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1804A - 电双层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双层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1804A
CN101421804A CNA2007800135789A CN200780013578A CN101421804A CN 101421804 A CN101421804 A CN 101421804A CN A2007800135789 A CNA2007800135789 A CN A2007800135789A CN 200780013578 A CN200780013578 A CN 200780013578A CN 101421804 A CN101421804 A CN 101421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ouble
layer capacitor
capacitor
opposing pa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35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津龙太郎
饭塚真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hinb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21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1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52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66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2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01G11/76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multiple or 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双层电容器的容纳正电极、负电极的壳体(2)中,绝缘体(10)形成为横切壳体(2)的4个面环绕一周。另外,在电容器本体(11)的各正电极(20)分别焊接有正极侧端子(21),这些正极侧端子(21)被捆束为1束,电连接至构成壳体(2)的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连接部位(22)。另外,在电容器本体(11)的各负电极(30)分别焊接有负极侧端子(31),这些负极侧端子(31)被捆束为1束,电连接至构成壳体(2)的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B)的内壁面上形成的连接部位(32)。

Description

电双层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汽车用电源和电力储存用电源使用的电双层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双层电容器是一种电化学设备,由正电极、负电极及包含阳、阴离子的溶液(电解液)构成,作为电介体利用在正负各电极和电解液的界面上形成的非常薄的绝缘层、即电双层,通过在正电极吸附、放出负离子(minus ion),在负电极吸附、放出正离子(plus ion),从而能够电化学进行蓄电、放电(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289486号公报)。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正电极、负电极容纳在例如由铝层压材料等刚性低的薄壁的材料构成的壳体中。因此,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双层电容器,则存在壳体上有可能形成针孔(pinhole)等损伤的问题。另外,在电容器本体上突出设置正电极的端子及负电极的端子,并在该突出设置的端子上连接导线。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在将电容器本体容纳在壳体中时,仅在电容器本体上突出设置的各端子的部分不得不大型化地形成壳体,难以紧凑地形成包括壳体的电双层电容器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双层电容器,能够提高容纳正电极、负电极的壳体的刚性,并且紧凑地形成整体。
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本发明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包括至少一方为极化性电极的一对电极、隔离板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容纳所述一对电极、隔离板和电解液的壳体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该壳体分割为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两部分,沿着该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的边界部配置绝缘体,从而由所述绝缘体固定所述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所述一方的壳体上连接有所述一对电极中的正电极,所述另一方的壳体上连接有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负电极。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容纳所述一对电极、隔离板和电解液的壳体使用金属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状,沿着所述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的边界部电导率为1×10-7Scm-1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连接正电极的所述一方的壳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绝缘体形成为横切壳体的6个面中的3个面或者4个面而围住所述壳体。
进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绝缘体形成为横切壳体的12个边中的4个边或者沿着6个边延伸。
