A。端子13A的部分213A具有与壳体51的下面51H位于同一面的下面313A。因此,在壳体51的下面51H软钎焊在电路基板2002上而安装按钮开关1002时,能够以大面积将端子14A软钎焊在电路基板,能够以高强度将按钮开关1002固定在电路基板2002上。
在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1002中,下侧可动接点5的脚部15C、25C在凹入部151D、251D、351D、451D中的距操作部8A近的凹入部151D、251D总是接触到端部固定接点14上。与端部固定接点14相连的端子14A与电路基板2002的带有接地电位的接地侧电路2002A相连接。由此,能够将可动接点5、6固定在接地电位,并且,能够使操作部8A与接地侧电路2002A接近。能够降低当静电从操作者等外方流入驱动体8的操作部8A时、由静电所导致的电路基板的误操作、故障。
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1002的中央固定接点2、中间固定接点13、端部固定接点14和端子2A、13A、14A,较之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的中央固定接点2、中间固定接点3、端部固定接点4和端子2A、3A、4A,在方向1001A上相反配置,但是却与按钮开关1001同样地进行两组开关接点的动作。
在按钮开关1002中,在壳体51的凹部51A的底面51F,两个端部固定接点14分别设置于凹入部151D、251D中。在实施方式2的按钮开关1002中,也可以仅在凹入部151D、251D中的一方设置一个端部固定接点14,而在凹入部151D、251D中的另一方不设置端部固定接点14。
(实施方式3)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按钮开关1003的分解立体图。在图9中,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从略。实施方式3的按钮开关1003不具有实施方式1的按钮开关1001的驱动体8,具有壳体21、保护片21、盖21来代替壳体51、保护片7、盖9。
如图9所示,壳体21从上方看为长方形,具有与方向1001A平行的短边和与方向1001A成直角的长边。与实施方式1的壳体51同样地,壳体21具有朝向上方的平面部21B,在平面部21B上形成有凹部21A。凹部21A具有内侧面21G和朝向上方的底面21F。在内侧面21G设有朝向壳体21的长方形的四个角部分别延伸的凹入部121D、221D、321D、421D。与实施方式1的凹部51A同样地,在凹部21A的底面21F露出中央固定接点2、中间固定接点3以及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分别位于凹入部321D、421D。在凹部21A内收容有上侧可动接点6和下侧可动接点5,在平面部21B上贴着保护片27,覆盖可动接点5、6地堵塞凹部21A。盖29从保护片27的上方固定在壳体21上。在盖29上形成位于可动接点6正上方的操作用孔部29A。
在按钮开关1003中,操作者穿过操作用孔部29A、经由保护片27按压上侧可动接点6的上面6C,从而使第一组的开关接点和第二组的开关接点动作。也就是说,操作者并不从方向1001A按压按钮开关1003而是从上方按压按钮开关1003,由此分别使伴随着节奏感动作的两组开关接点动作。对于实施方式3的按钮开关1003,能够减小方向1001A的尺寸,以小面积安装到电路基板上。
按钮开关1003也可以不具有保护片27。在此情况下,按钮开关1003具有设置于上侧可动接点6的上面6C上、直接按压上侧可动接点6的驱动体。该驱动体从盖29突出,操作者向下方按压驱动体而能够使两组开关接点动作。
在按钮开关1003中,在壳体21的凹部21A的底面21F上,两个端部固定接点4分别设置于凹入部321D、421D中。在实施方式3的按钮开关1003中,也可以仅在凹入部321D、421D中的一方设置一个端部固定接点4,而在凹入部321D、421D中的另一方不设置端部固定接点4。
在实施方式1~3中,“上面”“下面”“上方”“下方”“正上方”“正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用来表示按钮开关1001~1003的构成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并非用来表示竖直方向等绝对方向。

Claims (9)

