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0253B - 液体容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0253B
CN101410253B CN2007800105590A CN200780010559A CN101410253B CN 101410253 B CN101410253 B CN 101410253B CN 2007800105590 A CN2007800105590 A CN 2007800105590A CN 200780010559 A CN200780010559 A CN 200780010559A CN 101410253 B CN101410253 B CN 1014102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k
communication path
chamber
contain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0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0253A (zh
Inventor
石泽卓
品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0029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12279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410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0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02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容器,该液体容纳容器能够防止容纳在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中的水分的蒸发,防止由于被导入到液体容纳室中的空气与液体的接触而导致液体的质量变差,从而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稳定地维持液体的质量。在随着液体容纳室(370)内的墨水I的消耗而将大气从外部导入到液体容纳室(370)内的大气连通路径(150)的中途设置有细的连通路径(360),该细的连通路径(360)形成得比其他的连通路径部分细并能够通过弯液面来保持容纳在液体容纳室(370)中的墨水I的一部分。通过能够将容纳在液体容纳室(370)中的墨水I与大气阻断的量的墨水I保持在细的连通路径(360)中,抑制了上部液体容纳室(370)内的墨水中的水分的蒸发或与空气的接触。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存积在容器主体内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的大气开放型液体容纳容器,所述容器主体可拆装地安装在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上。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液体容纳容器和液体消耗装置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存积有墨水液体的大气开放型墨盒和可更换地安装该墨盒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喷墨式打印机)。
上述墨盒通常在可拆装地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盒体安装部上的容器主体内包括:墨水容纳室,填充墨水;墨水供应部,用于将存积在所述墨水容纳室中的液体供应给喷墨式记录装置;墨水引导路径,连通所述墨水容纳室和墨水供应部;以及大气连通路径,随着所述墨水容纳室内的墨水的消耗而将大气从外部导入到所述墨水容纳室内。当上述墨盒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盒体安装部上时,设置在所述盒体安装部上的墨水供应针***到所述墨水供应部中而与其连接,由此能够将存积的墨水供应给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记录头。
喷墨式记录装置的记录头利用热量或振动来控制墨滴的喷射,因此一旦墨盒中的墨水用尽而发生了在未供应墨水的状态下进行喷墨动作的空喷的话,会导致故障产生。因此,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中,需要监视墨盒中的墨水液体的余量以使记录头不会进行空喷。
从这样的背景出发而开发出了以下墨盒:具有当存积在容器主体内的墨水的余量被消耗至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输出预定的电信号的液体余量传感器,从而不会使存积在墨盒中的墨水最后被完全使用完而导致记录装置的记录头发生空喷(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146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大气开放型墨盒中的墨水容纳室通过大气连通路径而始终对大气开放,因此存积在墨水容纳室内的墨水中的水分会从大气连通路径蒸发,墨水的粘度会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上升,从而导致有可能对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印刷性能等产生影响。
另外,墨水容纳室内的大气会经由大气连通路径而自然地被换气,存积在墨水容纳室内的墨水与新鲜空气的接触增加,因此墨水的质量可能会由于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差。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开放型液体容纳容器,该大气开放型液体容纳容器能够防止由于液体中的水分经由大气连通路径蒸发而导致液体的粘度上升,并且能够通过限制液体容纳室内的空气的换气来抑制由于液体与新鲜空气接触而导致液体的质量变差,从而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稳定地维持液体的质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通过以下的液体容纳容器来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该液体容纳容器为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上的大气开放型液体容纳容器,其包括:液体容纳室,容纳液体;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液体引导路径,将存积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供应部;大气连通路径,随着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的消耗而将大气从外部导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以及液体余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路径的中途,通过检测出气体流入到该液体引导路径中而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已经耗尽;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气连通路径的中途设置有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该细的连通路径部分形成得比其他的连通路径部分细,能够通过弯液面来保持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的一部分,能够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与大气阻断的量的液体保持在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
