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4979A -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4979A
CN101504979A CNA2009100569562A CN200910056956A CN101504979A CN 101504979 A CN101504979 A CN 101504979A CN A2009100569562 A CNA2009100569562 A CN A2009100569562A CN 200910056956 A CN200910056956 A CN 200910056956A CN 101504979 A CN101504979 A CN 101504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pole
composite positive
lifepo
liquid phase
sourc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569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新胜
徐云龙
陶丽丽
黄华庆
赵崇军
钱秀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na Tech Co., Ltd., Shanghai
Shanghai Huaming Hi Te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NA TECH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NA TECH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WEINA TECH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A2009100569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4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4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4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首先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一定量的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和磷源化合物配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碳源,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搅拌速率以及超声分散合成前驱体,再将前驱体加以干燥、研磨,最后将前驱体粉末在500~800℃处理2~15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制得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具有易于控制、能耗低、周期短、节约锂源、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发明制备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具有纯度高、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锂离子电池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α—NaFeO2型结构的材料一直是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这些材料包括LiCoO2、LiNiO2、LiMn2O4等。LiCoO2是目前大规模商品化的正极材料,研究比较成熟,综合性能优良。但是,该材料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价格昂贵,容量较低,毒性较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另外,钴是战略资源,储量有限。LiNiO2成本较低,容量较高,但它制备困难且材料性能极不稳定,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人们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和成本问题,对具有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可以解决LiCoO2的成本问题和LiNiO2的安全问题,但其循环性能尤其高温循环性能差,在电解液中有一定的溶解性,储存性能差。因此,亟需开发出新型的正极材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正交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并发展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材料不含贵重元素、原料廉价、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比容量(理论比容量170mAh/g)、较高的工作电压(3.4V)、优良的循环性能、高温性能和安全性能;与碳负极材料配合时体积效应好,与大多数电解液兼容性好;此外,LiFePO4材料对环境友好,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认为是极具应用潜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FePO4正极材料由于橄榄石结构中FeO6共角,无法形成象共边结构中的那种连续的FeO6网络结构,因此影响了锂离子的网络间流动;同时锂离子脱嵌后会迅速形成FePO4相,无法形成对导电有利的过渡态,使得LiFePO4的离子传导和电子传导率均较低,充放电时Li+在LiFePO4-FePO4两相之间的扩散系数较小,导致LiFePO4实际比容量和大电流充放电性能较差。目前,提高磷酸铁锂电导率的主要措施有:
(1)添加导电剂,主要通过在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包覆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来实现,提高材料的电导率。
(2)元素掺杂,在磷酸铁锂晶格中掺入高价杂质金属离子,如Mg2+、Al3+、Cr3+、Ti4+等,取代一部分Li+或Fe2+的位置,从而使磷酸铁锂本征半导体转变为n型或p型半导体,该方法最高可以将材料的电导率提高8个数量级。
(3)减小粒径,合成粒径较小的磷酸铁锂颗粒,缩短锂离子在材料中扩散路径,增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速率。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液相沉淀法等。
传统的固相法,如P.P.Prosini等(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of a LiFePO4-based composite cathode[J].Electrochem Acta,46(2001):3517-3523)将铁盐如草酸亚铁或硝酸铁、磷酸二氢铵和锂盐如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按计量比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焙烧成磷酸铁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但反应物通常混合不均匀,产物颗粒较大,纯度不高、电化学性能不理想,而且这种方法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
液相沉淀法是将适当的原材料溶解后,加入其他化合物以析出沉淀,干燥、焙烧后得到产物。如C.Delacout等(Size Effects on Carbon-FreeLiFePO4 Powers,The Key to Superior Energy Density[J].Electrochemical andSolid-State Letters,2006,9(7):A352-A355)采用液相沉淀法,调节pH值接近中性(5.6~8.2)使磷酸铁锂前驱体颗粒在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干燥、焙烧后得到磷酸铁锂。液相沉淀法的优点是前驱体反应物均匀分散在液相中可以达到分子级混合,煅烧得到的产物粒径小、电化学性能优良,且这种方法的前驱体能实现低温合成。但这种方法过程控制严格,工艺繁琐、浪费锂源(锂用量为理论用量的3倍),基本上只适合在实验室合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工艺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原料节约、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针对LiFePO4材料存在实际比容量低和大电流充放电性能较差等问题,以及固相法和液相沉淀法的缺点,开发了一种液相蒸干合成磷酸铁锂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合成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和优良循环稳定性,能适应大电流充放电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采用液相蒸干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其技术原理包括:
