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379A -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 Google Patents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379A
CN101316379A CNA200710105889XA CN200710105889A CN101316379A CN 101316379 A CN101316379 A CN 101316379A CN A200710105889X A CNA200710105889X A CN A200710105889XA CN 200710105889 A CN200710105889 A CN 200710105889A CN 101316379 A CN101316379 A CN 101316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dia gateway
coding mode
compression coding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58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379B (zh
Inventor
罗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07101058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16379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08/070249 priority patent/WO2008098501A1/zh
Priority to RU2009132931/08A priority patent/RU2431239C2/ru
Priority to EP18207930.1A priority patent/EP3512226B1/en
Priority to EP08706625.4A priority patent/EP2107818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316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379A/zh
Priority to US12/533,583 priority patent/US8401029B2/en
Priority to US13/777,618 priority patent/US2013017694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用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主要包括:基站控制设备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进行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的处理,获得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将所述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并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传递给所述媒体网关。因此,本发明可实现全路径或部分路径的免码变换操作,以提高语音质量,节省设备成本。采用压缩编码传输,可降低传输消耗,提高传输利用率,降低传输成本。

Description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A接口IP化的实现技术。
背景技术
GSM(全球移动通信***)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GSM***中,BTS(基站)和BSC(其站控制器)统称为基站子***BSS。BTC和BSC之间接口称为Abis接口,BSS和MSC(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接口称为A接口。
目前,如图2所示,Abis接口和A接口都采用TDM(时分复用)传输技术,所述的Abis接口采用TRAU(速率适配单元)协议帧来传输GSM语音和数据报文,每个TRAU通道占有16K带宽,采用的语音编码格式为HR(半速率)、FR(全速率)或EFR(增强全速率)语音编码方式;所述的A接口则采用G.711方式传输语音和数据报文。
在GSM***的核心网侧,采用了承载控制分离的传输方式,在该方式下:所有的信令控制部分均由MSC SERVER(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即MSC负责处理,所有的承载部分由MGW(媒体网关)负责处理。MGW之间的核心网采用IP传输方式,提高传输效率,节省带宽。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BSC需要完成无线侧的HR、FR或EFR的压缩编码到G.711的非压缩编码的转换处理,既降低了语音质量,又浪费了TC(码交换器)资源;
2、A接口采用G.711编码,每路呼叫需要占有64Kbps的带宽,造成BSS(基站子***)到核心网的传输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以提高GSM***等第二代移动通信***中语音传输的质量,并可以节省TC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用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包括:
基站控制设备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获得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将所述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并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传递给所述媒体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A接口IP化的***,用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包括:
基站控制设备,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获得压缩语音编码静荷,并将所述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后发送;
媒体网关,用于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获取基站控制设备发送来的封装于IP包中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并继续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控制设备,包括:
TRAU终结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获得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数据封装单元,用于将TRAU终结单元处理获得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
第一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封装单元封装后的所述IP包发送给媒体网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过A接口传输来的IP包,所述的IP包承载着经过去除TRAU封装后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IP包中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转换为接收端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后承载于IP包中;
第二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编码转换单元转换处理后的IP包。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其可以避免在GSM等无线通信***中的无线侧和核心网进行编解码的转换,从而可以实现全路径或部分路径的TRFO(免码变换操作),以提高语音质量,节省设备成本。进一步地,还可以降低传输消耗,提高传输利用率,降低传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GSM***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GSM***中的A接口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接口IP化后的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2G到2G的呼叫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Nb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2G与3G互通的组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Nb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Nb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装置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A接口IP化后组网结构如图3所示,在A接口采用IP传输技术,而不再采用TDM传输技术。