根据上述结构的液体容纳容器,大气连通路径被设置在其中途的细的连通部分中所保持的液体液封,因而墨水容纳室内的大气不会被自然地换气,因此存积在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中的水分不会从大气连通路径蒸发到外部,从而能够防止液体的粘度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上升。
另外,一旦液体容纳室内的气压由于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的消耗而下降了,上述液封会使外部的大气成为微小的气泡状态并在液封的液体中通过而导入到液体容纳室内,从而使液体容纳室内的气压恢复至大气压,但是在液体容纳室内的气压不下降时不会导入外部的大气。即,由于大气经由大气连通路径而向液体容纳室内的流入被限制为需要的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液体与新鲜空气的接触而导致液体的质量变差。因此,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稳定地维持存积在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的质量。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液体容纳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的一端的大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底壁附近,另一端的大气流入口与所述液体容纳室的底壁相比设置在下方。
根据这样构成的液体容纳容器,例如当在制造时等向液体容纳容器中填充了预定量的液体时,能够通过作用于大气流出口的液体容纳室内的液压而将必要量的液体供应给细的连通部分并使该必要量的液体保持在该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大气连通路径的中途形成液封部。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液体容纳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近似形成为L字的形状。
根据这样构成的液体容纳容器,在近似L字形状的弯曲部产生的毛管力会对保持在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的密封用的液体发挥限制液体移动的保持力,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在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保持有液体的液封状态。
通过以下的液体容纳容器来达到上述目的,该液体容纳容器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上并包括:液体容纳室,容纳液体;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液体引导路径,将存积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供应部;大气连通路径,随着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的消耗而将大气从外部导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以及液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路径中;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气连通路径的中途设置有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该细的连通路径部分形成得比其他的连通路径部分细,能够通过弯液面来保持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的一部分,能够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与大气阻断的量的液体保持在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
根据上述结构的液体容纳容器,大气连通路径被设置在其中途的细的连通部分中所保持的液体液封,因而墨水容纳室内的大气不会被自然地换气,因此存积在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中的水分不会从大气连通路径蒸发到外部,从而能够防止液体的粘度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相反的角度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与图3相反的角度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托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即将安装在托架上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刚安装在托架上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从正面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盒体主体时的图;
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盒体主体时的图;
图10的(a)是图8的简要示意图,(b)是图9的简要示意图;
