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567B -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7567B
CN101377567B CN2008102105290A CN200810210529A CN101377567B CN 101377567 B CN101377567 B CN 101377567B CN 2008102105290 A CN2008102105290 A CN 2008102105290A CN 200810210529 A CN200810210529 A CN 200810210529A CN 101377567 B CN101377567 B CN 101377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scanning
optical system
ligh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05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7567A (zh
Inventor
远藤佐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7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7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75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for scan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将外壳小型化且在配置为可高精度制造的基础上,对以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倾斜进行校正的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光扫描装置包括:偏转前光学***(40),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整形为规定的截面形状;多面反射镜(50),通过排列在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反射面偏转入射光束,并在扫描对象物上进行扫描;以及折叠式反射镜(45),通过反射面偏转由偏转前光学***(40)整形后的光束,并引导至多面反射镜(50)的反射面,其中,多面反射镜(50)的反射面与折叠式反射镜(45)的反射面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对通过偏转前光学***(40)整形后的光束被折叠式反射镜(45)偏转而产生的以整形后的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倾斜进行校正。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激光打印机或数字复印机等的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图像处理速度(用纸输送速度)、图像分辨率、多面反射镜的电机的旋转速度(多角形电机的旋转数)、多面反射镜表面数量具有以下关系。 
P×R=(25.4×Vr×N)÷60 
其中, 
P(mm/s):处理速度(用纸输送速度) 
R(dpi):图像分辨率(每英寸的点数) 
Vr(rpm):多角形电机旋转数 
N:多面反射镜表面数量 
根据上述公式,印字速度、分辨率与多面反射镜表面数量、多角电机的旋转数成比例。因此,为了实现高速化和高分辨率,需要增加多面反射镜表面数量或者提高多角电机的旋转数。
但是,现有的一般的底部照明扫描光学***中,射入多面反射镜的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多面反射镜的扫描方向,下同)的宽度小于多面反射镜的主扫描方向的单一反射面的宽度,从而反射所有的入射光束。像面上的光束直径与F值(f-number)成比例。当将成像光学***的焦点距离设定为f、多面反射镜面上的主扫描光束的直径设定为D时,可以以Fn=f/D来表示F号码Fn。因此,为了实现高画质化而需要缩小像面上的光束直径时,必须加大多面反射镜面上的主扫描光束的直径。因此,为了实现高速化和高分辨率化而增加多面反射镜的表面数量时,需要加大多面反射镜的体积。 
并且,若高速旋转大型化的多面反射镜,则施加给多面反射镜的电机的负荷变大,电机的成本升高。并且,噪音、振动、热的产生变大,因此需要采取对应的措施。因此,顶部照明型的扫描光学***较有效。在顶部照明型的扫描光学***中,射入多面反射镜的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宽度比多面反射镜面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宽。因此,即使在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缩小多面反射镜的直径:由于在反射面的整个表面上反射光束,所以为了实现高速化、高分辨率化而增加了反射面数量且确保了多面反射镜上的光束直径。因此,由于可以降低与多角电机相对的负荷,所以可以降低成本。 
并且,由于基于顶部照明型的扫描光学***的多面反射镜的直径较小,且可以增加面数,因此多面反射镜的形状接近圆形,空气阻力变小,并且即使高速旋转多面反射镜,也可以降低噪音、振动和热的产生。通过顶部照明扫描光学***,可以通过噪音、振动的降低而消除或者减少玻璃等对策部件。因此,顶部照明扫描光学***可以带来减少成本的效果。并且,通过顶部照明扫描光学***,可以实现高循环(duty cycle)。例如在Laser Scanning Notebook(LeoBeiser著,SPIE OPTICAL ENGINEERING PRESS)中记载了有关顶部照明扫描光学***的内容。
