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0041A -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0041A
CN101050041A CNA2006100347243A CN200610034724A CN101050041A CN 101050041 A CN101050041 A CN 101050041A CN A2006100347243 A CNA2006100347243 A CN A2006100347243A CN 200610034724 A CN200610034724 A CN 200610034724A CN 101050041 A CN101050041 A CN 101050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oxidation
water
water body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347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开明
江栋
谢丹平
刘军
陈中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AN ENVIRONMENT SCIENCE INST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ENERAL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HUANAN ENVIRONMENT SCIENCE INST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ENERAL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AN ENVIRONMENT SCIENCE INST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ENERAL BUREAU filed Critical HUANAN ENVIRONMENT SCIENCE INST STAT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ENERAL BUREAU
Priority to CNA2006100347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50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50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0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20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集成多种治理技术的河涌污染综合治理方法。本发明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河涌,通过上游河涌污染水体氧化塘预处理、河道底泥生物氧化修复、河道曝气增氧、中游河段水体生物修复和下游河段生态恢复等步骤,对河涌黑臭水体进行生物治理,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于无法截污的城郊河涌,利用废弃的鱼塘、空地或适合地势改造成氧化塘对河涌重污染水体进行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控制河涌的内源污染,再经过河涌水体人工增氧、水体生物-生态修复等修复措施,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净化河涌水质、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为城市黑臭河涌的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集成多种治理技术的河涌污染综合治理方法。
技术背景
河涌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普遍现象,我国城市黑臭河涌治理主要采用截污、驳岸、清淤等市政工程手段,但对于大部分城郊黑臭河涌,由于***和没有统一规划等原因,无法进行截污或近期内无法截污。因此,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经查询中国专利信息,也没有发现在这一方面采用集成多种治理技术进行生物修复治理方法的在先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切实可行地能有效治理城市河涌污染的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打破了传统的治理方法中只采用某一种方法对河涌污染河涌污染水体或污染底泥进行治理,并往往只以物理、工程处理措施为主的技术路线,采用了以生物修复为主,结合多种治理措施分步骤、分层次对全河段进行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环境工程领域刚刚兴起的一门新技术,是城市黑臭河涌治理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或特别培养的微生物,在可调控环境条件下将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处理技术,迄今只有十几年历史,但其发展非常迅猛,已成功应用于农业、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发明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城市黑臭河涌,通过上游河涌污染水体氧化塘预处理、河道底泥生物氧化修复、河道曝气增氧、中游河段水体生物修复和下游河段生态恢复等步骤,对河涌黑臭水体进行生物治理,可以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发明主要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1、上游河涌污染水体氧化塘预处理