图11是图8的A—A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8所示的盒体主体内的流路构造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墨盒(液体容纳容器);10盒体主体(容器主体);20盖部件;30墨水用尽传感器;31液体余量传感器;40差压阀;50墨水供应部(液体供应部);70气液分离过滤器;80膜;100大气开放孔;150大气连通路径;200托架;330上部连结流路;340墨水捕存室(空气室);350连结缓冲室(空气室);360细的连通路径;361第一连通路径;362第二连通路径;370上部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371、311、432墨水排出口(液体排出口);374、394、434凹处;375、395、435液体容纳室的底壁;380墨水引导路径(液体引导路径);390下部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391、431墨水流入口(液体流入口);400上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液体引导路径);410下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液体引导路径);420墨水引导路径(液体引导路径);430缓冲室(液体容纳室);501未填充室(脱气室);B气泡;I墨水(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安装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打印机)上的墨盒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与图1相反的角度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墨盒时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与图3相反的角度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墨盒时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盒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即将安装在托架上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刚安装在托架上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是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并在设置于内部的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中存积、容纳墨水(液体)I的液体容纳容器。墨盒1安装在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托架200上,向该喷墨式记录装置供应墨水(参照图5)。
对墨盒1的外观特征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墨盒1具有平的上表面1a,在与上表面1a相对的底面1b上设置有与喷墨式记录装置连接而供应墨水的墨水供应部(液体供应部)50。另外,在底面1b上开设有向墨盒1的内部导入大气的大气开放孔100。即,墨盒1是在从大气开放孔100导入空气的同时从墨水供应部50供应墨水的大气开放型墨盒。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大气开放孔100具有在底面1b上从底面侧向上表面侧开口的近似圆筒形状的凹部101、以及在凹部101的内周面上开口的小孔102。小孔102与后述的大气连通路径连通,经由该小孔102将大气导入到后述的最上游的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中。
大气开放孔100的凹部101具有接纳形成在托架200上的突起230的深度。该突起230是用于防止忘记剥离密封膜90的忘记剥离防止突起,所述密封膜90是气密地封闭大气开放孔100的封闭单元。即,在粘贴有密封膜90的状态下突起230不会***到大气开放孔100内,因此墨盒1不会被安装在托架200上。由此,在大气开放孔100上粘贴有密封膜90的状态下,用户即使要将墨盒1安装在托架200上也无法进行安装,由此能够在安装墨盒1时可靠地促进密封膜90的剥离。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与墨盒1的上表面1a的一个短边侧相邻的窄侧面1c上形成有用于防止将墨盒1安装到错误位置上的误***防止突起22。如图5所示,在作为接纳一方的托架200侧形成有与误***防止突起22相对应的凹凸220,仅当误***防止突起22不与凹凸220干涉时才能够将墨盒1安装在托架200上。误***防止突起22具有根据每种墨水的种类而不同的形状,作为接纳一方的托架200侧的凹凸220也具有与对应的墨水的种类相应的形状。因此,如图5所示,即使在托架200可以安装多个墨盒的情况下,也不会将墨盒安装到错误的位置上。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与墨盒1的窄侧面1c相对的窄侧面1d上设置有配合杆11。在该配合杆11上形成有当安装到托架200上时与在托架200上形成的凹部210相配合的突起11a,通过在配合杆11弯曲的同时突起11a与凹部210相配合,使墨盒1相对于托架200被定位。
另外,在配合杆11的下方设置有电路基板34。在该电路基板34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端子34a,通过这些电极端子34a与设置在托架200上的电极部件(未图示)相接触而使墨盒1与喷墨式记录装置电连接。在电路基板34中设置有可以重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与墨盒1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墨水使用信息等存储在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另外,在电路基板34的背侧设置有利用残留振动来检测墨盒1内的墨水余量的液体余量传感器(传感器单元)31(参照图3或图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体余量传感器31和电路基板34合称为墨水用尽传感器30。
另外,如图1所示,在墨盒1的上表面1a上粘贴有表示墨盒内容物的标签60a。通过覆盖宽侧面1f的外表面膜60的端部跨至上表面1a而进行粘贴来形成该标签60a。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与墨盒1的上表面1a的两个长边侧相邻的宽侧面1e、1f形成为平面形状。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宽侧面1e侧作为正面侧、将宽侧面1f侧作为背面侧、将窄侧面1c侧作为右侧面侧、将窄侧面1d侧作为左侧面侧来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3和图4来说明构成墨盒1的各个部分。
墨盒1具有作为容器主体的盒体主体10、以及覆盖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的盖部件20。
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有具有各种形状的肋10a,由这些肋10a来进行间隔,从而在内部划分形成填充墨水I的多个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未填充墨水I的未填充室、以及位于后述的大气连通路径150的中途的空气室等。
在盒体主体10与盖部件20之间设置有覆盖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的膜80,肋、凹部、槽的上表面被该膜80封闭,从而形成多个流路、墨水容纳室、未填充室、空气室。
另外,在盒体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有作为容纳差压阀40的凹部的差压阀容纳室40a、以及作为构成气液分离过滤器70的凹部的气液分离室70a。
在差压阀容纳室40a中容纳有阀部件41、弹簧42、以及弹簧座43,由此构成差压阀40。差压阀40配置在下游侧的墨水供应部50与上游侧的墨水容纳室之间,其构成为通过使下游侧相对于上游侧减压而使供应给墨水供应部50的墨水I成为负压。
