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3790A - 双差动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差动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3790A
CN101033790A CNA2007100877579A CN200710087757A CN101033790A CN 101033790 A CN101033790 A CN 101033790A CN A2007100877579 A CNA2007100877579 A CN A2007100877579A CN 200710087757 A CN200710087757 A CN 200710087757A CN 101033790 A CN101033790 A CN 101033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tor
gear
ring gear
differenti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77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盖博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filed Critical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033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3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5Multiple interconnected differential s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08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beve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2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7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internally-actuatable fluid pressure, e.g. internal pump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2048/102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with spur gears engaging face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3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F16H48/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rotating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多个传动轴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中的差动器组件。所述差动器组件包括呈冠齿轮差动器形式的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所述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具有:围绕一转动轴线(A)转动而被传动的差动器壳(14),多个正齿轮(17),它们构成差动齿轮且与差动器壳(14)共同地转动,以及第一冠齿轮(18)和第二冠齿轮(19),它们相对于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并啮合正齿轮(17);并且它包括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其相对于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在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内,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具有:差动器前壳(20),多个差动齿轮(26),它们与差动器前壳(20)共同地转动,以及第一侧轴齿轮(27)和第二侧轴齿轮(28),它们相对于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并啮合差动齿轮(26)。第一冠齿轮(18)在传动上连接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的差动器前壳(20),而第二冠齿轮(19)在传动上连接到相对于转动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中空轴(22)。

Description

双差动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四轮传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中的差动器组件。四轮传动的机动车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机动车辆包括可自动连接的四轮传动装置,其中,主轴被永久传动,而副轴在需要(附加)时连接;另一种机动车辆包括永久传动的四轮传动装置,其中,两个轴都被永久传动。动力传动***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由机动车辆内发动机的布置确定,即,发动机是前置还是后置,以及其是纵向布置还是横向布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两个从动轴之间有差动运动并防止动力传动***中发生任何扭转,一般地使用带有中心差动装置的传动箱。两个从动轴各包括轴差动装置,其在两个侧轴之间产生差动效应。德国专利第103 53 415 A1号提出一种用于传动多轴传动的机动车辆的前轴和后轴的传动箱。侧轴齿轮设置成冠齿轮的形式,而啮合冠齿轮的差动齿轮是圆柱形正齿轮。