利用河涌沿岸废弃鱼塘或适合的地势改造成氧化塘,并在河涌中上游建坝,坝可以为橡胶坝,将河涌重污染水体导入(泵入或自流)氧化塘,经过氧化塘的强化生物处理,河涌水体污染物得到大量去除并排入坝的下游河道。
氧化塘的强化生物处理采用机械曝气和现有技术中的氧化塘技术有机组合,并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加速氧化塘生物处理***的启动和形成,本发明氧化塘工艺为:
Figure A20061003472400051
由于河水污染程度较高,含氧量低,黑臭严重,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河水中含氧量提高,保证兼性塘(二级氧化塘)的处理效果,因此采用强氧化曝气工艺作为河水的预处理工艺。强氧化曝气池内设置悬浮球填料,采用表面曝气机进行表面强烈曝气,微生物部分附着于填料、部分悬浮于污水中,以提高容积负荷,克服污泥膨胀问题,简化管理,增加其对水质水量骤变的适用能力。
强氧化曝气池的出水自流入兼性塘,进入氧化塘处理工艺。氧化塘设置为环行流形式,中间为沉淀区,可回流污泥及生物菌种至强氧化曝气池,环行流区配置水车增氧机进行供氧。
兼性塘的处理出水自流入生态塘,受污染的河水经过前段处理后,污染物已大幅度被去除,河水基本恢复了原有的自净能力,在生态塘,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生态食物链,对河涌水体进一步净化。污水经过氧化塘处理,可形成多级食物网的复合生态***,处理后的水体直接排入河涌。
生物氧化塘对上游黑臭水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能有效去除水体CODcr和NH3-N,对污水中总磷、总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控制在一定的容积负荷条件下,氧化塘对河涌水体CODcr、NH3-N、TN、TP的去除率随增氧量与污水进水量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比例的降低而降低,即在增氧量一定的情况下,进水量越大,氧化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差,进水量越小,氧化塘的处理效果越好;在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增氧量的增加,氧化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佳。
2、河道底泥生物氧化修复
在坝后的中游河段投放底泥生物氧化复合制剂,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氧化,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去除,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河道底泥氧化时间为5-10天。
本步骤可以将底泥生物氧化复合制剂(如市售EM菌剂培养液,细菌含量1×106pic/ml)和共代谢底物等辅助药物一起共50-100PPM、和生物促生剂(如BE)5-10PPM、生物解毒剂0.5-2.0PPM用黑臭河水稀释混合后,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喷射于河涌底泥内,以促进河涌底泥氧化。此过程连续进行3-6天。
3、河道曝气增氧
在坝后的中游河段设置曝气增氧设施,在底泥生物氧化修复完成后,开启增氧设施对河道水体进行增氧,控制溶解氧在1.5mg/L以上,为河道水体创造好氧环境,促进底泥好氧微生态***的建立和对底泥、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同时为河道的水体生物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所采用的曝气增氧方式为可调式低噪声水车曝气机,其结构如中国专利ZL200520053981所述,具有噪声小、溶氧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
4、中游河段水体生物修复
水体生物修复主要是向河涌水体投加市售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去除水体污染物。
所使用的微生物制剂可以为市售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如EM菌剂)和高效生物促生剂(如Probac制剂、BE制剂),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投加量为5.0~20.0ppm,高效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1.0~5.0ppm。
5、下游河段生态恢复
通过人工放养或利用河道的潮汐作用,将各种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高等鱼类引入下游河段,建立河涌复杂的食物网,促进河涌水体生态***的恢复和平衡,强化下游河段的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对于无法截污的城郊河涌,利用废弃的鱼塘、空地或适合地势改造成氧化塘对河涌重污染水体进行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控制河涌的内源污染,再经过河涌水体人工增氧、水体生物-生态修复等修复措施,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净化河涌水质、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为城市黑臭河涌的治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采样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是针对广州市某河涌,该河涌全长约4800米,上游长约2500米,下游长约2300米,本实施例试验治理河段为下游2300米河段,治理河段受纳上游工业区的工业废水和村镇的生活污水,近十年来该河段河水一直处于黑臭状态,同时大量污染物淤积形成0.8~1.3米的黑臭底泥。