(1)前驱体的合成,通过控制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率以及间隔超声合成前驱体。
(2)前驱体的干燥,采用微波干燥和(或)红外辐射干燥。
所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及其液相蒸干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前驱体的合成:称取一定量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并溶于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再加入适量碳源,混合均匀。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60~100℃水浴中,搅拌速率为50~250r/min,并进行适当超声分散,最后直到把混合溶液蒸干得到前躯体。其中,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用量的摩尔比为:Fe:Li:P=1.0~1.1:1.0~1.1:1.0~1.1优选Fe:Li:P=1.0:1.0:1.0;进行超声分散时,每次超声时间为5~15分钟,超声间隔为10~30分钟,超声次数为1~3次。
(2)前驱体的干燥:将经步骤(1)得到的前驱体置于红外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箱的功率为250~1000W,照射时间为2~12小时;和(或)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干燥,微波功率为100~600W,加热时间为3~30分钟。干燥完毕后将前驱体取出研磨成粉末。
(3)烧结:经步骤(2)得到的前驱体粉末放入高温炉,在氢气与氩气的混合气氛中,以2~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到500~800℃,再保温2~15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即得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中氩气与氢气体积流量比为5~11。
所述的铁源化合物为硝酸铁;锂源化合物选自磷酸二氢锂、氢氧化锂、醋酸锂、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磷源化合物选自磷酸二氢锂、磷酸氢二锂、磷酸、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碳源选自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蔗糖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碳源用量为LiFePO4理论质量的4~25%。
利用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粒度小于700nm,颗粒分布均匀,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150mAh/g,循环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优点:
(1)可通过控制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超声时间来调控合成的磷酸铁锂颗粒的大小;
(2)采用廉价的三价铁为铁源,同时避免了锂源的浪费;
(3)合成的材料粒度小、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4)制备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按实施例1工艺制得的LiFePO4/C正极材料的XRD图。
图2为按实施例2工艺制得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3为按实施例3工艺制得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在0.1C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电压范围为2.5~4.2V,电解液为1.0mol/L的LiPF6(EC/DMC=1:1,体积比)。
图4为按实施例3工艺制得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在0.1C下循环性能图。
图5为按实施例4工艺制得的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在0.1C-0.5C-1C下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一定量的醋酸锂、硝酸铁、磷酸氢二铵,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2mol/L的混合溶液,然后称取LiFePO4理论质量10%的PVA,加入前面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水浴中,设定水浴温度为80℃,搅拌速率为100r/min,当溶液出现浑浊状态时,开始超声分散,每次超声分散时间为5分钟,超声间隔10分钟,共超声3次,最后直到溶液蒸干得到前驱体,取出前驱体并置于红外干燥箱中并调节功率为250W,干燥10小时,,得到干燥的前驱体固体,将固体研磨成粉末进行烧结。热处理过程从室温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600℃,在600℃下保温5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所得的产物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为单一的橄榄石型LiFePO4结构(如图1)。
实施例2
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锂、硝酸铁、磷酸二氢铵,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1.5mol/L的溶液,然后称取LiFePO4理论质量5%的CTAB,加入前面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水浴中,设定水浴温度为70℃,搅拌速率为200r/min,当溶液出现浑浊状态时,开始超声分散,每次超声分散时间为6分钟,超声间隔15分钟,共超声2次,最后直到溶液蒸干得到前驱体,取出前驱体并置于微波炉中,控制微波功率为300W加热15分钟,得到干燥的前驱体固体,然后研磨成粉末进行烧结。热处理过程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600℃,在600℃下保温3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SEM(图2)表明该产物颗粒分布均匀,粒径分布在200~300nm范围内。
实施例3
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锂、硝酸铁,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1mol/L的溶液,然后称取LiFePO4理论质量10%的PEG(平均分子量为380~400)和5%的蔗糖,将这两种混合碳源加入前面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水浴中,设定水浴温度为90℃,搅拌速率为150r/min,当溶液出现浑浊状态时,超声分散15分钟,最后直到溶液蒸干得到前驱体,取出前驱体并置于红外干燥箱中并调节功率为500W,干燥6小时,得到干燥的前驱体固体,然后研磨成粉末。热处理过程从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到700℃,在700℃下保温3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将所得的产物组装成实验电池,用恒电流充放电技术测定它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0.1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如图3,0.1C下循环40次的循环性能如图4。
实施例4
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一定量的醋酸锂、硝酸铁、磷酸氢二铵,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1.5mol/L的混合溶液,然后称取LiFePO4理论质量20%的PEG(平均分子量为380~400),加入前面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水浴中,设定水浴温度为100℃,搅拌速率为50r/min,当溶液出现浑浊状态时,开始超声分散,每次超声分散时间为7分钟,超声间隔为10分钟,共超声2次,最后直到溶液蒸干得到前驱体,取出前驱体并置于微波炉中,控制微波功率为500W加热6分钟,得到干燥的前驱体固体,将固体取出研磨成粉末。热处理过程从室温以7℃/min的升温速率升到700℃,在700℃下保温3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将所得的产物组装成实验电池,在0.1C-0.5C-1C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见图5。

