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7442B -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97442B
CN101297442B CN200580051946XA CN200580051946A CN101297442B CN 101297442 B CN101297442 B CN 101297442B CN 200580051946X A CN200580051946X A CN 200580051946XA CN 200580051946 A CN200580051946 A CN 200580051946A CN 101297442 B CN101297442 B CN 101297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lat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ontac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519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97442A (zh
Inventor
P·利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129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7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97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974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9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mov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inearly, e.g. slider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纵向板导轨(10A),用于收纳电路板(50A)的外部边缘和用于被设置在板连接外壳内,且包括用于接收该电路板边缘的板接收部分(14A),例如槽等。该板导轨包括侧板接触构件(HAi、11A),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12Ai、12A2)包括所述侧板接触构件或者与之相关联。当处于例如板***或者无接触状态的第一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12Ai、12A2)被布置或设置成使得不允许接触板,且当处于例如接触状态的第二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12Ai、12A2)被布置成建立与被引入或设置于该板接收部分(14A)内的板的接触。本发明还涉及布置有多个这种板导轨的板连接。

Description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连接外壳装置,用于收纳多个板或印刷电路板。该板连接外壳装置优选地包括背板,具有多个背板接触区域用以提供与被引入到该外壳的板的接触,且该板连接外壳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板导轨,该第一和第二板导轨分别具有与所述背板的平面延伸基本垂直的纵向延伸,并且它们被调适为将相应板的相应边缘部分收纳在设于每个该板导轨内的板接收部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纵向板导轨,用于收纳电路板的外部边缘和用于被设置或引入到板连接外壳内。该板导轨包括用于接收电路板边缘的板接收部分,例如槽等。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路板,其旨在用于如上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中并用于被引入到如上所述的板导轨中。另外该装置涉及包括板连接外壳装置的组件,具有安装在其内的板导轨和电路板。
背景技术
在基本上所有已知的被调适为收纳多个电路板的板连接外壳装置中,设置板导轨并且设置具有背板接触的背板以用于建立与电路板的接触。通过与设置于电路板的一个边缘或者一侧上的多个接触元件的接触来实现通过背板的接触供应,且相应接触元件设置于外壳背板内。由电路板的两个其它边缘或侧将被引入到其中的所述板导轨引导,电路板被推入该外壳或者推入盒(magazine),且电路板的接触建立与背板接触的接触。当例如形成背板接触的引脚被推入形成电路板接触的插塞套(sleeve)接触或者相反时,需要很大的力,由于许多原因这是不利的,例如引脚和/或插塞套可能受损。一个原因在于,所需的接触压力或力大,实际上是由于背板内的大量接触所引起。通常,目前期望在背板中使用尽可能多的接触,即,在电路板上使用尽可能多的接触。然而,接触的连接点的数目受到例如电路板的高度限制。目前,主要的目的一般而言是能够提高数据率,具体而言是提高背板内和电路板上的数据率。此外,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连接点的数目。所需的高数据率特别要求信号导体之间的良好隔离,从而限制串扰。对于电磁兼容EMC要求而言,这是有利的。
然而,使用目前已知的板连接装置,即具有印刷电路板PCB的外壳或板盒,越来越难以满足数据率、接触密度等方面的需求。
概言之,本领域的现有已知技术存在诸多缺点。严重的缺点为,需要很大的力使板接触背板。这种大的力可能会导致电路板暴露于扭矩且存在旋转至少非常小的程度的风险,然而这种旋转程度足以导致损伤,这也意味着电路板上的部件脱离、受损或某种方式受影响的风险。还存在这样的风险,例如,背板接触内的引脚受损、断裂或者脱位。为了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已经研发了所谓的零插拔力连接器。然而这种装置昂贵且复杂。
不过,由于可以设置的连接或点的数目受到电路板高度的限制,因此研发了更紧凑的接触构件,例如具有更多接触引脚、引脚分布更致密、或者引脚之间的距离或节距更小等。然而这意味着特别是如果数据率也增大时串扰大幅增大的风险。当信号层的数目增加时,背板的厚度也增加。这导致良率和重量方面的问题。此外,传输距离或信号路径变长。只要考虑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这一点就是不利的,即使出于需要长信号路径的诸多其它原因,这一点仍然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一种最初提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中板可以容易地安装而无需太多动力。还需要一种装置,与已知技术相比,通过该装置可以增加连接点或连接的数目。再者,需要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信号或传输路径无需太长,特别是通过该装置,背板与电路板上部件之间的信号路径可以缩短。具体而言,需要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连接点的数目可以增加,同时传输路径或信号路径可以缩短;更具体而言,与考虑由于例如需要一起推动的连接引脚或者连接插塞套的连接数目引起的需要较大力的上述讨论相比,为了提供用于这些数量的连接点所需的力没有增加到相应程度,或者根本不增加,而是可以提供更多(多得多)数目的连接而无需增大的安装力。
还需要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有利于信号类型的分布,这具体地还具有减小或最小化串扰的辅助效果。
