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7282A - 电池匣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7282A
CN101467282A CNA2006800296663A CN200680029666A CN101467282A CN 101467282 A CN101467282 A CN 101467282A CN A2006800296663 A CNA2006800296663 A CN A2006800296663A CN 200680029666 A CN200680029666 A CN 200680029666A CN 101467282 A CN101467282 A CN 101467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ttery
lamination
electrolyt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96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泽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Lambda Corp
TDK Lambda America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DK Lambda America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Lambda Americas Inc filed Critical TDK Lambda America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67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电池单元101内部为正极材料110与负极材料111及分隔件112做若干层堆积后,与电解液以铝层积板114、114密封。电池匣1成为复数个电池单元101上下重迭而形成的组单元102,在堆积的各电池单元101之间加入防止变形板2。将防止变形板2***各电池单元101之间的组单元102在上下方向以组单元压板3、3推压。组单元102系以组单元压板3、3推压,由于施加某种程度的压力,即使在过度充电时也不会膨胀而保持与正常时略相同的形状。

Description

电池匣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用于各种电子装置的电源例如锂二次电池等的电池匣。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需要备份电源的不断电电源装置中,来自商用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正常地产生的情况下,来自做为电子装置的电源本体的主电源部将所需要的直流或交流电压供给至负载,而且经由该主电源部对二次电池充电,另一方面,当上述输入电压降低或停电时,做为备份电源的二次电池从主电源部连接至负载而供给电力。于此所使的二次电池是习知技术中所使用的铅蓄电池,其理由主要是廉价且充放电管理简单。
但是,搭载铅蓄电池的不断电电源装置在必须确保较多的电池收容空间的前提下,重量变得极重,而且就环境面而言,使用铅也会造成各种的问题。为了解决相关的各种缺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以锂二次电池取代铅蓄电池做为备份电源而提出不断电电源装置。此处的锂二次电池由复数个电池单元串联而成的电池模块(电池匣)所构成,内藏有防止过充电及过放电的电池保护电路。
又,在专利文献2中,揭露了具备过放电保护电路及过充电保护电路,内藏锂二次电池的匣状的二次电池匣。
虽然在***板状的电池单元101电性地串联而上下重迭,形成的电池堆栈成为组单元102,在其最上部搭载着电池保护电路103,收纳于箱状的壳体104内。
在第10图中表示锂电池的一种形态的层迭型锂电池的内部构造。做为层迭型锂电池的电池101在例如钴酸锂(LiCoO2)或锰酸锂(LiMnO2)等正极材料110与例如碳等负极材料111之间,***绝缘用的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制的微多孔膜等的分隔件112,将该等堆积至某层的层积构造体113后,该层积构造体113与电解液一起从上至下以铝层积板114、114密封。在正极材料110及负极材料111上,分别形成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从铝层积板114、114的贴合部份向外部突出。
专利文献1:特开2002-581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2861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1-283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许第2861879号公报
如电池单元10的层积外装的锂电池的情况下,当由于过度充电而施加定额以上的电压时,由于电解液的分解会在铝层积板114、114的内部产生气体,铝层积板114、114本身膨胀而气体进入电池单元101内部的正极材料110或负极材料111与分隔件112的层积之间而造成层积构造崩溃变形。若此情况持续,铝层积板114、114的热熔接部开放,电解液及气化后的气体泄漏至外部,电池单元101内部的温度缓缓上升,内部的层积构造更加地变形。然后,当电池单元101内部达到分隔件112的溶解温度(断裂温度)时,由于电池单元101内部变形,分隔件112的面上产生温度不均,会产生局部性的温度急遽上升。藉此,本来以绝缘为目的而***正极材料110与负极材料111之间的分隔件112在面上产生部分性的溶解而失去作用,正极材料110与负极材料111之间产生短路,结果产生热暴冲而有电池单元101发烟之虞。
