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7708A -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 Google Patents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7708A
CN101227708A CNA2007100066189A CN200710006618A CN101227708A CN 101227708 A CN101227708 A CN 101227708A CN A2007100066189 A CNA2007100066189 A CN A2007100066189A CN 200710006618 A CN200710006618 A CN 200710006618A CN 101227708 A CN101227708 A CN 101227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etwork
transmission bearer
transmission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6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正非
谢明江
邱勇
张宏卓
邓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066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7708A/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00134 priority patent/WO20080896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7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7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该方法由无线接入网络中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将该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接入到网络;并且所述多模基站和其他网络节点之间通过一种传输承载网络传送基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多模基站,包括多个协议处理单元,分别用于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接口单元,用于按传输网络所支持的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输出的数据并发送到传输网络,以及接收和处理从所述传输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并传送到对应的协议处理单元。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无线网络***。

Description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 AccessTechnology)被应用。这些不同的RAT技术包括GSM技术,WCDMA技术,WiMAX技术,LTE技术,AIE技术,CDMA2000技术等。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构成了不同制式的基站***,如,GSM技术中的基站BTS;WCDMA技术中的基站NodeB;WiMAX技术中的基站BS;LTE技术中的基站eNodeB等。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一般构成一个单独的设备节点。如图1所示,在GSM***中,基站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之间通过Abis接口相连,BSC和MSC之间通过A接口相连。在Abis接口和A接口上的语音数据和信令都通过PCM进行传输。在GSM中采用PCM编码复接方式实现多路传输。时分复用TDM技术是把抽样周期均分成若干个时隙(TSn,n=0,1,2,3,....),各路信号的抽样值编码依一定的顺序占用某一时隙,组成多路复用数字信号,用同一个信道独立传输的技术。
如图2所示,在长期演进LTE***中,各个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eNodeB和移动管理实体/用户面实体MME/UPE之间通过S1接口相连。目前S1、X2接口上的用户业务和信令数据都是基于IP技术的分组数据包,所以在网络层上都是以IP技术作为网络层技术,由于IP网络不依赖于底层网络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技术,所以3GPP未对分组域接口的物理层和链路层做出规定。
如图3所示,在WiMAX***中,基站BS之间通过R8接口互连,BS和接入业务网络-网关ASN-GW之间通过R6接口相连,ASN-GW和连接业务网络CSN之间通过R3接口相连。目前WiMAX***中的接口上的其用户业务和信令数据都是基于IP技术的分组数据包,所以在网络层上都是以IP技术作为网络层技术,由于IP网络不依赖于底层网络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技术,所以IEEE 802.16未对分组域接口的物理层和链路层做出规定。
如图4所示,在CDMA2000***中,根据业务类型划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个类别。其中,A1、A2、A5、A3和A7接口传输实时性要求高的电路型业务及其信令,而A8、A9、A10和A11接口传输用户的分组业务数据包及其信令。对于电路域的接口参考点,为保证业务和信令信息实时可靠的传输,其物理层技术采用了传统的电路传输技术,如:T1/E1,DS0链路,或更高速率的T3,OC3等,数据传输层则采用了7号信令***或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对于分组域中的各个接口参考点,其用户业务数据都是基于IP技术的分组数据包,所以分组域中的A8、A9、A10和A11接口都是以IP技术作为网络层技术。由于IP网络不依赖于底层网络的物理层和链路层技术,所以IOS标准未对分组域接口的物理层和链路层做出规定。
如图5所示,在WCDMA***中,基站Node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之间通过Iub接口互连,RNC和RNC之间通过Iur口相连,RNC和移动交换中心/拜访位置寄存器MSC/VLR之间通过Iu-CS接口相连,RNC和SGSN之间通过Iu-PS相连。目前WCDMA中的数据链路层采用ATM传输,AAL5和AAL2作为两种ATM适配层协议,完成数据的适配功能,即把高层应用的数据结构表示成ATM层的信元结构,并提供需要的运行和管理功能。AAL5用于非实时的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它是ATM信令和一般数据传输的承载。AAL2是为可变比特率数据流传输而设计的,用于传输话音业务。
目前实现的多制式基站采用的接口技术是一个多制式的接口,该接口可能是多个独立分散的接口。也就是说,如果该多制式基站配置了LTE基站,则该基站支持S1/X2接口,采用IP传输网络传输,可能承载在光纤上或者承载在以太网上。如果该多制式基站配置了GSM基站,则该基站支持Abis接口和A接口,采用E1物理介质传输。如果该多制式基站配置的WiMAX基站,则该基站支持R8接口。对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或者未来的某个接入技术基站可能是其他的接口。
将各种单模基站组合在一起提供多接入制式支持时,各种传输承载并行存在且各自布线,不仅工作量大、成本非常高,而且会增加接口实现和处理的复杂度,可能造成物理承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基站的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使得在无线接入网络中提供统一的传输承载,以节约资源和降低实现的复杂度。
一种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包括步骤:
无线接入网络中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将该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接入到网络;并且
所述多模基站和其他网络节点之间采用一种传输承载传送基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
一种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中按一种传输承载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上行数据;以及
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到基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的传输承载网络,并传送到对应的网络节点。
一种在多模基站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
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协议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上行数据,并得到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
根据同一种传输承载分别处理所述用户数据,得到能够在基于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的传输承载网络上传送的数据。
一种在多模基站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
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协议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上行数据,并得到承载层的数据;以及
根据同一种传输承载分别处理所述承载层的数据,得到能够在基于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的传输承载网络上传送的数据。
一种多模基站,包括:
多个协议处理单元,分别用于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