进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绝缘体包含从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橡胶、含氟树脂、无机氧化物中选择的材料。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壳体的金属材料是包含铁、镍、铜、铬、铝、锌、镁、锰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合金,而且电导率为1×10-4Scm-1以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多个电双层电容器之中,排列为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接触。
另外,特征在于,多个电双层电容器之中,排列为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接触、且一方的负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装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中的箭头表示的II-II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具体形状的部分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具体形状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变形例涉及的分割面部的接合部分的具体形状的部分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十一变形例涉及的负极侧端子装配至壳体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十二变形例涉及的负极侧端子装配至壳体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变形例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变形例涉及的壳体和压力调整阀的部分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变形例涉及的壳体和压力调整阀的部分截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变形例涉及的壳体和压力调整阀的部分截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变形例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八变形例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
在图1及图2中,电双层电容器1构成为包括壳体2、绝缘体10及电容器本体11。
壳体2具备第1、第2、第3、第4侧面部3、4、5、6及盖部7、8。另外,第1~第4侧面部3、4、5、6分割为两部分,第1侧面部3分割为一对分割面部3A、3B,第2侧面部4分割为一对分割面部4A、4B。另外,第3侧面部5分割为一对分割面部5A、5B,第4侧面部6分割为一对分割面部6A、6B。而且,分割面部3A、4A、5A、6A及盖部7相当于发明内容中所述的“一方的壳体”,分割面部3B、4B、5B、6B及盖部8相当于发明内容中所述的“另一方的壳体”。
在此,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A如图3所示,在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侧成为大致L形状的缺口部3E,下端侧成为以大致L形状弯曲为4段的弯曲部3C。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B在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侧成为以大致L形状弯曲为2段的弯曲部3D。这些弯曲部3C和弯曲部3D之间不直接接触,而是隔着绝缘体10接合。
上述弯曲部3C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弯曲部3C1,从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A的下端侧向壳体2的内侧方向沿水平方向以大致L形状弯曲;第2弯曲部3C2,从第1弯曲部3C1向下以大致L形状弯曲;第3弯曲部3C3,从第2弯曲部3C2向壳体2的外侧方向沿水平方向弯曲;以及第4弯曲部3C4,从第3弯曲部3C3向上以大致L形状弯曲。
另外上述弯曲部3D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弯曲部3D1,从分割面部3B的上端侧向壳体2的内侧方向沿水平方向朝向第1弯曲部3C1和第4弯曲部3C4之间以大致L形状弯曲;以及第2弯曲部3D2,从第1弯曲部3D1向下朝向第2弯曲部3C2和第4弯曲部3C4之间以大致L形状弯曲。另外,对于第2~第4侧面部4、5、6,也与第1侧面部3同样构成,具有缺口部及弯曲部(都未图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A、3B设置弯曲部3C、3D、并对于第2~第4侧面部4~6也与第1侧面部3同样地构成的情况,但也可以对此进行替换,作为其他的变形例,能够举出以下例子。
以图4表示第一变形例。第一变形例是由在一个方向直着延伸的分割面部300、和同样在其他方向直着延伸的分割面部301构成第1~第4侧面部3~6,且由绝缘体10接合这些分割面部300、301的结构。
以图5表示第二变形例。第二变形例是由具有一端侧以大致L形状弯曲的弯曲部310A的分割面部310、和在一个方向直着延伸的分割面部311构成第1~第4侧面部3~6,且由绝缘体10接合这些分割面部310的弯曲部310A和分割面部311的结构。
以图6表示第三变形例。第三变形例是由具有在一端侧以大致L形状缺口的缺口部320A的分割面部320、和在一个方向直着延伸的分割面部321构成第1~第4侧面部3~6,且由绝缘体10接合这些分割面部320的缺口部320A和分割面部321的结构。
以图7表示第四变形例。第四变形例是由具有在一端侧以大致L形状缺口的缺口部330A的分割面部330、和具有在一端侧以大致L形状缺口的缺口部331A的分割面部331构成第1~第4侧面部3~6,且由绝缘体10接合这些分割面部330、331的缺口部330A、331A的结构。
以上作为弯曲部3C、3D的变形例说明了第一~第四变形例,但弯曲部3C、3D的变形例是在对壳体2的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进行电绝缘的状态下,能够形成壳体2的构造即可,并不限定于这些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变形例中描述的分割面部300和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形状中,还能够举出以下的变形例。
以图8表示第五变形例。第五变形例在与分割面部301相对的分割面部300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突出设置断面大致三角形状的凸起300B,并且在与分割面部300相对的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突出设置断面大致三角形状的凸起301B。
