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480A -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7480A
CN101047480A CN 200610034802 CN200610034802A CN101047480A CN 101047480 A CN101047480 A CN 101047480A CN 200610034802 CN200610034802 CN 200610034802 CN 200610034802 A CN200610034802 A CN 200610034802A CN 101047480 A CN101047480 A CN 101047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slot
mapped
block
m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348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7480B (zh
Inventor
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Gw Partnershi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348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47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7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7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4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打孔模块、交织模块、映射模块,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或四种方式打孔,相应得到数据P1、P2、P3或数据P1、P2、P3、P4,交织模块将数据交织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当进行三种方式打孔,映射模块将该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第二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3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当进行四种方式打孔,映射模块将该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分别将数据P2、P3映射到第二、第三时隙,数据P4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可使数据在前2个时隙传输错误时缩小TTI。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通信***中的数据映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无线通信要求更宽的频带资源来满足宽带数据业务的传输,而频带利用率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宽带数据业务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带宽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也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频带利用效率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以及未来通信***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对高速多媒体业务的需求,促使无线移动通信***采用新的技术来提高传输速率和***容量。
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作为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增强型演进技术,可以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共用核心网,将原有基站子***BSS演变成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EDGE无线接入网GERAN(GSM EDGERadio Access Network,GSM EDGE无线接入网),与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并存,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EDGE的高速数据吞吐率主要是因为采用8PSK(8Phase Shift Keying,8相移键控)调制技术,同时,结合不同纠、检错能力的信道编码方案,EDGE共提供9种不同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式),较之使用单一调制技术的GPRS提供的四种CS(Coding Scheme,编码方式),EDGE可以适应更恶劣、更广泛的无线传播环境。
所述9种MCS根据相互之间的相关特性被分为3组,即Family A(MCS-3,MCS-6,MCS-8,MCS-9),Family B(MCS-2,MCS-5,MCS-7)和Family C(MCS-1,MCS-4)。各组内的几种编码方案的结构之间具有相互包含或被包含的关系,更易于实现编码速率的转换。实际应用中需要平衡有效信息的传递速率和有效的传递质量两项因素,传送有效信息较少而包含较多的冗余纠错比特的低速信道编码方案更适用于传输质量较差的环境中,如在小区边界更适宜使用速率偏低的GMSK(Gaussian 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最小移频键控)调制方式下的MCS1-4以补偿较差的链路质量;在传播条件较好的小区中心区域,可以采用信息速率较高的MCS。
目前,EDGE在数据发送和重发机制上采用了链路适配和增量冗余功能,数据重发成功率较之GPRS平均提高10-20%。
链路适配功能即在不同MCS之间根据实时的无线链路质量及时调整最适合的MCS方案。正常数据块传输正确情况下转换可以在9种数据速率之间进行以获得传输质量与吞吐率的最佳平衡。当无线环境恶化而导致数据块错传而需重传时,编码速率可以但只能在同一组内的具有包含关系的几种MCS之间互相转换,前后数据块所携带的冗余信息因此具有足够的相关性以便于解调。
增量冗余即EDGE在重发信息中加入更多的冗余信息从而提高接收端正确解调的概率。当接收端检测到故障帧时,GPRS会删除收到的故障数据块,并要求发送端再次重发相同的数据块(使用相同的CS),即简单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类型一。EDGE由于所采用同组MCS之间具有包容性,所以EDGE采用的重发机制实际上就是全增量混合重发请求-HARQ类型二,即在前后相继的若干个数据块中加入的冗余纠错比特具有部分相关性,因此EDGE会在接收端存储故障数据块而不是删除,发送端重发一个使用同组内不同MCS数据块,接收端综合前次故障数据块中的信息比特、冗余信息,本次信息比特、冗余信息等多方信息进行综合纠、检错分析后作相关解调接收,以“冗余”的信息量提高接收成功率。
基于上述技术,GERAN在演进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就需要尽量减少传输中的时延,目前减少传输时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快速ACK/NACK和RTTI(Reduced TTI,减少后的TTI)。
目前数据传输在物理层的最小调度单元是Block,每个Block由4个时隙组成,且分别位于4个连续的TDMA帧,所以每个Block的传输时延都是20ms。如图1所示,52复帧的52个时隙按照下图排列,共有12个Block:B0、B1、B2、B3、B4、B5、B6、B7、B8、B9、B10、B11,每个52复帧的周期为240ms,这样每个Block的评价时长等于20ms,也即一个TTI(Transmission TimingInterval,传输间隔)的长度。
任何高层数据都必须封装到Block里传输,这样每个高层的数据至少经过20ms的时延。当数据量较小时,数据还全部分布在整个Block的全部四个时隙里就显得多余,且时延较大,为此提出一种可变大小的Block,即VSRB(Variable-sized Radio Blocks,可变大小的块)。
