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5369B -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5369B
CN101465369B CN200810186652.3A CN200810186652A CN101465369B CN 101465369 B CN101465369 B CN 101465369B CN 200810186652 A CN200810186652 A CN 200810186652A CN 101465369 B CN101465369 B CN 101465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electrode
cutting part
peristome
ligh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66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5369A (zh
Inventor
柳原弘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65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5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5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5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预先防止发生亮度不均匀并且比较容易制造。发光装置包括:在基板(7)上分别以矩阵状排列进行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3),与该像素电极的每个相对应、且分别包含该像素电极及对置电极以及由它们所夹的发光功能层的多个有机EL元件(8),以及沿着上述矩阵状排列的列方向将上述发光功能层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分隔层(340)。并且,上述矩阵状排列中某一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不同。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致发光原理进行发光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薄型并且轻量化的发光源,现提供有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即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t,电致发光)元件。有机EL元件具有将有机材料形成的至少一层有机薄膜用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进行夹持的结构。在电流流经两个电极之间的同时,电流也流经上述有机薄膜,由此,该有机薄膜或有机EL元件进行发光。
如果排列多个这样的有机EL元件,并且适当地控制其中每个的发光及不发光,能够显示具有希望的意义内容的图像等。
作为该有机EL元件或具备该有机EL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53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75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08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15175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图像显示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全体有机EL元件的每个所拥有的有机薄膜的量是均匀的,或者对更现实而言包含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则对发光做出贡献的有机EL物质的量产生差别,结果会增大发生亮度不均匀的可能性。在该有机薄膜使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制造的情况下,该要求变为用如下个别的要求表达,即作为其原材料的液滴或墨水的排出量对各有机EL元件应该相同等。
但是,上述问题的解决一般是困难的。这是因为,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中每一次排出的量会产生不均匀,此外,液滴或墨水涂敷后的干燥步骤中各有机EL元件会产生干燥不均匀等,存在难以进行完善控制的各种因素。
虽说如此,但如果非常严格地进行制造步骤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因素。但是,这里当然存在成本上的限制,这一点自不待言。其结果,理想的是,为了预先防止亮度不均匀的发生而要求全体有机EL元件的有机薄膜拥有量相同,同时尽可能地实现制造步骤的简单化、容易化。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利用喷墨方式形成的”“EL层”“跨越多个像素电极“保持”连续”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更具体而言,公开了将该EL层形成为“带状”、“长圆形或长方形”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摘要或图1等)。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喷墨头连续地扫描,可以形成EL层,能缩短处理时间”(专利文献1的[0010]段)。因此,根据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该意义上,能够实现制造的容易性。
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中,首先,担心在上述的干燥步骤中发生问题。这是因为,例如象专利文献1的图1那样,将EL层形成为“带状”,则以其内部的某一点为中心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上所存在的干燥前的原料液滴量具有极大的差别(即,一般地,前者相对而言非常地多)。考虑到液滴或墨滴的干燥从其端部开始进行这一一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干燥不均匀(而且,连续“多个像素电极”的干燥不均匀)变得非常容易产生。
此外,有时在上述各有机EL元件中形成其各自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有机薄膜。例如,某个有机EL元件拥有第一有机薄膜,其相邻的有机EL元件拥有第二有机薄膜就是这种情况。在此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在只应具有第一有机薄膜的地方混入第二有机薄膜,这种情况不是不会发生(参照上述专利文献2的[0006]段)。在此情况下,发生了这种混入的有机EL元件,不会以期望方式发光。考虑到这种情况,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极为不利。这是因为,在该专利文献1中,发生了上述混入情况时,难免会导致某一列存在的“全体”像素不以期望方式发光。
这样的情况在上述专利文献2及3中或多或少会同样发生。这是因为,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形成“沟”的同时,“按照沿着喷嘴的方式”此处“将有机EL材料流入上述沟内以进行涂敷”的技术(专利文献2的权利要求1。另外,参照图2或图5等。),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使用连续的多个像素构成的、用分隔部与周围分开的单元”中“喷射液滴”的技术(专利文献3的权利要求1。另外,参照[0021]段或图1等,以及权利要求2等所述的“带状”。)。从刚才的说明也可以看出,在这些专利文献2及3中基本上也无法避免关于专利文献1说明的上述问题。
另一方面,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为了达到“在一行内均匀地分布墨水”(专利文献4的[0008]段)这一目的,以“多次扫描排出的墨水......在一行内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4的权利要求1、或[0010]段以及[0148]段等)排出该墨水的“喷墨记录方法”(专利文献4的“发明名称”)。如果将该技术应用于上述有机EL元件或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将各有机EL元件拥有的有机薄膜量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但是,考虑到该专利文献4的技术如上所述以“多次扫描”为前提,并且,为了取得足够满意的效果,要求对同一像素进行相当多次的扫描。