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4735A -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4735A
CN101084735A CN 200710012000 CN200710012000A CN101084735A CN 101084735 A CN101084735 A CN 101084735A CN 200710012000 CN200710012000 CN 200710012000 CN 200710012000 A CN200710012000 A CN 200710012000A CN 101084735 A CN101084735 A CN 101084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ple
chicory
blade
breeding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120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志
赵瑞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7100120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4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4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4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其特点是以直筒莴苣为母本,以野生苣荬菜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和两代自交,选育出了一种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新型苣荬菜品种。本发明集莴苣和苣荬菜的特色于一体,并具有口感好、叶片呈紫色、产量高、可实现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简单的特点。

Description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科植物的育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由莴苣和苣荬菜杂交生成的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属于国际专利分类中的A01H1/02杂交的方法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莴苣,又叫做千金菜,是一、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约五世纪传入中国。莴苣的茎叶含有莴苣素,味苦,有镇痛催眠作用,每100g食用部分含水分94-95g,蛋白质1-1.4g,碳水化合物1.8-3.2g,维生素C4-15mg及一些矿物质。
苣荬菜,别名:苦荬菜、苦菜、败酱,《本草纲目》曰:苦菜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神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野生苣荬菜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苣荬菜每100克含蛋白质1.8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4g,粗纤维1.2g,钙120mg,磷52mg,铁30mg,胡萝卜素1.79mg,核黄素0.18mg,抗坏血酸12mg,维生素E2.93mg,钾180mg,钠8.7mg,镁37mg,锰1.54mg,锌0.92mg,硒0.009mg,锗90mg,铜0.17mg。
目前,苣荬菜市场售价每500克约在20-40元不等。尽管其营养丰富,但存在着人工栽培困难,不易获得种子,只能靠根茎繁殖,产量低,价格高,推广难度大的缺点。因此,寻求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苣荬菜新品种,是苣荬菜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
本发明人曾在公开号为CN158615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给出了一种《紫色杂交苣荬菜的育种方法》,该育种方法采用人工套袋去雄受粉的杂交方法得到紫色杂交苣荬菜种子,其特征在于,以直筒莴苣为母本,野生苣荬菜为父本,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多次定向选育后,得到紫色杂交苣荬菜种子。该紫色杂交苣荬菜兼具莴苣和苣荬菜的特点,而且口感好,叶片呈紫色,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炖食或做汤,但由于给出的技术方案对具体的育种过程未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致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实现该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清楚完整技术方案的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该育种方法以直筒莴苣为母本,以野生苣荬菜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和两代自交,选育出了一种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新型苣荬菜品种。
