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9940A -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9940A
CN101149940A CNA2007101547538A CN200710154753A CN101149940A CN 101149940 A CN101149940 A CN 101149940A CN A2007101547538 A CNA2007101547538 A CN A2007101547538A CN 200710154753 A CN200710154753 A CN 200710154753A CN 101149940 A CN101149940 A CN 101149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lens
receiving surface
actuator
distanc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47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屉冈宽正
高桥和浩
细田良造
波多野伸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9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9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2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optical heads, e.g.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该物镜致动器包括第一物镜、第二物镜和透镜保持器,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由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该透镜保持器包括: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其接收该第一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其接收该第二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采用这种布置,在第一物镜安装在第一透镜接收表面上和在第二物镜安装在第二透镜接收表面上的同时,第一物镜的光轴和第二物镜的光轴相互平行,且相对倾斜自动解决。通过透镜保持器的简单结构,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可以如上所述地减小。此外,由于透镜保持器的上述结构,如果物镜之一成为商品,则商品可以容易地被利用。

Description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并排保持有多个物镜的物镜致动器,还涉及配备有该物镜致动器的光学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包括压缩光盘(下文中称为CD)和数字多功能盘(下文中称为DVD)的光学记录介质变得常见且广泛可得。此外,为了提高记录在光学记录介质上信息的数量,最近已经开始进行为了实现光学记录介质的更高记录密度的研究。结果,诸如为高级DVD的高清DVD(HD-DVD)或者是蓝光盘(Blu-ray Disc,下文中称为BD)的高密度光学记录介质(下一代光盘)即将投入实际应用。
当信息被记录到这种光学记录介质或从该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时,使用光学拾取装置以通过物镜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束会聚到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或者从光源发射的光束的波长在这种情况下变得不同,取决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例如当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为CD时,物镜的NA为0.50且光束的波长为780nm。或者当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为DVD时,物镜的NA为0.65且光束的波长为650nm。另外,当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为HD-DVD时,物镜的NA为0.65且光束的波长为405nm。此外,当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为BD时,物镜的NA为0.85且光束的波长为405nm。
由于物镜的NA和光束的波长为适应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类型而如上所述地变得不同,如果使用的光学拾取装置具有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和光源,则可以确定地进行各种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然而,如果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或再现则更为方便,而且最近已经在研发许多这种类型的光学拾取装置。通过一个物镜可以与例如CD、DVD和HD-DVD,或者CD、DVD和BD三种类型的光学记录介质兼容的光学拾取装置最近已经出现。
然而,当仅一个物镜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光学记录介质时,考虑到像差补偿时的物镜设计通常变得困难且导致高的成本。例如在兼容诸如CD、DVD、HD-DVD和BD的四种类型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物镜的设计变得非常困难且即使可以制造出这种物镜,这种物镜变得非常昂贵,。因此,在制造可以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等的光学拾取装置时,采用光学***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镜的结构是实用的。
同时,在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内设置多个物镜的结构中,多个物镜并排保持在物镜致动器的透镜保持器上。这种情况下,光学记录介质和各个物镜尖端(表面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对于各个物镜是不同的,其中该距离称为焦点距离(WD)。因此,通常在常规技术中,透镜保持器内各个物镜(透镜接收表面)的安装位置沿聚焦方向(各个物镜的光轴方向)是不同的。
然而,如果透镜保持器内的透镜接收表面(透镜的具有圆边表面(roundedge surface)的接触表面)对于各个物镜而言是不同的,则从用于透镜保持器的金属模具的制造精确度角度考虑,难以平行地精准地形成各个透镜接收表面。因此,当各个物镜置于各个透镜接收表面内时,各个物镜的光轴趋于容易地偏离平行方向。换言之,这种情况下,在相应物镜之间产生各个物镜的光轴方向彼此不同的“相对倾斜”。
如上所述,如果在相应物镜之间产生该相对倾斜,则即使针对该物镜致动器本身进行倾斜调整,仍无法针对仅一个物镜的光轴来恰当地调整该倾斜,即,仅一个物镜的光轴可以制成垂直于该光学记录介质。因此,当通过使用光轴不垂直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其他物镜,对光学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产生大的慧形像差且光学拾取装置的性能退化。
关于这一点,例如在JP-A-2006-019001中,透镜保持器内的多个物镜保持孔的至少一个中的物镜的保持表面形成为曲面。采用这种布置,相应物镜之间的倾斜调整成为可能,因此可以使相应物镜的光轴相互平行。
此外,在JP-A-H11-120602中,采用了与JP-A-2006-019001类似的结构。也就是说,在JP-A-H11-120602中,透镜保持器内的物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圆锥形底部形状或者渐缩底部形状。采用这种布置,多个物镜的光轴可以调整为相互平行,因此可以校正光轴偏移并提供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在JP-A-H09-230111中,其中公开了多个透镜并排一体地模制的一体模制透镜。在这种结构中,可以想象,由于一体地模制多个透镜,在一体机构中的相应透镜的光轴自始相互平行。
在JP-A-2006-019001或JP-A-H11-120602中所示的结构中,可以精确地调整一个物镜的光轴相对于另一个物镜的光轴的角度,然而这相反地导致了将多个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退化的问题,因为需要进行这种精确调整。