在电池单元101内部产生的可燃性的内部气体例如由于过电压而从电解液产生的蒸发气体(二乙基碳化物、乙烯碳化物)或由于热暴冲而从电解液所产生的CH4、C2H4、C2H6等,在电池单元101过充电时等,在电池内部产生内部气体而引起铝层积板114、114的膨胀。此时,如专利文献3所揭露,由于设置防爆阀等做为使内部气体的喷出方向一定的喷出部,当电池内的压力上升至既定值以上时,电池的内部气体从该防爆阀放出至电池外,藉由除去气体而防爆。
如此,电池单元101由于过充电而产生内部气体,最坏的情况还有发烟、发火之虞。于此,做为解决安全上的问题的对策,通常,如为防止电池的发烟、发火的电池保护电路103般的保护电路(例如专利文献4)系装设于该电池匣内。在专利文献4中,具备过放电保护电路或过充电保护电路,在过充放电时禁止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而藉此防止电池的发烟、发火。一般而言,该保护电路在电池单元101实际上安装于电池匣内之际,如上所述,搭载于复数个电池单元101上下重迭而形成的电池堆栈的最上部。
但是,即使设置上述保护电路,也会有由于某些原因而无法作用的情况。此时,虽然由于过充电等而产生内部气体,未设置防止破裂的上述习知的防爆阀,由于到达热暴冲温度而使可燃性的内部气体喷出,容易由于内部短路而发烟、发火。因此,到达热暴冲温度前的先期阶段能确实地确保安全,希望有机构性的安全对策。
习知技术中,由于未朝高容量的制品化而前进,在过度充电下的安全性仅考虑如电池保护电路103般的电气性保护电路,在其无法作用的情况下,安全性的检讨无法进行。机构上组单元102由于外在因素所造成的机械性的振动或冲击对策而置入壳体104的位准进行机构性的设计。如此,仅由于外在因素所设计的壳体104(机构)中虽然壳体104本身为强固的组件,内部的组单元102(或电池单元101单体)在分隔件104之间具有间隙,组单元102本身由于振动、冲击等而不动,由于组单元系固定于壳体104的位准,电池单元101(组单元102)容易因过充电而变形。仅考虑外在因素的壳体104,如前所述,过充电所造成的膨胀、变形,因内部短路而造成热暴冲,在壳体104内部,内压上升或组单元变形(膨胀)而造成从内部产生压力。此时,若壳体104的气密性高,则壳体104会有破裂或变形的可能性。
又,在锂电池的情况下,由于考虑一般的安全性,电池与保护电路为一对,通常,电池与保护电路系接近而配置。即,虽然组单元102与电池保护电路103系做为电池单元而收纳于壳体104内,但组单元102考虑外在的因素而在不动的情况下被固定于壳体104内。此时,当由于过度充电而导致电池单元101变形而热暴冲时,由于在壳体104内部产生相当量的发烟而电池保护电路103接近,由电路或变形所引起的单元端子部的异极间,即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之间可能产生短路的现象。
发明内容
于此,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池匣,防止由过度充电所造成的单元的变形,而进行机构性的安全对策。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池匣,在过电压的早期阶段使电池失去作用而可确保安全。
在本发明的电池匣中,在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之间***绝缘用的分隔件,使该等层积的层积构造体与电解液一起以层积外装密封的电池体以复数层重迭而构成组电池体,其中在上述组电池体的上述电池体间***硬质的防止变形的构件,同时设置推压上述组电池体全体而防止各电池体的变形的防止变形装置。
如此,即使电气性的保护失效,藉由防止变形材以及防止变形装置,由于电池单元的膨胀可机构性地被抑制,在过度充电时等,即使由于电解液的分解而在电池体内产生气体,各电池体内的层积构造也不会崩坏。若层积构造未产生变形,藉由分隔件的阻抗特性,在分隔件的温度到达溶解温度之前,电池体的电流降低,电池体的温度上升被抑制,不会导致热暴冲。
又,在本发明的电池匣中,上述防止变形装置为将上述组电池体全体压入内部的壳体。
如此,利用收纳组电池体的壳体而可容易地防止电池体的膨胀。
又在本发明的电池匣中,上述防止变形构件及/或上述防止变形装置系使用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如此,藉由存在于各电池体间的变形防止构件及/或变形防止装置构成各电池组的热会加速地放热。
又,在本发明的电池匣中,上述防止变形构件系使用具有隔热性的隔热构件。
如此,利用隔热构件可单独或以单元为单位对电池体做隔热,可防止电池体的温度上升而波及其它。
又,在发明的电池匣中,在上述电池体上设有电解液释放装置,电解液的分解气体所产生的内压使上述层积外装的密封被打开,而使上述电解液朝外部放出。
如此,由于电解液以既定的过电压而分解,利用所产生的分解气体所产生的内压,在早期阶段使层积外装的密封开放,而电解液朝二次电池外部放出,由于在二次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减少,二次电池成为具有阻抗的阻抗体,可抑制在内部由于本身发热所造成温度上升。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电池匣,防止由于过充电所导致的电池体的变形,而实施机构性的安全对策。
又本发明可利用既有的构造而进行机构性的安全对策。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充放电时各电池体发热,热也能迅速地放热,可防止各电池体成为高温的状态。
