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8759A - 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8759A
CN101118759A CNA2007101371511A CN200710137151A CN101118759A CN 101118759 A CN101118759 A CN 101118759A CN A2007101371511 A CNA2007101371511 A CN A2007101371511A CN 200710137151 A CN200710137151 A CN 200710137151A CN 101118759 A CN101118759 A CN 101118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aser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layer
aber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71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尾诚仁
清水真弥
紫原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18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8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跳焦处理可靠性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在该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被物镜聚集,照射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并被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以由光检测装置接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从而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中的电信号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操作信号,并基于各信号执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以再现或记录信息,当完成对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信息再现等时,通过关闭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来增加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

Description

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执行跳焦(focus jump)处理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在该设备中,照射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的焦点位置从一记录层移动到另一记录层。
背景技术
例如DVD(数字多功能光盘)的光学记录介质包括从一表面层堆叠的能够再现和记录信息的多个记录层。在通过这种多层光学记录介质能够再现和记录信息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在再现信息等时驱动光学拾波器(pickup),以将激光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表面侧照射到一记录层;从相关记录层反射的激光中检测聚焦错误信号、跟踪错误信号等;以及基于这些信号执行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当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层上完成信息等的再现时,基于聚焦错误信号驱动光学拾波器,以执行跳焦处理,在该处理中激光的焦点位置从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
在跳焦过程中,由于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表面到每一记录层***的基底材料的厚度不同,所以在激光中产生像差(aberration)。使用例如液晶元件的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的像差。然而,使得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状态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状态切换至适合于另一记录层的状态所需的时间长于跳焦所需的时间。因此,当激光的焦点位置移动至另一记录层时,像差往往仍保持在没有被适当校正的状态。这种像差降低了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从而使得焦点拉回(draw-in)失败、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碰撞等。
在传统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在关闭跟踪伺服(开启跟踪伺服循环)并完成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状态切换之后执行跳焦处理(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4-326936)。此外,通过执行跳焦、切换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状态和校正放大器增益来适当保持增益伺服,以放大聚焦错误信号(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No.2004-342221)。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跳焦处理可靠性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在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增加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
这样,即使在跳焦处理中,在照射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中产生像差,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以最佳地保持(执行具有从一记录层移动并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的激光焦点位置的聚焦伺服的范围)而没有被降低。因此,基于聚焦错误信号可以稳定并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处理,并防止发生焦点拉回失败、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碰撞等,从而提高跳焦处理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还配置有像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每一记录层来校正照射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像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增加激光的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并且当基于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激光能量。
因此,通过在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的切换,即像差校正值的切换开始之后执行跳焦处理,与在像差校正状态的切换完成之后开始跳焦处理的现有技术相比,跳焦的启动时间变得更早,并且从终止跳焦到终止像差校正值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可被减少,从而减少了整个跳焦处理的处理时间。由于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使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值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值切换至适合于另一记录层的值所需的时间)相对于跳焦时间(使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所需的时间)的延迟使得在跳焦处理刚终止之后像差保持而没有被正确校正,如果激光的能量在较短时间内立即降低,则由于像差使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根据像差校正元件的响应状态降低激光的能量,使得在跳焦终止之后,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被最佳地保持没有由于像差而降低,因此基于聚焦错误信号,聚焦伺服被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从而防止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另一记录层偏移。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处,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在光检测装置处接收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该设备还包括: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至信号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
如果激光能量增加过大,则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层的记录信息(坑等)可被破坏。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跳焦期间在照射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中产生像差,通过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将激光的能量增加到记录层的记录信息不被破坏的程度,使得记录层的记录信息可被保护,同时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因此,可防止发生焦点拉回失败、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发生碰撞等,从而提高跳焦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还包括:像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每一记录层来校正照射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像差;其中控制装置将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增加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并且当基于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