此外,在JP-A-H09-230111中,由于多个物镜一体地模制,例如,即使当对应于该物镜之一的商品作为单一产品在市场上可购得时,该商品无法被利用并由此导致该光学拾取装置的总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镜致动器,其利用简单的结构可以减小多个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且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由此,该物镜作为商品可以容易地被利用且同时该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上升可得到抑制;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是还提供一种配备有该物镜致动器的光学拾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包括:多个物镜,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多个所述物镜;以及驱动机构,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的预定轨道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该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所述多个物镜的每一个的***部分的下表面而接收各个所述物镜的多个透镜接收表面,且多个所述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可包括:多个物镜,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多个所述物镜;以及驱动机构,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以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该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所述多个物镜的任意一个的***部分的下表面而接收该物镜的透镜接收表面,以及当其余物镜通过间隔部件来保持时通过接触该间隔部件而接收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以及该透镜接收表面和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可包括:多个物镜,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多个所述物镜;以及驱动机构,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以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的预定轨道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物镜通过相同的间隔部件并排地保持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所述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该间隔部件而接收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以及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单一连续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多个光源,发射波长与多个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光束;以及物镜致动器,保持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将从相应光源发射的光束会聚在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该物镜致动器是由如上所述的物镜致动器构成。
根据本发明,例如,采用透镜保持器的各个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的简单结构,可以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此外,由于多个物镜形成为相互分离的个体,当多个所述物镜的一部分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可购得时,该商品可以容易地被利用。结果,可以抑制该光学拾取装置整体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解释图。
图2为示出用于上述光学拾取装置的物镜致动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平面图。
图3为上述物镜致动器的前视图。
图4为用于上述物镜致动器的透镜保持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处于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未被保持的状态下的上述透镜保持器的平面图。
图6为上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的横断面视图。
图7为处于上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被保持的状态下的上述透镜保持器的横断面视图。
图8为示出当多个物镜的任意一个通过间隔部件保持在透镜保持器上时所使用的间隔部件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上述透镜保持器的结构示例的平面图。
图10为处于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被保持的状态下的上述透镜保持器的横断面视图。
图11为示出当多个物镜通过相同间隔部件并排保持在透镜保持器上时所使用的间隔部件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
图12为示出上述透镜保持器的结构示例的平面图。
图13为示出在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通过上述间隔部件而被保持的状态下的上述透镜保持器的横断面视图。
图14为上述物镜致动器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且为示出轴向滑动类型的物镜致动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平面图。
图15为上述物镜致动器的剖面图。
图16为上述物镜致动器的透镜保持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征将更加清楚。
下面参考图示描述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解释。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A的示意性结构的解释图。光学拾取装置A包括主体1和物镜致动器2。此外,光学拾取装置A设有第一光学***3来执行作为第一记录介质的CD介质或者作为第二记录介质的DVD介质的记录/再现,以及第二光学***4来执行作为第三记录介质的BD介质(下文中简称为BD)的记录/再现。
此时,在图1中为了方便,使用点划线示出红外激光的光路,使用实线示出红色激光的光路。此外,蓝色激光的光路也示为实线。这里,上述CD介质包括CD-ROM、CD-R、CD-RW等,上述DVD介质包括DVD-ROM、DVD-R、DVD+R、DVD-RW、DVD+RW、DVD-RAM等。
主体1是指光学拾取装置A中除了物镜致动器2之外的部分,且主体1包括第一光学***3和第二光学***4的大部分。物镜致动器2保持多个物镜,这些物镜将多个光源发射的激光束会聚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且将在下文对其进行详细解释。下文中,首先解释第一光学***3和第二光学***4。
第一光学***3配备有红外激光源31和红色激光源32、二向棱镜33、偏振分光器34、准直透镜35、竖立反射镜36、四分之一波片37、第一物镜38、传感器透镜39和光接收元件Pd1。
红外激光源31发射波长约为780nm的红外激光束,该激光束是用于CD介质的记录/再现。红色激光源32发射波长约为650nm的红色激光束,该激光束是用于DVD介质的记录/再现。
二向棱镜33是透射波长在红外波段的光束并反射波长在红光波段的光束的棱镜。换言之,从红外激光源31发射的激光束穿过二向棱镜33,且从红色激光源32发射的激光束被二向棱镜33的反射表面反射,随后从该二向棱镜33输出。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二向棱镜33用于透射红外激光束和反射红色激光束,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实施例。
偏振分光器34是一种透射或者反射入射激光束的光学元件以响应入射激光束的偏振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从红外激光源31或红色激光源32发射的激光束(例如,P偏振)穿过偏振分光器34。另一方面,由CD介质或DVD介质的记录表面反射并进入偏振分光器34的激光束(例如,S偏振)被偏振分光器34反射。
准直透镜35将从红外激光源31或红色激光源32发射的漫射光激光束转换成平行光,其中上述两个光源均为点光源。从准直透镜35输出的激光束被竖立反射镜36反射成与入射方向垂直的方向。采用这种布置,激光束的光路改变为与CD介质或DVD介质的记录表面垂直的方向。四分之一波片37将具有线偏振的入射光束转换成具有圆偏振的光束,并将具有圆偏振的入射光束转换成具有线偏振的光束。
第一物镜38是由例如非球面透镜构成,以将红外激光束会聚在C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且还将红色激光束会聚在DV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换言之,第一物镜38使红外激光束会聚从而照射在C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成为激光点,且还使红色激光束会聚从而照射在DV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成为激光点。
CD介质或DVD介质的记录表面所反射的激光束(红外激光束或红色激光束)再次进入四分之一波片37。此时,反射激光束从圆偏振转换成线偏振。反射激光束的偏振方向垂直于从红外激光源31或红色激光源32发射的激光束的偏振方向(例如,P偏振)。也就是说,从四分之一波片37到竖立反射镜36的光束例如为S偏振。采用这种布置,通过竖立反射镜36从四分之一波片37进入偏振分光器34的激光束并不穿过偏振分光器34而是被偏振分光器34反射,并通过传感器透镜39进入光接收元件Pd1。在光接收元件Pd1中,入射激光束被转换成电信号,且来自光接收元件Pd1的输出信号被用于CD介质或DVD介质的记录/再现。
另一方面,第二光学***4配备有蓝色激光源41、偏振分光器44、准直透镜45、竖立反射镜46、四分之一波片47、第二物镜48、传感器透镜49和光接收元件Pd2。
蓝色激光源41发射波长约405nm的蓝色激光束,该激光束用于BD的记录/再现。第二物镜48将蓝色激光束会聚在BD的记录表面上。换言之,第二物镜48使蓝色激光束会聚从而照射在B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成为激光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物镜48和第一物镜38分离地形成,即,第二物镜48不与第一物镜38整合。因此,当对应于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至少之一的透镜可作为商品购得时,可以容易地利用这种商品。