因此还需要一种板导轨,通过该板导轨,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上述目的;一种电路板,可以用于上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以及更具体而言,一种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印刷电路板的板连接外壳装置。
因此,提供了如最初提到的一种板连接外壳装置,其中该外壳还包括第一和第二侧板,由此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其中至少一个包括侧板接触区域。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板导轨其中至少某一些设置有能够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接触区域的相应接触的侧板接触构件。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板导轨其中至少某一些的纵向延伸基本平行地设置有布置成接触或连通所述侧板接触的相应可挠和/或可替换的,特别是直接或者间接可控制的(板)接触构件,或者还另外地构造,例如与所述侧板接触为一体结构并形成其另一端部,由此当处于第一状态(无接触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被布置成使得不允许接触板,而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被布置成提供与被引入或设置于板导轨接收部分内的板接触。
设置接触控制构件以用于将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从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和/或相反。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接触控制构件可被自动激励,例如在板***时或者在致动件致动时,提供从第一到第二状态的改变以及相反的改变。该接触控制构件也可以按任何恰当方式被手动激励或手动控制。应理解,这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来达成,关键在于,优选地,除了电路板的背板之外,至少在一侧上还具有接触,以及例如在一个或多个电路板和侧板接触之间提供接触,该接触与背板接触作用是类似的。此外,例如怎样在包括多个接收部分以用于收纳电路板的盒中实现这一点具有大的灵活性,所有板导轨可以如上所述装备或布置,所有这些板导轨仅位于一侧上,或者部分板导轨位于一侧或两侧上,使得除了按常规方式经由背板提供接触之外,还可以在一侧或两侧上提供接触,由此,除了背板之外(当然如果出于某些原因,不期望具有背板接触),还可以在板的两侧上提供接触。还可以灵活地选择哪个板导轨应如上所述地装备,或者仅部分板导轨可以设置有侧板接触,板接触。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板接收部分是空闲的,即,至少很大程度地,没有接触构件进入或者伸入到该接收部分内,且板可以被接收而不接触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此外或者备选地,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电学地且优选地也物理地接触所引入的板。应理解,可以在引入板时或者通过接触控制构件的激励而由此形成实际上提供建立接触的构件时自动地建立该接触。该接触控制构件有利地还可以用作恰当地将电路板锁定在接触位置的构件。在具体实施中,该接触控制构件包括接触闭合构件。在板和设置有板导轨的相应侧板之间期望具有接触时,或者自动地在板的引入或***完成时,该接触闭合构件被调适为使所述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从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包括弹簧设备。该弹簧设备可以按不同方式成形,且例如可以以能够移位、拉伸/压缩、弯折等的方式模制成塑料导轨,使得可以分别呈现前述第一和第二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弹簧设备包括弹簧构件和第二接触端,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具有接触板的相应板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构成所述侧板接触构件或者例如经由中间构件来接触所述侧板接触构件。具体而言,至少多个该弹簧设备包括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能够接触板边缘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在优选实施例中,很多或全部的所述板导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布置,所述凹部布置被调适为允许接触控制构件的***或激励。该凹部布置可以包括在所述板接收部分的相对侧上延伸的两个平行凹部,例如包括槽。该凹部布置当然也可以仅包括位于接收开口的一侧上的单个凹部,使得可以仅在板的一侧上设置或激励接触。
在具体实施例中,该接触控制构件包括调适为将被引入到所述凹部中的细长件,从而通过使所述弹簧的接触端与板接触而获得所述第二状态。在另一实施例中,允许板边缘的相对侧的双侧接触,该接触控制构件包括调适为将被引入到所述平行凹部中的两个细长件或腿部。所述细长件或腿部优选地但不一定在其一个端部通过桥接元件互连;当细长件被安装时,该桥接元件位于前侧,即,与盒或外壳装置的背板相对的一侧。当然,可以实现双侧接触,而不管该接触控制构件是否包括两个细长件。如前所述,双侧接触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实现,且在用于板边缘的两个相对侧的板接触构件之间可能存在内部连接,使得当控制构件在一侧上被激励时,可以在两侧上实现第二状态。
具体而言,该第一或第二或者该多个第一和第二板导轨可设置有可挠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或者板接触端,其可以以某种方式致动而可以实现第一和不同的状态,包括沿被调适为接收板的接收部分的至少一侧布置的多个接触件。
这些接触件沿至少一侧按给定节距或者给定密度规则布置。当然它们也可以沿两侧以给定节距或给定图案规则地布置。然而,该接触件也可以在一侧或两侧上以规则或不规则节距分组布置。如果接触件设置在两侧上,接触件可以按类似方式布置,但它们也可以按不同方式布置于相应侧上。任何变动在原则上是可行且这是极为优选的,因为按照该方式,接触或连接的期望数目和位置可以改变和受控制。根据不同实施例,部分第一或第二导轨还可以设置有侧板接触构件和板接触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有第一或第二导轨设置有侧板接触构件和板接触构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某些第一和/或第二导轨是可替代的,使得存在使用设置有侧板接触构件的板导轨的选项。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外壳装置,其中本发明的概念被部分地实施且其中某些导轨是常规类型。
在某些实施中,接触控制构件被调适为在引入到凹部或多个凹部时,将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改变到第二状态。在备选实施中,该接触控制构件被调适为在从所述凹部移除时,或者如上所述在例如通过其旋转的致动时,控制一侧或两侧上的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将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改变到第二状态。也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检测何时板被引入以及何时应进行致动的板检测构件,从而确保只要期望致动,不一定在板的引入时,但也可以在后一种阶段,转变到第二状态。