从德国专利第37 10 582 A1号中可知一种机动车辆,其具有永久的四轮传动装置和纵向安装的前置发动机。为了将扭矩分配到四个轮子上,设置双差动传动装置,其具有一个定位在另一个内的两个锥齿轮。差动装置的输出连接到侧轴上,以使彼此相对地对角地定位的每两个侧轴各具有相对于彼此的差动效应。
德国专利第33 11 175 A1号提出了一种用于多轴传动的机动车辆的带有两个差动传动装置的差动器组件,这两个差动传动装置串联地连接和布置并相对于传动装置连接。第一差动传动装置分配前轴和后轴之间的扭矩。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将扭矩分配到相关轴的两个侧轴上。第一差动传动装置设置成锥齿轮差动器、正齿轮差动器或行星差动器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中的自锁差动器组件,其被永久地四轮传动,允许柔性地分配扭矩,包括紧凑的设计并易于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多个传动轴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中的差动器组件,其包括呈冠齿轮差动器形式的第一差动传动装置,所述冠齿轮差动器具有:差动器壳,其可被传动以便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多个正齿轮,它们呈差动齿轮形式且与差动器壳共同地转动,以及第一冠齿轮和第二冠齿轮,它们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布置并啮合正齿轮;差动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其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布置在第一差动传动装置内,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具有:差动器前壳,多个差动齿轮,它们与差动器前壳共同地转动,以及第一侧轴齿轮和第二侧轴齿轮,它们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布置并啮合差动齿轮;其中,第一冠齿轮以快速转动方式(in a rotationally fast)连接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的差动器前壳,并且,第二冠齿轮以快速转动方式连接到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延伸的中空轴。
本发明差动器组件的优点在于,它具有紧凑的设计并表征为扭矩的柔性分配,一方面,将扭矩分配到第一和第二轴,另一方面,分配到第一轴的第一和第二侧轴。正齿轮起作为输入部分,而冠齿轮形成第一差动传动装置的输出部分。因此,一部分扭矩通过第一冠齿轮、差动器前壳和第二差动传动装置传递到第一轴,而另一部分扭矩通过第二冠齿轮和输出轴传递到第二轴。通过使用冠齿轮差动器作为外差动器,该组件的特征表现为特别短的轴向长度,在用于具有横向布置的前置发动机的机动车辆中的情形中,这特征是有利的。正齿轮是圆柱形的,并啮合冠齿轮的径向轮齿。正齿轮和冠齿轮也可略现锥形而在轴向长度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另一优点在于,差动器组件的零件数量较少,这由此可以成本经济的方式生产。类似于差动器前壳和齿轮那样的某些零件可用烧结金属成本经济地生产。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差动器壳由几个部分组成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和环形-盘形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壳体部分之间,且正齿轮被接纳在其中。驱动齿轮较佳地包括多个凹陷,它们从自由的内圆周面径向地向外延伸,其中可转动地保持正齿轮。形成在齿轮之间的中空腔大部分被填充,这样,如果齿轮相对于彼此发生相对转动,则由于齿端处摩擦力的结果而产生锁定效应。
冠齿轮各包括轴向地与冠齿轮的轮齿相对的接触面,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在接触面和差动器壳之间,布置有摩擦耦合器。当两个轴之间发生速度差时,冠齿轮相对于彼此转动,差动齿轮和冠齿轮之间作用的轴向膨胀力对于摩擦耦合器具有一加载的结果。锁定效应导致两个轴之间的速度差减小。摩擦耦合器最好包括至少一个外板和至少一个内板,外板以快速转动的方式连接到差动器前壳,而内板以快速转动的方式连接到相关的冠齿轮,如果使用几个外板和内板,则这些板布置成沿轴向交替。锁定值可通过提供更多数量的摩擦板而增加。
作为对包括摩擦耦合器的实施例的替代方案,其提出冠齿轮可沿轴向位移,各冠齿轮包括锥形接触面,其沿与冠齿轮轮齿相对的轴向方向延伸,其中,在第一冠齿轮的锥形接触面和差动器壳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一对的摩擦面,并且,在第二冠齿轮的锥形接触面和差动器壳之间,设置至少一第二对的摩擦面,以产生锁定力矩。第一和第二对的摩擦面可通过直接接触或中间的摩擦盘形成。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冠齿轮是环形-盘形的形状,并包括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第二差动传动装置的差动器前壳的对应外轮齿的内轮齿。第二冠齿轮较佳地是环形-盘形的形状,并包括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中空齿轮的对应外轮齿的内轮齿,所述中空齿轮连接到中空轴,驱动力矩从那里传递到第二轴。