另一方面,为了将外壳小型化且高精度地制造,偏转前光学***的各光学部件(构成偏转前光学***的主要部件)需要相对于外壳的水平基准面被水平配置。但是,若射入多面反射镜的射入光束相对于多面反射镜的反射面倾斜,则需要相对于外壳的水平基准面倾斜配置偏转前光学***的各光学部件。据此,在实际安装上,外壳的副扫描方向(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水平基准面的法线方向)的尺寸变大。 
并且,当为了实现小型化而在偏转前光学***内配置折叠式反射镜时,由于无法相对于同一平面水平配置偏转前光学***的光学部件,因此存在容易产生制造误差的缺点(问题点)。 
并且,当相对于外壳的水平基准面水平配置偏转前光学***,并将多面反射镜上游的折叠式反射镜配置成沿对应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以及对应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相对于入射的光束倾斜反射面时,产生光束以光束的光轴为中心旋转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外壳小型化且对以光束光轴为中心的座标的旋转(旋转歪斜)进行校正的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的光扫描装置包括:偏转前光学***,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整形为规定的截面形状;光扫描单元,通过排列在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反射面偏转入射光束,并在扫描对象物上进行扫描;以及折叠式反射镜,通过反射面偏转由上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并引导至上述光扫描单元的反射面,其中,上述光扫描单元的反射面与上述折叠式反射镜的反射面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对通过上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被 上述折叠式反射镜偏转而产生的以上述整形后的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倾斜(旋转失真)进行校正。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扫描装置;感光体,通过由上述光扫描装置扫描的光束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对形成在上述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其中,上述光扫描装置包括:偏转前光学***,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整形为规定的截面形状;光扫描单元,通过排列在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反射面偏转入射光束,并在扫描对象物上进行扫描;以及折叠式反射镜,通过反射面偏转由上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并引导至上述光扫描单元的反射面,其中,上述光扫描单元的反射面与上述折叠式反射镜的反射面具有如下位置关系:对通过上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被上述折叠式反射镜偏转而产生的以上述整形后的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倾斜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包括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包括光扫描装置的数字复印装置的驱动电路的一例的概略框图; 
图3是说明光扫描装置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4是用于定义透镜面形状的座标***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定义透镜面形状的定义式中所采用的参数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定义透镜面形状的定义式的一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用于说明通过折叠式反射镜(folding mirror)反射的光束的座标被旋转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下面将多面反射镜的扫描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将后述的水平基准面(基准面)的法线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光学***中的副扫描方向对应于转印材料的输送方向,主扫描方向表示转印材料面内的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并且,像面表示转印材料面,成像面表示线束实际成像的面。 
图1是作为具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印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数字复印机1包括例如作为图像读取单元的扫描部10、以及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打印部20。 
扫描部10包括形成为可沿图1的箭头方向移动的第一承载器(carriage)11、从动于第一承载器11而移动的第二承载器12、向来自第二承载器12的光赋予规定的成像特征的光学透镜13、对由光学透镜13赋予规定成像特征的光进行光电转换之后输出电信号的光电转换元件14、用于保存原稿D的原稿台15、以及朝原稿台15按压原稿D的原稿固定盖16等。 
第一承载器11上设置有照明原稿D的光源17、以及将通过光源17放射的光被照明(照射)后从原稿D反射的反射光向第二承载器12反射的反射镜18a。