第二光学***4中的偏振分光器44、准直透镜45、竖立反射镜46、四分之一波片47、传感器透镜49和光接收元件Pd2分别对应于第一光学***3中的偏振分光器34、准直透镜35、竖立反射镜36、四分之一波片37、传感器透镜39和光接收元件Pd1。两个光学***是由基本上相同的构件构成且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了有关第二光学***4的各个上述组成元件的详细解释。
在上述光学构件中,第一光学***3内的第一物镜38和第二光学***4内的第二物镜48由物镜致动器2保持。物镜致动器2安装在主体1上。
接下来将描述有关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2的解释。图2为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用于光学拾取装置A中的物镜致动器2的示意性结构的平面图,图3为图2所示物镜致动器2的前视图,且图4为用于图2所示物镜致动器2的透镜保持器24的放大立体图。此时,在图2和图4中,Ra表示光盘介质(CD介质、DVD介质或BD介质)的径向,Ta表示与该径向垂直的切向(周向)。此外,为了方便,在这些图示中未示出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
物镜致动器2配备有致动器基底21,永磁体22、支承构件23、透镜保持器24、电源基板25和线簧(wire spring)26,且这些元件构造成所谓的线型(wire type)物镜致动器。
致动器基底21是通过冲孔或弯折金属板而形成的基板。在致动器基底21内,制成红外激光束或红色激光束穿过的第一通孔211和蓝色激光束穿过的第二通孔212。此外,在致动器基底21内保持有永磁体22并形成磁体保持器213,这些磁体保持器作为背轭(back yoke)。
永磁体22将磁场施加在透镜保持器24上,且这些永磁体例如由钕磁体制成。永磁体22的磁极(N极、S极)形成为产生分别横穿通过聚焦线圈245和跟踪线圈246的电流的磁场的形状。下面描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细节。
支承构件23是由树脂制成,且设置成竖立在致动器基底21上。支承构件23例如通过螺钉牢固地固定在致动器基底21上,然而支承构件23也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粘结等其他方式来固定,从而不从致动器基底21脱落。
透镜保持器24例如是通过树脂模制形成,且在其上表面侧上具有用于***第一物镜38的孔241和用于***第二物镜48的孔242。孔241、242形成为与Ta方向对齐。因此,当第一物镜38***孔241且第二物镜48***孔242时,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保持在透镜保持器24上与Ta方向对齐。
此外,红外激光束或红色激光束穿过的第一通孔243和蓝色激光束穿过的第二通孔244、聚焦线圈245、跟踪线圈246和连接端子247形成于透镜保持器24上。
第一通孔243制成从下表面穿过透镜保持器24到上表面,且形成于与孔241以及致动器基底21内的第一通孔211相对应的位置。此外,第一通孔243的直径制成小于孔241的直径,且当第一物镜38***孔241时,第一物镜38以这种方式由透镜保持器24保持,即第一物镜38的透镜表面(来自光源的光束所进入的表面)落在第一通孔243内。
第二通孔244也制成从下表面穿过透镜保持器24到上表面,且形成于与孔242以及致动器基底21内的第二通孔212相对应的位置。此外,第二通孔244的直径制成小于孔242的直径,且当第二物镜48***孔242时,第二物镜48以这种方式由透镜保持器24保持,即第二物镜48的透镜表面
(来自光源的光束所进入的表面)落在第二通孔244内。
聚焦线圈245是沿光轴方向使透镜保持器24移动的线圈,且跟踪线圈246是沿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使透镜保持器24移动的线圈。连接端子247是线簧26电连接的端子。下面描述线簧26的细节。
电源基板25是由例如具有柔性的柔性印刷电路(FPC)形成,且该电源基板25被粘结以覆盖支承构件23的至少一半。这里,电源基板25的材料不限于FPC,且任何材料均可采用,只要该材料可以稳定地附着到支承构件23即可。电源基板25配备有与线簧26电连接的端子部分251。
线簧26由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材料(金属线)制成,线簧26的一端通过电源基板25内的端子部分251由支承构件23来支承。另一方面,线簧2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端子247与聚焦线圈245及跟踪线圈246连接,从而相对于致动器基底21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承该透镜保持器24。在本实施例中,透镜保持器24通过两个线簧26由支承构件23支承,从而不在其底部与致动器基底21接触。此时,可以利用多于3的多个线簧26。
由于端子部分251和连接端子247通过线簧26电连接,因此可以通过线簧26将来自电源基板25的电力供应到聚焦线圈245和跟踪线圈246。采用这种布置,通过流过聚焦线圈245和跟踪线圈246的电流与由永磁体22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沿聚焦方向(光轴方向)和跟踪方向(径向)移动透镜保持器24,因此可以进行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
可以说,至少永磁体22、支承构件23、聚焦线圈245、跟踪线圈246、电源基板25和线簧26组成驱动装置(驱动机构)来驱动透镜保持器24,以由于因为这些部件执行如上所述的操作,使得激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2的细节。图5为处于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未被保持的状态下的透镜保持器24的平面图,图6为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的横断面视图,以及图7为处于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被保持的状态下的透镜保持器24的横断面视图。
透镜保持器24配备有多个透镜接收表面,所述透镜接收表面通过与多个物镜的各个圆边表面相接触来接收各个物镜。更精确来说,透镜保持器24具有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通过与第一物镜38的圆边表面38a接触而接收第一物镜38。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通过与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48a接触而接收第二物镜48。
这里,第一物镜38的圆边表面38a是指第一物镜38的凸缘状***部分的下表面。附带地,第一物镜38的圆边表面38b是指第一物镜38的凸缘状***部分的上表面。圆边表面38a、38b为彼此相对且平行的表面,且形成为垂直于第一物镜38的光轴。
类似地,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48a是指第二物镜48的凸缘状***部分的下表面。附带地,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48b是指第二物镜48的凸缘状***部分的上表面。圆边表面48a、48b为彼此相对且平行的表面,且形成为垂直于第二物镜48的光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形成为共面。也就是说,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形成单一连续面。此时,为了获得制成共面的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在用于形成透镜保持器24的金属模具内将与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相对应的表面加工成共面是足够的,因此工艺非常容易。
如上所述,当第一物镜38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4上时,即,当第一物镜38的圆边表面38a接触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时,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变为垂直于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且当第二物镜48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4上时,即,当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48a接触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时,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变为垂直于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因为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构造成在透镜保持器24内是共面的。
也就是说,在第一物镜38安装在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上和在第二物镜48安装在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上的同时,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自动变得相互平行。因此,自动解决了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
这里,即使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不是处于水平状态,即,形成为略微偏离水平状态的状态,当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4上时,只要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是面且具体地共面,则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平行。因此,在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由物镜致动器2保持的状态下,通过整体上进行该物镜致动器2的倾斜调整,则可以使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垂直于光学记录介质。