这样,从作业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时间变得更长,从该观点出发,可以说专利文献4对提高制造容易性的贡献不是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主题在于提供一种以预先防止发生亮度不均匀和制造容易化这两个问题为中心,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主题还在于解决与之相伴或相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具有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按照矩阵状进行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和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对置设置的对置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具有第一像素电极组,该第一像素电极组由沿着第一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组成;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组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及第二像素电极,和相邻设置的第三像素电极及第四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第一分割部;在所述第三像素电极与所述第四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第二分割部;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组中,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多个像素电极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由包含发光层的多个层组成的发光功能层的至少一层跨越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所述多个像素电极而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还具有: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具有多个开口部的分隔层;以及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之间设置的层间绝缘膜;所述多个开口部的一个以至少将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容纳于内部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分割部由所述分隔层的一部分或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分割部由所述分隔层的一部分或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一分割部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对于所述发光层的形成材料的疏液性。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包含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五像素电极与第六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五像素电极与所述第六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由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的第三分割部;所述发光功能层中最靠近所述基板侧的层由所述第三分割部分割。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第二分割部由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三分割部的宽度大。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具有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组不同的列上排列的第二像素电极组,该第二像素电极组为沿着第一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组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行上的第七像素电极,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行上的第八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七电极与所述第八电极之间设置相当于所述第一分割部的分割部。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多个开口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并至少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容纳于内部。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形成。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是以包括上述发光装置为特征的电子设备。
此外,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分别按照矩阵状进行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以及与该像素电极的每个相对应、且分别包含该像素电极及对置电极以及由它们所夹的发光功能层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沿着所述矩阵状排列的列方向将所述发光功能层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分割部;上述矩阵状排列中某一列的所述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的所述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
根据本发明,发光功能层由分割部分割为多个部分。在此情况下,在矩阵状排列的某一列中,由该“分割部”分割的发光功能层的数目(即,“多个部分”的数目)与排列在该列中的像素电极的数目可以不同。因此,如果前者的数目比后者的数目少,若将“分割部”之间的发光功能层形成为一个,则存在于同一区间中的多个像素电极的发光功能层的形成可一次性完成。在本发明中,首先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确保了其制造的容易性。
此外,在本发明中,不设置例如前面所述的遍及基板全长的“带状”沟等,发光功能层由“分割部”分离为适当的数目,因此在该发光功能层中某一处不会发生问题(例如,前面所述的“混入”等)而影响到“全体”像素的情况。在本发明中,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也确保了其制造容易性。
此外,根据上述“分割部”的存在,在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制成的情况下,其原料液滴或墨滴的干燥开始点可被设定于该分割部存在的位置或者其附近(这是因为液滴或墨滴的干燥从其端部开始)。
并且,在本发明中,该“分割部”的、在某一列的排列图案与在其他列的排列图案不同。也就是,由此,在上述的某一列及其他列中,上述的干燥开始点一般不同,因此干燥结束点一般也不同。例如象下面这样,即某一列中的干燥开始点(即,分割部及其附近)的紧邻列上的点为干燥结束点。
由此,不会产生关于基板全部表面的同样的干燥不均匀。例如,在形成上述遍及基板全长的“带状”沟的情况下,干燥开始点在该沟的端部,干燥结束点在该沟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因此,若该沟在该基板上同样地进行排列,则干燥结束点在与该基板相交的直线上并列。其结果是,有机EL物质等有效成分的附着等集中于特定区域这一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变大。这样,在由多个发光元件全体进行的图像显示等中,亮度不均匀变得更加明显。
在本发明中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结果,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实现制造容易性提高的同时预先防止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所说的“发光元件”以通过电流流经像素电极及对置电极之间,使电流流经发光功能层,由此该发光功能层进行发光的元件为前提。
在该发明的发光装置中,还包括以形成多个开口部的方式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分隔层,该多个开口部分别将沿着上述矩阵状排列的列方向存在的上述像素电极的一个以上容纳于其内部,上述分割部可包含上述分隔层。
根据该方式,“分割部”最好由一般称为所谓“围堰(bank)”的部件构成。
另外,在本发明中,对具有“形成多个开口部”的性质的层命名为“分隔层”是因为,在观察该层的剖面时,某一个开口部与其相邻的开口部之间呈现如同存在“分隔部”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上述分割部可构成为其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对上述发光功能层的原料液滴的疏液性。
根据该方式,通过使“分割部”具有疏液性,在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制成的情况下,其原料液滴或墨滴从该分割部存在的位置或其附近受到排斥。即,在本方式中,作为“分割部”的功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另外,作为“分割部”的更为具体化的方式,除了上述的“分隔层”或者这里所述的具有“疏液性”的部件之外,例如具有比上述分隔层的厚度更小的厚度的“凸部”等也可以与之相当。
在该方式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即还包括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的、提供用于形成上述像素电极的底面的电极形成用基底膜,上述分割部包含上述底面的一部分。
由此,具有疏液性的分割部包含上述电极形成用基底膜的底面的一部分。即,在本方式中,不必为形成“分割部”而准备任何特别的部件,利用对构成该发光装置几乎必然是必须的部件便可构成“分割部”,因此在材料费的节约、制造成本的降低等意义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制造容易性。
或者,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即上述矩阵状排列的各列中,某一列组具有发出该列组固有的光的发光功能层作为上述发光功能层,该列组中相邻各列的上述分割部的排列图案相互不同。
根据该方式,典型地,例如,全部列数为N(N为正的整数),其中包含第1,4,7...,(N-2)列的各列的“第一列组”对应于红色,包含第2,5,8...,(N-1)列的各列的“第二列组”对应于绿色,包含第3,6,9...,N列的各列的“第三列组”对应于蓝色。