因此,通过在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值的切换开始之后执行跳焦处理,与在像差校正状态的切换完成之后开始跳焦处理的现有技术相比,跳焦的启动时间变得更早,并且从终止跳焦到终止像差校正值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可被减少,从而整个处理时间可被减少。通过在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之后执行跳焦处理,基于具有最佳保持振幅的聚焦错误信号可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一记录层移动,并以较高精度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此外,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通过降低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保持最佳,没有在跳焦终止之后由于像差而降低,并防止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另一记录层偏移。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将激光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向另一记录层略微偏移的散焦处理之后增加激光能量。
如果在跳焦启动之前随着激光的焦点位置聚焦在一记录层上时增加激光能量,则该记录层的记录信息被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在上述散焦处理之后增加激光能量,可防止该记录层的记录信息被破坏,并能够保护记录信息。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还包括:像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每一记录层来校正照射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像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临时改变为强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的过驱动信号,然后将所述驱动信号改变为与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以在减少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
这样,在跳焦执行期间,激光的像差被像差校正装置正确校正,以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从而基于聚焦错误信号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因此提高了跳焦的可靠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根据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个记录层通过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像差以及在光检测装置处接收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一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临时改变为强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的过驱动信号,然后将所述驱动信号改变为与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以减少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从而执行跳焦处理,同时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
这样,在跳焦期间,激光的像差被像差校正装置正确校正,以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从而基于聚焦错误信号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因此提高了跳焦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在上述信息再现/记录设备中,还包括: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至信号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减少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以及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
这样,通过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直至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值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值切换至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的值,可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即,在跳焦处理期间激光的像差没有被正确校正时,由于在切换像差校正值之后,激光的像差被正确校正,所以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被最佳的保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在光检测装置处接收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一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该设备还包括: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至信号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在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处理。
这样,在跳焦处理中通过放大装置适当放大在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被最佳地保持,从而基于聚焦错误信号稳定地和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因此提高了跳焦的可靠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根据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一记录层通过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像差以及在光检测装置处接收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一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所述控制控制执行以下处理,包括:在关闭所述伺服装置对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之后,执行跳焦处理;在执行跳焦处理之前或与执行跳焦处理同时,将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在执行跳焦处理期间,通过增加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来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和当基于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激光能量,并开启对另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
这样,在跳焦期间,即使在待照射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中产生像差,也可以通过增加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来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因此,基于聚焦错误信号,可以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并防止发生焦点拉回失败、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碰撞等,从而提高跳焦处理的可靠性。在执行跳焦处理之前或与执行跳焦处理同时,通过启动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值的切换,使得跳焦的启动时间变得更早,并且从终止跳焦到终止像差校正值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可被减少,从而减少了整个跳焦处理的处理时间。然而,在跳焦终止之后,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通过降低激光的能量,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被最佳地保持没有被像差降低,因此基于聚焦错误信号,聚焦伺服被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从而防止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另一记录层偏移。此外,在执行跳焦和切换像差校正元件的像差校正值期间通过关闭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能够防止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偏离很大,以及防止光学拾波器在跟踪方向(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径向方向)和聚焦方向(垂直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方向)上偏移和振动较大,从而可靠避免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碰撞。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根据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一记录层通过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像差,以及在光检测装置处接收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一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该设备还包括: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放大信号至信号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控制执行以下处理,包括:在关闭所述伺服装置对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之后,将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关闭聚焦伺服,并执行散焦处理以将激光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向另一记录层略微偏移;然后,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执行跳焦处理,同时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以及当基于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并开启对另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