如上所述,如果多个透镜接收表面即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形成为共面,则通过这种简单结构即可容易地减小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可以改善将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4上的工作性能,而无需进行常规技术的额外调整,即,针对物镜之一的倾斜调整。
此时,确保了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的精度(例如,圆边表面38a和光轴AX1之间垂直的精度,圆边表面48a和光轴AX2之间垂直的精度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制造者是有益的。因此,如果仅用于形成透镜保持器24的金属模具的精度得到操纵,则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可以如上所述地容易解决,且可以容易地实现相对倾斜的减小。
根据如上所述的物镜致动器2的结构,与下文将描述的这种结构相比,即与第一物镜38与/或第二物镜48是通过利用间隔部件248(见图8)或间隔部件249(见图11)来保持的结构相比,因为将不使用这些间隔部件248、249,部件数目可以减少。因此,如果最优先考虑成本的降低,则如上所述的物镜致动器2的结构是优选的。
同时,多个所述物镜的一些可以由透镜保持器24通过单独间隔部件来保持。图8示出了如上所述作为单独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248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间隔部件248形成为扁平圆柱形。该间隔部件的上表面为透镜侧接触表面248a,下表面为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8b。
透镜侧接触表面248a为与待保持的物镜(例如,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例如,圆边表面48a)相接触的表面,且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8b为与透镜保持器24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见图9)相接触的表面,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的细节将在下文描述。该透镜侧接触表面248a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8b制成平行。
当多个物镜的任何一个通过利用透镜保持器24上的这种间隔部件248来保持时,图9所示的结构可以用作透镜保持器24。图9为示出透镜保持器24的结构的另一个示例的平面图。在透镜保持器24中,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如上所述地作为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是这样的表面,即当待保持的物镜(例如,第二物镜48)通过间隔部件248被保持时,通过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与间隔部件248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8b相接触来接收间隔部件248。
此时,由于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如上所述制成共面,即使当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作为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时,仍可以说该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形成为共面。
图10为处于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被保持的状态下具有上述结构的透镜保持器24的横断面视图。如图10所示,通过该第一物镜38直接***孔241和第二物镜48通过间隔部件248***孔242,则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可以由该透镜保持器24来保持。
即使在这种透镜保持器24中,由于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形成为共面,在第一物镜38安装在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上和在第二物镜48通过间隔部件248安装在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2b上的同时,只要精确地设计第一物镜38、第二物镜48和间隔部件248,则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变得相互平行。因此,自动解决了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即使在多个物镜被保持且任一该物镜通过利用间隔部件248来保持的结构中,将各个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4上的工作性能可以改善。
具体而言,因为间隔部件248的透镜侧接触表面248a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8b是平行的,由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保持的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通过间隔部件248保持的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可以确定地在透镜保持器24上制成平行。因此,即使在使用间隔部件248的结构中,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可以确定地减小。
这里,在上文的解释中,第二物镜48是通过间隔部件248由透镜保持器24保持,然而,可以采用其中第一物镜38通过不同的单独间隔部件由透镜保持器24保持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在图5所示的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中,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作为间隔部件接收表面;然而,因为第一透镜接收表面241a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形成为共面,如上所述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242a形成为共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本发明的上述效果。
此外,采用通过利用透镜保持器24上的间隔部件248来保持任一该物镜的这种结构,当通过间隔部件248所保持的物镜在市场上可作为商品购得时,则可以利用与该商品相对应的高精度的间隔部件248。因此,本发明具有可以选择间隔部件248以适应于该商品的优点。
顺便地,这样的结构是可能的,即多个物镜通过同一间隔部件(共同间隔部件)由透镜保持器24并排地保持。图11为示出作为共同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249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该间隔部件249例如是由树脂或金属制成,且形成为平板状。间隔部件249的上表面制成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下表面制成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
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为与待保持的多个物镜(第一物镜38、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圆边表面38a、48a)接触的表面。保持器接触表面249b为与透镜保持器24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见图12)相接触的表面,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的细节将在下文描述。此外,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平行。
图12为处于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未被保持的状态下的透镜保持器24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透镜保持器24配备有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和两个凸台24b。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为这样的表面,即通过接触间隔部件249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来接收间隔部件249,且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形成为单一连续面。此时,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可以是平坦面,或者可以是轻微弯曲的面,只要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为单一连续面即可。凸台24b、24b设置成从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突起,且通过将凸块24b、24b***间隔部件249的第三通孔249e、249e,则相对于透镜保持器24将间隔部件249定位,这将在下文描述。