第二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多个传动轴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内的差动器组件,其包括呈冠齿轮差动器形式的第一差动传动装置,所述第一差动传动装置具有:可围绕转动轴线被转动地传动的差动器壳,第一冠齿轮,其牢固地连接到该差动器壳上,第二冠齿轮,其可转动地保持在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的差动器壳内,以及多对互相啮合的正齿轮,其中的第一正齿轮啮合第一冠齿轮,而其中的第二正齿轮啮合第二冠齿轮;所述差动器组件还包括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其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布置并位于第一差动传动装置内,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具有:差动器前壳,多个差动齿轮,它们与差动器前壳共同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以及第一侧轴齿轮和第二侧轴齿轮,它们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布置并啮合差动齿轮;其中,冠齿轮差动器的正齿轮与第二差动传动装置的差动器前壳共同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并且,第二冠齿轮以快速转动的方式连接到相对于转动轴线同轴地延伸的中空轴。
所述实施例具有与以上所述方案相同的优点。在本情形中,第一冠齿轮起作输入部分,而第二冠齿轮和成对的正齿轮构成第一差动传动装置的输出部分。第一扭矩流在成对的正齿轮、差动器前壳和第二差动传动装置上延伸到第一轴,而第二扭矩流在第二冠齿轮和中空轴上传递到第二轴。如果前轴和后轴之间发生速度差,则冠齿轮相对于彼此转动,互相啮合的齿轮轮齿的泵送作用和摩擦力作用产生了锁定效应,该效应导致两轴之间的速度差减小。
根据一优选实施例,两个正齿轮呈圆柱形并包括直轮齿。两个正齿轮中的至少一个在离其的某一距离处相交于转动轴线,其中,啮合所述正齿轮的冠齿轮包括螺旋形轮齿。另一个正齿轮可相对于转动轴线径向地布置,在此情形中,相关的冠齿轮可包括径向轮齿。差动器壳较佳地形成为几个部分,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和环形-盘形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壳体部分之间。第一冠齿轮较佳地形成为与差动器壳的第一壳体部分成为一体,这导致零件的数量特别少,并简化组装程序。
差动器前壳在其径向外侧上包括保持成对正齿轮的环形-盘形的部分,而在其径向内侧上包括接纳差动齿轮的套筒形的部分。环形-盘形部分很大地填充形成在冠齿轮之间的空间。为了提高锁定效果,因此可利用啮合轮齿的泵送作用,以及冠齿轮相对于彼此转动时发生在正齿轮的轮齿处的相应的摩擦力。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冠齿轮通过内圆柱形面可转动地支承在套筒形部分的外面上。因此无需附加的支承零件。
这两个方案的优点在于,对于转动轴线A,正齿轮轴向地定位在差动齿轮的区域内。因此实现具有短的轴向长度的对称结构。第一和第二冠齿轮可具有相同数量的轮齿,因此确保扭矩均匀地分配,或它们可具有不同数量的轮齿,这导致扭矩在两轴之间非对称地分配。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差动传动装置被接纳在第一差动传动装置的差动器壳内,使侧轴齿轮至少通过接触面间接地沿轴向地支承抵靠在差动器壳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差动器组件的四轮传动的机动车辆的传动轴基本原理。
图2是在修改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图1的差动器组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差动器组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一差动器组件的纵向截面图。
图5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差动器组件,其一半是纵向截面图(图的上半部),一半是圆周向截面图(图的下半部)。
图6示出在第六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差动器组件,其一半是纵向截面图(图的上半部),一半是圆周向截面图(图的下半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四轮传动的机动车辆(未详细地示出)的前轴2。可见前轴2包括双差动器组件3、角传动装置、两个侧轴5、6、两个连接到侧轴5、6的传动轴7、8,以及两个轮子9、10。双差动器组件3通过传动轴11用发动机齿轮箱单元(未示出)的小齿轮12进行传动。小齿轮12的轮齿啮合驱动齿轮13的轮齿,驱动齿轮13以快速转动方式连接到差动器壳14。双差动器组件3包括第一外差动传动装置15,其用来驱动引入的扭矩和将扭矩分配到前轴和后轴,以及定位在第一外差动传动装置15内的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其用途是分配传送到两个侧轴5、6之间的前轴2的扭矩。第一外差动传动装置15允许在前轴和后轴之间有差动效应,而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具有在两个侧轴5、6之间的差动效应,以允许侧轴5、6以不同速度转动。
除差动器壳14之外,第一外差动传动装置15设置成一冠齿轮差动器的形式,其包括多个呈差动齿轮形式的正齿轮17,它们与差动器壳14共同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以及里侧轴齿轮形式的第一和第二冠齿轮18、19,它们的轮齿啮合正齿轮17的轮齿并支承在差动器壳14内,以便围绕转动轴线A同轴地转动。正齿轮17是圆柱形齿轮,它们各啮合冠齿轮18、19的径向轮齿。然而,正齿轮17和冠齿轮18也可略显锥形。第一冠齿轮18牢固地连接到差动器前壳(differentialcarrier)20,其起作用于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的差动器壳。第二冠齿轮19驱动地连接到中空轴22,该中空轴构成相对于转动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输出轴。中空轴22传动角传动装置4的输入齿轮23,它的轮齿啮合输出小齿轮24的轮齿。输出小齿轮24为了将扭矩传输到后轴又连接到一螺旋轴25,图中仅示出其部分。