本发明给出的育种目标是选育出一种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新型苣荬菜,从而使利用本发明所培育的紫色苣荬菜,集莴苣和苣荬菜的特色于一体,并具有口感好、叶片呈紫色、产量高、可实现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简单的特点。
本发明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紫色苣荬菜育种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F0,以直筒莴苣为母本,以野生苣荬菜为父本,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后,母本经过整穗,去雄,与父本杂交产生杂交种;
2.F1,将F0种植后植株生长整齐,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3.F2,将F1代种植后产生分离,选出符合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育种目标的株系;
4.F3、F4连续两年高代“自交”,按照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育种目标选择株系;
5.经过上述二代“自交”后,F5按照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育种目标进行“株行圃”选育,得到纯合质遗传基因种子;
6.F6继续对纯合质遗传基因种子按照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育种目标进行“株行圃”选育,使紫色苣荬菜的遗传性稳定,最终培育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紫色杂交苣荬菜品种。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母本的整穗是指选材高80cm以下的花,经整穗,套袋,促使提早开花,用透明带观察开花情况,见到开花,去掉袋,立即去雄。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的去雄是指人工去雄或化学杀雄,本发明采用人工去雄,即在萼片顶部下剪子,将花冠剪掉,不可伤及萼片,套袋,等母本花冠、花丝、柱头重新长出来,当柱头呈“丫”形时立即与父本花套在一起,进行杂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母本直筒莴苣的特性为:叶片长筒形,成株底部叶片长约14cm,中部叶片长约20cm,株高约95cm,单株12片叶,穗分枝7个,茎粗约1.2cm。开花期七月中旬,开花时间上午七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闭花。所述的父本野生苣荬菜的特性为:四月初出苗,可食用期为四月上,中旬至五月末,株高1米左右,叶片之间距离4-5cm,有效分枝集中在上步,每株6-7个分枝,开花期叶片平均长度约19cm,七月上旬开花至八月上旬,黄色花,花瓣44个,雄蕊22个,雌蕊220个,茎粗约0.9cm,披针叶。
本发明给出的紫色苣荬菜的生物学特性为:
1.叶片形状:根据叶型的四种不同形状,分成四个品系
A:叶片紫色,叶型是铲型,为父、母本的中间性状,但趋向母本;
B:叶片紫色,为箭头型,(披页针)趋向父本;
C:叶片紫色,纺锤型状,是父、母本的中间性状;
D:叶片紫色,叶型似母体,上宽下窄羽扇型。
从遗传学分析,这是由二组遗传显性基因组成,即:紫-铲型,紫-箭型,紫-纺锤型,紫-羽扇型,完全符合遗传学的“自由组合定律”。
其叶片抱茎生长,叶无柄,茎中空,上部分枝、茎无毛,茎、枝折断可渗出白色汁液。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序,花浅黄色,两性花。果实为瘦果,长椭圆形,有冠毛,可随风传播,种子千粒重0.8-1.1克,寿命3-5年。
适应性强,抗寒,耐瘠,种子在3-5℃时即可萌芽,发芽适温20-25℃,生长适温10-25℃;抗旱,耐涝,耐碱。开花温度24℃。开花期一个月左右,就一个穗而言,有的种子已经成熟,而有的花朵仍在开放,参差不齐,种子成熟期不一致,这一特点给繁种带来很大困难。
2.株高:成株,80cm-1.4m,地力不同,植株高矮不等,成株主茎24-26片叶。
3.变色:种子为黑、白二种颜色,子叶期,叶片为绿、紫色;1-4片真叶期叶片变为绿色,5叶期以后新生叶片变成紫色,9片叶为抽苔期。叶片颜色变化,是紫色苣荬菜独有的特点。
4.耐高温能力:紫色苣荬菜的耐高温能力与父本耐高温能力相同,都是抽苔期以前耐高温,孕穗期以后不耐高温。
5.抗低温能力:2004年做了抗寒力试验,9月15日播种,22日出苗,10月20日抽苔,10月26日气温下降到8~-3℃,供试验材料受冻,9时后,气温回升,叶片逐渐恢复原状。11月5日气温5~-5℃,天降大雪,苣荬菜全株被雪压倒,埋于雪下,11月6日气温6~-4℃,11月7日以后,气温有所回升,10日雪已溶化,苣荬菜从雪中露出来,11月11日气温2~-6℃,早晨菜叶受冻,9时后气温回升,叶片又恢复原状,没被冻死,直到土地彻底封冻,叶片才失去复原能力。从中看出,只要土壤处在冻-化,化-冻阶段,紫色苣荬菜就不会冻死。苗期抗寒力强,这是它的另一特点。
但是,孕穗期-成熟期,抗寒能力降低,2005年10月22日最低气温-5,抽苔期和幼苗期的紫色苣荬,叶片没受冻,生长正常,而处于孕穗,出穗,开花期的植株均受冻,所以抗低温能力强,指的是营养生长期。