这样,在跳焦期间即使在照射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中产生像差,通过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将激光能量增加到记录层的记录信息不被破坏的程度,能够最佳地保持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并使得记录层的记录信息被保护。因此,基于聚焦错误信号,可以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并可防止发生焦点拉回失败、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发生碰撞等,从而提高跳焦的可靠性。通过切换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值之后执行跳焦处理,跳焦的启动时间变得更早,并且从终止跳焦到终止像差校正值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可被减少,从而减少了整个跳焦处理的处理时间。此外,通过在增加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之后执行跳焦处理,基于具有最佳保持的振幅的聚焦错误信号可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一记录层移动,并以较高精度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根据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通过降低放大装置的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使得在跳焦终止之后,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可被最佳地保持没有由于像差而降低,因此基于聚焦错误信号,聚焦伺服被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从而防止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另一记录层偏移。通过在执行散焦处理之后增加激光能量,可防止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记录信息被破坏,并保护记录信息。此外,在执行跳焦和切换像差校正装置的像差校正值期间通过关闭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能够防止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偏离较大,以及防止光学拾波器在跟踪方向和聚焦方向上偏移和振动较大,从而可靠避免了光学拾波器的物镜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碰撞。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跳焦处理中,最佳地保持了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所以可以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跳焦处理,从而提高了跳焦处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跳焦处理中控制参数和信号的时间变化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跳焦处理中控制参数和信号的时间变化的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跳焦处理中控制参数和信号的时间变化的示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的结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和
图15是示出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的结构图。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再现或记录信息。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是通过从一表面层堆叠能够再现和记录信息的多个记录层L0、L1而形成的光盘,例如DVD(数字多功能光盘)。光学拾波器2包括:激光源3、耦合透镜4、棱镜5、聚光透镜6、光检测器7、像差校正元件8、物镜9和致动器11。激光源3是半导体激光元件等。像差校正元件8是液晶元件等。致动器11包括电磁感应圈、磁铁等,并支撑物镜9和像差校正元件8。由耦合透镜4将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转换成平行光束,然后穿过棱镜5并进入到像差校正元件8。由像差校正元件8根据每一记录层L0、L1来校正由于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光学拾波器2所在侧的表面到每一记录层L0、L1***的基底材料(base material)厚度等不同而产生的激光像差,然后光聚集在物镜9,并照射至多层光记录介质1。由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反射的激光穿过物镜9和像差校正元件8,经棱镜5反射,由聚光透镜6聚集,并由光检测器7接收,从而转换成电信号。
由光检测器7转换的电信号通过光接收放大器12放大,并输出至信号处理电路13。信号处理电路13包括:FE检测部13a,用以检测聚焦错误信号(以下称为“FE信号”);TE检测部13b,用以检测跟踪错误信号(以下称为“TE信号”);AS检测部13c,用以检测所有的添加信号(以下称为“AS信号”);和RF检测部13d,用以检测再现信号(以下称为“RF信号”),其用于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上记录的信息,其中从光接收放大器12输出的电信号中检测每一信号。通过已知的检测方法(例如散光方法、刀口法等)来检测FE信号。通过已知的检测方法(例如推挽法、三光束法等)来检测TE信号。通过光接收放大器12来放大在光检测器7的多个光接收区域的每一区域中接收的和转换的电信号,然后对所有被放大的电信号执行添加计算处理,从而检测AS信号。即,AS信号是这样一种信号,其表示由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反射的并由光检测器7接收的激光的总量。
将由信号处理电路13检测的FE信号和TE信号输出至伺服电路17。伺服电路17基于FE信号或TE信号驱动致动器11,以在再现信息等时执行聚焦伺服或跟踪伺服处理。聚焦伺服是这样一种自动控制,其通过使用致动器11使得物镜9在聚焦方向(垂直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方向)上精微地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对于照射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L1之一上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激光的焦点位置进行聚焦。跟踪伺服是这样一种自动控制,其通过使用致动器11使得物镜9在跟踪方向(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径向方向)上精微地进行往复运动从而用激光跟踪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L1之一中形成的轨迹。
将在信号处理电路13中检测到的FE信号、TE信号、AS信号和RF信号输出至控制器19。控制器19是微计算机。激光控制电路14控制激光源3的驱动。主轴马达15使得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旋转。马达控制电路16控制主轴马达15的驱动。像差校正控制电路18控制像差校正元件8的驱动。控制器19控制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的每一部件。
控制器19基于FE信号检测关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L1的激光焦点位置。控制器19基于FE信号执行将激光焦点位置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控制器19基于TE信号根据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L1的轨迹检测激光的照射位置。控制器19还基于AS信号检测激光的光量和像差。此外,控制器19输出RF信号至TV(电视接收器)等。基于RF信号的图像和音频信息在TV等上再现,并被输出。从TV等将待记录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上的关于图形和音频信息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19。在信号处理电路13中处理所输入的信号,并且通过光学拾波器2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L1之一上记录基于信号的信息。
