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3737B - 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3737B
CN101253737B CN2006800315429A CN200680031542A CN101253737B CN 101253737 B CN101253737 B CN 101253737B CN 2006800315429 A CN2006800315429 A CN 2006800315429A CN 200680031542 A CN200680031542 A CN 200680031542A CN 101253737 B CN101253737 B CN 101253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gestion window
communication terminal
value
via nod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315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3737A (zh
Inventor
下西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3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3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7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终端(1)在建立了连接时从分组发送部(13)输出由数据发生部(11)生成的分组。终端(1)通过ACK接收部(14)接收作为针对该发送分组的送达确认响应返回的ACK分组。终端(1)在接收到ACK分组时,利用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18)计算目标带宽与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目标拥塞窗口计算部(20)基于累积带宽差分确定目标拥塞窗口。拥塞窗口限制值计算部(19)确定拥塞窗口的上限。终端(1)在检测到分组丢弃时,不仅将拥塞窗口减半,而且还将目标拥塞窗口和拥塞窗口限制值中小的一方作为新的拥塞窗口。

Description

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特别是涉及具有在会话层的拥塞控制机构及吞吐量控制机构的通信***。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各样的应用在网络上应用,这些每个应用对网络所要求的品质也不同。例如在要求实时性的应用中,与其他应用相比,要求低的传输时间、高的带宽、或低的分组丢弃概率。另一方面,在不要求实时性的应用中,与要求实时性的应用相比,容许长的传输时间、低的带宽、或高的丢弃。
作为在网络内实现每个应用的带宽控制的第一技术,有网络节点进行的带宽分配方式。作为该带宽分配方式,例如提出在各路由器中对每个会话赋予最佳的带宽“Integrated Services”(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作为在网络内实现每个应用的带宽控制的第二技术,有终端的传输层控制进行的带宽差别化方式。在有代表的传输协议即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中,通过调节窗口大小(没有确认送达而可连续地收发的数据量)这样的参数,来控制发送带宽。通常,窗口大小根据网络的拥塞度来控制。
即,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版本即TCP-Reno(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中,在没有检测到拥塞时,使拥塞窗口以一定速度增加,在检测到拥塞时,将拥塞窗口减少到一半,由此控制拥塞窗口,以在不会使网络拥塞的范围内得到高的吞吐量。
另一方面,针对应优先对待的会话,提出了在多次检测到拥塞时减少一次拥塞窗口,而不是在检测到拥塞时每次减少拥塞窗口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拥塞控制方式,也提出如下控制的方法,即,一个TCP会话得到与多个TCP会话相同程度的带宽(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通过使用这些方式,可在不同的TCP会话间得到不同的带宽。
作为在网络内实现按每个应用的带宽控制的第三技术,有终端的传输层控制进行的带宽控制方式。例如作为该带宽控制方式,提出如下方式,以所推定的线路带宽为基础确定拥塞窗口的目标值,基于此来控制TCP会话的拥塞窗口的增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及非专利文献4)。在此,考虑通过预先固定地设定带宽来代替所推定的带宽,由此可进行依照目标带宽的带宽控制。
在TCP中,通过调节窗口大小这样的参数来控制发送带宽。通常,窗口大小根据网络的拥塞度来控制。即,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版本即TCP-Reno中,在没有检测到拥塞时,使拥塞窗口以一定速度增加,在检测到拥塞时,将拥塞窗口减少到一半,由此控制拥塞窗口,以在不会使网络拥塞的范围内得到高的吞吐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上述的第二及第三技术的优点是,第一技术需要使网络内的全部节点对应带宽控制,与之相对,第二技术中,具有只要使发送终端对应带宽控制即可的优点。
专利文献1:特开平09-3078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6519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R.Braden,D.Clark,S.Shenker,“Integrated Services in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an Overview”(IETF RFC 1633,1994)
非专利文献2:W.Stevens,“TCP Slow Start,Congestion Avoidance,FastRetransmit,and Fast Recovery Algorithms”(RFC2001,Jan 1997)
非专利文献3:J.Crowroft and P.Oechcslin,“Differentiated end-to-endInternet services using a weighted proportional fair sharing TCP”(ACMComput,Commun.Rev.,vol.28,no.3,pp.53-69,July 1998)
非专利文献4:C.Casetti,M.Gerla,S.Mascolo,M.Y.Sanadidi,andR.Wang,“TCP Westwood:Bandwidth Estimation for Enhanced Transport overWireless Links”(In proc.Of Mobicom 2001)
实现现有的带宽控制的第一技术具有导入成本高的问题点。该第一技术中,由于必须在网络内的节点安装优先控制方式,故需要将所有导入网络内的节点置换为对应带宽控制方式的结构。另外,不仅只是在发送终端设定目标带宽等每个会话的参数,而且还需要对全部节点设定这些参数,因此,节点的成本高,而且运用管理的成本也高。
在实现现有的带宽差别化的第二技术中,可进行带宽的差别化,但在确定了绝对的品质目标时,存在不能保证对应于该目标的品质的问题点。
在实现现有的带宽控制的第三技术中,由于与网络的拥塞状态无关地确定拥塞窗口大小的目标值,因此,存在有时会引起网络的严重拥塞而导致吞吐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点。该第三技术中,在目标带宽大于网络的可利用带宽时,即使增大窗口大小来增加吞吐量,超过可利用带宽的分组也会在网络内被丢弃。该情况下,若增大目标带宽和可利用带宽的差,则大量分组被丢弃,从而TCP重传超时产生,成为秒单位下的通信停止的状态,而导致吞吐量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TCP中,这种情况下,根据网络的拥塞度而窗口大小减小,因此,重传超时发生越多,大量的分组丢弃越少发生。因此,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技术起反效果,与使用现有的TCP的情况相比,吞吐量还会降低。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消除上述的问题点,使网络不会陷入严重的拥塞状态,而可根据目标带宽来控制TCP会话的吞吐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发明是一种通信***,其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具有:保持部件,其保持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的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的值增大而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发明在上述第一~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发送侧的通信终端包括:第一计数器,其根据所产生的发送数据量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所述目标带宽使该计数值减少;和第二计数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计数器减少后的计数值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从自终端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使该计数值减少,将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