接口单元,与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按传输网络所支持的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输出的数据并发送到传输网络,以及接收和处理从所述传输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并传送到对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一种接口转换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基于的传输承载与传送该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或与接收该数据的目标节点所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传输承载不同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适配到所述传输网络支持或目标节点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发送模块,用于向传输承载网络和目标节点发送数据。
一种基站控制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于GSM***的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基于的传输承载与本设备所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以及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与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本设备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适配到本设备所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上,以及在确定与传输承载网络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待发送的数据适配到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数据。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于UMTS***的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待发送的数据与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与传输承载网络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待发送的数据适配到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数据。
一种无线网络***,包括:
传输承载网络,用于通过统一的传输承载传输数据;
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接入到网络,其中,按照所述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方式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并传送到所述传输承载网络,以及从所述传信承载网络接收数据并发送给用户设备;
第二网络节点,包括支持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多个网络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传输网络传输的上行数据和通过所述传输网络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下行数据。
在无线接入网络中采用统一的传输承载进行传输数据,不仅便于部署网络,而且能够降低实现的复杂度。如果从原站址基础上升级为多模基站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传输资源,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GSM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LTE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WiMAX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CDMA2000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WCDMA网络***构架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IP技术作为无线接入网络的承载的组网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实现IP传输承载的多模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LTE和WiMAX网络***的用户面协议栈和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IP技术作为无线接入网络的承载并通过接口转换装置完成数据协议匹配的组网示意图;
图7D、图7E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TM承载协议的用户面协议栈和控制面协议栈与IP承载协议的用户协议栈和控制面协议栈相互转换的示意图;
图7F、图7G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CM承载协议的用户面协议栈和控制面协议栈与IP承载协议的用户协议栈和控制面协议栈相互转换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以太网作为无线网络传输承载的组网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xDSL作为无线网络传输承载的组网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TDM***作为无线网络传输承载的组示意图;
图10B、图10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实现TDM传输承载的多模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TDM上承载IP协议栈和在TDM上承载ATM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独立的接口转换装置的TDM接入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微波作为中继传输的TDM接入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ATM***作为无线网络传输承载的组示意图;
图15B、图15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实现ATM传输承载的多模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将GSM传输协议栈转换为ATM传输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CDMA传输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P overATM的协议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1接口协议栈转换为ATM传输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2接口协议栈转换为ATM传输协议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在多模基站和上级节点之间采用统一的传输承载传送数据。所述多模基站(或称多制式基站)是指多种接入技术分别对应的协议处理模块,包含在同一节点设备内构成的基站,这些协议处理模块可以共享部分设备资源,譬如节点设备的背板总线,节点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节点设备的内存,甚至某些单板资源等。所述节点设备内包括节点设备物理上的扩容,如,通过机框堆叠等方式扩大该节点设备的容量。多模基站及其上级节点均称为网络节点,多模基站内的每个协议处理模块类似于一个逻辑基站。
多模基站中包含的协议处理模块为对应于GSM***的GSM协议处理模块,对应于UMTS***的UMTS协议处理模块,对应于LTE***的LTE协议处理模块,对应于WiMAX***的WiMAX协议处理模块,以及对应于其他无线***的协议处理模块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应的,多模基站的上级节点可能包括GSM的基站控制器BSC、UMTS(包括WCDMA和TD-SCDMA***)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LTE的接入网关aGW(可能对应的具体节点是移动管理实体MME和用户面实体UPE)、WiMAX的网关GW以及其他的可能的上级节点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所述上级节点也可能是一个多模的上级节点,即该上级节点包含多种逻辑的上级节点,比如BSC、aGW、RNC等。
在单模基站中不同的技术所采用的传输承载方式有所述不同,比如,在GSM***中采用的是PCM作为传输承载,在UMTS中可以采用ATM或者IP作为传输承载,在LTE或者WiMAX中采用IP作为传输承载。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多模基站和上级节点之间采用统一的传输承载传送数据,该统一的传输承载可以是IP传输承载、异步传输模式ATM传输承载和时分复用TDM传输承载中的一种传输承载。
图6A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以IP传输网络传送数据的一个网络***实例。多模基站60通过IP承载网络61与基站控制器BSC62、接入网关aGW63、网关GW64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65以及各种可能的上级节点66互联。IP承载网络61可以是一个以太网,也可以是租用的用户数字线路xDSL;多模基站60中各个逻辑基站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都承载在IP之上。
图6B给出了本实施例中一种多模基站60的结构,其中包含GSM协议处理单元600、UMTS协议处理单元601、LTE协议处理单元602、WiMAX协议处理单元603和IP接口单元604。GSM协议处理单元600、LTE协议处理单元602、WiMAX协议处理单元603分别根据对应的无线接入***的协议处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IP接口单元604用于收发数据,并按照IP协议处理发送的数据和接收到的数据。当然,多模基站60中并不限于上述的协议处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可能的其他协议处理单元,如空中接口演进AIE协议处理单元。