图11所示的间隔部件249配备有第一通孔249c、第二通孔249d、和两个第三通孔249e、249e。第一通孔249c是从下表面贯穿到上表面的通孔,且其直径相当于透镜保持器24的第一通孔243(见图12)。当第一物镜38的圆边表面38a接触间隔部件249的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时,第一物镜38的透镜表面(来自光源的光束进入的表面)落在第一通孔249c内。
第二通孔249d是从下表面贯穿到上表面的通孔,且其直径相当于透镜保持器24的第二通孔244(见图12)。第二通孔249d形成为与第一通孔249c对准。当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48a接触间隔部件249的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时,第二物镜48的透镜表面(来自光源的光束进入的表面)落在第二通孔249d内。
第三通孔249e、249e是分别供***透镜保持器24的凸台24b、24b的孔(见图12)。当凸台24b、24b***第三通孔249e、249e时,透镜保持器24的第一通孔243的位置和间隔部件249的第一通孔249c的位置在透镜保持器24和间隔部件249之间的接触表面内彼此一致,随后变为直接地接合的状态。类似地,当凸台24b、24b***第三通孔249e、249e时,透镜保持器24的第二通孔244的位置和间隔部件249的第二通孔249d的位置在透镜保持器24和间隔部件249之间的接触表面内彼此一致,随后变为直接地接合的状态。
图13为示出在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通过间隔部件249而被保持的状态下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透镜保持器24的横断面视图。通过第一物镜38的圆边表面38a接触间隔部件249的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该第一物镜38的透镜表面落在第一通孔249c内;通过第二物镜48的圆边表面48a接触间隔部件249的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该第二物镜48的透镜表面落在第二通孔249d内;且在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通过间隔部件249并排保持的状态下,间隔部件249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接触透镜保持器24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由此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可以通过间隔部件249并排地保持在透镜保持器24上。
此时,由于透镜保持器24内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单一连续面,在第一物镜38和在第二物镜48通过间隔部件249安装在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上的同时,只要精确地设计第一物镜38、第二物镜48和间隔部件249,则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变得相互平行。因此,自动解决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即使在所有物镜通过利用间隔部件249来保持的这种结构中,可以改善将各个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24上的工作性能。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间隔部件249的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平行,当间隔部件249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接触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时,无论透镜保持器24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是否为平坦表面,第一物镜38的光轴AX1和第二物镜48的光轴AX2可以通过保持在间隔部件249上而变得平行。因此,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之间的相对倾斜可以确定地减小。结果,在利用间隔部件249的结构中,无需要求透镜保持器24的高精度,特别是间隔部件接收表面24a的平坦度,因此可以降低透镜保持器24的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利用了公共间隔部件249,平板部分(间隔部件249)变得相当大,本发明还具有可以容易地获得间隔部件249的平坦度(透镜侧接触表面249a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249b的平坦度和平行度)的优点。
间隔部件249可以如上所述由树脂或金属形成。当从保证间隔部件249的平坦度的角度考虑,间隔部件249优选由金属形成,而不是由树脂形成。然而,因为金属间隔部件249的重量变重,优选地如下文所述将金属间隔部件应用于不是线型而是轴向滑动型的物镜致动器7(见图14)。
在上述解释中,给出了物镜致动器2构造成线型的示例,然而物镜致动器可以构造成轴向滑动型。下面将描述轴向滑动型的物镜致动器。
图14为示出轴向滑动型的物镜致动器7的示意性结构的平面图,图15为上述物镜致动器7的横断面视图,图16为上述物镜致动器7的透镜保持器74的立体图。这里,在图14和图16中,为了方便而未示出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透镜保持器74相对于轴73可滑动和可旋转地安装,其中该轴73为安装在致动器基板71上的旋转轴。
更确切地说,物镜致动器7配备有致动器基底71、永磁体72、轴73、保持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的透镜保持器74、跟踪线圈75和聚焦线圈76。
从上方观看时致动器基底71形成为矩形,且具有底部711和竖立部712,其中该竖立部712从底部711的***与底部711垂直地竖立。在底部711的基本中心部分设置有圆柱形的轴73,轴73沿与竖立部712相同的方向突起,从而穿过透镜保持器74。两个永磁体72在竖立部712内设置于彼此相对以将轴73夹在其间的位置。此时,永磁体72的数目不限于两个。
透镜保持器74配备有其上安装第一物镜38的第一物镜安装孔741、其上安装第二物镜48的第二物镜安装孔742、以及贯穿基本为主体中心部分且轴73穿过的轴孔743。第一物镜安装孔741和第二物镜安装孔742沿Ra方向并排形成。因此,当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分别***这些安装孔时,第一物镜38和第二物镜48设置成与Ra方向排列整齐。这里,透镜保持器74具有第一通孔744和第二通孔745,这些对应于图7所示透镜保持器24中的第一通孔243和第二通孔244。
跟踪线圈75设置在透镜保持器74的侧表面上,跟踪线圈75相对于轴孔743是对称的从而将轴孔743夹在其间。聚焦线圈76设置于透镜保持器74的底面上以围绕轴孔743。磁板(未示出)设置于聚焦线圈76的底面内。
当然可以将所描述的有关线型物镜致动器2的图5至图13所示结构应用于所谓轴向滑动型的物镜致动器7,如上所述其中的透镜保持器74相对于轴73被可滑动且可旋转地支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轴向滑动型的物镜致动器7中也可以获得在线性物镜致动器2中获得的本发明的效果,例如因为减小了多个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从而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等。
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执行CD介质与/或DVD介质的记录/再现的第一光学***3和执行BD介质的记录/再现的第二光学***4相互独立地形成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光学拾取装置的一部分(例如从偏振分光器到四分之一波片)被共享的结构是可能的。这种情况下,需要这样的构件,即,分离穿过四分之一波片的激光束并使红外激光束和红色激光束进入第一物镜以及蓝色激光束进入第二物镜。通过这样的共享,可以缩小光学拾取装置的尺寸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且可以减少用于组装和调整的劳动量和时间,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使用诸如DVD、CD、BD等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设备。
这里,如下所述地描述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物镜致动器包括:多个物镜,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多个所述物镜;以及驱动装置,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该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所述多个物镜的每一个圆边表面而接收各个所述多个物镜的多个透镜接收表面,以及多个所述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物镜由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通过驱动装置该透镜保持器例如沿聚焦方向(物镜的光轴方向)和跟踪方向(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采用这种布置,可以恰当地进行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或再现。
此时,透镜保持器包括与各个物镜的圆边表面接触的多个透镜接收表面,且多个所述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采用这种布置,由于在相应物镜安装在相应的透镜接收表面上的同时,只要精确地设计相应的物镜,相应物镜的光轴变得相互平行,因此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自动解决。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采用各个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的简单结构,可以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也就是说,这种结构使得无需对物镜之一的光轴进行额外调整(倾斜调整)来解决该相对倾斜。