除差动器前壳20之外,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包括多个差动齿轮26,它们连同差动器前壳20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以及第一和第二侧轴齿轮27、28。两个侧轴齿轮27、28彼此相对地布置在差动器前壳20内,以便相对于转动轴线A同轴地延伸,使其轮齿啮合差动齿轮26的轮齿。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设置成锥齿轮差动器的形式,即,差动齿轮26和侧轴齿轮27均是锥齿轮。第一侧轴齿轮27连接到第一侧轴5,而第二侧轴齿轮28连接到第二侧轴6。第二侧轴6定位在中空轴22内的转动轴线上并通过角传动装置4。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同轴地布置在第一外差动传动装置15内,并结合了呈冠齿轮差动器形式的第一差动传动装置的形状,这种型式结构的优点在于,全部的组件包括短的轴向长度。如果组件用于横向安装的发动机,则这就尤其有利。
如图2所示的双差动器组件3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组件,图1给出了双差动器组件的基本原理。在这方面,可参照以上的描述,相同的部件给予相同的标号,而修改过的部件在标号下标上给予数字2。
由此可见,差动器壳142由几个零件组成,并包括第一载体部分29、第二载体部分30以及轴向地布置在其间的驱动齿轮13。驱动齿轮13呈环形-盘形并包括两个轴向相对的槽32、33,它们被第一和第二载体部分29、30的突缘34、35接合。在突缘中和驱动齿轮中,设置有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孔,它们借助于螺栓31用来连接所述部件。驱动齿轮13包括多个径向凹陷36,它们从自由的内圆周面延伸,并且各自接受正齿轮17,正齿轮17与驱动齿轮13共同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形成为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的输出部分的冠齿轮182、192各包括一接触面,该接触面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冠齿轮轮齿的方向延伸,并轴向地支承抵靠在差动器壳142上。
为了传递扭矩,第一冠齿轮182在其径向内包括内轮齿,该内轮齿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管状差动器前壳202的外轮齿43。第一冠齿轮182因此与差动器前壳202共同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在其面向差动器的中心平面M的端部处,差动器前壳202包括多个径向凹陷21,其中固定有轴颈44,其用来接受差动齿轮26以便能随差动器前壳202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差动齿轮26的轮齿啮合侧轴齿轮27、28的轮齿,侧轴齿轮27、28通过***式的连接方式连接到侧轴5、6,并且它们用固定环45进行轴向地固定。
第二冠齿轮192在其径向内侧上借助于内轮齿并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连接到中空轴22的中空齿轮48的对应外轮齿47。中空齿轮48、中空轴22和中间台阶形过渡部分49设置成钟形的构件。侧轴齿轮28通过减小摩擦的邻接盘50轴向地支承抵靠在径向支承部分49上,径向支承部分49又通过轴向轴承52轴向地支承抵靠在差动器壳142的径向面上。相对的侧轴齿轮27通过减小摩擦的邻接盘53直接沿轴向地支承抵靠在差动器壳142的径向面上。差动器壳142借助于滚动接触的轴承54、55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不动的外壳56(仅局部地示出)内。
在本实施例中,差动器壳142和相应的围绕转动轴线A与其一起转动的正齿轮17起作为输入部分,而冠齿轮182、192形成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2的输出部分,使扭矩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冠齿轮182、差动器前壳202和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传递到前轴2,而另一部分扭矩通过第二冠齿轮192和输出轴22传递到后轴。
图3所示的双差动器组件33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组件。在这方面,可参照以上的描述,任何修改过的部件在标号下标上给予数字3。
对于图2实施例的唯独的修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冠齿轮183、193的接触面51、61和差动器壳143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摩擦耦合器37、38。摩擦耦合器37、38各包括多个外板39、40,它们在径向外侧上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差动器壳143的齿廓,以及多个内板41、42,布置成与外板39、40成交替。第一摩擦耦合器37的内板41借助于内轮齿啮合差动器前壳203的外轮齿433。第二摩擦耦合器38的内板42借助于其内轮齿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连接到中空轴223的中空齿轮383的外轮齿472
当前轴和后轴之间发生速度差时,冠齿轮183、193相对于彼此转动,使膨胀力作用在差动齿轮173和冠齿轮183、193之间,它们远离中心平面M加载摩擦耦合器37、38。因此实现锁定效果,该效果导致两轴之间的速度差减小。