图6B所示的多模基站的一种变化是,IP接口单元与多个协议处理单元独立设置,即IP接口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装置存在,与多模基站内的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之间通过通信接口进行交互,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同理。
在多模基站的协议处理单元与接口单元之间,可以按照协议处理单元对应的无线***采用的传输承载协议传送按照承载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也可以传送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如果传送按照承载层协议封装后的数据,则由IP接口单元完成IP协议与他其协议之间的转换。例如,GSM协议处理单元600向IP接口单元604传送基于PCM承载的协议数据,IP接口单元604将其转换为基于IP承载的协议数据。如果传送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则由IP接口单元对上行数据进行IP封装和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相应的解封装。例如,GSM协议处理单元600向IP接口单元604传送未进行承载层封装的用户数据,IP接口单元604将其封装为IP报包并发送到承载网络;相应的,IP接口单元604接收到下行的IP报包后,对其进行解封装并传送给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多模基站60的协议处理单元类似于一个逻辑基站,可以给每一个协议处理单元分配一个IP地址,也可以给整个多模基站分配一个IP地址。
当给多模基站60中的每一个协议处理单元分配一个IP地址时,可以根据协议处理单元的IP地址来区分不同的协议处理单元。对于上行数据,IP接口单元604可以根据数据的来源(各个协议处理单元)确定其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然后将用户数据封装成IP数据包后发送到IP承载网上去;对于接收的下行数据,由于每一个协议处理单元的IP地址不同,所以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来区分数据包,将各个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中去。
当多模基站60只有一个IP地址时,IP接口单元604将根据数据的来源确定目的IP地址,即根据端口即可获知来源。对于上行数据包,IP接口单元604根据数据的来源(可由各个协议处理单元与IP接口单元的接口确定)确定目的IP地址,其源IP地址统一填写多模基站的IP地址。例如,IP接口单元604确定上行数据来自GSM协议处理单元600时,将对应的上级节点基站控制器62的IP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将多模基站60的IP地址作为源地址;又如,确定上行数据来自LTE协议处理单元602时,将对应的上级节点网关64的IP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将多模基站60的IP地址作为源地址。
对于下行数据包,虽然其目的IP地址都是多模基站60的IP地址,但可以根据其中的源IP地址来区分到各个协议处理单元的数据包。例如,根据源IP地址确定下行的数据包来自于基站控制器62时,则将下行的数据包传送给GSM协议处理单元;又如,根据源IP地址确定下行的数据包来自于无线网络控制器65时,则将下行的数据包传送给UMTS协议处理单元。
采用IP作为统一传输承载时,用户面协议栈如图7A所示,在IP层上采用用户数据协议UDP作为传输协议,在UDP层上使用一个封装协议来封装用户数据,具体的封装协议可以采用GTP协议、GRE协议或者FP协议,在封装协议中封装的就是用户数据。由于在UMTS中采用的是GTP协议,在LTE/SAE***中也打算采用GTP协议,因此,推荐使用GTP协议作为封装协议。控制面的协议栈如图7B所示,传输层可以使用SCTP协议,在SCTP层之上为应用层协议。不同的无线***其对应的应用层协议各不相同,比如对于UMTS来说应用层协议为NBAP协议,对于LTE来说应用层协议为eRANAP协议。但对于接口单元来说不需要区分应用层协议,只需要根据IP地址将应用层数据包发送给各个协议处理单元即可。
由于LTE和WIMAX的协议栈与图7A、图7B描述的协议栈完全相同,所以对应的上级节点接入网关63和网关62无需做任何改动。对于UMTS,其接入承载可能是IP传输承载,也可能是ATM传输承载;如果采用IP传输承载,其协议栈与图7A、7B相同。对于GSM,其上级节点基站控制器62采用的传输方式为非IP方式,或者UMTS的上级节点无线网络控制器65在采用ATM传输承载方式时,则通过一个接口转换装置实现IP承载方式和其他传输承载方式之间协议栈的相互转换。
如图7C所示,多模基站70与独立设置的接口转换装置72之间采用通过IP网络71传送数据,以IP作为统一的物理层承载;接口转换装置72与基站控制器BSC 73之间为PCM传输承载(传输语音),接口转换装置72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74之间为ATM传输承载,接口转换装置72与网关GW 75之间为IP传输承载。接口转换装置72完成的功能包括:根据上行数据中的目标IP地址,对发往基站控制器BSC73的数据进行IP传输承载到PCM传输承载的协议转换,然后以PCM传输承载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基站控制器BSC73;对发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74的数据进行IP传输承载到ATM传输承载的协议转换,然后以ATM传输承载方式将数据发送到无线网络控制器74;对于发往网关GW 75的上行数,则不作协议转换,直接发送到网关GW75。根据下行数据的来源,对来自基站控制器BSC73的数据进行PCM传输承载到IP传输承载的协议转换,对来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74的数据进行ATM传输承载到IP传输承载的协议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发往IP网络。在修改上级节点的接口比较困难时,通过独立设置接口转换装置则是一种较佳的方式。
ATM承载协议和IP承载协议之间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相互转换如图7D所示,ATM承载协议和IP承载协议之间的控制面协议栈的相互转换如图7E所示。PCM承载协议和IP承载协议之间用户面协议的相互转换如图7F所示,PCM承载协议和IP承载协议之间控制面协议的相互转换如图7G所示。
图8给出了本实施例一种接口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接收模块800、判断模块810、处理模块820和发送模块830;接收模块800接收数据;判断模块810根据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采用的传输承载;如果确定接收到的数据所采用的传输承载与上级节点(即目标网元)或传输网络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数据传送到处理模块820,否则,直接将数据传送到发送模块830;处理模块820对数据的协议转换(其转换过程如前所述)或者对数据进行协议封装处理;发送模块830用于将数据发送到承载网络。
虽然在图7C中接口转换装置与多模基站70对应的上级节点相互独立,但并不限于此,接口转换装置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设置在上级节点内部,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在现有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网络控制器中增加判断模块和处理模块,其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可以为基站控制器或无线网络控制器中现有的模块。例如,转换装置设置在基站控制BSC37内部,此时,判断模块和处理模块的功能与前述转换装置相同。又如,转换装置设置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74内部,此时,对于从承载网络接收到的数据无须进行判断,判断模块只判断本设备与传输网络所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将待发送数据适配到传输承载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上。转换装置设置在GW和aGW中时与设置在RNC中同理。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将接口转换装置与上级节点设置在同一物理实体内,在各装置通过内部接***互。在这此结构中,接口转换装置对数据进行的协议转换与前述同理,不再赘述。
图9A给出了采用以太网作为接入承载的具体实例,多模基站90通过以太网91和上级节点BSC92、aGW93、GW94、RNC95和各种可能的上级节点96相互链接。在该实例中,多模基站90的IP接口单元上提供以太网接口网卡功能、数据的缓冲和前期处理功能,IP接口单元将收到的数据流根据目的IP地址或者根据源IP地址判断后发送到各个协议处理单元上,对于从各个协议处理单元发来的数据包,IP接口单元将其封包然并置上相应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后发送到传输网络上。
在本实例中完成协议转换功能的接口转换模块放在各上级节点中。由于在单模基站中,BSC到基站之间时采用PCM链接,所以在本实例中,在BSC上增加一个接口转接装置920进行协议栈转换(也可直接对BSC的接口板进行修改);同样,在仅提供ATM的RNC上增加一个接口转换模块950进行协议栈转换(也可直接对RNC的接口板进行修改)。
图9B给出了采用xDSL作为接入网络承载的一个实例。调制解调器Modem、DSLAM到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之间使用xDSL,为多模基站到网络之间提供一个接入承载,从Modem到多模基站提供的就是一个以太网网口,所以多模基站还是可以看作是通过IP网络链接到各个上级节点上面。在该实例中,各个节点的功能要求与图9A相同,不再赘述。该实例提供了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的方案,即如果运营商在网络布线上有困难或者成本太高,则可以通过租用xDSL线路的方式提供IP链接。
在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以IP传输网络作为统一的接入承载,便于运营商部署网络;另外,从发展趋势上看,IP传输承载将是发展方向,对于提供数据业务的WiMAX技术和3GPP最新的演进技术LTE等都是采用IP作为承载,其运营成本低,运营商甚至可以租用xDSL线路来作为承载。