光检测器7构成本发明中的光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像差校正元件8构成本发明中的像差校正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光接收放大器12构成本发明中的放大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信号处理电路13构成本发明中的信号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伺服电路17构成本发明中的伺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19构成本发明中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在跳焦处理中控制参数和信号的时间变化的示图。由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的控制器19来执行图2的每一步骤。当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多个记录层之一上的信息再现等完成时,控制器19启动将激光焦点位置从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这里,将描述这样一种情况,即,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更接近于光学拾波器2的记录层L0移动至远离于光学拾波器2的记录层L1的情况(以下其它实施例相同)。
控制器19首先关闭伺服电路17对记录层L0(焦点当前被聚焦在其上)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开启跟踪伺服循环),从记录层L0移动激光的焦点位置,通过致动器11在跳步方向上(从记录层L0至记录层L1的聚焦方向)移动物镜9,并开始跳焦(图2的步骤S1,图3的时间段a)。然后,如图3所示,物镜9逐渐从位置X0移动到位置X1,其中在位置X0处,激光的焦点位置实质聚焦在跳步的起点或跳步起始点的记录层L0上,在位置X1处,激光的焦点位置实质聚焦在跳步的终点或跳步终止点的记录层L1上。物镜9的位置X0、X1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经由光检测器7和光接收放大器12由信号处理电路13检测的FE信号从表示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0的数值0移向表示焦点位置已从记录层L0移向记录层L1侧的一方,如图3所示。在本实例中,设置FE信号的极性,从而使得FE信号移向负值侧。由于激光的反射率降低,所以AS信号逐渐从高光量数值R1降低。
此外,在启动跳焦之前、与启动跳焦同时、或在启动跳焦之后,控制器19将待施加的电压(驱动信号)从与记录层L0适用的像差校正值Y0对应的施加电压V0(跳步起始点)改变为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1(跳步终止点)适用的像差校正值Y1对应的施加电压V1,并进行设置,以通过像差校正控制电路18来驱动像差校正元件8(图2的步骤S2,图3的时间段b)。然后,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校正状态)逐渐从适合于记录层L0的像差校正值Y0改变为适合于记录层L1的像差校正值Y1,如图3中的实线、点划线和双点划线所示。施加电压V0、V1和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Y0、Y1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
然后,控制器19通过激光控制电路14使得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从P0增加至P1(图2的步骤S3,图3的时间段c)。在激光的焦点位置接近记录层L1时,FE信号移向如图3所示的正值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激光的能量保持在P0,则由于激光像差没有被像差校正元件8正确校正而产生的影响使得FE信号的振幅降低,如图3的圆圈中的虚线所示。此外,例如由于光检测器7接收的光量减少,所以AS信号在较低的光量值R0的附近发生偏移,如虚线所示。另一方面,当上述激光的能量增加至P1时,由光检测器7接收的光量增加,并且即使产生像差,FE信号的振幅也能最佳地保持(即使得聚焦伺服具有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一记录层移动的并聚焦在另一记录层的激光焦点位置的范围),如图3的圆圈中的实线所示。AS信号如实线所示增加,并且在启动跳焦之前变为较高的光量值R1。为了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预先设置激光的能量P0、P1,并将其存储在控制器19中。
如图3所示,当控制器19根据物镜9移动至位置X1以及FE信号从正值侧改变为0值的结果而检测出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跳焦终止,并由伺服电路17启动聚焦伺服(关闭聚焦伺服循环),以保持聚焦状态(图2的步骤S4,图3的时间段d)。然后,控制器19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通过激光控制电路14逐渐将激光能量从P1降低至P0(图2的步骤S5,图3的时间段e)。具体地,将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的变化(即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状态的变化)被认为是AS信号的变化,激光的能量被逐渐降低至P0,以使AS信号在较高光量值R1处偏移。在跳焦刚终止之后,由于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一记录层的值切换至适合于另一记录层的值所需的时间)相对于跳焦时间(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所需的时间)发生延迟,所以像差保持而没有被正确校正。因此,如果激光的能量在较短时间段内立即降为P0,则FE信号的振幅由于像差而降低,并且AS信号从较高光量值R1降低。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通过逐渐将激光能量降低至P0,在跳焦终止之后,FE信号的振幅最佳地保持没有由于像差而降低,并且AS信号保持在较高光量值R1。
之后,如图3所示,当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变为Y1(例如,当AS信号稳定在与跳焦之前基本相同的值时)时,控制器19将激光能量降低至P0,通过像差校正控制电路14和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地调节激光的像差校正,开启伺服电路17对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图2的步骤S6),并终止跳焦处理。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在跳焦处理中控制参数和信号的时间变化的示图。在图5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首先关闭对记录层L0(焦点当前被聚焦在其上)的轨迹的跟踪伺服(图4的步骤S11),将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从V0改变至V1,并对其进行设置(图4的步骤S12,图5的时间段a)。因此,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逐渐从像差校正值Y0改变至像差校正值Y1,如图5中实线所示。此外,控制器19关闭对记录层L0的聚焦伺服,并执行散焦处理以使物镜9从激光焦点位置实质被聚焦在记录层L0的位置X0移动至焦点位置略微移向记录层L1侧的位置X2(图4的步骤S13,图5的时间段b)。物镜9的位置X2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
然后,控制器19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光检测器7输出的电信号的放大度)从当前G0增加至G1(图4的步骤S14,图5的时间段c),还将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从P0增加至P2(图4的步骤S15,图5的时间段d)。为了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G0、G1和激光能量P2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由于通过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和激光能量来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所以将激光能量P2设置为较小值,以使照射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上的激光不会使在记录层L0、L1上记录的信息(坑)受到破坏,如图5所示。例如,能量P2可以小于图3中示出的能量P1等。由此,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如图5所示也能够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AS信号在正确执行聚焦伺服的焦点开启许可级R2与记录层L0、L1的记录信息可被保护不受破坏的照射光接受级R4之间发生偏移,如图5所示。此外,记录层L1或跳步终止点的照射激光的能量也在正确执行聚焦伺服的焦点开启许可级Q2和记录层L0、L1的记录信息可被保护不受破坏的照射光接受级Q4之间发生偏移。在这种状态下,控制器19将物镜9从位置X2移向位置X1,并启动跳焦处理(图4的步骤S16,图5的时间段e)。
如图5所示,当控制器19根据物镜9移动至位置X1以及FE信号从正值侧改变为0值的结果而检测出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跳焦终止,启动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图4的步骤S17,图5的时间段f)。然后,控制器19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逐渐将激光能量从P2降至P3(图4的步骤S18,图5的时间段g),并逐渐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G1降至G0(图4的步骤S19,图5的时间段h)。然后,如图5所示,AS信号和记录层L1的照射激光能量在焦点开启许可级R2、Q2与照射光接受级R4、Q4之间发生偏移。在这种情况下,激光能量可在P0和P2之间细微地调节,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可以在G0和G1之间细微地调节。随后,如图5所示,当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变为Y1(例如,AS信号稳定在在R2和R4之间的值)时,控制器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地调节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图4的步骤S20),跳焦处理终止。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在该跳焦处理中控制参数和信号的时间变化的示图。在图6中,对于与图1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各图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首先关闭对记录层L0(焦点当前被聚焦在其上)的轨迹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使激光的焦点位置从记录层L0偏移,在跳步方向上移动物镜9,并启动跳焦处理(图6的步骤S1,图7的时间段a)。