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5640A - 低轮廓后拨链器 - Google Patents

低轮廓后拨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5640A
CN101085640A CN 200610162522 CN200610162522A CN101085640A CN 101085640 A CN101085640 A CN 101085640A CN 200610162522 CN200610162522 CN 200610162522 CN 200610162522 A CN200610162522 A CN 200610162522A CN 101085640 A CN101085640 A CN 101085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link
connecting rod
chain
chain devic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625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8790C (zh
Inventor
大濑户伸也
国泽悟
山口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423,24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70202978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85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5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87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879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动构件;连杆构件,其联接于基座构件与可动构件之间以便使得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沿侧向运动;以及延伸构件,其具有联接于可动构件的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和从该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的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导向滑轮在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处联接至延伸构件以便绕着导向滑轮轴线转动,而张紧滑轮联接至可动构件,位于导向滑轮下方。导向滑轮与张紧滑轮并非直接连接至同一构件。

Description

低轮廓后拨链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为2006年2月28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的申请No.11/307,941的部分继续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尤其涉及用于在随着后轮一起转动的多个链轮之间转换链条的低轮廓后拨链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后拨链器用于使链条有选择地与随着自行车后轮一起转动的多个链轮之一接合。典型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支承着导链器的可动构件以及联接于基座构件与可动构件之间以使导链器相对于基座构件沿侧向运动而在多个链轮之间转换链条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一对连接至基座构件且连接至可动构件而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连杆构件,基座构件通过安装螺栓安装于自行车车架的后端,该安装螺栓被拧入形成于车架中的螺纹孔。通常呈弹簧形式的偏置构件安装于连杆机构中以使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沿侧向向内或沿侧向向外偏置。偏置构件通常包括安装在基座构件和可动构件之间并且夹在一对连杆构件之间的螺旋弹簧。
由于在多个链轮之间转换链条所要求的导链器的侧向运动的特性,连杆机构、可动构件和导链器都沿侧向向外伸出相当的距离,当链条与位于最外侧的后链轮接合时尤其如此。在成对的连杆构件之间夹有螺旋弹簧的情况下,由于所述连杆构件必须互相隔开以便容置弹簧,所以就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后果。因此,导链器易受撞击或者容易与附近物体缠在一起,当在山地中越野骑行时尤其如此。这种后果随着链轮数量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从而增加了导链器必须行进的侧向距离。
由于链条必须足够长以便同时与最大的前、后链轮接合,所以当链条与除最大前、后链轮之外的前、后链轮组合接合且不需要链条的全长时,必须设置某些机构以拉紧链条中的松弛情况。导链器通常设计成用于此目的。更具体而言,导链器通常包括导向滑轮和安装于该导向滑轮下方的张紧滑轮,并且导链器沿顺时针方向被偏置。导向滑轮使得链条从一个后链轮运动至另一个后链轮,并且导链器的顺时针偏置使得张紧滑轮拉动链条成蛇形,从而在不需要链条的全长时拉紧链条中的松弛情况。然而,当同时与最大前、后链轮接合所需的链条长度大大不同于同时与最小前、后链轮接合所需的链条长度时,导向滑轮与张紧滑轮之间的距离也必须较大,以使张紧滑轮可在两种情况下都足以拉动链条以拉紧松弛部。不幸地,张紧滑轮距离导向滑轮越远,张紧滑轮就更靠近地面。这样就增加了导链器受到撞击或与附近物体缠在一起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自行车后拨链器的各种特征。在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动构件;连杆构件,联接于基座构件与可动构件之间以便使得该可动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沿侧向(横向)运动;以及延伸构件,其具有联接于可动构件的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和从该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的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导向滑轮在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处联接至延伸构件以便绕着导向滑轮轴线转动,而张紧滑轮位于导向滑轮下方,联接至该可动构件。导向滑轮与张紧滑轮并非直接连接至同一构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动构件;以及连杆构件,联接于基座构件与可动构件之间以使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沿侧向运动。连杆构件绕着第一轴线相对于基座构件转动,并且连杆构件绕着第二轴线相对于可动构件转动。偏置构件联接成使得可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沿侧向偏置。当垂直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一根轴线观察时,偏置构件保持于连杆构件的外周表面的外侧位置,并且当垂直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一根轴线观察时,连杆构件与偏置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通过阅读以下描述将会清楚其它发明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或与以上特征结合形成如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所限定的其它发明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处于高速位置中的后拨链器的特定实施例的侧向外部视图;