本发明实施中,提供了在第二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具体可以为:首先在BSC(基站控制器)等基站控制设备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进行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的处理(即TRAU终结处理),获得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之后,将所述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并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传递给所述媒体网关,以通过所述媒体网关继续进行业务传输处理。
在上述去除TRAU封装的实现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其中的特定比特位获得当前帧的压缩语音编码方式;之后,便可以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对FR编码方式,20ms的FR语音正好是260个Bit,D1-D260就是最终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对EFR编码方式,需要将260Bit中用于CRC校验的非EFR语音编码数据去除,以得到最终的20msEFR语音对应的244Bit数据,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媒体网关接收到所述通过IP包传送来的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即压缩编码后的静荷数据)后,还可以执行以下两种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1)判断所述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与该数据的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是否相同;
(2)判断所述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封装方式与该数据的接收端侧采用的封装方式是否相同;
在上述判断处理过程中,若判断结果相同,则直接将所述数据传送给该数据的接收端侧的媒体网关,否则,将所述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封装方式中的判断为不同的至少一项转换为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后传送给接收端侧的媒体网关。
为使得媒体网关能够识别确定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则相应的处理过程可以为:首先由基站控制设备将收到的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传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之后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发送给媒体网关,从而使得媒体网关获知相应的压缩编码方式。
再者,为使得媒体网关和基站控制设备可以获知接收数据的承载信息,还可以由基站控制设备将发送的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再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的承载信息发送给媒体网关;以及,可以由媒体网关将发送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并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的承载信息发送给基站控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传输过程包括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中的业务传输过程,以及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之间的业务传输过程,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中,主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和被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之间不采用用户平面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即在媒体网关上不进行用户平面封装操作;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若主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和被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之间采用单速率编码,则两媒体网关之间不采用用户平面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即在媒体网关上不进行用户平面封装操作,若采用多速率编码,则采用用户平面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即在媒体网关上需要进行相应的用户平面封装操作。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采用RTP(实时传输协议)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说明。
以Abis口为TDM(时分复用)接口为例,在BSC上,仅完成TDM承载到IP承载的转换,实现TRAU的终结,即实现去除TRAU封装处理,而不进行编码转换。即在BSC到MGW之间传输的是经GSM压缩编码后的数据,相应的压缩编码方式可以为HR编码、FR编码、EFR编码或AMR(自适应速率)编码等等。
如图3所示,在BSC中,将GSM压缩编码语音静荷封装为RTP(实时传输协议)报文后发送给MGW,且在BSC中无需再保留设置TC。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现如图4所示,其中,TRAU终结于BSC,在BSC与MGW之间采用基于IP的封装方式进行待传输业务的封装传递,例如,将所述待传输业务(如压缩编码后的语音业务等)封装于IP报文中,或者,封装于基于IP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报文中,或者,封装于基于IP的RTP报文中,等等;相应的TC则不再设置于BSC中,而选择设置于MGW中。
这样,若主叫用户侧与被叫用户侧采用的Codec(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一致,则可以实现整个传输过程的TRFO(免码变换操作),即实现整个通话路径免TC;若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侧采用的Codec不一致,则只需在一侧的MGW上***TC,以进行相应的编解码转换处理即可,例如,在被叫用户侧的MGW上***TC,若发现主叫用户侧与被叫用户侧的Codec不一致,则通过相应的TC执行相应的压缩编码方式的转换处理,以保证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正常通信。
由于BSC与MGW之间的用户面A接口采用压缩编码方式来传输语音业务,而且IP传输可以实现统计复用,因此,可以有效节省传输带宽。
而且,由于不再为每路呼叫设置相应的TC,使得当主备叫侧的编码一致时,可以实现TRFO,从而提高语音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实现TRAU终结于BSC、TC终结于MGW,还提供了A接口、Nb接口、Mc接口的详细实现方案,下面将逐一进行说明。
(一)A接口语音协议栈
无论Abis接口为基于IP或TDM,BSC中的TRAU均会统一将Abis接口的语音报文封装如图5所示的格式,即不带UP(用户平面)的RTP封装格式,由下层至上层依次为:MAC(媒体接入控制)或PPP(点对点协议)协议层、IP层、UDP层、RTP层及Payload(承载)层,其中,
对于FE(快速以太网)或GE(千兆以太网)接口,相应的底层为MAC层;对于POS(PPP OVER SDH,基于同步数字序列的点对点协议)和IPOVER E1(基于E1的IP)接口,相应的底层为PPP层;