以图9表示第六变形例。第六变形例在与分割面部301相对的分割面部300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断面为锯齿状的锯齿300C,并且在与分割面部300相对的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断面为锯齿状的锯齿301C。
以图10表示第七变形例。第七变形例在与分割面301相对的分割面部300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突出设置断面为大致四角形状的多个凸部300D,并且在与分割面部300相对的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突出设置断面为大致四角形状的多个凸部301D。
以图11表示第八变形例。第八变形例在与分割面301相对的分割面部300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凹陷设置断面为凹弯曲状的多个圆弧部300E,并且在与分割面部300相对的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凹陷设置断面为凹弯曲状的多个圆弧部301E。
以图12表示第九变形例。第九变形例在与分割面部301相对的分割面部300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贯穿设置贯通孔300F,并且在与分割面部300相对的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贯穿设置贯穿孔301F。这时,通过使绝缘体10和贯通孔301F中的绝缘体10一体化,从而能够期待强力的投锚(anchor)效果。
以图13表示第十变形例。第十变形例将与分割面部301相对的分割面部300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波形部300G,并且将与分割面部300相对的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波形部301G。
以上作为分割面部300和分割面部301的相对面的形状的变形例说明了第五至第十变形例,但相对面的形状的变形例为使壳体2的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能够在电绝缘的状态下对于绝缘体10发挥固定效果、形成壳体2的构造即可,并不限定于这些结构。
以上叙述的这些第五至第十变形例中的分割面部300、301的形状在第二至第四变形例中也适用。
而且,在第1侧面部3的缺口部3E及第2~第4侧面部4、5、6的缺口部,通过焊接等配合安装有在盖部7的外周侧形成的缺口部7A。另外,在第1~第4侧面部3、4、5、6的下端侧一体形成有盖部8。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的箱体的壳体2的材料,使用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材料。壳体2的一方的壳体优选铝或铝合金构成,该一方的壳体优选连接有正电极。作为金属材料,优选其电导率为1×10-4Scm-1以上的金属,壳体2的另一方的壳体优选是铁、镍、铜、铬、铝、锌、镁、锰中的1种金属材料或包含2种以上的合金。
作为在上述壳体2使用的铝合金,是铝的含有量为全重量的99%以上、包含铁、铜、锰、锌、镁、铬、镍、铋、铅等的合金。具体的,可以举出2000系铝合金(Al-Cu-Mg系合金)、3000系铝合金(Al-Mn系合金)、4000系铝合金(Al-Si系合金)、6000系铝合金(Al-Mg-Si系合金)、7000系铝合金(Al-Zn-Mg系合金)、8000系铝合金(Al-Li系合金等)。铝合金中包含的铝以外的元素能够基于JIS H 1306以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
另外,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金属材料的电导率能够通过求出基于JIS C2525测定的导体电阻的倒数而确定。
绝缘体10如图1及图2所示,形成为长方形状的框架状体,无间隙地熔敷在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A、3B的弯曲部3C、3D间。另外,该绝缘体10也无间隙地熔敷在第2侧面部4的分割面部4A、4B的弯曲部间、第3侧面部5的分割面部5A、5B的弯曲部间、第4侧面部6的分割面部6A、6B的弯曲部间。因此,分割面部3A、4A、5A、6A和分割面部3B、4B、5B、6B被绝缘体10牢固地固定。
而且,绝缘体10形成为横切壳体2的6个面中的4个面而围住壳体2,并且形成为横切壳体2的12个边中的4个边。另外,绝缘体10优选为其电导率为1×10-7Scm-1以下。具体的,优选由从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橡胶、含氟树脂、无机氧化物中选择的材料形成。
作为热固性树脂,能够举出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及这些的混合物等。作为热塑性树脂,能够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聚酯、聚丙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硫醚及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橡胶能够举出乙烯-丙烯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及这些的混合物。作为含氟树脂能够举出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及这些的混合物。作为无机氧化物,能够举出石英玻璃、钠钙玻璃等玻璃和陶瓷。进而,也可以用在上述树脂成分中混合了包含上述无机氧化物的纤维状增强剂的组成物来作为绝缘体。
电容器本体11如图1所示,将作为极化性电极的正电极20及作为极化性电极的负电极30隔着隔离板(未图示)交替层叠而构成,并容纳在壳体2内。而且,该正电极20、负电极30及隔离板以浸透有电解液的状态被容纳在壳体2内。
在各正电极20上分别焊接有正极侧端子21,这些正极侧端子21被捆束为1束并电连接在构成壳体2的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A的内壁面上形成的连接部位22(参照图1中的两点划线)。因此,壳体2之中,分割面部3A、4A、5A、6A及盖部7成为正极部。
在各负电极30上分别焊接有负极侧端子31,这些负极侧端子31被捆束为1束并电连接在构成壳体2的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B的内壁面上形成的连接部位32(参照图1中的两点划线)。因此,分割面部3B、4B、5B、6B及盖部8成为负极部。