图2为拨链器的侧向内部视图;
图3为处于高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俯视图;
图4为处于高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底视图;
图5为处于高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前视图;
图6为处于高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后视图;
图7为处于低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侧视图;
图8为处于低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俯视图;
图9为处于低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底视图;
图10为处于低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前视图;
图11为处于低速位置中的拨链器的后视图;
图12为附连于常规车架上的后拨链器的侧向外部视图;
图13为后拨链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向外部视图,其中后拨链器处于使链条与最小后链轮接合的位置,这时前拨链器使链条与最小前链轮接合;
图14为拨链器的侧向内部视图;
图15为处于使链条与最小后链轮接合的位置的拨链器的后视图;
图16为平行于连杆机构的枢轴线的拨链器的视图;
图17为垂直于连杆机构的枢轴线的拨链器的视图;
图18A-18C为位于可动构件处的连杆构件的端部的详细的外部视图、内部视图及剖视图;
图19为可动构件及导向滑轮处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枢轴的斜视图;
图21为后拨链器的侧向外部视图,其中后拨链器处于使链条与最大后链轮接合的位置,这时前拨链器使链条与最小前链轮接合;
图22为拨链器的后视图,其中后拨链器处于使链条与最大后链轮接合的位置,这时前拨链器使链条与最小前链轮接合;以及
图23为后拨链器的侧向外部视图,其中后拨链器处于使链条与最大后链轮接合的位置,这时前拨链器使链条与最大前链轮接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为处于各个位置中的低轮廓拨链器10的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视图。例如,图1为后拨链器10的侧向外部视图,而图2为拨链器10的后视图。如图1所示,后拨链器10附连于自行车车架14的后部上,以便在多个后链轮R1-R8中引导链条18,这些后链轮R1-R8绕着支承于车架14上的后车轮轴22同轴转动,其中轴22限定了转动轴线X。
自行车车架14为包括链条撑杆(chain stay)26、座撑杆(seat stay)30和车架端34(通常称作挂钩(dropout)的总自行车车架的一部分,该车架端34将链条撑杆26和座撑杆30连在一起,这通常通过将链条撑杆26和座撑杆30焊接于车架端34上而实现。概念上,这些车架结构中的每一个都为众所周知。然而,本实施例采用的车架端34的构型不同于常见车架端。更具体而言,车架端34包括前部38和后部42,其中前部38从链条撑杆26和座撑杆30延伸至与转动轴线X对齐的水平位置,而后部42从与转动轴线X对齐的水平位置向后延伸。前部38和后部42之间的接合处形成了轴容放槽46,该轴容放槽46的尺寸适于在其中容放后轴22。在这个实施例中,轴容放槽46处于稍微倾斜的基本垂直的方位并且包括开口端50和封闭端54,其中开口端50置于封闭端54下方。后部42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并且形成了拨链器附连结构,该拨链器附连结构呈带有开口60的沿侧向突出的环形安装毂58的形式,该开口60的尺寸适于在其中容放拨链器安装螺栓62。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安装毂58不需要沿侧向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开口60的表面形成了拨链器附连结构。在这个实施例中,开口60可相对于转动轴线X处于大约180°至大约240°,或者,为便于独立于轴22进行测量,相对于轴容放槽46的封闭端54成大约180°至大约240°。车架端34的后部42从安装毂58进一步向后延伸以便形成定位支座66,定位支座66的功能如同下述方式。
拨链器10包括:基座构件70;可动构件74,其支承着导链器78;以及连杆机构82,其联接于基座构件70与可动构件74之间以便使得导链器78相对于基座构件70沿侧向运动。在图2和3中看得最为清楚,基座构件70包括:环形安装毂86,其带有沿侧向向外朝向车架端34上的安装毂58的安装表面90;过渡部分94,其从安装毂86倾斜向后、向下延伸;以及连杆联接部分98,其设置于延伸部分94的下端部。
在图1和3中看得最清楚,调节器安装毂99从安装毂86向后然后沿侧向向外延伸。调节器安装毂99的侧向外部包括呈螺纹孔100形式的调节器安装结构,该螺纹孔100的尺寸适于通过螺纹接合呈调节螺钉101形式的调节器。调节螺钉101的顶端止靠于车架端34上的定位支座66上。因此,车架端34与基座构件70之间的转动方向位置就能够简单地通过转动调节螺钉101而得到调节。
呈空心圆筒形式的外壳联接器102置于过渡部分94的上部,其中外壳联接器102的尺寸适于按照已知方式联接至并终止于鲍登(bowden)型缆线110的外壳106上。外壳联接器102被定位成位于转动轴线X后方,更特别而言,位于框架端34的后方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基座构件70的安装表面90的侧向内侧,如图3中所示。外壳联接器102包括外壳容放孔104,该外壳容放孔104具有相对于下述的滑轮平面P倾斜的孔轴线B。如果需要,可将缆线调节螺栓(未示出)安装于外壳容放孔104中以便置于外壳联接器102与外壳106之间,该缆线调节螺栓的原理和结构为众所周知。
如图1和2中所示,连杆联接部分98包括支承壁114、外侧连杆安装耳118和内侧连杆安装耳122。在这个实施例中,内侧连杆安装耳122形成为过渡部分94的延伸部,其从前向后、从上向下沿侧向向内倾斜,支承壁114从内侧安装耳122沿侧向向外延伸以便从上向下、从过渡部分94向侧向外端向后倾斜,而外侧连杆安装耳118从支承壁114向下延伸以便从前向后、从上向下沿侧向向内倾斜。
可动构件74包括主体130和连杆安装框架134。在这个实施例中,主体130包括容放着扭转螺旋弹簧138的基本上为圆筒形的构件,该弹簧138的一端***形成于主体130的外侧壁146中的弹簧安装开口142中。连杆安装框架134包括上部连杆安装毂150、下部连杆安装毂154和上部导链器连杆安装框架158,它们全都与主体130作为一体形成。
