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8218B -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8218B
CN101358218B CN2008101414189A CN200810141418A CN101358218B CN 101358218 B CN101358218 B CN 101358218B CN 2008101414189 A CN2008101414189 A CN 2008101414189A CN 200810141418 A CN200810141418 A CN 200810141418A CN 101358218 B CN101358218 B CN 1013582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xylose
butanols
propanone
cogeneration
stal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14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8218A (zh
Inventor
王建设
王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Dayang Grease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建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建设 filed Critical 王建设
Priority to CN2008101414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58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58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8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8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82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秸秆经酸水解后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渣经酶解、发酵、精馏制备丙酮、丁醇和乙醇,木糖分解液用于制备木糖;本发明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实现了纤维素秸秆类物质利用的最大化,不但充分地利用秸杆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同时也为丙酮、丁醇的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和方法,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杆是阳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大宗的可再生资源,仅我国每年就收获大约8亿吨,除一小部分用作饲料外,其余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掉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开发了利用秸秆生产木糖、木糖醇的技术,为秸秆的重新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是在利用秸秆生产木糖、木糖醇的技术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秸秆经过酸水解、过滤后的液态部分用于生产木糖,但是过滤后的木糖渣则没有被充分地利用,有部分被用于制备乙醇,但并没有实现秸秆利用的最大化,还是存在一定资源上的浪费。
丙酮和丁醇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塑料、树脂、油漆、医药和国防工业。丙酮可作为油漆、电影胶片、塑料、石油精炼脱蜡、植物油萃取、制药的溶剂和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原料。丁醇除可用作溶剂外还是一种潜在的大综动力燃料,它的燃烧值和汽油相当,是汽车用油的替代品。现有的丙酮、丁醇生产工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石化合成法,另一种是生物发酵法。石化合成丙酮、丁醇的方法原料采用的是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随着石油的减少石化合成法也将告终。生物发酵法生采用的原料为玉米,不但成本太高,同时也给饲料行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利用玉米生产丙酮、丁醇是直接把玉米筛选、破碎、提胚、糊化、连消蒸煮等前期处理,再发酵、蒸馏生产丙酮和丁醇。这样利用玉米发酵生产丙酮和丁醇的方法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秸秆粉碎用热水浸泡后加入稀酸进行水解,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水解液经蒸发、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生产木糖,向木糖渣中加入35~60℃的热水,木糖渣与热水的重量比为1:3~6,加入碱性物质调PH值为4~7,再分批加入纤维素酶,每克木糖渣加入200~600ncu纤维素酶,然后在40~55℃下连续酶解60~120小时;酶解完毕膜分离过滤分为分解液和滤渣,滤渣返回继续酶解;向分离液中加入氮源类物质,调整分离液中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6%,然后在120~150℃下进行蒸煮杀菌30~45分钟,冷却至35~41℃后送入发酵罐,接种菌种,在34~39℃下厌氧发酵36~72小时;发酵液进行精馏分出丙酮、丁醇和乙醇。
所述秸秆粉碎后用60~90℃热水浸泡1~3小时。
所述稀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6%的稀硫酸或稀盐酸,稀酸的加入量为秸秆重量的5~8倍。
所述水解时温度为100~130℃,水解时压力为0.1~0.3MPa,水解时间为3~8小时。
所述菌种为丙酮丁醇梭菌、丙酮丁酸杆菌、糖丁酸梭菌或巴氏芽孢梭菌。
所述氮源类物质为硫酸铵、硫酸氢铵、氯化铵、豆粕、棉籽粕、花生粕、玉米或菜籽粕,氮源类物质的加入量为分解液重量的1~5%。
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钾或氢氧化钾。
所述精馏工序前先进行粗馏。
所述酶解时使用酶解发生器。