相应的最上层的Payload层,对于EFR、FR或HR编码方式,承载的是语音报文的静荷,其具体字节序封装格式可以采用在ETSI ts_101318(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dandards Institute简称ETSI)标准定义的封装方式;对于AMR编码方式,则由于其为变数率语音编码,具有带内语音速率调整过程,故相应的Payload层采用IETF RFC3267(IETF RFC,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Request ForComments,即互连网工程任务组要求注解)标准中定义的封装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与TRAU保持一致,具体可以设置语音业务的打包时间统一为20ms。
以GSM***为例,其常用的编码方式包括EFR、FR、HR或AMR,等等。其中,EFR和FR的Clock rate(时钟速率)均为8000Hz,FR的PT(承载类型,Payload Type)为静态的3,EFR的PT为动态(96-127)。
在FR编码方式下,由于采用静态PT,故相应处理比较简单。
在EFR编码方式下,即对于A接口的EFR编码的PT,则需要扩展BSSAP(基站***应用部分)信令,由MSC Server与BSC之间协商BSC和MGW之间的EFR的PT;或者,由在MSC Server上预先配置相应的PT,之后通过BSSAP消息和Mc消息下发给BSC和MGW;或者,也可以在BSC和MGW上通过配置决定相应的PT(取值范围为96-127),且两侧保持一致即可。
对于HR等其他编码方式,则可以对照上述PT确定方式实现,例如,与EFR保持一致,采用动态PT,故不一一说明。
不同编码方式及数据业务对应的各PT值的定义具体可以为如下各值:
FR:3;
EFR:96-127;
HR:96-127;
AMR:96-127;
DATA(数据业务):96-127;
RED(冗余):96-127;
其中,EFR、HR、AMR或数据业务,其数据冗余均为动态PT,具体取值由MSC Server统一下发给MGW和BSC。
相应的PTIME(打包时间):20ms。
DTX(不连续发送):BSS和MGW都需要支持。
(二)Mc接口的实现
MSC Server通过Mc接口向MGW提供A接口的承载信息。
具体可以为:BSC通过扩展BSSMAP消息将自身的如IP地址、端口号等承载信息上报给MSC Server,并由MSC Server将所述BSC的承载信息,以及Codec协商的结果,下发给MGW;同时,MSC Server还接收MGW发来的MGW的承载信息,并将MGW的承载信息下发给BSC。
对于不同编码方式,MSC Server下发的承载信息的SDP(会话描述协议)消息的定义如下:
(1)FR编码
c=IN IP4 10.10.10.1;
m=audio 49120 RTP/AVP3;
a=ptime:20;
其中,c是指连接信息(connection information),m是指媒体名和传输地址(media name and transport address),a=ptime是指打包时间(packet time)。
(2)EFR编码
c=IN IP4 10.10.10.1;
m=audio 49120 RTP/AVP 98;
a=rtpmap:98 GSM-EFR/8000;
a=ptime:20;
其中,a=rtpmap是指媒体属性(media attribute lines),即编码名。
(3)HR编码
c=IN IP4 10.10.10.1;
m=audio 49120 RTP/AVP 98;
a=rtpmap:98 GSM-HR/8000;
a=ptime:20;
(4)AMR编码
RFC3267中有详细的定义。
c=IN IP4 10.10.10.1;
m=audio 49120 RTP/AVP 97;
a=rtpmap:97 AMR/8000/1;
a=fmtp:97 mode-set=0,2,5,7;
a=maxptime:20;
(5)数据业务
c=IN IP4 10.10.10.1;
m=DATA 49120 RTP/AVP 97;
SERVER保证以上各种PT,互不相同。
(三)Nb接口的实现
Nb接口是采用IPBCP(IP承载控制协议)协商相应的PT。
为了实现TRFO,在Nb接口采用的处理尽量与A接口保持一致,其中:对于2G到2G的呼叫,无论是单速率编码还是多速率编码,均采用无UP的封装方式;对于2G到3G的呼叫,则若是单数率编码,则采用与A接口一致的封装方式,若2G和3G均采用AMR编码,则采用带UP的封装方式。
(1)单速率编解码情况下的呼叫过程
对于2G到2G的呼叫,相应的局间和局内呼叫的过程如图6所示,在图6中,BSC1到BSC2的呼叫是局内呼叫,BSC1到BSC3为局间呼叫。无论是局间还是局内呼叫,对于单速率编解码(HR/FR/EFR)均不采用UP封装方式,而直接采用RTP报文直接封装语音报文的方式。
相应的,单速率编码静荷封装方式如图7所示,由下层至上层依次为:MAC或PPP协议层、IP层、UDP层、RTP层及Payload层,其中,Payload层具体可以为HR、FR或EFR编码方式下的数据。
(2)多速率编解码情况
对于2G和3G互通的呼叫的组网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也包括BSC1到BSC2之间的2G到2G的呼叫,在采用AMR编解码时,相应的封装格式采用如图9所示的RFC3267标准规定的封装方式,而不采用UP封装格式。
对于2G到3G的呼叫,  即图8中的BSC1与RNC1之间,以及RNC2与BSC2之间的呼叫即为从2G与3G之间的呼叫,在采用AMR编解码情况下,相应的UP封装方式如图10所示,与图9不同的是,图10中的AMR Payload是AMR的静荷。其中,在2G中的用户为主叫时,靠近2G侧的Nb接口的UP方向为CN/Outgoing(核心网出方向),在2G中的用户为被叫时,靠近2G侧的Nb接口的UP方向为CN/Incoming(核心网入方向);即2G侧的MGW需要完成AMR不带UP封装方式(A接口)到AMR带UP封装方式的转换。
在A接口IP化后,若局间Nb接口采用带UP的AMR方式,则在Nb接口采用IPBCP协商Nb接口的承载信息如下:
c=IN IP4 1 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96;
a=ptime:20;
a=rtpmap:96 VND.3GPP.IUFP/16000;
在A接口IP化后,若Nb接口不采用带UP的AMR方式时,则根据编码方式及数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分别可以但不限于对IPBCP协商做如下扩展:
(1)对于2G到2G的呼叫,若局间Nb接口采用不带UP的RFC3267方式下的AMR,IPBCP协商的承载信息为: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96;
a=ptime:20;
a=rtpmap:96 AMR/8000/1;
(2)若局间采用FR编码,其PT为静态PT,IPBCP协商的承载信息为: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3;
a=ptime:20;
(3)若局间采用EFR编码,则为动态PT,IPBCP协商的承载信息为: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97;
a=ptime:20;
a=rtpmap:96 GSM-EFR/8000;
(4)若局间采用HR编码,则为动态PT,IPBCP协商的承载信息为: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97;
a=ptime:20;
a=rtpmap:96 GSM-HR/8000;
(5)对于局间的5ms带UP的数据业务,IPBCP协商的承载信息为: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96;
a=ptime:5;
a=rtpmap:96 VND.3GPP.IUFP/16000;
(6)对于局间20ms的G.711的数据业务,IPBCP协商的承载信息为: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0;
a=ptime:20;
或者:
c=IN IP4 192.168.153.21;
m=audio 764 RTP/AVP 8;
a=ptime:20。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SDP信息中具体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仅为具体举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化。RTP的负荷类型PT信息,若为96~127之间的动态PT,也同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中,Nb接口数据封装格式具体可以为:对于由2G到2G的数据业务,采用20ms打包,并采用RFC2198标准的方式进行冗余;对于由2G到3G的数据业务,则采用5ms G.711带UP的封装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接口IP化的***,以用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1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基站控制设备和媒体网关,其中:
(一)基站控制设备,如BSC等,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进行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的处理,获得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将所述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所述的基站控制设备还可以用于将在用户面发送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并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承载信息发送给媒体网关;同时,基站控制设备还可以接收媒体网关通过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送来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承载信息。
参照图11所示,该基站控制设备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单元:
(1)TRAU终结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进行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的处理,获得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2)数据封装单元,用于对所述TRAU终结单元处理获得的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并继续传递给第一数据传输单元;
(3)第一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封装单元封装后所述的IP包发送给媒体网关。
可选地,该基站控制设备还包括压缩编码方式发送单元、第一承载信息接收单元和第一承载信息发送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其中,
压缩编码方式发送单元,用于将在用户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第一承载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媒体网关通过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传送来的媒体网关发送的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
第一承载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在用户面发送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二)媒体网关,如MGW等,用于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获取IP包,并继续传输所述IP包,所述的IP包中承载着经过去除TRAU封装的处理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所述的媒体网关还可以与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信,以便于从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获取其从基站控制设备接收到的压缩编码方式信息,以便于获知相应的压缩编码方式,以及,将本地发送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以便于通过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的承载信息发送给基站控制设备,即将媒体网关为此呼叫在无线侧端点上分配的承载信息上报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再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下发给基站控制设备,以使得媒体网关与基站控制设备均可以获得对端的承载信息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和媒体网关之间的承载建立;
参照图11所示,该媒体网关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单元:
(1)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过A接口传输来的承载于IP包中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2)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IP包中的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转换为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后承载于IP包中,即在媒体网关的两侧之间执行相应的转换处理;
(3)第二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编码转换单元转换处理后的IP包发送给该数据的接收端所在的媒体网关。
可选地,所述的媒体网关还可以包括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IP包中的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与该数据的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直接将所述IP包传送给数据传输单元,否则,将所述IP包传送给转换处理单元;即媒体网关可以在其两侧之间选择对相应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封装方式中的至少一项进行判断,以便于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应的转换处理;
可选地,所述的媒体网关还可以包括压缩编码方式接收单元、第二承载信息发送单元和第二承载信息接收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其中,
压缩编码方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来的基站控制设备在用户平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并提供给所述压缩编码方式确定单元;
第二承载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媒体网关发送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以便于通过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的承载信息发送基站控制设备;
第二承载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来的基站控制设备在用户平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并提供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可选地,所述的媒体网关还可以还包括承载信息协商单元,用于与对端媒体网关之间协商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承载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A接口IP化后,采用的将TC上移到MGW中,将TRAU在BSC终结的实现方案,同时,还给出了A接口、Mc接口、Nb接口的具体实现方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可以避免在GSM***中的无线侧和核心网进行编解码的转换,从而实现了全路径或部分路径的TRFO,以提高语音质量,节省设备成本;进一步地,还可以降低传输消耗,提高传输利用率,降低传输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第二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控制设备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获得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将所述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并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传递给所述媒体网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媒体网关接收到所述通过IP包传送来的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媒体网关确定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并判断该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与该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的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直接将所述数据传送给该数据的接收端侧的媒体网关,否则,将所述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转换为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后传送给接收端侧的媒体网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媒体网关确定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的步骤包括:
基站控制设备将收到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传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并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发送给媒体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设备还将数据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并由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数据的承载信息发送给媒体网关;和/或,所述基站控制设备还接收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送来的媒体网关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的数据的承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中,主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和被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之间不采用用户平面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
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中,若主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和被叫用户侧的媒体网关之间采用单速率编码,则不采用用户平面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若采用多速率编码,则采用用户平面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TP封装方式进行业务的传输。
7、一种第二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A接口IP化的***,用于实现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的IP化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控制设备,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去除速率适配单元TRAU封装,获得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并将所述经过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后发送;
媒体网关,用于通过基站控制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A接口获取基站控制设备发送来的封装于IP包中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并继续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网关具体包括:
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与该数据的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直接将所述IP包传送给数据传输单元,否则,将所述IP包传送给编码转换单元;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IP包发送给该数据的接收端所在的媒体网关;
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IP包中的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转换为接收端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后承载于IP包中传送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媒体网关还与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连接,且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基站控制设备发送来的其在用户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后发送给媒体网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站控制设备还包括承载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在用户面发送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以通过所述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数据的承载信息发送给媒体网关。
11、一种基站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TRAU终结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无线侧数据去除TRAU封装,获得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数据封装单元,用于将TRAU终结单元处理获得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于IP包中;
第一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封装单元封装后的所述IP包发送给媒体网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压缩编码方式发送单元、第一承载信息发送单元和第一承载信息接收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其中,
压缩编码方式发送单元,用于将在用户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第一承载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在用户面发送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第一承载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送来的媒体网关采用发送数据所采用的承载信息。
13、一种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过A接口传输来的IP包,所述的IP包承载着经过去除TRAU封装后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
转换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IP包中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转换为接收端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后承载于IP包中;
第二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编码转换单元转换处理后的IP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IP包中的压缩语音编码静荷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与该数据的接收端侧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和/或封装方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直接将所述IP包传送给数据传输单元,否则,将所述IP包传送给转换处理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包括压缩编码方式接收单元、第二承载信息接收单元和第二承载信息发送单元中的至少一项,其中,
压缩编码方式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来的基站控制设备在用户平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压缩编码方式,并提供给所述压缩编码方式确定单元;
第二承载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来的基站控制设备在用户平面发送的数据采用的承载信息,并提供给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第二承载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本地数据传输采用的承载信息发送给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信息协商单元,用于与对端媒体网关之间协商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承载信息。