连杆机构82包括呈侧外上连杆162和侧内下连杆166形式的连杆构件。基座构件70的连杆联接部分98跨骑着上连杆162的第一端,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1的枢轴170可枢转地连接于其上。上连杆162的第二端为叉形以便跨骑着可动构件74的连杆安装框架134的上连杆安装毂150,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2的枢轴174可枢转地连接于其上。由于这种设置结构,所以基座构件70处的上连杆162的第一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可动构件74处的上连杆162的第二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外界限调节螺钉186和内界限调节螺钉190安装于上连杆162上以便分别按照众所周知的方式来调节可动构件74的最外侧向和最内侧向位置。
类似地,基座构件70的连杆联接部分98跨骑着下连杆166的第一端,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3的枢轴178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其上。致动臂175从下连杆166的第一端向下并沿侧向向内延伸,以便基本上与由这些链轮R1-R8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倾斜轮廓相符合。呈螺栓176和夹紧垫圈177形式的缆线附连结构提供于致动臂175的外端上以便附连鲍登型缆线106的内缆线108,如图2中所示。如图3中所示,当导链器78位于最外侧向位置时,螺栓176和垫圈177置于基座构件70的安装表面90内侧。
下连杆166在紧靠枢轴178处为叉形以便形成朝向可动构件74延伸的腿179和180(图2)。腿179和180跨骑着可动构件74的连杆安装框架134的下连杆安装毂154,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4的枢轴182(图1)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其上。由于这种设置结构,所以基座构件70处的下连杆166的第一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可动构件74处的下连杆166的第二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如图2中所示,下连杆166的腿179和180在其间容放着螺旋复位弹簧181。弹簧181的一端在枢轴170处安装于基座构件70上,而弹簧181的另一端在枢轴182处连接于可动构件74上。因此,弹簧181使可动构件74沿侧向向外偏置。
导链器78包括上导链连杆194、通过枢轴200可转动地安装于上导链连杆194上的第一或上导向滑轮198、下导链连杆202和通过枢轴208可转动地安装于下导链连杆202上的第二或下张紧滑轮206。上导链连杆194通过枢轴210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于上导链连杆安装框架158上。上导链连杆194包括链条推动构件214和链条调节单元218。链条推动构件214置于上导链连杆安装框架158与导向滑轮198之间,而弧形部分222紧靠导向滑轮198上的齿放置。当将链条18从较小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大直径链轮且防止链条18从导向滑轮198上脱落时,链条推动构件214用于推动链条18。链条推动构件214绕着由枢轴210限定的链条推动构件转动轴线转动,该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与枢轴200限定的第一滑轮轴线偏置。因此,导向滑轮198和链条推动构件214都绕着由枢轴210限定的链条推动构件转动轴线转动。
链条调节单元218包括内板226、外板230和调节器销234。内板226的径向内端联接至枢轴200,而内板226的径向外端紧固于调节器销234的一端上。外板230的径向内部与链条推动构件214相连并且联接至枢轴210,外板230的径向外端紧固于调节器销234的另一端上。内板226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大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小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导向滑轮198上脱落,而外板230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小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大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导向滑轮198上脱落。调节器销234有助于防止链条18发生过大径向运动并且保证了上导链连杆194响应于链条18向前摆动而绕着枢轴210逆时针转动。然而,链条调节单元218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省去。
如图2中所示,下导链连杆202的上端205通过枢轴238可绕枢轴转动地联接于可动构件74的主体130上并且包括多个例如三个弹簧联接开口242。上述弹簧138的另一端***弹簧联接开口242之一中以便设定下导链连杆202的所需偏置力。因此,下导链连杆202在图1中顺时针偏置。下导链连杆202的下端207通过枢轴208可转动地支承着张紧滑轮206并且不可转动地支承着链条调节单元248。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上端205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伸直并且相对于下端207沿侧向向内偏置,而该下端207也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伸直。关于链条调节单元248,链条调节单元248包括内板252、外板256和调节器销260。内板252的径向内端联接于枢轴208上,而内板252的径向外端紧固于调节器销260的一端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外板256形成为下导链连杆202的一部分并且支承着枢轴208。外板256的径向外端紧固于调节器销260的另一端上。内板252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大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小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张紧滑轮206上脱落,而外板256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小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大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张紧滑轮206上脱落。调节器销260有助于防止链条18发生过大径向运动。链条调节单元248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省去。
在这个实施例中,基座构件70、可动构件74、导链器78和连杆机构82的尺寸使得当导链器78置于最外侧向位置时,导向滑轮198相对于转动轴线X处于大约220°至大约270°的范围内。