然后,在启动跳焦之前、与启动跳焦同时、或在启动跳焦之后,物镜9将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从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跳步起始点)的记录层L0适用的像差校正值Y0对应的施加电压V0临时改变为强于与记录层L1(跳步终止点)适用的像差校正值Y1对应的施加电压V1的过施加电压(过驱动信号)V2,并对其进行设置,然后将施加电压改变至施加电压V1并对其进行设置(图6的步骤S2a,图7的时间段b)。像差校正元件8的过施加电压V2及其设置时机被预先设置,以使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在执行跳焦期间从Y0切换至Y1,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因此,如图7所示,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从适合于记录层L0的像差校正值Y0快速增加,并在执行跳焦期间(在物镜9到达位置X1之前)到达适合于记录层L1的像差校正值Y1。即,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减少,并且在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跳焦。之后,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上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图6的步骤S4,图7的时间段d)。然后,如上所述,控制器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地调节激光的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图6的步骤S6),跳焦处理终止。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图中,对于与图1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四实施例中,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执行上述步骤S1、S2,并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启动跳焦之前的G0增加至G2(步骤S3a)。为了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G2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由于通过简单地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来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所以将增益G2的值设置为大于图4和图5中所述的增益G1。由此,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之后,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4),并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逐渐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G2降至G0(步骤S5a)。然后,如上所述控制器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调节激光的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6),跳焦处理终止。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图中,对于与图1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五实施例中,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执行上述步骤S1、S2,并将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从P0增加至P2,还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启动跳焦之前的增益G0增加至G1(步骤S3b)。由此,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之后,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4),以及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将激光能量从P2降至P0,并逐渐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G2降至G0(步骤S5b)。然后,如上所述控制器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调节激光的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6),跳焦处理终止。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图中,对于与图1和图3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此外,对于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六实施例中,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执行上述步骤S1,并将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跳步起始点)的施加电压V0临时(在预定时间)改变至上述过施加电压V2,并对其进行设置,然后将施加电压改变至适合于记录层L1(跳步终止点)的施加电压V1,并对其进行设置(步骤S2a)。由此,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在执行跳焦期间从适合于记录层L0的像差校正值Y0改变至适合于记录层L1的像差校正至Y1,并且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减少。然后,控制器19将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从P0增加至P4(步骤S3c)。为了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激光的能量P4被预先设置,并存储在控制器19中。由于通过增加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和激光能量来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所以将激光能量P4设置为较小值,以使照射在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上的激光不会破坏记录层L0、L1的记录信息。因此,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接下来,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4),以及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将激光能量从P4降至P0(步骤S5c)。然后,如上所述控制器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调节激光的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6),跳焦处理终止。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图中,对于与图4和图6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此外,对于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七实施例中,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执行上述步骤S11,并将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跳步起始点)的施加电压V0临时(在预定时间)改变至上述过施加电压V2,并对其进行设置,然后将施加电压改变至适合于记录层L1(跳步终止点)的施加电压V1,并对其进行设置(步骤S2a)。由此,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在执行跳焦期间从适合于记录层L0的像差校正值Y0改变至适合于记录层L1的像差校正至Y1,并且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减少。然后,控制器19关闭上述聚焦伺服,执行散焦处理,以将物镜9移动至位置X2(步骤S13),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增加至G1(步骤S14),将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增加至P2(步骤S15),将物镜9移向位置X1,并启动跳焦处理(步骤S16)。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接下来,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17),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将激光能量降至P3(S18),以及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降至G0(步骤S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调节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20),跳焦处理终止。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图中,对于与图1、图3和图8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此外,对于与第一、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在第八实施例中,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执行上述步骤S1,并将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跳步起始点)的施加电压V0临时(在预定时间)改变至上述过施加电压V2,并对其进行设置,然后将施加电压改变至适合于记录层L1(跳步终止点)的施加电压V1,并对其进行设置(步骤S2a)。然后,控制器19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启动跳焦之前的G0增加至G2(步骤S3a)。由此,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接下来,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4),并根据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从G2降至G0(步骤S5a)。