又,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在过电压的早期阶段,使电池失去作用,可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第1图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匣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第2图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池匣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第3图为同上表示电池匣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第4图为同上表示电池匣的其它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第5图为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第一变形例的特征部的构造的移除一部份的平面图。
第6图为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第二变形例的特征部的构造的移除一部份的平面图。
第7图为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第三变形例的特征部的构造的移除一部份的平面图。
第8图为表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的第四变形例的特征部的构造的移除一部份的平面图。
第9图为习知例中的电池匣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第10图为同上层积型锂电池的内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如下:
1~电池匣
2~防止变形板(防止变形装置)
3~组单元压板(防止变形装置)
10、20、30~电池匣
11、21、31~壳体(防止变形装置)
41、51、61、71~电池单元(二次电池)
43a、43b、43c、43d~狭窄热熔接部(电解液放出装置)
101~电池匣(电池体)
102~组单元(组电池体)
110~正极材料
111~负极材料
112~分隔件
113~层积构造体
114~铝层积板(层积外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加图式,说明本发明的电池匣的较佳实施例。而且,对相同的位置给予相同的符号,共通部分的说明由于重复所以尽量省略。
实施例1
第1图为本第一实施例中电池匣的构造的剖视图,做为构成电池匣1的电池体的电池单元101系使用与***板状的电池单元101做电气性地串联的物体上下重迭而形成组电池体的组单元102,在层积的各电池单元101之间夹入做为防止变形构件的防止变形板2。
防止变形板2为防止电池单元101变形的组件,至少面向电池单元101的分隔件112整面的尺寸是必要的。又,防止变形板2的材质、厚度为例如铝、铁、铜等的金属或树脂等只要是在过充电时所产生的电池单元101的膨胀力不会使其变形的硬度的材质、硬度即可。
将如此的防止变形板2***各电池单元101之间的组单元102在上下方向由组单元推压板3、3推压的状态下,收纳于箱状的壳体104内。具体而言,以组单元压板3、3夹持组单元102,使用例如黏着胶带或结束带等的未图示的结束具而绑紧,收纳于壳体104内。该组单元压板3由与防止变形板2相同的硬质材质形成,与防止变形板2相同至少要有面向电池单元101的分隔件112整面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实地推压组单元102整体,比电池单元101或变形防止板2还大一号的形状。推压组单元102的压力必须不损害电池单元101的特性(电池的特性)、寿命及可靠度。又,推压的一方也可以是组单元102本身在平面上平均地推压的构造。当该压力不平均地施加于平面上时,层积于电池单元101内部的正极电极110a、负极电极111a、分隔件112会产生部分性劣化,而可能加速寿命劣化。相反地,当电池单元101本身于平面上做平均地推压时,由于难以由充放电在平面上产生部分性不平均所导致的部分劣化,寿命特性也可以改善。
本实施例的电池单元101由于是铝层积外装,防止变形板2及组单元压板3等的抵接于电池单元101的构件,为了不损伤铝层积板114、114,必须注意毛边等。其对策为在电池单元101之间***绝缘片,或者是在防止变形板2及组单元压板3等的构件本身上实施绝缘涂装或贴附胶带。
接着,针对过充电时等的防止变形板2及组单元压板3、3的作用做说明。组单元102系由组单元压板3、3推压,由于施加某种程度的压力,构成组单元102的各电池单元101也被拘束在组单元压板3、3或防止变形板2之间,即使在过充电时等也不会膨胀而与正常时保持大略相同的形状。此时,在电池单元101内部,在正极材料110或负极材料111与分隔件112的层积之间没有气体进入的余地,层积构造不会崩坏。因此,在分隔件112的面上不会有温度的不平均,即分隔件112在全面上平均地加热而缓慢地使温度上升。在分隔件112上所使用一般性的材料由于具有与温度上升成比例增加阻抗的特性,藉由该分隔件112的特性,若在层积构造上不产生变形,分隔件112的温度为到达溶解温度前的温度,藉由分隔件112的收缩使电极间的阻抗增大,再产生溶解、内部短路之前,电池单元101的电流降低,由于电池单元101的温度上升被抑制,不会导致热暴冲。又,由单元变形而产生的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的异极部做某种程度的接触而推压。如此,防止过度充电所造成的电池单元101的变形,藉由利用分隔件112的温度所导致的阻抗的变化,在到达热暴冲的早期阶段前可机构性地确保安全。