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向日葵秸秆、稻草、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或棉籽壳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是秸秆类物质,秸秆类物质主要是由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三种成分组成,半纤维素物质主要组成成分是木聚糖,半纤维素物质不易被纤维素酶水解,而纤维素主要组成成分是己聚糖,纤维素又不易被稀酸水解。为了充分地利用纤维素秸秆类物质,本发明先用热水浸泡秸秆,去掉原料中的果胶和单宁等妨碍水解的物质,然后利用稀酸使半纤维素水解转化为戊糖,戊糖是生产木糖、木糖醇或糠醛的很好的原料;而在同等条件下半纤维素酸水解速度是纤维素酸水解速度的100倍,不易被酸水解的纤维素则用少量的纤维素酶水解生成单糖—葡萄糖,这样不但降低了纤维素酶的用量,也大大提高了纤维素的利用率,葡萄糖中加入菌种发酵获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精馏将混合物分离。本发明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实现了纤维素秸秆类物质利用的最大化,不但充分地利用秸杆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其经济价值,同时也为丙酮、丁醇的生产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和方法,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玉米芯粉碎后用90℃热水浸泡1小时,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的稀硫酸进行水解,稀硫酸加入量为玉米芯重量的8倍,水解时温度为100℃,水解时压力为0.1MPa,水解时间为8小时,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水解液经蒸发、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生产木糖;向木糖渣中加入35℃的热水,木糖渣与热水的重量比为1:6,加入氢氧化钙调PH值为4,再分批加入纤维素酶,每克木糖渣加入200ncu纤维素酶,然后送入酶解发生器在40℃下连续酶解120小时;酶解完毕膜分离过滤分为分解液和滤渣,滤渣返回继续酶解;向分离液中加入硫酸铵,硫酸铵的加入量为分解液重量的1%,浓缩调整分离液中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然后在120℃下进行蒸煮杀菌45分钟,冷却至35℃后送入发酵罐,接种丙酮丁醇梭菌菌种,在34℃下厌氧发酵72小时;发酵液先进行粗馏再进行精馏分出丙酮、丁醇和乙醇,丙酮、丁醇、乙醇的质量比为27:62.2:10.1。
实施例2: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高粱秸秆混合粉碎后用80℃热水浸泡2小时,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的稀盐酸进行水解,稀盐酸加入量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高粱秸秆总重量的7倍,水解时温度为120℃,水解时压力为0.2MPa,水解时间为5小时,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水解液经蒸发、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生产木糖;向木糖渣中加入45℃的热水,木糖渣与热水的重量比为1:5.5,加入碳酸钙调PH值为5,再分批加入纤维素酶,每克木糖渣加入400ncu纤维素酶,然后送入酶解发生器在50℃下连续酶解90小时;酶解完毕膜分离过滤分为分解液和滤渣,滤渣返回继续酶解;向分离液中加入硫酸氢铵,硫酸氢铵的加入量为分解液重量的3%,浓缩调整分离液中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然后在140℃下进行蒸煮杀菌40分钟,冷却至38℃后送入发酵罐,接种糖丁酸梭菌菌种,在37℃下厌氧发酵50小时;发酵液先进行粗馏再进行精馏分出丙酮、丁醇和乙醇,丙酮、丁醇、乙醇的质量比为28:61:10.1。
实施例3:将花生壳和棉籽壳混合粉碎后用60℃热水浸泡3小时,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的稀硫酸进行水解,稀硫酸加入量为花生壳和棉籽壳总重量的5倍,水解时温度为130℃,水解时压力为0.3MPa,水解时间为3小时,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水解液经蒸发、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生产木糖;向木糖渣中加入60℃的热水,木糖渣与热水的重量比为1:3,加入氢氧化钠调PH值为7,再分批加入纤维素酶,每克木糖渣加入500ncu纤维素酶,然后送入酶解发生器在55℃下连续酶解60小时;酶解完毕膜分离过滤分为分解液和滤渣,滤渣返回继续酶解;向分离液中加入玉米,玉米的加入量为分解液重量的2%,加水调整分离液中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然后在150℃下进行蒸煮杀菌30分钟,冷却至41℃后送入发酵罐,接种丙酮丁醇梭菌菌种,在39℃下厌氧发酵36小时;发酵液先进行粗馏再进行精馏分出丙酮、丁醇和乙醇,丙酮、丁醇、乙醇的质量比为27.4:62:10.1。
实施例4:将甘蔗渣和稻草混合粉碎后用70℃热水浸泡2.5小时,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稀盐酸进行水解,稀盐酸加入量为甘蔗渣和稻草总重量的6倍,水解时温度为110℃,水解时压力为0.15MPa,水解时间为6小时,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水解液经蒸发、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生产木糖;向木糖渣中加入50℃的热水,木糖渣与热水的重量比为1:4,加入碳酸钠调PH值为6,再分批加入纤维素酶,每克木糖渣加入600ncu纤维素酶,然后送入酶解发生器在45℃下连续酶解100小时;酶解完毕膜分离过滤分为分解液和滤渣,滤渣返回继续酶解;向分离液中加入豆粕,豆粕的加入量为分解液重量的5%,调整分离液中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然后在130℃下进行蒸煮杀菌35分钟,冷却至40℃后送入发酵罐,接种巴氏芽孢梭菌菌种,在38℃下厌氧发酵60小时;发酵液先进行粗馏再进行精馏分出丙酮、丁醇和乙醇,丙酮、丁醇、乙醇的质量比为28.2:61:10。