采用本发明对该河涌进行治理的方案如下:
在治理河涌段的上游位置人工建坝(1号坝)截流,使上游污染水体全部经氧化塘预处理后再排入河道,在该河涌下游设置3号坝,使下游支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至于通过涨潮进入处理河段,变自然潮汐的双向流水为单向流水。1-3坝之间设置2号坝,形成1-2号坝之间预处理河段,对1-2坝之间的中游河段进行底泥生物氧化处理,减少河涌内源污染物产生二次污染,在河涌底泥生物氧化完成后拆除2号坝。下游河段受潮汐影响较大,底泥污染状况不太严重,仅作适当底泥处理,水体生物修复程序和预处理河段一样。
1、氧化塘预处理方法
氧化塘进水口位于1号坝上游50米处,出水口位于1号坝下游75米处,由3个自然鱼塘改造而成,分为相互串联的1、2、3号塘,氧化塘平均深度1.2m,1号塘为曝气塘,内置1台表曝机(7.50kw,增氧量为16kgO2/h)和2台水车式增氧机(1.50kw,增氧量为2.6kgO2/h),表曝机安装处用格栅围成12×10M2的水面,投置20m3悬浮填料,1号塘进水口采用格栅井,由三台离心式抽水机(其中1台2.5kw,流量280t/h、2台1.5kw,流量180t/h,一用二备)将上游污水泵入氧化塘,根据上游污水流量调整氧化塘污水进水量,1号塘污水呈之字形流路靠自流进入2号塘,2号塘中间由土坝围成36×13M2椭圆形沉淀池,沉淀池设置污泥泵,不定期将污泥回流至1号塘,其四周氧化沟设置4台水车式增氧机,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3号塘,3号塘为自然氧化塘,主要将经1、2号塘氧化分解的污水进行沉淀并继续分解,形成自然好氧生物***。氧化塘总面积4980平方米,水体容积5976m3,按平均日进水量5000m3计算,有机负荷为274.35kg BOD5/d,水力停留时间为1.2天,氧化塘总曝气量为31.6kgO2/h,容积负荷为0.046kg BOD5/d·m3
氧化塘运行参数为:在污水进水量为4320m3/d以内(即污水停留时间为1.4d以上),COD容积负荷为0.11kg/m3·d的情况下,增氧曝气量15.6kgO2/h,随着水力负荷的高,曝气量相应增加,控制增氧量与进水量比例为0.087kgO2/m3
2、底泥生物氧化处理方法
将市售EM菌剂培养液(细菌含量1×106pic/ml)和共代谢底物等辅助药物(底泥生物氧化剂)一起共75PPM,和Bio energizer(简称BE)生物促生液7PPM、Micatrol(简称MIC)生物解毒剂1.5PPM,用黑臭河水稀释混合后,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喷射于河涌底泥内,以促进河涌底泥氧化。此过程连续进行4天。
3、河道曝气增氧
在预处理河段设置4台水车式增氧机,在底泥生物氧化完成后,开启水车式增氧机,对河涌进行增氧。在整个河涌的治理过程中,维持增氧机的持续运行,持续增氧。
4、水体生物修复及生态恢复方法
在第一阶段底泥生物氧化基础上,连续5天在预处理河段均匀泼洒3PPM BE和50PPM的EM菌剂培养液,同时启动水体增氧设施,药物使用量根据当天污水流量和流入污水CODcr、NH3-N等指标作适当调整。
每天向预处理河段投加5.0ppm的EM菌剂培养液(细菌含量1×106pic/ml)和2.0ppmBE,涨潮时将2、3号坝打开,以接种下游生物***(涨潮时海口排灌站和煤涌排灌站开闸放水,使珠江西航道河水进入预处理河段)退潮时关3号坝,生物***接种3天后,每1--2周根据河涌水体CODcr、NH3-N等指标适当投加一定微生物制剂和其它药物,并对潮水采用日常管理措施:关闭1号坝,使上游污水经氧化塘流入预处理河段和治理河涌;3号坝退潮时关闭,使潭村方向污水不至于经3号坝回流至处理河段,退潮时打开,使上游每天5000~8000m3污水流经氧化塘和预处理河段,在治理河道中呈单向流动;2号坝主要起到维持预处理河段0.8-1.2米水位的作用,底泥生物氧化完成后即拆除。
5、采样点及采样方法
河道水样采样点A-F见图2,水样用500ml取样瓶直接取样,并于当天测定各项指标。
底泥采样点同水体,用自制底泥采样器(直径15cm玻璃柱)取河床表面20cm泥柱,在30℃烘箱24小时烘干,取烘干泥样测底泥TOC和底泥生物活性(G值)。
6、测定项目及方法
(1)理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DO:采用上海产溶解氧测定仪,于每天上午11:00现场测定;
透明度:采用自制塞氏盘进行测定,于每天上午11:00现场测定;
PH:采用上海产笔式PH计,于每天上午11:00现场测定;
NH3-N:采用纳氏比色法进行测定;
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底泥TOC:参照土壤TOC测定方法
(2)生物学指标测定及方法
细菌总量:采用平板培养法;
微型动物:用吸管吸取1滴(约0.05ml)水样,
在血球计数板上直接进行活体观察并计数;
底泥生物活性(G值):
取泥样0.2克放入250ml三角瓶中,加入煮沸10分钟的该河涌上游工业区排放口排出废水100ml,将三角瓶放在摇床上,振荡3、6、9小时,各取30ml水样静置30分钟,测振荡前后CODcr测算底泥生物降解能力:
G = ( C 1 - C 2 ) × V 10 × q × t [ kg / ( kg · h ) ]
7、处理效果
(1)上游污染水体氧化塘预处理效果
生物氧化塘对上游黑臭水体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能有效除出CODcr和NH3-N,对污水中总氮、总磷有一定去除效果。CODcr、NH3-N、TN、TP去除率随污水进水量增加而减少,随污水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经过氧化塘处理后,CODcr去除率在55.4%以上,NH3-N除去率为68.3%,TN、TP除去率在35%和45%以上,经处理的黑臭水体在氧化塘出水口已形成生物***,Chla稳定在9.8mg/m3左右,镜检发现水体中存在大量浮游动物。而在污水进水量为6720m3/d以上(即污水停留时间为0.89天以下)时,为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必须适当加大氧化塘增氧曝气量,运行表明,31.6kgO2/h的曝气增氧量也可和前者取得相似的效果。
(2)河道底泥生物氧化处理效果
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进行迁移和转化,影响上覆水体。