为了抑制电池单元101的温度上升,防止变形板2及组单元压板3、3最好使用热传导性良好的材质、厚度、形状的放热组件。在使用该等放热组件时,藉由存在于各电池单元101之间的防止变形板2,构成组单元102的各电池单元101的热快速地放热。因此,即使在充放电时各电池单元101发热,该热快速地放热,可防止各电池单元101成为高温。由于组单元102为复数个电池单元101堆积而成,在组单元102的中心部热容易累积,藉由放热性佳的防止变形板2设于各电池单元101之间,由于电池单元101的热快速地放热,在组单元102中心部热不会累积,电池单元101的温度上升变缓和,可确实实施分隔件112的降温。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具备组单元102的电池匣1中,组单元102系由在正极材料110与负极材料111之间***绝缘用的分隔件112、将该等组件层积的层积构造体113与电解液一起以做为层积外装的铝层积板114、114密封的做为电池体的电池单元101、然后以复数个电池单元101重迭而形成做为组电池体,在组单元102的电池单元101之间***做为硬质的防止变形材料的防止变形板2之同时,设有推压组单元102全体而防止该等电池单元101的变形的做为防止变形装置的组单元压板3、3。
如此,即使电气性的保护失效,藉由防止变形板2及组单元压板3、3可机构性抑制电池单元101的膨胀,在过充电时等,即使由于电解液的分解在电池单元101内产生气体,各电池单元101内的层积构造也不会崩坏。若在层积构造未产生变形,藉由分隔件112的阻抗特性,在分隔件112的温度到达溶解温度之前,电池单元101的电流降低,由于电池单元101的温度上升被抑制,不会导致热暴冲。藉由以上,可提供一种电池匣,防止过度充电所导致的电池单元101的变形,而进行机构性的安全对策。
又,在本第一实施例中,防止变形板2及/或组单元压板3、3系使用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如此,藉由存在于各电池单元101之间的防止变形板2及/或组单元压板3、3,构成组单元102的各电池单元101的热得以快速地放热。因此,在充放电时,即使各电池单元101发热,嘎热也会迅速地被释放,可防止各电池单元101成为高温。
第2图为本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池匣的构造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电池匣10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所示的电池匣1大略相同。即,组单元102为了达到既定的电压、容量而将复数个扁平板状的电池单元101电气性地串联的物体上下重迭而形成的电池堆栈中,在层积的各电池单元101之间夹入防止变形板2。
在本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箱状的壳体取代组单元压板3、3而做为防止变形装置。壳体11系比夹持防止变形板2的组单元102稍微低而形成,当组单元102收纳于其内部之际,组单元102压入壳体11内而成形。藉此,组单元102被推压至壳体11的内面,由于施加某程度的压力,各电池单元101的膨胀被抑制。
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又第3图及第4图所示的电池匣20、30。电池匣20中,防止变形板2不***各电池单元101的层间,而是每一片的电池单元101或每二片的电池单元101***防止变形板2的组单元102被压入箱状的壳体21内。在第3图的电池匣20中,在防止变形板2、2之间夹着电池单元101,在壳体21内面与防止变形板2之间夹持一片电池单元101。另一方面,在第4图的电池匣30中,每二片电池单元101***防止变形板2的组单元102被压入壳体31内。因此,壳体21、31必须设计成其尺寸可供组单元102压入其内部。
组单元102或组单元102的上部、下部构成的电池单元101由于温度上升缓和,可确实地实施分隔件的降温,组单元102本身的防止变形的壳体11、21、31也最好是热传导性佳的材质、厚度、形状。***组单元102的防止变形板2,如第3、4图所示的变形例,即使不***各电池单元101之间,考虑组单元102重迭的单元数及电池单元101的厚度、尺寸(容量)、封装的大小,可以每二片及每三片***任意位置,在电池单元101的温度上升的缓和效果为优先的情况下,最好如第2图所示***各电池单元101之间。
如上所述,在本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匣10、20、30中,上述防止变形装置为将组单元102全体压入内部的壳体11、21、31。
如此,利用收纳组单元102的壳体11、21、31,可容易地防止电池单元101的膨胀。因此,可利用既有的结构而实施机构性的安全对策。
又,在本第二实施例中,防止变形板2及/或壳体11、21、31系使用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如此,藉由存在于各电池单元101之间的变形防止板2及/或壳体11、21、31,构成组单元102的各电池单元101的热快速地释放。因此,即使在充放电时各电池单元101发热,该热会加速地被释放,可防止各电池单元101变成高温。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针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电池单元101单体相关的有利的变形例在以下做说明。由于该变形例适用于内藏在电池匣1、10、20、30中的电池单元101,可更加提升安全性。