然而,在某些实施例中,存在多个第一和/或第二导轨,存在用于每个相应导轨的分离的接触控制构件;而在其它实施中,存在一个或多个接触控制构件,对于例如包括大量细长件(如果实施了双侧连接则成对地用于每个导轨)的多个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部分的、或者一个、或者所有的该接触控制构件被调适为将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从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和/或相反,由此可以使用长的桥接元件。
因此,还提供一种纵向板导轨,用于收纳电路板的一个外部边缘,该纵向板导轨被调适为设置在板连接外壳装置内,且它包括用于接收电路板边缘的板接收部分,例如槽等。根据本发明,该板导轨包括侧板接触构件,可挠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包括所述侧板接触构件或者与之相关联或连接。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被布置或设置成使得不允许接触板,例如板***状态或者无接触状态,且当处于也称为接触状态的第二状态时,它们被布置成建立与被引入或设置于板接收部分内的板接触。
更具体而言,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被调适为通过接触控制构件来致动,使得通过与所述接触控制构件的互动,所述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可以从所述第一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和/或相反或者二者皆可。具体而言,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被布置成使得板接收部分是空闲的,并且板可以被接收而不接触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具体而言,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控制构件与所引入的板物理地接触,或者至少电接触。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可包括弹簧设备,该弹簧设备包括弹簧构件和第二接触端,该弹簧构件具有相应板接触端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被调适为与板接触,该第二接触端构成所述侧板接触构件或者备选地与所述侧板接触构件直接接触或通过中间构件与其间接接触。该弹簧设备可包括第一弹簧构件,或者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该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相对布置但相互平行且被调适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能够接触板边缘的相对侧,即,该弹簧设备可包括两个腿部且所述板导轨可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布置,该凹部布置被调适为允许接触控制构件的***和抽出或者激励,其中该凹部布置包括一个纵向凹部,或者在该纵向板边缘板接收部分(例如槽等)的相对侧上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行纵向凹部。具体而言,该侧板接触构件包括多个接触件,该接触件可以按许多不同方式规则或不规则地布置,例如分组、在导轨的一端或在两端、或者遍布导轨的长度。侧板接触构件,例如该接触件,可以布置在板接收部分的一侧或两侧上。在该板导轨内,设置有开口或槽,从而允许可挠或可替换的所谓的板接触构件在该第一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或转变。
因此,还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其被调适为可用于或者组装在如上所述的板导轨中,或者在一个边缘上具有接收该电路板的另一相对边缘的普通板导轨,或者一种板,该板调适为被接收在根据本发明的概念的板导轨内,其中该板导轨与任一前述实施例一致。具体而言,除了在具有背板的常规接触的背部边缘之外,该印刷电路板优选地但不一定包括,沿所述板的一侧边缘或两侧边缘规则或者不规则地例如分组、在一侧、或者在两侧布置的接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以非限制性的方式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板连接外壳装置的简化示例;
图2示出在一侧具有传统板导轨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备选板连接外壳装置;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除了侧板接触之外还具有背板接触的印刷电路板(PCB)的示例;
图4为***到与侧接触板接触的两个板导轨内的电路板的截面部分侧视图;
图5示出可挠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板导轨的第一实施例;
图6示出如图5中的板导轨,根据一种实施,当板被引入接收部分时,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7示出如图5中的板导轨,根据第二种实施,当板被引入接收部分时,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8示出示例性接触控制构件,其例如可以与如图5实施例的板导轨一起使用;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板导轨和接触控制构件的透视图;
图10A示出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板导轨的另一实施例;
图10B示出图10A的板导轨,其中当电路板被引入接收部分时,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处于第二状态;
图11A示出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处于第一或无接触状态的板导轨的再一实施例;以及
图11B示出图11A的板导轨,其中当板被引入接收部分时,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处于第二(接触)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板连接外壳100的第一实施例,该板连接外壳100包括多个第一板导轨10A、10B、...10F和多个第二板导轨20A、20B、...20F。应理解,板导轨的数目对于本发明的作用而言不重要,通常板导轨的数目比该图所示多得多。在板连接外壳的前视图中,仅通过背板接触101A、101B、...101F来示出背板。对于该背板的这些背板接触应如何布置和构造没有限制,且本发明实际上根本不依赖于对背板的任何规定,不过优选地背板按常规方式设置,且接触经由引脚和插塞套或者以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来设置。常规接触工序可能需要特定的力,不过接触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设置:就背板接触而言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力,即力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板连接外壳包含第一侧接触板102和第二侧接触板103,该第一侧接触板102和第二侧接触板103每一个都包含侧板接触区域。