作为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六发明在上述第一~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包括:第一计数器,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量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所述目标带宽使计数值减少;和第二计数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计数器减少后的计数值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从自节点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使计数值减少,将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作为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七发明在上述第二~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八发明在上述第一~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九发明在上述第八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发明在上述第八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一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二发明在上述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三发明在上述第十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部件;和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四发明是一种通信***,其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具有:保持来自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输入带宽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的保持部件;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五发明在上述第十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部件,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六发明是一种通信终端,其经由网络与其他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该通信终端具有:保持部件,其保持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的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七发明在上述第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的值增大而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八发明在上述第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十九发明在上述第十八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所述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发明在上述第十六~第十九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计数器,其根据所产生的发送数据量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所述目标带宽使该计数值减少;和第二计数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计数器减少后的计数值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从自终端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使该计数值减少,将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作为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一发明在上述第十六~第二十一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二发明在上述第十六~第二十一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三发明在上述第二十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四发明在上述第二十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五发明在上述第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六发明在上述第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七发明在上述第二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部件;和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八发明是一种通信终端,其经由网络与其他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该通信终端具有:保持来自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输入带宽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的保持部件;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十九发明在上述第二十八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部件,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发明是一种中继节点,其在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通信***中,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该中继节点具有:保持部件,其保持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的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一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的值增大而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二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三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所述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四发明在上述第三十~第三十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计数器,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量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所述目标带宽使计数值减少;和第二计数器,其基于由所述第一计数器减少后的计数值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从自节点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使计数值减少,将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作为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五发明在上述第三十~第三十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六发明在上述第三十~第三十五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七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八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六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十九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一发明在上述第三十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部件;和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二发明是一种中继节点,其在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通信***中,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该中继节点具有:保持部件,其保持来自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输入带宽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部件。