在第二承载器12上包括将从第一承载器11的反射镜18a传送的光弯曲90°的反射镜18b、以及将被反射镜18b弯曲90°的光进一步弯曲90°的反射镜18c。 
被原稿台15载置的原稿D被光源17照射,并反射分布有对应于有无图像的光的明暗的反射光。该原稿D的反射光作为原稿D的图像信息,经由反射镜18a、18b和18c,入射至光学透镜13。 
被导向光学透镜13的来自原稿D的反射光通过光学透镜13会聚在光电转换元件(CCD传感器)14的受光面上。 
下面,当从未图示的操作面板或者外部装置输入有开始形成图像的指示时,通过未图示的承载器驱动用的电机的驱动,第一承载器11和第二承载器12临时移动到相对于原稿台15具有规定的位置关系的起始(home)位置。然后,第一承载器11和第二承载器12以规定的速度沿原稿台15移动,从而原稿D的图像信息、即从原稿D反射的图像光以沿反射镜18a延伸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的规定的宽度被切出(sliced)后向反射镜18b反射。 
关于与反射镜18a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以通过反射镜18a切出的宽度为单位,依次取出图像信息,从而原稿D的所有图像信息被导至CCD传感器14。此外,从CCD传感器14输出的电信号为模拟信号,其通过未图示的A/D转换器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作为图像信号临时存储在未图示的图像存储器中。 
如上所述,被原稿台15载置的原稿D的图像通过CCD传感器14被转换成例如8位的数字信号,其中,该8位的数字信号相对于沿反射镜18a延伸方向的每行在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中表示图像明暗。
打印部20包括使用图3和图7在后面说明的作为曝光装置的光扫描装置21、以及可以在作为被图像形成介质的记录用纸P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部22。 
图像形成部22包括鼓状的感光体(下面称为感光鼓)23,其中,该感光体23通过使用图2说明的主电机23A进行旋转,以便其外周面以规定的速度移动,且通过从光扫描装置21照射激光束L,从而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即原稿D的图像的静电潜像。并且,图像形成部22包括向感光鼓23的表面赋予规定极性的表面电位的带电装置24、以及向通过光扫描装置21形成的感光鼓23上的静电潜像选择性地供给作为可视化材料的色调剂,从而进行显影的显影装置25。 
并且,图像形成部22还包括向通过显影装置25形成在感光鼓23的外周上的色调剂图像赋予规定的电场从而将其转印至记录用纸P上的转印装置26、以及从与感光鼓23之间的静电吸附解放(从感光鼓23)并分离通过转印装置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用纸P、以及记录用纸P和感光鼓23之间的色调剂的分离装置27。并且,图像形成部22包括清除残留在感光鼓23的外周面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且将感光鼓23的电位分布恢复至由带电装置24供给表面电位之前的状态的清洁装置28等。 
此外,沿着感光鼓23旋转的箭头方向,依次排列带电装置24、显影装置25、转印装置26、分离装置27以及清洁装置28。并且,来自光扫描装置21的激光束L入射至带电装置24和显影装置25之间的感光鼓23上的规定位置X上。 
通过扫描部10从原稿D读取的图像信号在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中,通过用于例如轮廓校正或者显示中间调的灰阶处理等处理而被转换为印字信号。并且,通过扫描部10从原稿D读取的图像信 号转换为激光调制信号,其中,该激光调制信号用于将从光扫描装置21的下面说明的光源(激光元件)41放射的激光束的光强度转变为在通过带电装置24赋予有规定的表面电位的感光鼓23的外周上可以记录静电潜像的强度和不记录潜像的强度中的任一个。 
光扫描装置21的下面所示的光源441根据上述的激光调制信号而被进行强度调制,且光源41发光,以便对应规定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23的规定位置上记录静电潜像。来自该光源41的光通过光扫描装置21内的下面说明的作为偏转装置的多面反射镜50而向与扫描部10的读取线同一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偏转,并被照射到感光鼓23的外周上的规定位置X上。 
然后,通过感光鼓23以规定速度朝箭头方向旋转,从而与扫描部10的第一承载器11和第二承载器12沿原稿台15移动相同地,通过多面反射镜50依次偏转的来自光源41的激光束L以每行的方式在感光鼓23的外周上以规定间隔被曝光。 
这样,在感光鼓23的外周上形成有对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23的外周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来自显影装置25的色调剂显影,通过感光鼓23的旋转被输送到与转印装置26对置的位置上,且通过来自转印装置26的电场转印到通过供纸辊30和分离辊31从用纸盒29中取出一张且通过定位辊(aligning roller)32调整定时(timing)后被供给的记录用纸P上。 
通过分离装置27,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用纸P和色调剂一起被分离,并通过输送装置33引导至定影装置34。 
被引导至定影装置34内的记录用纸P在通过来自定影装置34的热和压力定影色调剂(色调剂图像)之后,通过排纸辊35排出至托盘36。 
另一方面,通过转印装置26使色调剂图像(色调剂)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后的感光鼓23连续进行旋转,其结果是,与清洁装置28对置,从而可以清除残留在外周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残留色调剂)。并且,感光鼓23恢复至由带电装置24供给表面电位之前状态的初始状态,从而可以形成后续的图像。 