如图4中所示,导向滑轮198具有将导向滑轮198二等分的滑轮平面P。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垂直于枢轴200观察时,导向滑轮198上的每个齿都对称并对中于滑轮上,因此滑轮平面P位于导向滑轮198的中心,并且所有滑轮齿都位于滑轮平面P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滑轮平面P还将张紧滑轮206二等分。为了给拨链器10提供降低的侧向向外轮廓,各个部件被构造成使得当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静止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时(例如图4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滑轮平面P与上连杆162或下连杆166中的至少一个相交。
在本文中用到时,词“相交”始终为具有一个或多个公共点的常见意思。因此,该术语也包括例如相切关系。最外侧向位置可为当拨链器10被从自行车上取下时的最外侧向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最外侧向位置可由导链器78在拨链器处于静止并且只受到复位弹簧181的偏置力的情况下的位置确定,而最内侧向位置由导链器78在导链器78被手动拉向其最内侧向位置上时的位置确定。替代地,最外侧向位置可由导链器78在其被设定成与最小直径后链轮R1对齐时的位置确定,而最内侧向位置可由导链器78在其被设定成与最大直径后链轮R8对齐时的位置确定。使用的词“之间”包括包含在内的意义。
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在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静止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例如图6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的情况下,穿过所有联接的部件测量时,滑轮平面P与枢轴线P1或枢轴线P3中的至少一个相交。例如,枢轴170限定了枢轴线P1并且将上连杆162联接至基座构件70。枢轴170的外侧向顶端在外连杆安装构件118处露出,而枢轴170的内侧向顶端***内连杆安装构件122中的盲孔(未示出)中,因此内侧向顶端并未在内连杆安装构件122处露出。穿过所有联接的部件测量的枢轴线P1的长度因此从枢轴线P1处的枢轴170的外侧向顶端延伸至枢轴线P1处的内连杆安装构件122的内侧向表面。类似地,枢轴178限定了枢轴线P3并且将下连杆166联接至基座构件70。枢轴178的外侧向顶端在外连杆安装构件118处露出,而枢轴178的内侧向顶端***内连杆安装构件122中的盲孔(未示出)中,因此内侧向顶端并未在内连杆安装构件122处露出。穿过所有联接的部件测量的枢轴线P3的长度因此从枢轴线P3处的枢轴178的外侧向顶端延伸至枢轴线P3处的内连杆安装构件122的内侧向表面。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例如图4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滑轮平面P既与上连杆162和下连杆166相交,又与枢轴线P1和P3相交。然而,并不一定需要与处于导链器78的所有侧向位置处的所有上述部件相交。例如,当枢轴线P1-P4中的至少一根轴线置于滑轮平面P的侧向内侧,并且枢轴线P1-P4中的至少一根轴线置于滑轮平面P的侧向外侧时,在这个实施例中,根据以上定义测量的第二枢轴线P2就被完全置于滑轮平面P(以及可动构件平面M)的侧向外侧上如图3中所示的位置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滑轮平面P与在上连杆162和下连杆166的任何相向表面(例如图2中所示的表面261和262)之间的空间S1相交,如图4中所示。当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例如图3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滑轮平面P还与基座构件70相交。
另外如图4中所示(为清楚起见除去了弹簧181),基本上平行于滑轮平面P的可动构件平面M与可动构件74的最内侧表面264相交。在这个实施例中,最内侧表面264与可动构件平面M共面,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构型,因为可动构件74可具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当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时,可动构件平面M既与上连杆162和下连杆166、枢轴线P1和P3相交,又与上连杆162和下连杆166的相向表面之间的空间S1相交。此外,当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例如图4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可动构件平面M与滑轮平面P之间的空间S2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连杆162和下连杆166的相向表面之间的空间S1相交。
如图3和8中所示,拨链器10具有很低的侧向轮廓。例如,当导链器78位于图3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有关部件刚刚沿侧向伸出至车架14外侧。致动臂175和连杆机构82的部分置于滑轮平面P和可动构件平面M的侧向内侧并且符合链轮R1-R8的对角线轮廓线,从而形成了非常紧凑的结构。当导链器78位于图8中所示的最内侧向位置上时,安装毂58为拨链器10的侧向最外部分。实际上,安装毂58甚至并未伸出链条撑杆26或座撑杆30的侧向外侧。在这个位置上,致动臂175和连杆机构82也符合链轮R1-R8的对角线轮廓线。
现有技术的拨链器并不能具有这种低的轮廓。一个原因在于现有技术的拨链器中的导链器具有的链条推动构件与从上导向滑轮延伸至下张紧滑轮的内板作为一体形成,而这种内板限制了导链器沿侧向向外运动的能力。在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中,链条推动构件214的尺寸适于使得不会妨碍导链器78沿侧向向外运动的能力。导链器78的两块式结构还便于这种侧向运动。此外,现有技术的拨链器中的基座构件和连杆机构的尺寸适于安装于后轮的转动轴线X的基本上下方或者甚至其前方,而这就要求有足够的侧向间距来保证连杆机构在操作期间不会撞击链轮。由于在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基座构件70、上连杆162、下连杆166、可动构件74和导链器78的尺寸使得,当导链器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上时,导向滑轮198相对于转动轴线X处于大约220°至大约270°的范围内,所以部件所需的侧向距离进一步减小,因为连杆机构能够更紧密地符合由这些链轮R1-R8的外周表面形成的轮廓线。当然,尽管此处所述特征中许多都有利于显著降低拨链器轮廓,但是并不需要所有的特征,依据应用而定。
图12为安装于常规型车架14’的车架端300上的后拨链器10的外侧视图。在这种情况下,车架端300包括前部304和后部308,其中前部304从链条撑杆26和座撑杆30延伸至与转动轴线X对齐的水平位置,而后部308从与转动轴线X对齐的水平位置向后并基本上垂直向下延伸。前部304和后部308之间的接合处形成了轴容放槽312,该轴容放槽312的尺寸适于在其中容放后轴22。在这个实施例中,轴容放槽312也处于稍微倾斜的基本垂直的方位并且限定了开口端316和封闭端320,其中开口端316置于封闭端320下方。后部308形成了带有开口(未示出)的环形安装毂324,该开口的尺寸适于在其中容放安装螺栓328。