第5图为表示第一变形例的二次电池的一端部分的部分切除的平面图,做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41,除了外装部分以外,与习知例及各实施例所表示的电池单元101相同。即,电池单元41内部形成正极材料110与负极材料111及分隔件112层积若干层而形成层积构造体113之后,与电解液一起以做为外装构件的铝层积板42、42密封的构造。而且,同图所示的部分,在电池单元41中,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未突出侧的端部。
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为了内部的电解液不露出,成为跨越全周长而藉由热熔着而形成无间隙贴合的热熔着部43。另一方面,热熔着部43的内侧形成不被热熔着的袋状部44,层积构造体11及电解液系收纳、密封于该袋状部44。热熔着部43系从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以既定宽度形成,仅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不突出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形成其宽度比其它部分狭窄的做为电解液释放装置的狭窄熔接部43a。狭窄熔接部43a系热熔接铝层积板42而形成,使与袋状部44连通的三角袋状部44a从热熔接部43与袋状部44的边界线超出而呈三角状。即,狭窄熔接部43a系将热熔接部43的宽度局部地变小而使袋状部44突出于铝层积板42的边缘侧。
接着,针对电池匣41的过电压、过充电时的作用做说明。
当从未图示的充电器对电池单元41施加过电压时,电池单元41内部的电解液分解加速,热产生而电池单元41的温度开始上升。同时,在电池单元41内部,由于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分解气体,引起铝层积板42的膨胀。此时,当电池单元41内的压力上升至既定值时,狭窄熔接部43a的密封破裂而开放,因此,锂单元41内的上述电解液的分解气体及电解液本身向外部漏出。电池单元41内部的温度上升由累积在电池单元41的能量而产生,因此藉由过电压所导致的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的分解气体,在早期阶段使狭窄熔接部43a,即单元外装的铝层积板42、42的密封开放,使电解液以液状及气化气体的状态放出,由于在电池单元41内部的电解液减少,电池单元41成为具阻抗的阻抗体,内部的自发热所导致的温度上升被抑制。
如此,在电池单元41中,藉由设置在过电压的早期阶段使铝层积板42、42刻意地开放的功能,而进行机构性的安全对策。该开放的目的为在到达热暴冲温度的早期阶段(至少比定额电压高的电压位准)由于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分解气体,以该分解气体使内部的电解液朝外部排出,上升至热暴冲温度为止使电池失去作用,而达到确保安全的目的,与习知的一般性的防爆阀的目的大大地不同。即,习知的防爆阀藉由电池单元101内部的温度上升而电解液蒸发,藉由产生的蒸发气体及由于分隔件112的溶解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等的压力而开放,相对于此,狭窄熔接部43a在电解液蒸发的温度(约120°)之前的温度,藉由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的分解气体的压力而开放,将电解液排出外部而有作为安全阀的作用。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正极材料110与负极材料111之间***绝缘用的分隔件112,使该等组件层积后的层积构造体113与电解液一起以作为层积外装的铝层积板42、42密封的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41中,设有作为电解液放出装置的狭窄熔接部43a,在充电时在既定的过电压值所产生的上述分解液的分解气体所造成的内压,使铝层积板42、42开放而将上述电解液放出至外部。
如此,在既定的过电压,利用由电解液分解所产生的分解气体导致的内压,在早期阶段使铝层积板42、42的密封开放,使电解液放出至电池单元41外部,藉此在电池单元41内部由于电解液减少,电池单元41成为具有阻抗的阻抗体,可抑制在内部由本身发热所造成的温度上升。因此,提供电池匣41,在过电压的早期阶段使电池的作用停止,可确保安全。
第6图为表示第二变形例中的二次电池的一端部份的部分移除的平面图。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51除了狭窄熔接部43b以外,其它使用与第5图所示的电池单元41相同的组件。
热熔接部43从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以既定宽度形成,仅在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未突出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形成宽度较其它部分狭窄的作为电解液放出装置的狭窄熔接部43b。狭窄熔接部43b从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全部以既定宽度形成热熔接部43后,该热熔接部43的一部份从上述中央部的边切成U字形而设置U字形缺口部55而形成。
对于狭窄熔接部43b的作用效果,除了狭窄熔接部43b的开放压力及开口量(电解液及气化气体的漏出量)不同之外,与第一变形例所说明的狭窄熔接部43a大略相同。