应理解,比较图2,本发明的概念还涵盖仅具有一个侧板或者具体地仅一个侧接触板具有侧板接触区域的实施例。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有第一和第二板导轨10A、10B、...10F;20A、20B、...20F均设置有能够与相应所述第一或第二侧接触板102、103接触的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1、11F2;21A1、21A2、...21F1、21F2。此外,相应的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22F1、22F2布置为基本上平行于此处的第一和第二板导轨的纵向延伸,设置成至少接触所述侧板接触11A1、11A2、...。这意味着这些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与所述侧板接触是一体结构或者至少与其导电接触。在此处所示实施例中,这些部件为一体结构且实际上构成一个相同的接触构件的对立端。在也称为无接触状态的第一状态中,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被布置成不接触板,而在第二状态中,它们被布置或者设置成提供与引入或者已经设于框架内的、更具体而言位于板导轨的相应板接收部分内的板接触。具体而言,设置接触控制构件以用于使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从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或者相反,或者仅将其从一个状态改变到另一状态。这种接触控制构件可以按照许多不同方式来设置。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假设印刷电路板50A、50B、50D被分别引入到板导轨10A、10B、10D和20A、20B、20D,或者更具体而言被引入到其相应接收部分14A、14B、14C、24A、24B、24D。
图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在一侧102’上设置具有接触区域的侧接触板,而在对立侧上没有侧接触且另一侧上的板导轨仅包含常规板导轨20A’、20B’、20C’、20D’。然而,板导轨10A’、10B’、10C’、10D’基本上对应于图1的板导轨或者与之类似。在图2,假设两个印刷电路板50A’、50B’被分别引入到相应协作的板导轨10A’、20A’和10B’、20B’之间,且侧板接触可以在第一侧板102’和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B1’、11B2’之间达成。在其它方面,板导轨10A’、...、10D’类似于图1的板导轨,具有在第二状态能够接触引入的板50A’、50B’的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一侧上的所有板导轨都装备有侧接触构件的实施例,不过下述实施例也是可行的,其中一侧上的某些即并非全部的板导轨装备有侧接触构件且另一侧上的某些板导轨也装备有板接触构件,这里因此需要第一和第二侧板。这里还示出背板接触区域201A、201B、201C、201D,不过它们对于本发明的功能而言不是必需的或者它们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设置。
图3在此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印刷电路板50A,其具有常规背板接触53,且附加地装备有形成一部分电路板图案的侧板接触构件51、52。在该具体实施中,在电路板的“前侧”上还设置前接触构件54。这仅涉及优选实施且对于实施本发明的概念当然不是必需的,或者甚至是不需要的。还应理解,可以采用仅在一侧上具有侧接触的电路板,即,可以设置接触元件51而不设置另一接触元件52。示意性示出了有利于在相应板导轨的接收部分内移动的构件55A、55B。这在某些情形中是恰当的,不过对于本发明的概念的功能而言不是必需的,这种情况下参考符号55A、55B仅仅表示将被引入到相应板导轨的接收部分内的电路板部分周围的概念边框,或者被收纳在接收部分内的相应板导轨部分的延伸。
图4示意性示出了当分别被引入到板导轨10A和板导轨20A中时的电路板50A。在图4中,具体示出第一和第二侧接触板102、103,并因此示出如何在具有侧接触板102的接触元件51和具有侧接触板103的接触元件52之间分别经由侧板接触构件10A、20A来建立接触。在该实施例中还示出了背板接触101A。应理解,尽管接触元件51、52在此示为在整个相应边缘上是规则布置,它们也可以按许多方式以不同节距或者变化节距而分组布置。
如上所述,还应理解,前部的测试接触54对于本发明概念的功能而言并非都是必需的。
此外,背板接触不是主要发明思想的一部分。
图5以截面侧视图的形式示出在一对侧接触构件/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所在位置的板导轨10A的第一实施例,该板导轨10A包括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和可挠或可替换(板)接触构件12A1、12A2,这些接触构件在此处于无接触的第一状态或缩回状态,使接收部分14A空闲。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板接触11A1与第一可挠或可替换(板)接触构件12A1为一体结构,呈弹簧111A1的形式;同样,第一侧板接触11A2与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2或板接触构件为一体结构,呈弹簧111A2的形式。板导轨10A包括形成凹部布置的两个凹部13A1、13A2,该凹部布置在此包括置于纵向板接收部分14A的任一侧并与之平行的开口。以板接触构件12A1、12A2终止的弹簧111A1、111A2端部由于恰当形状的腔体等而可替换;否则它们将无法进入第二状态。这些腔体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板接触构件12A1、12A2的尺寸和形状,或者需要移位的弹簧111A1、111A2的部分。
图6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板导轨10A0,其中与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相比,板导轨被略微调整。在图6中,电路板50A被***到接收部分14A0内。电路板50A上的接触元件51A、51B在此与可挠或可替换接触构件12A0、12A0接触。在图6中,诸如推动可挠或可替换(板)接触构件12A0、12A0抵在板接触51A、51B上,而在第一状态(未示出)布置为使板接触构件12A0、12A0离开接收部分。这里假设侧板接触构件11A0、11A0和可挠或可替换接触构件12A0、12A0包括置于接收部分14A0任一侧上的相应接触弹簧111A0、111A0。进一步假设相应接触控制构件17A0、17A0布置在接收部分14A0任一侧上,并且在***板50A时,当接触控制构件被激励,例如沿远离接收部分的方向缩回到导轨内时,可挠或可替换接触构件12A0、12A0被释放并接触板50A,使得在两侧上建立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还假设接触弹簧被推向或者压抵电路板。应理解,接触控制构件可以按许多不同方式来设置,这里仅仅是非常示意性地示出,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例如,释放弹簧或者将接触部分从不活动的(inactive)无接触位置移动到活动的(active)接触位置的方式有很多种。