小数据业务主要指数据传输期间的一些控制信息,如ACK/NACK,数据在传输一定数量后,发送端需要等待接收端的确认消息,则提高这个确认消息的传输速度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这样的确认消息数据都很小,远小于一个Block能携带的数据量,因此VSRB可通过尽量把这些确认消息数据放在开始的时隙传输来减小数据的传送时延。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之一种数据映射过程的示意图,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Block)20包括数据头A与应用数据P,数据包20通过交织映射到4个时隙:时隙21、22、23、24。数据头A与应用数据P分别平均分布在各个时隙里,即四分之一的数据头A(即A/4)分别映射到时隙21、22、23、24及四分之一的应用数据P(即P/4)分别映射到时隙21、22、23、24。图2所示各个时隙的数据安排仅表示A/4放在了4个时隙,并不表示这些A/4放在时隙边缘,具体的放置方法如图3所示,为数据通过交织映射后每个时隙的映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每个时隙包括数据(data)31A、31B,数据头(header)32A、32B,上行状态标识(USF,Uplink State Flag)33A、33B,用于指示MCS方式的SB34。其中,大小关系为:
data31A+data31B=P/4,data31A=data31B=153bits;
header32A+header32B=A/4,header32A=15bits,header32B=16bits;
USF33A=6bits,USF33B=3bits;
SB34=2bits。
如果未采用VSRB,则接收端只有全部接收到4个时隙:时隙21、22、23、24后,才能解调得到所携带的数据。
但是如果采用VSRB时,根据数据量多少的不同,接收端可能只需要接收靠前的几个时隙就可以解调出整个块的信息,特别是当数据量很少时,接收端可能只需要接收前1个或2个时隙就可以得到整个Block的数据。则可以使VSRB里最靠前的时隙传送数据信息,其它剩余的时隙传送这些数据信息的冗余信息。目前综合考虑复杂度和性能,一般VSRB只取2个或4个时隙的块大小,即要么在2个时隙内传完,要么在整个4个时隙传数据。
为实现将原本4个时隙传输的数据放在2个时隙内传输,则前面的2个时隙就必须包含1个Block的完整头,后面的2个时隙传送这些数据信息的冗余信息。因此,数据头A必须全部映射到前2个时隙里,该前2个时隙的数据映射结构图均如图4所示。
图4的数据映射结构示意图与图3的数据映射结构示意图基本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图4的数据映射结构示意图中增加了两个header,且:
header42A+header42B+header42C+header42D=A/2,其中header42A=header42C=16bits,header42B=header32D=15bits。
从图4可以看出,当整个Block要在前2个时隙传完时,每个时隙携带的header信息就更多,具体是上述非VSRB的2倍,增加的header信息占用了原来部分数据的位置,则data41A、data41B相对于data31A、data31B小得多。
数据传输时,有用信息在前2个时隙内传输完成,当接收端在前2个时隙内没有正确解调出数据来,就需要继续读取后续的2个时隙,这样4个时隙联合起来解调数据。由此可知,前2个时隙正确接收时,实际的TTI为10ms,当前2个时隙不能正确解调时,TTI就等于20ms。
发明内容
有鉴如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使数据在前2个时隙传输错误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一定的TTI改善,将TTI进一步缩小。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
步骤A,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打孔,得到三段数据:数据P1、P2、P3;
步骤B,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其中第一、第二时隙共同承载上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共同承载上述数据P1,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3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
步骤A,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四种方式打孔,得到四段数据:数据P1、P2、P3、P4;
步骤B,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其中数据包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数据P2映射到第二时隙,数据P3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4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一种数据映射装置,主要包括打孔模块、交织模块及映射模块,其中,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打孔,得到三段数据:数据P1、P2、P3,并将该三段数据传给交织模块,交织模块对上述三段数据进行交织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数据包Block的数据头及数据P1、P2、P3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将上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第二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将数据P3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一种数据映射装置,主要包括打孔模块、交织模块及映射模块,其中,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四种方式打孔,得到四段数据:数据P1、P2、P3、P4,并将该四段数据传给交织模块,交织模块对上述四段数据进行交织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将数据包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二时隙,将数据P3映射到第三时隙,将数据P4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数据映射方法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采用三种或四种打孔方式,相应得到三段或四段的数据,将该多段数据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时,由于第三时隙单独承载某一打孔方式的数据段,所以对该四个时隙进行发送及接收解码时,当第一、第二时隙解码不正确时,可以进行第一、第二、第三时隙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则可缩短TTI,而不必进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时隙的联合解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52复帧的52个时隙排列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数据映射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未采用VSRB的数据映射后每个时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VSRB的数据映射后前2个时隙的数据映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步骤方框图。
图6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一实施方式的Block通过交织映射后每个时隙的数据映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步骤方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之较佳一种数据映射装置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一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步骤方框图,该数据映射方法的主要过程如下所述。