图10A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以TDM传输网络传送数据的一个网络***实例,包括:多模基站100、时分复用TDM***101和对应的上级节点102,上级节点102包含了多种无线接入***中基站对应的上级节点。
如果多模基站100在原站址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此时一般已经存在E1或者光纤等传输介质,有必要考虑对这些传输介质的重用,因此,可以在一个时分复用TDM***101上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来提供不同的传输承载。
TDM***101将不同的传输承载通过时分复用在同一个TDM***中。比如,使用部分时隙1010承载PCM语音,部分时隙1011承载IP数据业务,部分时隙1012承载ATM数据。在多模基站100与上级节点102之间统一协调资源。如,统一确定用于传输PCM语音的时隙,用于传输IP数据包的时隙。统一协调资源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可以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传输PCM语音、ATM数据包和IP数据包的时隙,分配的时隙在进行业务过程中固定不变;也可以通过动态调整的方式配置时隙,如果不同的承载之间的业务量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IP业务增加,PCM语音业务减少,则在多模基站和上级节点之间的TDM传输承载上调整资源。
当用TDM来承载IP数据包时,建议避免针对用户或者针对逻辑基站来分配资源,比如,不应该给用户A分配某确定的时隙来承载用户A的IP数据,给用户B分配另外一些时隙以承载用户B的IP数据,而应该将这些资源统一调度起来。比如,将某些时隙分配作为IP传输使用,那么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些时隙资源,由节点来做一个统一的调度。这样做的原因是IP传输本身就利用了统计复用的原理,所以需要资源的统一调度。
图10B给出了本实施例中一种多模基站100的结构,其中包含GSM协议处理单元1000、UMTS协议处理单元1001、LTE协议处理单元1002、WiMAX协议处理单元1003以及TDM接口单元1004。各协议处理单元的功能与前述多模基站中的协议处理单元功能相同。当然该多模基站100中还可包括可能的其他协议处理单元。
多模块基站100中的协议处理模块与TDM接口单元1004之间传送非协议数据,在接口单元1004中包括PCM承载处理模块1004-1、ATM承载处理模块1004-2、IP承载处理模块1004-3和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其中,PCM承载处理模块1004-1将PCM时隙接续到相关的交换网板上;ATM承载处理模块1004-2用于处理在TDM上的ATM承载;IP承载处理模块1004-3用于处理TDM上的IP承载;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用于向承载网络发送数据和从承载网络接收数据,即作为对外的通信接口。
对于上行数据:TDM接口单元1004中的承载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先期处理,然后,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相应的TDM时隙上进行传输。例如,从LTE协议处理单元1002发送来的数据,该数据将先到达接口单元中的IP承载处理模块1004-3中进行先期处理,包括IP承载处理模块1004-3对数据进行封包处理,添上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然后再将该数据包封装到链路层帧中;在封帧完成后将这一帧的数据发送到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中,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将这些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TDM时隙上进行传输。对其余协议处理单元发送的上行数据的处理与此同理,不再赘述。
对于下行数据: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根据时隙号识别出接收的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承载(不同上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采用不同的时隙,其时隙号不同),然后将其发送到相应的承载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例如,下行数据是发往LTE协议处理模块的IP数据包,则TDM接口处理模块1004-4根据时隙号区分出该时隙上传输的是IP数据包,将该时隙上的信息流发送到IP承载处理模块1004-3中,IP承载处理模块1004-3的链路层完成链路层的重组,恢复出IP数据包,然后再根据IP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或源IP地址来确定该数据包需要发往LTE协议处理单元。
在多模基站内的协议处理单元与接口单元之间传送传输层的数据时,图10B所示多模基站的结构可演变为图10C所示的多模基站,其主要区别在于图10C所示的多模基站中由协议处理单元完成承载处理模块的功能,其余处理与图10B同理,不再赘述。
图10B、图10C所示多模基站的一种变化是,TDM接口单元与多个协议处理单元独立设置,即TDM接口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装置存在,与多模基站内的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之间通过通信接口进行交互,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与图10B、图10C所示的多模基站同理。
为了在同一传输线路上提供不同的传输承载,在多模基站100和上级节点102两端的接口上提供不同的协议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级节点前设置接口转换装置来提供协议转换,这个接口转换装置与多模基站中的接口单元配合,首先根据时隙的配置将传输承载方式分开,然后对于每一种传输承载将相应的数据转发到对应的上级节点,使上级节点能够匹配协议以解析出上行数据。接口转换装置可采用图8所示的结构,其对协议的处理与前述同理。
对于提供IP传输承载的时隙,在接口单元和上级节点之间提供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以提供帧数据的分段和重组的功能,以承载IP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是PPP协议或是HDLC协议,也可以是其他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其协议栈如图11所示。
如果在多模基站内部有多个协议处理单元都使用IP传输承载的方式,则可以使用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来区分这些协议处理单元,区分方式和前述采用IP承载的方式同理,不再赘述。
当使用TDM时隙来承载ATM时,在接口单元和上级节点之间提供ATM协议栈的处理功能,对于提供ATM链接的时隙,其协议栈如图12所示。
当使用TDM时隙传输PCM语音信息时,将这些时隙直接接续到交换网板上。
图13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与上级节点之间采用TDM传输网络传送数据的一个网络***实例。多模基站130与独立的接口转换装置132之间采用TDM作为统一的物理层承载;接口转换装置132与上级节点133之间为PCM承载语间,接口转换装置132与上级节点134之间为ATM传输承载,接口转换装置132与上级节点135之间为IP传输承载。接口转换装置132完成功能包括:根据配置识别相应的数据流类型,并将各种不同的数据流送到相应的协议栈中去处理;对于IP数据流,在该接口转换装置上实现链路层协议功能,通过链路层协议将IP数据包恢复出来;对于IP数据包,根据其目的端IP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上级节点上去;对于ATM数据流,将直接转发到相应的节点上;对于PCM数据流,将时隙交换到相应的节点上。
接口转换装置132和多模基站130之间建立的关联关系包括:配置相同的数据,以分别指定用于PCM传输、ATM传输和IP传输的时隙资源;对于IP传输,在多模基站130和接口转换装置132之间建立一个数据链路层,以承载IP层协议。
采用独立的接口转换装置的网络架构不仅能够提供ATM传输承载方式,而且对端节点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显然,对于图13的接口转换装置132,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上级节点内。例如,接口转换装置132设置在上级节点133内,上级节点134、135连接到上级节点133。甚至,接口转换装置132与上级节点、133、134、135可以设置在同一物理实体内。
图14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采用微波作为TDM传输承载传送数据的一个网络结构实例。由于在很多情况下铺设光纤或者E1线等地面电路比较困难,所以有些应用场景下需要使用微波作为中继传输。当使用微波作为中继传输时,从多模基站到微波收发站之间,以及微波收发站与接口转换装置之间可以采用E1进行短距离传输,在微波收发站之间时采用微波传输。如果撇开中间一段微波传输,仅从多模基站和接口转换装置的收发两端看,这种方式和图13所示的方式实质上相同。
在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以TDM传输网络作为统一的接入承载,能够重用已有的传输资源,以及利用TDM***能够很好的提供同步功能。另外,还可以提供多各种承载方式的支持,甚至不需要对节点做任何改动(如采用独立接口转换装置时)。
图15A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以ATM传输网络传送数据的一个网络***实例。多模基站150与独立的接口转换装置152之间通过光网络151相连,采用ATM作为统一的物理层承载;接口转换装置152完成不同传输承载之间的协议转换。接口转换装置152与上级节点153之间为PCM承载语音,接口转换装置152与上级节点154之间为ATM传输承载,接口转换装置152与上级节点155之间为IP传输承载。
图15B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150的一种结构,其中包含GSM协议处理单元1500、UMTS协议处理单元1501、LTE协议处理单元1502、WiMAX协议处理单元1503和ATM接口单元1504。当然该多模基站150中还可包括可能的其他协议处理单元。各协议处理单元的功能与前述多模基站中的协议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