以上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非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依然可以对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秸秆粉碎,用热水浸泡后加入稀酸进行水解,过滤分为木糖水解液和木糖渣,木糖水解液经蒸发、脱色、过滤、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生产木糖,其特征在于:向木糖渣中加入35~60℃的热水,木糖渣与热水的重量比为1∶3~6,加入碱性物质调PH值为4~7,再分批加入纤维素酶,每克木糖渣加入200~600ncu纤维素酶,然后在40~55℃下连续酶解60~120小时;酶解完毕,膜分离过滤分为分解液和滤渣,滤渣返回继续酶解;向分离液中加入氮源类物质,调整分离液中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6%,然后在120~150℃下进行蒸煮杀菌30~45分钟,冷却至35~41℃后送入发酵罐,接种菌种,在34~39℃下厌氧发酵36~72小时;发酵液进行精馏分出丙酮、丁醇和乙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碎后用60~90℃热水浸泡1~3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3~6%的稀硫酸或稀盐酸,稀酸的加入量为秸秆重量的5~8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时温度为100~130℃,水解时压力为0.1~0.3MPa,水解时间为3~8小时。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为丙酮丁醇梭菌、丙酮丁酸杆菌、糖丁酸梭菌或巴氏芽孢梭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类物质为硫酸铵、硫酸氢铵、氯化铵、豆粕、棉籽粕、 花生粕、玉米或菜籽粕,氮源类物质的加入量为分解液重量的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钾或氢氧化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工序前先进行粗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时使用酶解发生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高粱秸秆、向日葵秸秆、稻草、玉米芯、甘蔗渣、花生壳或棉籽壳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08101414189A 2008-09-22 2008-09-22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8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14189A CN101358218B (zh) 2008-09-22 2008-09-22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14189A CN101358218B (zh) 2008-09-22 2008-09-22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8218A CN101358218A (zh) 2009-02-04
CN101358218B true CN101358218B (zh) 2011-04-20

Family

ID=4033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141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8218B (zh) 2008-09-22 2008-09-22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582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2700B (zh) * 2009-03-05 2012-07-04 王建设 一种秸秆类物质或农林废弃物精深加工的方法
CN101942382B (zh) * 2009-07-06 2014-01-1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秸秆稀酸水解五碳糖发酵丁醇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97625B (zh) * 2009-07-23 2012-08-2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低能耗木质原料制取燃料乙醇的方法
CN101928733B (zh) * 2009-11-05 2012-08-29 王建设 一种秸秆类物质或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100375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秸秆半纤维素制备生物基产品及其组分全利用的方法
CN102260230B (zh) * 2011-05-17 2013-06-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利用生物质两步水解制取糠醛的方法
CN102876736B (zh) * 2012-07-25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以秸秆为原料发酵生产丙酮、乙醇、丁醇的方法
DE102012112898A1 (de) * 2012-12-21 2014-06-26 Verbio Vereinigte Bioenergie Ag Verfahren und Anlage zur Herstellung von Biogas aus lignocellulosehaltiger Biomasse
CN103320548A (zh) * 2013-06-24 2013-09-25 稼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低聚木糖和纤维素的方法
CN103757072A (zh) * 2014-01-10 2014-04-30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从水稻秸秆中制备木聚糖和低聚木糖的方法
CN104178528A (zh) * 2014-09-18 2014-12-03 苏州新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秸秆制作酒精的方法
CN104357490A (zh) * 2014-10-27 2015-02-18 梁利和 一种纤维素糖化醪添加废糖蜜生产酒精的方法
CN104774877B (zh) * 2015-04-10 2017-12-29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联产乙醇、丙酮和丁醇的方法
CN107058405A (zh) * 2017-06-27 2017-08-18 合肥市老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环保生物乙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2627B (zh) * 2017-08-16 2020-01-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羧酸平台的水稻秸秆分相生物转化丁醇的方法
CN108265085A (zh) * 2017-12-29 2018-07-10 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联产丁醇、丙酮的方法
CN110714033B (zh) * 2019-10-23 2023-03-21 河南大学 一种以秸秆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abe的方法