拨链器10安装于具有第一端部334和第二端部338的延伸构件330上,其中第一端部334包括安装开口342,该安装开口342的尺寸适于在其中容放安装螺栓328。第二端部338包括呈拨链器安装开口350形式的拨链器附连结构,该开口350的尺寸适于穿过其中容放安装螺栓62。延伸构件330的尺寸使得当延伸构件330附连于车架端300上时,安装开口350,进而是拨链器10的基座构件70的毂构件86相对于轴容放开口312处于大约180°至大约240°,相对于转动轴线X处于大约180°至大约240°,或者,为便于独立于轴22进行测量,相对于轴容放开口312的封闭端320成大约180°至大约240°。后部38从拨链器安装开口350进一步向后延伸以便形成定位支座354,定位支座354的功能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的定位支座66。
图13为安装至常规车架14′的车架端300的后拨链器1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向外部视图,图14为拨链器10′的侧向内部视图,图15为拨链器10′处于使链条18与最小后链轮R1接合的位置时的后视图。车架端300具有与图12中的车架端300相同的构造,并且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拨链器10’安装至具有第一端部434和第二端部438的适配器430,其中第一端部434包括尺寸适于在其中容放安装螺栓428的安装开口442。第二端部438包括呈拨链器安装开口450形式的拨链器附连结构,该拨链器安装开口450的尺寸适于穿过其中容放安装螺栓462。适配器430的尺寸使得,当适配器430附连于车架端300时,安装开口450,进而是拨链器10’的基座构件470的安装毂486相对于轴容放开口312处于大约180°至约240°,相对于转动轴线X处于大约180°至大约240°,或者,为便于独立于轴22进行测量,相对于轴容放开口312的封闭端320成大约180°至大约240°。第二端部438从拨链器安装开口450进一步向后延伸以便形成定位支座454,定位支座454的功能如同第一实施例中的定位支座66。
拨链器10’包括:基座构件470;可动构件474,其支承着导链器478;以及连杆机构482,其联接于基座构件470与可动构件474之间以便使得导链器478相对于基座构件470沿侧向运动。基座构件470包括:环形安装毂486,其带有沿侧向向外朝向适配器430的第二端部438的安装表面490(图15);过渡部分494,其从安装毂486倾斜向后、向下延伸;以及连杆联接部分498,其设置于过渡部分494的下端部。
调节器安装毂499从安装毂486向后然后沿侧向向外延伸。调节器安装毂499包括呈螺纹孔形式的调节器安装结构,该螺纹孔的尺寸适于通过螺纹接合呈调节螺钉501形式的调节器。调节螺钉501的顶端止靠于适配器430上的定位支座454上。因此,适配器430与基座构件470之间的转动位置就能够简单地通过转动调节螺钉501而得到调节。
呈空心圆筒形式的外壳联接器502置于过渡部分494的上部,其中外壳联接器502的尺寸适于联接至并终止于鲍登型缆线510的外壳506(图15)。外壳联接器502被定位成位于转动轴线X后方,更特别而言,位于适配器430的后方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基座构件470的安装表面490的侧向内侧。在这个实施例中,外壳联接器502置于基座构件470的过渡部分494的侧向内侧边缘,如图15所示。外壳联接器502包括外壳容放孔503(图15和图16),该外壳容放孔503具有如同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相对于滑轮平面P倾斜的孔轴线B。如果需要,可将缆线调节螺栓(未示出)安装于外壳容放孔503中以便置于外壳联接器502与外壳506之间。
可动构件474包括主体530和连杆安装框架534。在这个实施例中,主体530包括容放着扭转螺旋弹簧538(图19)的基本上为圆筒形的构件,该弹簧538的一端***形成于主体530的侧向内侧壁546中的弹簧安装开口542中。连杆安装框架534包括上部连杆安装毂550、下部连杆安装毂554和延伸构件安装框架558(图14),它们全都与主体530作为一体形成。
连杆机构482包括一对呈侧外上连杆562和侧内下连杆566形式的连杆构件。上连杆562的第一端为叉形以便跨骑着基座构件470的连杆联接部分498,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1的枢轴570可枢转地连接于其上。上连杆562的第二端为叉形以便跨骑着可动构件474的连杆安装框架534的上连杆安装毂550,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2的枢轴574可枢转地连接于其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基座构件470处的上连杆562的第一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可动构件474处的上连杆562的第二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致动臂575从上连杆562的第一端向下并沿侧向向外延伸,随后沿侧向向外延伸至接近基座构件470的连杆联接部分498中间的位置处。呈螺栓576和夹紧垫圈577形式的缆线附连结构提供于致动臂575的外端上以便附连鲍登型缆线510的内缆线508,如图15所示。当导链器478位于最外侧向位置时,螺栓576和垫圈577置于基座构件470的安装表面490侧向内侧。
下连杆566的第一端为叉形以便跨骑着基座构件470的连杆联接部分498,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3的枢轴578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其上。下连杆566的第二端形成筒形安装毂587,该安装毂587被可动构件474的连杆安装框架534的下连杆安装毂554跨骑着,并且通过限定了枢轴线P4的枢轴58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于其上。由于这种设置结构,所以基座构件470处的下连杆566的第一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可动构件474处的下连杆566的第二端的最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外界限调节螺钉586(图15)和内界限调节螺钉590安装于基座构件470的过渡部分494与连杆联接部分498之间的边界处,以便分别按照众所周知的方式来调节可动构件474的最外侧向和最内侧向位置。
如图18A所示,上连杆562的腿579和580形成呈切口形式的弹簧容放通道583,以在其中容放着螺旋弹簧581形式的偏置构件。弹簧581的一端在由枢轴570表示的第一位置处联接至基座构件470。如图17所示,弹簧581的另一端在第二位置处连接至可动构件474,该第二位置由与枢轴582同轴的、附连至可动构件474的连杆安装框架534的弹簧安装柱591表示。图14省去了弹簧581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弹簧安装柱591。由于这种结构,所以弹簧581使可动构件74沿侧向向外偏置。在这个实施例中,弹簧581绕着弹簧轴线S(图16)盘绕,该弹簧轴线S沿基本上垂直于枢轴P1-P4中至少一根的方向延伸。
如图18A所示,弹簧581保持于枢轴570处。如图17所示,当垂直于枢轴线P1-P4观察时,弹簧581保持于在上连杆562的外周表面593外侧和下连杆566的外周表面595外侧的弹簧安装柱591处。在本实施例中,枢轴线P1-P4相互平行。另外,当垂直于枢轴线P1-P4中的至少一根观察时,上连杆562和下连杆566各与弹簧58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当垂直于枢轴线P1-P4中的至少一根观察时,上连杆562和下连杆566两者均与弹簧58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以使弹簧581的一部分夹在上连杆562和下连杆566之间。