第7图为表示第三变形例中的二次电池的一端部份的部分移除的平面图。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61除了狭窄熔接部43c以外,其它使用与第5图所示的电池单元41相同的组件。
热熔接部43从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以既定宽度形成,仅在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未突出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形成宽度较其它部分狭窄的作为电解液放出装置的狭窄熔接部43c。狭窄熔接部43c系热熔接铝层积板42、42而形成,使与袋状部44连通的三角袋状部44a从热熔接部43与袋状部44的边界线超出而呈三角状。该热熔接部43的一部份从上述中央部的边切成U字形而设置U字形缺口部55而形成,之后该热熔接部43的一部份从上述中央部的边切成U字形而设置U字形缺口部65而形成。
对于狭窄熔接部43c的作用效果,除了狭窄熔接部43b的开放压力及开口量(电解液及气化气体的漏出量)不同之外,与第一变形例所说明的狭窄熔接部43a大略相同。
第8图为表示第三变形例中的二次电池的一端部份的部分移除的平面图。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单元71除了狭窄熔接部43d以外,其它使用与第1图所示的电池单元41相同的组件。
热熔接部43从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以既定宽度形成,仅在正极电极110a与负极电极111a未突出侧的端部的中央部形成宽度较其它部分狭窄的作为电解液放出装置的狭窄熔接部43d。狭窄熔接部43d从铝层积板42、42的边缘全部以既定宽度形成热熔接部43后,该热熔接部43的一部份从上述中央部的边切成V字形而设置V字形缺口部75而形成。
对于狭窄熔接部43b的作用效果,除了狭窄熔接部43b的开放压力及开口量(电解液及气化气体的漏出量)不同之外,与第一变形例所说明的狭窄熔接部43a大略相同。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之旨趣的范围内可做变更。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构造做组合、置换亦可。本发明的电池匣并不限于锂电池,可适用于具有同样性质、课题的各种电池匣。又,防止变形板2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并无特别的限定,可组合放热性的防止变形板2(放热板)与隔热性的防止变形板2(隔热板)。特别是,若防止变形板2使用具有隔热性的隔热构件,则可单独或以单元为单位对电池体做隔热,防止电池体的温度上升波及其它。又,例如以二片放热板夹持复数个电池单元101作为一个单元(构成单位),在堆积复数个该单元之际,该放热板彼此之间***隔热板而构成亦可。
上述各变形例可是用的二次电池并不限于锂电池,在层积外装的内部密封电解液,只要是至少高于过电压保护之电压值的电压值所产生的气体皆可。又,狭窄熔接部43b中,藉由热熔接部43的非熔接部分及缺口部形成各种形状而组合,可做多种多样的变化。电解液放出装置除了狭窄熔接部43b以外,在铝层积板42、42的袋状部44设置浅的伤口,在电池单元的附近设置针,利用膨胀时的力在铝层积板42、42形成孔。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正后)一种电池匣,包括一组电池体,以复数个电池体重迭而成,电池体系在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之间***绝缘用的分隔件,使该等层积的层积构造体与电解液一起以层积外装密封而形成,其中在上述组电池体的上述电池体间***硬质的防止变形的构件,同时设置推压上述组电池体全体而防止各电池体的变形的防止变形装置,上述防止变形构件系使用将上述组电池体内部的热向外部释放的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2.(修正后)一种电池匣,包括一组电池体,以复数个电池体重迭而成,电池体系在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之间***绝缘用的分隔件,使该等层积的层积构造体与电解液一起以层积外装密封而形成,其中在上述组电池体的上述电池体间***硬质的防止变形的构件,同时设置推压上述组电池体全体而防止各电池体的变形的防止变形装置,上述防止变形构件系使用具有使上述各电池体之间热性独立的隔热性的隔热构件。
3.(修正后)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防止变形装置为将上述组电池全体压入内部的壳体。
4.(修正后)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匣,上述壳体系使用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5.(删除)