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三发明在上述第四十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部件,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四发明是一种通信方法,其在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的通信***中使用,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将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的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保持于保持部件的处理;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五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保持于所述保持部件的值增大而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六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七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处理;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所述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八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第四十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发送侧的通信终端执行:由第一计数器根据所产生的发送数据量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所述目标带宽使该计数值减少的处理;和由第二计数器基于由所述第一计数器减少后的计数值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从自终端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使该计数值减少的处理,将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作为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四十九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第四十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执行:由第一计数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量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所述目标带宽使计数值减少的处理;和由第二计数器基于由所述第一计数器减少后的计数值使计数值增加且根据从自节点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使计数值减少的处理,将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作为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发明在上述第四十五~第四十九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一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第五十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处理,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二发明在上述第五十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三发明在上述第五十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四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五发明在上述第四十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处理;和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六发明在上述第五十五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处理;和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七发明是一种通信方法,其在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的通信***中使用,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将来自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输入带宽和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保持于保持部件的处理;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处理。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八发明在上述第五十七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处理,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增大而增大。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五十发明是一种通信方法的程序,该通信方法在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的通信***中使用,该程序用于使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的计算机执行:将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的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保持于保持部件的处理;和以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处理。
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经由网络在多个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发送终端或对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保持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的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以这些累积值或差分的历史记录为基础进行拥塞控制参数的变更。
在此,在本发明的通信***中,与网络的状况无关地调节吞吐量,以得到用户指定的带宽的方式调整吞吐量,以该用户所指定的带宽为目标带宽。另外,拥塞控制参数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中表示非拥塞时使拥塞窗口增加、拥塞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处理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另外,拥塞窗口表示的是超过来自接收侧的确认响应的设定值而可输出的分组的上限。
本发明的其他通信***中,通信终端或对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具有:以上述累积值为基础,短期地修正目标带宽的部件;以修正后的目标带宽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以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幅度的部件。
本发明的其他通信***中,通信终端或对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具有以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之际,至少将其减少到上限以下。
本发明的另外其他通信***中,通信终端或对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具有:以上述累积值为基础短期地修正目标带宽的部件;以修正后的目标带宽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以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幅度的部件。
由此,本发明的通信***中,由于只变更TCP的发送终端就可导入带宽控制,因此,在不置换网络内的节点的情况下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带宽控制服务。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中,通过进行与网络的拥塞度对应灵活的窗口大小的变更,优化拥塞检测时的窗口大小变更幅度,由此,不会使网络陷入严重的拥塞状态,而可实现根据目标带宽来控制TCP会话的吞吐量。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设定为下述的构成及动作,得到不会使网络陷入严重的拥塞状态,而可根据目标带宽来控制TCP会话的吞吐量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动作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2终端