此外,由于多个物镜形成为相互分离的个体,当所述多个物镜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可作为商品购得时,该商品可以容易地被利用。结果,可以抑制该光学拾取装置整体成本的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物镜包括:第一物镜,将该光束会聚在第一光学记录介质和第二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和第二物镜,将该光束会聚在第三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且多个所述透镜接收表面包括: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其通过接触该第一物镜的圆边表面来接收该第一物镜;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其通过接触该第二物镜的圆边表面来接收该第二物镜。
这里,对于第一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想到CD,且对于第二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想到DVD。此外,对于第三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可以想到BD。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当用于CD和DVD的物镜作为第一物镜,且用于BD的物镜作为第二物镜时,这些物镜的圆边表面可以确定地被该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接收,且相应物镜可以安装在该透镜保持器上。此外,在使用这些类型的相应物镜时,可以确定地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物镜致动器包括:多个物镜,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多个所述物镜;以及驱动装置,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该透镜保持器具有透镜接收表面,通过与物镜的圆边表面相接触而接收多个所述物镜的任何一个;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当其余物镜通过间隔部件来保持时通过接触该间隔部件而接收间隔部件,并且该透镜接收表面和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物镜由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通过驱动装置该透镜保持器例如沿聚焦方向(物镜的光轴方向)和跟踪方向(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采用这种布置,可以恰当地进行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或再现。
此时,上述透镜保持器具有透镜接收表面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且该透镜接收表面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采用这种布置,在物镜的一部分通过该间隔部件安装在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上且其余物镜安装在透镜接收表面上的同时,只要精确地设计相应物镜和间隔部件,各个物镜的光轴变得相互平行。因此,自动解决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通过采用透镜接收表面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的简单结构,可以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此外,由于部分物镜通过间隔部件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当物镜在市场上可作为商品购得时,则例如可以通过利用与该商品相对应的高精度的间隔部件而将该物镜安装在该透镜保持器上。
此外,由于多个物镜形构造成相互分离的个体,当所述多个物镜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可作为商品购得时,可以容易地利用该商品。结果,可以抑制该光学拾取装置整体成本的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中,优选地该间隔部件具有与待保持的该物镜的圆边表面相接触的透镜侧接触表面,和与该透镜保持器的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相接触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并且该透镜侧接触表面和该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平行。
根据本发明,因为该透镜保持器的透镜接收表面和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只要间隔部件的透镜侧接触表面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如上所述地是平行的,则保持在透镜接收表面上的物镜的光轴和保持在与间隔部件接收表面相接触的间隔部件上的物镜的光轴可以确定地制成平行,从而可以确定地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物镜致动器包括:多个物镜,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多个所述物镜;以及驱动装置,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且该物镜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物镜通过相同的间隔部件并排地保持在该透镜保持器上,该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该间隔部件而接收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以及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单一连续面。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物镜通过相同的间隔部件并排地由透镜保持器保持。通过驱动装置该透镜保持器例如沿聚焦方向(物镜的光轴方向)和跟踪方向(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移动,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预定轨道上。采用这种布置,可以恰当地进行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或再现。
此处,上述透镜保持器具有间隔部件接收表面来接收该间隔部件,且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单一连续面。采用这种布置,在各个物镜通过该间隔部件安装在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上的同时,只要精确地设计相应物镜和该间隔部件,各个物镜的光轴变得相互平行。因此,自动解决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单一连续面的简单结构,可以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通过该间隔部件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
此外,由于多个物镜构造成相互分离的个体,当所述多个物镜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可作为商品购得时,可以容易地利用该商品。结果,可以抑制该光学拾取装置整体成本的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中,优选地该间隔部件具有与待保持的多个所述物镜的圆边表面相接触的透镜侧接触表面,和与该透镜保持器的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接触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并且该透镜侧接触表面和该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平行。
根据本发明,因为该透镜保持器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为单一连续面,只要间隔部件的透镜侧接触表面和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如上所述地是平行的,即使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不是平面,即,为轻微弯曲的面,则由支承在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上的间隔部件保持的相应物镜的光轴可以相互平行,因此可以确定地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也就是说,根据上述结构,无需要求透镜保持器的高精度(间隔部件接收表面的平坦度),因而可以降低透镜保持器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物镜致动器可以为这样的结构,即上述物镜致动器还包括: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它们设置于该透镜保持器上;支承构件,设置成竖立在具有永磁体和轭的基板上;以及多条金属线,一端连接到该支承构件且另一端连接到该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从而相对于该基板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承该透镜保持器并将电力供应到该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