然后,如上所述控制器19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细微调节激光的像差校正,开启对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6),跳焦处理终止。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本发明应用至配备有像差校正元件8和像差校正控制电路18以对激光像差进行校正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的实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如图13所示没有配备像差校正元件8和像差校正控制电路18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a。在图13中,对于与图1相同或相应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4和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和第十实施例在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a中执行跳焦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每一图中,对于与图1或图2类似的步骤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此外,对于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值的控制参数使用相同的标号。
在图14所示的第九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当跳焦处理启动时,控制器19关闭对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从记录层L0移动激光的焦点位置,通过致动器11在跳步方向上移动物镜9,并开始跳焦(步骤S1)。因此,如图3所示,物镜9逐渐从位置X0移动至位置X1,FE信号从值0移向负值侧,AS信号逐渐从较高光量值R1降低。然后,如上所述,控制器19使得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从P0增加至P1(步骤S3)。由于光检测器7接收到的光量增加,所以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接下来,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由伺服电路17执行的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4)。由于在激光中产生像差,控制器19开启对激光能量保持为P1的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6a),以使FE信号的振幅不会降低,跳焦处理终止。
在图15所示的第十实施例中,当跳焦处理启动时,如上所述控制器19关闭对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的轨迹的跟踪伺服(步骤S11)。然后,控制器19关闭上述聚焦伺服,执行散焦处理,以将物镜9移动至位置X2(步骤S13),将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增加至G1(步骤S14),将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增加至P2(步骤S15),将物镜9移向位置X1,并启动跳焦处理(步骤S16)。然后,执行跳焦,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接下来,如上所述当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记录层L1时,控制器19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步骤S14)。然后,控制器19开启对激光能量保持为P1以及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保持为G1的记录层L1的轨迹的跟踪伺服,以使FE信号的振幅不会由于激光中产生像差而降低(步骤S20a),跳焦处理终止。
根据上述实施例,即使在跳焦期间,在照射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上的激光中产生像差,也可以通过执行至少一种以下操作来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所述操作包括:增加从激光源3发射的激光能量,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或通过使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过大来减少响应时间。因此,基于FE信号,跳焦可以被稳定地且以较高精度被执行,并且通过防止焦点拉回失败或光学拾波器2的物镜9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发生碰撞能够提高跳焦的可靠性。
具体地,由于通过增加激光的能量使得由光检测器7接收的反射激光的光量增加,所以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够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此外,由于通过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使得在光检测器7中转换的电信号被适当放大,所以即使在激光中产生像差,也能够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此外,通过像差校正元件8适当校正激光的像差,从而在执行跳焦期间通过使像差校正元件8的施加电压过大和减少响应时间来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此外,通过既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又减少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能够通过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来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直至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值切换至适合于另一记录层的值,即,当在跳焦期间激光的像差没有被正确校正时,在像差校正值被切换之后,由于激光的像差被正确校正,所以能够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
如果激光能量增加过大,则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记录层L0、L1的记录信息可被破坏。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通过在跳焦期间执行至少一种以下操作,能够保护记录层L0、L1的记录信息,同时最佳地保持FE信号的振幅,所述操作包括:增加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以及减少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或者加上将激光能量增加至记录层L0、L1的记录信息不会受到破坏的程度。
在执行跳焦之前或与执行跳焦同时,通过启动将施加电压和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从适合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一记录层的值切换至适合于另一记录层的值,使得与现有技术的在完成像差校正状态的切换之后启动跳焦时相比,跳焦的启动时间变得更早,并且从终止跳焦到终止像差校正值的切换所需的时间可被减少,从而减少了整个跳焦处理的处理时间。具体地,通过在执行跳焦之前切换像差校正元件8的驱动信号,跳焦的启动时间进一步地并且更可靠地变得更早,从跳焦终止到像差校正值的切换终止的时间间隔减少,从而减少了整个跳焦处理的处理时间。
通过在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和激光能量开始增加之后执行跳焦,基于具有已经被最佳保持的振幅的FE信号,激光的焦点位置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一记录层被移动至另一记录层,并以较高精确度被聚焦。
在跳焦刚终止之后,由于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时间相对于跳焦时间发生延迟,使得像差保持而没有被正确校正,如果激光的能量在较短时间内立即降低,则由于像差使得FE信号的振幅降低。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像差校正元件8的响应状态通过降低激光的能量和光接收放大器12的增益,使得在跳焦终止之后,FE信号的振幅可被最佳地保持没有因为像差降低。由此,基于FE信号,聚焦伺服被稳定地并以较高精度执行,从而防止激光的焦点位置从用作跳步终点的记录层偏移。
在开始跳焦之前,如果激光能量随着被聚焦在用作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跳步起始点的记录层上的激光焦点位置而增加,则跳步起始点的记录层的记录信息可被破坏。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执行使激光焦点位置从跳步起始点的记录层向跳步终止点的记录层侧略微偏移的散焦处理之后,通过增加激光能量防止了跳步起始点的记录层的记录信息的破坏,并保护了记录信息。
此外,通过在执行跳焦期间或在切换像差校正元件8的像差校正值时关闭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能够防止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偏离较大,以及防止光学拾波器2在跟踪方向(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径向方向)和聚焦方向(垂直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方向)上偏移和振动较大,从而可靠避免了光学拾波器2和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碰撞。
本发明可采用除了上述各实施例之外的其它各种形式。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从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的接近于光学拾波器2的记录层L0到远离光学拾波器2的记录层L1的跳焦的执行情况,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从光学记录介质的远离光学拾波器的记录层到接近于光学拾波器的记录层的跳焦的执行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被应用于能够通过具有两个记录层L0、L1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1再现和记录信息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10、10a的情况,但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能够通过具有三个或更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和记录信息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或应用于能够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仅再现信息的仅再现设备的情况。