步骤501,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打孔,以得到三段数据:数据P1、P2、P3;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过程示意图,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Block)50包括数据头A与应用数据,对该应用数据,采用三种方式进行打孔,得到数据P1、P2、P3。实际中,数据P1、P2、P3的长度是由下层能够承载的数据大小确定,但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打孔后,数据的长度关系为:数据P1>数据P2=数据P3,且数据P1含有较多的有用信息。
步骤502,数据包Block映射到四个时隙中,第一、第二时隙共同承载上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共同承载上述数据P1,上述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上述数据P3映射到第四时隙。
Block50通过交织映射到4个时隙:时隙51、52、53、54,具体为,数据包Block的完整的数据头A及数据P1由时隙51与时隙52共同承载,数据P2映射到时隙53,数据P3映射到时隙54。
其中,数据头A映射到时隙51与时隙52的多少并不限定,只要满足时隙51与时隙52解码后能得到完整的数据头A。
数据头A是否映射到时隙53或时隙54并不限定,及如果映射则数据头A映射多少也并不限定,可以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分别映射到时隙53及时隙54上;也可以不将数据头A的数据映射到时隙53及时隙54上;也可以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时隙53上等等,但当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时隙54时,必定有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时隙53。
因此,Block50的数据头A通过交织映射到时隙51、52、53、54的主要方式如下所述。
第一种映射方式:完整的数据头A通过交织分别映射到时隙51、52、53、54上。
第二种映射方式:完整的数据头A由时隙51与时隙52共同承载,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通过交织分别映射到时隙53、54上。
第三种映射方式:完整的数据头A由时隙51与时隙52共同承载,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通过交织映射到时隙53上,没有数据头A的数据映射到时隙53上。
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解码的正确率,一般会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映射到时隙53,或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分别映射到时隙53、54,较佳的,是将完整的数据头A映射到时隙53或分别映射到时隙53、54。
为达到较佳效果,本实施方式采用如图6所示的映射方式,对完整的数据头A:二分之一数据头A(A/2)分别映射到时隙51、52,完整的数据头A分别映射到时隙53、54。则,应用数据P1、P2、P3的映射为:二分之一数据P1(P1/2)分别映射到时隙51、52;数据P2映射到时隙53;数据P3映射到时隙54。
其中,图6所示时隙51、52映射的A/2数据头及时隙53、54映射的完整数据头A的安排仅表示数据头数据放在该4个时隙中,并不表示这些数据头数据放在时隙边缘,具体的放置方法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Block通过交织映射后每个时隙的数据映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空白方框表示应用数据data,具有右斜剖析线的方框表示Header1,具有方格剖析线的方框表示Header2,具有左斜剖析线的方框表示Header3,具有竖条剖析线的方框表示Header4,具有横条剖析线的方框表示上行状态标识USF,具有阴影的方框表示用于指示编码方式的SB。
则,对时隙51:
两侧的data之和等于P1/2;2个Header1+2个Header2=A/2。
对时隙52:
两侧的data之和等于P1/2;2个Header3+2个Header4=A/2。
对时隙53:
两侧的data之和等于P2;
2个Header1+2个Header2+2个Header3+2个Header4=A。
对时隙54:
两侧的data之和等于P3;
2个Header1+2个Header2+2个Header3+2个Header4=A。
其中,图中并没有给出各个时隙中每数据块(即各个方框)的大小,这是因为根据不同的调制方式(GMSK或8PSK),数据块的大小也会不同,而且图中各个数据头的放置位置只是一种最佳放置,一个时隙内数据头的位置互换并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由于Block50存在上述的映射方法,所以在传输时,其传输过程如图8所示,具体传输过程如下所述。
步骤801,发送端向接收端依次发送时隙51、52的数据;
由于对Block50的应用数据采用三种打孔方式,得到数据P1、P2、P3,所以,如果Block50的应用数据所含的有用信息不多而冗余信息较多,则有可能打孔时将有用信息基本集中于数据P1,而在映射时,时隙51、52共同承载Block50的完整的数据头A及共同承载数据P1,所以发送端向接收端依次发送时隙51、52的数据,则有可能将较多的有用信息向接收端发送。
步骤802,接收端接收时隙51、52并进行解码;
如果Block50的应用数据所含的有用信息不多而冗余信息较多,则有可能解码时隙51、52的数据P1就能得到正确的解码。因此,当解码正确时,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就较小,一般为10ms。
如果解码不正确,则继续执行步骤803。
步骤803,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时隙53的数据,接收端接收时隙53的数据并联合时隙51、52进行解码;
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53,接收端接收时隙53,并进行时隙51、52、53的联合解码。
由于对Block50的应用数据采用三种打孔方式,分别得到数据P1、P2、P3,映射时,数据P1映射到时隙51、52,数据P2映射到时隙53,则可以进行时隙51、52、53的联合解码,如果有用信息的数据不是很多时,则有可能解码正确,为进一步提高解码正确率,可以将完整的数据头A映射到时隙53上。
在接收端,如果时隙51、52、53进行联合解码能解码正确,则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就较小,一般为15ms。
如果时隙51、52、53进行联合解码,不能解码正确,则接收端继续执行步骤804。
步骤804,接收端继续接收时隙51,并进行时隙51、52、53、54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则接收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一般为20ms;如果解码不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息,请求发送端进行数据重传。
较佳第一实施方式仅描述了进行三种打孔方式的映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三种打孔方式,可以进行至少三种的打孔方式,但从复杂及性能的角度考虑,一般进行三种和四种的打孔方式。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之较佳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步骤方框图,该数据映射方法的主要过程如下所述。
步骤601,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四种方式打孔,以得到四段数据:数据P1、P2、P3、P4;
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映射过程示意图,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Block)60包括数据头A与应用数据,对该应用数据,采用四种方式进行打孔,得到数据P1、P2、P3、P4。实际中,数据P1、P2、P3、P4的长度是由下层能够承载的数据大小确定,但较佳的,本实施方式中,打孔后,数据的长度关系为:数据P1=数据P2=数据P3=数据P4,且数据P1含有较多的有用信息。