多模块基站150中的协议处理模块与ATM接口单元1504之间传送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在接口单元1504中包括PCM承载处理模块1504-1、ATM承载处理模块1504-2、IP承载处理模块1504-3和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其中,PCM承载处理模块1504-1用于处理在ATM上的PCM承载;ATM承载处理模块1504-2直接将数据转发到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IP承载处理模块1504-3用于处理在ATM上的IP承载;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用于向承载网络发送数据和从承载网络接收数据。
对于上行数据:由协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后传送到ATM接口单元,由承载处理模块根据传输承载方式处理接收到的数据,然后传送到ATM接口处理模块,ATM接口处理模块为每一个数据帧头加上VPI/VCI值并发送出去。对于不同的协议处理单元的数据分配不同的虚连接,该虚连接由虚路径VP和虚通道VC组成。在一条传输链路上,虚连接由VPI和VCI的值唯一标识。例如:LTE协议处理单元1502传送的数据到达接口单元1540中的IP承载处理模块1504-3后,IP承载处理模块1504-3对数据进行封包处理,添上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然后再将该数据包封装到链路层帧中;在封帧完成后将这一帧的数据发送到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为数据分配相应的虚连接,以及数据帧头加上VPI/VCI值后发送到承载网络。
对于下行数据: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根据数据帧头的VPI/VCI的值识别出其数据采用的传输承载方式,即识别出是IP、ATM和PCM中哪一种传输承载;然后,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承载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处理之后传送到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例如,下行数据是发往LTE协议处理单元的IP数据包,则ATM接口处理模块1504-4根据VPI/VCI的值区分出该链路上传递的是IP数据包,然后将该链路上的数据包发送到IP承载处理模块1504-3中,IP承载处理模块1504-3中的链路层完成链路层的重组,恢复出IP数据包,然后根据IP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或者源IP地址来确定该数据包发往LTE协议处理单元1502。
图15B所示多模基站的结构可演变为图15C所示的多模基站,在图15C所示的多模基站中,多模基站内的协议处理单元与接口单元之间可以传送传输层的数据,也可以传送传输层之上的用户数据。如果传送传输层的数据,其主要区别在于图15C所示的多模基站中由协议处理单元完成承载处理模块的功能,其余处理与图10B同理。如果传送传输层之上的用户数据,则由ATM接口单元将接收到的数据适配到ATM传输承载上,以及将接收到ATM数据适配为传输层之上的用户数据,然后传送给相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图15B、图15C所示多模基站的一种变化是,ATM接口单元与多个协议处理单元独立设置,即ATM接口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装置存在,与多模基站内的多个协议处理单元之间通过通信接口进行交互,其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与图10B、图10C所示的多模基站同理。
为了在同一传输线路上提供不同的传输承载,在多模基站和上级节点两端的接口上提供不同的协议栈。在图15A所示的网络***中,通过在上级节点前设置接口转换装置152来提供协议转换,接口转换装置152与多模基站中的ATM接口单元配合,首先根据VPI/VCI的配置将传输承载方式分开,然后对于每一种传输承载将相应的数据转发到对应的上级节点,使上级节点能够匹配协议以解析出上行数据。
在GSM***中,基站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之间通过Abis接口相连,BSC和MSC之间通过A接口相连,在Abis接口和A接口上的语音数据和信令都通过PCM进行传输,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AAL2适配层协议将GSM中的传输层协议适配到ATM层上,如图16所示。AAL2是ATM适配层协议,完成数据适配的功能-即将高层的数据结构表示成ATM信元,并提供相应的运行和管理功能。AAL2是为可变比特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业务。
在WCDMA***中,目前的传输层协议栈框架的实现包括基于ATM的传输技术和基于IP的传输技术两种方案,对于提供IP传输承载的方式,在接口单元和上级节点之间提供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以提供帧数据的分段和重组的功能,以承载IP层数据,如图17所示。对于基于ATM的传输协议栈,则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即可适用于统一的ATM作为传输承载;对于基于IP的传输协议栈,可以采用IP Over ATM技术进行协议栈迁移,ATM适配层的协议采用AAL5,ATM适配层(AAL)又分为拆装子层(SAR)和会聚子层(CS)。SAR的主要功能是分割和组装信元,CS为高层应用提供统一接口,其协议栈如图18所示。
对于LTE***,目前S1、X2接口上的用户业务和信令数据都是基于IP技术的分组数据包,所以在网络层上都是以IP技术作为网络层技术,因此可以参照WCDMA中的实现方法,采用IP OverATM技术,将IP数据适配到ATM传输承载上,传输协议栈参阅图18所示。
对于WiMAX***,目前WiMAX***中的接口上的其用户业务和信令数据都是基于IP技术的分组数据包,所以在网络层上都是以IP技术作为网络层技术,因此可以参照WCDMA中的实现方法,采用IP Over ATM技术,将IP数据适配到ATM传输承载上,传输协议栈可以参阅图18所示。
对于CDMA2000***,根据业务类型划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个类别。对于电路域的接口参考点,为保证业务和信令信息实时可靠的传输,其物理层技术采用了传统的电路传输技术,如:T1/E1,DS0链路,或更高速率的T3,OC3等,数据传输层则采用了7号信令***或ATM技术。对于分组域中的各个接口参考点,其用户业务数据都是基于IP技术的分组数据包,所以分组域中的接口都是以IP技术作为网络层技术。
因此,对于采用ATM技术的电路型业务,其传输协议栈不需要进行修改就可以直接承载在ATM技术上,如A3、A7接口;对于采用IP技术的分组域接口,如A8、A9、A10、A11等,可以采用IP Over ATM技术,将IP数据适配到ATM传输承载上,传输协议栈可以参照图18。
对于数据传输层采用了7号信令***的电路域接口,可以采用如下的信令协议栈:
对于A1接口(BS和MSC之间的信令接口),将相应的协议栈转换为基于ATM传输的A1接口协议栈。当使用ATM来承载A1接口信令时,在接口单元和上级节点之间提供ATM协议栈的处理功能,协议栈如图19所示。
对于A2接口(BS和MSC之间的话音业务接口),将协议栈转换为基于ATM传输的A2接口协议栈。当使用ATM来承载PCM语音信息时,在接口单元和上级节点之间提供ATM协议栈的处理功能,ATM层的主要功能是一般流量控制、信元复用和交换,以及信元头的生成和提取。ATM适配层(AAL)又分为拆装子层(SAR)和会聚子层(CS)。SAR的主要功能是分割和组装信元,CS为高层应用提供统一接口,协议栈如图20所示。
同样,对于A5接口(BS和MSC之间的电路型数据业务的接口)的传输层可以采用类似A2接口的传输协议栈结构。
显然,对于图15A的接口转换装置152,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上级节点内。例如,接口转换装置152设置在上级节点153内,上级节点154、155连接到上级节点153。甚至,接口转换装置152与上级节点、153、154、155可以设置在同一物理实体内。其实现与前述同理,不再赘述。
在多模基站与其上级节点之间以ATM传输网络作为统一的接入承载,能够重用已有的传输资源,以及能够充分利用ATM作为传输承载的宽带、服务质量保证等特点。
虽然上述以GSM接入制式、UMTS接入制式、WiMAX接入制式和LTE接入制式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同样适用于新出现的其他接入制式,例如AIE等。同样的,传输承载也并不仅限于TDM传输承载、ATM传输承载和IP传输承载,同样适用于新出现的其他传输承载,其实现方式与上述同理。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8)

1.一种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无线接入网络中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将该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接入到网络;并且
所述多模基站和其他网络节点之间采用一种传输承载传送基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包括GSM接入制式、UMTS接入制式、WiMAX接入制式和LTE接入制式中的部分或全部接入制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数据发送到所述一种传输承载网络前,根据该传输承载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将待发数据适配成适合在该传输承载网络上传输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数据的目标节点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不同时,按照目标节点所支持的传输承载适配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后再传送到所述目标节点;或者,所述目标节点确定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在目标节点内对数据进行适配处理。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TDM传输承载或ATM传输承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时,为多模基站分配一个IP,所述多模基站根据数据的来源确定接收数据的目标IP地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时,为多模基站分配多个IP地址,其中每个IP地址对应于一个无线接入制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太网和/或用户数据线路网络提供所述IP传输承载。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TDM承载网络时,分配不同的时隙资源传输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并根据时隙号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采用传输承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静态配置方式分配时隙资源;或者,通过动态方式分配时隙资源。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ATM承载网络时,分配不同的虚连接传输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并根据虚连接标识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采用传输承载。