图7示出对应于图5的板导轨10A,具有***到接收部分14A的电路板50A。这里假设接触控制构件包括两个细长件15A1、15A2,该细长件15A1、15A2在此被引入到平行凹部13A1、13A2且在此在外端部通过桥接元件16A互连,该桥接元件16A示意性用虚线表示,因为在该截面截取的位置看不见该桥接元件16A。因此,在此细长件15A1、15A2推动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抵在电路板50A上的接触件51A、51B上。除此之外,接触控制构件15A1、15A2除了负责供应接触之外,还将接触构件12A1、12A2维持在恰当位置。应理解,如果只有一个侧接触板(或者板接触构件位于一侧上),则仅需一个细长件15A1或15A2。此外当存在两个侧板接触时,使用两个分离的细长件而无桥接元件16A将其互连,这也是可行的。然而,桥接元件16A是优选的,因为桥接元件16A附加地保证了在期望位置并且使用均匀分布的压力或者根据特定需要或者期望分布的压力,维持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与电路板的接触件接触。为此目的,接触控制构件可具有不同形状,或者相应地该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可具有特定形状,或二者具有满足某些给定要求的形状。
图8示出接触控制构件15A的示例,具有如图7所示的经由桥接元件16A互连的第一细长件15A1和第二细长件15A2。优选地,与桥接元件16A相对的端部,或者更一般地将被引入接收部分的端部,被制成斜角以利于将接触控制构件15A1、15A2引入到纵向凹部。这里,如上所述,优选地该桥接元件16A用于形成接触压力并将电路板保持在恰当位置。
图9为板导轨10A的透视图,该板导轨10A具有多个接触元件,纵向凹部13A1、13A2在此被调适为收纳接触控制构件15A,该接触控制构件15A具有经由桥接构件16A互连的两个平行的细长的斜角件。板导轨在此包括均匀分布的接触件。如本申请前文所述,应理解,接触件可以按照任何其它恰当的方式分布,可以仅设置在一侧上或者设置在两侧上。如果接触件仅设置在一侧上,当然仅需要(或使用)一个与接收部分14A平行的细长凹部。这里,接触件按规则方式分组分布,或者根据具体需要或者相关应用,按任何恰当的不规则图案来分布。
图10A以截面图的形式示出板导轨10A’的备选实施例,使得一对接触构件是可见的,该板导轨10A’包括侧接触构件11A1’、11A2’;也称为板接触构件的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以及用于接收电路板的边缘的接收部分14A’。在该情形中,接触构件还由相应弹簧组成,且侧接触构件11A1’固定到位于外平面或者略微延伸在外平面外部的板导轨,例如模制到塑料导轨内,而可移动或可替换板接触部分12A1、12A2分别设置在另一端,可通过接触控制构件被激励而分别***到纵向凹部13A1’、13A2’;类似于参考图5、6和7所述的实施例,优选地这些纵向凹部设置在接收部分14A’的相对侧。
图10B为示出与图10A相同的板导轨的图示,但是其中可挠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通过接触控制构件而接触板接触,该接触控制构件包括两个被引入到相应凹部的细长件15A1’、15A2’并将该接触构件推向接触电路板50A’的接触元件并与之接触。在该情形中也假设细长件通过桥接元件16A’互连。
图11A示出板导轨10A”的再一实施例,其中侧板接触11A1”、11A2”被布置于板导轨的侧面上以提供侧板接触。与用于接收板接触构件的接收部分平行地设置有基本梯形形状的头部12A1”、12A2”,该头部可以是实心或中空的并可替换地布置在纵向凹部13A1”、13A2”内。板导轨在此也是由塑性材料或者构成板导轨的任何其它合适材料组成,且当接触控制构件的腿部15A1”、15A2”被引入到凹部时可以形成与板接触51”、52”的接触。此外在该情形中,腿部15A1”、15A2”通过桥接元件16A”(图11B中的虚线)在外端互连。应理解,这种布置也可以如上所述通过多种方式而相应地改变。相应的侧板接触和可挠或可替换板接触可以制成一体结构或者通过任何恰当方式互连。具体而言,侧板接触可以从板导轨的平面凸出,部分凸出,或者根本不凸出。板接触构件可以可挠或可替换地仅布置在相应凹部的区域内,也可以部分或者完整地布置在板导轨内,而且它们可具有任何恰当的形状,并且凹部也可以具有任何恰当的形状,方形形状、矩形形状、卵形、椭圆形、三角形形状等。同样,在其它方面,本发明不限于明确地说明的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板连接外壳装置(100;200),用于收纳多个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所述板连接外壳装置包括:
背板,用以提供与被引入到所述外壳装置(100;200)的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接触,以及
多个相互面对的第一(10A、...、10F;10A0;10A’、10A”)和第二(20A、...20F;20A’、...20F’)板导轨,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导轨具有与所述背板的平面延伸基本垂直的纵向延伸且适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相应的边缘部分收纳在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装置(100;200)还包括:
第一(102;202)和第二(103;203)侧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或第二侧板包括具有侧板接触的侧板接触区域,以及,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导轨(10A、...10F;10A0;10A’、10A”;20A、...20F)分别具有能够接触相应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接触区域的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2;21A1、...21F2;11A1’、...11F2’;11A0;11A1”、11A2”),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板导轨(10A、...10F;10A0;10A’、10A”;20A、...20F)的纵向延伸基本平行地设置有布置成接触侧板接触区域的相应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
当处于第一无接触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被布置成使得不允许接触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
并且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布置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以提供与被引入或设置于所述外壳装置的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内的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接触,
以及特征还在于,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170、170)用于将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从所述第一无接触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和/或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还包括多个背板接触区域(101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无接触状态下,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被布置成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是空闲的,以及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可以被接收而不接触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与所引入的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电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还与所引入的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物理接触。