通过4天的强化底泥生物氧化,B、C两个样点底泥平均TOC由30g/kg降低至10.9g/kg,降低了近3倍;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由1.1Kg/kg·h升至4.7Kg/kg·h,提高了近4.3倍。
经15天后,氧化塘已稳定运行,进入预处理河道的污水经过氧化塘处理消除了黑臭,CODcr在90mg/l以内,同时河道采用了增氧措施,在此期间,预处理河段水色无明显变化,只是在增氧机下游和氧化塘出水口5-10m范围内,水体由黑色变为绿色。15日后开始进行底泥生物氧化,第二天即可见底泥上浮现象,随后水体由黑臭变灰白色、褐色,最后变为绿色。5日后预处理河段下游潮汐河涌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并逐渐转变为绿色。表明由于黑臭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即使河道上游水体经过处理已消除黑臭,上游水体进入河道后,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仍将恢复黑臭。
(3)水体透明度及色泽变化
随后开始进行底泥生物氧化,随后水体由黑臭变为灰白色、褐色,最后变为绿色。5日后预处理河段下游潮汐河涌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并逐渐转为绿色,至10日,下游潮汐河涌水体已基本稳定,色泽和潮汐水体一致,呈现碧绿色,水体透明度最高可达60.0cm,此后,随着生态恢复措施的加强,全河涌生态***更加稳定,水体透明度进一步增加,并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步增高的趋势。
(4)水体PH和溶解氧变化
河涌PH值间接反映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藻相,随着河涌底泥和水体生物修复的不断加强,自进行底泥生物氧化3日开始,预处理河段及其下游出现大量藻类,一方面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放氧,增加水体溶解氧,使底泥和水体微生物区系由厌氧向好氧转换,抑制了厌氧分解和酸化水解过程,使水体PH上升;另一方面,光合作用吸收水中CO2,也使水体PH上升,从进行底泥生物氧化5日开始,河涌治理效果进入稳定期后,水体PH逐步上升,从上游到下游(A--F),PH值从6.5逐步上升为7.9左右,B--F采样点,PH稳定在7.3-7.9。
河道底泥生物氧化处理前,河涌一直维持黑臭状态,水体溶解氧0.3mg/L左右,只是暴雨后溶解氧才略有上升。随着上游氧化塘对黑臭河水的处理和水体生物修复进程,河涌溶解氧逐步提高,并呈现从上游到下游稳步增高的趋势。河道底泥生物氧化处理过程中,由于上游溶解氧在5mg/l以上的氧化塘处理河水的冲刷和预处理河段增氧措施,预处理河段水体DO有所上升,氧化塘出水口和增氧机下游溶解氧升至2~3mg/l,随着底泥生物氧化进程,预处理河段DO稳步增长,至进行底泥生物氧化5日治理河涌DO已稳定到3.3~4.8mg/l。而4号坝下游各样点(D--F)稳定在4.3mg/l以上。经过水体生物修复和河涌生态恢复,逐步形成了以菌藻共生为主,包括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高等动物的洁净好氧生态***,虽然河涌水体DO随天气变化会有所变化,整个治理河涌DO一直稳定在4mg/l左右,并且从上游到下游,DO值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5)水体CODcr和NH3-N变化
随着底泥生物氧化和和生物修复措施的进行,处理河段CODcr和BOD5明显低于进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结果不断加强。在此过程中,氧化塘的处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氧化塘运行基本稳定后,氧化塘进水口平均CODcr为157mg/l,经氧化塘处理,出水口平均CODcr约为90mg/l。经预处理河段,平均CODcr稳定在45-57mg/l,CODcr去除率在20~40%左右,表明由于上游污水来源有一部分是工业废水,由于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差,氧化塘进水口BOD5/CODcr仅为0.32左右,随着处理河涌生物***的强化,对水体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加强,水体中可生物降解的CODcr已所剩无几,处理河涌之CODcr主要为由不可生物降解(CODNB)组成,即使强化增氧措施,也不能大幅提高CODcr去除率。
从河涌NH3-N、H2S等还原性产物浓度变化上看,由于氧化塘的强氧化作用,加上河水的稀释和沉淀作用,从广花高速公路(A)到庆丰桥(D),进行底泥生物氧化5日以后NH3-N去除率稳定在45%左右,但水体NH3-N仍然很高,为7mg/l左右。这可能是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NH3-N和其它含N化合物,加上河道沿岸农业面源污水不定期排放,使河涌水体含氮量较高,而水体氮消耗主要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完成,硝化作用是一个耗氧过程,其速率低、世代长,因此水体的有机物耗氧,以BOD耗氧为主,BOD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NH3-N硝化作用耗氧。
(6)水体生物相变化
对水体中细菌总数观察计数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生物修复和水质的改善处理河涌异养细菌总数较上游对照少了1个数量级,(上游污水异养菌总数为2.5~1.6×106PIC/ml,处理河段下游异养菌总数为0.4~1.0×105PIC/ml),对水体微型动物观察表明,各样点的变形虫、鞭毛虫、纤毛虫、轮虫等种类和数量往往随着细菌和藻类的生长高峰而增加的趋势。在进行底泥生物氧化5日以后下游潮汐河涌中出现了大量枝角类水蚤(红虫),之后出现了小鱼。随着河涌高等生物的出现,好氧洁净微生物区系的建立,处理河段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生物链不断延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其结果消除了水体的黑臭现象,使水体透明度由10cm左右增加至45cm以上,水体色泽由黑色转为黄绿色。