在此情况下,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列组分别“包括发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光的发光功能层”,因此最好是例如这些发光功能层的每个在一系列的分别的各机会中形成。例如,如果使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在涂敷包含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的有机EL物质的墨水后使之干燥,这样的步骤反复进行3次。
上述使干燥开始点及干燥结束点关于基板全部表面不均匀分布的考虑方法最适合这样的逐次的制造机会。这是因为这样能对各种颜色抑制上述的同样的干燥不均匀的发生。
在此,在本方式中,对应于上述具体例子而言,与红色对应的第1列和第4列中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此外,与绿色对应的第8列和第11列,或与蓝色对应的第57列和第60列等等,无法一一列举)。即,在本方式中,前面所述的干燥开始点及干燥结束点的关于基板全部表面的不均匀对于该各种颜色实现。
以上述方式,根据本方式,更有效地取得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效果。
或者,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即上述发光功能层包含发出光的发光层和除此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层,上述分割部通过分割上述发光层及上述一个以上的层中的至少一个,将上述发光功能层分割为多个部分。
根据该方式,发光功能层在上述发光层之外,包含例如电子阻挡层、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空穴模块层等的一部分或全部。并且,在本方式中,上述的“分割部”通过分割其中至少一个层,将发光功能层分割为多个部分。在此情况下,对于成为该分割对象的层可获得前面所述的效果。
更详细而言,根据本方式,即使例如对发光功能层中的发光层执行以前那样的各列相同的“带状”沟的形成,由于对其他的至少一层可享受上述效果,所以关于该发光功能层全体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上述的本发明涉及的效果。即,由此,利用前者提高制造容易性,同时利用后者享受本发明固有的效果,可以说能够兼取二者的优点。
在该方式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即上述分割部包含沿着上述列方向将上述发光层分割为多个部分的第一分割部,和沿着上述列方向将上述一个以上层中的某个层分割为多个部分的第二分割部;上述矩阵状排列中某列的上述第一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与该列的上述第二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
由此,至少对发光层和另外的一层进行“分割”。在此情况下,这种“分割”对于前者由“第一分割部”实现,对于后者由“第二分割部”实现。
并且,本方式中进一步地,矩阵状排列中某一列的第一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与该列中第二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即,关于发光层的干燥步骤中的干燥方式与关于上述另外的一层的干燥步骤中的干燥方式不同。
因此,根据该方式,可以说能够沿着与基板表面垂直的方向重叠地享受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效果。
另外,在本方式中,关于开始所述的本发明所说的“某一列的...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中的...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这一前提要件(以下为了方便称为“条件I”),上述第一分割部或第二分割部的至少一者满足便可。以这样的考虑方法为根据,例如,本方式所说的“第二分割部”只要满足其排列图案与“第一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这一本方式固有的条件,则不一定要满足上述条件I。例如,在此情况下,该第二分割部可以关于基板全部表面完全规则地进行排列。
此外,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也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即上述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喷墨法)形成。
从上面的说明也可以看出,该方式是能够非常有效地享受本发明涉及的效果的最佳方式之一。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各种发光装置。
由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各种发光装置,所以其制造较容易并且能显示更高精细度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单元电路P的详细情况的电路图。
图3是对图1的有机EL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观察的俯视图(不过是表示发光功能层形成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对图1的有机EL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观察的俯视图(不过是表示发光功能层形成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X1-X1剖面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关于图3中标有符号“P1”的列和标有符号“P2”的列的、分隔层的排列图案等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与图3主题相同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与图4主题相同的俯视图。
图9是仅对图8的开口部“343”进行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X2-X2剖面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关于图7中标有符号“P3”的列和标有符号“P4”的列的、分隔层及电极分离带的排列图案等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应用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应用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另一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又一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中符号说明:
7...元件基板
7a...图像显示区域
P...单元电路
8...有机EL元件
13...像素电极
18...发光功能层
18a...有机发光层
18b...空穴注入层
18R...(包含发出红色光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功能层
18G...(包含发出绿色光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功能层
18B...(包含发出蓝色光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功能层
5...对置电极
340、340A...分隔层
341、342、343...开口部
345...电极分离层
346...亲液层
347...电极分离带
11...电路元件薄膜
301...第一层间绝缘膜
302...第二层间绝缘膜
40...阻挡层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附图及后面参照的图7以后的各附图中,有时使各部分的尺寸比例与实际比例适当地有所不同。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在该图1中,有机EL装置包括元件基板7和在该元件基板7上形成的各种要素。这里所谓各种要素是指有机EL元件8、扫描线3及数据线6、扫描线驱动电路103A及103B、数据线驱动电路106、预充电电路106A和对置电极用电源线201。
如图1所示,元件基板7上包括多个有机EL元件(发光元件)8,上述多个有机EL元件8排列为矩形形状。有机EL元件8的每个由像素电极、发光功能层及对置电极构成。关于上述各部件在后面会再次提到。
图像显示区域7a是元件基板7上排列上述多个有机EL元件8的区域。在图像显示区域7a中,基于各有机EL元件8各自的发光及不发光能够显示希望的图像。另外,以下将元件基板7的表面中除了该图像显示区域7a之外的区域称为“周边区域”。
扫描线3及数据线6分别与排列为矩形形状的有机EL元件8的各行及各列对应地排列。更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扫描线3沿着图中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与周边区域上形成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03A及103B连接。另一方面,数据线6沿着图中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与周边区域上形成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6连接。在上述各扫描线3及各数据线6的各交点附近,设置包含上述有机EL元件8等的单元电路(像素电路)P。
如图2所示,该单元电路P除了包含上述有机EL元件8之外,还包含n沟道型的第一晶体管68、p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9以及电容元件69。
单元电路P从电流供应线113接受供电。多条电流供应线113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
此外,p沟道型的第二晶体管9的源极电极与电流供应线113连接,另一方面,其漏极电极与有机EL元件8的像素电极连接。在该第二晶体管9的源极电极与栅极电极之间设置电容元件69。另一方面,n沟道型的第一晶体管68的栅极电极与扫描线3连接,其源极电极与数据线6连接,其漏极电极与第二晶体管9的栅极电极连接。