图4所示的双差动器组件34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图2和3中所示的实施例。在这方面,就其涉及的共同特征,可参照以上的描述,本实施例的任何修改过的部件在标号下标上给予数字4。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冠齿轮184、194在其从中心平面移出的侧面上,各包括锥形的接触面514、614,借助于锥形接触面冠齿轮184、194支承抵靠在差动器壳144上。在接触面514、614和差动器壳144的相关支承面之间布置摩擦盘62、63。摩擦盘62、63因此形成成对的摩擦面374、384,这样,如果发生速度差,则可产生具有锁定作用的摩擦力。
图5示出本发明双差动器组件35的另一实施例,其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图1和2中所示的实施例。在这方面,就其涉及的共同特征,可参照以上的描述,本实施例的任何修改过的部件在标号下标上给予数字5。图的上半部示出双差动器组件一半的纵向截面,而图的下半部示出根据截面线V-V截取的圆周向的截面。
差动器壳145形成为几个部分,包括第一载体部分295和第二载体部分305,以及轴向地定位在它们之间的驱动齿轮135。驱动齿轮135是环形-盘形并包括两个轴向地相对的环形凹陷,它们被第一和第二载体部分295、305的突缘接合。所述部件用螺栓36连接。第一载体部分295形成为与第一冠齿轮185成一体,其起作为输入部分。扭矩一方面通过几对正齿轮57、58传递到第二冠齿轮195,以便驱动后轴,另一方面,传递到差动器前壳205,以便驱动前轴。为此,成对的正齿轮57、58可转动地保持在差动器前壳205上并与差动器前壳205共同围绕转动轴线A一起转动,使第一正齿轮57啮合第一冠齿轮185,而第二正齿轮58啮合第二冠齿轮195。第二冠齿轮195制成与中空齿轮485、部分485和输出轴225形成为一体。
差动器前壳205由环形-盘形部分59和套筒形部分605组成,该环形-盘形部分59接纳正齿轮57、58,而位于径向内侧上的该套筒形部分605毗邻环形-盘形部分59且轴颈445被接纳在其中。两个部分59、605可形成为一体,或它们可单独地生产,然后例如通过焊接彼此连接。套筒形部分605包括圆柱形外表面,相对于该外表面,第一和第二冠齿轮185、195通过圆柱形内面进行支承。套筒形部分605沿第二差动器165的长度延伸,并轴向地与侧轴齿轮275、285的接触面齐平。第一侧轴齿轮275轴向地支承抵靠在差动器壳145上,而第二侧轴齿轮285支承抵靠在中空轴225的径向部分495上。差动器前壳205的环形-盘形部分59在其径向外侧上包括囊62,它们由重叠多个圆而形成,并因此定位正齿轮57、58。环形-盘形部分59大大地填充形成在冠齿轮185、195之间的环形腔。两个正齿轮57、58是圆柱形的,并包括平行轴线B,其中一个垂直地定位在转动轴线A上并相交于转动轴线A,而另一个在某一距离处垂直地相交于转动轴线A。第一冠齿轮185和两个正齿轮57、58包括直轮齿,而第二冠齿轮195包括螺旋形轮齿,因为第二正齿轮有轴向的偏移。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冠齿轮185起作为输入部分,而第二冠齿轮195和成对的正齿轮57、59形成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5的输出部分。扭矩的一部分通过成对的正齿轮、差动器前壳205和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5传递到前轴2,而另一部分扭矩通过第二冠齿轮195和输出轴225传递到后轴。当前轴和后轴之间发生速度差时,冠齿轮185、195相对于彼此转动。互相啮合的齿轮轮齿的泵送作用和囊内齿的摩擦力作用产生了一锁定效应,该效应导致两轴之间的速度差减小。
图6所示的双差动器组件36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这就是为什么这里要参照以上描述的原因。唯一的差别在于,在差动器前壳206的设计中,这里它是壳体形状并包括毗邻套筒形部分606的突缘形部分63、64,且轴向地支承侧轴齿轮276、286。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6的膨胀力因此只作用在差动器前壳206上,且不传输到差动器壳146
标号清单
2.前轴
3.双差动器组件
4.角传动装置
5.侧轴
6.侧轴
7.传动轴
8.传动轴
9.驱动齿轮
10.驱动齿轮
11.-
12.小齿轮
13.驱动齿轮
14.差动器壳
15.第一差动传动装置
16.第二差动传动装置
17.正齿轮
18.锥齿轮
19.锥齿轮
20.差动器前壳
21.凹陷
22.中空轴
23.输入齿轮
24.输出小齿轮
25.螺旋轴
26.差动齿轮
27.侧轴齿轮
28.侧轴齿轮
29.第一载体部分
30.第二载体部分
31.螺栓
32.槽
33.槽
34.突缘
35.突缘
36.凹陷
37.摩擦耦合器
38.摩擦耦合器
39.外板
40.外板
41.内板
42.内板
43.外轮齿
44.轴颈
45.固定环
46.内轮齿
47.外轮齿
48.中空齿轮
49.过渡部分
50.邻接盘
51.接触面
52.轴向轴承
53.邻接盘
54.滚动接触轴承
55.滚动接触轴承
56.外壳
57.正齿轮
58.正齿轮
59.部分
60.部分
61.接触面
62.囊
A轴线
B轴线
C中心平面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具有多个传动轴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中的差动器组件,其包括:
呈冠齿轮差动器形式的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所述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具有:可围绕转动轴线(A)被转动地传动的差动器壳(14);多个正齿轮(17),它们构成差动齿轮且与所述差动器壳(14)共同地转动;以及第一冠齿轮(18)和第二冠齿轮(19),它们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并啮合所述正齿轮(17);