3中继节点
11数据发生部
12、32数据发送控制部
13、33分组发送部
14、34ACK接收部
15、35拥塞判定部
16、23、36拥塞窗口决定部
17、37目标带宽设定部
18、38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
19、39拥塞窗口限制值计算部
20、40目标拥塞窗口计算部
21、41拥塞窗口降低幅度计算部
22拥塞窗口提高幅度计算部
31数据接收控制部
42分组接收部
43ACK发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送信终端的构成的框图。图1中,终端1由生成发送数据的数据发生部11、发送所生成的数据的数据发送控制部12构成。
数据发送控制部12由根据赋予的拥塞窗口来控制分组输出的分组发送部13、接收来自未图示的接收终端的送达确认分组的ACK(acknowledgement)接收部14、检测分组丢弃并判断网络的拥塞度的拥塞判定部15、决定拥塞窗口的大小的拥塞窗口决定部16构成。
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与网络的状况无关地调节吞吐量,按照得到用户指定的带宽的方式调整吞吐量,以该用户所指定的带宽为目标带宽。另外,拥塞控制参数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中表示非拥塞时使拥塞窗口增加、拥塞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处理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另外,拥塞窗口表示的是超过来自接收侧的确认响应的设定值而可输出的分组的上限。
另外,本实施例的构成中,数据发送控制部12具备:预先存储有作为目标的发送带宽的目标带宽设定部17、计算目标带宽和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的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18、由网络的拥塞度决定拥塞窗口的上限的拥塞窗口限制值计算部19、决定达到目标带宽所需的拥塞窗口的大小的目标拥塞窗口计算部20、由目标拥塞窗口的大小决定检测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降低幅度的拥塞窗口降低幅度计算部21。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这些图1及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终端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2所示的处理也可以通过终端1的CPU(中央处理装置)(未图示)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
终端1在建立连接(图2中步骤S1)时,自分组发送部13输出由数据发生部11生成的分组(图2中步骤S2)。终端1在从接收侧返回ACK分组作为相对于该发送分组的送达确认响应时,由ACK接收部14对其进行接收(图2中步骤S3)。
终端1在接收到ACK分组时,分组发送部13输出下一分组,同时,拥塞判定部15检查有无分组丢弃(图2中步骤S6)。在此,就终端1而言,若拥塞判定部15不能检测到分组丢弃,则拥塞窗口决定部16将拥塞窗口增加1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段大小)(可收发的实际最大数据长度)分(图2中步骤S7)。另一方面,终端1在检测到分组丢弃时,在TCP-Reno(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中,将拥塞窗口减半,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如下处理。
首先,在终端1,由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18计算ACK分组接收时目标带宽和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图2中步骤S4)。
参照图3说明该差分的计算。在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18,由输入分组保持所发生的数据量和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自该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为应从终端1输出的成为目标的数据量。
另外,在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18,由输出分组保持自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和实际上自终端1输出的数据量的累积的差分。因此,输出分组的蓄积量表示目标带宽和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若其为正值,则表示输出带宽不满足目标带宽,若其为负值,则表示输出带宽比目标带宽大。
在目标拥塞窗口计算部20,为使累积带宽差分接近0,
如“短期的目标带宽”=“目标带宽”+“累积带宽差分”/“时间常数”…(1)
这样的公式,确定短期的目标带宽。接下来,目标拥塞窗口计算部20
如“目标拥塞窗口”=“短期的目标带宽”ד往复传播延迟时间”…(2)
这样的公式,决定目标拥塞窗口。
在拥塞窗口限制值计算部19,
如“拥塞窗口限制值”=“当前的拥塞窗口大小”-“最大段大小”×2…(3)
这样的公式,决定拥塞窗口的上限。但是,在重传超时频繁发生的情况等,在推定为在网络中发生了严重的拥塞时,设定拥塞窗口的限制值比上述(3)式小。
在终端1,在检测到分组丢弃时,不仅拥塞窗口减半,而且将目标拥塞窗口和拥塞窗口限制值中小的一方设为新的拥塞窗口。但是,在此,在拥塞窗口小于一半的情况下,与TCP-Reno相同,将拥塞窗口减半。这是由于,在网络中有带宽的剩余,在要以TCP-Reno得到的带宽大于目标带宽的情况下,不利用目标带宽即可得到与TCP-Reno相同的带宽。即,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将吞吐量固定在目标带宽,而且可按照使吞吐量低于目标带宽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带宽将检测到分组丢弃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幅度优化,由此可按照使吞吐量低于目标带宽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拥塞窗口的上限值,可防止网络中产生严重的拥塞,并且通过使用目标带宽与实际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差分的历史记录来灵活地设定目标拥塞窗口,由此可容许输出带宽的变动,并且也可以对目标带宽追随输出带宽。
图4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构成的框图。图4中,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终端2是在数据发送控制部12的构成中增加了改变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增加量的拥塞窗口提高幅度计算部22,且代替拥塞窗口决定部16,设置也包含拥塞窗口提高幅度计算部22的计算结果并决定拥塞窗口的拥塞窗口决定部23,除此之外,成为与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1相同的构成,对同一构成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另外,同一构成要素的动作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
图5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发送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这些图4及图5,对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终端2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5所示的处理也可以通过终端2的CPU(未图示)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另外,图5中步骤S21~S25、S27~S32的处理与图2中的步骤S1~S11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终端2的动作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1的动作大致相同,只是在进行了图5中步骤S26的处理、即接收到ACK分组之后,计算拥塞窗口的提高幅度这一点不同。在拥塞窗口提高幅度计算部22,若使当前的拥塞窗口比目标拥塞窗口大,则与上述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按照每1MSS(Maximum Segment Size)增加的方式设定拥塞窗口。否则按照每N×MSS增加的方式设定拥塞窗口。在此,N为1以上的自然数,且可以预先设定固定值,也可以动态设定瓶颈链路带宽的成比例的值。
另外,N可以以RTT(Round Trip Time:往复延迟时间)的测定值为基础动地变更,例如也可以如
N=1+AeB(RTT-最小RTT)/(最大RTT-最小RTT)…(4)
这样的公式设定。另外,该式中,A及B是预先设定的0以上的数。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在拥塞窗口不满足目标值时,使拥塞窗口急剧地增加,因此,可使吞吐量更快地追随目标带宽。