单元电路P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03A及103B选择与该单元电路P对应的扫描线3后,接通第一晶体管68,将经由数据线6供应的数据信号保持在内部的电容元件69中。并且,第二晶体管9将与数据信号的电平对应的电流向有机EL元件8供应。由此,有机EL元件8按照与数据信号的电平对应的亮度进行发光。
元件基板7上的周边区域中具有预充电电路106A。该预充电电路106A是用于在向有机EL元件8写入数据信号的动作之前将数据线6设定为规定电位的电路。
此外,对置电极用电源线201(以下简称为“电源线201”)大致沿着元件基板7的外形轮廓线具有俯视为∏字形的形状。该电源线201向有机EL元件8的对置电极供应例如接地电平等的电源电压。
另外,在前面,以扫描线驱动电路103A及103B、数据线驱动电路106和预充电电路106A全部在元件基板7上形成为例进行了说明,根据情况,也可以将其中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柔性基板上形成。在此情况下,通过在该柔性基板与元件基板7的相抵接部分设置适当的端子,能够进行两者间的电连接。
具有以上所述的基本结构的有机EL装置更详细地说具有图3至图5所示的结构。
另外,图3和图4都是对有机EL装置的图像显示区域7a的一部分进行放大观察的俯视图,在这一点上它们具有相同的主题,但前者表示发光功能层18形成前的状态,后者表示发光功能层18形成后的状态,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不同的。此外,在图3中图示了像素电极13(参照图中的虚线),但在图4中为了避免复杂,省略其图示。
如图3或图4所示,有机EL装置包括分隔层340,以及由分隔层340形成的分别多个大致呈长圆形的开口部341及开口部342。
其中分隔层340如图5所示构成层积构造物250的一部分,作为像素电极13的图中上层,并且以掩埋接触孔360的方式形成。该分隔层340最好用例如绝缘性的透明树脂材料,其中尤其是具有疏液性的材料制成。更为具体而言,可举出例如氟系树脂、丙烯树脂、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等。
另外,分隔层340在由上述各种树脂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其基层可使用例如SiO2等无机材料制成(即,在此情况下,分隔层340具有下层侧为无机物、上层侧为有机物这样的层积结构)。由此,像素电极13如后述那样由ITO等制成的情况下也能提高该像素电极13与分隔层340的粘接性。
另一方面,可以换句话说,如图3至图5所示,开口部341及开口部342是由分隔层340(更准确而言,其侧壁)围成的空间。该开口部341或开口部342的底面与像素电极13的表面一致。此外,该开口部341或开口部342的内部包含发光功能层18、对置电极5及阻挡层40等(参照图5)。
首先,如图3或图4所示,开口部341具有沿图中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对较小的长圆形状。另一方面,开口部342具有该长度相对较大的长圆形状。另外,如图所示,这里所说的“长圆形状”并不是椭圆,而是用于指如同长方形与两个半圆形接合那样的形状(更为详细而言,如同上述两个半圆形的直径部分分别与上述长方形的各自的短边部分接合那样的形状)的用语。
与上述形状的差别相对应,如图3所示那样,开口部341在其内部容纳沿图中上下方向排列的两个像素电极13,与之相对,开口部342在其内部容纳沿相同方向排列的三个像素电极13。另外,每个像素电极13的俯视形状大体上呈长方形。
另外,上述像素电极13的各个之间在物理上是分开的,电气上不会短路(也参照图5)。此外,在所有开口部341或所有开口部342内部的像素电极13之间,如图3至图5所示,形成例如SiO2或SiN等构成的电极分离层345。由此,像素电极13的一个单位由上述的“具有长方形状的电极的一个”确定。此外,与之相对应,上述有机EL元件8(或单元电路P)的一个单位也相应地确定为该像素电极13的一个单位(参照图3中包围最左列且最上段的像素电极13的、标有符号“8”、“P”的由点划线组成的包围线)。
此外,在图3中,如果关注像素电极13自身的排列方式,可以说该像素电极13排列为矩阵状。
如图5所示,这样的像素电极13经由接触孔360与构成层积构造物250的一部分的电路元件薄膜11电连接。电路元件薄膜11包含上述单元电路P中所包含的第一晶体管68和第二晶体管9等。虽然图中的描绘非常简略,但该电路元件薄膜11由构成上述各种晶体管的半导体层、栅极电极绝缘膜、栅极金属等和构成电容元件69的电极用薄膜(均未图示)、其他金属薄膜构成。另外,上述接触孔360以贯穿构成层积构造物250的一部分的第一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01及302的方式形成。
利用以上结构,像素电极13能够将经由第二晶体管9从电流供应线113供应的电流施加于发光功能层18。
这样的像素电极13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具有透光性和导电性的材料制成。
现在返回“开口部”的说明。
如图3或图4所示,开口部341及开口部342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
首先,开口部341在图3中左起第2,4,6,...列的各列中设置在其图中最上方。在它们的图中下方以依次连接的方式排列开口部342,342,342,...。另一方面,图3中左起第1,3,5,...列的各列中,在图中最上方设置开口部342,在它们的下方排列开口部342,342,342,...(总之,在此情况下,其全部为开口部342)。
利用这样的排列方式,出现在沿图中上下方向的开口部341及342之间,或开口部342及342之间的分隔层340的位置,例如如同图4的粗虚线所示那样,顺着列的排列方向(图中左右方向)成锯齿形变化。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沿着某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与沿着另一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不同。关于这一点,后面参照图6会再次说明。
另外,这里提到的分隔层340具有与本发明中所说的“分割部”的对应性。
如图4所示,具有这样的排列方式的开口部341或开口部342属于位于图中左起第1,4,6,...列的各列构成的第一列组,位于同样的第2,5,7...列的各列构成的第二列组,及位于第3,6,9...列的各列构成的第三列组中的任一个组。
在此,所谓第一列组,是属于该第一列组的开口部341或342包括含有发出红色光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功能层18R的组。以下,同样地,所谓第二列组及第三列组,分别是包括含有发出绿色光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功能层18G的组,以及包括含有发出蓝色光的有机EL物质的发光功能层18R的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符号“18”作为概括性地代表这里所述的符号“18R”,“18G”及“18B”的记号。
更详细的说明如下。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或图5所示,发光功能层18以对每个开口部341或开口部342分配一个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特别地,发光功能层18以封闭于由分隔层340的侧壁围成的空间的方式形成。
该发光功能层18的每一个都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由空穴与电子结合而发光的有机EL物质构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该有机EL物质,例如可分别应用与红色发光对应的氰基聚亚苯基乙烷,与绿色发光对应的聚亚苯基乙烷,以及与蓝色发光对应的聚亚苯基乙烷及聚烷基亚苯基(该材料的提出仅仅是一个例子)。并且,含有包含其中最前者的材料的发光功能层18R的开口部341及342被包含在上述第一列组中,含有包含第二个材料的发光功能层18G的开口部341及342被包含在上述第二列组中,含有包含最后者的材料的发光功能层18B的开口部341及342被包含在上述第三列组中。
这样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列组的区分与上述开口部341及342的排列方式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即,首先关注如图3所示例如构成第三列组的、图中左起第3,6,9,...列的各列(参照图中的阴影部分)。
其中在第3列中,从图中上侧起依次排列开口部342,342,342,...。因此,如果以像素电极13的数目为基准来观察,则从图中上侧起依次数三个像素电极13后,出现分隔层340A(参照图中的双重黑点),此外再数三个像素电极13后,再次出现分隔层340A,如此反复。
另一方面,在第6列中,从图中上侧起依次排列开口部341,接着开口部342,342,342,...。因此,如果以像素电极13的数目为基准来观察,则从图中上侧起依次数两个像素电极13后,出现分隔层340A,此外再数三个像素电极13后,再次出现分隔层340A,以下,每数三个像素电极13便出现分隔层340A,如此反复。
此外,在第9列中,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上述的第3列相同。以后,第15,21,27,...列也是同样的。此外,在第12列中,与上述的第6列相同。以后,第12,18,24,...列也是同样的。
总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列组中,位于相邻的各列(例如,第3列与第6列,或第6列与第9列,等等)上的分隔层340A的沿该各列的排列图案相互不同。这对其余的第一列组及第二列组也同样适用,从图3或图4可以看出这一点。另外,这里提到的分隔层340A具有与本发明所说的“分割部”的对应性(分隔层340A即为分隔层340,因此,如前所述分隔层340具有与“分割部”的对应性,这是当然的)。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包括上述的各种要素,以下对上面未提到的各种要素,或上面提到的要素的补充事项进行说明。
首先,已经说明的第一及第二层间绝缘膜301及302(以下,有时简称“绝缘膜301及302”)有助于层积构造物250中的导电性要素间不发生短路,或者有助于实现这些导电性要素在层积构造物250中的最佳配置等。
绝缘膜301及302可由具有各种厚度的各种绝缘性材料制成,但最好根据各绝缘膜在层积构造物250中的设置位置、作用等选择适当的厚度及材料。更具体而言,例如,绝缘膜301及302优选由SiO2、SiN、SiON等制成。