而且,在将图1的被捆束为1束的正极侧端子21弯曲至层叠的电极的附近,缩小正极侧端子21与壳体2的内面的距离,极力缩小壳体2内的死区(dead space)时,设法在端子与壳体2的内面之间保持距离,以使端子的接合部以外的弯曲部分不接触壳体2的极性不同的部分的内面。例如,用以绝缘体形成的环、端部开口的中空的筒、带等膜覆盖端子的接合部以外的适当地方,或者在壳体2的内面的端子接触的地方粘贴绝缘体的膜即可。图14所示的第十一变形例是使被捆束的正极侧端子21通过绝缘体的环340的例子。通过这样做,能够在端子和壳体2的内面之间可靠地保持距离。图15所示的第十二变形例是在壳体2的内面的正极侧端子21有可能接触的位置贴附绝缘膜341的例子。
在正极侧端子21与壳体2的内面的距离有***存在厚度的焊接机等进行操作的富余时,也可以将被捆束的正极侧端子向接合侧的壳体2弯曲而接合至壳体2的内面。这时,2束被捆束的正极侧端子21、负极侧端子31的相对的面分别接合至壳体2内。
另外,作为将电极向壳体内面接合的方法的其他的方法,还有如下方法:如图16所示的第十三变形例那样,将层叠的正电极20的全部基板和负电极30的全部基板向与电极的层叠方向正交并以180度反向的不同方向延长,将延长的基板的边缘分别焊接至导电性的平板351、352,从该导电性的平板351、352引出调整片(tab)351A、352A而接合至壳体2的内面。而且,也可以将正电极20和负电极30向例如相差90度的方向延长。
作为在壳体2上安装的其他部件能够举出压力调整阀40。该压力调整阀40包括橡胶等弹性体,由于电容器本体11充电时产生的气体而壳体2的内部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的压力时,通过挤压开阀从而将壳体2的内部的气体释放至壳体2的外部,在变为规定的压力以下时通过其弹性而形状复原来闭阀。
图2的压力调整阀40是在壳体2的外侧配置以使其不突出壳体2的外表面、即与壳体2的外表面几乎成为一个平面的安装的一例。在图2中,压力调整阀40既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一方的壳体,也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另一方的壳体。
作为压力调整阀40的安装的其他的具体例子,能够举出图17所示的第十四变形例。第十四变形例为:在壳体2上设置凹部360,该凹部360在中心部贯穿设置贯通壳体2的内外的孔,在该凹部360将包括由上盖361A和下盖361B围住的阀体361C的压力调整阀361自身扭进壳体2的凹部360而配置。在上盖361A的侧面部或上方部,贯通着在阀体361C的侧面与上盖361A内侧的间隙中通过的孔。设置该压力调整阀361时,也可以在壳体2的外平面焊接盖(未图示),该盖开有不妨碍压力调整阀361的动作的孔,或者通过开孔的平板状的螺钉(未图示)将压力调整阀固定于壳体2的凹部360。
作为其他的具体例子能够举出如图18所示的第十五变形例。如第十五变形例这样,向壳体2安装压力调整阀370也可以在壳体2的内面侧。这时,壳体2上贯通着在阀体370A的侧面的间隙中通过的孔。
进而在壳体2上贯穿设置用于将电解液供给至壳体2内的供给口50。供给口50在图1中贯穿设置于壳体2的第1侧面部3的分割面部3B。该供给口50在将电解液注入到壳体2内之后,电解液不漏出至外部即可,可以贯穿设置于分割面3A,也可以贯穿设置于其他的分割面。在图1中,注入电解液后,在该供给口50上焊接盖板52而密闭壳体2。该盖板52也可以是平板状的螺钉,扭至壳体2以使其与壳体2的表面几乎成为一个平面。
该供给口50例如图19所示的第十六变形例那样,也可以兼作阀体372的下部的壳体2上贯穿设置的孔,该阀体372配置为不从壳体2的外表面突出。这在图17所示的第十四变形例中也是一样。
该第十六变形例的情况下,从供给口50注入电解液之后,对齐供给口50之上放置阀体372,在壳体2的外表面焊接盖374,该盖374贯穿设置了向壳体2的外部释放气体的孔373,并在盖374与壳体2的凹部360之间固定阀体372。在盖374上贯穿设置的孔373与图18所示的第十五变形例相同,通过阀体372的侧面的间隙以不妨碍作为压力调整阀工作的阀体372的动作即可。贯穿设置了孔373的盖374除了焊接于壳体2的外表面,也可以作为贯穿设置了孔的平板状的螺钉,扭进壳体2的凹部360的开口部以与壳体2的外表面几乎成为一个平面。
以上说明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的电双层电容器1的结构,而作为制造工序,优选以下步骤。
使用图17所示的压力调整阀361的情况下,隔着隔离板交替层叠焊接有正极侧端子21的正电极20及焊接有负极侧端子31的负电极30而形成电容器本体11。另一方面,事先形成除了盖部7的壳体2。接着,将各正极侧端子21捆束为1束而连接至除了盖部7的壳体2内部的连接部位22,并且将各负极侧端子31也同样连接至连接部位32,将电容器本体11容纳在壳体2内。接着,在将盖部7安装至壳体2之后,从在凹部360的中心部贯穿设置的孔将电解液注入到壳体2内。接着,最后,将压力调整阀361从外侧安装至壳体2的凹部360。
另外,使用图18或图19所示的上述压力调整阀370(阀体372)的情况下,首先,从壳体2的内侧安装压力调整阀370(阀体372)。接着,将电容器本体11的各正极侧端子21捆束为1束而连接至壳体2的连接部位22,并且将各负极侧端子31捆束为1束而连接至壳体2的连接部位32,将电容器本体11容纳在壳体2内并将盖部7安装至壳体2。接着,最后,从供给口50将电解液注入到壳体2内,图18时在供给口50上安装盖板52,图19时在供给口50上配置阀体372,并安装盖374固定阀体372。
根据这样构成的电双层电容器1,用刚性好的金属材料形成壳体2,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使用电双层电容器1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现有技术那样为了在壳体2上不发生针孔等损伤而进行的制造上的费时的管理,而提高电双层电容器1的寿命、耐久性等。
另外,因为是将正电极20的正极侧端子21及负电极30的负极侧端子31连接至壳体2的内壁面的结构,所以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形成为在电容器本体上突出设置各端子,能够紧凑地形成包括壳体2的电双层电容器1整体。
而且,本发明的电双层电容器形成为长方体状,所以通过使用这样的多个电容器、并排列为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接触,从而能够构成串联型的集合式(assembly)电双层电容器组(以下称为集合式电容器组)。或者,通过排列为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接触、且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接触,从而能够构成并联型的集合式电双层电容器组。2个电双层电容器之间的接合若为电连接,则有焊接、压焊、通过导电性部件等,其方法不做限定。
作为一个具体例,用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附以同样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图20中,100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集合式电双层电容器组,该集合式电容器组100是在电双层电容器1(以下称为电容器1)之中,串联排列多个(4个)以使作为正极部的盖部7和作为负极部的盖部8对接(面接触)而构成的。而且,这些电容器1之中互相邻接的盖部7的各个周边部和盖部8的各个周边部(参照图20中的×号),使用激光焊接或滚焊由焊接部41焊接。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将多个电容器1以多个串联排列并由焊接部41接合盖部7的周边部和盖部8的周边部,能够电连接这些多个电容器1,能够构成紧凑且大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组100。