(7)运行维护期间水体理化指标变化
在进行底泥生物氧化12日开始河涌生态***进入正常运行维护期,此后2个月中,上游每天4320m3污水经氧化塘预处理后排入河涌,经河涌自然生物修复,使污水得到一定程度净化,河涌中游(D取样点)透明度为42cm左右,CODcr在60mg/l左右,CODcr除去率大于50%,NH3-N指标由于受到处理河段沿线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水体的污染,仍比上游水体降低了40%左右,下游水体透明度、NH3-N、CODcr等指标已接近国家地表V类水标准。在此期间,我们进行了氧化塘强化曝气试验,氧化塘增氧量由15.6kgO2/h增至31.6kgO2/h,氧化塘和河道对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下游水体透明度达到60cm以上,CODcr达到40.0mg/L以下,NH3-N达到4.0mg/L以下。2个月后氧化塘进水由水泵控制改为自流后,治理河段依然保持洁净好氧状态。

Claims (9)

1、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上游污染水体氧化塘预处理:利用河涌沿岸废弃鱼塘或适合的地势改造成氧化塘,并在河涌中上游建坝,将河涌重污染水体导入氧化塘,经过氧化塘的强化生物处理,河涌水体污染物被大量去除,排入坝下游河道;
(2)河道底泥生物氧化:在坝后的中游河段投放底泥生物氧化复合制剂,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氧化,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去除,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河道底泥氧化时间为5-10天;
(3)河道曝气增氧:在坝后的中游河段设置曝气增氧设施,在底泥生物氧化修复完成后,开启增氧设施对河道水体进行增氧,控制溶解氧在1.5mg/L以上,为河道水体创造好氧环境,促进底泥好氧微生态***的建立和对底泥、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同时为河道的水体生物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4)水体生物修复:向河涌水体投加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去除水体污染物;
(5)河道生态恢复:通过人工放养或利用河道的潮汐作用,将各种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高等鱼类引入下游河段,建立河涌复杂的食物网,促进河涌水体生态***的恢复和平衡,强化下游河段的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塘的强化生物处理采取机械曝气和现有技术中的氧化塘技术有机组合,并将其应用于未截污重污染河涌水体的预处理;受污染的河水先流入强氧化曝气池,强氧化曝气池内设置悬浮球填料,采用表面曝气机进行强烈曝气,微生物部分附着于填料、部分悬浮于污水中;强氧化曝气池的出水自流入二级氧化塘,氧化塘设置为环行流形式,中间为沉淀区,可回流污泥及生物菌种至强氧化曝气池,外环圈配置水车增氧机进行供氧;二级氧化塘的处理出水自流入生态塘,再排入河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塘的COD容积负荷不超过0.11kg/m3·d,增氧量与进水量比例为0.087kgO2/m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将底泥生物氧化复合制剂(细菌含量1×106pic/ml)和共代谢底物等辅助药物一起共50-100PPM、和生物促生剂5-10PPM、生物解毒剂0.5-2.0PPM用黑臭河水稀释混合后,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喷射于河涌底泥内,对河涌底泥进行氧化修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所采用的河道曝气增氧方式为可调式低噪声水车曝气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所使用的微生物制剂为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和高效生物促生剂,所述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投加量为5.0~50.0ppm,所述高效生物促生剂投加量为1.0~5.0pp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所使用的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为EM菌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所使用的高效生物促生剂为以下之:Probac制剂、BE制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所采用的生态***恢复方法为人为引入物种或通过水利条件控制利用潮汐引入物种完善河涌水体生态***的物种结构和营养结构。
CNA2006100347243A 2006-04-03 2006-04-03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Pending CN101050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347243A CN101050041A (zh) 2006-04-03 2006-04-03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347243A CN101050041A (zh) 2006-04-03 2006-04-03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0041A true CN101050041A (zh) 2007-10-10