6.(修正后)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匣,其中其中在上述电池体设有电解液放出装置,在充电时以既定的过电压所产生的上述电解液的分解气体所导致的内压使上述层积外装的密封被开放,使上述电解液放出至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U字形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V字形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同时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U字形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同时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V字形而形成。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匣,包括一组电池体,以复数个电池体重迭而成,电池体系在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之间***绝缘用的分隔件,使该等层积的层积构造体与电解液一起以层积外装密封而形成,其中在上述组电池体的上述电池体间***硬质的防止变形的构件,同时设置推压上述组电池体全体而防止各电池体的变形的防止变形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防止变形装置为将上述组电池全体压入内部的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防止变形构件及/或上述防止变形装置系使用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防止变形构件系使用具有隔热性的隔热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防止变形构件及/或上述壳体系使用热传导性佳的放热构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匣,其中在上述电池体设有电解液放出装置,在充电时以既定的过电压所产生的上述电解液的分解气体所导致的内压使上述层积外装的密封被开放,使上述电解液放出至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U字形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V字形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同时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U字形而形成。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匣,其中上述电池体系使上述层积外装的边缘以既定宽度贴合而形成袋状体,上述电解液系密封于该袋状体,上述电解液放出装置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的宽度局部性地变窄,使上述袋状部突出于上述边缘侧,同时使该层积外装的贴合部份从上述边缘切成V字形而形成。
CNA2006800296663A 2005-10-03 2006-10-03 电池匣 Pending CN1014672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0339/2005 2005-10-03
JP2005290342 2005-10-03
JP290342/2005 2005-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7282A true CN101467282A (zh) 2009-06-24

Family

ID=4080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96663A Pending CN101467282A (zh) 2005-10-03 2006-10-03 电池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6728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625A (zh) * 2010-08-01 2012-02-08 王卫平 串联监控电池化成测试法及其设备
CN104396046A (zh) * 2012-06-25 2015-03-04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5870518A (zh) * 2014-10-28 2016-08-17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电池模块用过充电防止装置
CN109564994A (zh) * 2016-08-09 2019-04-02 小鹰公司 带有压缩和防止热失控蔓延特征的蓄电池
CN11138433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US11552346B2 (en) 2018-06-22 2023-01-10 Wisk Aero Llc Capacitance reducing battery submodule with 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ainment features
US12021408B2 (en) 2018-08-13 2024-06-25 Wisk Aero Llc Capacitance reduction in battery system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625A (zh) * 2010-08-01 2012-02-08 王卫平 串联监控电池化成测试法及其设备
CN102347625B (zh) * 2010-08-01 2016-08-03 王卫平 串联监控电池化成测试法及其设备