Claims (10)

1、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前驱体的合成:称取一定量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并溶于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再加入适量的碳源,混合均匀。然后将反应容器置于水浴中,通过控制水浴温度、搅拌速率以及适当超声分散,最后直到把混合溶液蒸干得到前驱体。其中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用量的摩尔比为:Fe:Li:P=1.0~1.1:1.0~1.1:1.0~1.1,优选Fe:Li:P=1.0:1.0:1.0。
(2)前驱体的干燥:将经步骤(1)得到的前驱体置于红外干燥箱中进行红外照射干燥和(或)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微波干燥。干燥完毕后将前驱体取出研磨成粉末。
(3)烧结:经步骤(2)得到的前驱体粉末放入高温炉,在氢气与氩气的混合气氛中,以2~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到500~800℃,再保温2~15小时,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即得到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中氩气与氢气体积流量比为5~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其浓度范围为0.5~3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超声分散为每次超声时间为5~15分钟,超声间隔为10~30分钟,超声次数为1~3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水浴温度为6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速率为50~25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红外干燥箱的功率为250~1000W,照射2~12小时;微波功率为100~600W,加热3~3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铁源化合物为硝酸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锂源化合物选自磷酸二氢锂、氢氧化锂、醋酸锂、硝酸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磷源化合物选自磷酸二氢锂、磷酸氢二锂、磷酸、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蒸干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碳源选自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蔗糖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碳源用量为LiFePO4理论质量的4~25%。
CNA2009100569562A 2009-03-19 2009-03-19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504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569562A CN101504979A (zh) 2009-03-19 2009-03-19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9100569562A CN101504979A (zh) 2009-03-19 2009-03-19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4979A true CN101504979A (zh) 2009-08-12