作为另一个具体例,用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
在图21中,200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集合式电双层电容器组(以下称为集合式电容器组),该集合式电容器组200由多个(4个)电双层电容器201(以下,成为电容器201)构成。
电容器201具有壳体202,该壳体202具备第1、第2、第3、第4侧面部203、204、205、206、盖部207、208及绝缘体209。而且,壳体202之中,分割面部203A、204A、205A、206A及盖部207为正极部。另外,壳体202之中,分割面部203B、204B、205B、206B及盖部208为负极部。
而且,电容器201多个并联排列为:作为一方的电容器201的正极部的分割面部206A、盖部207和作为另一方的电容器201的正极部的分割面部206A、盖部207分别接触,而且作为一方的电容器201的负极部的分割面部206B和作为另一方的电容器201的负极部的分割面部206B接触。而且,这些电容器201之中互相邻接的分割面部206A的各个周边部、分割面部206B的各个周边部、盖部207的各个周边部(参照图21中的×号),使用激光焊接或滚焊由焊接部51焊接。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通过将多个电容器201以多个并联排列并由焊接部51接合这些电容器201,能够电连接这些多个电容器201,能够构成紧凑且大容量的集合式电容器组200。
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绝缘体10形成为横切壳体2的6个面中的4个面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图2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十七变形例那样,将绝缘体60配置为横切壳体2的3个面。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绝缘体10形成为横切壳体2的12个边中的4个边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图2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十八变形例那样,将绝缘体70形成为沿着壳体2的6个边延伸。
产业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根据本发明涉及的电双层电容器,能够提高容纳正电极、负电极的壳体的刚性,提高电双层电容器的性能、可靠性,并且紧凑地形成整体。

Claims (9)

1、一种电双层电容器,包括至少一方为极化性电极的一对电极、隔离板和电解液,其特征在于,
容纳所述一对电极、隔离板和电解液的壳体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该壳体分割为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两部分,通过沿着该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的边界部配置绝缘体,来由所述绝缘体固定所述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所述一方的壳体上连接有所述一对电极中的正电极,所述另一方的壳体上连接有所述一对电极中的负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容纳所述一对电极、隔离板和电解液的壳体使用金属材料形成为长方体状,沿着所述一方的壳体和另一方的壳体的边界部设置的绝缘体的电导率为1×10-7Scm-1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连接正电极的所述一方的壳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形成为横切所述壳体的6个面中的3个面或4个面而围住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形成为横切所述壳体的12个边中的4个边或沿着6个边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由从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橡胶、含氟树脂、无机氧化物中选择的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方的壳体的金属材料是包含铁、镍、铜、铬、铝、锌、镁、锰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合金,且电导率为1×10-4Scm-1以上。
8、一种串联型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之中,排列为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接触。
9、一种并联型的电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双层电容器之中,排列为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正极部接触、且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和另一方的电容器的负极部接触。
CNA2007800135789A 2006-04-19 2007-04-11 电双层电容器 Pending CN101421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5906/2006 2006-04-19
JP2006115906A JP2007288059A (ja) 2006-04-19 2006-04-19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1804A true CN101421804A (zh) 2009-04-29

Family

ID=3862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135789A Pending CN101421804A (zh) 2006-04-19 2007-04-11 电双层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7829A1 (zh)
EP (1) EP2009655A1 (zh)
JP (1) JP2007288059A (zh)