5.如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170、170)包括接触闭合构件,当需要所述印刷电路板和在所述板导轨(10A、...10F;10A0;10A’、10A”;20A、...20F)处的相应侧板(102、103;202)之间进行接触时,所述接触闭合构件适合于使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从所述第一无接触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或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引入或***完成时,所述接触闭合构件适合于使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自动地从所述第一无接触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2;21A1、...21F2;11A1’、...11F2’;11A0;11A1”、11A2”)和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形成弹簧设备(111A1、111A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设备(111A1、111A2)具有相应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和第二接触端,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接触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而所述第二接触端构成所述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2;21A1、...21F2;11A1’、...11F2’;11A0;11A1”、11A2”)。
8.如权利要求1至4、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或所有所述板导轨(10A、...10F;10A0;10A’、10A”;20A、...20F)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纵向延伸的凹部布置(13A1、13A2、...;23A1、...23F2;13A0、130;13A1’、13A2’;13A1”、13A2”),所述凹部布置适合于允许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的***或激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布置(13A1、13A2、...;23A1、...23F2;13A0、130;13A1’、13A2’;13A1”、13A2”)包括在所述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的相对侧上延伸的两个平行凹部,所述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包括适于被引入到所述平行凹部的两个细长件或腿部,所述细长件或腿部在其一个端部通过桥接元件(16A;16A’;16A”)互连。
10.如权利要求1至4、7、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板导轨、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包括沿适合于接收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的至少一侧布置的多个接触件,所述接触件(51、52)沿所述至少一侧按给定节距规则布置,或所述接触件以规则或不规则节距分组布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170、170)适合于在被引入到所述凹部布置(13A1、13A2、...;23A1、...23F2;13A0、130;13A1’、13A2’;13A1”、13A2”)时,使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至4、7、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170、170)适合于在从所述凹部布置(13A1、13A2、...;23A1、...23F2;13A0、130;13A1’、13A2’;13A1”、13A2”)移除时或者在致动时,使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接触控制构件的旋转而致动。
14.一种纵向板导轨(10A、...10F;10A0;10A’、10A”;20A、...20F),用于收纳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一个外部边缘和用于设置在板连接外壳(100;200)内,且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电路板边缘的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板导轨包括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2;21A1、...21F2;11A1’、...11F2’;11A0;11A1”、11A2”),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包括所述侧板接触构件或者与所述侧板接触构件相关联,以及
当处于电路板***或者处于无接触状态的第一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被布置或设置成使得不允许接触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并且当处于包括接触状态的第二状态时,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被布置成建立与被引入或设置于所述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内的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接触,