图6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构成的框图。图6中,中继节点3由接收来自发送终端(未图示)的数据的数据接收控制部31、将接收到的数据向接收终端(未图示)发送的数据发送控制部32构成。
数据接收控制部31由接收从发送终端发送来的数据分组的分组接收部42、和生成针对接收分组的ACK分组并将其送回到发送终端的ACK发送部43构成。另外,数据发送控制部32的构成与图1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发送控制部12的构成相同,由分组发送部33、ACK接收部34、拥塞判定部35、拥塞窗口决定部36、目标带宽设定部37、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38、拥塞窗口限制值计算部39、目标拥塞窗口计算部40、拥塞窗口降低幅度计算部41构成。
图7是说明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中继节点3的动作的流程图。参照这些图6及图7,对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中继节点3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7所示的处理也可以通过中继节点3的CPU(未图示)执行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
本实施例是不是在发送终端,而是在会话中继节点中所应用的例子。会话中继节点是,分别建立与发送终端的会话、和与接收终端的会话(图7中步骤S41),通过在这些会话间进行数据的中继,实现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间的通信的节点。
本实施例中,由数据接收控制部31的分组接收部42接收发送终端输出的分组(图7中步骤S42),将其递给数据发送控制部32,由分组发送部33输出到接收终端。另外,数据发送控制部32的动作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数据接收控制部31的动作与通常的接收终端的分组接收处理相同,由ACK发送部43生成与由分组接收部42接收到的分组对应的ACK分组并将其返回给发送终端。但是,ACK发送部43的动作与通常的接收终端的不同点如下。
在ACK发送部43监视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38所保持的输入分组的蓄积量(图7中步骤S43),若其为小于预定的阈值的值,则与通常的接收终端中的动作相同,生成一个针对接收分组的ACK分组,并将其返回给发送终端(图7中步骤S45)。
在ACK发送部43,如输入分组的蓄积量为阈值以上,则根据蓄积量生成多个ACK分组,并将其返回给发送终端(图7中步骤S44)。例如到上一个段1000为止完成接收,接收到本段2500为止的分组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输出针对段2500的ACK分组,但是在生成3个ACK分组时,输出段1500、2000、2500这三个ACK分组。
ACK分组的输出数按照下式决定,即,
输出数=1+(输入分组蓄积量/MSS)/(1秒的分组到达数×时间常数)…(5)。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不改变已有的发送终端及接收终端,而在网络内增加一台以上的会话中继节点,由此可实现带宽控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不仅是中继节点与接收终端之间的带宽,通过对发送终端分割ACK,由此也可以控制中继节点与发送终端之间的带宽。

Claims (52)

1.一种通信***,其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具有: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其具有输入分组和输出分组,其中所述输入分组将所发生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所发生的所述数据量与目标带宽之间的差分的累积或历史记录,而且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成为目标的数据量,所述输出分组将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与从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分,并且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所述输出分组的蓄积量作为所述目标带宽与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出的值的增大而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出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
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的值的增大而增大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
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部件;和
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部件。
12.一种通信***,其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
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具有: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其具有输入分组,并且计算所述输入分组的蓄积量作为目标带宽与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其中所述输入分组保持从发送侧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量与所述目标带宽之间的差分的累积或者历史记录,且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
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部件,
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增大而增大。
14.一种通信终端,其经由网络与其他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该通信终端具有: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其具有输入分组和输出分组,其中所述输入分组将所发生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所发生的所述数据量与目标带宽之间的差分的累积或历史记录,且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所述输出分组将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与从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分,并且该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所述输出分组的蓄积量作为所述目标带宽与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出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增大而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所述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
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增大而增大的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部件;和
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部件。
25.一种通信终端,其经由网络与其他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该通信终端具有: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其具有输入分组,并且计算所述输入分组的蓄积量,其中所述输入分组保持从发送侧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量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者历史记录,且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部件,
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的增大而增大。