步骤602,数据包Block映射到四个时隙中,其中,数据包Block的完整的数据头A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数据P2映射到第二时隙,数据P3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4映射到第四时隙。
Block60通过交织映射到4个时隙:时隙61、62、63、64,具体为,数据包Block的完整的数据头A及数据P1映射到时隙61,数据P2映射到时隙62,数据P3映射到时隙63,数据P4映射到时隙64。
其中,数据头A是否映射到时隙62、63、64及映射后的数据头数据的多少并不限定,可以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分别映射到时隙62、63、64上;也可以不将数据头A的数据映射到时隙62、63、64上,也可以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分别映射到时隙62、63,也可以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分别映射到时隙62上,等等。但当数据头A有数据映射到时隙64时,则数据头A需有数据映射到时隙62、63;同理,当数据头A有数据映射到时隙63时,则数据头A需有数据映射到时隙62。
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解码的正确率,一般会将数据头A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映射到时隙62、63、64,当数据头A的全部映射到时隙62、63、64时,是由时隙62、63、64中的至少时隙62、63共同承载完整的数据头A或将完整数据头A至少映射到时隙62。较佳的,是将完整的数据头A映射到时隙62,或分别映射到时隙62、63,或分别映射到时隙62、63、64。
为达到较佳效果,本实施方式采用如图10所示的映射方式,完整的数据头A分别映射到时隙61、62、63、64,即时隙61、62、63、64均承载完整的数据头A;数据P1映射到时隙61,数据P2映射到时隙62,数据P3映射到时隙63,数据P4映射到时隙64。
所以,数据包Block60在传输时,其传输过程基本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数据包Block50的传输过程相似。
其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对Block60的应用数据采用四种打孔方式,分别得到数据P1、P2、P3、P4,映射时,数据P1映射到时隙61,数据P2映射到时隙62,数据P3映射到时隙63,数据P4映射到时隙64。
所以数据包Block60传输时,发送端发送时隙61,接收端接收时隙61并解码,当数据包Block60所含的有用信息极少时,则有可能解码正确,则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很小,一般为5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62。
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62,接收端接收时隙62并进行时隙61、62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较小,一般为10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63。
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63,接收端接收时隙63并进行时隙61、62、63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较小,一般为15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64。
发送端继续发送时隙64,接收端接收时隙64并进行时隙61、62、63、64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一般为20ms;如果解码不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息,请求发送端进行数据重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如图11所示的数据映射装置框图,该数据映射装置主要包括打孔模块、交织模块、映射模块,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或者四种方式的打孔,相应得到三段数据或四段数据。
当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打孔时,得到三段数据P1、P2、P3并传给交织模块,交织模块对该三段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四个时隙,使第一、第二时隙共同承载上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共同承载上述数据P1,将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将数据P3映射到第四时隙。
映射模块将所述数据包Block的数据头是否映射到第三时隙或第四时隙并不限定,及如果映射则数据头映射多少也并不限定,映射模块可以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分别映射到第三时隙及第四时隙上;也可以不将数据头的数据映射到第三时隙及第四时隙上;也可以只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第三时隙上等等,但当映射模块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第四时隙时,必定要有将数据头的至少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三时隙。
考虑到解码的正确率,映射模块一般会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三时隙,或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三、第四时隙。较佳的,在实际应用中,映射模块是将完整的数据头映射到第三时隙或分别映射到第三、第四时隙。
数据包Block传输时,发送端发送第一时隙、第二时隙,接收端接收第一时隙、第二时隙并进行联合解码,当数据包Block所含的有用信息较少时,则有可能解码正确,则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很较少,一般为10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三时隙。
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三时隙,接收端接收第三时隙并进行第一、第二、第三时隙的联合解码。由于对Block的应用数据采用三种打孔方式,分别得到数据P1、P2、P3,映射时,数据P1映射到第一、第二时隙,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则可以进行第一、第二、第三时隙的联合解码,如果有用信息的数据不是很多时,则有可能解码正确,为进一步提高解码正确率,可以将完整的数据头A映射到第三时隙上。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较小,一般为15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第四时隙。
发送端继续发送第四时隙,接收端接收第四时隙并进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时隙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一般为20ms;如果解码不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息,请求发送端进行数据重传。
当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四种方式打孔时,得到四段数据P1、P2、  P3、P4并传给交织模块,交织模块对该四段数据进行交织处理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四个时隙,将数据包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二时隙,将数据P3映射到第三时隙,将数据P4映射到第四时隙。