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内,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具有:差动器前壳(20);多个差动齿轮(26),它们与所述差动器前壳(20)共同地转动;以及第一侧轴齿轮(27)和第二侧轴齿轮(28),它们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并啮合所述差动齿轮(26);
其中,所述第一冠齿轮(18)以快速转动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的所述差动器前壳(20),并且,所述第二冠齿轮(19)以快速转动方式连接到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中空轴(22)。(图1、2、3、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器壳(14)由几个部分组成,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29)、第二壳体部分(30)和环形-盘形驱动齿轮(13),该驱动齿轮保持在所述壳体部分(29、30)之间,且所述正齿轮(17)被接纳在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齿轮(17)可转动地保持在所述环形-盘形驱动齿轮(13)内的从内圆周面起始的径向凹陷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齿轮(18)是环形-盘形的并包括内轮齿,所述内轮齿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的所述差动器前壳(20)的对应外轮齿(43)。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冠齿轮(19)是环形-盘形的并包括内轮齿,所述内轮齿以快速转动的方式啮合连接到所述中空轴(22)上的中空齿轮(48)的对应外轮齿(47)。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齿轮(18、19)可沿轴向位移,各冠齿轮包括接触面(51、61),所述接触面(51、61)沿与冠齿轮轮齿轴向相对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冠齿轮(18)的所述接触面(51)和所述差动器壳(14)之间,设置第一摩擦耦合器(37),并且,在所述第二冠齿轮(19)的所述接触面(61)和所述差动器壳(14)之间,设置第二摩擦耦合器(38),以产生锁定力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摩擦耦合器(37、38)是多板的耦合器,并包括外板(39、40)和内板(41、42),它们布置成沿轴向方向交替并可轴向地位移。
8.如权利要求6或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内轮齿,所述第一摩擦耦合器(37)的所述内板(41)以快速转动和轴向地位移的方式啮合所述差动器前壳(20)的所述外轮齿(43),而借助于外轮齿,所述外板(39)以快速转动和轴向地位移的方式啮合所述差动器壳(14)内的内轮齿。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内轮齿,所述第二摩擦耦合器(38)的所述内板(42)以快速转动和轴向地位移的方式啮合所述中空齿轮(48)的所述外轮齿(47),而借助于外轮齿,所述外板(40)以快速转动和轴向地位移的方式啮合所述差动器壳(14)内的内轮齿。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齿轮(18、19)可沿轴向位移,各冠齿轮包括锥形接触面(51、61),所述锥形接触面(51、61)沿与冠齿轮轮齿轴向相对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第一冠齿轮(18)的所述锥形接触面(51)和所述差动器壳(14)之间,设置第一对摩擦面(37),并且,在所述第二冠齿轮(19)的所述锥形接触面(61)和所述差动器壳(14)之间,设置第二对摩擦面(38),以产生锁定力矩。
11.一种用于具有多个传动轴的机动车辆的动力传动***内的差动器组件,其包括:
呈冠齿轮差动器形式的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所述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具有:可围绕转动轴线(A)被转动地传动的差动器壳(14);第一冠齿轮(18),其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差动器壳(14)上;第二冠齿轮(19),其可转动地保持在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的所述差动器壳(14)内;以及多对互相啮合的正齿轮(57、58),其中的第一正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冠齿轮(18),而其中的第二正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冠齿轮(19);
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差动传动装置(15)内,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具有:差动器前壳(20);多个差动齿轮(26),它们与所述差动器前壳(20)共同围绕所述转动轴线(A)转动,以及第一侧轴齿轮(27)和第二侧轴齿轮(28),它们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布置并啮合所述差动齿轮(26);