12.一种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中按一种传输承载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上行数据;以及
将所述上行数据发送到基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的传输承载网络,并传送到对应的网络节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所述网络节点按照所述一种传输承载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下行数据,并将处理后的下行数据发送到所述传输网络,以传送到所述多模基站。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包括GSM接入制式、UMTS接入制式、WiMAX接入制式和LTE接入制式中的部分或全部接入制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数据的目标节点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不同时,按照目标节点所支持的传输承载适配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后再传送到所述目标节点;或者,所述目标节点确定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在目标节点内对数据进行适配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TDM传输承载或ATM传输承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时,为多模基站分配一个IP,所述多模基站根据数据的来源确定接收数据的目标IP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时,为多模基站分配多个IP地址,其中每个IP地址对应于一个无线接入制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太网和/或用户数据线路网络提供所述IP传输承载。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网络为TDM承载网络时,分配不同的时隙资源传输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并根据时隙号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采用传输承载。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静态配置方式分配时隙资源;或者,通过动态方式分配时隙资源。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传输承载网络为ATM承载网络时,分配不同的虚连接传输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并根据虚连接标识识别接收到的数据所采用传输承载。
23.一种在多模基站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协议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上行数据,并得到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
根据同一种传输承载分别处理所述用户数据,得到能够在基于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的传输承载网络上传送的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从传输承载网络接收的下行数据,获得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
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协议处理所述用户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包括GSM接入制式、UMTS接入制式、WiMAX接入制式和LTE接入制式中的部分或全部接入制式。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直接将传输承载层之上的用户数据处理成能够在传输承载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或者,先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承载协议处理所述数据得到承载层的数据,然后,按照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将承载层的数据处理成能够在传输承载网络上传输的数据。
27.如权利要求23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为IP承载网络、TDM承载网络或ATM承载网络。
28.一种在多模基站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支持多种无线接入制式的多模基站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协议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上行数据,并得到承载层的数据;以及
根据同一种传输承载分别处理所述承载层的数据,得到能够在基于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的传输承载网络上传送的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同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从传输承载网络接收的下行数据,获得承载层的数据;
根据无线接入制式所采用的协议处理所述承载层的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无线接入制式包括GSM接入制式、UMTS接入制式、WiMAX接入制式和LTE接入制式中的部分或全部接入制式。
31.如权利要求28至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承载网络为IP承载网络、TDM承载网络或ATM承载网络。
32.一种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协议处理单元,分别用于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数据;
接口单元,与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按传输网络所支持的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所述多个协议处理单元输出的数据并发送到传输网络,以及接收和处理从所述传输网络接收到的数据,并传送到对应的协议处理单元。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协议单元包括GSM协议处理单元、UMTS协议处理单元、WiMAX协议处理单元、LTE协议处理单元和AIE协议处理单元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包括:
多个承载处理模块,各承载处理模块分别与一个协议处理单元连接,用于根据不同的传输承载协议处理从对应的协议处理单元接收的数据,以及处理发送给对应的协议处理单元的数据;
接口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所述多个承载处理模块输出的数据,以及从传输承载网络接收数据,根据所述一种传输承载协议处理数据后传送到对应的承载处理模块。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载处理模块包括:根据PCM承载协议处理数据的PCM处理模块,根据ATM承载协议处理数据的ATM模块,以及根据IP承载协议处理数据的IP承载处理模块。
36.如权利要求32至35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为基于IP传输承载发送和接收数据的IP接口单元,基于ATM传输承载发送和接收数据的ATM接口单元,或者基于TDM传输承载发送和接收数据的TDM接口单元。
37.一种接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基于的传输承载与传送该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或与接收该数据的目标节点所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传输承载不同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适配到所述传输网络支持或目标节点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发送模块,用于向传输承载网络和目标节点发送数据。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接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承载包括TDM传输承载、ATM传输承载和IP传输承载。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接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网络或目标节点支持的传输承载为IP传输承载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TDM over IP方式将发送给传输承载网络或目标节点的、并基于TDM传输承载的数据适配到IP传输承载上。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接口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网络或目标节点支持的传输承载为异步传输模式ATM传输承载时,所述转换模块通过IP over ATM方式将发送给传输承载网络或目标节点的、并基于IP传输承载的数据适配到ATM传输承载上,通过AAL2适配层协议将发送给传输承载网络或目标节点的、并基于TDM传输承载的数据适配到ATM传输承载上。