映射模块将所述数据包Block的数据头是否映射到第二时隙、第三时隙或第四时隙并不限定,及如果映射则数据头映射多少也并不限定,映射模块可以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分别映射到第二时隙、第三时隙及第四时隙上;也可以不将数据头的数据映射到第二时隙、第三时隙及第四时隙上;也可以只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第二时隙上等等。但当映射模块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第四时隙时,必定要有将数据头的至少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二时隙和第三时隙;当映射模块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映射到第三时隙时,必定要有将数据头的至少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二时隙。
考虑到解码的正确率,映射模块一般会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二时隙,或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二、第三时隙,或将数据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分别映射到第二、第三、第四时隙。较佳的,在实际应用中,映射模块是将完整的数据头映射到第二时隙,或分别映射到第二、第三时隙,或分别映射到第二、第三、第四时隙。
所以数据包Block传输时,发送端发送第一时隙,接收端接收第一时隙并解码,当数据包Block所含的有用信息极少时,则有可能解码正确,则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很小,一般为5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二时隙。
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二时隙,接收端接收第二时隙并进行第一、第二时隙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较小,一般为10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三时隙。
发送端继续发送第三时隙,接收端接收第三时隙并进行第一、第二、第三时隙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较小,一般为15ms;如果解码不正确,发送端继续发送第四时隙。
发送端继续发送第四时隙,接收端接收第四时隙并进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时隙的联合解码,如果解码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ACK信息,数据传输结束,则TTI一般为20ms;如果解码不正确,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NACK信息,请求发送端进行数据重传。
上述描述的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为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或四种方式打孔,相应得到数据P1、P2、P3或数据P1、P2、P3、P4,仅描述了对上述数据映射到四个时隙的过程,但本发明本不限定于四个时隙,可以将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当进行三种方式打孔,将该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第二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3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当进行四种方式打孔,将该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分别将数据P2、P3映射到第二、第三时隙,数据P4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从第三时隙起,可以将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头映射到至少第三时隙,但当对某个时隙而言,当有Block的数据头映射时,该时隙的前面的所有时隙必须也要映射有Block的数据头。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饰、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步骤A,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打孔,得到三段数据:数据P1、P2、P3;
步骤B,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其中第一、第二时隙共同承载上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共同承载上述数据P1,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3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还映射到第三时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还映射到第四时隙。
4.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步骤A,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四种方式打孔,得到四段数据:数据P1、P2、P3、P4;
步骤B,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其中数据包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数据P2映射到第二时隙,数据P3映射到第三时隙,数据P4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还映射到第二时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还映射到第三时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还映射到第四时隙。
8.一种数据映射装置,主要包括打孔模块、交织模块及映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三种方式打孔,得到三段数据:数据P1、P2、P3,并将该三段数据传给交织模块,交织模块对上述三段数据进行交织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数据包Block的数据头及数据P1、P2、P3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将上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第二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三时隙,将数据P3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映射模块还将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三时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映射模块还将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四时隙。
11.一种数据映射装置,主要包括打孔模块、交织模块及映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打孔模块对数据包Block的应用数据进行四种方式打孔,得到四段数据:数据P1、P2、P3、P4,并将该四段数据传给交织模块,交织模块对上述四段数据进行交织并传给映射模块,映射模块将将数据包Block映射到至少四个时隙:将数据包Block的完整数据头及数据P1映射到第一时隙,将数据P2映射到第二时隙,将数据P3映射到第三时隙,将数据P4至少映射到第四时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映射模块还将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二时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映射模块还将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三时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数据映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映射模块还将所述Block的完整数据头或部分数据映射到第四时隙。