为了降低上连杆562和下连杆566之间的间距,呈弧形凹槽形式的弹簧容放通道596(图18B和18C)形成于面向下连杆566的上连杆562的内表面600。另一个呈弧形凹槽形式的弹簧容放通道598(图16)形成于面向上连杆562的下连杆566的内表面602,以使凹槽离开下连杆566的侧向倾斜侧面604。为了保持下连杆566的厚度和强度,下连杆566的外表面608形成与弹簧容放通道598相反的凸状***612。在本实施例中,弹簧容放通道596和598的深度改变以便适应弹簧581相对于上连杆562与下连杆566倾斜定向。在弹簧581穿过相应外圆周表面593和595的情况下,弹簧容放通道596和598的深度最大。
在图16中看得最为清楚,导链器478包括:延伸构件,其呈上导链连杆694的形式;上导向滑轮698,其在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处通过枢轴700安装于上导链连杆694以便绕着导向滑轮轴线G转动;滑轮连杆,其呈下导链连杆702的形式;以及下张紧滑轮706,其在张紧滑轮联接位置处通过枢轴708可转动地安装于下导链连杆702。如图19所示,枢轴712安装于弹簧538径向内侧的可动构件474的主体530内。如图19和20中所示,枢轴712包括阶状筒形构件,其具有:较小直径部分716,压配合入主体530内的轴安装毂720中;一对较大直径部分722和724,绕着其安装有管状轴承728;大直径中间法兰732;以及较小直径固定毂736,其用延伸构件轴线E表示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并具有一对对置的防转动平面740和744以及轴安装开口746。
上导链连杆694为板状构件,该板状构件带有:枢轴开口762,其用于安装枢轴700的一端;第一防转动开口766,其具有一对与枢轴712上的防转动平面740和744接合的防转动平面770和774;以及第二防转动开口778。防转动螺栓782延伸通过第二防转动开口778并且拧入延伸构件安装框架558中的螺纹孔786中。因此,上导链连杆694不可转动地安装于延伸构件安装框架558上,并且导向滑轮轴线G固定成从延伸构件轴线E向前偏置。
链条推动构件790安装于上导链连杆694。在本实施例中,链条推动构件790与上导链连杆694作为一体形成(例如:单件)。链条推动构件790设置于延伸构件安装框架558与导向滑轮698之间,而弧形部分794(图16)紧靠导向滑轮698上的齿放置。当将链条18从较小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大直径链轮且防止链条18从导向滑轮698上脱落时,链条推动构件790用于推动链条18。
链条调节单元818也安装至上导链连杆694。在本实施例中,链条调节单元818包括外板826、内板830和调节器板834。外板826与链条推动构件790作为一体形成(例如:单件)并且从该链条推动构件790沿径向向外延伸。内板830包括:枢轴开口838,其用于安装枢轴700的另一端;以及安装轴开口842,其用于安装压配合入枢轴712的轴安装开口746中因而与延伸构件轴线E同轴的安装轴846的一端。筒形轴套850在上导链连杆694和内板830之间绕着安装轴846安装以便保持所述两个部件之间的适当间距。调节器板834与内板830作为一体形成(例如:单件),并且其从内板830朝向外板826沿侧向延伸。外板826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大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小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导向滑轮698上脱落,而内板830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小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大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导向滑轮698上脱落。调节器板834有助于防止链条18发生过大径向运动。然而,链条调节单元818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省去。
如图14、17和19所示,下导链连杆702的上端854包括开口858(图19),轴承728和枢轴712穿过该开口以便使得下导链连杆702相对于可动构件474和上导链连杆694而被支承,从而可在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处绕着与延伸构件轴线E同轴的滑轮连杆轴线L转动。上端854还包括弹簧安装开口862,弹簧538的另一端***该弹簧联接开口862中以便使得下导链连杆702相对于可动构件474沿顺时针偏置(图1)。朝向可动构件474延伸的旋转止动销866安装至下导链连杆702以便与可动构件474接触,从而设定下导链连杆702的原始位置。
如图14和16所示,下导链连杆702的下端870通过枢轴708支承着张紧滑轮706以便绕着张紧滑轮轴线T转动,并且不可转动地支承着链条调节单元878。在这个实施例中,上端854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伸直并且相对于下端870沿侧向向外偏移,而该下端870也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伸直。链条调节单元878包括内板882、外板886和调节器销892。内板882的径向内端联接于枢轴708上,而内板882的径向外端紧固于调节器销892的一端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外板886形成为下导链连杆702的一部分并且支承着枢轴708。外板886的径向外端紧固于调节器销892的另一端上。内板882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大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小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张紧滑轮706上脱落,而外板886有助于在将链条18从较小直径链轮转换至较大直径链轮时防止链条18从张紧滑轮706上脱落。调节器销892有助于防止链条18发生过大径向运动。链条调节单元878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省去。
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基座构件470、可动构件474、导链器478和连杆机构482的尺寸适于使得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在枢轴712的固定毂736处从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移。即使当对导向滑轮698施加偏置,如通常由链条18引起的向后偏置时,也是如此。这增加导向滑轮698和张紧滑轮706之间的距离,这样允许张紧滑轮在不需要张紧滑轮706的位置更靠近地面的情况下拉紧链条18中更多的松弛部。
如同第一实施例,导向滑轮698具有将导向滑轮698二等分的滑轮平面P(图15)。当垂直于枢轴700观察时,导向滑轮698上的每个齿都对称并对中于滑轮上,因此滑轮平面P位于导向滑轮698的中心,并且所有滑轮齿都位于滑轮平面P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滑轮平面P还将张紧滑轮706二等分。为了给拨链器10’提供降低的侧向向外轮廓,各个部件被构造成使得当导链器478被置于最外侧向静止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时(例如图15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滑轮平面P与上连杆562或下连杆566中的至少一个相交。