在气液分离室70a的上表面,沿设置在气液分离室70a的中央部附近的包围外周的堤沿70b粘接有气液分离膜71。该气液分离膜71的材料可以使气体通过并阻断液体而使其无法通过,该气液分离膜71整体构成为气液分离过滤器70。气液分离过滤器70设置在连接大气开放孔100和墨水容纳室的大气连通路径150内,用于使墨水容纳室的墨水I不会经由大气连通路径150而从大气开放孔100流出。
除了差压阀容纳室40a和气液分离室70a之外,在盒体主体10的背面侧还刻有多个槽10b。通过在构成了差压阀40和气液分离过滤器70的状态下用外表面膜60覆盖外表面来封闭各个槽10b的开口部,从而形成大气连通路径150和墨水引导路径。
如图4所示,在盒体主体10的右侧面侧形成有作为容纳构成墨水用尽传感器30的各个部件的凹部的传感器室30a。在该传感器室30a中容纳有液体余量传感器31、以及将液体余量传感器31按压在传感器室30a的内壁面上而将其固定的压缩弹簧32。另外,传感器室30a的开口部被盖部件33覆盖,在该盖部件33的外表面33a上固定有电路基板34。液体余量传感器31的传感部件与电路基板34连接。
液体余量传感器31包括:腔室,形成从墨水容纳室到墨水供应部50之间的墨水引导路径的一部分;振动板,形成所述腔室的壁面的一部分;以及压电元件(压电致动器),向该振动板上施加振动。所述液体余量传感器31根据向所述振动板施加了振动时的残留振动来检测所述墨水引导路径内有无墨水I。该液体余量传感器31检测墨水I与气体(混入到墨水中的气泡B)之间的残留振动的振幅、频率等的差异,从而检测出盒体主体10内有无墨水I。
具体地说,当盒体主体10内的墨水容纳室中的墨水I被耗尽、导入到墨水容纳室内的大气通过墨水引导路径而进入到了液体余量传感器31的腔室内时,根据此时的残留振动的振幅或频率的变化而检测出上述情况,输出表示墨水用尽的电信号。
如图4所示,除了先前说明的墨水供应部50和大气开放孔100之外,在盒体主体10的底面侧还形成有:减压孔110,用于在注入墨水时经由真空吸引单元从墨盒1的内部吸出空气来进行减压;凹部95a,构成从墨水容纳室到墨水供应部50的墨水引导路径;以及缓冲室30b,设置在墨水用尽传感器30的下方。
墨水供应部50、大气开放孔100、减压孔110、凹部95a、以及缓冲室30b的各自的开口部均在墨盒刚制造完后立即分别被密封膜54、90、98、95、35密封。其中,密封大气开放孔100的密封膜90在将墨盒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而成为使用状态之前由用户剥离。由此,大气开放孔100露出到外部,墨盒1内部的墨水容纳室经由大气连通路径150与外部气体连通。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粘贴在墨水供应部50的外表面上的密封膜35在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时由喷墨式记录装置侧的墨水供应针240刺破。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墨水供应部50的内部设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51,在安装时被压向墨水供应针240的外表面;弹簧座52,当未安装到打印机上时与密封部件51抵接而封闭墨水供应部50;以及压缩弹簧53,向与密封部件51抵接的方向对弹簧座52施力。
如图6和图7所示,一旦墨水供应针240***到墨水供应部50内,则密封部件51的内周和墨水供应针240的外周被密封,墨水供应部50与墨水供应针240之间的间隙被液密密封。另外,墨水供应针51的顶端与弹簧座52抵接而将弹簧座52压向上方,从而解除弹簧座52与密封部件51的密封,由此能够从墨水供应部50向墨水供应针240供应墨水。
接着,参照图8~图1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的内部结构。
图8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的盒体主体10时的图,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的盒体主体10时的图,图10的(a)是图8的简要示意图,图10的(b)是图9的简要示意图,图11是图8的A—A截面图。另外,图12是图8所示的流路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1中,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有三个墨水容纳室,这三个墨水容纳室包括作为填充墨水I的主墨水容纳室而被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的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和下部墨水容纳室390、以及位于被上述上下的墨水容纳室夹持的位置处的缓冲室430(参照图10的(a)和(b))。
另外,在盒体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有根据墨水I的消耗量而向作为最上游的墨水容纳室的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导入大气的大气连通路径150。
墨水容纳室370、390、以及缓冲室430由肋10a划分。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上述各个墨水容纳室中,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作为容纳室的底壁的肋10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向下方的形状的凹处374、394、434。
凹处374是通过由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肋10a形成的底壁375的一部分凹向下方而形成的。凹处394是通过由下部墨水容纳室390的肋10a形成的底壁395和壁面的突出部形成的向盒体厚度方向凹入的部分。凹处434是通过由缓冲室430的肋10a形成的底壁435的一部分凹向下方而形成的。
并且,在各凹处374、394、434的底部或其附近设置有与墨水引导路径380、上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00、以及墨水引导路径440连通的墨水排出口371、311、432。
墨水排出口371、432是在盒体主体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各个墨水容纳室的壁面的通孔。另外,墨水排出口311是向下方贯穿底壁395的通孔。
墨水引导路径380的一端与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墨水排出口371连通,并且另一端与设置在下部墨水容纳室390中的墨水流入口391连通,该墨水引导路径380是将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中的墨水I引导到下部墨水容纳室390中的连接流路。该墨水引导路径380以从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墨水排出口371向铅垂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连接流路内的墨水I的流动方向为从上向下的下降流动的下降型连接来相互连接一对液体容纳室370、390。
墨水引导路径420的一端与位于下部墨水容纳室390的下游的液体余量传感器31内的腔室的墨水排出口312连通,并且另一端与设置在缓冲室430中的墨水流入口431连通,该墨水引导路径420将下部墨水容纳室390中的墨水I引导至缓冲室430。该墨水引导路径420以从液体余量传感器31内的腔室的墨水排出口312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连接流路内的墨水I的流动方向为从下向上流动的上升流动的上升型连接来相互连接一对墨水容纳室390、430。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盒体主体10中,三个墨水容纳室370、390、430相互之间连接成交替地重复下降型连接、上升型连接的串联状。