CN (1) CN101421804A (zh)
WO (1) WO2007123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45116B2 (ja) * 2010-09-30 2014-12-24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蓄電パッケージ構造体、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気化学モジュール
KR101244280B1 (ko) 2011-08-08 2013-03-18 비나텍주식회사 케이스 단자를 갖는 슈퍼 커패시터
KR20130034411A (ko) * 2011-09-28 2013-04-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JP5788289B2 (ja) * 2011-10-21 2015-09-30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62035A (en) * 1994-10-07 1999-01-19 Maxwell Energy Products, Inc. Multi-electrode double layer capacitor having single electrolyte seal and aluminum-impregnated carbon cloth electrodes
JPH08138978A (ja) * 1994-11-02 1996-05-31 Japan Gore Tex Inc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とその電極の製造方法
US5850331A (en) * 1996-08-30 1998-12-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and capacitor device
JP3422406B2 (ja) * 1997-07-30 2003-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3796381B2 (ja) * 1999-01-26 2006-07-12 株式会社エスアイアイ・マイクロパーツ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4018880B2 (ja) 2001-03-26 2007-12-05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672651A1 (en) * 2003-10-09 2006-06-21 Kaneka Corporation Electrode composite body, electrolyte, and redox capacitor
JP2005183373A (ja) * 2003-11-27 2005-07-07 Kyocera Corp 電池用ケース、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ならびに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ケース、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WO2005086190A1 (ja) * 2004-03-09 2005-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US7651813B2 (en) * 2004-11-25 2010-01-26 Kyocera Corporation Container, battery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27829A1 (en) 2009-01-29
EP2009655A1 (en) 2008-12-31
JP2007288059A (ja) 2007-11-01
WO2007123033A1 (ja) 200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0531B2 (en) Laminate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module
CN102456864B (zh) 可再充电电池的端子
US883504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2024933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6363893B2 (ja) 二次電池
WO2001024206A1 (en) Capacitor element
JP6734883B2 (ja) 電極部材、電極ユニット及び充電電池
JP2014107147A (ja) 蓄電装置
CN102082256A (zh) 二次电池
JPH11219857A (ja)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US20140356700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1421804A (zh) 电双层电容器
KR20120123309A (ko) 축전 디바이스
JP6429361B2 (ja) 二次電池
US8045320B2 (en) Capacitor having collectors with separate regions between innermost and outermost circumferences of a wound element
JP7150672B2 (ja) 二次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353078A (ja) 積層型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
JP2010114364A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およ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
JP6398602B2 (ja) 蓄電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蓄電装置
JP2013054998A (ja) 角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98859B2 (ja)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4657997B2 (ja)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CN107591555B (zh) 二次电池
CN110048077A (zh) 电极构件、电极组件和充电电池
JP2018206506A (ja) 角形二次電池、それを用いた組電池及び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