通过重复上述的处理,从而可以进行连续的图像形成动作。 
如上所述,放置在原稿台15上的原稿D通过扫描部10被读取图像信息,读取的图像信息通过打印部20被转换为色调剂图像并被输出到记录用纸P,从而进行复印。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说明中,以图像形成装置是数字复印机为例,但是也可以是例如不包括图像读取部的打印装置。 
图2是示出了包括在后述的图3(a)和图3(b)所示的光扫描装置21的数字复印装置1的驱动电路的一例的概略框图。 
作为主控制装置的CPU101上连接有存储有规定的动作规则和原始数据的ROM(读出专用存储器)102、临时存储输入的控制数据的RAM103、以及保存来自CCD传感器14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装置供给的图像数据,同时对后面说明的图像处理电路输出图像数据的图像(共有)RAM104。 
并且,在CPU101上连接有即使通过备用电池(battery backup)向数字复印装置1供给的电力被切断时,也可以保存到此为止已存储的数据的NVM(非易失存储器)105、以及对存储在图像RAM104 中的图像数据附加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输出至后面说明的激光驱动器的图像处理装置106等。 
在CPU101上还连接有使光扫描装置21的光源41发光的激光驱动器121、用于驱动使多面反射镜50旋转的多角电机(polygonmotor)50A的多角电机驱动器122、以及用于驱动主电机23A的主电机驱动器123等,其中,该主电机23A用于驱动感光鼓23和附带的用纸(被转印部件)的输送机构等。 
图3(a)和图3(b)是用于说明光扫描装置21的结构的概略图。此外,图3(a)是从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排列在光扫描装置21所包括的光源41与感光鼓23(扫描对象物)之间的光学元件,同时将基于反射镜的折叠展开并进行说明的概略平面图,其中,上述主扫描方向是与从多面反射镜50向感光鼓23的激光束L被扫描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并且,图3(b)是表示与图3(a)所示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正交,且外壳的水平基准面70是水平面的概略截面图。 
如图3(a)和图3(b)所示,光扫描装置21包括偏转前光学***40,其中,该偏转前光学***40包括射出例如780nm的激光束(光束)L的光源41、将从光源41射出的激光束L的截面光束形状转换为聚焦光的透镜42、将通过透镜42的激光束L的光量(光束宽度)限制在规定大小的孔径(aperture)43、以及为了将通过孔径43被限制光量的激光束L的截面形状调整为规定的截面束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调整为椭圆形状,但是并不限定形状)而仅在副扫描方向赋予正能量(power)的柱面透镜(cylindrical lens)44。
并且,光扫描装置21包括通过反射面偏转由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激光束L并向多面反射镜50的反射面引导的折叠式反射镜45。 
并且,光扫描装置21包括多面反射镜50(光扫描单元),其中,该多面反射镜50通过排列在自身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反射面偏转通过折叠式反射镜45引导的激光束L,使其在感光鼓23(扫描对象物)上扫描。此外,对角镜50与以规定速度旋转的多面反射镜电机50A形成为一体。 
在多面反射镜50与感光鼓23之间设置有成像光学***60,其中,该成像光学***60沿感光鼓23的轴线方向,大致直线状地成像被多面反射镜50的各反射面连续反射的激光束L。 
成像光学***60包括成像透镜(通常称为fθ透镜)61以及防尘玻璃62等,其中,该成像透镜61在使照射在感光鼓23上时的感光鼓23上的位置与多面反射镜50的各个反射面的旋转角度成比例的同时,在图1所示的曝光位置X上,将被多面反射镜50的各个反射面连续反射的激光束L从感光鼓23的长度(轴线)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照射,并基于多面反射镜50旋转的角度,可以提供具有规定关系的聚焦性,以便即使在感光鼓23上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上,都可以变为规定的截面光束直径,该防尘玻璃62用于防止漂浮在图像形成部22内的色调剂、灰尘或者纸屑等蔓延至光扫描装置21的未图示的外壳内。 
此外,从光扫描装置21内的光源41直至感光鼓23为止的激光束L的光路通过未图示的多个反射镜等,在光扫描装置21的未图示的外壳内被弯曲。并且,也可以通过对成像透镜61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的曲率、以及多面反射镜50与感光鼓23之间的 光路进行的最优化,从而可以使成像透镜61和未图示的反射镜作为整体来形成为一个单元。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光扫描装置21中,当将射向多面反射镜50的每个反射面的入射激光束的主光线所沿的轴OI和成像光学***60的光轴OR分别投影在主扫描平面(水平基准面)时两者所成的角度α为α=5°。扫描角度β是β=26°。将偏转前光学***40的光轴OP和成像光学***60的光轴OR分别投影在主扫描平面时两者所成的角度γ(规定的角度)是γ=34°。此外,角度α、β、γ的数值是根据光扫描装置的框体尺寸或每个部件的配置布局而加以确定的,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实施方式。 
并且,为了不适用分离用光学元件(例如,半透半反镜)来完全分离偏转前光学***40和成像光学***60的光路,而在从副扫描截面观察光扫描装置21的状态下(图3(b)),将向多面反射镜50入射的激光束的光轴和成像光学***的光轴OR配置为持有2°的角度。 