墨水引导路径440是将墨水从缓冲室430的墨水排出口432引导至差压阀40的墨水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墨水容纳室的墨水流入口391、431均在各个墨水容纳室中设置在各个墨水容纳室的底壁375、395、435的附近,并且与分别设置在各个容纳室中的墨水排出口371、311相比设置在上方。
以下,参照图8~图12来说明从作为主墨水容纳室的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到墨水供应部50的墨水引导路径。
上部墨水容纳室370是盒体主体10内的最上游(最上级)的墨水容纳室,并如图8所示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该上部墨水容纳室370是占墨水容纳室的大约一半的墨水容纳区域,在盒体主体10的大致一半往上的部分形成。
与墨水引导路径380连通的墨水排出口371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底壁375的凹处374处开口。该墨水排出口371与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底壁375相比位于下方,因此即使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墨水液面F下降至底壁375处,该墨水排出口371与此时的墨水液面F相比也位于下方,从而会继续稳定地导出墨水I。
如图9所示,墨水引导路径380在盒体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将墨水I从上方导入至下方的下部墨水容纳室390。
下部墨水容纳室390是导入存积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中的墨水I的墨水容纳室,如图8所示,该下部墨水容纳室390是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的、占墨水容纳室的大约一半的墨水容纳区域,在盒体主体10的大致一半往下的部分形成。
与墨水引导路径380连通的墨水流入口391在配置于下部墨水容纳室390的底壁395的下方的连通流路处开口,来自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中的墨水I经由该连通流路流入。
下部墨水容纳室390通过贯穿底壁395的墨水排出口311而与上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00连通。在上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00中三维地形成有迷路流路,通过该迷路流路来捕捉在墨水用尽之前流入的气泡B等而使其不会流到下游侧。
上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00经由未图示的通孔与下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10连通,经由下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10将墨水I导入墨水余量传感器31。
被导入墨水余量传感器31的墨水I通过墨水余量传感器31内的腔室(流路)被从作为腔室的出口的墨水排出口312导入在盒体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的墨水引导路径420。
墨水引导路径420形成为将墨水I从墨水余量传感器31导向斜上方,并与跟缓冲室430连通的墨水流入口431连接。由此,从墨水余量传感器31流出的墨水I经由墨水引导路径420而被导入缓冲室430。
缓冲室430是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与下部墨水容纳室390之间由肋10a划分形成的小空间,形成为紧接在差压阀40之前的墨水存积空间。缓冲室430形成为与差压阀40的背侧相对,墨水I经由与形成在缓冲室430的凹处434处的墨水排出口432连通的墨水引导路径440而流入差压阀40。
流入差压阀40的墨水I通过差压阀40而被导向下游侧,并经由通孔451而被导向出口流路450。出口流路450与墨水供应部50连通,墨水I经由***到墨水供应部50中的墨水供应针240被供应给喷墨式记录装置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中,如图8所示,除了上述墨水容纳室(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下部墨水容纳室390、缓冲室430)、空气室(墨水捕存室340、连接缓冲室350)、墨水引导路径(上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00、下游侧墨水用尽传感器连接流路410)以外,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还划分形成有未填充墨水I的未填充室501。
未填充室501是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以阴影线表示的靠近左侧面的区域,被划分形成为被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和下部墨水容纳室390夹持。
并且,在该未填充室501的内部区域的左上角设置有贯穿至背面侧的大气开放孔502,通过该大气开放孔502与外部气体连通。
该未填充室501在对墨盒1进行了减压压挤(pack)包装时成为蓄压了脱气用负压的脱气室。因此,在使用之前盒体主体10内部的气压通过未填充室501和减压压挤的负压吸引力而被保持为规定值以下,从而能够供应溶解空气少的墨水I。
接着,参照图8~图12来说明从大气开放孔100到上部墨水储存室370的大气连通路径150。
当墨盒11内的墨水被消耗而导致墨盒11内部的压力降低了时,与存积的墨水I的减少量相当的大气(空气)从大气开放孔100流入上部墨水容纳室370。
设置在大气开放孔100内部的小孔102与在盒体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的蛇道310的一端连通。蛇道310是细长地形成的蛇行路径,延长了从大气开放孔100到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距离并抑制了墨水中的水分的蒸发。蛇道310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过滤器70连接。
在构成气液分离过滤器70的气液分离室70a的底面形成有通孔322,经由通孔322与在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形成的空间320连通。
在气液分离过滤器70中,在通孔322与蛇道310的另一端之间配置有气液分离膜71。气液分离膜71由用高疏水性和高疏油性的纤维材料编成的网状物形成。
当从盒体主体10的正面侧观察时,空间320在上部墨水室的右上方形成。在空间320中,通孔321在通孔322的上部开口。空间320经由该通孔321与在背面侧形成的上部连结流路330连通。
上部连结流路330具有:流路部分333,通过墨盒11的最上面侧、即墨盒11被安装了的状态下的重力方向的最上方的部分,当从背面侧观察时从通孔321沿长边向右延伸;以及流路部分337,在短边附近的折返部335处折返,通过比流路部分333靠近墨盒11的上面侧的位置,并延伸至在通孔321附近形成的通孔341。此外,通孔341与在正面侧形成的墨水捕存室340连通。