其中,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板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包括弹簧设备(111A1、111A2)。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是槽。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导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适合于通过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170、170)来致动,使得通过与所述接触控制构件(15;15A1、15A2;15A1’、15A2’;15A1”、15A2”;170、170)的互动,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能够从所述第一状态改变到所述第二状态和/或相反,以及其特征还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被布置成使得板接收部分(14A;14A0;14A’;14A”)是空闲的,并且所述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可以被接收而不接触所述可挠和/或可替换的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板导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设备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被调适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接触所述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相应板接触构件(12A1、12A2、...12F2;22A1、22A2);以及第二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构成所述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2;21A1、...21F2;11A1’、...11F2’;11A0;11A1”、11A2”)或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侧板接触构件(11A1、11A2、...11F2;21A1、...21F2;11A1’、...11F2’;11A0;11A1”、11A2”),所述弹簧设备(111A1、111A2)包括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弹簧构件被相对定向且被调适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能够接触所述电路板边缘(50A、50B、50D;50A’、50B’、50D’;50A”)的相对侧。
18.一种印刷电路板(50A;50A’),适合于与如权利要求14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导轨(10A、...10F;10A0;10A’、10A”;20A、...20F)结合使用或者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板连接外壳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电路板至少包括至少沿所述印刷电路板(50A、50B、50D;50A’、50B’、50D’;50A”)的一侧边缘、在一端或者在两端规则或者不规则地布置的接触(51、52),所述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位于背部边缘的接触(53)。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或者不规则地布置的接触(51、52)是以分组的放置布置。
CN200580051946XA 2005-10-26 2005-10-26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7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05/001602 WO2007049997A1 (en) 2005-10-26 2005-10-26 Flexible board contact means for connection of outer edg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7442A CN101297442A (zh) 2008-10-29
CN101297442B true CN101297442B (zh) 2012-08-08

Family

ID=3796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94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97442B (zh) 2005-10-26 2005-10-26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20625A1 (zh)
EP (1) EP1949505A4 (zh)
JP (1) JP2009514210A (zh)
CN (1) CN101297442B (zh)
WO (1) WO20070499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3289A (zh) * 2010-12-15 2012-07-11 相互股份有限公司 侧边具有导电接触件的积层印刷电路板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94500B (zh) * 2017-09-11 2020-08-28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显卡连接器及具有该显卡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US10938136B2 (en) * 2018-05-29 2021-03-02 Avx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ed card edge contact pair with pick-up carri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0059A1 (en) * 1982-03-26 1983-10-05 Allied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or effecting a resilient pressure contact with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surface
FR2536593A1 (fr) * 1982-11-24 1984-05-25 Doloise Metallurgique Element de connexion pour etablir un contact elastique de pression avec au moins une surface conductrice
US5421738A (en) * 1994-06-29 1995-06-06 Miraco, Inc. High-density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spring
EP0802584A2 (en) * 1996-04-17 1997-10-22 Molex Incorporated Circuit card connector utilizing flexible film circuitry
US5954530A (en) * 1995-05-30 1999-09-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ard type device
CN2572608Y (zh) * 2002-06-07 2003-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76515A (en) * 1968-08-27 1971-04-27 Amp Inc Printed circuit edge connector
JPS5513160B2 (zh) * 1972-11-30 1980-04-07
US3897991A (en) * 1974-02-15 1975-08-05 Amp Inc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JPS5355796A (en) * 1976-11-01 1978-05-2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Device for driving contacts of connector