CN114262352A (zh) * 2021-12-30 2022-04-01 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精制木糖及可发酵糖的***和方法
CN114276885B (zh) * 2022-01-05 2024-05-17 江西海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鲜罗汉果制备乙醇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068A (zh) * 2000-06-02 2001-12-19 唐山市冀东溶剂厂 一种利用木糖渣生产酒精的方法
CN1629321A (zh) * 2003-12-18 2005-06-2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利用秸秆植物提取制乙醇用葡萄糖和/或木糖的方法
CN101143881A (zh) * 2007-10-11 2008-03-19 孔延华 一种同时提取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并回收酚酸类物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068A (zh) * 2000-06-02 2001-12-19 唐山市冀东溶剂厂 一种利用木糖渣生产酒精的方法
CN1629321A (zh) * 2003-12-18 2005-06-2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利用秸秆植物提取制乙醇用葡萄糖和/或木糖的方法
CN101143881A (zh) * 2007-10-11 2008-03-19 孔延华 一种同时提取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并回收酚酸类物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曲音波.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化学进展》.2007,第19卷(第7/8期),1098-110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8218A (zh)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8218B (zh) 一种利用秸秆生产木糖联产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方法
CN101492700B (zh) 一种秸秆类物质或农林废弃物精深加工的方法
CN101358214B (zh) 利用秸秆生产糠醛耦合联产丙酮和丁醇的方法
Ayodele et al. An overview of integration 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bioethanol production from first-and second-generation sugar-based feedstocks
Sindhu et al. Water hyacinth a potential source for value addition: an overview
CN101928733B (zh) 一种秸秆类物质或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14349B (zh) 一种由竹材纤维制备燃料乙醇的方法
CN101182551B (zh) 碱法预处理植物纤维生产燃料酒精的方法
CN102363795A (zh) 利用木质纤维素联产乳酸和乙醇的方法
CN101608192B (zh) 一种利用玉米芯生产丁二酸的方法
CN101225408A (zh) 一种由木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和2,3-丁二醇的方法
CN105779512B (zh) 一种木质纤维废弃物混合水解制取燃料乙醇的方法
CN104341535B (zh) 一种浒苔高值化提取方法
CN103898167A (zh) 一种生产乙醇的方法
CN101736630B (zh) 一种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预处理方法
CN101845349B (zh) 人工湿地植物生物质资源的应用
CN102511650B (zh) 一种利用菊芋糟渣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方法
CN103509828A (zh) 一种以木薯渣为原料协同糖化发酵制备乙醇的方法
CN103571888A (zh) 一种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2071236A (zh) 木薯渣制备还原糖和低聚糖的一种方法
Wang et al. Sugar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and Its Opportunities in China
CN103740768A (zh) 一种木质纤维素材料的全资源化生物利用工艺
CN112746088B (zh) 一种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发酵联产木糖醇和燃料乙醇的方法
CN109593793B (zh) 利用玉米皮作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方法
CN113881714A (zh) 一种基于生物工程技术的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的生物炼制的综合利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NGZHOU OCEAN OIL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JIANSHE

Effective date: 201208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50000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TO: 450044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08

Address after: Welfare road 450044 Henan province Huiji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No. 1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Dayang Grease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CBD new business district, Zheng Dong New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province new mango building 1007

Patentee before: Wang Jiansh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