这里,当从背面侧观察该上部连结流路330时,在从折返部335延伸至通孔341的流路部分337中设置有形成了通孔341的位置336、以及在盒体厚度方向上比位置336凹得更深的凹部332,并形成有多个隔开该凹部332的肋331。另外,从通孔321延伸至折返部335的流路部分333比从折返部335延伸至通孔341的流路部分337的深度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重力方向的最上方的部分形成上部连结流路330,因此墨水I基本上不会超过上部连结流路330而向大气开放孔100侧移动。另外,上部连结流路330具有不会由于毛细管现象等而发生墨水I倒流的较宽的粗细程度,并且由于在流路部分337中形成有凹部332而能够容易地捕捉倒流过来的墨水I。
当从正面侧观察时,墨水捕存室340是在盒体主体10的右上方的角部位置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如图12所示,当从正面侧观察时,通孔341在墨水捕存室340的左上方背侧角部附近开口。另外,在墨水捕存室340的右下方眼前侧的角部形成有作为间隔壁的肋10a的一部分被切除了的切口部342,经由该切口部342与连接缓冲室350连通。
这里,墨水捕存室340和连结缓冲室350是以扩大大气连通路径150的中途的容积的形式而形成的空气室,该墨水捕存室340和连结缓冲室350形成为即使在墨水I由于某种原因而从上部墨水储存室370倒流了的情况下也会使墨水I蓄存在该墨水捕存室340和连结缓冲室350中并尽量使墨水I不会继续流向大气开放孔100一侧。后面将说明墨水捕存室340和连结缓冲室350的具体的作用。
连结缓冲室350是在墨水捕存室340的下方形成的空间。在连结缓冲室350的底面352上设置有用于在注入墨水时除去空气的减压孔110。另外,在底面352附近,在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上时位于重力方向的最下方的部位处,通孔351向厚度方向侧开口,经由该通孔351与在背面侧形成的细的连通路径360连通。
细的连通路径360构成使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与大气开放孔100连通的大气连通路径150的一部分,如图10的(b)所示,当从背面侧观察时,连通路径360向中央上方侧延伸,经由在上部墨水储存室370的底壁附近开口的通孔372而与上部墨水储存室370连通。
细的连通路径360的一端的通孔372是经由大气连通路径150而将外部气体导入到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大气流入口。另外,细的连通路径360的另一端的通孔351是与连接缓冲室350连通并将外部气体从连接缓冲室350导入细的连通路径360的大气流入口。
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的连通路径360中,作为其一端的大气流入口的通孔372设置在最上游的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底壁375(参照图10的(a))的附近,并且作为其另一端的大气流入口的通孔351与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底壁375相比设置在靠下H1的距离的位置处。
如图10的(b)所示,细的连通路径360由第一连通路径361和第二连通路径362近似形成为L字形状,所述第一连通路径361从作为大气流出口的通孔372近似垂直地下降H1的距离,所述第二连通路径362从该第一连通路径361的下端近似水平地延伸L1的距离并与作为大气流入口的通孔351连通。
由第一连通路径361和第二连通路径362近似形成为L字形状的细的连通路径360是流路截面比构成大气连通路径150的其他的连通路径部分细的连通路径,通过弯液面(meniscus)而在第一连通路径361和第二连通路径362内保持容纳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中的墨水I的一部分。
连通路径360在所有的部分均细至能够形成弯液面的程度,因此即使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部的空气由于温度变化等而膨胀或收缩并导致在连通路径360内形成的液面发生了移动,也能够在连通路径360内的某处形成弯液面。
另外,设定了上述第一连通路径361的长度H1和第二连通路径362的长度L1,使得保持在细的连通路径360的内部的墨水量成为能够将容纳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等中的墨水I与外部的大气阻断的适当的量。
根据以上说明的墨盒1,由于大气连通路径150被设置在其中途的细的连通路径360的部分中所保持的墨水I液封,因此存积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等中的墨水I中的水分不会从大气连通路径150蒸发到外部,从而能够防止墨水I的粘度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上升。
另外,一旦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气压由于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墨水I的消耗而下降了,则细的连通路径360中的液封会使外部的大气成为微小的气泡状态并在液封的墨水中通过而导入到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从而使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气压恢复至大气压,但是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气压不下降时不会导入外部的大气。
即,由于大气经由大气连通路径150而向墨水容纳室370内的流入被限制为需要的最小限度,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墨水I与新鲜空气的接触而导致墨水I的质量变差。因此,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稳定地维持存积在各个墨水容纳室370、390、430中的墨水I的质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进行液封的细的连通路径360的一端的作为大气流出口的通孔372设置在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底壁375的附近,另一端的作为大气流入口的通孔351设置在比上部墨水容纳室370的底壁375靠下H1的距离的位置处。