在上述结构中,该多条金属线的一端连接到基板上的支承构件,金属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该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当电力通过该金属线供应到该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时,通过由该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和流过聚焦线圈及跟踪线圈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透镜保持器可以沿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所谓线型的物镜致动器。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物镜致动器中,该透镜保持器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其中该透镜保持器相对于贯穿透镜保持器的旋转轴被可滑动和可选转地支承。在这种结构中,透镜保持器可以通过滑动而相对于旋转轴沿聚焦方向移动,且该透镜保持器可以通过旋转而相对于旋转轴沿跟踪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所谓轴向滑动类型的物镜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多个光源,发射波长与多种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光束;以及物镜致动器,保持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将从相应光源发射的每个光束会聚在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各个记录表面上,该光学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物镜致动器是由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从相应光源发射的各个光束通过由物镜致动器保持的各个物镜而会聚在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采用这种布置,可以适应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
此时,由于物镜致动器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物镜致动器来构造,且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减小相应物镜之间的相对倾斜,因此可以改善将相应物镜安装在透镜保持器上的工作性能。此外,由于多个物镜形成为相互分离的个体,当所述多个物镜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可作为商品购得时,可以容易地利用该商品。结果,可以抑制该光学拾取装置整体成本的增加。
通过上述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可以详细描述如下。即,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多个光源,该光源发光激光束;以及物镜致动器,保持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将从相应光源发射的每个光束会聚在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该光学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源包括:发射红外激光束的红外激光源;发射红色激光束的红色激光源;以及发射蓝色激光束的蓝色激光源,且该物镜致动器包括:第一物镜,将该红外激光束会聚在C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并将该红色激光束会聚在DV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第二物镜,构造成与该第一物镜分离的个体并将该蓝色激光束会聚在蓝光盘介质的记录表面上;透镜保持器,并排地保持该第一物镜和该第二物镜,并具有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支承构件,设置成竖立在具有永磁体和轭的基板上,以及多条金属线,其一端连接到该支承构件且另一端连接到该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从而相对于该基板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承该透镜保持器并将电力供应到该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该光学拾取装置的特征还在于,该物镜致动器的透镜保持器包括:第一透镜接收表面,通过接触该第一物镜的圆边表面来接收该第一物镜;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通过接触该第二物镜的圆边表面来接收该第二物镜,以及该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详细地解释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此外,当然,各个元件的组合是可能的。此外,根据上述描述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发明中引入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应该理解,可以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而不受各个详细实施例的描述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物镜致动器,包括:
多个物镜,其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
透镜保持器,其并排地保持所述多个物镜;以及
驱动装置,其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以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的预定轨道上,其特征在于:
该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所述多个物镜的每一个的***部分的下表面而接收各个所述物镜的多个透镜接收表面,以及
多个所述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物镜包括:
第一物镜,其将该光束会聚在第一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和第二
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和
第二物镜,其将该光束会聚在第三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且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多个透镜接收表面包括:
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其通过接触该第一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来接收该第一物镜,和
第二透镜接收表面,其通过接触该第二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来接收该第二物镜。
3.一种物镜致动器,包括:
多个物镜,其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
透镜保持器,其并排地保持所述多个物镜;以及
驱动装置,其移动所述透镜保持器,以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的预定轨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所述多个物镜的任意一个的***部分的下表面而接收该物镜的透镜接收表面,和当其余物镜通过间隔部件来保持时通过接触该间隔部件而接收该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以及
该透镜接收表面和该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镜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该间隔部件具有与待保持的所述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接触的透镜侧接触表面,和与所述透镜保持器的所述间隔部件接收表面接触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以及
所述透镜侧接触表面和所述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平行。
5.一种物镜致动器,包括:
多个物镜,其构造成彼此分离的个体;
透镜保持器,其并排地保持所述多个物镜;以及
驱动装置,其移动该透镜保持器,以使得光束通过与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物镜而会聚在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的预定轨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物镜通过相同的间隔部件并排地保持在所述透镜保持器上,
所述透镜保持器具有通过接触所述间隔部件而接收所述间隔部件的间隔部件接收表面,以及
所述间隔部件接收表面形成为单一连续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镜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部件具有与待保持的多个所述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接触的透镜侧接触表面,和与所述透镜保持器的所述间隔部件接收表面接触的保持器侧接触表面,以及