如同第一实施例,当导链器478被置于最外侧向静止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例如图15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当穿过所有联接的部件测量时,滑轮平面P与枢轴线P1或P3中的至少一根轴线相交。例如,枢轴570限定了枢轴线P1并且将上连杆562联接至基座构件470。枢轴570的相对顶端在上连杆562的相对侧向边露出。穿过所有联接的部件测量的枢轴线P1的长度因此从枢轴570的相对顶端延伸。类似地,枢轴578限定了枢轴线P3并且将下连杆566联接至基座构件470。枢轴578的相对顶端在下连杆566的相对侧向边露出。穿过所有联接的部件测量的枢轴线P3的长度因此从枢轴578的相对顶端延伸。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导链器4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例如图15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滑轮平面P既与上连杆562和下连杆566相交,又与枢轴线P1和P3相交。然而,并不一定需要与处于导链器478的所有侧向位置处的所有上述部件相交。例如,当枢轴线P1-P4中的至少一根轴线置于滑轮平面P的侧向内侧,并且枢轴线P1-P4中的至少一根轴线置于滑轮平面P的侧向外侧时,在这个实施例中,根据以上定义测量的第二枢轴线P2就被完全置于滑轮平面P的侧向外侧上如图15所示的位置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滑轮平面P与在上连杆562和下连杆566的任何相向表面(例如:表面600和602)之间的空间S1相交(图16)。当导链器478被置于最外侧向位置与最内侧向位置之间某处的位置上,例如图15中所示的最外侧向位置上时,滑轮平面P还与基座构件470相交。
尽管上文对发明特征的不同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改型。例如,各个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方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如图所示直接连接或相互接触的组件可以在其间置有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来完成,反之亦然。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另一个执行,并且各个元件的功能可互换。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并不要求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同时显示所有优点。独特于现有技术的每一个特征,不管是单独或与其它特征组合出现,包括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都应当被本申请人视为对更多发明的独立描述。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被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及对特定机构或特征的最初专注表达内容所限制。

Claims (23)

1.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
基座构件;
可动构件;
连杆构件,联接于该基座构件与该可动构件之间以便使得该可动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沿侧向运动;
延伸构件,具有联接于该可动构件的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和从该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的导向滑轮联接位置;
导向滑轮,在该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处联接至该延伸构件以便绕着导向滑轮轴线转动,以及
张紧滑轮,位于导向滑轮下方,联接至该可动构件;
其中该导向滑轮与该张紧滑轮并非直接连接至同一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延伸构件相对于该可动构件不可转动地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导向滑轮联接位置在对导向滑轮施加向后偏置时从该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导向滑轮轴线位于该导向滑轮联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导向滑轮沿侧向运动至与使链条与多个后链轮中每一个接合相对应的多个变速位置,并且其中该延伸构件联接至该可动构件以使该导向滑轮联接位置从用于多个变速位置中每一个的该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延伸构件联接至该可动构件以使该导向滑轮联接位置从用于导向滑轮侧向运动整个范围的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延伸构件联接至该可动构件以使该导向滑轮联接位置从用于可动构件侧向运动整个范围的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向前偏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延伸构件在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处面向该可动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链器,还包括具有第二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和张紧滑轮联接位置的滑轮连杆,其中滑轮连杆联接成绕着滑轮连杆轴线相对于该可动构件转动,并且其中张紧滑轮在张紧滑轮联接位置处联接至滑轮连杆以便绕着张紧滑轮轴线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滑轮连杆在第二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处朝向所述可动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滑轮连杆轴线位于第二可动构件联接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滑轮连杆轴线紧靠着该延伸构件的第一可动构件联接位置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所述延伸构件通过具有延伸构件轴线的延伸构件轴而联接至该可动构件,并且其中滑轮连杆轴线紧靠着延伸构件轴线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滑轮连杆轴线与该延伸构件轴线同轴。
15.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
基座构件;
可动构件,支承着导链器;
第一连杆构件,联接于该基座构件与该可动构件之间以使该可动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沿侧向运动;
其中该第一连杆构件绕着第一轴线相对于该基座构件转动;
其中该第一连杆构件绕着第二轴线相对于该可动构件转动;以及