Family

ID=38781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347243A Pending CN101050041A (zh) 2006-04-03 2006-04-03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50041A (zh)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3715A (zh) * 2010-08-06 2010-12-15 河海大学 一种过水坝面上复合插板的受污水体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
CN101941777A (zh) * 2010-08-25 2011-01-12 常州大学 一种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102001793A (zh) * 2010-11-30 2011-04-0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潮汐流与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和***
CN101555088B (zh) * 2009-05-15 2011-08-24 李华林 一种采用微生物制剂治理黑臭河涌及湖泊的方法
CN10220601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分级式黑臭河水净化方法
CN102211822A (zh) * 2011-04-15 2011-10-12 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黑臭水道河流综合治理方法及一种菌剂滴灌装置
CN102249448A (zh) * 2011-05-06 2011-11-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城市内河底泥综合处理的***
CN102432107A (zh) * 2011-08-19 2012-05-02 上海水平衡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的生物综合净化工艺
CN102583881A (zh) * 2012-02-13 2012-07-18 广东中大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水质的方法
CN102603110A (zh) * 2011-01-20 2012-07-25 苏州科技学院 一种利用底泥曝气修复城市重污染水体的方法
CN101817589B (zh) * 2009-02-26 2012-09-05 张建洲 一种微生物生态床及使用该微生物生态床治理河涌的方法
CN103026874A (zh) * 2012-11-05 2013-04-10 天津大学 一种利用食物网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3351084A (zh) * 2013-07-29 2013-10-16 郑州大学 适用于浅窄型混杂水河道的多级水质生态净化***
CN103922536A (zh) * 2014-04-04 2014-07-16 张爱均 一种黑臭河生态治理方法
CN104938383A (zh) * 2015-06-11 2015-09-30 耿跃 一种利用生物制剂处理鱼塘底部淤泥的方法
CN105174471A (zh) * 2015-09-16 2015-12-23 赵亚勋 一种强化黑臭河涌微生态重建与平衡及水质改善的方法
CN105502803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宋波 一种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5565511A (zh) * 2016-02-03 2016-05-11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臭气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复工艺及布气装置
CN106149618A (zh) * 2015-03-30 2016-11-23 成益民 河涌治理工艺
CN106348548A (zh) * 2016-11-14 2017-01-25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黑臭水体及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及装置与应用
CN106365331A (zh) * 2016-11-14 2017-02-01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
CN106830533A (zh) * 2017-02-24 2017-06-13 海南医学院 一种沟槽驳岸型城镇内河(湖、库、塘)水体净化***
CN106830523A (zh) * 2017-02-23 2017-06-13 常州上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河道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CN107188318A (zh) * 2017-05-18 2017-09-22 长江大学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CN107721087A (zh) * 2017-11-22 2018-02-23 广东中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黑臭水体多级净化***及多级净化工艺
CN10862311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泉州市新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区生境治理的治理工艺