或者,关于第二层间绝缘膜302,为了使以其为基底膜而形成的多个像素电极13(参照图4)分别在同一平面内形成,它的上表面可由容易形成平坦面的丙稀树脂等制成。
接着,图5所示的阻挡层40如同覆盖元件基板7的全部表面那样地形成于后述的对置电极5的上侧。该阻挡层40具有阻止水及氧气进入有机EL元件8中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该功能,该阻挡层40具体而言最好由例如SiN、SiON、SiO2等制成。
此外,图5所示的对置电极5如同覆盖元件基板7的全部表面那样地形成于发光功能层18的上侧。该对置电极5形成为俯视呈矩形形状(其内部没有特别的开口、间隙等,所谓的全部表面),其周围与图1所示的电源线201电连接(其连接形式未图示)。
这样的对置电极5例如由铝、银等光反射性能比较高的材料制成。
上述有机EL元件8的每个由刚才所述的对置电极5及上面详细说明的像素电极13及发光功能层18构成。
基于这样的结构,例如,设定像素电极13为阳极,对置电极5为阴极等之后,若电流流经两者之间,与此同时电流也流经发光功能层18,由此该发光功能层18进行发光。在此情况下,对应于上述有机EL物质的不同,进行红、绿及蓝各种颜色的发光。并且,从该发光功能层18发出的光的一部分朝着元件基板7直接向有机EL装置外部传播,另一部分朝着对置电极5一侧传播后,由该对置电极5反射从而向有机EL装置外部传播(参照图5中的符号“L”)。如上所述,由于光L朝着元件基板7一侧传播,所以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是所谓的底发射型。
以下,对通过上述有机EL装置取得的效果进行说明。
(1)首先,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可实现其制造容易性的提高。这是因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果发光功能层18在一个开口部341或342中形成,则对于该开口部341或342中容纳的两个或三个像素电极,发光功能层18的形成是一次性完成的。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功能层18由分隔层340(特别地,参照图3的分隔层340A)分割为适当的数目,因此不会发生该发光功能层18中某一个地方的有问题而对“全体”像素产生影响的情况。这里所谓“有问题”,具体而言考虑例如应供应发光功能层18R的列的某一点中混入了发光功能层“18G”之类的问题,或者侵入某列的细小尘埃中附着了墨水的问题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这一观点出发,也确保了其制造的容易性。
(2)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实现上述制造容易性的提高的同时,预先防止亮度不均匀的发生。这是由于以下原因。
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沿着图3或图4中上下方向,或沿着某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中的排列图案不同。例如,如图6中示意表示的那样,图3的标有符号“P1”的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为,左起依次为分隔层340、隔着两个电极分离层345后再次出现分隔层340、接着隔着两个电极分离层345后再次出现分隔层340、以后反复出现与此相同的排列。另一方面,图3的标有符号“P2”的列的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为,左起依次为分隔层340、隔着一个电极分离层345后再次出现分隔层340、接着隔着两个电极分离层345后再次出现分隔层340、以后反复出现与此相同的排列。
这样,在图6的上段及下段中,发光功能层18的原料液滴DR的干燥方式变得不同。即,首先,在图6的上段及下段的每一个中,如图所示,在分隔层340的侧壁围成的空间(即开口部341或342)中,供应原料液滴DR,通过干燥该原料液滴DR而得到发光功能层18。即图6的上段及下段分别对应于图3的P1列及P2列,即它们均属于上述第三列组,因此关于它们的原料液滴DR的供应及其干燥大致同时进行。
该原料液滴DR的干燥从其端部,即成为“分割部”的分隔层340(或者,在此情况下,也可以说分隔层340A)的存在位置或其附近开始。图6所示的“带圆点的箭头”表示该情形,其中的“圆点”表示干燥开始点,成为与其相反端的箭头的终端点表示干燥结束点。
由此可以看出,在图6的上段和下段中,干燥开始点存在差异,因此干燥结束点也存在差异。即,在图6的上段及下段之间,原料液滴DR的干燥方式不同。不用说,这是由于分隔层340的排列图案相互不同所致。
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元件基板7的全部表面,原料液滴DR的干燥不会产生同样的干燥不均匀。例如,暂且假定图3的分隔层340A不存在,遍及元件基板7的全长的“带状”沟存在,则产生其干燥结束点在与该元件基板7相交的直线上排列等情况。这样,其结果是,有机EL物质等有效成分的附着等集中于某特定区域这样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在由多个有机EL元件8全体形成的图像显示等中,亮度不均匀更加明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以上,以属于第三列组的P1列及P2列为例进行了说明,相同的情况也适用于第一列组及第二列组,这一点自不待言。
结果,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可预先防止亮度不均匀的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至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进行说明。
另外,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实质上相同。因此,以下对两者共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符号,此外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对比参照图7与图3、图8与图4、或图10与图5可知,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EL装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与本发明有关的代表性共同点可举出下面几点:
(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存在分隔层340,形成“开口部”。此外,该“开口部”也具有“长圆形状”。
(2)每个像素电极13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完全相同。此外,它们也同样按照矩阵状进行排列(另外,在图7中,为了避免复杂,在同一图中仅图示位于最左列且最上段的像素电极13)。
(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存在与上述相同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列组的区分(对比参照图8与图4)。即,如图8所示,“开口部”属于位于图中左起第1,4,6,...列的各列构成的第一列组,位于同样的第2,5,7...列的各列构成的第二列组,及位于第3,6,9...列的各列构成的第三列组中的任一个组。上述各列组的意义即分别与发光功能层18R、18G及18B对应这一点也是相同的。
虽然具有上述的很多共同点,但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主要在“开口部”的排列方式及电极分离带347代替电极分离层345而存在的各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或图8所示,“开口部”各不相同,其程度可以说是每个“开口部”的面积全不相同。例如,位于这些图的最左列且最上段的开口部343具有其内部容纳3个像素电极13的长度,位于其右侧相邻位置处的“开口部”具有至少容纳6个像素电极13的长度,更准确而言具有图中未全部示出的长度。此外,其更右侧相邻的“开口部”具有容纳4个像素电极13的长度。
以上述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存在各种尺寸的“开口部”。但是,并不是所有“开口部”各自具有不同的面积。例如,不包含开口部343本身,与其离开4列的位于图中最上方的“开口部”与开口部343相同,容纳3个像素电极13。
另外,根据上述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并不对所有的“开口部”附加符号或名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仅对上述图7或图8所示的位于最左列且最上段的“开口部”特别地附加符号“343”。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上述那样具有各种面积的“开口部”不按照特别整齐的规则进行排列。例如象下面这样:在开口部343的图中下方,排列着容纳2个像素电极13的开口部,在图7或图8中位于最右端的开口部(与开口部343相同,它容纳3个像素电极13)的图中下方,排列着容纳3个以上像素电极13的开口部。
总之,用一句话总结这样的状况就是,分别具有随机的尺寸或面积的开口部各自随机地进行排列。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存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存在的电极分离带347。该电极分离带347如图10中比较清楚地示出的那样是构成层积构造物250的第二层间绝缘膜302的表面的一部分。
更为详细地,例如以开口部343为例进行如下说明。
首先,在开口部343的内部,如前所述或如图9及图10所示,容纳3个像素电极13。此外,与这3个像素电极13相对应地且覆盖其各个边缘地形成3个亲液层346。如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则该亲液层346相当于电极分离层345,与该电极分离层345相同,例如由SiO2或SiN等制成。但是,亲液层346并不是定位于像素电极13之间,不具有对像素电极13间进行分离的功能。
该亲液层346接受例如氧气等离子体处理等亲液性赋予处理。
另外,与之相关,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进行说明,但最好与亲液层346相同,使上述电极分离层345也接受亲液性赋予处理。