1.一种按钮开关,具有:
具有朝向上方的面的由绝缘树脂构成的壳体;
露出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的中央固定接点;
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分离、露出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的中间固定接点;
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和上述中间固定接点分离、露出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的端部固定接点;
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的下侧可动接点,该下侧可动接点包括圆环状部以及从上述圆环状部的外周缘向斜下方延伸的第一脚部、第二脚部、第三脚部和第四脚部,上述圆环状部形成有位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正上方的圆形孔、具有圆形的上述外周缘、呈圆环状,并且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的上面和凹面形状的下面、实质上为穹顶状;
由弹性金属薄板构成的上侧可动接点,该上侧可动接点具有向上方鼓出的凸面形状的上面和通过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圆形孔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隔开间隔地相对的凹面形状的下面、实质上为穹顶状,上述上侧可动接点具有载置于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上面的外周缘;
能够在与上述壳体的上述面平行的预定方向移动的驱动体,该驱动体包括:在上述预定方向被按压的操作部,从上述操作部向上述预定方向延伸的具有前端的棒状部,和设置于上述棒状部的上述前端的按压部;以及
盖,该盖包括:从上方覆盖上述驱动体的顶面部以及倾斜部,该倾斜部从上述顶面部向下方倾斜延伸且具有抵接着上述驱动体的上述按压部的倾斜面;
当上述驱动体的上述操作部沿上述预定方向移动时,上述棒状部挠曲,同时,上述按压部沿着上述盖的上述倾斜部的上述倾斜面移动、向下方按压上述上侧可动接点的上述上面;
上述第三脚部载置于上述端部固定接点上;
上述壳体从上方看呈长方形,具有与上述预定方向平行的短边和比上述短边长的长边;
从上方看,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第四脚部关于上述圆环状部的中心相互对称;
从上方看,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二脚部和第三脚部关于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中心相互对称;
从上方看,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第二脚部关于通过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中心且与上述预定方向平行的中心轴相互对称;
从上方看,以上述圆环状部的上述中心为中心的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第三脚部的角度间隔小于90度;
在上述预定方向上,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上述第二脚部、上述第三脚部和上述第四脚部位于上述预定方向上的上述圆环状部的宽度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还具有朝向上方的平面部和设置于上述平面部的凹部,上述凹部具有朝向上方的底面;
上述壳体的上述面是上述凹部的上述底面;
上述下侧可动接点和上述上侧可动接点收容于上述凹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由绝缘膜构成的保护片,该保护片固定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平面部、覆盖上述凹部,具有抵接于上述驱动部的上述按压部的上面和抵接于上述上侧可动接点的上述上面的下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的上述操作部从上述壳体向与上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还包括从上述操作部向上述预定方向延伸、隔开间隔地包围上述棒状部的框状的引导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位于相对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向上述预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处;
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三脚部和上述第四脚部分别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一脚部和上述第二脚部向上述预定方向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相连并从上述壳体突出的第一端子、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相连并从上述壳体突出的第二端子以及与上述端部固定接点相连并从上述壳体突出的第三端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端子包括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向下方延伸并在上述壳体的下面露出的第一部分和从上述第一部分延伸并从上述壳体突出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第二部分具有与上述壳体的上述下面在同一面上的下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位于相对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向上述预定方向处;
上述下侧可动接点的上述第一脚部和上述第二脚部分别位于相对于上述第三脚部和上述第四脚部向上述预定方向处;
上述第二端子包括从上述中间固定接点向下方延伸并在上述壳体的下面露出的第一部分和从上述第一部分延伸并从上述壳体突出的第二部分;
上述第二端子的上述第二部分具有与上述壳体的上述下面在同一面上的下面。
CNA2009101460942A 2008-06-13 2009-06-12 按钮开关 Pending CN1016045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5028A JP5083057B2 (ja) 2008-06-13 2008-06-13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155028/2008 2008-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4589A true CN101604589A (zh) 2009-12-16

Family

ID=4141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460942A Pending CN101604589A (zh) 2008-06-13 2009-06-12 按钮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22326B2 (zh)
JP (1) JP5083057B2 (zh)
CN (1) CN10160458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29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
CN102737891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机智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整合开关
CN106910658A (zh) * 2015-10-14 2017-06-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以及可动触点构件
CN111033665A (zh) * 2017-09-01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7187B1 (fr) * 2010-03-04 2012-10-26 Coactive Technologies Inc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effet tactile a double action
JP5111580B2 (ja) * 2010-09-17 2013-01-0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5221819B2 (ja) * 2011-05-10 2013-06-26 株式会社コバック 2段式スイッチ
TWI488205B (zh) * 2011-05-20 2015-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開關
CN105261506B (zh) * 2014-07-14 2018-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按压式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2223B2 (ja) * 2000-03-02 2003-12-02 株式会社サガミ電子工業 タクトスイッチ
US6262383B1 (en) * 2000-02-25 2001-07-17 Sagami Electric Company, Ltd. Tact switch and its movable contact piece
JP4254415B2 (ja) * 2003-08-07 2009-04-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371987B2 (ja) * 2004-12-07 2009-11-2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2006210195A (ja) * 2005-01-28 2006-08-10 Alps Electric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7173172A (ja) * 2005-12-26 2007-07-05 Omron Corp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7329022A (ja) * 2006-06-08 2007-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4280761B2 (ja) * 2006-08-01 2009-06-1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横押し型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4802930B2 (ja) * 2006-08-10 2011-10-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8071564A (ja) * 2006-09-13 2008-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9070671A (ja) * 2007-09-13 2009-04-02 Hosiden Corp 押釦スイッチ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8295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
US8455776B2 (en) 2010-03-30 2013-06-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Push switch
CN102208295B (zh) * 2010-03-30 2013-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
CN102737891A (zh) * 2011-04-01 2012-10-17 机智创新股份有限公司 机电整合开关
CN106910658A (zh) * 2015-10-14 2017-06-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按键开关以及可动触点构件
CN111033665A (zh) * 2017-09-01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按压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301867A (ja) 2009-12-24
US8022326B2 (en) 2011-09-20
US20090308725A1 (en) 2009-12-17
JP5083057B2 (ja)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4589A (zh) 按钮开关
US7525059B2 (en) Push switch
EP2015328B1 (en) Push-button switch
CN204668207U (zh) 电子设备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EP2194550B1 (en) Side key modul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6974919B2 (en) Switch device and horn switch hav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witch device
JP2003297175A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US8124902B2 (en) Push button switch
CN102543527A (zh) 开关
KR20010062505A (ko) 다방향 조작스위치
KR20120041065A (ko) 전자부품용 택트 스위치
CN103299387A (zh) 开关装置
JP5376026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KR101197285B1 (ko)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KR101812421B1 (ko) 전자부품 접속용 커넥터
JP4513579B2 (ja) 押釦スイッチ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055157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CN104505293A (zh) 一种新型键盘开关
KR100774924B1 (ko) 사이드 키버튼을 갖는 이동단말기
CN107666822B (zh) 防静电组件及移动装置
JP2010020911A (ja) 押釦スイッチの取付構造
KR20170069126A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KR102420030B1 (ko) 플랫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202204362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