所述透镜侧接触表面和所述保持器侧接触表面平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致动器,还包括:
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设置于该透镜保持器上,
支承构件,设置成竖立在具有永磁体和轭的基板上,以及
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支承构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从而相对于所述基板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承所述透镜保持器并将电力供应到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保持器相对于贯穿所述透镜保持器的旋转轴被可滑动和可旋转地支承。
9.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发射波长与多种光学记录介质相对应的光束;以及
物镜致动器,保持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将从相应光源发射的光束会聚在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致动器是由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物镜致动器构成。
10.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发射激光;以及
物镜致动器,其保持多个物镜,所述多个物镜将从相应光源发射的激光束会聚在所使用的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光源包括:
发射红外激光束的红外激光源,
发射红色激光束的红色激光源,以及
发射蓝色激光束的蓝色激光源,且
该物镜致动器包括:
第一物镜,其将所述红外激光束会聚在C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并将所述红色激光束会聚在DVD介质的记录表面上,
第二物镜,其构造成与该第一物镜分离的个体并将该蓝色激光束会聚在蓝光盘介质的记录表面上,
透镜保持器,其并排地保持该第一物镜和该第二物镜,并具有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
支承构件,其设置成竖立在具有永磁体和轭的基板上,以及
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支承构件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从而相对于所述基板以可摇动的方式支承所述透镜保持器并将电力供应到所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物镜致动器的透镜保持器包括:
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其通过接触所述第一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来接收所述第一物镜,和
第二透镜接收表面,其通过接触所述第二物镜的***部分的下表面来接收所述第二物镜;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接收表面和第二透镜接收表面形成为共面。
CNA2007101547538A 2006-09-20 2007-09-13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Pending CN1011499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3790 2006-09-20
JP2006253790A JP2008077721A (ja) 2006-09-20 2006-09-20 対物レンズ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9940A true CN101149940A (zh) 2008-03-26

Family

ID=38926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547538A Pending CN101149940A (zh) 2006-09-20 2007-09-13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68975A1 (zh)
EP (1) EP1903567A3 (zh)
JP (1) JP2008077721A (zh)
CN (1) CN1011499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0826A (zh) * 2015-11-05 2017-05-1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9323A (ja) * 2008-05-28 2009-12-10 Kenwood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6829B2 (ja) * 1995-10-18 2002-10-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複合対物レンズ
JPH09288835A (ja) * 1996-02-23 1997-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1229555A (ja) * 2000-02-09 2001-08-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装置用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ユニット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636127B1 (ko) * 2001-12-0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KR100680178B1 (ko) * 2005-01-27 2007-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0826A (zh) * 2015-11-05 2017-05-1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装置
US10416287B2 (en) 2015-11-05 2019-09-17 Funai Electric Co., Ltd. Lase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68975A1 (en) 2008-03-20
JP2008077721A (ja) 2008-04-03
EP1903567A2 (en) 2008-03-26
EP1903567A3 (en)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8371C (zh) 校正波阵面错误的透镜及其光学拾取器和校正方法
EP1465171A2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bjective lens for the optical pickup device
CN101154400B (zh) 物镜致动器和具有该物镜致动器的光拾取装置
US7787340B2 (en) Optical pickup
KR19990030260A (ko) 광픽업장치
CN100382168C (zh) 集成式光学***及制造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US7852737B2 (en) Optical pickup
US8520479B2 (en) Objective lens driving unit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149940A (zh) 物镜致动器和光学拾取装置
CN101131830B (zh) 光拾取装置
CN101064134B (zh) 物镜夹持设备和光学拾取装置
EP1909273B1 (en) Optical picku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pickup
US20090103420A1 (en) Optical pickup and disc drive apparatus
CN100394482C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装置
JP4609517B2 (ja) 光源用ホルダ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US7656773B2 (en) Objective lens unit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JP200718406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152817A (ja) 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9110620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H0918022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822641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914056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203837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08075560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ボビン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208918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32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