电极分离带347在开口部343内与不形成像素电极13的区域以及不形成上述亲液层346的区域对应。即,在不形成这些像素电极13及亲液层346、成为其基底膜的第二层间绝缘膜302的表面如同露出那样的部分即为电极分离带347。
该电极分离带347接受例如CF4等离子体处理等疏液性赋予处理。为了最佳地进行该处理,第二层间绝缘膜302与分隔层340相同最好由氟族树脂、丙烯树脂、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等制成。
除了上述之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发光功能层18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有以下不同。即,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功能层18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发光功能层18至少含有有机发光层18a和空穴注入层18b。其中空穴注入层18b具有从成为阳极的像素电极13向有机发光层18a注入空穴的功能。作为构成该空穴注入层18b的空穴注入材料,例如可以包含拜尔(Bayer)公司的Baytron(注册商标)。
以下对通过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取得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分隔层340具有与本发明所说的“分割部”的对应性,除此之外,上述电极分离带347也具有与该“分割部”的对应性。
更详细而言,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第三列组”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首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存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分隔层340A。该分隔层340A如图10或图8所示,作为将发光功能层18的全体即上述有机发光层18a及空穴注入层18b的两者与邻接的发光功能层18的全体分割开的分割部起作用。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极分离带347起到分离发光功能层18的功能。但是,在此情况下,根据该电极分离带347的长度产生以下不同,即发光功能层18中有机发光层18a及空穴注入层18b的两者被分离,或者仅其中一者被分离(进一步而言,任一者都未被分离)。
即,在开口部343中,如图9或图10所示,存在2个电极分离带347,但其中一个的长度为W1,另一个的长度为W2(>W1)。此处,考虑到这些电极分离带347接受了上述的疏液性赋予处理,长度较大的电极分离带347使与该电极分离带347相接的2个发光功能层18相互离得更远。
稍微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具有长度W2的电极分离带347具有对空穴注入层18b和有机发光层18a均进行分离的功能。这是因为,该电极分离带347具有较大的长度,在分离空穴注入层18b之后,其露出部分残留得较宽,能够对分离有机发光层18a发挥足够的疏液性能。另一方面,仍然如图10所示,具有长度W1的电极分离带347对空穴注入层18b进行分离,但不分离有机发光层18a。这是因为,该电极分离带347具有较小的长度,在分离空穴注入层18b之后,其露出部分非常狭窄,不能对分离有机发光层18a发挥足够的疏液性能。
另外,与刚才所述相对应,电极分离带347(与其长度为W1或是W2无关)及分隔层340均具有与本发明所说的“第二分割部”的对应性。
此外,其中特别地,具有长度W2的电极分离带347以及分隔层340具有与本发明所说的“第一分割部”的对应性。
参照图11再次对以上主题进行说明。
该图11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6相同主题的图。即,图11的上段示意地表示图7的标有符号“P3”的列的分隔层340A及电极分离带347的排列图案,图11的下段示意地表示图7的标有符号“P4”的列的分隔层340A及电极分离带347的排列图案。
前者(P3列)左起依次排列:[0]分隔层340、[1]长度为中的电极分离带347、[2]长度为大的电极分离带347、[3]长度为中的电极分离带347、[4]分隔层340A(另外,其长度为“小”)、以及[5]分隔层340A(另外,其长度为“大”)。
另一方面,后者(P4列)左起依次排列:[0]分隔层340、[1]长度为中的电极分离带347、[2]分隔层340A(另外,其长度为“大”)、[3]长度为中的电极分离带347、[4]长度为小的电极分离带347、以及[5]长度为大的电极分离带347。
在这些情况下,长度为“大”指与图9或图10中的长度W2相对应,因此,具有该长度的电极分离带347分离发光功能层18全体。在图11中标有符号D1的记号表示该意义,该记号在图7中也被图示。此外,长度为“中”指与图9或图10中的长度W1相对应,因此,具有该长度的电极分离带347在发光功能层18中仅分离空穴注入层18b。在图11中标有符号D2的记号表示该意义,该记号在图7中也被图示。
另外,长度为“小”的电极分离带347目的在于分离像素电极13间隔,不分离发光功能层18(在图11及图7中标有符号D0(并且仅有该符号))。因此,它不具有与本发明所说的“第一分割部”及“第二分割部”的对应性,或者首先不具有与“分割部”的对应性。
此外,对于分隔层340,无论其长度如何,均分离发光功能层18的全体。
根据以上所述,结果是,发光功能层18或构成它的有机发光层18a、空穴注入层18b的分离情况成为如图11所示。
根据上述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具有随机地排列具有随机尺寸的“开口部”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也遵守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遵守的一定的规则。
即,第一,从较宏观的观点来看,沿着某列的分隔层340及电极分离带347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不同。从图7至图11可看出这一点。
此外,第二,更具体而言,在构成某个列组的各列中,位于相邻的各列(例如图7及图11的P3列及P4列那样的第4列与第7列,等等)上的分隔层340及电极分离带347的沿着该各列的排列图案相互不同。
另外,在本发明所说的“分割部”如该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包含分隔层340与电极分离带347这样的不同种类而构成的情况下,某一列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不同,其中的“不同”在考察上述种类差别的基础上进行判断。例如,在上述的图11中,其上段存在长度大的电极分离带347,其下段与之对应地存在长度大的分隔层340。在此情况下,两者虽然在分离发光功能层18全体这一点上在功能上大致相同,但认为其排列图案不同。这是因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者的分离发光功能层18的功能会产生差异(例如,认为由分隔层340进行的分离在相当程度上是确实的,但由电极分离带347进行的分离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如果是这样的话,上述的干燥方式也会产生差异)。
本发明所说的“分割部的排列图案”“不同”要考虑以上情况进行解释。在某列组中的邻接各列的排列图案“不同”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根据上述可知,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取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取得的效果本质上并无差异的效果(即,提高制造容易性以及抑制发生亮度不均匀)。
在此基础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还取得以下所述的特殊效果。
(1)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中,“开口部”分别具有随机的尺寸并且具有随机排列的结构,因此干燥开始点以及干燥结束点对于元件基板7全部表面的不均匀程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变得更大。即,即使产生了有机EL物质等有效成分的附着等,对于元件基板7全部表面也是随机地进行分散。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更有效地享受抑制亮度不均匀的发生的效果。(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分隔层340之外,电极分离带347也具有与“分割部”的对应性,此外,根据该电极分离带347的长度不同,发光功能层18的分离方式产生差异。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特别地,例如观察图11可知,有机发光层18a的分割方式与空穴注入层18b的分割方式不同。即,在此情况下,关于有机发光层18a的干燥步骤中的干燥方式与关于空穴注入层18b的干燥步骤中的干燥方式不同。由此可以说,能够沿着与元件基板7的表面垂直的方向重叠地享受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效果。
(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极分离带347可以起到“分割部”的作用,因此开口部自身的尺寸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可以采用较大的尺寸(例如,如前所述,可以存在至少含有6个以上像素电极13的“开口部”)。由此,可更有效地享受通过对多个像素电极13一次性形成发光功能层18而提高制造容易性这一效果。另外,在此情况下,如果有效地设定图7或图11中通过标有符号D0所表示的长度小的电极分离带347(即,不具有分离发光功能层18的功能的电极分离带347)的设置方式,则有可能对更有效地享受该效果做出贡献。