CN109111065A (zh) * 2018-08-07 2019-01-01 上海久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床生态综合修复方法
CN111252904A (zh) * 2020-01-21 2020-06-09 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法
CN113185072A (zh) * 2021-04-30 2021-07-30 江苏若焱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N115477399A (zh) * 2022-08-04 2022-12-16 四川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rO2超饱和溶解氧修复河道底泥的底泥原位修复方法

Cited B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589B (zh) * 2009-02-26 2012-09-05 张建洲 一种微生物生态床及使用该微生物生态床治理河涌的方法
CN101555088B (zh) * 2009-05-15 2011-08-24 李华林 一种采用微生物制剂治理黑臭河涌及湖泊的方法
CN102206016A (zh) * 2010-03-29 2011-10-05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分级式黑臭河水净化方法
CN102206016B (zh) * 2010-03-29 2013-08-28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分级式黑臭河水净化方法
CN101913715A (zh) * 2010-08-06 2010-12-15 河海大学 一种过水坝面上复合插板的受污水体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
CN101941777A (zh) * 2010-08-25 2011-01-12 常州大学 一种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102001793A (zh) * 2010-11-30 2011-04-0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潮汐流与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和***
CN102001793B (zh) * 2010-11-30 2012-11-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潮汐流与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和***
CN102603110A (zh) * 2011-01-20 2012-07-25 苏州科技学院 一种利用底泥曝气修复城市重污染水体的方法
CN102211822A (zh) * 2011-04-15 2011-10-12 武汉百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黑臭水道河流综合治理方法及一种菌剂滴灌装置
CN102249448B (zh) * 2011-05-06 2012-11-2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城市内河底泥综合处理的***
CN102249448A (zh) * 2011-05-06 2011-11-23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城市内河底泥综合处理的***
CN102432107A (zh) * 2011-08-19 2012-05-02 上海水平衡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的生物综合净化工艺
CN102583881A (zh) * 2012-02-13 2012-07-18 广东中大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水质的方法
CN103026874A (zh) * 2012-11-05 2013-04-10 天津大学 一种利用食物网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3351084B (zh) * 2013-07-29 2014-10-01 郑州大学 适用于浅窄型混杂水河道的多级水质生态净化***
CN103351084A (zh) * 2013-07-29 2013-10-16 郑州大学 适用于浅窄型混杂水河道的多级水质生态净化***
CN103922536B (zh) * 2014-04-04 2015-05-06 张爱均 一种黑臭河生态治理方法
CN103922536A (zh) * 2014-04-04 2014-07-16 张爱均 一种黑臭河生态治理方法
CN106149618A (zh) * 2015-03-30 2016-11-23 成益民 河涌治理工艺
CN104938383A (zh) * 2015-06-11 2015-09-30 耿跃 一种利用生物制剂处理鱼塘底部淤泥的方法
CN105174471A (zh) * 2015-09-16 2015-12-23 赵亚勋 一种强化黑臭河涌微生态重建与平衡及水质改善的方法
CN105502803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宋波 一种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5565511B (zh) * 2016-02-03 2019-01-15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臭气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复工艺及布气装置
CN105565511A (zh) * 2016-02-03 2016-05-11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臭气逸散的黑臭河道修复工艺及布气装置