US4080027A (en) * 1976-07-30 1978-03-21 Gte Sylvania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tact and connector
US4096547A (en) * 1976-12-17 1978-06-20 Calabro Anthony Denis Heat transfer mounting device for metallic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S5710473Y2 (zh) * 1977-10-14 1982-03-01
US4243283A (en) * 1979-09-17 1981-01-06 Rca Corporation Circuit board guide and ground connector
JPS5870598A (ja) * 1981-10-22 1983-04-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高密度実装構造
US4544223A (en) * 1983-10-26 1985-10-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tuator f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s
US4603928A (en) * 1985-03-20 1986-08-05 Amp Incorporated Board to board edge connector
JPS6427878A (en) * 1987-07-20 1989-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obot hand
JPH0384570U (zh) * 1989-12-20 1991-08-27
JPH03128985U (zh) * 1990-04-06 1991-12-25
EP1009068A1 (en) * 1998-10-16 2000-06-14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connector for flat circuitry
CA2269136C (en) * 1999-04-16 2008-02-05 Leitch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ircuit board mounting system and releasable connector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0059A1 (en) * 1982-03-26 1983-10-05 Allied Corporation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or effecting a resilient pressure contact with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surface
FR2536593A1 (fr) * 1982-11-24 1984-05-25 Doloise Metallurgique Element de connexion pour etablir un contact elastique de pression avec au moins une surface conductrice
US5421738A (en) * 1994-06-29 1995-06-06 Miraco, Inc. High-density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spring
US5954530A (en) * 1995-05-30 1999-09-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ard type device
EP0802584A2 (en) * 1996-04-17 1997-10-22 Molex Incorporated Circuit card connector utilizing flexible film circuitry
CN2572608Y (zh) * 2002-06-07 2003-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97442A (zh) 2008-10-29
JP2009514210A (ja) 2009-04-02
EP1949505A4 (en) 2011-09-21
WO2007049997A1 (en) 2007-05-03
US20080220625A1 (en) 2008-09-11
EP1949505A1 (en) 2008-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8097B (zh) ***单元安装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1578930B (zh) 机框
US7172432B2 (en) Stacked multiple connection module
US6935868B1 (en) Adjustable-width, dual-connector card module
CN101297442B (zh) 关于板连接的装置
CN101330172A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的高速高密度背板连接器
MY142881A (en) Module with interchangeable card
TW200917913A (en) High-speed router with backplane using multi-diameter drilled thru-holes and vias
JP2001266982A (ja) 直角コネクタ
CN101099271A (zh) 板-板连接器
CN107533198A (zh) 收发器模块
US7698491B1 (en) Modular patch panel with pluggable personalities
CN103931052A (zh) 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47059B (zh) 盲文终端和用于盲文终端的模块
CN102546186A (zh) 一种交换机及放置该交换机的网络机仓
CN202390037U (zh) 一种拼装式电梯操纵箱
CN101110501B (zh) 结合引导隔板的自动接线柱和包括这种接线柱的电气设备
US20090002139A1 (en)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providing power over ethernet in an upgradeable patch panel and related methods
CN220629493U (zh) 一种onu接口设备
CN214247901U (zh) 环氧玻纤板
EP4329105A1 (en) Connector and high-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6795117U (zh) 一种模块化矩阵切换器
CN212639599U (zh) 一种轿厢指令板安装结构
CN101719585A (zh) 一种网卡及其装配方法
EP4328936A1 (en) High-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high-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