Family

ID=40977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569562A Pending CN101504979A (zh) 2009-03-19 2009-03-19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4979A (zh)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265A (zh) * 2010-12-27 2011-06-01 东莞市丰远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02104144A (zh) * 2010-12-30 2011-06-22 常州华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306785A (zh) * 2011-07-14 2012-01-04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结构的方法
CN102479946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掺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27265A (zh) * 2012-04-16 2012-08-08 陕西华星电子开发有限公司 磷酸亚铁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2709547A (zh) * 2012-06-18 2012-10-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锂正极材料的溶液式熔盐制备方法
CN102891322A (zh) * 2012-09-24 2013-01-23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19516A (zh) * 2013-04-07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磷位硼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37633A (zh) * 2013-07-04 2013-10-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镍锂的原位碳包覆制备方法
CN103346323A (zh) * 2013-06-26 2013-10-09 湖北大学 一种以聚苯乙烯微球和聚乙二醇为碳源的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74653A (zh) * 2012-06-08 2013-12-25 四川新国荣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4091946A (zh) * 2014-07-14 2014-10-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一种溶剂和碳源一体化合成LiMnPO4/C的方法
CN105036136A (zh) * 2015-08-19 2015-11-11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36135A (zh) * 2015-08-19 2015-11-11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CN105129802A (zh) * 2015-08-19 2015-12-09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5217634A (zh) * 2015-08-19 2016-01-06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6229484A (zh) * 2016-08-23 2016-12-14 贵州玉屏迈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合成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6299303A (zh) * 2016-09-27 2017-01-04 深圳复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17016A (zh) * 2017-07-07 2017-11-03 新沂市中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7785576A (zh) * 2017-09-15 2018-03-0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碳烯Li1‑xNaxFePO4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07860A (zh) * 2017-04-26 2018-11-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阴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阴极片及锂电池
CN110247036A (zh) * 2019-06-10 2019-09-17 张雪花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的LiFePO4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933915A (zh) * 2020-09-14 2020-11-13 天津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946A (zh) * 2010-11-30 2012-05-30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掺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82265B (zh) * 2010-12-27 2012-09-05 东莞市丰远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02082265A (zh) * 2010-12-27 2011-06-01 东莞市丰远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02104144A (zh) * 2010-12-30 2011-06-22 常州华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104144B (zh) * 2010-12-30 2013-08-28 常州华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306785A (zh) * 2011-07-14 2012-01-04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结构的方法
CN102627265A (zh) * 2012-04-16 2012-08-08 陕西华星电子开发有限公司 磷酸亚铁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03474653A (zh) * 2012-06-08 2013-12-25 四川新国荣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709547A (zh) * 2012-06-18 2012-10-0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富锂正极材料的溶液式熔盐制备方法
CN102891322A (zh) * 2012-09-24 2013-01-23 上海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19516B (zh) * 2013-04-07 2015-04-22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磷位硼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19516A (zh) * 2013-04-07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磷位硼掺杂的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46323A (zh) * 2013-06-26 2013-10-09 湖北大学 一种以聚苯乙烯微球和聚乙二醇为碳源的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46323B (zh) * 2013-06-26 2015-11-04 湖北大学 一种以聚苯乙烯微球和聚乙二醇为碳源的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37633A (zh) * 2013-07-04 2013-10-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镍锂的原位碳包覆制备方法
CN104091946A (zh) * 2014-07-14 2014-10-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一种溶剂和碳源一体化合成LiMnPO4/C的方法
CN105217634A (zh) * 2015-08-19 2016-01-06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5129802A (zh) * 2015-08-19 2015-12-09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5036136A (zh) * 2015-08-19 2015-11-11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17634B (zh) * 2015-08-19 2017-08-01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5036135A (zh) * 2015-08-19 2015-11-11 常州大学 一种碳化硅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CN106229484A (zh) * 2016-08-23 2016-12-14 贵州玉屏迈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合成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6299303A (zh) * 2016-09-27 2017-01-04 深圳复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807860A (zh) * 2017-04-26 2018-11-1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阴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阴极片及锂电池
CN108807860B (zh) * 2017-04-26 2021-02-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阴极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阴极片及锂电池
CN107317016A (zh) * 2017-07-07 2017-11-03 新沂市中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7785576B (zh) * 2017-09-15 2019-07-0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碳烯Li1-xNaxFePO4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785576A (zh) * 2017-09-15 2018-03-0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碳烯Li1‑xNaxFePO4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47036A (zh) * 2019-06-10 2019-09-17 张雪花 一种基于锂离子电池的LiFePO4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1933915A (zh) * 2020-09-14 2020-11-13 天津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979A (zh)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CN101673819B (zh) 一种以磷酸锰制备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956485B (zh) 一种三维分级结构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255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1699639A (zh) 碳包覆纳米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19115A (zh) 一种掺杂改性的氟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59328A (zh) 一种LiFePO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3924B (zh) 一种La1-xCaxCoO3包覆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1576A (zh) 一种多孔碳原位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74686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碳的合成方法
CN103078113A (zh) 钒、钛离子共掺杂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2500B (zh) 一种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1673820A (zh) 一种固液结合制备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57712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11680A (zh) Ti、V元素复合掺杂的磷酸铁锂制备方法
CN10502406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1695A (zh) 一种掺杂改性的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832381A (zh) 长寿命锂离子电池高压正极材料Li1+xMn3/2-yNi1/2-zMy+zO4的制备方法
CN103746117A (zh) 镁离子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磷酸钒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79945A (zh) 球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673821B (zh) 一种以磷酸氢锰制备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903918A (zh) 一种磷酸锰锂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4752722A (zh) 一种掺杂改性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CN102983332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76913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LiFePO4/C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WEIN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wner name: SHANGHAI HUAMING HI-TECH.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WEIN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3 ROOM 670-20, BUILDING 2, NO.351, GUOSHOUJI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NOLOGY PARK,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TO: 200231 NO.18, LANE 1305, HUAJ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0

Address after: 200231 No. 1305, Lane 18, Huaj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Huaming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hanghai

Co-applicant after: Weina Tech Co., Ltd., Shanghai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Guo Shou Jing Road, Zhangjiang High Tech Park of Pudong New Area No. 351 Building No. 2 room 670-20

Applicant before: Weina Tech Co., Ltd., Shanghai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