因此,例如在工厂等中向盒体主体10内填充了预定量的墨水I时,能够通过作用于大气流出口的上部墨水容纳室370内的墨水I的液压而将必要量的墨水I供应给细的连通路径360的部分并使该必要量的墨水I保持在该细的连通路径360的部分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大气连通路径150的中途形成液封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由于细的连通路径360的部分近似形成为L字的形状,因此在近似L字形状的弯曲部产生的毛管力会对存积在细的连通路径360的部分中的密封用的墨水I发挥限制墨水I移动(倒流)的保持力,从而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稳定地维持在细的连通路径360的部分中保持有墨水I的液封状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盒体主体内划分形成有三个墨水容纳室,但是可以将设置在盒体主体内的墨水容纳室的数量设定为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墨水容纳室的设置数量越多,气泡捕存越是会多重化,因而阻止气泡B流向下游的性能会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用途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墨盒。另外,具有安装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容器安装部的液体消耗装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液体消耗装置相当于具有可拆装地安装液体容纳容器的容器安装部并被供应存积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中的液体的各种装置,作为具体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具有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导电浆体)喷射头的装置;具有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具有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的装置等。

Claims (5)

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该液体容纳容器为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上的大气开放型液体容纳容器,其包括:
液体容纳室,容纳液体;
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
液体引导路径,将存积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供应部;
大气连通路径,随着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的消耗而将大气从外部导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以及
液体余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路径的中途,通过检测出气体流入到该液体引导路径中而检测出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已经耗尽;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室具有:第一液体容纳室,与所述大气连通路径连接;以及第二液体容纳室,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下方;
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室通过连接流路连接,使得液体的流动成为从上向下的下降流动,所述连接流路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排出口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在所述大气连通路径的中途具有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该细的连通路径部分形成得比其他的连通路径部分细,能够通过弯液面来保持容纳在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的一部分,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的一端的大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底壁附近,且比所述液体排出口设置在上方,另一端的大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底壁相比设置在下方,
能够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与大气阻断的量的液体保持在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能够在该连通路径部分内的所有部分形成弯液面。
3.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安装在液体消耗装置上并包括:
液体容纳室,容纳液体;
液体供应部,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连接;
液体引导路径,将存积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引导至所述液体供应部;
大气连通路径,随着所述液体容纳室内的液体的消耗而将大气从外部导入到所述液体容纳室内;以及
液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液体引导路径中;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纳室具有:第一液体容纳室,与所述大气连通路径连接;以及第二液体容纳室,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下方;
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室通过连接流路连接,使得液体的流动成为从上向下的下降流动,所述连接流路的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排出口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室的液体流入口连通,
在所述大气连通路径的中途具有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该细的连通路径部分形成得比其他的连通路径部分细,能够通过弯液面来保持容纳在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的一部分,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的一端的大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底壁附近,且比所述液体排出口设置在上方,另一端的大气流入口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室的底壁相比设置在下方,
能够将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室中的液体与大气阻断的量的液体保持在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能够在该连通路径部分内的所有部分形成弯液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的连通路径部分被形成为近似L字形状。
CN2007800105590A 2006-03-24 2007-03-23 液体容纳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0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3052/2006 2006-03-24
JP2006083052 2006-03-24
JP083051/2006 2006-03-24