其中,所述冠齿轮差动器的所述正齿轮(57、58)与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的所述差动器前壳(20)共同围绕所述转动轴线(A)转动,并且,所述第二冠齿轮(19)以快速转动的方式连接到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同轴地延伸的中空轴(22)。(图5、6)。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正齿轮(57、58)中的至少一个在离其的一距离处相交于所述转动轴线(A),其中,啮合对应正齿轮的所述冠齿轮(19)包括螺旋形轮齿。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器壳(14)由几个部分组成,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29)、第二壳体部分(30)环形-盘形驱动齿轮(13),该驱动齿轮轴向地保持在所述壳体部分(29、30)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齿轮(18)形成为与所述差动器壳(14)成为一体。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器前壳(20)在其径向外侧上包括保持所述成对正齿轮(57、58)的环形-盘形的部分(59),而在其径向内侧上包括接纳所述差动齿轮(26)的套筒形的部分(60)。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盘形部分(59)很大程度地填充形成在所述冠齿轮(18、19)之间的腔。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冠齿轮(18、19)通过内圆柱形面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套筒形部分(60)上。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线(A),所述正齿轮(17、57、58)轴向地定位在所述差动齿轮(26)的区域内。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齿轮(18)和所述第二冠齿轮(19)包括相同数量的轮齿或不同数量的轮齿。
20.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差动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动传动装置(16)被接纳在所述差动器壳(14)内,其中,所述侧轴齿轮(27、28)通过接触面轴向地支承抵靠在所述差动器壳(14)上。
CNA2007100877579A 2006-03-09 2007-03-08 双差动器组件 Pending CN1010337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10891.4 2006-03-09
DE102006010891A DE102006010891B3 (de) 2006-03-09 2006-03-09 Doppeldifferentialanordn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3790A true CN101033790A (zh) 2007-09-12

Family

ID=3847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77579A Pending CN101033790A (zh) 2006-03-09 2007-03-08 双差动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13166A1 (zh)
JP (1) JP2007239989A (zh)
KR (1) KR20070092650A (zh)
CN (1) CN101033790A (zh)
AT (1) AT503251B1 (zh)
DE (1) DE102006010891B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089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5628A (ja) * 2008-10-31 2010-05-13 Gkn Driveline Japan Ltd 横置きベースの四輪駆動車両に搭載される動力伝達装置
DE102009051458B4 (de) 2009-10-30 2019-06-06 Audi A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allradgetriebene Kraftfahrzeuge
US8591369B2 (en) 2011-04-06 2013-11-26 Remy Technologies, L.L.C. Asynchronous boost assist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13017897A1 (en) * 2011-07-29 2013-02-07 Dessos Theodoros Simple and low cost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US20170356536A1 (en) * 2016-06-09 2017-12-14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Lightweight and narrow differential assembly with powder metal inserts
DE102016218747B4 (de) 2016-09-28 2018-04-05 Audi Ag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allradgetriebenes zweispuriges Kraftfahrzeug
DE102017127146B3 (de) 2017-11-17 2019-03-14 Gkn Automotive Ltd. Schaltgetriebe und Elektroantrieb mit einem Schaltgetrie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44223A (en) * 1916-05-03 1917-10-23 William J Mcinish Gearing.