在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光扫描装置21中,通过透镜42,将从光源41放射的发散性激光束L的截面光束形状转换为聚焦光或者平行光或者发散光。 
截面光束形状被转换为规定形状的激光束L通过孔径43,其光束宽度和光量被设定为最佳,同时通过柱面透镜44,仅在副扫描方向上赋予规定的聚焦性。由此,激光束L成为在多面反射镜50的各反射面上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状。 
多面反射镜50形成为例如正12面体,其内接圆直径Dp形成为例如29mm。当将多面反射镜50的反射面的数量为N时,多面 反射镜50的各反射面(12面)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幅Wp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求得。 
Wp=tan(π/N)×Dp 
在该例子中, 
Wp=tan(π/12)×29=7.77mm。 
相对于此,照射至多面反射镜50的各个反射面的激光束L的主扫描方向的光束宽度DL大致是32mm,与多面反射镜50的每个反射面的主扫描方向的宽度Wp=7.77mm相比,设定得较宽。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束宽度越宽,像面上的扫描端和扫描中心的光量的波动(fluctuation)越减少。 
被引导至多面反射镜50的各个反射面且通过多面反射镜50的旋转而被连续反射从而以直线状被扫描(偏转)的激光束L通过成像光学***60的成像透镜61被赋予规定的成像特征,以便在感光鼓23上,截面光束直径至少在主扫描方向上大致均等,并且大致直线状成像在感光鼓23的表面上。 
并且,通过成像透镜61校正多面反射镜50的各个反射面的旋转角度与成像在感光鼓23上的激光束L的成像位置、即扫描位置,以便使其具有比例关系。因此,在整个扫描区域内,通过成像透镜61在感光鼓23上以直线状被扫描的激光束L的速度是一定的。此外,成像透镜61被赋予可以对多面反射镜50的每个反射面相对于副扫描方向非平行、即向每个反射面歪斜而引起的副扫描方向的扫描位置的偏移进行校正的曲率(副扫描方向曲率)。并且,也可以对副扫描方向的像面弯曲进行校正。为了校正这些光学特征,副扫描方向的曲率根据扫描位置而改变。
图4示出了成像透镜61的透镜面形状和座标***的一例。在为图4的座标***情况下,成像透镜61的形状可以根据图5所示的参数和图6的定义式定义。 
通过使用这样的成像透镜61,从而多面反射镜50的每个反射面的旋转角度θ与成像在感光鼓23上的激光束L的位置大致成为比例关系,因此可以校正激光束L成像在感光鼓23上时的位置。 
并且,成像透镜61可以校正多面反射镜50的每个反射面相互的副扫描方向的倾斜差异、即面歪斜量的偏差而引起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详细而言,通过在成像透镜61的激光束入射面(多面反射镜50侧)和射出面(感光鼓23侧)上大致光学地设定共轭关系,从而即使定义在多面反射镜50的任意反射面与多面反射镜50的旋转轴之间的倾斜(相对于各个反射面中的每个反射面)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校正被引导至感光鼓23上的激光束L的副扫描方向的扫描位置的偏移。 
此外,激光束L的截面光束直径由于依赖于光源41放射的激光束L的波长,因此通过将激光束L的波长设定为650nm或者630nm,或者更短的波长,从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激光束L的截面光束直径。 
并且,通过多面反射镜50进行偏转后的反射镜由平面构成。即,仅由fθ透镜进行面歪斜校正(surface topping correction)。 
fθ透镜面形状也可以是相对于主扫描轴具有旋转对称轴且根据扫描位置的不同,副扫描方向的曲率不同的例如复曲面透镜。因此,副扫描方向的折射力因扫描位置而不同,可以校正扫描线的弯曲。并且,当副扫描方向的曲面具有旋转对称轴时,副扫描方向的 曲率的自由度变宽,从而可以进一步高精确地进行校正。fθ透镜(成像透镜61)的材料采用了环烯树脂(annular olefin resin)(塑料)。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相对于射入到折叠式反射镜45的光束,沿着对应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以及对应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倾斜配置反射面的情况下,被折叠式反射镜45反射的光束的座标被旋转的立体图。在图7(a)中,通过沿对应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将反射面仅倾斜ε角度来配置折叠式反射镜45,图7(b)是在图7(a)的基础上,沿对应于副扫描方向(水平基准面的法线)的方向将反射面倾斜ζ角度。在图7(b)中,当相对于水平射入水平基准面的光束,将被折叠式反射镜45反射的光束的对应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以及对应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分别设定为Y方向、X方向时,Y方向、X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是倾斜的,可知光束的座标仅旋转了δ角度。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偏转前光学***40相对于水平基准面被水平配置(即,将构成偏转前光学***40的各个主要部件、即透镜42、孔径43、柱面透镜44配置为与基准面平行),折叠式反射镜45被配置成相对于水平基准面的法线持有ζ角度。并且,与多面反射镜50的旋转轴垂直的平面被配置成相对于水平基准面仅倾斜角度θ(关于角度θ,请参照图2。即,将相对于水平基准面的法线仅倾斜θ角度的轴作为上述多面反射镜的旋转轴)。在这里,相对于由折叠式反射镜45反射激光束L而产生的座标的旋转角度δ,通过确定由多面反射镜50反射激光束而产生的座标的旋转角度为-δ的这样的θ,从而校正以激光束L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轴的倾斜。通过该校正,可以消除偏转后的激光束中的座标旋转的影响。 