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涉及的发光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可采用以下所述的各种变形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发光功能层18至少包含有机发光层(第一实施方式),或包含有机发光层18a与空穴注入层18b(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更为一般地,发光功能层18可以包括作为除此之外的其他层的电子模块层、空穴输送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及空穴阻挡层的一部分或全部。
(2)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某列中分隔层340及电极分离带347的排列图案与其他列不同,但例如图8等比较清楚地表示的那样,沿着长度为“大”的电极分离带347的图中左右方向并列的分隔层340或电极分离带347具有同样的“大”的长度,或者,与长度为“中”的电极分离带347并列的分隔层340或电极分离带347具有同样的“中”的长度,以此方式在图中左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即,根据情况不同,可以打破刚才所述的规律性(即,也可以使之具有随机性)。(3)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为底发射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发明也能适用于顶发射型、双发射型的任一种。
另外,在采用顶发射型的情况下,需要用于使从发光功能层18发出的光向元件基板7的相反侧传播的反射层。例如只要以图5为前提,则该反射层可以在第一层间绝缘膜301上侧且第二层间绝缘膜302下侧,并且与像素电极13的形成区域对应地形成。另外,在此情况下,元件基板7可以使用陶瓷、金属等不透明材料制成(与之相反,在底发射型的情况下,元件基板7必须由透光性材料制成),此外,对置电极5可由透光性材料制成。
<应用>
接着,对适用本发明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将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利用在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移动型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立体图。个人计算机2000包括作为显示装置的有机EL装置和主体部2010。主体部2010中设置电源开关2001及键盘2002。
图13中表示适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便携式电话。便携式电话3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3001及滚动按钮3002,以及作为显示装置的有机EL装置1。通过操作滚动按钮3002滚动在有机EL装置上显示的画面。
图14中表示适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便携式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信息终端40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4001及电源开关4002,以及作为显示装置的有机EL装置。操作电源开关4002后,通信簿、日程表这样的各种信息在有机EL装置上显示。
作为适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有机EL装置的电子设备,除了图12至图14所示的设备之外,还可以举出静物数码相机、电视机、摄像机、汽车导航装置、传呼机、电子记事本、电子报纸、电子计算器、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视频播放器、具有触摸屏的设备等。

Claims (12)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分别以矩阵状排列进行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和与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对置设置的对置电极;
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具有第一像素电极组,该第一像素电极组由沿着第一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组成;
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组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像素电极及第二像素电极、和相邻设置的第三像素电极及第四像素电极;
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第一分割部;
在所述第三像素电极与所述第四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第二分割部;
在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组中,在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多个像素电极和所述对置电极之间,由包含发光层的多个层组成的发光功能层的至少一层跨越所述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多个像素电极而形成,
还具有: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具有多个开口部的分隔层;以及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在所述基板上分别以矩阵状排列进行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之间设置的层间绝缘膜;
所述多个开口部的一个,以至少将所述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多个像素电极容纳于内部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一分割部由所述分隔层的一部分或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
所述第二分割部由所述分隔层的一部分或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部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对于所述发光层的形成材料的疏液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所述第二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三像素电极的、所述位于所述第一分割部与所述第二分割部之间的多个像素电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五像素电极与第六像素电极;
在所述第五像素电极与所述第六像素电极之间,具有由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的第三分割部;
所述发光功能层中最靠近所述基板侧的层由所述第三分割部分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割部由所述层间绝缘膜的一部分构成,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分割部的宽度比所述第三分割部的宽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基板上分别以矩阵状排列进行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具有在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组不同的列上排列的第二像素电极组,该第二像素电极组为沿着第一方向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
所述第二像素电极组具有: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行上的第七像素电极,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设置在同一行上的第八像素电极;
在所述第七电极与所述第八电极之间设置相当于所述第一分割部的分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开口部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并至少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容纳于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开口部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邻的位置,并至少将所述第一像素电极容纳于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功能层使用液滴涂敷法形成。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CN200810186652.3A 2007-12-18 2008-12-16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14653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5590A JP5024021B2 (ja) 2007-12-18 2007-12-18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325590 2007-12-18
JP2007-325590 2007-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5369A CN101465369A (zh) 2009-06-24
CN101465369B true CN101465369B (zh) 2013-10-23

Family

ID=40752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6652.3A Active CN101465369B (zh) 2007-12-18 2008-12-16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56535B2 (zh)