US1464777A (en) * 1920-04-03 1923-08-14 David E Ross Bevel-gear transmission gearing
US3554055A (en) * 1969-01-10 1971-01-12 Ford Motor Co Differential gear mechanis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driveline having a fixed differential housing and swing axles
DE3311175A1 (de) * 1983-03-26 1984-10-18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Gmbh, 7140 Ludwigsburg Ausgleichgetriebeanordnung
US4645029A (en) * 1985-11-05 1987-02-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our-wheel vehicle drive system
US4791832A (en) * 1985-12-05 1988-12-20 Mccaw Thomas M Caged helical gear differential
DE3710582A1 (de) * 1986-03-31 1987-11-12 Shinwa Sangyo Co Permanenter vierradantrieb fuer ein kraftfahrzeug
US5509862A (en) * 1994-12-19 1996-04-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Right angle differential drive gear assembly
DE10353415B4 (de) * 2003-11-15 2006-01-19 Gkn Driveline International Gmbh Verteilergetriebe mit Kronenverzahnung
DE102004003637A1 (de) * 2004-01-24 2005-08-11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struktur im Achs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Portalachs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089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US9810306B2 (en) 2014-10-22 2017-11-07 Musashi Seimitsu Industry Co., Ltd. Differential device
CN105546089B (zh) * 2014-10-22 2018-09-07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差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6010891B3 (de) 2007-11-15
JP2007239989A (ja) 2007-09-20
KR20070092650A (ko) 2007-09-13
AT503251A3 (de) 2008-01-15
AT503251B1 (de) 2009-02-15
US20070213166A1 (en) 2007-09-13
AT503251A2 (de) 200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3790A (zh) 双差动器组件
CN1308159C (zh) 混合传动装置
EP2317176A1 (en) Planetary gear reduction system
US8007391B2 (en) Differenti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828089A (zh) 具有四个行星齿轮组的九速变速器
CN1449946A (zh) 带壳内滑动驱动轴连接的串接桥动力分配总成
CN1813145A (zh) 用于工程机械特别是挖掘装载机和伸缩式装卸机的动力换挡变速箱
CN102371882A (zh) 驱动***以及具有这种驱动***的机动车辆
CN1749060A (zh) 混合变速器
CN1815061A (zh) 复式离合器变速器
JP2006046661A (ja) 車軸間差動アセンブリ
JP4320668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US20180128361A1 (en) Axle Assembly with Interaxle Differential Support
CN101041325A (zh) 用于多轴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双差动装置总成
JP616047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1900195A (zh) 差速器和使用该差速器的传动装置和汽车
CN1813144A (zh) 用于工程机械特别是挖掘装载机和伸缩式装卸机的动力换挡变速箱
CN101077714A (zh) 车辆用操舵装置
CN1304770C (zh) 行星齿轮传动中的动力均分
CN1668864A (zh) 自动变速器
CN103453106A (zh) 一种差速器
KR102080773B1 (ko) 차량의 관통형 헬리컬 기어구조
CN1181273C (zh) 双曲线齿轮减速机的系列以及双曲线齿轮传动马达的系列
US11634027B2 (en)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with a power take-off
US11738640B2 (en)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 with a power take-of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91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