27.一种中继节点,其在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通信***中,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该中继节点具有: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其具有输入分组和输出分组,其中所述输入分组将所发生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所发生的数据量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历史记录,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所述输出分组将从所述输入分组段输出的数据量作为输入且保持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与从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实际输出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分,并且该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所述输出分组的蓄积量作为所述目标带宽与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部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的增大而减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部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所述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部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部件,
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增大而增大的部件。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部件;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部件。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部件;和
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部件。
38.一种中继节点,其在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通信***中,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该中继节点具有: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其具有输入分组,并且计算所述输入分组的蓄积量,其中所述输入分组保持从发送侧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量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者历史记录,并且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部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部件,
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的增大而增大。
40.一种通信方法,其在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的通信***中使用,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输出分组的蓄积量作为目标带宽与实际的输出带宽的差分的累积及所述差分的历史记录的任一个的处理,其中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具有输入分组和所述输出分组,其中所述输入分组将所发生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所发生的所述数据量与所述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历史记录,且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所述输出分组将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作为输入并且保持从所述输入分组输出的数据量与从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实际输出的带宽之间的差分;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对表示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及减少量的拥塞控制参数进行变更的处理。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设定为随着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增大而减小。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修正所述目标带宽的处理。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处理;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所述拥塞发生时的拥塞窗口的减少量的处理。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是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以下,则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使所述减少后的拥塞窗口成为所述减少前的拥塞窗口的一半。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以所述网络的拥塞度为基础,计算拥塞窗口的上限的处理,
当在拥塞发生时使拥塞窗口减少的情况下,使所述拥塞窗口至少减少到所述上限以下。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针对检测分组丢弃之前的拥塞窗口的值进行减去固定值的减法运算及乘以固定值的乘法运算的任一个,计算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将所述拥塞窗口的上限设定为与重传超时的频度成比例地减小。
48.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将非拥塞窗口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设定为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的增大而增大的处理。
4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
以预先设定的目标带宽及修正后的目标带宽的任一个为基础,导出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的处理;和
以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和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为基础,设定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的处理。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
在当前的拥塞窗口的值小于所述作为目标的拥塞窗口的值时,将所述非拥塞时的拥塞窗口的增加量变更为增大的处理;和
将所述增加量变更为随着往复传输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的处理。
51.一种通信方法,其在包括经由网络在多个通信终端间进行数据的收发且对所述通信终端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节点的通信***中使用,
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执行:
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计算输入分组的蓄积量的处理,其中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具有输入分组,该输入分组保持从发送侧的通信终端发送的数据量与目标带宽的差分的累积或历史记录,所输出的数据量是所述通信终端以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者的应成为目标的数据量;和
以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为基础,对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进行分割的处理。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的通信终端及所述中继节点的任一个,包括:
将对一个数据分组的接收进行接收确认的序列号分割成稍微增大后的多个送达确认响应分组,并将该送达确认响应分组返回给所述发送侧的通信终端的处理,
使所述送达确认响应分组的分割数随着由所述累积带宽差分计算部所计算出的值的增大而增大。
CN2006800315429A 2005-08-31 2006-08-21 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0428 2005-08-31
JP250428/2005 2005-08-31
PCT/JP2006/316303 WO2007026557A1 (ja) 2005-08-31 2006-08-21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中継ノー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通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3737A CN101253737A (zh) 2008-08-27
CN101253737B true CN101253737B (zh) 2013-02-20

Family