Claims (11)

1.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
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根据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个记录层通过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像差,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到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处理,包括:
在关闭所述伺服装置对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和聚焦伺服之后,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在执行所述跳焦处理之前,或与执行所述跳焦处理同时,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
在所述跳焦处理的执行期间,通过增加从所述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来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和
当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根据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激光能量,并开启对该另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
2.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
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根据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个记录层通过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像差,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到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该设备还包括:
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所述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该放大信号至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处理,包括:
关闭所述伺服装置对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之后,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关闭聚焦伺服,以及执行散焦处理,以使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略微偏向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
然后,增加所述放大装置对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从所述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和
当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开启聚焦伺服以保持聚焦状态,根据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所述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并开启对该另一记录层的跟踪伺服。
3.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
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到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增加从所述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还包括:
像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每个记录层来校正照射在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像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增加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以及当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根据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激光能量。
5.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
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到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该设备还包括:
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所述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该放大信号至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增加所述放大装置对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从所述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还包括:
像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每个记录层来校正照射在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像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增加所述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及激光能量,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并且当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检测到激光的焦点位置被聚焦在另一记录层上时,根据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状态降低所述电信号的放大度和激光能量。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执行将激光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略微移向另一记录层的散焦处理之后增加激光能量。
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还包括:
像差校正装置,用于根据每个记录层来校正照射在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像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临时改变为一过驱动信号,其中该过驱动信号强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以在减少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9.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
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根据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每个记录层通过像差校正装置来校正激光像差,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到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临时改变为一过驱动信号,其中该过驱动信号强于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将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驱动信号改变为与另一记录层适用的像差校正值对应的驱动信号,以减少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从而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息再现/记录设备,还包括:
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所述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该放大信号至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减少所述像差校正装置的响应时间以及增加所述放大装置对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11.一种信息再现/记录设备,用以通过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再现或记录信息,该设备包括:
光学拾波器,用于将从激光源发射的激光聚集在物镜,将激光照射在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将由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接收到光检测装置,以将激光转换成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以及检测聚焦错误信号和跟踪错误信号;
伺服装置,用于基于所述聚焦错误信号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基于所述跟踪错误信号执行跟踪伺服;和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部件,以及执行将激光的焦点位置从所述多层光学记录介质的一记录层移动至另一记录层的跳焦处理;该设备还包括:
放大装置,用于放大在所述光检测装置中转换的电信号,以及输出该放大信号至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增加所述放大装置对电信号的放大度,以在最佳地保持所述聚焦错误信号的振幅的同时执行所述跳焦处理。
CNA2007101371511A 2006-07-31 2007-07-30 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Pending CN1011187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8393A JP2008034058A (ja) 2006-07-31 2006-07-31 情報再生記録装置
JP2006208393 2006-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8759A true CN101118759A (zh) 2008-02-06

Family

ID=3862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71511A Pending CN101118759A (zh) 2006-07-31 2007-07-30 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56094A1 (zh)
EP (1) EP1884941A1 (zh)
JP (1) JP2008034058A (zh)
CN (1) CN10111875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041A (zh) * 2010-02-09 2011-08-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相关控制电路
CN102194474A (zh) * 2010-03-01 2011-09-21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11902870A (zh) * 2018-03-30 2020-11-06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记录再现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34061A1 (en) * 2008-08-11 2010-02-11 Chih-Ching Yu Optical storage apparatus and control chip for accessing a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thereof
JP5153569B2 (ja) * 2008-10-28 2013-02-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091836B2 (ja) 2008-11-07 2012-12-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層光ディスクの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方法
JP5051178B2 (ja) * 2009-05-21 2012-10-1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110002117A1 (en) * 2009-06-16 2011-01-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rive
JP2011048868A (ja) * 2009-08-26 2011-03-10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13441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データ再生方法
US8503276B2 (en) * 2009-12-30 2013-08-06 Mediatek Inc.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ype of a blu-ray disk
JP2012146370A (ja) * 2011-01-13 2012-08-02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レーザ光のパワー制御方法
JP2014032720A (ja) * 2012-08-02 2014-02-20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7720A (ja) * 1996-09-20 1998-04-14 Nikon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279654A (ja) * 2001-01-11 2002-09-27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対物レンズ移動制御方法
CN1261934C (zh) * 2001-02-22 2006-06-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单元
JP4203415B2 (ja) * 2001-07-05 2009-0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327642B2 (en) * 2002-04-26 2008-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moving a beam spot between information storage layers of an optical disk
JP4392193B2 (ja) * 2003-05-15 2009-12-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ビームのフォーカシング制御装置
CN100452190C (zh) * 2004-04-23 2009-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8041A (zh) * 2010-02-09 2011-08-10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及相关控制电路
CN102194474A (zh) * 2010-03-01 2011-09-21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和光盘装置
CN111902870A (zh) * 2018-03-30 2020-11-06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记录再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56094A1 (en) 2008-03-06
JP2008034058A (ja) 2008-02-14
EP1884941A1 (en) 200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8759A (zh) 信息再现/记录设备
US5978337A (en) Optical record medium jud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ocus servo contro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493296B1 (en) Optical disc inclination detecting method,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KR100187795B1 (ko) 포커스 밸런스 자동조정장치 및 자동조정방법
TW200836177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rive, and focusing method
JPWO2010038311A1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追加記録方法
US7545709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having servo parameter setting unit
US7315491B2 (en) Disk driv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adout method with selective servo control for read-out destinations of lands and grooves
KR100486271B1 (ko) 트랙킹 에러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EP1647978B1 (en) Focus controll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focus control program
CN103329202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
US8014240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tical hea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optical head
KR20080032837A (ko) 고밀도 다층 디스크에 대한 층간 포커스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5101392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WO2009154000A1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509299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110158065A1 (en)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Layer Jumps
JP433279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におけるフォーカスバイアス及び球面収差に関する調整値検出方法
JP279899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EP2293296A1 (en) Focus jump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2005071545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JP201111359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照射位置制御方法
KR100303214B1 (ko) 광디스크 포커스 서보계의 자동 이득 조정방법 및 장치
JP200907616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H1112057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