JP2006083051 2006-03-24
JP220756/2006 2006-08-11
JP2006220756 2006-08-11
PCT/JP2007/000291 WO2007122795A1 (ja) 2006-03-24 2007-03-23 液体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0253A CN101410253A (zh) 2009-04-15
CN101410253B true CN101410253B (zh) 2011-04-06

Family

ID=3880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055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0253B (zh) 2006-03-24 2007-03-23 液体容纳容器
CN2007100900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1299B (zh) 2006-03-24 2007-03-23 墨水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005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1299B (zh) 2006-03-24 2007-03-23 墨水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4102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4584A (ja) * 2010-03-17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02150B2 (ja) * 2012-08-31 2017-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液体収容容器
CN109203708A (zh) * 2017-07-05 2019-01-15 亿码(厦门)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智能墨路清洗、排空、供墨装置
CN109940997B (zh) * 2019-04-25 2020-08-28 珠海毅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加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645A (zh) * 1999-05-20 2000-11-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压电装置、液体容器及安装模块体
CN1524706A (zh) * 2003-02-24 2004-09-0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油墨储存器
CN1583410A (zh) * 2004-06-02 2005-02-23 邵永恺 分体式无海绵液压自动平衡墨盒
CN2726878Y (zh) * 2004-04-30 2005-09-21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盒
EP1661710A2 (en) * 2004-11-29 2006-05-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liquid filling of cartridge, liquid fill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0631B1 (en) * 1999-06-24 2002-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oring method of ink tank and ink jet head cartridge, and ink tank and storing container used in the same method
ATE541706T1 (de) * 2002-12-10 2012-02-15 Seiko Epson Corp Flüssigkeitspatro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4645A (zh) * 1999-05-20 2000-11-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压电装置、液体容器及安装模块体
CN1524706A (zh) * 2003-02-24 2004-09-0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油墨储存器
CN2726878Y (zh) * 2004-04-30 2005-09-21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盒
CN1583410A (zh) * 2004-06-02 2005-02-23 邵永恺 分体式无海绵液压自动平衡墨盒
EP1661710A2 (en) * 2004-11-29 2006-05-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liquid filling of cartridge, liquid fill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1299B (zh) 2012-08-22
CN101410253A (zh) 2009-04-15
CN101041299A (zh) 200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0810B (zh) 液体注入方法以及液体容纳容器
CN100553986C (zh) 液体容器
CN101590736B (zh) 液体供应***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17261B (zh) 墨水容器
KR100936840B1 (ko) 액체 주입 방법,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수용 용기의 제조 방법
CN101628506B (zh) 液体供应***及其制造方法
US7699453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US8235513B2 (en) Liquid injecting method and liquid container
US20080012914A1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101410253B (zh) 液体容纳容器
US7971976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JP2008044198A (ja) 液体注入方法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CN101432145B (zh) 液体容器
JP2008044192A (ja) 液体注入方法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4780177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2008044197A (ja) 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