在图3(a)、图3(b)和图7(a)、图7(b)所示的光扫描装置21中,折叠式反射镜45沿对应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ζ为ζ=0.35°。由此,以偏转前光学***的激光束的轴为中心进行 旋转。在这里,通过将垂直于光扫描单元的旋转轴的平面相对于水平的基准面所成的角度θ设定为θ=2.67°,从而可以消除座标旋转的影响,偏转后的激光束的长度方向(Y方向)与主扫描方向一致。 
此外,上述各角度的数值,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根据光扫描装置的框体尺寸和每个部件的配置布局,通过几何计算来加以确定。 
并且,虽然本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底部照明(under-illumination)扫描光学***、顶部照明(over-illumination)扫描光学***中的任一个光学***中,但是在顶部照明扫描光学***中,产生倾斜程度更加显著。因此,本实施方式在顶部照明扫描光学***中的效果更加明显。 
虽然以指定的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有多种变更和更改。 
如上详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校正随外壳的小型化产生的、以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轴的倾斜。 
并且,可以将构成偏转前光学***的各主要部件相对于水平基准面平行配置,因此,与具有倾斜的配置相比,可以高精确地进行配置。

Claims (14)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转前光学***,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整形为规定的截面形状,并将构成所述偏转前光学***的各光学部件配置为与主扫描平面平行;
光扫描单元,通过排列在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反射面偏转入射光束,并在扫描对象物上进行扫描;以及
折叠式反射镜,通过反射面偏转由所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并引导至所述光扫描单元的反射面,且自身的反射面至少相对于所述主扫描平面的法线倾斜,
所述光扫描单元通过将相对于所述主扫描平面的法线倾斜角度θ的轴设定为旋转轴,对通过所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被所述折叠式反射镜偏转而产生的以所述整形后的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倾斜进行校正,其中,所述角度θ被设定成使由光扫描单元反射光束而产生的座标的旋转角度相对于由折叠式反射镜反射光束而产生的座标的旋转角度δ为-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射入所述光扫描单元的光束宽于所述光扫描单元的单一反射面扫描方向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装置还包括:成像光学***,使通过所述光扫描单元扫描的光束成像在扫描对象物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光学***至少包括塑料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光学***包含成像透镜和防尘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光学***至少包括复曲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转前光学***至少包括柱面透镜。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扫描装置;
扫描对象物,通过由所述光扫描装置扫描的光束形成静电潜像;以及
显影单元,对形成在所述扫描对象物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其中,所述光扫描装置包括:
偏转前光学***,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整形为规定的截面形状,并将构成所述偏转前光学***的各光学部件配置为与主扫描平面平行;
光扫描单元,通过排列在旋转方向上的多个反射面偏转入射光束,并在扫描对象物上进行扫描;以及
折叠式反射镜,通过反射面偏转由所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并引导至所述光扫描单元的反射面,且自身的反射面至少相对于所述主扫描平面的法线倾斜,
所述光扫描单元通过将相对于所述主扫描平面的法线倾斜角度θ的轴设定为旋转轴,对通过所述偏转前光学***整形后的光束被所述折叠式反射镜偏转而产生的以所述整形后的光束的光轴为中心的旋转倾斜进行校正,其中,所述角度θ被设定成使由光扫描单元反射光束而产生的座标的旋转角度相对于由折叠式反射镜反射光束而产生的座标的旋转角度δ为-δ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射入所述光扫描单元的光束宽于所述光扫描单元的单一反射面扫描方向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装置还包括:成像光学***,使通过所述光扫描单元扫描的光束成像在扫描对象物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光学***包括塑料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光学***包含成像透镜和防尘玻璃。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光学***包含复曲面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转前光学***至少包括柱面透镜。