6.微量元素硒:苣荬菜有很强的药用保健价值,具有清热解毒,补虚止咳,治菌痢,喉炎,虚咳嗽,内痔脱出等症,中国民间自古作为药材应用,近代医学证明苣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抗衰老,增强抵抗力,防癌抗癌,补钙,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保健蔬菜。紫色苣荬菜的营养成分好于野生苣荬菜,尤其硒的含量更高于苣荬菜,叶片含硒量24.0mg/kg是野生苣荬菜的26.6倍。紫色苣荬菜含硒量较高于,容易栽培,材料广泛,适应性广,这是它的最大特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首先,以直筒莴苣为母本,以野生苣荬菜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和两代自交,选育出一种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新型苣荬菜品种。
其次,该紫色苣荬菜品种集莴苣和苣荬菜的特色于一体,并具有口感好、叶片呈紫色、产量高、可实现无土栽培、生产技术简单的特点。
再次,该紫色苣荬菜品种分离成四个品系,验证了遗传学“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有所贡献。
最后,该紫色苣荬菜品种的独特之处如下
(1)叶片变色:当植株生长到5叶期,开始变紫色,温度越低,紫色越深。一直生长到9叶期,抽苔,孕穗期的新生叶片,又逐渐转绿。
(2)抗寒能力强:早春或晚秋种植,只要土壤不封冻,处于冻-化,或化-冻阶段,紫色苣荬菜仍然生长,适应性强,用途广,既可作为:“绿色”保健蔬菜,也可入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XXXX年春天从野外挖苣荬菜的根茎,选择粗壮根茎,栽植在试验田内,为调节花期,在第二年的春分时期将在试验田里的野生苣荬菜覆盖地膜,促进野生苣荬菜早生快发,同年四月中旬播种直筒莴苣(母本),株距40cm,父母本在同一垄上,垄距60cm,这样便于杂交作业。试验田土壤为园田土,呈微酸性PH值为5.5-6.9,随时除掉田间杂草,施农家肥5000公斤/亩,不上花费,不打农药。
2.苣荬菜开花期:7月上旬至月末。
3.莴苣开花期:6月初至7月末,开花时间为上午7时至15时。
4.整穗:苣莴整穗,选材高80cm以下的花,经整穗,套袋,促使提早开花,用透明带观察开花情况,见到开花,去掉袋,立即去雄。
5.去雄:清明,在萼片顶部下剪子,将花冠剪掉,不可伤及萼片,套袋,等母本花冠、花丝、柱头重新长出来。
6.杂交:母本又重新长出花冠、花丝、柱头,当柱头呈“丫”形时立即与父本花套在一起,进行杂交。
当年获得“Fo”代杂交种子。
7.选育“F1”:第二年将“F0”代种子播下,植株生长整齐,叶片宽大,有很强的杂交优势。
“F2”:幼苗产生分离,植株高矮不等,成熟期早,晚不同。当幼苗长到5叶期,发现一株叶片呈紫色,留下,其余淘汰。得到96粒种子。
“F3”:“F2”代种子96粒出94棵苗,紫色叶片67棵,选5穗,开花期“整穗套袋自交”,防止异花授粉,为了获得纯合质遗传基因种子,连续套5天,摘袋后,剪掉没开花的花及花蕾。
编号,95-A1,95-A2,95-A3,95-A4,95-A5,五穗种子单收单管。
“F4”:将上年95-A1号穗,脱粒播种开花期,选3株整穗套袋。收获时编号为96-95-A1-1,96-95-A1-2,96-95-A1-3,单收单管。
“F5”:将上年编号96-95-A1-1穗的131粒种子播种在“株行圃”内,没发现绿色植株。
“F6”:将上年种子混合,取出20克,进入“株系圃”内选育,没发现绿色植株。连续两年没发现绿色植株,紫色苣荬菜遗传性稳定了。
育种成功。

Claims (3)

1.一种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F0,以直筒莴苣为母本,以野生苣荬菜为父本,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后,母本经过整穗,去雄,与父本杂交产生杂交种;
(2).F1,将F0种植后植株生长整齐,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3).F2,将F1代种植后产生分离,选出符合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育种目标的株系;
(4).F3、F4连续两年高代“自交”,按照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育种目标选择株系;
(5).经过上述二代“自交”后,F5按照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育种目标进行“株行圃”选育,得到纯合质遗传基因种子;
(6).F6继续对纯合质遗传基因种子按照适宜生长、便于人工栽培、产量高并且具有紫色叶片的育种目标进行“株行圃”选育,使紫色苣荬菜的遗传性稳定,最终培育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紫色杂交苣荬菜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本的整穗是指选材高80cm以下的花,经整穗,套袋,促使提早开花,用透明带观察开花情况,见到开花,去掉袋,立即去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雄是指人工去雄,即在萼片顶部下剪子,将花冠剪掉,不可伤及萼片,套袋,等母本花冠、花丝、柱头重新长出来,当柱头呈“丫”形时立即与父本花套在一起,进行杂交。