JP (1) JP5024021B2 (zh)
KR (1) KR20090066220A (zh)
CN (1) CN101465369B (zh)
TW (1) TW2009525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84994B1 (ko) * 2011-03-31 2017-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068837A (ja) 2011-09-22 2013-04-18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6102064B2 (ja) * 2012-03-05 2017-03-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1943379B1 (ko) * 2012-05-30 2019-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511281B (zh) * 2013-06-11 2015-12-01 Ye Xin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
CA2929558C (en) * 2013-11-07 2021-06-29 Dentsply International Inc. Pled dental matrix system
US9773848B2 (en) 2013-11-12 2017-09-26 Joled Inc. Organic EL display panel,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US20160329387A1 (en) * 2014-01-14 2016-11-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2181978B1 (ko) 2014-08-22 2020-11-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34635B1 (ko) * 2014-12-04 2022-08-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20197B1 (ko) 2014-12-16 2018-01-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465671B (zh) * 2014-12-26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369594B1 (ko) 2015-03-18 2022-03-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80132935A (ko) 2016-05-30 2018-12-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이올레드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6207012B (zh) * 2016-08-15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打印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08010934B (zh) * 2016-10-31 2024-01-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形成方法、oled显示面板以及蒸镀掩膜版
EP3616241A4 (en) * 2017-04-27 2021-01-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BOARD
KR102656492B1 (ko) * 2018-12-31 2024-04-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344004B2 (ja) * 2019-04-26 2023-09-13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Oled表示装置及びoled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4869A (en) * 1991-12-30 1994-03-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ulti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8459B2 (ja) 1996-09-30 1999-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を備えた装置
JP4854840B2 (ja) * 1999-10-12 2012-01-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780826B2 (ja) 1999-10-12 2011-09-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気光学装置の作製方法
EP1179970A1 (en) * 1999-12-22 2002-02-13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US7560175B2 (en) * 1999-12-31 2009-07-14 Lg Chem,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low work function anode
JP2002075640A (ja) 2000-08-30 2002-03-15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4217820B2 (ja) 2002-01-15 2009-02-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Elパネル製造方法、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液滴噴射装置
JP2003229256A (ja) * 2002-02-04 2003-08-15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装置用インク組成物
JP2007234232A (ja) * 2006-02-27 2007-09-13 Hitachi Displays Ltd 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4869A (en) * 1991-12-30 1994-03-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ulti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24021B2 (ja) 2012-09-12
US7956535B2 (en) 2011-06-07
TW200952545A (en) 2009-12-16
US20090153044A1 (en) 2009-06-18
KR20090066220A (ko) 2009-06-23
CN101465369A (zh) 2009-06-24
JP2009146848A (ja)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5369B (zh)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77762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ank with a recess
US1154508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28491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601943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hav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provided selectively at pixel regio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650495B2 (ja)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718770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の表示装置
CN101452947A (zh) 发光装置、电子设备以及成膜方法
CN103681744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4226867B2 (ja) 表示装置
CN102208432B (zh) 透射式彩色有机el显示装置
US10236473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9073680A1 (ja) 表示装置
WO2021107145A1 (ja) 表示装置
KR102309842B1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411371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224728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9109520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230140315A (ko) 발광표시장치
KR20240118988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6034645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8284138A (zh) 显示装置
CN101101920A (zh) 发光装置和电子仪器
JP2012215897A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66858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