CN2008102105290A 2007-08-30 2008-08-25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6914507P 2007-08-30 2007-08-30
US60/969,145 2007-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567A CN101377567A (zh) 2009-03-04
CN101377567B true CN101377567B (zh) 2011-06-15

Family

ID=40407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052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567B (zh) 2007-08-30 2008-08-25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59338A1 (zh)
CN (1) CN1013775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2435B1 (en) * 2017-02-13 2018-04-10 Xerox Corporation Carriage module design to minimize CVT to platen transition disturbance
KR102617540B1 (ko) * 2018-09-14 2023-12-26 에스엘 주식회사 조명 장치
CN110877456B (zh) * 2019-12-10 2023-08-08 杭州德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旋转扫描平面成像装置及方法
JP7224528B2 (ja) * 2020-03-13 2023-0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CN111540306B (zh) * 2020-04-23 2022-03-25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14666B (zh) * 1994-05-31 1997-09-01 Ibm
JP4139359B2 (ja) * 2004-06-18 2008-08-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走査結像光学系・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7567A (zh) 2009-03-04
US20090059338A1 (en)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3795B2 (ja) 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448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77567B (zh)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329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4657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08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748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3879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93886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7815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6735A (ja) 光走査装置
US7760409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3462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749A (ja)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レンズ
JP2000028944A (ja) 光学装置
JP2005049509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57046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49506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864391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11667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tical beam scanning method
JP201803186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17784401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15943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10347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28013A (ja) 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