CN 200710012000 2007-07-06 2007-07-06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Pending CN101084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12000 CN101084735A (zh) 2007-07-06 2007-07-06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12000 CN101084735A (zh) 2007-07-06 2007-07-06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4735A true CN101084735A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3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12000 Pending CN101084735A (zh) 2007-07-06 2007-07-06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473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547A (zh) * 2010-09-06 2011-03-0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莴苣种子萌发热抑制的恢复方法
CN104472338A (zh) * 2007-03-05 2015-04-01 维尔莫林公司 杂交莴苣种子的生产
CN114599223A (zh) * 2019-04-17 2022-06-07 坂田种苗株式会社 低温生长性被改良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莴苣属植物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2338A (zh) * 2007-03-05 2015-04-01 维尔莫林公司 杂交莴苣种子的生产
CN104472338B (zh) * 2007-03-05 2017-10-10 维尔莫林公司 杂交莴苣种子的生产
CN101983547A (zh) * 2010-09-06 2011-03-0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莴苣种子萌发热抑制的恢复方法
CN114599223A (zh) * 2019-04-17 2022-06-07 坂田种苗株式会社 低温生长性被改良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莴苣属植物
CN114599223B (zh) * 2019-04-17 2024-07-19 坂田种苗株式会社 低温生长性被改良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莴苣属植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9010B (zh) 一种水稻优质抗病耐高温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107912295A (zh) 一种优质、高产南瓜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CN101444184A (zh) 一种辣椒高效育种方法
CN103461101B (zh) 一种无蔓西洋南瓜选育方法
CN105210850B (zh) 一种观赏菜薹种质资源的创制方法
CN104303731A (zh) 一种西葫芦品种杂交制种方法
CN103168681A (zh) 一种早熟、抗病西兰薹的育种方法
CN105981645A (zh) 一种早熟、丰产和多抗白菜型油菜高效选育方法
CN105028182A (zh) 一种糯玉米杂交种浙糯玉7号的制种方法
CN1895030A (zh) 一种大白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CN110100722B (zh) 一种紫叶白花甘蓝型景观油菜常规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5145336B (zh) 一种皮壳白色向日葵杂交种ar7‑7376的选育方法
CN101810136A (zh) 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及其不育系的应用
CN101084735A (zh) 紫色苣荬菜的育种方法
CN115669530B (zh) 稻高粱育种选育方法
CN114831021B (zh) 一种适用于微型盆景的观赏油菜品种培育方法
CN102668975A (zh) 一种应用具有紫色叶标记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制种的方法
CN103190336A (zh) 一种甘蓝转育苤蓝雄性不育系及选育杂交种的方法
CN104871962A (zh) 一种水稻种子的生产方法
CN113455380B (zh) 一种耐盐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培育方法
Guan et al. New germplasm for breeding: Pink-flowered and white-fruited strawberry
CN105850718B (zh) 一种延长油菜花期的方法及不育系油菜的制种方法
CN106134983B (zh) 一种油亮型黄瓜雌性系的育种方法
CN104170725A (zh) 一种高产、抗病羽衣甘蓝的选育方法
CN101116421A (zh) 一种红糯鲜食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