CN200710105889XA 2007-02-02 2007-06-01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Active CN101316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889XA CN101316379B (zh) 2007-06-01 2007-06-01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RU2009132931/08A RU2431239C2 (ru) 2007-02-02 2008-02-02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канала-носителя в gsm-сети
EP18207930.1A EP3512226B1 (en) 2007-02-02 2008-02-02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bearer for a gsm network
EP08706625.4A EP2107818B1 (en) 2007-02-02 2008-02-02 Gsm bearer set up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PCT/CN2008/070249 WO2008098501A1 (fr) 2007-02-02 2008-02-02 Procede, appareil et systeme de reglage de relevement gsm
US12/533,583 US8401029B2 (en) 2007-02-02 2009-07-31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bearer for a GSM network
US13/777,618 US20130176944A1 (en) 2007-02-02 2013-02-26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bearer for a gsm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889XA CN101316379B (zh) 2007-06-01 2007-06-01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379A true CN101316379A (zh) 2008-12-03
CN101316379B CN101316379B (zh) 2013-06-05

Family

ID=40107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5889XA Active CN101316379B (zh) 2007-02-02 2007-06-01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163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5632A1 (zh) * 2010-01-18 2011-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数据包的压缩及解压缩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5225B1 (ko) * 2003-07-12 2007-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보코더 자원 관리 방법
CN100389616C (zh) * 2005-03-18 2008-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交互功能业务数据交互的方法
CN1870772A (zh) * 2005-10-14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路径优化方法
CN100428744C (zh) * 2006-07-27 2008-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分组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
CN100456893C (zh) * 2006-09-30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数据的承载方法及***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5632A1 (zh) * 2010-01-18 2011-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协议数据包的压缩及解压缩方法和装置
CN102131234B (zh) * 2010-01-18 2013-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数据包的压缩及解压缩方法和装置
US8971267B2 (en) 2010-01-18 2015-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ng and decompressing IP data pack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379B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1239C2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канала-носителя в gsm-сети
US6879599B1 (en) Mapping of transcoder/rate adaptor unit protocols onto user datagram protocols
CN1694440B (zh) 配置网关的方法以及网络实体
EP1757033A2 (en) Reducing backhaul bandwidth
CN101237603B (zh) 一种实现gsm无线网和核心网间接口ip化的方法及***
KR20040104514A (ko) 패킷-기반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
CN101360264B (zh) 基于IP Abis接口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655631B (zh) 在公共陆地移动网基础设施的核心网中传输压缩语音方法
CN10130920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及基站控制器以及媒体网关
CN101316379B (zh) 第二代移动通信***中实现a接口ip化的方法、设备及***
EP2101466A1 (en) A-interface-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ystem and equipment
CN101765148A (zh)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
CN102595498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对上传、下传数据处理的方法及***
CN101316385A (zh) 一种会话描述协议协商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1351028B (zh) 基于IP Abis接口的下行不连续语音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65186B (zh) 基于ip承载的a接口的上行不连续语音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778432B (zh) 语音速率转换的方法、设备
CN101350964B (zh) 一种Abis接口上行不连续传输的语音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1365189B (zh) 一种移动网中实现语音透传的方法和***
CN10139458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58670B (zh) 改变业务选项到电路数据的方法
CN101394224B (zh) 一种业务帧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316223A (zh)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1577947A (zh) 呼叫建立方法及切换方法
Burilovic et al. Introduction of 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into cor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