CN104396046A (zh) * 2012-06-25 2015-03-04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4396046B (zh) * 2012-06-25 2017-06-30 Nec能源元器件株式会社 电池组
US9741979B2 (en) 2012-06-25 2017-08-22 Nec Energy Devices, Ltd. Battery pack
CN105870518A (zh) * 2014-10-28 2016-08-17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电池模块用过充电防止装置
CN105870518B (zh) * 2014-10-28 2018-11-13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电池模块用过充电防止装置
CN109564994A (zh) * 2016-08-09 2019-04-02 小鹰公司 带有压缩和防止热失控蔓延特征的蓄电池
US11552346B2 (en) 2018-06-22 2023-01-10 Wisk Aero Llc Capacitance reducing battery submodule with thermal runaway propag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ainment features
US12021408B2 (en) 2018-08-13 2024-06-25 Wisk Aero Llc Capacitance reduction in battery systems
CN11138433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70982A1 (en) Battery pack
JP5329527B2 (ja) 安全性を改良したバッテリーセル
EP2602840B1 (en) Secondary battery pouch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same,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US11046206B2 (en) Battery module with short-circuit unit,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8277970B2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an non-sealing residue portion
EP2802025B1 (en) Battery cell having stair-like structure
EP2779269B1 (en) Battery cell having a novel structure
JP2009245879A (ja) ラミネート式電池及びそのラミネート式電池を備えた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1467282A (zh) 电池匣
KR102292159B1 (ko) 전도성 폴리머를 이용한 전극리드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US11688907B2 (en) End cap assembly, battery cel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ttery, and electric apparatus
EP387962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US10700321B2 (en) Electrode lead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same
KR20180091324A (ko) 배터리 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2010087170A (ja) 蓄電デバイス
KR101749729B1 (ko) 이차전지
WO2014141753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249428A (ja) 防爆機能付き蓄電モジュール
KR20220139619A (ko)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420149B1 (ko) 안전 장치를 채용한 이차 전지
KR101637896B1 (ko) 절연용 액상물질 수용부를 구비한 전극조립체
EP4216360A1 (en) Electrode tab,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EP4250452A1 (en)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20230123414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WO2024098401A1 (zh) 电池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20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24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320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