41.一种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于GSM***的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基于的传输承载与本设备所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以及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与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与本设备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适配到本设备所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上,以及在确定与传输承载网络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待发送的数据适配到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数据。
42.一种通信装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于UMTS***的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待发送的数据与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是否相同;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与传输承载网络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待发送的数据适配到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数据。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为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LTE***中的接入网关或WiMAX***中的网关。
44.一种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承载网络,用于通过同一种传输承载传输数据;
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接入到网络,其中,按照所述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方式处理基于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并传送到所述传输承载网络,以及从所述传信承载网络接收数据并发送给用户设备;
第二网络节点,包括支持不同无线接入制式的多个网络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传输网络传输的上行数据和通过所述传输网络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下行数据。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网络节点,与所述传输网络连接,用于将所述传输网络传送的上行数据传送给第二网络节点,以及将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传送到传输网络,其中,在确定待传送的数据所采用的传输承载与第二网络节点或传输网络所支持的传输承载不同时,将所述数据适配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或传输网络支持的传输承载上。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网络节点为一个独立的物理实体;或者,所述第三网络节点与第二网络节点中的一个网络节点设置为一体。
47.如权利要求44至4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支持的无线接入制式包括GSM接入制式、UMTS接入制式、WiMAX接入制式和LTE接入制式中的多种;相应的,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包括GSM***中的基站控制器BSC、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WiMAX***中的连接业务网络CSN和LTE***中的接入网关aGW中的多个。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网络基于TDM传输承载、ATM传输承载或IP传输承载。
CNA2007100066189A 2007-01-19 2007-01-19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Pending CN1012277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66189A CN101227708A (zh) 2007-01-19 2007-01-19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PCT/CN2008/000134 WO2008089660A1 (fr) 2007-01-19 2008-01-18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réseau radio pour une unification d'accès radi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066189A CN101227708A (zh) 2007-01-19 2007-01-19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7708A true CN101227708A (zh) 2008-07-23

Family

ID=39644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66189A Pending CN101227708A (zh) 2007-01-19 2007-01-19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7708A (zh)
WO (1) WO2008089660A1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5878A1 (zh) * 2008-10-24 2010-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的处理方法和***
WO2011097810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99938A (zh) * 2010-06-23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核多制式统一平台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2028026A1 (zh) * 2010-09-01 2012-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共传输时传输资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2450046A (zh) * 2009-06-03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拥有多个逻辑基站的基站
CN102573104A (zh) * 2010-12-20 2012-07-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2651877A (zh) * 2011-02-24 2012-08-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设备数据管理方法及多模设备
WO2013016968A1 (zh) * 2011-08-03 2013-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及移动智能接入点
CN103004278A (zh) * 2010-06-15 2013-03-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rat间载波聚合的信令机制
CN103188743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
CN103841623A (zh) * 2012-11-26 2014-06-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3891176A (zh) * 2011-10-26 2014-06-25 英特尔公司 用于m2m组的基于寻呼的代表指示的方法
US8849328B2 (en) 2009-04-03 2014-09-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 station sharing
CN104509203A (zh) * 2013-04-12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的方法、设备及***
CN104813700A (zh) * 2012-11-27 2015-07-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协作式测量
US9331898B2 (en) 2011-09-21 2016-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66045A (zh) * 2013-11-27 2016-07-13 北欧半导体公司 集成电路无线电装置
CN114666380A (zh) * 2022-03-07 2022-06-24 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集中控制的多制式合一物联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8919C (zh) * 2001-06-19 2007-07-25 诺基亚公司 利用公共***时钟的多模式基站的同步