ID=37808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5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737B (zh) 2005-08-31 2006-08-21 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47676A1 (zh)
JP (1) JP4831366B2 (zh)
CN (1) CN101253737B (zh)
WO (1) WO20070265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6080B2 (en) * 2011-09-21 2016-08-23 Fujitsu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8889B2 (ja) * 2010-08-06 2014-05-21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および輻輳制御方法
JP5264966B2 (ja) 2011-07-26 2013-08-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装置
JP6110415B2 (ja) * 2012-03-02 2017-04-05 エルエス産電株式会社Lsis Co., Ltd.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444741B2 (en) * 2013-03-11 2016-09-13 Broadcom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network flows
CN103152285B (zh) * 2013-03-14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端网元、对端网元以及发送窗口调整方法
KR20150084307A (ko) * 2014-01-13 2015-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에서 웹 로딩 시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10298504B2 (en) * 2016-05-04 2019-05-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daptive gain reduction for background connections
CN117237338B (zh) * 2023-11-10 2024-01-30 山东天意高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建筑外保温层空鼓的缺陷识别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4279A (ja) * 1998-10-22 2000-05-12 Chokosoku Network Computer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ロー制御方法
US20020156910A1 (en) * 2001-04-19 2002-10-24 Yuzo Senda Flow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WO2005062543A1 (ja) * 2003-12-24 2005-07-0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動的帯域割当回路、動的帯域割当方法、動的帯域割当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4027B2 (ja) * 2002-11-28 2007-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制御装置、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4279A (ja) * 1998-10-22 2000-05-12 Chokosoku Network Computer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ロー制御方法
US20020156910A1 (en) * 2001-04-19 2002-10-24 Yuzo Senda Flow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WO2005062543A1 (ja) * 2003-12-24 2005-07-0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動的帯域割当回路、動的帯域割当方法、動的帯域割当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6080B2 (en) * 2011-09-21 2016-08-23 Fujitsu Limited Dat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47676A1 (en) 2009-06-11
JP4831366B2 (ja) 2011-12-07
CN101253737A (zh) 2008-08-27
WO2007026557A1 (ja) 2007-03-08
JPWO2007026557A1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3737B (zh) 通信***、通信终端、中继节点及用于这些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其程序
Goyal et al. {ABC}: A simple explicit congestion controller for wireless networks
Betzler et al. CoAP congestion contro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699007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acket transmission volume from a source
EP2522109B1 (en) Method of estimating congestion
EP1337061B1 (en) Method of dynamically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using RTP and RTCP protocols
EP1780961A2 (en) Flow control for real-time data streams
US200500186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US9686201B2 (en) Predictive management of a network buffer
KR20050001450A (ko) 통신 장비, 정보 전송 장비 및 정보 수신 장비
US8416694B2 (en) Network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KR20020038548A (ko) 네트워크 프로토콜
Qazi et a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fficient explicit feedback
US9948565B2 (en)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of zero overhead rate controlled (ZOR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via digital communication link
US1158873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Lestas et al. Adaptive congestion protocol: A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with learning capability
EP2759163A1 (en)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US2006008045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7097144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中継ノー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通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Lovewell et al. Packet-scale congestion control paradigm
CN112019443B (zh) 多路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Yasuda et al.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a remote control cycle for better responsiveness
Wallace 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Scheduling, modelling, and congestion window management
Zhou et al. Towards fast flow convergence in cognitive radio cellular networks
US7245590B2 (en) Method for flow control for a number of transmitters with an unknown and/o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