CN200610034802XA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4802XA CN101047480B (zh)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4802XA CN101047480B (zh)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480A true CN101047480A (zh) 2007-10-03
CN101047480B CN101047480B (zh) 2010-08-04

Family

ID=3877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3480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480B (zh) 2006-03-29 2006-03-29 一种数据映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748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3100A (zh) * 2016-06-27 2016-09-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Harq 反馈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7294674A (zh) * 2016-03-31 2017-10-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方法、设备及***
WO2020042034A1 (en) * 2018-08-29 2020-03-0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Hybrid harq feedback scheme for self-contained burst on nr-u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9744B1 (en) * 1999-06-01 2001-07-1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bits to an information burst
US6625165B1 (en) * 1999-07-27 2003-09-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ata link protocol for wireless systems
CN100336330C (zh) * 2003-01-27 2007-09-05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均匀与非均匀调制星座图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JP2006050519A (ja) * 2003-10-24 2006-02-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4674A (zh) * 2016-03-31 2017-10-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方法、设备及***
US10651999B2 (en) 2016-03-31 2020-05-12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7294674B (zh) * 2016-03-31 2020-11-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05933100A (zh) * 2016-06-27 2016-09-0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Harq 反馈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05933100B (zh) * 2016-06-27 2019-09-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WO2020042034A1 (en) * 2018-08-29 2020-03-05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Hybrid harq feedback scheme for self-contained burst on nr-u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480B (zh) 201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340731B2 (en)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a common signaling field for transport format and redundancy version
CN101043299A (zh) 一种ack/nack方法
CN1288872C (zh) 在高速无线分组数据通信***中支持自动重复请求的设备和方法
JP5242035B2 (ja) 基地局および再送制御方法
CN1946015A (zh)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131617C (zh) 在无线***中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及无线***
CN1700613A (zh) 用于设置发送信令信息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1034959A (zh)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其装置和***
CN1893342A (zh) 多载波hsdpa的业务传输信道编码处理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711705A (zh) 基站装置和自适应调制方法
CN1918822A (zh) 在移动通信***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CN1414726A (zh) 码分多址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公共信息的方法
CN1758577A (zh) 传送用于高速分组数据传送的控制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64708A (zh) 多载波***频率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853380A (zh) 有效的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75859A (zh) 用于分组传输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方法和装置及传输***
CN1645786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47431A (zh)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731771A (zh) 一种支持多载波下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的***和方法
CN1551509A (zh) 无线电通信***、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960235A (zh) 一种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方法
CN1459164A (zh) 分组传输***和分组传输方法
CN1395387A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652479A (zh) 用于在分组通信***中调度上行链路速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829140A (zh) 移动通信***、重传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after: GW partnershi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London, England

Patentee before: GW partnership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