US20050202791A1 (en) * 2004-03-10 2005-09-15 Krause David J. Operating mode exten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0421483C (zh) * 2005-07-29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无线***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5878A1 (zh) * 2008-10-24 2010-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数据的处理方法和***
US8849328B2 (en) 2009-04-03 2014-09-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 station sharing
CN102450046A (zh) * 2009-06-03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拥有多个逻辑基站的基站
WO2011097810A1 (zh) * 2010-02-11 2011-08-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04278B (zh) * 2010-06-15 2016-09-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rat间载波聚合的信令机制
CN103004278A (zh) * 2010-06-15 2013-03-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rat间载波聚合的信令机制
CN102299938B (zh) * 2010-06-23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核多制式统一平台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299938A (zh) * 2010-06-23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核多制式统一平台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1160377A1 (zh) * 2010-06-23 2011-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多核多制式统一平台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28026A1 (zh) * 2010-09-01 2012-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共传输时传输资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2387507A (zh) * 2010-09-0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共传输时传输资源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2573104A (zh) * 2010-12-20 2012-07-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2573104B (zh) * 2010-12-20 2015-04-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2651877A (zh) * 2011-02-24 2012-08-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设备数据管理方法及多模设备
CN102651877B (zh) * 2011-02-24 2015-07-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设备数据管理方法及多模设备
US9167430B2 (en) 2011-08-03 2015-10-20 Zte Corporation Access method and system, and mobile intelligent access point
WO2013016968A1 (zh) * 2011-08-03 2013-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及移动智能接入点
US10263837B2 (en) 2011-09-21 2019-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31898B2 (en) 2011-09-21 2016-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39047B2 (en) 2011-10-26 2016-09-0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aging-based delgate indication for M2M group
CN103891176B (zh) * 2011-10-26 2017-07-04 英特尔公司 用于m2m组的基于寻呼的代表指示的方法
CN103891176A (zh) * 2011-10-26 2014-06-25 英特尔公司 用于m2m组的基于寻呼的代表指示的方法
CN103188743B (zh) * 2011-12-29 2016-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
CN103188743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
CN103841623A (zh) * 2012-11-26 2014-06-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4813700A (zh) * 2012-11-27 2015-07-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协作式测量
CN104813700B (zh) * 2012-11-27 2019-04-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协作式测量
CN104509203A (zh) * 2013-04-12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的方法、设备及***
CN105766045A (zh) * 2013-11-27 2016-07-13 北欧半导体公司 集成电路无线电装置
CN105766045B (zh) * 2013-11-27 2020-03-06 北欧半导体公司 集成电路无线电装置
CN114666380A (zh) * 2022-03-07 2022-06-24 中交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集中控制的多制式合一物联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89660A1 (fr) 2008-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7708A (zh) 统一无线接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网络***
US6795437B1 (en) Arrangement for interconnect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60198336A1 (en) Deployment of different physical layer protocol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JP2010273370A (ja) Atmネットワークとipネットワークとの間の相互接続装置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1449389A4 (en) REVERSE MULTIPLEXING OF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IN A THIRD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RAN) NETWORK
US20040190450A1 (en) Packet pipe architecture for access networks
US7110388B2 (en) Handling of circuit-switched data services in IP-based GSM networks
KR100861423B1 (ko) 소프트웨어-정의되는 교환가능 프로토콜 아키텍처를 갖는범용 통신 노드
US73917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rotocol-independent trunking of data signals
US2005004303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19811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user plane data
CN100403821C (zh) 基站及其实现方法和基站测试***/网络***
CN101938452B (zh) 一种通信装置
US75358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5107190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nterface between switching equipment and 2g wireless interworking function
AU733507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component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switching low bit rate connections between input assemblies and output assemblies
KR100566993B1 (ko) 아이엠티 2000 시스템에서 에이티엠과 패스트 이더넷 정합장치 및 그 방법
EP2012474B1 (en) Network node for a radio access network
Vázquez et al. Efficiency issues in MPLS transport for the UMTS access network
Mostamary Transmission Phase in 3G, using ATM
Pepenella et al. Integrated transport solutions for emerging cellular networks
CN101242591A (zh) 基站子***、装置及基站子***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