偏置构件,联接成使得该可动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沿侧向偏置,其中当垂直于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一根轴线观察时,该偏置构件保持于第一连杆构件的外周表面的外侧第一位置,并且其中当垂直于该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中的至少一根轴线观察时,该第一连杆构件与该偏置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所述偏置构件包括弹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拨链器,其中所述弹簧包括盘绕着弹簧轴线的螺旋弹簧,该弹簧轴线沿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中至少一个的方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螺旋弹簧具有保持于第一位置的第一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第一位置设置于第二轴线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螺旋弹簧具有保持于第二位置的第二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第一位置设置于第二轴线处,并且其中该第二位置设置于第一轴线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拨链器,还包括:
第二连杆构件,联接于该基座构件与该可动构件之间以便使得该可动构件相对于该基座构件沿侧向运动;
其中该第二连杆构件绕着第三轴线相对于该基座构件转动;以及
其中该第二连杆构件绕着第四轴线相对于该可动构件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拨链器,其中该偏置构件的一部分夹在该第一连杆构件与该第二连杆构件之间。
CNB2006101625227A 2006-06-09 2006-11-27 低轮廓后拨链器 Active CN1005487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23247 2006-06-09
US11/423,247 US20070202978A1 (en) 2006-02-28 2006-06-09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5640A true CN101085640A (zh) 2007-12-12
CN100548790C CN100548790C (zh) 2009-10-14

Family

ID=3893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25227A Active CN100548790C (zh) 2006-06-09 2006-11-27 低轮廓后拨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879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8688A (zh) * 2012-07-09 2014-01-29 Sram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变速***的后变速器及其导链轮
CN108688771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变速器
CN109421891A (zh) * 2017-08-23 2019-03-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拨链器
CN113173224A (zh) * 2017-03-20 2021-07-27 Sram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同轴装设的后变速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8688A (zh) * 2012-07-09 2014-01-29 Sram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变速***的后变速器及其导链轮
CN103538688B (zh) * 2012-07-09 2017-05-03 Sram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变速***的后变速器及其导链轮
CN113173224A (zh) * 2017-03-20 2021-07-27 Sram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同轴装设的后变速器
CN108688771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变速器
CN108688771B (zh) * 2017-03-31 2021-05-28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变速器
CN109421891A (zh) * 2017-08-23 2019-03-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拨链器
CN109421891B (zh) * 2017-08-23 2021-04-0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拨链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8790C (zh) 200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7346B2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JP4039939B2 (ja) リアーディレイラー
US8025598B2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with a chain receiving space
EP2078668B1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CN100556750C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及其基座构件调节组件
US8012052B2 (en) Low profile rear derailleur with cable guide
US7951028B2 (en) Front derailleur and chain guide
CN100422039C (zh) 带有轴固定结构的自行车组件
US10065705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CN101462578B (zh) 带有多个安装调节装置的自行车拨链器
US6902503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CN100408424C (zh) 自行车用前拨链器
CN100548790C (zh) 低轮廓后拨链器
JP2003160087A (ja) 自転車用フロントディレーラ
EP1829780B1 (en) Derailleur
CN101704400B (zh) 低轮廓后拨链器
CN101704399A (zh) 低轮廓后拨链器
CN101028855B (zh) 低轮廓后拨链器
JPH0229031Y2 (zh)
JPH0133437Y2 (zh)
JPH1016866A (ja) リヤディレーラのベース部材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