CN106348548A (zh) * 2016-11-14 2017-01-25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黑臭水体及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及装置与应用
CN106365331A (zh) * 2016-11-14 2017-02-01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
CN106830523A (zh) * 2017-02-23 2017-06-13 常州上善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河道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CN106830533A (zh) * 2017-02-24 2017-06-13 海南医学院 一种沟槽驳岸型城镇内河(湖、库、塘)水体净化***
CN10862311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泉州市新智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区生境治理的治理工艺
CN107188318A (zh) * 2017-05-18 2017-09-22 长江大学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CN107188318B (zh) * 2017-05-18 2020-10-20 长江大学 一种黑臭河道污水治理方法
CN107721087A (zh) * 2017-11-22 2018-02-23 广东中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黑臭水体多级净化***及多级净化工艺
CN109111065A (zh) * 2018-08-07 2019-01-01 上海久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床生态综合修复方法
CN111252904A (zh) * 2020-01-21 2020-06-09 广东千秋伟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法
CN113185072A (zh) * 2021-04-30 2021-07-30 江苏若焱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N115477399A (zh) * 2022-08-04 2022-12-16 四川创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rO2超饱和溶解氧修复河道底泥的底泥原位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0041A (zh)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CN101555088B (zh) 一种采用微生物制剂治理黑臭河涌及湖泊的方法
CN100378272C (zh) 城市河溪沟渠水体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4030449B (zh) 一种封闭半封闭型景观水体治理方法
CN104895031B (zh) 一种污染水体泥水同步修复船及使用方法
CN103523998B (zh) 一种控制外来污染源及生态修复黑臭河道的净化方法
CN110550829B (zh) 一种小城镇生活污水塔式生态净化一体化装置
CN101723520B (zh) 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CN106348548A (zh) 一种黑臭水体及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及装置与应用
CN110240286B (zh) 一种基于生物碳固载化复合微生物处理的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及其曝气复氧***
CN102432107A (zh) 一种治理黑臭河道的生物综合净化工艺
CN205740689U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垂直型生态过滤池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10143737A (zh)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方法
CN107721087A (zh) 黑臭水体多级净化***及多级净化工艺
CN108128967A (zh)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
CN103183445A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和***
CN100439261C (zh) 河道雨污排放口生物包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5417699A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垂直流人工湿地生态消纳方法
CN109734254A (zh) 一种农村小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回用一体化***
CN201495148U (zh)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池
CN204625450U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
CN202379857U (zh)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湿地生态处理装置
CN201908002U (zh) 自然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9574402A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